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闽南山地粗皮桉家系引种试验



全 文 :第 37卷 第 3期
2 0 1 0年 9月
福 建 林 业 科 技JourofFujianForestrySciand Tech
Vol.37 No.3
Sep., 2 0 1 0
doi:10.3969/j.issn.1002-7351.2010.03.011
闽南山地粗皮桉家系引种试验
林玉清
(福建省华安利水国有林场 ,福建 华安 363802)
摘要:在闽南山地开展粗皮桉 139个家系引种试验 ,结果表明:参试的家系基本能适应闽南的立地和气候条件 , 但不同家系
间的生长量 、干形 、适应性等差异显著。采用坐标综合评定方法对不同家系的生长指标 、保存率 、干形和冠体积等因子进行
综合分析评价 , 选出 57、58、92、152、67、76、23、 64、180、87、 19、136、187、95、 115、8、33和 11号等 18个家系属于优良家系 , 其
生长量大 、长势旺盛 、树干通直 、树冠匀称 , 冠体积大 ,可进一步引种栽培 , 也为今后开发利用提供基因资源。
关键词:粗皮桉;家系;生长差异;综合分析
中图分类号:S79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51(2010)03-0050-06
IntroductionExperimentofEucalipupelidaFamilyinSouthFujian
LINYu-qing
(FujianhuaanlishuiStateForestFarm, Huaan363802, Fujian, China)
Abstract:Introductionexperimentof139familieswasconductedinsouthFujian, diferentfamilybasiccouldadaptthelocalsiteand
climateconditions, however, significantdiferenceexistedbetweendifferentfamilygrowth, stemform, andadaptability.Compre-
hensiveassessmentoftheuseofcoordinatesofdifferentfamiliesofgrowthparameters, survivalrate, stemformandcrownvolume
factorswereanalyzedandevaluated, 57, 58, 92, 152 , 67, 76, 23, 64, 180, 87, 19, 136, 187, 95, 115, 8, 33 and11 family
wereselectedandgrewwell, hadbiggrowthvolume, straighttrunk, symmetricalcrown, andbigvolumeofcrown, whichcouldbe
culturedfurtherforprovidinggenusresourceforfuture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
Keywords:Eucalipupellida;family;growthdiference;comprehensiveanalysis
  粗皮桉(Eucalipupelida)原产澳大利亚 ,为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等砂石或沙质海岸地区树种 ,在南纬
12°— 18°的昆士兰是其主要分布区 ,也是重要的产种基地;而在南纬 27°— 36°的新南威尔士则仅呈散生分
布 。该树种属于湿热带树种之一 ,原产地年总降水量为 900 ~ 2 400 mm,极少干旱 。最热月平均温度为
24 ~ 33 ℃,最冷月平均温度为 12 ~ 14 ℃,南部极少霜冻 ,北部则无霜冻[ 1-2] 。
粗皮桉为高大乔木 ,高可达 12 ~ 30 m,最高达 47 m。木材深红色 ,材质坚重而耐久 ,容重 990 kg·
m-3 ,广泛地被作为建筑 、造船 、枕木 、桩 、柱 、家具等用材 [ 1 -2] 。树冠宽大 ,枝叶茂盛 ,落叶量较大 ,是优质
的用材树种和水源涵养树种;花艳富含蜜源 ,是良好蜜源植物;树冠浓密舒展 ,树干较通直 ,干形美 ,树皮红
褐色 ,也是良好的四旁和庭园绿化树种[ 1-2] 。
粗皮桉在巴西 、西萨摩亚等国家有引种栽培 ,特别是在巴西东南部沿海生长很好 ,极有栽培前途 。在
西萨摩亚粗皮桉能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最适宜少旱季的低地和潮湿立地 [ 3] 。在巴西 ,粗皮桉的
