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天竺桂果实色素薄层成分分析
蔡建秀 , 吴文杰 , 吴佐建 (泉州师范学院化生学院 ,福建泉州 362000)
摘要 通过薄层层析方法分析出天竺桂果实色素的化合物 ,再通过紫外光谱仪分析方法鉴定出有效成分。用不同极性的溶剂 ,不同配
比作展开剂进行最佳展开剂试验 ,结果表明无水乙醇∶水∶盐酸(5∶1∶1 , V/ V)为最佳展开剂。薄层层析只分离出一种黄绿色的色素类化
合物 ,其Rf 值为 8.3。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出类胡萝卜素的特征吸收 ,初步判定该色素类化合物为β-胡萝卜素。
关键词 天竺桂;色素;薄层层析;β-胡萝卜素
中图分类号 Q949.7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7)33-10587-02
Study On The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And Ultraviolet SpectrometerOf Pigment From 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 Fruit
CAI Jian-xiu et al (School of Chem.&Bioscience ,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Quanzhou , Fujian 362000)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extracting flavonoid from pigment of 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 fruit.Icy chromatography only one constituent of
flavonoid from the pigment of 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 fruit is isolated.Through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u1traviolet absorption spectrum of
flavonoid from the pigment of 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 fruit it is foun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ltraviolet absorption spectrum of flavonoid from the
pigment of 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 fruit is the same asβ-carotene s.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ultraviolet absorption spectrum of flavonoid from
the pigment of 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 fruit we can infer that the constituent of flavonoid from the Pigment of 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 fruit is
probably β-carotene.
Key words 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Pigment;Thin-layer Chromatography;β-carotene
基金项目 泉州市科技局基金(2004Z23);泉州师范学院大学生课题基
金(2006KJ025)。
作者简介 蔡建秀(1957-),女 ,福建莆田人 ,副教授 ,从事资源植物
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07-08-15
天竺桂[ 1~ 3] (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樟科樟属植
物。又名天竺桂 、山肉桂 、土肉桂 、野桂 ,以树皮和叶入药。
木材含精油 、丁香酚 、芳樟醇 、α-水芹烯 、对伞花烃等 。天竺桂
生于山谷林丛中 ,主产于福建省 ,目前对天竺桂果皮红色素
的提取及薄层成分研究尚未见报道。笔者对天竺桂果皮红
色素进行提取并采用薄层层析法分析出天竺桂果实色素的
化合物 ,再通过紫外光谱仪分析鉴定出有效成分 ,为开发野
生食用色素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①样品。天竺桂果实采自福建泉州师范学院校
园内。11月果实成熟时 ,取新鲜 、成熟 、无虫害的果实放在通
风处晾干 ,去核取皮 ,粉碎 , 80目筛过筛获得天竺桂果皮细
