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资源树种川黄檗的研究进展



全 文 :中国农学通报 2016,32(2):82-86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资源树种川黄檗的研究进展
唐宗英,乔 璐,阮桢媛,白 冰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 650224)
摘 要:为了掌握具有高药用价值的资源树种川黄檗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国内外近60年关于川黄檗的化
学成分分析、有效药用成分含量测定、药用成分影响因素、药用成分提取方法、野外资源分布、栽培及其
繁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发现对于川黄檗的有效药用成分测定、影响因素及其提取方法有了比较深入的
了解;关于野生资源分布的研究也比较充分,目前可知川黄檗在泛长江流域都有分布。鉴于川黄檗的广
泛应用前景,应加强目前还严重不足的关于栽培和繁殖技术方面的研究,同时在生理生态特征、生活史
特征、种群动态、遗传多样性等仍属空白的领域开展研究,以期掌握川黄檗从个体到群落多个尺度的生
理、生态规律,更好地实现人工栽培,缓解野生资源的压力。
关键词:川黄檗;小檗碱;测定方法;资源分布;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S792.31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asb15090111
Research Advances on 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
Tang Zongying, Qiao Lu, Ruan Zhenyuan, Bai Bing
(Yunnan Forestry Technological College, Kunming 650224)
Abstract: The paper aims 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 status of 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 which has high
medical value, by means of reviewing nearly 60 years’relevant researches on chemical content analysis,
effective medical ingredient determination, medical ingredient content impact factors, medical ingredient
extraction methods, field distribution, cultivation and propagation techniques. Among these researches,
effective medical ingredient determination, impact factors and extraction methods have been studied
intensively. Much knowledge about the field distribution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current literatures which
imply that this species distributes in extensive Yangtze River watershed. In the light of the high medical value
of 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 researches on cultivation and propagation should be emphasized, at the
same time, those studies should be launched in future on physiological ecology and life history characters,
population dynamics, genetic diversity, etc., so that this species can be understood further from individual to
community scale and plants can be cultivated successfully to alleviate wild resources pressure.
Key words: 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 berberine; test method; field distribution; research status
0 引言
川黄檗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主要的有效药