生长量高于赤桉而低于尾叶桉 [ 4] 。粗皮桉在我国广东 、广西早有引种栽培 ,但都是零星或四旁栽植 [ 1] ;20
世纪 80年代后开始大量引种并开展种源和家系筛选试验 。如广西东门林场于 1989年开展了粗皮桉 9个
种源 、79个家系的引种试验 ,最优种源 3年生平均材积为 38.58 m3· hm-2 ,最优家系的平均树高为 9.52
m[ 5] ;1996年福建省长泰岩溪国有林场 、南靖国有林场进行了小规模引种试验 ,长势较好 。为开发利用粗
皮桉种质资源 ,国家桉树中心承担了 “粗皮桉良种选育研究”项目 ,在广东 、广西 、福建等省区开展种源 、家
系试验 ,文本对在闽南山地开展的家系试验进行总结 ,为基因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收稿日期:2010-04-14;修回日期:2010-06-09
 基金项目:国家桉树中心主持的 “粗皮桉良种选育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林玉清(1969—), 男 ,福建华安人 , 福建省华安利水国有林场林业工程师 , 从事种苗 、营林及森林保护工作。
第 3期 林玉清:闽南山地粗皮桉家系引种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福建省华安利水国有林场的和尚寮工区(117°54′E、24°31′N)6 -1小班 ,地处华安县南
部 ,属低山高丘 ,海洋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温 21.1 ℃,极端低温 -3.8 ℃,极端高温 41.2℃,有霜冻但霜期
短且轻 。雨量充沛 ,年均降水量 1 643 mm,但降水分布不均 , 70% ~ 80%的降水集中在春夏(3— 9月)两
季 ,秋冬雨少;平均相对湿度 78%。林地海拔 110 ~ 250 m;坡向东 ,坡位中 ,平均坡度约 24°;土壤为红壤 ,
肥力中等 ,腐殖质层厚约 15 cm,土层厚度在 50 cm以上 。试验地为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采伐迹
地 ,林下植被主要有芒萁(Dicranoterislinearis)、茅草(Imperatacylindrical)、五节芒(Miscanthussinensis)等 ,
盖度约 0.7。
1.2 种子来源
参试的家系种子由澳大利亚林木种子中心提供 , 大部分是澳大利亚昆士兰的种源 ,其中有 2个为巴
布亚新几内亚种批 、1个印度尼西亚种批 ,共 14个种批 , 276个家系 。本试验种子是国家桉树研究开发中
心经试验筛选后 ,选出其中 12个种批的 139个家系在福建漳州地区进行再选择试验。参试各种批 /家系
的基本情况见表 1。苗木由华安利水国有林场采用容器苗繁育 ,苗高约 25 cm。
表 1 参试的粗皮桉种批 /家系基本情况
编号 种批号 产地 参试家系数 纬度 经度 海拔 /m
1 17484 QLD 3 17°05′ 145°31′ 600
2 IND 10 7°21 140°36′ 40
3 QLD 10 16°56′ 145°36′ 425
4 QLD 19 16°41′ 145°32′ 440
5 PNG 29 8°25′ 141°30′ 45
6 18199 PNG 18 8°36′ 141°26′ 45
7 18313 QLD 2 15°05′ 145°12′ 30
8 18314 QLD 6 17°50′ 146°03′ 50
9 18596 QLD 3 18°36′ 146°08′ 15
10 18597 QLD 13 18°25′ 147°56′ 15
11 18598 QLD 6 18°15′ 145°55′ 30
12 18599 QLD 20 16°37′ 145°28′ 425
小计 139
*:表中 QLD、IND和 PNG分别代表昆士兰 、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2 ~ 5号的种批号缺失。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 5次重复 ,每小区 4株 ,造林株行距 3m×3 m,总面积 3.672 hm2。试验地炼
山后 ,水平带整地挖穴 ,带宽 80cm,穴规格 50 cm×50cm×40 cm,每穴施复合肥 500 g后回表土 , 2005年
3月定植 。植后每年抚育除草 2次 ,连续 3 a。每年结合第 1次除草(5月前后)追肥 1次 ,每株施 250 ~
500g复合肥。
1.4 数据收集和处理
每年 11— 12月全面实测各小区林木胸径 、树高生长量 , 2008年增加干形 、树冠等指标的测定 。树冠
主要测冠幅(f)和枝下高 , 冠高(L)=树高 -枝下高;冠体积 =1/3×f/2×L。材积:V=1/3D1.3 2H[ 2] ;遗传
