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京大戟醋制前后大戟二烯醇和甘遂甾醇的变化



全 文 :京大戟醋制前后大戟二烯醇和甘遂甾醇的变化
曹雨诞, 耿欣欣, 陈海鹰, 张 丽*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收稿日期:2011-11-15
基金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 (2010_ 467)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 (NzyC1128)
作者简介:曹雨诞 (1977—) ,女,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中药炮制与质量控制。Tel: (025)85811519,E-mail:raindc@163. com
* 通信作者:张 丽,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zhangliguanxiong@ 163. com
摘要:目的 比较京大戟醋制前后大戟二烯醇和甘遂甾醇的含有量变化,为京大戟醋制减毒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
考。方法 采用 RP-HPLC法,以 Agilent XDB C8 (4. 6 mm × 150 mm,5 μm)为固定相,流动相为乙腈-水 (93 ∶ 7) ,
体积流量为 1. 0 mL /min,检测波长 210 nm,柱温30 ℃。结果 大戟二烯醇和甘遂甾醇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 524 4 ~
10. 488 0 μg (r = 0. 999 9)和0. 213 2 ~ 4. 264 μg (r = 0. 999 8) ,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7. 36%和 98. 72%,RSD 分别为
1. 07%、0. 77% (n = 6)。大戟二烯醇和甘遂甾醇经醋制后在乙酸乙酯超声提取液中的含有量降低较多。结论 京大
戟经醋制后,大戟二烯醇和甘遂甾醇含有量降低,为进一步研究京大戟醋制减毒机理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RP-HPLC;京大戟;醋制;大戟二烯醇;甘遂甾醇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528(2012)10-1979-03
Contents comparison of euphol and tirucallol in Euphorbiae pekinensis Radix be-
fore and after processing with vinegar
CAO Yu-dan, GENG Xing-xing, CHEN Hai-ying, ZHANG Li*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46,China)
KEY WORDS:RP-HPLC;Euphorbiae pekinensis Radix;vinegar processing;euphol;tirucallol
京大戟为大戟科植物大戟 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 的干燥根[1],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
功效。其性寒,味苦,有毒;由于其生品毒性较
大,故临床上常用其炮制品。历版中国药典均采用
醋制来降低京大戟的毒性[2],但有关其醋制减毒
的物质基础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有研究表明,京大
戟根中二萜、三萜类成分可能为其毒性成分[3],
而大戟二烯醇和甘遂甾醇均为三萜类成分[4]。因
此本实验以京大戟中指标性成分大戟二烯醇[5]和
甘遂甾醇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5-6]考察京
大戟醋制前后大戟二烯醇和甘遂甾醇的变化,为进
一步研究京大戟醋制减毒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提供
参考。
1 仪器和试药
1. 1 仪器 Waters2695 高效液相色谱系统 (2489
紫外 /可见检测器,Empower色谱工作站) ,FW-100
高速万能粉碎机 (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
FA1104N电子天平 (d = 0. 1mg,上海精密科学仪
器有限公司) ,DL—I—15 台式封闭电炉 (天津市
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BP211D 电子天平 (d =
0. 01mg,德国赛多利斯) ,KQ—500 型超声波清洗
器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HH-S 恒温水浴
锅 (江苏国胜实验仪器厂) ,Anke TGL—16B 型离
心机 (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1. 2 试药 京大戟药材采购自安徽省亳州市药材
总公司,经南京中医药大学乐巍副教授鉴定为大戟
科植物大戟 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 的干燥块
根。京大戟生品 (取生京大戟饮片,除去杂质,
大小分档,打粉) ;京大戟醋制品 (取生京大戟数
