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42 卷第 24 期
2014 年 12 月
广 州 化 工
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Vol. 42 No. 24
Dec. 2014
高效液相法色谱法测定猪殃殃中绿原酸含量
陈 剑,刘频健,李洁琼
(九江学院基础医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
摘 要:建立了猪殃殃中绿原酸含量的 HPLC测定方法。色谱柱为 Diamonsil C18 5 μm(250 mm ×4. 6 mm)色谱柱;流动相为
甲醇 - 0. 04%磷酸 (23∶77) ;检测波长为 324 nm;流速为 1 mL /min;进样量为 20 μL;柱温 25 ℃。经方法学考察,该方法线性
关系、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好。可快速、准确用于猪殃殃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猪殃殃;绿原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S5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 - 9677(2014)024 - 0116 - 03
作者简介:陈剑 (1977 -) ,女,副教授,主要从事药学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
Determination of Chlorogenic Acid in Cleaver by HPLC
CHEN Jian,LIU Pin - jian,LI Jie - qiong
(School of Medicine,Jiujiang University,Jiangxi Jiujiang 332000,China)
Abstract:The HPLC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the content of chlorogenic acid in cleavers was established. The
column was Diamonsil C18 5 μm (250 mm ×4. 6 mm) ,the mobile phase was methanol - 0. 04% phosphoric acid (23∶
77)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324 nm,the flow rate was 1 mL /min,and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25 ℃. Through
the methodology study,it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near relation of the method,precision,reproducibility and
stability,which can be used identified Cleavers chlorogenic acid quickly and accurately.
Key words:Cleaver;chlorogenic acid;HPLC
猪殃殃[Galium aparine L. var tenerum (Gren. Et Godr. )
Rebb.],茜草科拉拉藤属小草本,多生于荒地、菜园、路旁、
田边及土壤肥沃处。于夏季花果期采收,鲜用或除去泥沙晒干
后用[1]。主要含苯丙素类化合物,药材中绿原酸为其主要活性
成分之一[2]。药理显示绿原酸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炎、抗病
毒、抗氧化剂及自由基等作用[3]。民间用于治疗感冒,牙龈出
血,急、慢性阑尾炎,痈疖肿毒,跌打损伤等[4]。为了更好地
开发利用猪殃殃的植物资源,本试验对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含
量测定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测定猪殃殃
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 料
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 Agilent LC1200;TU - 1901 双光
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
磷酸 (AR,0801291),汕头市西陇化工有限公司;绿原酸
对照品(110753 - 200413),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甲醇;
超纯水。
1. 2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
色谱柱为色谱柱 Agilent C18 (5 μm,150 mm × 4. 6 mm) ;
流动相为甲醇:0. 04%磷酸 (23∶77) ,检测波长 329 nm,分
析时间 20 min,柱温 30 ℃。理论塔板数按绿原酸计算应不低
于3 000。
1. 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绿原酸对照品 10 mg 置于 10 mL 容量瓶中,用甲
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 1 mg /mL的母液。精
密量取 0. 2 mL、0. 5 mL、1 mL、1. 25 mL、2. 5 mL 分别置于五
个 25 mL的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标 1、
2、3、4、5 对照品溶液,浓度分别为 8 μg /mL、20 μg /mL、
40 μg /mL、50 μg /mL、80 μg /mL,用微孔滤膜(0. 45 μm)滤
过,取滤液,即得。
1. 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猪殃殃粗粉 50 g 置于 1 000 mL 圆底烧瓶,加 75%甲醇