用成分——盐酸小檗碱可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由
于其高药用价值而引起的过度利用,导致野生资源的
锐减,严重影响了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因而,野
生资源的保护与人工栽培显得益发重要。然而,关于
川黄檗的研究现状还不是很清楚。目前,围绕川黄檗
开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分析、有效药用成分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黎贡山东坡森林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格局的研究”(2014Y570);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高
黎贡山植物多样性对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KY(BS)201403];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科研项目“极度濒危植物五针白皮松组培快繁技
术研究”(2014Y569);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巧家五针松无性繁殖技术研究”[KY(BS)201402]。
第一作者简介:唐宗英,女,1979年出生,云南丽江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植物资源、植物生态等。通信地址:650224云南昆明盘龙区穿金路金殿1
号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Tel:0871-65017866,E-mail:1010834822@qq.com。
通讯作者:乔璐,女,1979年出生,河北邢台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森林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通信地址:650224云南昆明盘龙区穿金路金
殿1号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Tel:0871-65017866,E-mail:qiaoqiaotantan@163.com。
收稿日期:2015-09-25,修回日期:2015-11-20。
唐宗英等:资源树种川黄檗的研究进展
的测定及其影响因子和测定方法等领域,如秦民坚
等[1]2003年的研究发现,树皮中含有多种有用的化合
物,如小檗碱、黄柏酮、黄柏内酯、巴马汀等,其中小檗
碱的含量约 1.37%~5.8%[2],但不同产地[3]、不同炮制方
法[4]、不同采收期[5]等因素会影响小檗碱的含量。为了更
好地实现人工栽培,缓解野生资源的压力,从而有效地
保护遗传多样性和长期可持续利用,还须加强生理生
态、生活史特征、种群动态、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
1 川黄檗的基本情况
川黄檗(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又名黄
皮树、灰皮树、川黄柏等)为芸香科(Rutaceae)黄檗属
(Phellodendron Rupr)落叶乔木,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
野生植物。高10~12 m,树皮无加厚的木栓层,内层黄
色。幼枝紫褐色,无毛。单数羽状复叶,对生,叶轴及
叶柄被柔毛,小叶7~13,卵形或长卵形,上面中脉及下
面脉上甚至整个叶背具长柔毛。雌雄异株,圆锥花序
顶生,花 5数。果序密集,核果状浆果球形,成熟后紫
黑色。花期 5—6月,果期 9—10月[6]。川黄檗是一种
速生树种,较耐荫、耐寒,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海拔
900~1800 m、不过于贫痔和干旱的条件下都能生长,
在四川海拔350~1900 m的范围内都有栽培[7]。川黄檗
很强的适应性有利于作为园林树种的推广应用。此
外,川黄檗也是对以SO2、铅为主复合污染物的抗性树
种[8-9]。
川黄檗是中国有名的传统中药材,其树皮中含有
多种有用的化合物,如小檗碱、黄柏酮、黄柏内酯、巴马
汀等[1]。其中,盐酸小檗碱是主要的有效成分[3]。果实
具有特殊的香气,果实中的异丁基酞胺类化合物有较
强的杀灭家蝇的活性[10],还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柠檬
烯等)[7-8],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川黄檗也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树种。其树
冠宽阔、树形高大、枝条舒展、夏季枝繁叶茂,能形成很
好的浓荫效果,而且花淡黄色,聚伞状圆锥花序着生于
枝顶,具有优雅的点缀效果,并且散发出淡淡的花香。
川黄檗也是典型的秋色叶树种,秋季变黄,很是美丽,
在自然风景区中与落叶松、红松、花曲柳、厚朴等混交,