增益:ΔG=(x-X)×h2 /X,广义遗传力 h=1-1/F, x为选优群体均值 , X为总体均值 , F为方差 。采用
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坐标综合评定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和选择。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家系造林存活率
粗皮桉不同家系造林成活率高达 95%以上 ,但因不同家系遗传基因的差异 ,家系间的保存率相差较
·51·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第 37卷
大(表 2),总体平均保存率为 75.5%,保存率最高达 95%;最低是 27号 ,仅为 45.0%,经方差分析 F=
3.427>F0.05 (5, 133)=2.28, 家系间保存率差异极显著 。不同家系的保存率大部分在 60% ~ 69%、
70% ~ 79%和 80% ~ 89%,分别占 23.1%、25.9%和 26.6%,三者合计占 75.6%;保存率 90% ~ 99%的家
系占 16.5%,其中有 6个家系(11、52、87、108、121、195号)的保存率达 95%以上;保存率 50%以下者(27、
42号)仅占 1.4%。可见大部分家系能适应当地立地和气候条件 ,而且生存状态好或较好。
表 2 不同家系保存率分配
项目 保存率 /%
40 ~ 49 50 ~ 59 60 ~ 69 70 ~ 79 80 ~ 89 90 ~ 99
家系数 2 9 36 37 37 23
占总家系数 /% 1.4 6.5 25.9 26.6 26.6 16.5
2.2 不同家系的生长差异分析
不同家系的胸径 、树高生长差异显著(表 3),其中家系差异略大于区组 ×家系。家系间的胸径差异大
于树高 。家系的树高遗传力和遗传增益分别是 0.4694和 5.20%,胸径遗传力和遗传增益分别是 0.6506
和 6.76%。两者遗传力和遗传增益均较高 ,且胸径的遗传力和遗传增益均略高于树高。
表 3 粗皮桉不同家系树高 、胸径方差分析结果
项目 区组F值 Sig
家系
F值 Sig
区组 ×家系
F值 Sig 遗传力 遗传增益 /% 总体平均变异 /%
树高 38.9497 0.000 1.8850 0.000 1.4066 0.000 0.4694 5.20 28.93
胸径 64.7466 0.000 2.8618 0.000 2.1912 0.000 0.6506 6.76 23.55
*:Sig是方差分析的显著性标准 ,在此之上为显著 , 之下为不显著。
2.2.1 不同家系胸径生长比较 家系所处的径阶能充分反映出其生长状态 ,按 139个家系的胸径生长状
态归列于表 4。全家系由 8 ~ 14共 7个径阶组成 ,平均最大胸径 14.3cm、最小 8.1cm,相差 6.2cm。从表
4看出 ,参试家系的胸径主要集中在 10 ~ 13径阶 ,占总家系数的 85.5%;8、9径阶家系仅占 12.2%,说明
粗皮桉在闽南总体生长表现较好 ,年生长量多在 3cm以上 ,达 4cm以上的有 57个家系 ,低于 3 cm的仅 5
个家系 。
表 4 不同家系径阶分布(3年生)
项目 径阶 /cm
8 9 10 11 12 13 14
合计
家系数 5 12 23 42 43 11 3 139
比例 /% 3.6 8.6 16.5 30.2 30.9 7.9 2.3 100
从家系林分平均胸径生长量看(表 5),不同家系的胸径生长相差大 。群体均值 11.49cm,其中生长量
最大是 23、57、58、64、139、187号等 13个家系 ,平均胸径在 13 ~ 14.3cm;胸径最小是 1、18、22、146、204号
5个家系 ,平均胸径 8.1 ~ 8.8cm,有 109个家系的胸径集中在 10.0 ~ 12.9 cm间 ,占家系总数的 78.4%,
其中胸径 12 ~ 12.9 cm的有 43个家系 ,占家系总数的 30.9%,属于较优良家系;而 13 cm以上仅 14个家
系 ,因此 ,根据优中选优原则胸径生长量在 13cm以上的家系可视为速生优良家系 。
2.2.2 不同家系树高生长差异 从表 5看出 ,不同家系树高生长也相差较大 ,差异达显著水平(表 3)。
群体均值 10.15 m,其中平均树高最高是 33、92、58、143、185和 187等 6个家系 ,平均树高在 12.1 ~ 12.7
m;最小是 166号平均高仅 6.5m,相差 6.2m。树高在 10 ~ 10.9m的家系有 44个 ,占 31.7%,其树高值与
群体均值接近 ,不宜列为优良家系;树高 11 m以上的有 40个家系 ,占家系总数的 28.8%,总体看这 40个
家系生长高大 ,可列为生长优良家系 。
·52·
第 3期 林玉清:闽南山地粗皮桉家系引种试验
