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地梢瓜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



全 文 :收稿日期:2006-10-3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2612)
作者简介:王玎(1981-), 女(汉族),辽宁锦州人 , 硕士研究生 , E-mail:amethyst-cw @hotmail.com;裴月湖(1954-),
男(汉族), 山西翼城人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研究 , Tel:(024)23986485 , E-mail:
peiyueh@vip.163.com。
文章编号:1005-0108(2007)02-0101-03
地梢瓜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
王 玎 ,陈 刚 ,乔 莉 ,张 囡 ,吕阿丽 ,党 权 ,裴月湖
(沈阳药科大学 中药学院 , 辽宁 沈阳 110016)
摘 要:目的 研究中药地梢瓜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 、Sephadex LH-20 柱色谱及HPLC 等方法进行
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 6 个三萜类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β-香树脂
醇乙酸酯(1)、羽扇豆醇乙酸酯(2)、α-香树脂醇正辛烷酸酯(3)、α-香树脂醇(4)、β-香树脂醇(5)、齐墩果酸
(6)。结论 化合物 4 、5 、6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化合物 4、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结构鉴定;色谱法;地梢瓜;α-香树脂醇;β-香树脂醇;齐墩果酸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志码:A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fruits of
Cynanchum thesioides(Freyn)K.Schum
WANG Ding , CHEN Gang ,QIAO Li , ZHANG Nan , L A-li ,DANG Quan , PEI Yue-hu
(School of Tradi tional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 ty ,
Shenyang 110016 , China)
Abstract:Aim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 tuents f rom the f ruit s of Cynanchum thesioides(Freyn)K.
Schum.Methods The compounds were separated by repeated silica gel , Sephadex LH-20 , HPLC chromato-
g raphy methods.The st ructures of compounds isolated w ere identified by their phy sicochemical propert ies
and spect ral data.Results Six compounds w ere isolated and thei 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as β-amy rin ac-
etate(1), lupeol acetate(2), α-amyrin caprylate(3), α-amyrin(4), β-amyrin(5), oleanolic acid(6).Conclu-
sion Compounds 4 ,5 ,6 were obtain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 irst time , and compounds 4 ,6 were obtained
from this genus for the first time.
Key words: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chromatog raphy ;Cynanchum thesioides(Freyn)K.Schum ;α-amy rin;
β-amyrin;oleanolic acid
  地梢瓜 Cynanchum thesioides(Freyn)K.Schum
又名地梢花 、女青 ,为萝摩科鹅绒藤属植物。药用
全草及果实 ,具有补肺气 、清热降火 、生津止渴 、消
炎止痛 、通乳等功效[ 1] 。经文献检索 ,尚未见地梢
瓜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 ,为开发植物资源 ,作
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 ,分离得到 6个三
萜类化合物 。根据其理化性质并综合运用波谱技
术 ,鉴定这 6个化合物分别为:β-香树脂醇乙酸酯
(β-amy rin acetate , 1)、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ol
acetate , 2)、α-香树脂醇正辛烷酸酯(α-amy rin
capry late ,3)、α-香树脂醇(α-amy rin , 4)、β-香树脂
醇(β-amy rin ,5)、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 6)。其
中 ,化合物 4 、5 、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化
