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茶叶科学技术 2008 年第 4期
54
建文帝与横县南山白毛茶的历史渊源
陈 殷 1 莫 焕 2
( 1 广西横县茉莉花产业管理局 530300 2 广西横县科技情报所 530300 )
横县南山白毛茶又名“圣种白毛茶”,是在国
际博览会上最早获奖的中国名茶之一,因其茶叶披
背白色茸毛而得名。据《横县县志》记载:“南山
茶,叶背白茸似雪,萌芽即采。细嫩如银针,饮之
清香沁齿,有天然的荷花香。”《粤西植物记要》称
“南山茶色胜龙井”。1810年,即清朝嘉庆十五年,
横县南山白毛茶被列为我国 24种名茶之一。清道
光二年(1822 年)在巴拿马国际农产品展览会上
荣获银质奖章。1915 年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
航,在巴拿马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横县南山白
毛茶再次荣获二等银质奖。另据《横州志》记载,
横县南山白毛茶 1933年荣获广西省政府“品胜武
夷”的匾赠。
在横县几百年来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一直都相
信“圣种白毛茶”为建文帝亲手所种。
※※※※※※※※※※※※※※※※※※※※※※※※※※※※※※※※※※※※※※※※※※※※※
年浙江安吉县发现在 800 m 高山发现百年以上白
茶树(似宋代的白叶茶),采用绿茶制法,名为安
吉白茶,年产白茶只 500 kg,现在大面积发展中,
有可能成为白茶另一指的白叶茶传统产品。
白茶以白毫针最为名贵,除饮料用外尚可作为
药用,叶温性凉,有健胃提醒之效,祛湿退热之功。
太姥山绿雪芽初为治疗小儿麻疹为世人所诊,现海
外华侨极为崇尚。白茶因芽多白毫,欧美茶商有用
少量白毫银针拼入高级红茶中以增加美观。同时,
提高茶叶品质,加大售价,冲泡时每杯中入二三枚
白毫银针,可以增进美感。
白茶主销香港,有五六家行专门经销,约占白
茶出口量 80~90%,其次为马来西亚、新加坡、西
德、荷兰、瑞士等国家地区。据张天福《福建白茶
的调查研究》(1963年)载:白茶输出量约占福建
省特种茶出口 10%,其价值银针每吨可值 15500
美元,特级白牡丹可值 4300美元,特级贡眉可值
2900美元,寿眉 900美元,一年可换回外汇约 20
万美元。
白茶贸易历史不长,银针在光绪十六年(1891)
已有外销,1910年起随红茶畅销欧美。1912~1916
年为白茶出口全盛期,当时福鼎和政和两县每年各
出产 1000余担,每担价值 200-260两(约 352-416
块银元),1917-1921年因欧战影响,一落千丈。乃
至改制白毛猴、莲心、白牡丹,至 1934年起白茶
产销才开始逐渐好转。
4 白茶的药效与保健功效
近几年国外的医学界对中国白茶的研究取得
了可喜成绩。2003 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布科夫
斯基博士发现,喝白茶能使人体免疫细胞的干扰素
分泌量增加五倍;2004 年美国纽约佩斯大学米尔
顿·斯奇芬伯博士最新研究发现,白茶提取物能对
导致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肺炎等细菌生长
具有预防作用;2005 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化学
会上,美国生化学家洛德克博士公布了他对白茶抗
癌研究的结论——白茶预防癌症的作用,比其他茶
叶的作用要强。瑞典斯德哥尔摩医学研究中心的研
究也表明,白茶杀菌和消除自由基(类似人体垃圾)
作用很强。美国医疗机构研究表明,茶叶中的“三
降”(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三抗”(抗肿癌、
抗辐射、抗氧化)唯白茶功效最好,尤其是抗癌效
果比任何茶叶都显著。一时间欧美及东南亚等国家