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
2 川黄檗的野生资源分布情况
川黄檗的地理分布区域比较广泛,四川省的野生
资源主要分布在平武、茂县、宝兴、雅安、美姑一线以东
的盆地边缘山地,地理位置在东经 103°—110°,北纬
27°—33°之间[6]。峨眉山区有分布,但已属濒危[11];另
外,四川宜宾也有野生资源分布[12]。重庆的大娄山山
脉[13]、雪宝山自然保护区[14]、大木山自然保护区[15]等地
都有川黄檗的分布,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落叶乔木树
种。从水热条件来看,在重庆主要分布于海拔 350~
1300 m范围内,属于中温湿润型[16],即对水热条件的要
求并不苛刻,因而自然生境条件不是导致其濒危的主
要因素。川黄檗在湖北也有比较广泛的分布:从鄂西
的星斗山自然保护区[17]、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18]、到鄂
东的大别山 [19]都有分布。方元平等 [20]的系列调查表
明,川黄檗和其他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具有分布集中、居
群规模小、片段化严重、垂直分布明显等特征。湖南省
内在涟源龙山[21]、武陵源[22]、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3]
等地也有川黄檗的野生分布。
此外,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包括广东丹霞山,
湖南的崀山与万佛山,福建的泰宁和冠豸山,江西的龙
虎山和龟峰,浙江的方岩和江郎山)也有川黄檗的分布
踪迹。川黄檗在群落中一般非优势树种,多为常见种
或伴生种。就笔者调查资料表明,川黄檗在云南的现
有分布比较稀少,目前仅在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的
2个村发现有少量植株,或为人工移栽培育,或野生散
布于离居民区不远的矮山坡上。生长状况不佳,受人
为干扰,难于自然更新。
综合现有文献的记载,泛长江流域都有川黄檗的
分布,再次说明现有自然生境条件仍然适宜川黄檗的
生长,但由于川黄檗一般不是群落的建群种或优势种,
又加之具有较高药用价值而曾被过度开发利用,导致
野生资源不断减少。
3 川黄檗的药用成分及其测定方法
川黄柏是川黄檗树及其变种的树皮,在中医学里
是常用的清热燥湿药[1]。前文已述,盐酸小檗碱是川
黄柏主要有效成分,具消炎、杀菌的作用,小檗碱的含
量约 1.37%~5.8%[2]。由于其药用价值,有关川黄柏中
盐酸小檗碱含量及其测定方法的研究比较多,现分述
如下。
3.1 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不同产地川黄柏的盐酸小檗碱含量存在较大差
异:方清茂等[3]的研究表明,宜宾川黄柏的该物质含量
为 3.03%,而荥经、万县、达县的川黄柏的盐酸小檗碱
含量都超过了 5%。徐敏等[24]2007年的研究也说明荥
经县所产的川黄柏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
地。对不同产地川黄柏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也例证
了不同产地川黄柏的盐酸小檗碱含量存在差异[25-26]。
不同的炮制方法也会影响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盐炙的
影响较小,酒炙后小檗碱含量降低的程度居中,而炒炭
的炮制方法使得小檗碱含量急剧下降[4]。采收期的不
同也影响着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花果期雌株的小檗碱
·· 83
中国农学通报 http://www.casb.org.cn
含量显著下降[4],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生长发育期碳及
能源物质的分配变化引起的;而雄株则没有显著变
化。川黄檗不同部位的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也存在着显
著差异:树皮的含量显著高于幼叶和老叶[27],这应该是
川黄柏以树皮入药的根本原因。不同采收年限小檗碱
含量也在发生变化,现有研究表明采收年限越晚、含量
越高[24]。在川黄檗幼苗阶段丛枝菌根对小檗碱的含量
也有显著影响:接种菌根的幼苗小檗碱含量显著提高,
且不同种的丛枝菌根对小檗碱含量提高的作用也存在
显著差异[28]。祝晨蔯等[29]2004的研究表明,川黄柏中
小檗碱含量显著高于关黄柏(黄檗 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树皮,与川黄柏相似的药材),意味着
川黄檗这一树种在药物应用上的更高价值。
3.2 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测定方法
目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和反相高效液相
色谱法(RP-HPLC法)是测定盐酸小檗碱等生物碱
有效成分的主要方法,其稳定性高,重复性好,操作简
便[6,30-33]。但提取溶剂不同,对小檗碱含量的测定有显