300 mL于水浴上微沸加热 2 h,提取后稍冷却,抽滤。在药渣
中再加 200 mL 75%甲醇溶剂,同法操作两次。合并三次的提
取液,于水浴上加热浓缩,直至总浸膏量约为 20 mL。将所得
的总浸膏分别用甲醇溶解,用 0. 45 μm 微孔滤膜过滤,精密吸
取 5 mL供试品溶液置于 100 mL容量瓶中,甲醇定容,即得。
1. 5 测定波长的选择
取浓度为 40 μg /mL 的绿原酸标准溶液,以甲醇作空白,
紫外分光光度计在 200 ~ 400 nm 波长范围内扫描,绿原酸在
201、218、329. 40 nm处分别有 3 个波峰。故选择最大吸收波
长为 329. 40 nm。
2 结果与分析
第 42 卷第 24 期 陈剑,等:高效液相法色谱法测定猪殃殃中绿原酸含量 117
2. 1 对照品液相色谱图
取对照品溶液 1,绿原酸浓度 8 μg /mL 进样 20 μL,按上
述色谱条件进行 HPLC分析(见图 1)。
图 1 对照品溶液 1 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2. 2 供试品液相色谱图
将样品溶液分别经 0. 45 μm 滤膜过滤,进样 20 μL,按上
述色谱条件进行 HPLC 分析,保留时间、峰面积、浓度(见表
1),液相图谱(见图 2)。
表 1 样品溶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结果
保留
时间 /min
峰面积
浓度 /
(μg /mL)
平均值 /
(μg /mL)
RSD /%
7. 120 7763048 15. 6764
7. 087 7784055 15. 7188
7. 111 7690174 15. 5292
15. 6415 0. 6362
图 2 样品溶液 1 高效液相图谱
由表 1 可得绿原酸浓度的平均值为 15. 641 5,RSD =
0. 6362%,计算可知原液中绿原酸含量为 6. 256 6 mg,即每 1 g
猪殃殃药材中含有 0. 125 mg绿原酸。
2. 3 线性关系的考察
分别吸取各绿原酸标准品溶液约 3 mL,过 0. 45 μm 滤膜,
每次进样前均先用甲醇清洗,再用待进溶液润洗 3 次,各溶液
均进样 2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 HPLC 分析,以对照品浓
度为横坐标,绿原酸标准溶液的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
线,计算回归方程。测得各标准品的峰面积(见表 2),标准曲
线及线性方程(见图 3)。
表 2 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溶液浓度
标准溶液 浓度 /(μg /mL) 峰面积 R2
1 8 3196795
2 20 8521161
3 40 18680608
4 50 23723742
5 100 50827648
0. 9952
图 3 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曲线
2. 4 精密度试验
分别精密吸取质量浓度为 40 μg /mL 的绿原酸标准品溶液
2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 HPLC分析,重复进样 3 次,测得
峰面积见表 3。样品中绿原酸峰面积的 RSD 为 0. 0032%,可知
仪器精密度很好。
表 3 准溶液测得峰面积
保留时间 /min 峰面积 半峰宽 RSD /%
6. 878 18680608 15. 8
6. 897 18680693 15. 9
6. 875 18681671 16. 1
0. 0032
2. 5 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 2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分别于制
备后 0、1、2、3、4 h 测定,RSD 为 0. 29%,结果表明样品在
4 h 内稳定。
2. 6 重复性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容量瓶中供试品溶液 20 μL 3份,按含量测定
方法测定分别测定含量,见表 4。结果表明样品测定重现性好。
表 4 样品溶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结果
供试品
保留
时间 /min
峰面积
浓度 /
(μg /mL)
平均值 /
(μg /mL)
RSD /%
1 7. 087 7784055 15. 7188
2 7. 111 7690174 15. 5292
3 7. 120 7763048 15. 6764
15. 6415 0. 6362
3 结果与分析
(1)高效液相色谱法精密度试验测得各溶液 RSD 为
0. 0032%,可知仪器精密度良好,测得供试品溶液中绿原酸浓
度的平均值为 15. 641 5,RSD = 0. 6362%,计算可知原液中绿
原酸含量为 6. 256 6 mg,即每 1 g 猪殃殃药材中含有 0. 125 mg
绿原酸。
(2)绿原酸分子结构中含有酯键,不饱和双键及多元酚
3 个不稳定结构,在从植物的提取过程中,往往通过水解和分
子内酯基迁移而发生异构化,故提取时不能高温,强光及长时
间加热[5]。绿原酸的供试品溶液放置于棕色瓶,冰箱(2 ℃)保
存时最稳定[6]。
(3)绿原酸易于氧化和水解,中草药的提取工艺不同,有
可能会造成绿原酸的提取不完全,或引起不同程度的降解和损
失,从而影响绿原酸含量测定。
(下转第 161 页)
第 42 卷第 24 期 廖明佳,等:项目化教学在高职《精细化工生产技术》课程中的实践 161
实训的过程中巡回指导,同时按考核标准进行评分。在方案的
具体实施过程中,使学生真正地从理论走到实践,充分体现项
目化教学的优势。
3. 7 工作评价
生产小组的每一同学应在本组制订的方案实施后写出详细
的实训报告,包括方案设计、参考文献、实验安全、卫生等基
本素养要求、设备操作记录、原始数据记录、数据分析与处理
过程记录、产品评价报告、团队协作能力、临场问题、经验总
结等,这些都要进行认真的归纳总结。对实训过程及结果采用
组内自评、各组间互评及教师评价三种评价手段相结合,组内
自评自由开展,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集中进行。每位同学通过
