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杨桐人工栽培模式试验初报



全 文 :第25卷 第4期 浙 江 林 业 科 技 Vol. 25 No.4
2 0 0 5年 7月 JOUR. OF ZHEJIANG FOR. SCI. & TECH. Jul., 2 0 0 5

文章编号:1001-3776(2005)04-0021-03

杨桐人工栽培模式试验初报

詹森梁 1,潘伟华 1,朱永军 1,俞国良 2
(1. 浙江省临安市林业技术服务总站,浙江 临安 311300;2. 浙江省临安市千洪乡林业工作站,浙江 临安 311311)

摘要:在杉木林分、毛竹林分下进行套种杨桐和农田集约化栽培杨桐试验,栽培后第 2年进行生长量调查,结果
表明,3种模式下杨桐生长状况均良好,其中以农田集约化栽培模式生长最佳。
关键词:杨桐;栽培模式;林下套种;生长量
中图分类号:S792.99 文献标识码:C

杨桐(Cleyera japonica),又名红淡比,是山茶科(Theaceae)红淡比属(Lleyera)的一种常绿灌木至小
乔木树种。侧枝叶对生,喜生长于湿润、肥沃、庇荫之地。在海拔 200 ~ 3 200 m的东南沿海一带的山谷、水边、
林下多见。日本居民常用杨桐作祭神品,几乎家家户户把杨桐枝条捆扎成束插放在庭堂上方供神,日本居民又
把杨桐称之为“神木”,一般 7 d更换一次,消耗量很大。以 6 ~ 9月消耗量最大,5月和 10~12月次之,其它
月份相对较少。但一年四季不间断。近几年,浙江省每年要向日本出口大量的杨桐,由于杨桐野生资源有限,
加上近年的出口,资源更加稀少,并且品质也随之下降。因此,人工栽培杨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1]。
杨桐是临安的乡土树种,在临安分布较广,当地农民从 20 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采摘加工野生杨桐叶,每年
采摘加工杨桐叶的收入在 600 万元左右。临安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日照充足,自然条
件优越。年平均气温 16.1℃,年日照时数 1 995 h,无霜期 231 d,年平均降水量 1 460 mm左右。临安的土壤以
红壤、黄壤为主,红壤分布于海拔 200 ~ 500 m以下的丘陵地,黄壤分布于 600 ~ 700 m以上的中低山。人工栽
培杨桐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从 2003年开始,选择不同的立地条件进行林下套种及大田集约化栽培试验,以探
寻人工栽培的理想模式。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1 试验地点、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临安市三口镇炼川村、太阳镇景村。
1.2 试验地设置
杉木林分试验地,选择在三口镇炼川村,试验地面积为 2.7 hm2;毛竹林分试验地,选择在三口镇炼川村,
试验地面积为 6.67 hm2;农田模式选择在太阳镇景村,试验地面积 2 hm2。
1.3 试验地条件
3种不同试验地的主要立地条件如表 1。
表 1 试验地立地条件
试验模式 地貌 海拔/m 坡度/° 土壤类型 土层厚度/cm 土壤酸碱性 密度(立木、立竹量)/hm2 林分郁闭度
杉木林分 丘陵 100~200 30 红壤 40 微酸性 2 100 0.6
毛竹林分 丘陵 100~200 30 红壤 40 微酸性 2 700 0.8
农田 平原 100 0 稻田土 50 微酸性 无 无
收稿日期:2005-03-11;修回日期:2005-05-30
作者简介:詹森梁(1960- ),男,浙江临安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22 浙 江 林 业 科 技 24卷