表 5 不同家系胸径 、树高生长表现
家系号 D/cm H/m 家系号 D/cm H/m 家系号 D/cm H/m 家系号 D/cm H/m 家系号 D/cm H/m
1 8.7 8.1 34 12.7 10.6 72 12.2 10.9 109 12.0 11.1 159 12.7 10.5
2 11.2 10.8 36 9.7 8.6 73 12.1 10.9 111 12.2 11.2 161 10.8 10.5
3 12.5 9.5 38 12.1 11.1 75 12.1 10.9 115 13.3 11.4 162 11.6 11.0
4 11.6 10.7 39 11.6 10.0 76 12.9 11.0 118 11.9 10.5 166 9.6 6.5
5 12.7 11.1 40 10.8 9.5 77 10.9 7.6 119 9.8 8.2 167 9.2 9.0
6 11.8 9.63 41 10.8 9.6 79 10.2 7.5 120 10.7 10.3 172 9.9 11.3
8 12.7 11.0 42 12.2 9.1 81 12.5 10.9 121 11.7 10.3 177 10.2 8.3
9 9.9 8.0 43 10.4 10.5 82 12.0 9.5 124 12.8 10.4 180 12.9 11.7
10 12.4 9.8 46 12.3 9.3 83 11.7 10.8 125 9.9 8.5 181 11.8 11.2
11 12.6 11.0 47 11.8 9.7 84 12.4 10.3 126 11.9 10.3 183 11.4 11.7
13 13.0 9.8 49 10.9 11.3 87 12.8 10.8 127 12.7 11.0 184 10.1 10.0
14 11.2 10.0 50 9.9 8.5 88 12.0 10.2 129 10.4 8.1 185 12.0 12.1
16 11.5 11.1 52 12.4 10.6 89 9.0 7.2 132 10.4 9.2 186 11.3 10.5
17 11.6 9.9 53 11.2 10.4 91 12.9 10.9 133 11.8 11.0 187 13.8 12.3
18 8.1 8.6 54 11.3 10.9 92 13.3 12.5 135 12.0 11.2 188 10.3 8.6
19 13.7 11.5 56 12.3 11.0 93 10.4 9.5 136 13.0 11.0 189 10.0 9.0
20 12.0 10.0 57 14.1 10.7 94 11.4 10.3 137 10.9 10.6 190 12.4 10.4
21 10.7 11.7 58 14.3 12.1 95 13.2 11.5 139 13.9 9.8 191 11.4 11.6
22 8.5 8.1 59 11.3 9.8 98 12.0 10.3 140 12.4 9.3 192 11.7 10.1
23 13.9 10.9 60 11.3 8.8 99 11.2 11.4 141 11.5 9.5 193 11.3 11.9
24 11.9 11.1 61 9.2 8.2 100 11.3 10.9 143 12.2 12.1 194 11.1 9.7
25 12.6 10.7 63 11.5 9.2 101 10.7 9.6 144 9.3 7.7 195 11.2 9.2
27 9.0 7.8 64 14.2 11.3 102 10.7 9.6 146 8.2 7.3 196 12.6 11.0
28 10.6 10.5 65 10.2 8.8 103 11.0 11.2 149 11.5 9.4 197 11.0 10.8
29 12.4 9.9 66 10.2 11.1 105 12.6 9.2 150 12.3 9.9 198 12.4 9.5
31 11.6 10.5 67 12.8 11.8 106 12.7 10.8 151 11.9 11.0 203 11.0 9.8
32 10.4 9.5 68 11.6 9.0 107 11.3 10.6 152 13.2 11.1 204 8.8 8.5
33 13.2 12.7 71 11.5 9.5 108 12.1 10.4 157 11.5 10.5
2.3 参试家系的综合评价与选择
参试的 139个家系 ,按材积生长量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则排前 30名的家系见(表 6),鉴于仅据生长量
而末考虑外部形态等因子来选优不够全面 ,因此增加保存率 、树干通直度 、树冠体积等因子 ,采用坐标综合
评定方法对上述的 30个家系进行综合评定 ,结果见表 7(综合评定前 18名的家系均在这生长量前 30名
家系内 ,所以只取生长量前 30名的家系进行综合评定)。