个,大小分档后,加 30%量食醋拌匀,浸润;加
入纯净水,文火煮沸,煮至醋被吸尽;取出,室温
晾干,40 ℃烘箱干燥;打粉)。
大戟二烯醇和甘遂甾醇对照品 (自制,纯度
经 HPLC 归一化法测定大于 98%) ,乙腈 (色谱
9791
2012 年 10 月
第 34 卷 第 10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October 2012
Vol. 34 No. 10
纯) ,甲醇 (色谱纯) ,水为娃哈哈纯净水,其余
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 1 色谱条件 Agilent XDB C8 色谱柱 (150 mm
×4. 6 mm,5 μm) ,流动相为乙腈-水 (93 ∶ 7) ,
体积流量 1. 0 mL /min,柱温 30 ℃,检测波长
210 nm,进样量 10 μL。色谱图见图 1。
A. 对照品 B. 京大戟生品 C. 醋京大戟
1. 大戟二烯醇 2. 甘遂甾醇
A. reference substance B. crude Euphorbiae Pekinensis Ra-
dix C. Euphorbiae Pekinensis Radix stir-baked with vinegar
1. euphol 2. tirucallol
图 1 HPLC图谱
Fig. 1 HPLC chromatograms
2.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减压干燥至恒
定质量的大戟二烯醇对照品 52. 44 mg 和甘遂甾醇
对照品 21. 32 mg,分别置 10 mL 量瓶中,加甲醇
溶解并定容,即得对照品贮备溶液。再分别精密吸
取上述对照品贮备溶液 1 mL,置 10 mL 量瓶中,
加甲醇定容,摇匀,即得混合对照品溶液。
2.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京大戟生品和醋制品
粉 (过 65 目筛)约 0. 5 g,精密称定,置 50 mL具
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乙酸乙酯 25 mL,密塞,称
定质量,超声处理 (功率 250 W,频率 50 kHz)
40 min,再次称定,用乙酸乙酯补足损失的质量,
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 10 mL,水浴蒸干,
残渣加甲醇溶解,并转移至 10 mL量瓶中,稀释至
刻度,摇匀,即得。
2. 4 方法学考察
2. 4. 1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上述混合对照品
溶液 1、2、5、10、20 μL,按 2. 1 项下色谱条件
进样测定,以峰面积值 Y 为纵坐标,进样量 X 为
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分别计算大戟二烯醇和甘
遂甾醇回归方程:Y = 394 058. 8X - 38 209. 7(r =
0. 999 9) ,Y = 174 098. 5X + 30 030. 5(r = 0. 999 8)。
结果 表 明 大 戟 二 烯 醇 在 进 样 量 0. 524 4 ~
10. 488 0 μg范围内,甘遂甾醇在进样量0. 213 2 ~
4. 264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2. 4. 2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溶液
10 μL,重复进样 6 次,按 2. 1 项下色谱条件,测
定峰面积,结果大戟二烯醇和甘遂甾醇的 RSD 分
别为 0. 62%和 0. 45%,表明该方法的精密度良好。
2. 4. 3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京大戟醋制品约
0. 5 g,平行 6 份,按照 2. 3 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
溶液,依法测定,得大戟二烯醇和甘遂甾醇的
RSD分别为 0. 83%和 0. 72%。结果表明该方法的
重复性良好。
2. 4. 4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京大戟醋制品供试品
溶液,分别于 0、2、4、6、8 h 进样测定,得大戟
二烯醇和甘遂甾醇峰面积的 RSD 分别为 1. 28%和
1. 26 %,表明供试品溶液在 8 h内稳定性良好。
2. 4. 5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有量的
醋制京大戟粉末 6 份,每份 0. 25 g,精密加入对照
品贮备溶液各 0. 5 mL,按 2. 3 项下制成供试品溶
液,依法测定,计算回收率。得大戟二烯醇的加样
回收率为 97. 36%,RSD为 1. 07%;甘遂甾醇的加
样回收率为 98. 72%,RSD 为 0. 77%。结果见表 1
和表 2。
表 1 大戟二烯醇的加样回收率试验
Tab. 1 Recovery test of euphol
称样量 /
g
原有量 /
mg
加标量 /
mg
测得量 /
mg
回收率 /
%
平均回收
率 /%
RSD /
%
0. 245 8 2. 315 2. 622 4. 819 97. 60
0. 252 3 2. 377 2. 622 4. 906 98. 16
0. 250 3 2. 358 2. 622 4. 823 96. 86
97. 36 1. 07
0. 251 2 2. 366 2. 622 4. 785 95. 92
0. 247 9 2. 355 2. 622 4. 789 96. 60
