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南山白毛茶红茶加工技术



全 文 :农村经济学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 9期
基金项目 南山白毛茶群体种提纯复壮系统研究(桂科青 0991047);广
西科技厅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福云 6号夏暑茶加工工夫
红茶、六堡茶等工艺试验研究”。
作者简介 谭少波(1978-),男,广西邕宁人,农艺师。研究方向:茶叶加
工、栽培技术。
收稿日期 2012-03-19
广西南山白毛茶是中国茶树品种中著名的地方优良树
种,有 600 余年的栽培历史,是历史名茶。一直以来,南山白
毛茶以开发名优绿茶为主 ,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810
年,即清嘉庆十五年被列为全国 24 种名茶之一;民国九年
(1915 年)参加在为纪念巴拿马运河开航而举办的万国博览
会中获二等奖;1915 年在南京商品陈列会上获得二等奖 [1];
近年来,开发出的产品品质独特优异,茶香气清高,伴有荷
花芳香或蛋奶香味,滋味醇甘腴,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随
着红茶保健功能的不断开发,消费者对红茶的需求越来越
大,特别是高品质红茶在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扩大,为丰富南
山白毛茶产品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课题组与茶企业一起,
结合鲜叶的特点和红茶加工工艺特点,对南山白毛茶红茶
加工工艺进行探索研究,并开发出香气(花果香+甜香)浓
郁、滋味浓厚爽滑、回味甘甜的高品质红茶,成为南山白毛
茶开发的新亮点。
1 生长环境
南山白毛茶产于广西横县宝华山一带,属南亚热带气候,
年平均温度 18~23 ℃,年降雨量 1 200~1 500 mm,年最低温
度 3.0~3.4 ℃,年绝对最高温度 35 ℃。山顶云雾弥漫,一般
9:00见不到山顶。土壤属南砂壤土,一般表土深 30~60 cm,有
的土层深达 5m以上,土质疏松肥沃,pH值 5.6~6.0,森林茂密,
风景优美,山势雄伟,松竹苍翠,是出产名优茶的生态环境。
2 肥培管理
合理肥培管理可促进茶园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土
壤疏松、绵软,保水保肥性能增强,水、气、热更加协调,从而
减少土壤板结,促进根系发育,为茶树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
境,最终达到增产提质增效的良好效果,是名优茶生产的首
要条件。为提高南山白毛茶茶树的产量和品质,施肥时根据
多施有机肥、少施或不施化肥的原则,具体方法为:厩肥、花
生麸、钙镁磷肥按 10.0∶1.0∶0.5 的比例混合成原料,利用发酵
剂进行无害化处理。腐熟肥用量为 25.8 t/hm2加复合微生物
肥 90 kg/hm2,分别于春、秋季追施 2次商品有机肥。
3 南山白毛茶红茶加工技术
3.1 鲜叶采摘
以 1 芽 1~2 叶为鲜叶原料,鲜叶采摘时注意不采病、虫
叶和受伤叶,避免用力抓、压鲜叶,采摘后用洁净的竹篓盛
放,及时送至加工车间摊放,一定要保持无破损、新鲜、均匀
一致。
3.2 晒青
晒青工序的引进是南山白毛茶红茶的重要创新点。通
过晒青可以蒸发部分水分,提高叶温,促进叶内物质的化学
变化,如多酚类化合物适度氧化,叶绿素适度破坏及水浸出
物的增多,具有青草气的青叶醇、青叶醛等的挥发,减除青
气,显露花香。与未晒青红茶相比,晒青红茶的花果香更浓
更纯正,滋味更醇厚。晒青场所要通风,日光需斜射。晒青时
间长短依鲜叶含水量、日光强弱、气候环境不同而异,程度
以茶青颜色变暗 、青气退、花香显露、晒青减率 4%~5%为
宜。此外,晒青中要注意,南山白毛茶鲜叶容易红变甚至死
青,晒青时要尽量避免强光直射,尽量薄摊,减少晒青叶的
翻动次数,以免茶青被灼伤或损伤 [2-3]。
3.3 萎凋
萎凋分为室内自然萎凋和人工加温萎凋 2 种,一般采
用室内自然萎凋。鲜叶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匀地散失适量的
水分,使细胞张力减小,叶质变软,韧性增加,为揉捻创造物