1.4 试验地的主要栽培措施
试验地的主要栽培措施如表 2。
表 2 试验地主要栽培措施
试验模式 整地方式 种植穴大小 /cm×cm×cm
种植密度
/m×m
种植时间
/年ˇ月 抚育方式 施肥 其他措施
杉木林分 全垦、块状 40×40×30 1.7×2.0 2003ˇ03 每年 9月劈草 1次 无 无
毛竹林分 块状 40×40×30 1.7×2.0 2003ˇ03 每年 9月劈草 1次 无 无
农田 全垦深翻 20×20×20 0.8×0.8 2003ˇ03 每年中耕除草 2次 年施氮肥 3次 抹芽(顶芽)1次
1.5 试验材料和方法
2003年 3月,选用本地培育的 2年生扦插苗(2001年夏末扦插),在杉木林分、毛竹林分、农田条件下进
行栽种,农田条件采取人工搭建钢架遮阳棚,遮荫度为 60%。2004 年 11 月下旬对上述试验地设置正方形标准
地,杉木林分和毛竹林分按坡位(上坡、中坡、下坡)各设置 3 块标准地,农田随机布设 3 块标准地,标准地
边长为 28.28 m×28.28 m,每块标准地面积为 0.08 hm2。对标准地内杨桐的全高、当年的新梢生长量进行测量记
录,调查保存率,并进行统计分析。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结果
不同试验地点的杨桐生长情况调查如表 3。
(1)杨桐人工栽培的成活率、保
存率在 90%以上。
(2)根据样地调查,杨桐在杉木
林分栽培模式下平均树高达 81.76
cm,在毛竹林分下平均树高 72.28 cm,农田遮荫栽培模式下平均树高达 124.23 cm。
(3)农田栽培模式年抽梢次数达 3次,分别为春梢、夏梢、秋梢。其它模式只有春梢和秋梢 2次。
2.2 对比
通过对 16 年生杨桐树干解析得出杨桐在天然情况下的生长数学模型
[2],如表 4。
2.3 分析
(1)试验所用的苗木是在 2001 年夏末进行扦插繁育的,所以实际生
长年限尚不足 4 a,从表 3、表 4对比可以看出,各试验地杨桐树高生长量
均超过数学模型。可以得出在杉木林分、毛竹林分、农田遮荫状况下杨桐
的生长发育状况良好。
(2)农田栽培模式在采取抹芽等抑制高生长的情况下,它的高生长量
还明显快于其他模式,平均树高为杉木林分栽培模式的 152%,为毛竹林分
栽培模式的 171.8%;平均新梢生长量分别为杉木林分和毛竹林分栽培模式的 184.3%和 190.5%。并且,农田栽
培模式下杨桐的抽梢次数比其它两种模式要多一次。
3 结论
(1)初试结果表明,杉木林分和毛竹林分下套种杨桐,栽培技术还比较粗放,通过施肥等培育管理措施,
生长量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农田栽培模式生长速度快,主要取决于集约化的栽培管理措施,从目前的情况看,
一般栽培后 3 ~ 4 a就可以进行剪枝投产,是 3种模式中见效最快的一种模式,这 3种模式均可在生产中应用。
(2)3种栽培模式投入成本不一,实际经济效益有待今后进一步观察。
表 3 试验地苗木生长情况
试验地点 栽培模式 保存率/% 平均树高/cm 当年平均新梢高/cm 当年抽梢次数/次
三口镇炼川村 杉木林分 95 81.76 35.44 2
三口镇炼川村 毛竹林分 92 72.28 34.27 2
太阳镇景村 农田 95 124.23 65.30 3
表 4 杨桐生长数学模型
树高生长量/m 年龄/a 总高 平均 连年
2 0.35 0.18 0.18
4 0.75 0.19 0.20
6 1.13 0.19 0.19
8 1.75 0.22 0.31
10 2.42 0.24 0.34
12 2.75 0.23 0.17
14 2.98 0.21 0.12
16 3.17 0.20 0.10
16(带皮) 3.17 -- --

4期 詹森梁,等:杨桐人工栽培模式试验初报.doc 23

参考文献:
[1] 钱玉红,孙丽华. 浙江杨桐考察[J]. 浙江林业科技,1994,14(1):42-46.
[2] 傅益群,方腾. 杨桐的繁殖和培育技术试验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1999,19(6):25-28.

Preliminary Report on Cultivation Pattern of Cleyera japonica

ZHAN Sen-liang1,PAN Wei-hua1,ZHU Yong-jun1,YU Guo-liang2
(1. Lin’an Forestry Extension Station of Zhejiang, Lin’an 311300, China; 2. Qianhong Forestry Station of Lin’an, Lin’an 311311, China)

Abstract: Experiment of cultivation patterns of Cleyera japonica was carried out by interplanting in Cunninghamina
lanceolata forest and in bamboo stand, and intensive cultivation at farml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ir growth in the
second year demonstrated that the last one was the best pattern.
Key words: Cleyera japonica; cultivation pattern; interplantation in forest; growth
※※※※※※※※※※※※※※※※※※※※※※※※※※※※※※※※※※※※※※※※※※※※※※※※

(上接第 20页)
[11] 李青山,何春菊,王庆瑞. 纤维素纤维向高性能、多功能方向发展[J]. 人造纤维,2002,32(3):19-21.
[12] 武红艳,林其凌. Lyocell纤维的纺丝生产工艺、性能和发展前景[J]. 纺织科学研究 1999,(1):25-33.
[13] U. Sayed(著),钱和生(译). Lyocell纤维的加工[J]. 国外纺织技术:纺织针织服装化纤染整,2002(12):15-21.
[14] FZ/T 50010.3-1998,粘胶纤维用浆粕粘度的测定[S].
[15] 邬义明. 植物纤维化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 26-28.
[16] 高洁. 纤维素科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1-12.
[17] 许炯. 竹材加工竹 LYCELL纤维的制备方法[P]. 中国专利:CN01117634.2,2002-12-11.

Feasibility Study on Lyocell Fabrication from Sinocalamus affinis

XU Jiong,JIANG Ying-ti
(Zhejiang Forestry Academy, Hangzhou 310023, China)

Abstract: Study on cellulose content, especially on molecular weight of cellulose of Sinocalamus affinis resulted that
Lyocell could be made from.
Key words: Sinocalamus affinis; fiber; raw mate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