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种子s e 目 2 9 9 0年 第 5期 ( 总第 峨 9期 )
科技信息 。
一工山 Z 试 , .` 守户 - 1一 , 色尝 . ,` 二玉二 丫丫 r J分 ,太合恢小胃小军饼咒通过国家验收
曹玫琳 ’
(山水省泰安市农业局 )
山东农业大学承担的国家 “ 七五” 科技攻关项目
一“太谷核不育小麦研究与利用 ” , 最近通过了国家验收和省级鉴定 。
“太谷核小麦”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由显性单基因控
制的核不育天然突变体 , 为我国特有的种质资探 。 孙
兰珍教授和课题组的同志充分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育
种新技术 , 经过多年的辛勤培育 , 于 1 98 7年选育出 4
个抗病 、 高产 、 早熟、 适宜麦棉套种及稻麦两熟栽培
的新品系 : 太 102 9 3、 太 1 026 1 、 太 1 0352 、 太 1 03 2 4 。
它们的共同优点 : 1 . 抗病 . 高抗条锈病 、 兼扰叶锈和
白粉病 , .2 高产 . 产量水平一般亩产在 40 0 公斤以上 ,
栽培技术得当可达 50 公斤水平 ; 3 . 早熟 。 成熟期与
辐 63 相同 , 比济南 B早熟 3~ 4天 , 4 . 耐晚播早熟 ,
耐早 . 5 . 适应性广 , 落黄很好 。
现 1 株非 v ZOA 株 , 异型 株率为 0 . 03 % , 纯 度为
9 9
.
97%
。 随机取样镜检 98 株 (称 ) 约 24 万粒花粉 ,
仅发现 5 株 (称 ) 各带 l 粒黑染花粉 , 黑染花粉率为
0
.
0 3%
。 珍汕 97 A , v 20A 株系原种纯度达 9 . 9 % , 黑
染花粉率为 0 . 0 02 肠 , 两个不育系均达到原种生产应
用标准 。 镜检结果表明该方法提纯的不育系原种 , 黑
染花粉率远低于目前其它方法提纯的不育系原种 , 说
明该提纯效果是显著的 , 方法是可行的 .
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遗传组从 1 98 4 年开始对杂
交稻混杂原因进行研究 . 几年研究结果表明 , 造成杂
交稻混杂的原因除了机械混杂和生物学混杂外 , 主要
是不育系本身的育性变化引起 。 在此荃础上应用遗传
方法通过一定的程序对不育系的细胞质和保持系的细
胞核进行筛选 、 提纯 , 获得的育性相对稳定的单株并
已较大面积繁殖 。
遗传法提纯与三系七圃法 , 单株成对法以及花培
法相比较 , 区别于研究理论着重点不同 , 导致提纯方
法也不一样 . 该法产生的效果好 , 具有周期短 , 投资
省等优点 。 目前 , 已生产优质不育系 5 万多斤 。
丰富的贵州磨芋资源
罗鸿派
(贵州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
遗传法提纯不育系
通过省级验收 `
郑秀萍 陈金泉
(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 )
1 99 0年 6 月 28 日 , 在福建省科委主持下 , 由杨仁
崔副教授 、 王元森副研究员 、 杨聚宝博士等 8 人组成
的验收领导小组与 n 名专家在大田县良种场对釉稻
v , 和珍汕 97 两个不育系遗传法提纯的原种生产通过
了脸收 。
遗传法提纯不育系由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主持 ,
福建省种子公司公司协作 , 大田县良种场参加 。 验收
时听取了课题主持人周天理对本课题研究工作介绍 ,
察粉了 v 20A 8 . 4 亩原种株系日 , 12 5 亩原种生产圃和
珍汕 9从 的 4. 5 亩原种株系圃 。 验收小组对两个不育
系的田间纯度 、 整齐度和花粉育性表示满意 . 经考察
的 v 2 0^ 原种生产田 15 个点 , 3 2 00 株样本群体 , 仅发
磨芋 ( A m o r p h O hP a ll us ir~ i
,
A
.
