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大叶冬青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发展前景
曹健康 ,方乐金
(黄山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 ,安徽黄山 245041)
摘要:大叶冬青是一种用途较广的珍贵药用植物资源 ,近年来市场对大叶冬青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论述了大叶冬青的形态
特征 、生态习性 、高产栽培技术 、采收 、加工以及其经济 、生态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大叶冬青;开发利用;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S567.0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8141(2008)02-0157-03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lex Latifolia Thunb and Its Developing Prospect
CAO Jian-kang , FANG Le-jin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Resource ,Huangshan University ,Huangshan 245041 , China)
Abstract:The rare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of Ilex latifolia could be used in many aspects.In recent years , the market demands of the re-
sources were increasing.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discussed the morphologic and ecological traits , high-yie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 harvesting and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 Ilex latifolia as well as its economical , 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
Key words:Ilex latifolia Thunb;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developing prospect
收稿日期:2007-12-10;修订日期:2008-01-27
第一作者简介:曹健康(1966-),男 , 安徽省舒城人 , 硕士 ,研究方
向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1 前言
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 Thunb)又名苦丁茶或大叶
茶 ,系冬青科冬青属常绿大乔木。我国从东汉时起把
大叶冬青作为非茶类植物茶 ,多为贡品 ,清末失传。20
世纪 80年代后期 ,部分老区开始恢复生产 ,目前出口
内销前景美好 ,是一种具有发展前途的名 、特 、优 、稀的
高价值药用植物茶[ 1] 。大叶冬青叶中含有苦丁皂甙 、
氨基酸 、维生素 C 、多酚类 、黄酮类 、咖啡碱 、蛋白质等
200多种成分[ 2] ,是一种纯天然多功能保健珍品。此
外 ,大叶冬青树形酷似广玉兰 ,幼芽紫红色 ,叶片光滑
无毛 ,油黑发亮 ,果实成熟时由黄色转变为橘红色 ,挂
果时间长 ,镶嵌其间 ,十分美观 ,成为城镇街道绿化和
室内盆栽观叶树种。大叶冬青还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
功效[ 3] 。近年来 ,我国南方地区如安徽 、江西 、浙江 、福
建 、广东 、广西等省发现有大叶冬青野生资源 ,各地正
在积极繁殖栽培 。
2 大叶冬青形态特征及生态习性
大叶冬青树高达 30m ,胸径 60cm ,树皮赭黑色或
淡灰黑色 ,粗糙有浅裂;叶片大而厚韧质 ,螺旋状互生 ,
长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 ,长 8—25cm 、宽 4.5—9cm ,
先端锐尖或稍圆 ,叶中脉正面凹陷 ,背面隆起 ,叶色正
面深绿有光泽 ,背面淡绿色 ,两面无毛 ,幼芽嫩叶呈紫
红色;花单性异株 ,圆锥状花序簇生叶腋;雄花序每分
枝有 3—9朵花成聚伞状 ,花萼壳斗状 ,花瓣卵状椭圆