从表 6、表 7可知 ,综合评定后的家系排序与以生长量为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果略有差异 ,有些家系虽
然生长快 ,但干形差 、树冠发育不理想而被排除出优良之列 ,说明采用综合评定方法通过多目标选择效果
更好些 ,更能体现优中选优的原则。
根据坐标综合评定结果认为 ,排序前 18名家系不仅生长快 、产量高(年生长量树高在 3.5 m、胸径在
4.0cm、单株材积在 0.0582 m3以上),而且干形好 ,树干通直较圆满 ,枝条多是中等水平 ,树冠也较圆满 ,
冠体积较大 ,综合分低 ,在 0.31以下 ,综合素质较高;而 19名以后的综合分值在 0.35以上 ,与前 18名的
分值相差较大 ,而且越往后升值越快 ,差异也越大 ,其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因此以综合分数 0.31为界限 ,
将综合排序前 18名列入优良家系之列。
·53·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第 37卷
表 6 前 30名家系胸径 、树高 、材积生长排序表
家系号 D/cm H/m V/m3 序号 材积排序 胸径排序 树高排序 家系号 D/cm H/m V/m3 序号 材积排序 胸径排序 树高排序
58 14.3 12.1 0.0825 1 58 58 33 76 12.9 11.0 0.0610 16 76 91 76
187 13.8 12.3 0.0781 2 187 64 92 91 12.9 10.9 0.0605 17 91 67 8
64 14.2 11.3 0.0760 3 64 57 187 143 12.2 12.1 0.0600 18 143 87 127
33 13.2 12.7 0.0738 4 33 23 58 5 12.7 11.1 0.0597 19 5 124 11
92 13.3 12.5 0.0737 5 92 139 143 8 12.7 11.0 0.0591 20 8 5 196
19 13.7 11.5 0.0719 6 19 187 185 127 12.7 11.0 0.0591 21 127 8 23
57 14.1 10.7 0.0709 7 57 19 67 87 12.8 10.8 0.0590 22 87 127 91
23 13.9 10.9 0.0702 8 23 92 180 11 12.6 11.0 0.0582 23 11 106 81
115 13.3 11.4 0.0672 9 115 115 19 196 12.6 11.0 0.0582 24 196 34 87
95 13.2 11.5 0.0668 10 95 33 95 185 12.0 12.1 0.0581 25 185 11 106
180 12.9 11.7 0.0649 11 180 95 115 106 12.7 10.8 0.0581 26 106 196 57
152 13.2 11.1 0.0645 12 152 152 64 34 12.7 10.6 0.0570 27 34 25 25
67 12.8 11.8 0.0644 13 67 136 152 124 12.8 10.4 0.0568 28 124 81 34
139 13.9 9.8 0.0631 14 139 180 5 81 12.5 10.9 0.0568 29 81 143 124
136 13.0 11.0 0.0620 15 136 76 136 25 12.6 10.7 0.0566 30 25 185 139
表 7 坐标综合评定结果
原序号 家系号 保存率 树高 胸径 材积 树干 树冠 合计 排序
7 57 0.0110 0.0207 0.0002 0.0196 0 0 0.0515 1
1 58 0.0528 0.0010 0 0 0 0.0282 0.0820 2
5 92 0.0488 0 0.0012 0.0108 0 0.0231 0.0839 3
12 152 0.0028 0.0185 0.0059 0.0571 0.0064 0.2735 0.1198 4
13 67 0.0087 0.0144 0.0110 0.0676 0.0009 0.0094 0.1220 5
16 76 0.0250 0.0144 0.0096 0.0676 0.0025 0.1391 0.2582 6
8 23 0.0445 0.0185 0.0008 0.0250 0 0.0645 0.1533 7
3 64 0.1354 0.0092 0.0001 0.0062 0 0.0243 0.1752 8
11 180 0.0250 0.0041 0.0096 0.0454 0.0625 0.0493 0.1959 9
22 87 0 0.0185 0.0110 0.0801 0.0400 0.0543 0.2039 10