K O n娜 ) , 古文献
称药蔺 、 由跋 。 贵州民间俗名有花秆南星 、 鬼蜡烛 、 药
头 、 鬼芋 、 蘑芋花秆莲等等 . 各地各民族的叫法虽各
不相同 , 但指的都是磨芋这一类植物。 磨芋 , 是天南
星科磨芋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 常生长在阴湿而年平
均气温较高的地区 。 野生状态下 , 磨芋见于林下澳边 、
沟谷灌丛 、 林缘阴湿的生态环境中 。 贵州气侯冬吸夏
凉 , 雨量充沛 , 昼夜温差大 , 很适合磨芋生长 。 因此
磨芋资源丰富 , 分布地区广 , 从海拔 4 0 米的罗甸县 ,
到海拔 2 3 0 0 米的威宁县均有生长与栽培 . 据初步调
查 , 贵州省有下述的磨芋种质资源 :
( l) 磨芋 : 学名为 A . ir v iet i . 其显著特点是叶柄
及花序柄长于 5 c0 m , 有斑块 ; 佛焰苞苍绿色至黑紫色 ,
边缘浅波状 , 肉穆花序为佛焰苞长度的 2倍 ; 附属器
为长园锥形 , 深紫色 . 花丝长 1~ , 花药长 2~ ; 子房直径 2~ , 2 室 , 与花柱近等长 , 柱头边缘 3 裂 . 浆
果黄绿色至橙红色 。 全省皆有种植 。 病虫害较少 , 属
大型种 , 单个鲜重一般为 1公斤 , 最大的达 15 公斤以
上 。
·
6 7
.
DOI : 10. 16590 /j . cnki . 1001 -4705. 1990. 05. 070
乒 }` rs。 。 d l, 9 0年 第 5 期 (总第 rg 期 )
( 2) 白磨芋 : 学名为 A . al bu s 。 分布在海拔 8 0 米
以下的湿热地区 , 属小型种 . 一般个重在 0 . 5 公斤以
下 , 产量比磨芋低 , 但其肉色洁白 , 商品率和商品价
值高 , 是外贸出 口磨芋角 、 片以及磨芋精粉优质品的
原料 。 本种块茎常生多数芋鞭 ; 叶柄上无斑块 ; 佛焰
苞舟状 、 背面隆起呈脊状 , 绿白色 , 无斑块 ; 肉穗花
序短于或等于佛焰苞 ; 附属器长园锥形 , 黄白色 , 子
房 1 室 1胚珠 , 花柱长 2 . s m m , 柱头全缘 ; 花丝长宽
约 Zm m , 花药 4 室 。 在责州兴仁 、 兴义 、 道真 、 沿河
等县有种植 。
:(3 ) 疏毛磨芋 : 学名 A . s in cn is 。 本种叶柄及花序
柄绿色 , 具白色斑块 , 佛焰苞两面均有白色斑块 , 边
缘波状 , 附属器深青紫色 , 散生长约 1 0m m 的紫色硬
毛 , 是其主要特征 , 雌蕊花柱不存在 。 浆果红色 , 变
蓝色 。 清镇 一县有少里栽培 。
( 4 ) 滇磨芋 : 学名为 A . Y un an 。朋 5 15 。 贵州罗甸称
岩芋 。 本种叶柄及花序柄绿色 , 饰以近菱形的绿白色
斑块 , 极少不具斑块 , 佛焰苞舟状 , 边缘平直 , 绿白色 ,
附属器近圆柱形或三角状卵圆形 , 先端钝 。 雄蕊花丝
分离 , 极短 ; 花柱长 1 . s c m , 柱头点状 。
(5 ) 野磨芋 : 本种尚未定名 , 综合芋农反应 , 叶
柄秆呈深绿色 , 株型矮小 , 适应性甚强 。 分布广 , 山
林地带 , 河溪两旁均有生长 。 自生自灭 ; 繁殖力极强 ,
地 下块茎小 , 全身有毒 , 群众广为流传做药用 , 可禁