理条件。同时,伴随水分的散失,叶细胞逐渐浓缩,细胞膜渗
透作用加强,酶的活性增强,引起内含物质发生一定程度的
化学变化,使青草气散失,为发酵创造化学条件 [4]。具体操作
方法:采回的鲜叶轻轻地薄摊在水筛或透气的木板上,厚度
为 2~3 cm,整个过程应保持静置和通风,使茶叶均匀失水,
萎凋程度以叶面失去光泽、变柔软,手折茶梗不断,鲜叶含
水量以 60%~65%为宜,整个过程需 12~16 h。
3.4 揉捻
揉捻是工夫红茶塑造外形和形成内质的重要环节,萎
凋叶经揉捻后叶细胞组织破坏,茶汁溢出,使叶内多酚氧化
酶与多酚类化合物接触,借助空气中氧的作用,促进发酵作
用的进行,形成红茶特有的品质。同时茶叶经揉捻后茶汁凝
于叶表,在茶叶冲泡时,可溶性物质溶于茶汤,增进茶汤的
浓度。
揉捻技术要点:根据揉捻机大小投叶,投叶量以不施压,
叶面高度与揉筒齐平为准。揉捻过程掌握以轻揉为主,短时
轻压为辅。空揉 30 min左右再缓慢加压,因为南山白毛茶品
种的果胶质含量较高,空揉时间太短或加压过快、过重,揉
出的茶叶易产生断碎、不成条,待茶叶柔软后,加轻压,约
10 min加压1次,宜轻不宜重,揉捻结束前 20 min加以短时重
(下转第 378页)
南山白毛茶红茶加工技术
谭少波 王小云 王志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广西桂林 541004)
摘要 从生长环境、肥培管理、加工技术、品质特点 4个方面介绍了南山白毛茶的管理与红茶加工技术,以期促进南山白毛茶的开发,
丰富其产品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
关键词 南山白毛茶;红茶;岩茶;加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 S571.1;TS2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9-0374-01
食品科学
374
农村经济学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 9期
!!!!!!!!!!!!!!!!!!!!!!!!!!!!!!!!!!!!!!!!!!!!!!!
(上接第 374页)
压,约 5 min,即可逐渐松压,出茶前空揉约 5 min,吸收揉捻
叶揉出的茶汁,整个过程约 1.5 h。揉捻程度以揉捻叶呈条索
状、细胞充分破碎、茶汁充分外溢、紧握茶叶茶汁溢而不成
滴为度。
3.5 发酵
红茶加工的关键技术是发酵。发酵不足,汤色不红亮,
滋味青涩;发酵过度,汤色变暗或紫红色,茶味失去鲜爽或
变味。南山白毛茶红茶的发酵方法为:揉捻结束的茶坯堆放
于直径 1.0~1.5 m 的簸箕中进行发酵,上面盖透气的湿布,
保持发酵叶中水分。发酵的适宜温度是 25~30 ℃,茶坯堆放
厚度和发酵时间根据气温略有变化,春、秋季气温低,发酵
叶堆厚些,高为 15~20 cm,发酵时间稍长约 6~8 h;夏季气温
高,发酵叶堆薄些,高约 10~15 cm,发酵时间稍短约 4~6 h。
发酵中途每隔 1~2 h 翻动 1 次,使发酵叶与空气充分接触,
利于发酵均匀。发酵程度看茶坯 85%~90%转为黄红色、红
色,刺激的青草气转成果香+少量青花香时,即可停止发酵。
3.6 烘干
适度发酵后及时烘干,以迅速钝化酶活性,终止发酵,
固定品质,同时应用湿热化学作用形成工夫红茶的特有品
质。具体方法:用自动烘干机分毛火、足火 2 次干燥,毛火温
度 135 ℃,足火温度 90 ℃,摊叶厚度为 2 cm 左右,快速付烘
至足干,以手捏茶叶成粉、茶梗易断、含水量 5%左右为宜。
3.7 烘焙
烘焙工艺是南山白毛茶红茶引用乌龙茶加工工艺的创
新点之一,通过烘焙可以增进滋味的醇爽度 ,提高茶叶香
气。南山白毛茶红茶烘焙主要是采用烘焙机(烘箱)进行烘
焙:将一定量的茶叶放置于烘焙机(烘箱)中,利用电热丝加
热靠热风传导进行烘焙,烘温为 60~80 ℃,全程为 3~4 h。烘
焙时要注意花香浓的毛茶火功适当低一些;香气低的毛茶
火功适当高一些。
4 结语
南山白毛茶红茶的创制,其产品受到茶叶专家和广大
消费者的一致好评,于 2007—2008 年连续 2 年被中国-东
盟博览会指定红茶和礼宾茶。其品质特点是 :外形条索紧
结,乌润;香气(花果香+甜香)浓郁;汤色红亮;滋味浓厚爽
滑,回味甘甜;叶底软亮、匀整,富有天然风韵,具有新颖名
优茶风格。
5 参考文献
[1] 王镇恒,王广智 .中国名茶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654-
656.