合物 4 、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第 17 卷 第 2 期
2007 年4月 总 76期
中 国 药 物 化 学 杂 志
Chinese Journal o f Medicinal Chemistry
Vol.17 No.2 p.101
Apr.2007 Sum 76
1 仪器与试药
核磁共振仪为 Bruker -ARX-300 型 ,内标
为 TM S。分析型 HPLC 为 Shimadzu LC -10A
型 , 制 备 型 HPLC 为 Shimadzu LC-8A 型。
Sephadex LH-20为 Pharmacia公司出品 。柱色谱
用硅胶(50 ~ 71μm)和薄层色谱用硅胶(10 ~
40μm)均为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
色谱纯甲醇为天津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产
品 ,其他分析纯试剂均为山东禹王实业有限公司
产品。地梢瓜果实购自河北安国市药材市场 ,由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孙启时教授鉴定为 Cy-
nanchum thesioides(Freyn)K.Schum 。
2 提取与分离
取地梢瓜果实10 kg ,干燥粉碎后以体积分数
75%的乙醇回流提取 3 次(每次 2 倍量 ,提取
2 h),合并提取液 ,回收溶剂 ,干燥得浸膏650 g 。
将浸膏混悬于水中(2 倍量),分别以等体积的石
油醚(bp 30 ~ 60 ℃)、氯仿 、乙酸乙酯 、正丁醇萃
取各 3 次 ,回收溶剂得石油醚浸膏280 g 、氯仿浸
膏50 g 、乙酸乙酯浸膏10 g 、正丁醇浸膏10 g 、水浸
膏300 g 。石油醚萃取物经反复硅胶柱色谱 、制备
薄层色谱 、Sephadex LH-20柱色谱 、重结晶得化
合物 1 ~ 3;氯仿萃取物经硅胶柱色谱 、Sephadex
LH-20柱色谱 、制备 HPLC 得化合物 4 ~ 6。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 1:白色针晶(石油醚-丙酮), mp 248 ~
250 ℃(三氯甲烷-甲醚), TLC 检测 Rf=0.52(石
油醚-丙酮 , 体积比为 20∶1)。 δ0.83(3H , s)、
δ0.87(12H , s)、δ0.97(6H , s)、δ1.13(3H , s)为 8
个角甲基单峰 ,推测可能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 ,
δ2.05(3H , s , CH3C =O)提示含有 1 个乙酰基。
δ121.6 、δ145.2为 Δ12齐墩果烷型三萜特征烯碳
信号 , 而 δ171.0 为酯羰基碳信号 。 1H-NMR
(300 MHz , CDCl3)δ:0.83(3H , s , H-28)、0.87
(12H , s ,H-23 , 24 ,29 ,30)、0.97(6H , s ,H-25 , 26)、
1.13(3H , s ,H-27)、2.05(3H , s , CH3C=O)、4.51
(1H ,dd , J =8.5 , 5.2 Hz ,Hα-3)、5.18(1H , t , J =
3.5 Hz ,H-12)。 13C-NMR 数据见表 1。其波谱
数据与文献[ 2]报道一致 ,鉴定化合物 1 为 β-香
树脂醇乙酸酯 。
化合物 2:无色针晶(石油醚-丙酮),mp 215.5 ~
217.5 ℃(乙醇), TLC 检测 Rf=0.50(石油醚-丙
酮 ,体积比为 20∶1)。δ0.79(3H , s)、δ0.84(9H ,
s)、δ0.94(3H , s)、δ1.03(3H , s)为 6个角甲基单
峰 , δ1.68(3H , s)为 1个角甲基单峰 ,推测可能为
羽扇豆烷型三萜 ,而 δ2.05(3H , s)提示含有一个
乙酰基。 δ150.9 、δ109.3 为 Δ20(29)羽扇豆烷型
三萜特征烯碳信号 , δ171.0 为酯羰基碳信号。
1H-NMR(300 MHz , CDCl3)δ:0.79(3H , s)、0.84
(9H , s)、0.94(3H , s)、1.03(3H , s)、1.68(3H , s)、
2.05(3H , s ,CH3C=O)、4.68(1H ,d , J =3.0 Hz)、
4.57(1H , br s , H-29)、4.47(1H , dd , J =8.8 ,
5.7 Hz ,Hα-3)。 13C-NMR数据见表 1。其波谱
数据与文献[ 2]报道一致 ,鉴定化合物 2为羽扇豆
醇乙酸酯 。
化合物 3:无色片晶(石油醚-丙酮), mp
110.5 ~ 114.5 ℃(丙酮), TLC 检测 Rf=0.56(石
油醚-丙酮 ,体积比为 30∶1)。EI-MS m / z:552
[M] + 、537 、408 、393 、333 、218(100%)、189 、127。
δ0.80(6H , br s)、δ0.89(12H , s)、δ0.98(3H , s)、
δ1.01(3H , s)、1.06(3H , s)为 9个角甲基单峰 ,推
测可能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δ123.6 、δ139.6为
Δ12乌苏烷型三萜特征烯碳信号 , δ173.6 为酯羰
基碳信号。 1H-NMR(300 MHz , CDCl3)δ:0.80
(6H ,br s)、0.89(12H , s)、0.98(3H , s)、1.01(3H ,
s)、1.06(3H , s)、4.51(1H , dd , J =8.6 , 5.2 Hz ,
Hα-3)、5.18(1H , t , J =3.4 Hz ,H-12)。13C-NMR
数据见表 1。其波谱数据与文献[ 2]报道一致 ,鉴定
化合物 3为 α-香树脂醇正辛烷酸酯。
102 中 国 药 物 化 学 杂 志 第 17 卷
化合物 4:白色针晶(石油醚-丙酮), mp
180 ℃(三氯甲烷-甲醚), TLC 检测 Rf=0.52(石
油醚-丙酮 ,体积比为 5∶1)。δ0.79(9H , s)、δ0.91