著影响:乙腈-0.1%磷酸(十二烷基磺酸钠)的提取效率
高于1%甲醇盐酸[2]。若以磷酸二氢钾为流动相,可排
除其他非生物碱成分的干扰,增加了结果的精密度与
准确度[3]。另外,超声波法由于工艺简单,且提取效率
高于浸渍法,也常被采用[35]。现有研究表明,不同频率
超声波的提取效率存在差异[34-35]。
3.3 其他药用成分及其测定方法
黄柏碱是黄檗属植物树皮中的独特生物碱成
分[29],具有降压作用[36]。与盐酸小檗碱相似,川黄柏中
黄柏碱的含量也显著高于关黄柏[29,36]。HPLC指纹图
谱即可用于鉴别川黄柏和关黄柏[37-38]。川黄柏中所含
的黄柏内酯也是重要的药用成分,具有降血糖、驱虫、
抗溃疡的作用。RP-HPLC也成为这一成分的高效测
定方法[39]。
4 川黄柏的化学成分及其测定方法
目前有研究在全面地分析川黄柏的化学成分,除
前文提到的盐酸小檗碱、黄柏碱、黄柏内酯、巴马汀外,
川黄柏中还含有石虎柠檬素、木兰花碱、药根碱、非洲
防己碱[40];咖啡酸乙酯、异香草醛、阿魏酸、γ-崖椒碱、
β-谷甾醇、豆甾醇[41]。董二会等[42]2012年还分离出了
5-羟基小檗碱、4-O-阿魏酸-奎尼酸甲酯、肉桂酸等。
郭书好等[43]1998年从川黄柏中分离鉴定了金丝桃甙、
双氢山奈酚、黄柏新甙。雷华平等[44]2009年用超临界
二氧化碳萃取的方法研究川黄柏中挥发性成分,发现
川黄柏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油酸、棕榈酸、2,4,6-三甲基
辛烷等。川黄柏果的挥发油中已分离出40多个组分,
主要成分为柠檬烯、顺-柠檬烯氧化物、β-榄香烯和香
芹酮[45]。川黄柏果实精油中含量较高的有β-月桂烯、β-
榄烯、柠檬烯等[46]。川黄柏中的铝、钙、铁、锰等微量元
素也因产地不同而存在差异[47]。
5 川黄檗的栽培与无性繁殖
由于川黄柏的珍贵药用价值,川黄檗已经有了比
较悠久的人工栽培、繁殖历史。早在20世纪50年代,
就开始探讨其播种方法[48]。近些年,仍然有研究探索
传统的育苗栽培方法[49],叶萌等[50]2005年总结了川黄
檗的规范化育苗技术,在选地、基肥、确定育苗密度、播
种、追肥等方面给出了建议。种植过程中,川黄柏可能
会感染叶锈病,1年林龄的病害发生程度重于 3年林
龄[51],说明苗木幼年期的抗病害能力较弱。由于川黄
檗雌雄异株,种子变异率大,插条难生根,繁殖速度慢,
因而引入组织培养技术使其可以快速繁殖[52]。研究发
现,川黄柏的叶柄、茎段和芽都易诱导出愈伤组织。不
同培养基的诱导作用的差异显著:MS、SH培养基诱导
率很高而White的诱导率极低。秦红玫[53]2005年系统
研究了川黄檗的快繁技术,总结了利用新梢茎尖、新梢
叶片、新梢叶柄、幼胚等诱导愈伤组织或进行幼苗培养
的最佳培养基,配比了试管苗的移栽基质,并找到了影
响生根的因素。为了改良现有栽培品种,王跃华 [54]
2006年尝试用秋水仙素对川黄柏不同部位进行多倍
体诱导,诱导后的植物材料具有明显的多倍体特征。
6 其他方面的研究
毛状根具有生长迅速和遗传稳定以及能在无激素
的培养基上生长的特点,它能够合成与原植物含量相
当或高于原植物含量的次生代谢产物[55]。因此,毛状
根培养近年来已发展成为生产药用植物有效次生代谢
物的培养系统。王跃华等[56]2006年成功地将发根农杆
菌Ri质粒的T-DNA片段整合到川黄檗植物核基因组,
使得毛状根培养物中含有盐酸小檗碱,并且含量高于
组培苗和愈伤组织。
7 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进一步摸清野生资源分布情况,为遗传多样性的
保护打下基础。沈力等[57]2009年在川黄檗野生资源调
查研究中指出川黄檗主产于陕西汉中、南郑、成固;陕
西秦岭以南、洵河以东和湖北勋西县;云南西部;西川
的武胜、重庆的合川、铜梁、大足等地。本研究对川黄
檗野生资源分布的综述也表明,川黄檗的自然分布范
围较广。但由于过度地砍伐利用,导致野生资源的极
度匮乏。为了满足中药材的需求,人工栽培和繁殖势
在必行。但人工繁殖过程中,容易出现品种退化的问
题。因而,野生资源的摸底排查和保护,以及在此基础
·· 84
唐宗英等:资源树种川黄檗的研究进展
上对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就显得格外重要。
人工栽培过程中,可能会逐渐出现病虫害的困
扰。对川黄檗病虫害的系统研究也须提上议事日程。
目前可查阅的文献中,只有前文中提及的郎剑锋等[51]
对锈病的初步研究。对于病理学、防治措施等方面的
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
目前可查的文献中,仅有赵敏等[58]2007年对黄檗
幼树光合特征的研究。而关于川黄檗的生理生态特
征、生活史特征、种群动态、遗传多样性等基础理论性
研究仍处于空白状态。生理生态和生活史特征的系统
研究,有利于川黄檗人工栽培过程的科学管理;了解野
生种群的动态特征和遗传多样性,有利于野生资源的
保护和利用。
川黄檗也是一种潜在的园林景观树种,本着“在利
用中进行保护”的策略,应大力提倡这一树种在园林绿
化中的应用,并着意研究其造景功能和欣赏价值,同时
加强绿化养护、病虫害防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秦民坚,王衡奇.黄皮树树皮化学成分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3,23(4):42-46.