粉。②试剂。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 , PC)、光谱级甲醇 、甲
醇 、正丁醇 、异戊醇 、乙酸乙酯 、无水乙醇 、乙酸 、盐酸 、石油醚
等。③仪器 。721型分光光度计 、恒温水浴锅 、小型粉碎机 、
玻璃板(10cm×21cm)、层析缸(20cm×10cm×15cm)、紫外可
见分光光度计(型号:UV-2401.PC)。
1.2 最佳展开剂的确定
1.2.1 天竺桂果实色素样液的提取。准确称取干燥的天竺
桂果皮细粉 50.000 g ,放入锥形瓶中 ,以冰乙酸溶液为提取
剂 ,料液比为 1∶10 ,温度低于 35 ℃,调 pH值为 3.0 ,浸提 4 h ,
按照提取工艺流程[天竺桂果实※清洗※晾干※去核(取皮)
※粉碎※浸泡※过滤※减压蒸馏(去乙酸)※色素浸膏]方法
提取色素 ,获得天竺桂果实红色素浸膏 。
1.2.2 最佳展开剂选择试验[ 4] 。取一块玻璃板 ,涂上硅胶
吸附剂 ,活化至一定活度级 ,将样品点在板上 ,再分别用不同
展开剂滴加在斑点上 ,通过斑点扩散状态进行判断 。
1.3 天竺桂果实色素成分分析
1.3.1 天竺桂果实色素样液的提取 。方法同“1.2.1”。
1.3.2 薄层层析[ 5] 。①薄层板的制备。硅胶G 适量 ,用蒸
馏水调匀 ,铺G板 ,于 120 ℃下烘干 0.5 h。②展开剂的制备 。
甲醇∶水=10∶1;甲醇∶水=1∶1;正丁醇∶水=1∶1;异戊醇;乙
酸乙酯;无水乙醇∶水∶乙酸=5∶1∶1;无水乙醇∶水∶盐酸=5∶1
∶1;无水乙醇∶水∶石油醚=6∶1∶1;无水乙醇∶水=5∶1。③点
样。在距薄层板一端约 1.5 cm处轻轻画出点样的起始点标
记 ,然后用毛细吸管直接将样品液点加到板上 ,点样后可吹
一下点样原点 ,以便溶剂迅速挥发 ,原点面积不致于过大 。
点样时注意不要戳破薄层板 ,以免形成不规则色斑。薄层点
样应力求迅速 ,一般不超过 10 min ,因为薄层板暴露时间过
长会吸收空气中水分而改变活度 ,影响分离效果。样点间距
离应保持 1.5 cm ,重复点几次。④展开。将点上样品的薄层
板分别置于装有上述展开剂的层析缸中展开 ,使展开剂的液
面刚好高出细线 ,整个展开过程在密闭的层析缸中进行 。⑤
取出薄板 ,记录斑点部分 ,计算各组分 Rf 值 。取另外薄板同
法展开 ,将化合物连同硅胶G刮下 ,重复多次 ,获得一定量的
化合物后用光谱级甲醇洗脱 ,过滤 ,收集滤液于试剂瓶中 ,供
紫外光谱分析用。
1.3.3 紫外光谱分析。将色素的光谱级甲醇溶液 ,在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UV-2401.PC)下做紫外光谱分析(190 ~ 540
nm),以光谱级甲醇作试剂空白对照 ,获得甲醇UV光谱图 。
表1 不同极性溶剂展开剂对展开效果的影响
序号 展开剂(V/V) 展开情况 结果
1 甲醇∶水(10∶1) 无明显现象 未展开
2 甲醇∶水(1∶1) 无明显现象 未展开
3 正丁醇∶水(1∶1) 无明显现象 未展开
4 异戊醇 无明显现象 未展开
5 乙酸乙酯 无明显现象 未展开
6 无水乙醇∶水∶乙酸(5∶1∶1) 无明显现象 未展开
7 无水乙醇∶水∶盐酸(5∶1∶1) 黄绿色斑点 斑点全部展开到溶媒前沿
8 无水乙醇∶水∶石油醚(6∶1∶1) 黄绿色斑点 斑点未全部展开到溶媒前沿
9 无水乙醇∶水(5∶1) 无明显现象 未展开
2 结果与分析
2.1 最佳展开剂的确定 试验分别选择以不同极性的溶
安徽农业科学, 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7, 35(33):10587-10588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李洪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7.33.021
剂 ,不同配比作展开剂[ 6] ,结果表明(表 1),用上述 9种展开
剂对天竺桂果实色素进行最佳展开剂的确定试验 ,层析出色
素类化合物为不展开或只分离出一种化合物 ,其中无水乙醇
∶水∶盐酸(5∶1∶1)斑点全部展开到溶媒前沿 ,由此可见分离该
样选择苯作展开剂最好 。选择以无水乙醇∶水∶盐酸(5∶1∶1 ,
V/V)作为展开剂 ,斑点清晰明显 ,分离效果理想。
图 1 天竺桂果实
色素化合物
薄层层析
2.2 薄层层析色素 Rf 值的测定 该实验
以无水乙醇∶水∶盐酸(5∶1∶1 , V/V)作为最
终展开剂 ,其展开图谱如图 1。天竺桂果实
色素样液在薄层板上只分离出 1 种化合
物 ,由 Rf =X/L ,其中 X 为分离出的天竺桂
果实色素化合物移动的距离 , L 为展开剂
移动的距离 ,可计算其 Rf 值(表 2)。参照
文献[7-8] ,该天竺桂果实薄层层析色素的
Rf值为 0.83 ,与 β-胡萝卜素相符合 ,且颜色
与 β-胡萝卜素相似 ,极有可能为 β-胡萝
卜素。
表 2 天竺桂果实薄层层析色素在薄层板分离出化合物的值
重复 X∥cm L∥cm Rf
1 10.5 12.4 0.83
2 10.2
3 10.3
4 10.4
5 10.2
2.3 紫外光谱特征 图 2 显示出类胡萝卜素的特征吸
收[ 9] ,204 nm处有一主峰 ,361 nm处有一肩峰。可初步判定
该化合物为 β-胡萝卜素。
3 讨论
(1)用不同极性的溶剂 、不同配比作展开剂进行最佳展
开剂试验 ,结果表明 ,无水乙醇∶水∶盐酸(5∶1∶1 , V/V)为最佳
展开剂。
(2)天竺桂果实在成熟状态下呈红色 ,而分离出的色素