(3H , s)、δ0.95(3H , s)、δ0.99(6H , s)、δ1.07(3H ,
s)为 8个角甲基单峰 ,推测可能为五环三萜类化
合物 。δ123.6 、δ139.6为 Δ12乌苏烷型三萜特征
烯碳信号 。 1H-NMR(300 MHz , CDCl3)δ0.79
(9H , s)、0.91(3H , s)、0.95(3H , s)、0.99(6H , d)、
1.07(3H , s)、3.22(1H , dd , J =10.5 , 5.1 Hz ,Hα-
3)、5.12(1H , t , J=6.0 Hz ,H-12)。13C-NMR数据见
表 1。其波谱数据与文献[ 3] 报道一致 ,鉴定化合
物 4为 α-香树脂醇 。
化合物 5:白色针晶(石油醚-丙酮), mp 197 ~
198 ℃(三氯甲烷-甲醚), TLC 检测 Rf=0.52(石
油醚-丙酮 , 体积比为 5∶1)。δ:0.79(3H , s)、
δ0.83(3H , s)、δ0.87(6H , s)、δ0.94(3H , s)、
δ0.97(3H , s)、δ1.00(3H , s)、δ1.13(3H , s)为 8
个角甲基单峰 ,推测可能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
δ:121.6 、δ145.2为 Δ12齐墩果烷型三萜特征烯
碳信号。 1H-NMR(300 MHz , CDCl3)δ:0.79
(3H , s ,H-24)、0.83(3H , s , H-28)、0.87(6H , s ,H-
29 ,30)、0.94(3H , s , H-25)、0.97(3H , s , H-26)、
1.00(3H , s ,H-23)、1.13(3H , s ,H-27)、3.22(1H ,
dd , J =11.4 , 4.4 Hz , Hα-3)、5.12(1H , t , J =
6.0 Hz ,H-12)。13C-NMR数据见表 1。其波谱数
据与文献[ 4]报道一致 ,鉴定化合物 5 为 β-香树
脂醇 。
化合物 6:白色粉末 , mp 305 ~ 308 ℃,与标
准品共薄层 Rf 值一致 , δ0.91(3H , s)、δ0.97
(3H , s)、δ1.04(9H , s)、δ1.25(6H , s)为 7个角甲
基单峰 , δ3.46(1H , t , J =3.0 Hz)为 3位连羟基
碳上氢信号 , δ5.51(1H , br s)为 12位双键碳上
氢信号 ,其波谱数据与文献[ 5] 报道一致 ,鉴定化
合物 6为齐墩果酸。
Table 1 The 13C-NMR spectral data of compounds 1-5(CDCl3 , 300 MHz)
Position
Compd.
1 2 3 4 5
Position
Compd.
1 2 3 4 5
1 38.23 38.36 38.41 38.74 38.54 20 31.07 150.94 39.59 39.58 31.07
2 23.67 23.68 23.60 27.23 27.20 21 34.70 29.80 31.23 31.23 34.70
3 80.88 80.91 80.50 79.01 79.01 22 37.11 39.98 41.51 41.50 37.11
4 37.69 37.77 37.72 38.74 39.75 23 28.01 27.92 28.06 28.07 28.07
5 55.21 55.34 55.22 55.13 55.13 24 16.77 16.49 16.82 15.62 15.49
6 18.23 18.17 18.21 18.32 18.35 25 15.54 16.16 15.72 15.66 15.58
7 32.55 34.18 32.83 32.89 32.61 26 16.77 15.96 16.83 16.83 16.77
8 39.77 39.97 40.00 39.96 38.75 27 25.93 14.48 23.22 23.24 25.98
9 47.52 50.31 47.60 47.67 47.59 28 26.89 18.00 28.07 28.07 28.39
10 36.81 37.06 36.77 36.85 36.91 29 33.32 109.34 17.50 17.46 33.33
11 23.52 20.91 23.34 23.33 23.50 30 23.52 19.25 21.40 21.40 23.67
12 121.61 26.07 124.29 124.37 121.69 1′ 171.02 171.02 173.62
13 145.20 37.79 139.60 139.54 145.18 2′ 21.32 21.32 34.85
14 41.67 42.80 42.03 42.03 41.68 3′ 25.16
15 28.38 27.41 28.75 28.73 26.12 4′ 29.13
16 26.10 35.54 26.56 26.58 26.89 5′ 28.93
17 32.47 42.98 33.73 33.72 32.47 6′ 31.68
18 47.19 48.26 59.01 59.01 47.18 7′ 22.59
19 46.75 47.98 39.59 39.62 46.79 8′ 14.08
参考文献:
[ 1]  黄泰康 , 丁志遵.现代本草纲目(上册)[ M] .北京:中
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1979:353.
[ 2]  苑辉卿 , 左春旭.地梢瓜化学成分的研究[ J] .药学学
报 , 1992 , 27(8):589-594.
[ 3]  严泽群.甘青蒿化学成分研究[ J] .中草药 , 1993 , 24
(11):567-569.
[ 4]  孟正木 , 何立文.夏枯草化学成分研究[ J] .中国药科
大学学报 , 1995 , 26(6):329-331.
[ 5]  石铖.软枣猕猴桃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J] .中国中药
杂志 , 1992 , 17(1):36-38.
103第 2期 王 玎等:地梢瓜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