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云南红药胶囊在多发伤恢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全 文 :2008年2月第46卷第6期
云南红药胶囊在多发伤恢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思齐 林 丰 陈嘉勇
(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昆明650101)
[摘要]目的 评价云南红药胶囊对急诊多发伤恢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50例我科多发伤患者恢复期随机分为治疗组25
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给予云南红药胶囊2粒,3次/日,连用10d,同时按多发伤患者病情对症处理;对照组除不用云南
红药胶囊外,余同治疗组。对患者疼痛减轻程度、组织水肿消退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疼痛减轻程度、组织水肿消退情
况及四肢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云南红药胶囊在多发伤患者后期的应用是安全、有
效的。
[关键词]云南红药胶囊;多处创伤
[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01(2008)06-84-02
多发伤患者近年来与日俱增,在青壮年人群中甚至已成为
“第一杀手”[1],对人民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多发伤患者在通过
手术等治疗度过生命体征不稳定期后,恢复期主要以恢复受损
器官和组织功能治疗为主。云南红药胶囊是优选三七、重楼等十
味云南名贵中草药研制而成的中成药,具有镇痛、活血散瘀、止
血等多重功效。为此,我科应用云南红药对多发伤恢复期患者进
行对症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我科首诊 50例多发伤患者,符合多发伤评定标准(即在同
一致伤因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
部位所发生的创伤),且均经病因治疗(包括手术、石膏外固定
等)至生命征稳定后转回我科留观。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
年龄18~56岁,平均43.6岁;排除原有基础疾病。致伤原因、受
伤部位、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及手术处理情况见表1-4。
1.2 治疗方法
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
给予云南红药胶囊(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粒,3次 /日,
连用 10d,同时按多发伤患者病情对症处理,包括应用其他止痛
剂及甘露醇等脱水剂等;对照组除不用云南红药胶囊外,余同治
疗组。对患者疼痛减轻程度、组织水肿消退情况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云南红药胶囊对多发伤患者恢复期的镇痛作用(表5)
由表 5可以看出,治疗组在按治疗剂量应用云南红药胶囊
10d后,疼痛明显减轻者较对照组为多,对照组在应用常规止痛
剂后长期镇痛效果不明显。
2.2 云南红药胶囊对多发伤患者恢复期组织水肿的消退作用
(表6)
由表 6可以看出,治疗组应用云南红药胶囊 10d后,组织水
肿明显减轻者较对照组为多。
2.3 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组在按治疗剂量应用云南红药胶囊 10d后,无一例出
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多发伤定义为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受
到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所发生的创伤。其伤情严重程度以
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评价,国外学者提出:ISS<16为轻伤,≥16
为重伤,≥25为严重伤[2]。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活及交通水
平的不断提高,创伤发病率显著增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多发伤患者经过急诊手术处理及术后综合治疗度过生命体
征不稳定期后,进入恢复期,此期主要以恢复受损器官和组织功
能治疗为主。但创伤患者受伤部位组织破坏严重,肥大细胞释放
组胺,使微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高,形成充血、渗出,组织水肿通
常较严重[3]。组织水肿明显者除不利关节功能锻炼外,严重者甚
至可引起张力性水疱,肢端坏死可能。临床上常应用 20%甘露
醇、七叶皂甙、速尿等药物进行脱水治疗,但此类药物长期应用
具有肾毒性,七叶皂甙等注射不慎输入血管外还可引起组织坏
死等严重并发症。
创伤的另外一个表现是疼痛,疼痛是因组织内压增高,缓激
肽释放等引起。多发伤患者疼痛常较剧烈,长期剧烈疼痛可引起
神经内分泌失调、患者情绪波动,不利于机体恢复。临床对于创
伤剧痛患者常对症应用哌替啶、吗啡等强镇痛剂,此类药物属麻
醉类药品,长期使用患者易产生耐受性及成瘾性,且效果维持较
短,仅限于创伤患者术后短期处理。因此,恢复期的镇痛、减轻组
织水肿就显得尤其必要。
云南红药胶囊,亦称云南七龙散,主要成份为三七、重楼、
紫金龙、玉葡萄根、滑叶跌打、大麻药、金铁锁、制黄草乌、西南
黄芩、石菖蒲十味中药,具有止血镇痛、活血散瘀、驱风除湿的
功效[4]。对小鼠实验证明,云南红药胶囊可明显减少乙酸引起的
小鼠扭体次数,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以及琼脂性肉
芽的形成,并可缩短小鼠的断尾出血时间[5]。此外,使用云南红
药胶囊可明显改善血液的粘滞性、浓稠性、聚集性和凝固性,能
有效地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微循环[4],对减轻组织水肿有
明显效果。本次研究表明,在多发伤患者恢复期治疗中应用云南
(下转第86页)
·中医中药·
84中国现代医生 CHINAMODERNDOCTOR
2008年2月第46卷第6期
红药胶囊,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对减轻组织水肿疗效亦较
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有利于创伤康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
中成药。
[参考文献]
[1]都定元,高劲谋,林曦,等.严重交通伤与坠落伤救治结局比较和创
伤急救模式探讨[J].中华创伤杂志,2000,16(1):46-48.