0. 249 4 2. 349 2. 622 4. 924 99. 04
表 2 甘遂甾醇的加样回收率试验
Tab. 2 Recovery test of tirucallol
称样量 /
g
原有量 /
mg
加标量 /
mg
测得量 /
mg
回收率 /
%
平均回收
率 /%
RSD /
%
0. 245 8 1. 227 1. 066 2. 231 97. 33
0. 252 3 1. 259 1. 066 2. 310 99. 37
0. 250 3 1. 249 1. 066 2. 301 99. 40
98. 72 0. 77
0. 251 2 1. 253 1. 066 2. 305 99. 36
0. 247 9 1. 237 1. 066 2. 269 98. 53
0. 249 4 1. 245 1. 066 2. 271 98. 30
2. 5 样品测定 取京大戟生品和京大戟醋品按
2. 3 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依法制备,以平均
0891
2012 年 10 月
第 34 卷 第 10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October 2012
Vol. 34 No. 10
峰面积,采用标准曲线法利用回归方程计算大戟二
烯醇和甘遂甾醇的含有量,测定结果见表 3。
表 3 京大戟醋制前后大戟二烯醇和甘遂甾醇的比较
(n =3)
Tab. 3 Comparison of euphol and tirucallol contents for
crude Euphorbiae Pekinensis Radix before and af-
ter processing with vinegar(n =3)
样 品 大戟二烯醇 /(mg·g - 1) 甘遂甾醇 /(mg·g - 1)
生品 11. 45 6. 27
醋制法 9. 37 4. 96
3 讨论
3. 1 根据相关文献 [5-7],选择了不同溶剂 (甲
醇﹑乙醇及乙酸乙酯)超声提取,同时又考察了
提取时间,结果表明,样品用乙酸乙酯超声提取
40 min效果最佳。
3. 2 由于大戟二烯醇和甘遂甾醇在 210 nm处有最
大吸收,故检测波长选择为 210 nm,使得各成分
在其最大吸收波长下进行测定,从而提高了分析精
度,保证了方法稳定性。采用 Agilent XDB C8 色谱
柱 (150 mm ×4. 6 mm,5 μm) ,以乙腈-水、甲醇-
水为流动相,按不同比例进行测定,发现以乙腈-
水 (93 ∶ 7)色谱系统能把大戟二烯醇与其同分异
构体甘遂甾醇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
3. 3 有研究表明,大戟二烯醇对人正常肝细胞和
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均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
用[8],当京大戟醋制后其含有量略有降低[9-10]。本
实验考察了京大戟醋制前后三萜类成分大戟二烯醇
和甘遂甾醇的变化,结果发现大戟二烯醇和甘遂甾
醇经醋制后含有量都有降低,这可能是由于在醋制
过程中加入了水,加速了萜类化合物的分解,降低
了京大戟的毒性。上述实验结果为后续京大戟醋制
减毒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
[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08.
[2] 张乐林,孙立立. 京大戟现代研究概述[J]. 中华中医药学
刊,2011,29(3) :577-579.
[3] Singh G B,Singh S,Sharma M L,et al. Hypotensive activity of
8,24-euphadien-3β-ol (euphol) [J]. Planta Medica,1989,55
(6) :500.
[4] 梁侨丽,戴传超,吴启南,等. 京大戟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2008,39(12) :1779-1781.
[5] 麻风华,姜文红,哈丽丽,等. RP-HPLC 法测定京大戟中大
戟二烯醇的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2010,30(12) :
2290-2292.
[6] 高 羽,梁侨丽,戴传超,等. 大戟属 4 种植物中大戟二烯
醇的含量测定[J].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 (5) :
1051-1052.
[7] 李 媛,张 丽,单鸣秋,等. 正交试验优选甘遂醋制最佳
工艺[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7) :4-6.
[8] 李征军. 甘遂化学成分及毒性评价研究[D]. 南京:南京中
医药大学,2012:58-61.
[9] 曹雨诞,陈海鹰,颜晓静,等. 不同醋制法对京大戟中大戟
醇含量的影响[C].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论文集,贵
州,2011:197-201.
[10] 邱韵萦,郁红礼,吴 皓,等. 京大戟和甘遂炮制前后大戟
二烯醇的含量比较[J]. 中国药房,2012,23 (11) :
1031-1033.
1891
2012 年 10 月
第 34 卷 第 10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October 2012
Vol. 34 No.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