工作评价发现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问题进行
分析、讨论,最后形成解决方案,为实训报告完成总结部分,
这是基本工作经验积累的关键。教师根据学生在整个项目开展
中的表现进行全面的考核。
4 项目化课程教学考核
良好的课程考核体系具有激励学生、促进教学的功能,是
高职院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而项目化教学课程的特色
就在于教学作三位一体,所以考核指标不能像传统教育一样,
以理论考试的优劣来作为最终的考核指标。在课程教学效果考
核上,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形成和提升为主要衡量指标,
以知识的积累为辅[6]。采用技能考核与素质评价相结合、日常
考核与期终考核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训考核相结合的“三结
合考核方式”,在考核方式真正实现“工学结合”。在具体实施
过程中,每个项目的工作评价是整个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而
最能体现学生职业素养水平的实训项目评价是考评的核心,其
包括了学生的日常表现、实作技能水平、职业素养水平等。学
生的课程总成绩是由每一个项目的评价结果汇总加权而成,而
传统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 40%。具体考核计算公式
如下所示:
学生课程总成绩 =
∑n1 项目评价成绩
n × 60% +课程期末考试成绩 × 40%
式中:n———课程的项目数
具体的考核实施手段包括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互评、现场答辩、现场操作评价、提交实训报告、闭卷或
开卷考试等。
5 结 语
《精细化工生产技术》项目化教学改革是对传统课程理念、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的深刻变革[7],其体现了
国家职业教育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
和就业创业能力,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工学结
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要求。在《精细化工生产技术》项目
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加强了学
生与教师间的沟通,引入生产模拟实训,实现了课程教学作三
位一体的教学培养模式[8]。优化的教学考核体系更能使学生的
职业素养提升,以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的需要。
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教师普
遍实际生产经验欠缺、项目化加重了教师的备课负担、部分学
生对教学方式的改变不适应、学校生产实训硬件难以满足项目
的模拟要求等,这些问题有待于在项目化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和完善,从而更好地促进《精细化工生产技术》项目化教学改
革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 于正永,孙秀英,杜文龙. 浅谈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教学
[J]. 大众科技,2009(3) :152 - 153.
[2] 高进军. 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探索[J]. 中国职业技
术教育,2010(5) :53 - 54.
[3] 吴倩,滕刚. 高职项目化课程发展性评价分析[J]. 职业技术教
育,2011,32(29) :18 - 20.
[4] 刘志军,黄艳芳,刘金红. 高职精细化工工艺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
索与实践[J]. 广东化工,2013,40(18):174 - 175.
[5] 王保玉.《化工单元操作技术》项目化教学的实践[J]. 广州化工,
2010,38(10) :231 - 232.
[6] 宗建成. 高职《化工分析》课程项目化教学探索与思考[J]. 科技经
济市场,2010(11) :138 - 139.
[7] 王金英. 项目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研究[J]. 企业导报,2010
(7) :219 - 220.
[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 年)》[R]. 教
育部,
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
2010.
(上接第 117 页)
参考文献
[1] 李娟,陈春霞,皮慧芳,等. 猪殃殃的生药学研究[J]. 中国药业,
2009,18(20):65 - 66.
[2] 倪志诚.西藏经济植物. 1 版[M].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社,1990:
618.
[3] Seabra RM,et al. PlantaMed Phytother,1993,26(1):49.
[4] 贵州省重要资源普查办公室,贵州省中药研究所. 贵州中药资源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839.
[5] 黄芳华.绿原酸及其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状况分析[J]. 中国
中药杂志,2008,33(22):2716 - 2719.
[6] 邓良,袁华,俞宗浣.绿原酸的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5
(7):4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