6 19 0.1136 0.0064 0.0018 0.0164 0 0.0756 0.2138 11
15 136 0.0250 0.0142 0.0083 0.0462 0.00625 0.0576 0.2138 12
2 187 0.1204 0.0368 0.0012 0.0497 0.0081 0.0112 0.2274 13
10 95 0.1354 0.0064 0.0059 0.0361 0 0.0480 0.2319 14
9 115 0.1136 0.0092 0.0049 0.0369 0.0625 0.0466 0.2737 15
20 8 0.0282 0.0144 0.0125 0.0740 0.0004 0.1592 0.2887 16
4 33 0.2052 0.0108 0.0059 0.0445 0.0121 0.0269 0.3054 17
23 11 0 0.0144 0.0142 0.0864 0.1089 0.0858 0.3097 18
19 5 0.0445 0.0231 0.0282 0.071 0.04 0.146 0.3528 19
14 139 0.1282 0.0144 0.0196 0.0980 0.100 0.0853 0.3555 20
17 91 0.0028 0.0164 0.0071 0.0912 0.0025 0.2570 0.3770 21
21 127 0.0420 0.0144 0.0125 0.0801 0.1089 0.1260 0.3839 22
18 143 0.0445 0.0185 0.0177 0.1204 0.0169 0.1731 0.3912 23
24 196 0.0216 0.0185 0.0110 0.0756 0.1089 0.1980 0.4336 24
26 106 0.0640 0.0108 0.0216 0.1069 0.0081 0.2601 0.4715 25
28 124 0 0.0231 0.0177 0.1163 0.0818 0.2401 0.4790 26
·54·
第 3期 林玉清:闽南山地粗皮桉家系引种试验
续表 7
原序号 家系号 保存率 树高 胸径 材积 树干 树冠 合计 排序
25 185 0.1204 0.0016 0.0259 0.0864 0.0625 0.1901 0.4869 27
27 34 0.0028 0.0164 0.0217 0.1167 0.2500 0.1600 0.5485 28
29 81 0.0087 0.0130 0.0259 0.1260 0.0729 0.3457 0.5922 29
30 25 0.0445 0.0207 0.0177 0.1296 0.1444 0.2372 0.5941 30
*:本计算法来自顾万春编著的《林木统计方法》的坐标综合评定方法;原序号为表 6的材积排序。
3 结论
1)参与试验的 139个粗皮桉家系生长表现都较好 ,造林平均保存率为 75.5%,保存率 70%以上的家
系比例为 69.7%,说明粗皮桉基本能适应漳州市华安县的立地和气候条件 。
2)不同家系生长差异显著 ,生长快者年均生长量树高达 4 ~ 4.2m、胸径 4 ~ 4.8 cm、但变异较大 ,总体
平均变异树高 28.89%、胸径 23.55%,生长小者年均生长量树高 、胸径分别仅约 2.2m、2.7cm。不同家系
的遗传力较高 ,其中树高为 0.4694,胸径为 0.6506。
3)采用生长 、保存率 、干形 、树冠等 6个因子坐标综合评定方法评价结果认为 , 57、58、92、152、67、76、
23、64、180、87、19、136、187、95、115、8、33和 11等 18个家系 ,长势旺盛 、生长高大(树高 10.7 ~ 12.7m、胸
径 12.6 ~ 14.3 cm)、树干通直 、树冠匀称 ,冠体积大 ,是优良家系。
参考文献:
[ 1]祁述雄 .中国的桉树 [ M] .2版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2:8-51.
[ 2]陈文平 , 罗建中 ,谢耀坚 .粗皮桉种源 /家系的遗传变异 [ J] .广东林业科技 , 2001(3):1-5.
[ 3] WOODS.P.V.西萨摩亚不同立地粗皮桉的早期生长 [ J] .国外林业文摘 , 1998(2):69.
[ 4]吴坤明 , 吴菊英 .海南岛干旱地区桉属树种种源试验 [ C] //中国林科院热林所 .澳大利亚树种在中国的栽培和利用国
际研讨会论文集 .广州 , 1988:18-24.
[ 5] R.E.佩格 ,王国祥 .粗皮桉家系试验初报 [ C] //洪菊生.澳大利亚阔叶树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3:73-79.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