[2] 李定芬,陈新华,戴剑锋.不同方法对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比
较[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0,27(1):52-54.
[3] 方清茂,曹浩,舒光明.川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及其道地性研
究[J].华西药学杂志,2004,19(4):275-276.
[4] 乔喜芹.HPLC测定黄柏炮制品中盐酸小檗碱质量分数[J].哈尔滨
商业大学学报,2006,22(5):18-20.
[5] 彭爱华,杨宏,杨林,等.RP-HPLC测定不同采收期川黄柏中小檗
碱、黄柏碱的含量[J].华西药学杂志,2006,21(4):377-379.
[6] 黄明远,周仕春,弓加文,等.四川的川黄柏资源调查[J].乐山师范学
院学报,2002,17(4):45-48.
[7] 四川植物志[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135-137.
[8] 鲁敏,姜凤岐.绿化树种对大气SO2、铅复合污染的反应[J].城市环
境与城市生态,2003,16(6):23-25.
[9] 鲁敏,王胜永.绿化植物受大气SO2、铅复合污染伤害特征及抗性
表现[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b,18(3):46-51.
[10] 荣辉,金武柞.黄皮树果实中的酞胺类化合物[J].植物学报,1994,36
(10):817-820.
[11] 鲁松,谢孔平,李策宏.峨眉山区野生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评价体系
的初步研究[J].广西植物,2013,33(2):229-235.
[12] 陈东林,潘树林.宜宾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西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9,31(9):44-47.
[13] 林茂祥,刘正宇,韩凤,等.大娄山山脉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
调查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0):50-52.
[14] 孙凡,杜洋文,李霞,等.雪宝山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优先保护定量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9):101-
107.
[15] 周先容,何兴金,周颂东,等.重庆大木山木本植物区系及植物资源
特点[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1,17(5):624-631.
[16] 韩晨霞,李旭光,郝云庆,等.重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与
水热关系的初步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3,21(2):117-123.
[17] 方元平,刘胜祥,瞿建平.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
野生植物优先保护定量研究[J].生态科学,2006,25(3):198-201.
[18] 方元平,刘胜祥,汪正祥,等.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野生保护植物优
先保护定量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7,27(2):348-355.
[19] 方元平,项俊,胡杨,等.鄂东大别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优先保
护定量研究[J].植物研究,2008,28(3):380-384.
[20] 方元平,刘胜祥,汪正祥,等.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
生植物及保护对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27(3):40-45.
[21] 李家湘,赵丽娟,李传霞.湖南涟源龙山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区系初
步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9,27(5):491-496.
[22] 廖博儒,吴明煜,戴灵鹏,等.湖南武陵源种子植物区系初步研究[J].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4,22(3):231-239.
[23] 邓涛,张代贵,陈功锡.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及
其生态意义[J].吉首大学学报,2008,29(5):87-93.
[24] 徐敏,万德光.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川黄柏中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93.
[25] 可维,马春辉,季宇彬.不同产地川黄柏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1):62-65.
[26] 杨宏,王天志,常艳波,等.川黄柏的HPLC指纹图谱[J].中国天然药
物,2006,4(5):360-362.
[27] 王跃华,苟小军,徐文俊,等.川黄柏不同部位中盐酸小檗碱的研究
[J].成都大学学报,2004,23(1):15-17.
[28] 周家海,范继红.AM真菌对川黄柏幼苗生长及小檗碱含量的影响
[J].北方园艺,2007,21(12):25-27.
[29] 祝晨蔯,林朝展,莫建霞.HPLC法测定黄柏药材中小檗碱与黄柏碱
的含量[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4,15(4):262-264.