呈黄绿色 ,可能与溶剂的使用有关。
图 2 天竺桂果实色素化合物的紫外光谱特征
(3)对天竺桂果实色素进行薄层层析只分离出一种色素
类化合物 ,说明天竺桂果实色素成分比较简单 ,只含有一种
色素类化合物。该化合物经紫外光谱仪分析 ,其紫外吸收光
谱特征与类胡萝卜素相似 ,其薄层层析的 Rf 值与 β-胡萝卜
素一致 ,初步判定该色素类化合物为 β-胡萝卜素 ,笔者将再
通过红外光谱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及核磁共振仪等方法
进行进一步鉴定其结构。
参考文献
[ 1] 罗金岳 ,安鑫南.植物精油和天然色素加工工艺[M] .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 , 2005:15.
[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1986∶102.
[ 3]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79∶
1770.
[ 4] 陆冰真 ,翟永信.薄层层析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M] .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 , 1991:39.
[ 5] 蔡建秀 ,黄艳艳,许婉珍.乌蕨黄酮类化合物薄层层析及紫外光谱研究
[ 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05 ,23(6):82-86.[ 6] 傅正生 ,薛华丽,王长青,等.薄层色谱法和柱层析法分离兰州红心萝
卜色素的研究[ J] .食品科学 ,2004, 25(6):49-52.
[ 7] 王君玲 ,贾淑梅.薄层色谱法及其在药物、色素分离等方面的应用[ J] .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 24(1):15-16.
[ 8] 蔡朝容 ,陆文泽,黄静.枸杞叶中β-胡萝卜素的分离与鉴定———薄层层
析法[ 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5(4):112-113.
[ 9] 王海棠 ,尹卫平,阳勇 ,等.小米黄色素的初步研究———化学成分及应
用研究[ J] .中国粮油学报 , 2004, 19(3):26-30.
[ 10] GUO QINGQUAN , CHEN HUANQIN.Functional Edible Natural Pigment[ J] .
China Food Additives ,2003(1):49-52.
(上接第 10586页)
[ 12] OGAWA J ,SHIMIZU S.Micro enzymes:New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from traditi
onal screening methods[ J] .Tibtech ,2005, 17(1):13-20.
[ 13] JAEGER K E, REETZMT.Microbil lipases form versati le for biotechnology[ J] .
Tibtech, 2001 ,16(9):396-403.
[ 14] 李祖义 ,朱伟.交联酶晶体的性能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J] .有机
化学, 1999, 19(3):242-248.[ 15] TOMOAKIM , KOUJI M , SAVITR T , et al.Evolutionary molecular engineering
by random elongationmutagenesis[ J] .Nature Biotechnology , 1999 ,17(1):58-
62.
[ 16] CLAUDIA SD , FRANCE HA.Directed evolution of industrial enzymes[ J] .Tib
tech , 1999, 17(4):135-136.
[ 17] SHIGEAKIH.Artificial evolution by DNA shuffling[ J] .Tibtech ,2004, 16(2):
76-83.
[ 18] 张红缨 ,孔祥铎,张今.蛋白质工程的新策略———酶的体外定向进化
[ J] .科学通报 ,1999,44(11):1121-1125.
[ 19] JEFFREY CM ,FRANCESHA.Directed evolution of a para-nitrobenzyl esterase
for aqueous-organic solvents[ J] .Nature Biotechnology , 2001 , 14(4):458-
468.[ 20] CHANG CCJ , CHEN TT , COX BW , et al.Evolution of a cytokine using DNA
family shuffling[ J] .Nature Biotechnology , 2005 ,17(8):793-797.
10588 安徽农业科学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