避毒蛇 , 治蛇咬伤 ; 且有化疲消肿的功效 。 野磨芋毒
性大 , 不能食用 。 贵州兴义 、 罗甸 、 雷山 、 台江等县
均有分布 。
磨芋的用途广 , 价值高 , 经济效益好 。 我省生态
条件适宜 , 山间林地多 , 合理开发利用这类特产资源 ,
对经济振兴兴黔富民具有重要作用 。
种工具 , 该研究为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
途径 。
陆异 1 号 , 是由陆海杂种 F , 代分离出来的变异株
经连续自交选育而成 , 其雌雄异熟性受一对隐性基因
控制 。 陆异 1 号的雌蕊柱头比雄蕊 早熟 3 一 5 天 , 且在
开花前就伸出花苞外 , 极利于异花授粉 。 同时 , 它又
能自交结实保种 。 因此雌雄异熟系与当前以雄性不育
系为基础的三系法和两系法比较 , 具有一系两用 、 配
组自由 、 选 强优势组合机率高和能直接利用棉花更强
大的种间杂种优势等多种优越性 。
三 子叶油菜的发现
及研究初报
张作忠
(四川省眉山 县农业局 )
棉花雌雄异熟系选育成功
张雪林
(湖南省棉科所 )
湖南省安江农校高级讲师 肖杰华选 育出的我国
第一个棉花雌雄异熟系一一陆异 ’ 号于 ’ ” ” “ 年 7 月
2 1 日在安江农校通过 一 r 省级技术鉴定 。 由袁隆平研究
员任鉴定组长的到会专家认为 :雌雄异熟系的育成 , 为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一个新的种质资源和遗传育
油菜属双子叶植物 , 胚具有两片子叶 , 未 见过具
有三片子叶油菜的记载和报导 。
1 9 8 8 年 4 月 1 9 日 , 笔者在眉山县永寿镇永和村 8
组 , 腾文清种的甘兰型长角油菜田 , 看到一株油菜与
众不同 : 开花紧密 , 似鸡毛帚状 , 着角较密 。 5 月 月 日
将此株油菜采回风 一于收存种子 。 8 月 10 日将种子播 了
一点在盆土 。 8 月 18 日 , 观看菜苗发现有的菜苗竟长
了三片子叶 。 20 日逐苗仔细检查 , 共出苗 137 株 . 其
中两片子叶的 ! 08 株 , 三片子叶的 29 株 , 三子叶油菜
苗占 2 卜 16 % 。 说明采收的油菜是具有部份三子叶种
子的良然存在单株 。
二二 子叶油菜植株是否具有遗传性 ? 1 9 8 8 年 10 月
13 日 , 将种子撤在菜地行间育苗 , l] 月 9 日从中选择
具有三子叶的油菜苗 , 种植在农户的油菜地里 , 1 9 8 9
年 5 月 4 日 , 采收三株单独收存留种 。 1 9 8 9年 7 月 2
日将收存的三株种子分别播于盆土 , 27 日检查三个单
株的油菜种子中均长出了三子叶油菜苗 : 第一株系 ,出
苗 ] 96 株 , 其中三子叶苗 30 株 , 占 1 5 . 31 % ; 第二株
系 , 出苗 J打 株 , 三子叶苗 20 株 , 占 13 . 60 % 。 第三
株系 , 出苗 15 6 株 , 三子叶苗 38 株 , 占 24 . 35 % 。
种植观察结果证明具有部份三子叶油菜的单株种
子 , 具有一定遗传性 , 下代种子仍能长出部份三子叶
油菜 。 各株系中三子叶苗所占比例不一 , 尚在变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