[30] Dai R H, Gao J, Bi K 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and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Mangiferin in Plasma of Rats Having
Tak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Preparation Zi- Shen Pill
[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ic Science,2004,42(1):88-90.
[31] Liu Y, Chen J, Li X H, et al.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Seven
Alkaloids in 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J].Journal of AOAC International,2010,93
(5):1416-1421.
[32] 王新琪,李卓.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含
量[J].吉林中医药,2006,26(5):55.
[33] 黄海卫.川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研究[J].湖南中医药导
报,2003,9(4):86-87.
[34] 岑志芳,李海燕.不同频率超声提取对川黄柏中盐酸小檗碱提出率
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5):374-375.
[35] 郭孝武,王蕊娥.超声对川黄柏中小檗碱提出率的影响[J].陕西师
范大学学报,1998,26(2):36-38.
[36] 周德庆,郭志雄,罗泽渊,等.HPLC法测定黄柏中黄柏碱的含量[J].
中成药,2003,25(12):1002-1004.
[37] 祝晨蔯,莫建霞,林朝展.黄柏HPLC指纹图谱鉴别研究[J].中药新
药与临床药理,2003,14(5):324-327.
[38] 颜玉贞,余琼希.黄柏HPLC色谱指纹图谱研究[J].中兽医学杂志,
2008(增刊):304-307.
·· 85
中国农学通报 http://www.casb.org.cn
[39] 马学敏,王力生,赵巍,等.RP-HPLC法测定黄柏中黄柏内酯[J].中草
药,2006,37(2):279-280.
[40] 廉莲,咸晓燕,楚东海,等.川黄柏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
学杂志,2013,19(19):149-152.
[41] 王萌,吉腾飞,杨建波,等.川黄柏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09,32
(2):208-210.
[42] 董二会,王爱国,杨建波,等.川黄柏抗糖尿病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
究[J].中药材,2012,35(9):1441-1443.
[43] 郭书好,周明辉,李素梅,等.川黄柏果中黄酮成分的研究[J].暨南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9(6):68-72.
[44] 雷华平,卜晓英,田向荣,等.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川黄柏挥发性成
分及其GC-MS分析[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9,28(2):61-65.
[45] 郭书好,周明辉,李素梅.川黄柏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J].暨南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9(3):61-63.
[46] 龚佑文,王明安,黄永富,等.花椒和川黄柏果实精油化学组成及其
抗真菌活性[C].中国病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404-405.
[47] 徐敏,万德光.川黄柏中微量元素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J].时
珍国医国药,2008,19(1):151-153.
[48] 王本立.川黄柏的播种法[J].药学通报,1959,5(6):286.
[49] 杨仕雷,邢国风,黄可兵.黄柏的栽培及利用[J].四川农业科技,2006,
27(1):39.
[50] 叶萌,徐义君,秦朝东.黄柏规范化育苗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5,
19(1):56-58.
[51] 郎剑锋,朱天辉,叶萌.黄柏锈病的初步研究[J].四川农业科技,2004,
25(4):40-43.
[52] 王跃华,徐文俊,何俊蓉,等.川黄柏离题培养及药用成分的抑菌试
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0):1002-1003.
[53] 秦红玫.川黄檗快繁技术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5.
[54] 王跃华.川黄柏多倍体诱导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6):448-
451.
[55] Chilton M D, Tepfer D A, Petit A, et al.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inserts T- DNA into the genomes of the host plan t root cells[J].
Nature,1982,295(3):432.
[56] 王跃华,苟小军,吴洁,等.川黄柏毛状根的诱导及活性成分的产生
[J].中国中药杂志,2006b,31(22):1853-1856.
[57] 沈力,付少智,马羚,等.川黄柏野生资源调查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
资源,2009,28(4):25-27.
[58] 赵敏,叶萌,严晓宇,刘闯.黄柏幼树光合特征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
2007,21(5):43-46.
··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