地区,白茶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大,而国内市场却很
少看到白茶,由于有关白茶文献不足,国人对白茶
了解甚少。但是,白茶以其神奇的保健功效受到国
际上注重自身健康的人群越来越多的青睐,一直是
人们追求的理想饮品。近年来,由于外销市场需求
量日增,对于研究白茶,提高白茶品质也是当前茶
文化一个重要问题,也引起茶叶产业部门重视。白
茶将成为 21世纪茶叶市场上驰名商品,是一种既
安全又健康优质的保健饮品。
茶 史 文 化
2008 年第 4期 茶叶科学技术
55
建文帝,即明惠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代皇帝。
建文元年即 1399年秋七月,朱家皇室为争夺皇权
暴发了“靖难之役”。建文四年即 1402年农历六月
初三,“靖难军”攻入明首都南京,建文帝去向不
明,成为了明史一大疑案。(对建文帝的去向,历
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自焚说;另一种是出逃
说。)
横县,建治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即公元前 111
年,当时称安广县,至今已有 2000多年的历史。
治所从唐朝起沿称至今一直称横州。汉伏波将军马
援、唐杜正伦、宋秦少游,明解缙以及王守仁等历
史名人,都曾在横县留下踪迹。但在古代,横州是
一个荒凉的地方,因此,“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出
逃后落脚横州,在当时能避人耳目的可能性是存在
的。
1 建文帝手植“圣种白毛茶”的传说
相传,建文帝出逃后流落了不少地方,后落脚
于横县,先是在横州和横县南乡镇的陈步江寺(陈
步江今称埠江口)住了一段时间,便转至横州正南
十里的宝华山应天寺隐居。宝华山又称南山,由二
十八座山峰组成。应天寺座落在海拔 563米的主峰
沙牯峰北坡半山腰上。应天寺一说建于元朝末年
(1355年)。从寺右侧和上方,可见到六、七株碗
口般粗茎最粗的直径超过 20 cm,高约 4 m的大茶
树,据传,这就是建文帝手植的“圣种白毛茶”。
2003 年,横县农业部门出于重点保护同时又能发
展经济之需要,把老茶树干锯下,让其重新萌发新
枝,用于大量培育“圣种白毛茶”的茶苗。但遗憾
的是,原圣种老茶树的茶苗没有繁育出来,圣种老
茶树却毁了。
2 建文帝落脚横县隐居 15 年的历史记载
建文帝在横县隐居达 15年之久,这已流传了
几百年,即使以明人王济的笔记《君子堂日询手镜》
的记载为始,也有四百多年。当时,横县还比较荒
凉,又靠近广东,如宝华山、于南离广东地界只有
十多华里路程(原属广东省钦州府治的灵山县同横
县宝华山毗连,1965年灵山才划归广西),于北近
临郁江(约 3 km)。这样的地理位置,一有风吹草
动,走陆路可以很快进入广东,还可以循发源于横
县的钦州江出逃海上,走水路可以上溯或下航郁
江。对当时的建文帝来说,作为一个逃亡者,保命
是首选的,生活生计当然也在考虑之列。宝华山寺
庙有丰腴的僧田,生计应该没有问题,在横县这样
一个“鸡鸣两省”,古代到处都有寺庙的地方,建
文帝能够隐居下来达 15年之久,可能性应是存在
的。
2.1 横县与建文帝落脚的传说相关的诗文对联选
录
2.1.1 宝华山应天寺正门联(佚名):
万绿丛中开兀阁
五云深处隐金龙
2.1.2 宝华山应天寺大雄宝殿联(佚名):
僧为帝帝亦为僧一再传衣钵相沿回头可证
侄扶叔叔不扶侄三百载江山如旧转眼皆空
(相传,正门联原用楠木镌刻,存在几百年,
据说因文革之乱,现已不存。大雄宝殿联旧时亦为
镌刻,现亦不存,但年年用朱砂纸书贴。)
2.1.3 选自《横州志》的诗歌五首
阅罢楞严磬懒敲
建文帝
阅罢楞严磬懒敲,笑看黄屋住团瓢。
南来瘴岭千寻险,北望天门万里遥。
款段久忘飞凤辇,袈裟已换衮龙袍。
百官侍从归何处?唯有群鸦早晚朝。
北 归 途 次
建文帝