[2] 王文娟,格根图,贾玉山.苦荬菜制茶杀青工艺的对比研究[J].安徽农
业科学,2009(8):3765-3766.
[3] 刘建军,陈义,郭桂义.不同摊放时间和杀青温度对夏季绿茶品质的
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1(5):74-76.
[4] 陈椽.制茶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307-314.
组织具有服务和沟通功能,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
媒介,为政府提供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详细资料,可以为
市场的有效运行提供优质服务、降低市场盲目性和帮助农
民工找到理想的工作 [7]。为此政府应该设置管理农村剩余劳
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专门机构,以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的
就业形势,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尽快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工作纳入统一、规范的高效管理轨道。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
度。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城乡居民都享受统一的社会保
障,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为此应该制定相关
措施,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享
受同等的工伤、医疗保险、培训、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建立
完善的劳动合同、劳动保护、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等一系列
政策措施来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4.3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一是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乡镇企业在吸收农村剩余劳
动力上有很大优势,不仅减轻大中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无法安置的困境,而且迎合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愿离
乡的想法,有效地转移了大部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
政府应鼓励和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积极协调落实扶持乡镇
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科技进步和结构调整,引导乡镇
企业以吸纳农民就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各类农村服
务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二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李玉江等 [8]认为由于农业和农业劳动力持续不断地向第三
产业提供资金原始积累,为非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农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的转移及相应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逐步加强。大力加强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把更多的农村劳
动力转移到流通、服务等领域,因为第三产业具有行业多、
门类广、服务要求强、劳动密集等特点 [9],其就业容量大,能
够为劳动力就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对劳动力技能的要求
不是很高,能很好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10]。
5 结语
临沂市是山东省最大的农业市,人力资源丰富,农村剩
余劳动力增加迅速。但是随着临沂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及机
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实现农村
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已成为临沂
农村乃至整个临沂市发展的制约因素。可喜的是临沂市政
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上的工作上取得了很好的成
果,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加快,但是仍有大量待转移
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动力转移的市场还不健全,解决农村
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任重道远。
6 参考文献
[1] 宿静.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03(6):66-68.
[2] 卢东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07(7):10-11.
[3] 刘晓平 ,李敏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因及就业途径分析 [J].
2001,19(5):75-85.
[4] 李小建.欠发达农区经济发展的农户行为[J].地理学报,2002,57(4):
459-468.
[5] 王玉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与政策选择[J].乡镇经济,
2005(1):20-23.
[6] 李宁,丁四保,谢景武,等.老工业基地城市对农村劳动力吸纳力的研
究——以长春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3,23(2):233-237.
[7] 徐育才 .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行为[J].经济地理,2005
(1):56-59.
[8] 李玉江,王煜琴.资源禀赋与区域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相关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J].人文地理,1999,14(4):73-76.
[9] 彭荣胜.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市化进程实证——以河南省为例
[J].经济地理,2007,27(1):122-125.
[10] 田敏 .论产业结构软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J].农村经济 ,2007
(8):95-96.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