[2]BakerSP,O’NeilB,HaddonW Jr,etal.Theinjuryseverityscore:a
methodfordescribingpatientswithmultipleinjuriesandevaluating
emergencycare[J].JTrauma,1974,14(3):187-196.
[3]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3-234.
[4]肖耀广,夏侃,夏仁云.云南红药对创伤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9):553-554.
[5]任杰红,陈林芳.云南红药的药效学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0,21(4):43.
(收稿日期:2007-11-13)
表4 手术处理情况
处理方式 例数 构成比(%)
肌腱、神经吻合+石膏固定 30 60
开颅+骨折固定 8 16
胸腔闭式引流+骨折固定 5 10
剖腹探查+肌腱吻合固定 7 14
表5 两组疼痛减轻程度[例(%)]
治疗组 对照组
明显减轻 18(72) 5(20)
有所减轻 5(20) 13(52)
无减轻 2(8) 7(28)
总有效率(%) 92 72
表6 两组组织水肿消退程度[例(%)]
治疗组 对照组
明显减轻 20(80) 10(40)
有所减轻 3(12) 5(20)
无减轻 2(8) 10(40)
总有效率(%) 92 60
表1 致伤原因
致伤原因 例数 构成比(%)
车祸伤 30 60
坠落伤 8 16
暴力伤 6 12
摔跌伤 6 12
表2 受伤部位
受伤部位 例数 构成比(%)
头+四肢 13 26
胸+四肢 5 10
腹+四肢 22 44
头+胸+四肢 10 20
表3 ISS评分
ISS评分 例数 构成比(%)
<16(轻伤) 36 72
≥16(重伤) 13 26
≥25(严重伤) 1 2
(上接第84页)
祖国医学认为:下肢深静脉栓塞的病机为体虚及损伤致气
血失和,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的。主要症状为腿疼、患肢无
力、肿胀和压痛。常见体征有下肢水肿,肿胀的平面和程度与受
累静脉、血栓大小和形成速度有关。远端深静脉血栓起病多为隐
匿,可无自觉症状,或只有患肢轻度疼痛和沉重感,逐渐出现膝
关节以下肿胀。腓肠肌深压痛或Homan征(迫使足部背屈时出现
腓肠肌不适或疼痛)为其重要体征。急性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可
出现高热,下肢明显疼痛、肿胀,而且由于静脉压短期内明显升
高,可出现皮肤轻度发绀,皮下静脉扩张和皮下淤点。临近体表
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如股静脉),有时可扪到静脉内的条索状血
栓。累及股、髂静脉且进展迅速的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导致下
肢静脉回流严重受限,伴动脉痉挛,可出现患肢剧痛、严重肿胀、
苍白或紫绀。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7]的《医林改错》,是补气
活血通络的代表方剂,方中君药为黄芪,辅以活血化瘀之药[8]当
归、赤芍、川芎、红花、桃仁,以地龙通络为佐,以补为通,以通为
补,通补兼施的益气活血法。方中重用黄芪是取其大补脾胃之
元气,利水消肿,使气旺以促血行,有助活血化瘀,当归、桃仁、
红花、赤芍、川芎活血通络,地龙血肉有情,利水道,通经活络,
牛膝引药下行,活血祛瘀,直达病所,与木瓜合用能加强活血通
络之力,诸药合用,既补气活血又行气散瘀,正符合创伤后的气
机变化而设。本方意在使气旺血行,疏通血脉之瘀阻,减少血栓
形成,并促进其吸收,达到祛瘀而不伤正,而有效防治全膝人工
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为治疗气虚血瘀所致诸
证之名方。
[参考文献]
[1]李明祚.老年膝骨关节炎的综合疗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1,9(6):45.
[2]杨刚,吕厚山,高健,等.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
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
25-27.
[3]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421.
[4]张铁良,党耕町.实用骨科手术技巧[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9:741.
[5]吕厚山,徐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骨科
杂志,1999,6(6):36.
[6]王乐民,魏林.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形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1:21-24.
[7](清)王清任.医林改错[M].台北:力行书局,1982:49.
[8]凌一揆.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49.
(收稿日期:2007-10-30)
·中医中药·
86中国现代医生 CHINAMODERNDO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