流落江湖四十秋,归来不觉雪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影暗,昭阳殿里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2.2 建文帝隐居横县的历史笔记记述
明王济《君子堂日询手镜》。明人王济,浙江
吴兴人,曾在横州为官,他写的《君子堂日询手镜》
大约在明正德末年(1521 年)以前,曾记载当时
茶 史 文 化
茶叶科学技术 2008 年第 4期
56
横州一些风土民情,如对横县茉莉花,就有“茉莉
甚广,有以之编篱者,四时常花”的记述。《手镜》
是建文帝在横州的最早历史记载,距建文帝的时代
仅相隔一百多年,比写《宝华朝烟》诗的明万历四
十三年的横州举人甘若馨早 90多年,比明兵侍谪
廉郭巩 1635年写“万山第一”额匾被携诗,以及
比与郭巩同时代的徐霞客 1637年(崇祯 10年)写
游横州记均早 110 多年。《手镜》对建文帝落脚横
州是这样记述的:
“横人相传建文庶人,遇革除时削发为佛徒,
遁至岭南,后行脚至横之南门寿佛寺,遂居焉。十
五年,人不知之。其徒归者千数。横人礼部郎中乐
章父乐善广,亦从授浮图之学。恐事泄,一夕复遁
往南宁陈步江一寺中,归者亦然。遂为人所觉,言
诸官,达于朝,遣人迎去。此言亦无可据,今有其
所书‘寿佛禅寺’四大字在焉。其寺南面,江北背
城,殿宇甚华美,有腴田数百顷,临街店屋三四十
间,岁可得赁钱百五十金。今止一二僧,懦不能立,
利归里长,并诸有力者。又传建文帝庶人去,则寺
日就废,僧人不能存云。”
2.3 建文帝题额应天寺“万山第一”的传说
据传说,横县南山应天寺正门一直悬挂着“万
山第一”的额匾。在横县,历来都传“万山第一”
四字是建文帝亲笔所题。但中间又有一个离奇的插
曲。
这个插曲说的是“万山第一”四字已被横州州
守何心携去,帝迹不存,令后人伤心感叹不已。此
故事据说古《横州志》有记载。也有诗人用诗和序
来记载,亦载于《横州志》上,现抄录如下:
一绝 崇祯乙亥季香秋六日
兵侍谪廉 郭巩
(粤西横州之南山刹门题“万山第一”四字,
建文帝御笔也,州守何心竟尔携去。塑像隅坐荒凉,
臣巩瞻拜,低徊不胜,怆然恭纪。)
万山第一胜人题,御笔星辉守吏携。
塑像长春称老佛,至尊偶在冷萋萋。
从郭巩的诗与序看(郭巩是明朝末期的官员),
对州守何心是持遣责态度的,在他的心目中,“万
山第一”就是建文帝的真迹。从《辞海》的中国历
史纪年表推算,郭巩作诗的时间是崇祯八年(乙亥)
九月初六日,公历为 1635年 10月 14日。这时距
离明朝崇祯皇帝上吊死亡的崇祯十七年(1644年)
还有 9年时间。因而,他的记述应该是有历史参考
价值的。至少可以说明郭巩老先生的记述并非空穴
来风,与陈奎的诗文是可以互相印证的。
3 对“圣种白毛茶”的思考
这茶树是横县本土野生的?栽培种?或是从
云南、贵州带来的?是无性繁殖苗还是茶籽繁殖
的?至今树龄有多大?属什么类型品种?等等,这
些疑问经有关农业专家考察之后认为,此茶树不应
是横县地方品种,因为从性状看,不论是野生茶还
是栽培种,横县的品种均无此特色,因此考虑是建
文帝从云南、贵州一带带来的。作为一个行脚僧人,
路上居无定所,也不应该带的是茶苗,而极有可能
带的是茶籽,然后看到在宝华山可以长久落脚,他
才将茶籽培育成茶苗栽种。后来经过慢慢驯化,细
心呵护,才能长成今天这个样子。
至于树龄,由于种在半山腰红壤土中,生长肯
定缓慢,至今五、六百年树龄应该也是有的,这个
问题,可以通过鉴定得出结论。但无论怎样,“圣
种白毛茶”作为一种茶文化现象,从原产地保护的
宗旨来说,并不囿于历史的成因,而应是对一个地
域特有的经济资源加以保护,以维护这种资源的特
色,继而达到维护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从
这个理念出发,“圣种白毛茶”对推动横县茶文化、
旅游文化、佛学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是有着极为
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茶 史 文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