形;雌花序每一分枝有 1—3 朵花 ,花瓣卵形 ,4—5月
开花 ,10月果熟。果红色球形 ,直径 7mm ,外果皮厚而
平滑 ,分核 4颗 ,种子似米粒 ,种皮厚而坚硬 ,外有凹凸
波纹 ,在常规自然条件下发芽困难[ 1 , 4 ,5] 。野生大叶冬
青多分布在亚热带高山区的小溪边缘 , 以及海拔
500—1200m 之间的山谷和山坡中下部常绿阔叶林中 ,
生长缓慢;耐阴湿 ,喜温暖肥沃的砂壤土 ,凡年均气温
不低于-10℃的地方均可栽植[ 1] 。
3 大叶冬青高产栽培技术
大叶冬青生命力强 ,枝繁叶茂 ,利用它幼龄期长势
旺盛 、顶端优势强的特点 ,结合密植矮化技术栽培 ,可
提高早期单位面积产量。
3.1 正确选择园地
选择茶园地是茶园成败的关键技术 。在影响大叶
冬青生产的若干因素中 ,土壤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
土壤性质和质地不但直接关系到苦丁茶的繁殖和生
长 ,而且对今后能否达到优质高产的影响较大 。大叶
冬青忌风 ,茶园地宜选择低丘 、中丘或低山山腰 、山麓 ,
海拔较低 、背北风 、背西晒的谷地或坡地 ,坡度在 25℃
以下;要求土层深厚 、疏松 、肥沃 、湿润 、排灌良好 、土壤
pH值 5.5—6.5 、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同时 ,要靠近
水源 ,有条件的可安装喷淋设备 。此外 , 为了方便管
理 ,茶叶采制和商品流通应选在公路干线旁边 ,以节省
财力 、人力 、物力 ,提高经济效益。
3.2 整地方法
·157·
资源开发与市场 Resource Development &Market 2008 24(2) ·资源与环境·
栽种大叶冬青的平地或缓坡地一般用拖拉机进行
两犁两耙 ,梯田按一般果园要求整地。整好地后 ,平地
按行距开沟 ,深 50cm 、宽 40cm ,表土和心土要分开;开
沟后填入 10cm 表土 ,有条件的放入稻草 、甘蔗叶等约
10cm ,复土 10cm ,再施土杂肥 5.5—6.75万 kg/hm2 ,复
土高出地面约 10cm 。坡地及零星分布的小块地可采
用挖穴的方法 ,株行距 1m×1.5m 、穴长宽深各 50cm ,
然后下层放表土 10cm ,中层施土杂肥 20—30cm ,上层
复土高出穴面约 10cm;缓坡平地则起畦密植 , 畦宽
3m ,畦长视管理方便而定 ,畦距 30—40cm ,株行距1m×
1m ,种植 9900株/hm2 。
3.3 良种壮苗定植
采用良种壮苗定植是大叶冬青茶园高产早产的关
键技术。一般选用质好 、健壮 、达到标准的大叶冬青茶
苗定植 ,以营养袋扦插苗为好;按大小进行分级 ,力求
整齐;要求定植苗高 25cm以上 ,地径0.3cm以上 ,根系
发达 ,揭去营养袋 ,置于坑中央 ,让根系舒展 ,培土压
实。这样才能使大叶冬青成活快 ,萌芽多 ,分枝部位
低 ,株型矮 ,产量高 。定植时要浇足定根水 ,如遇晴天
干旱应隔 2—3d淋水 1次 ,有条件的可盖遮阴物临时
遮阴 10—15d ,以提高成活率 ,并做好查苗补苗 ,保证
苗数 。
3.4 茶园管理
茶苗定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幼龄茶园行间空地
都较大 ,易于杂草生长繁殖 ,土壤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
防除杂草。由于大叶冬青幼苗茎叶柔嫩 ,此时不能使
用化学除草剂 ,只能人工锄草 。春夏季最好浅耕锄草 ,
秋季可进行一次行间中耕;开垦时深耕不够或仅深耕
过播种沟的大叶冬青茶园应在行间进行深耕 。除草工
作应坚持有草必除的原则 ,使地面无杂草 。由于大叶
冬青茶树迅速生长 ,二三年生幼树抵抗力逐渐增强 ,在
密植条件下树冠覆盖度扩大 ,有的 3年即已郁闭 ,此时
锄草耕作次数应逐渐减少 ,少量杂草可用化学除草剂
防除 ,以后则可完全实现免耕 。大叶冬青苗木成活后 ,
宜施稀薄的复合肥 ,氮 、磷 、钾比例为 1∶1∶1;幼茶树施
肥应多次少施;成林树要多施氮肥 ,氮 、磷 、钾比例为
3∶1∶1。追施速效肥宜在春芽萌动前及春夏茶芽采摘
过后进行 ,迟效肥(如过磷酸钙 、骨粉 、塘泥等)宜秋冬
初期结合深耕施放 ,以施用农家有机肥料为主 。大叶
冬青幼龄茶树行间可种植花生 、黄豆等豆科植物 ,作物
收获后可将其茎叶开沟压或穴周覆盖作为绿肥。大叶
冬青的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
针。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 ,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 ,创
造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 ,保持茶园的生态
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宜采用生物农药或低毒高效
农药 ,做到有机化和无公害栽培管理 ,保证天然优良的
名茶品质;建立完善的苦丁茶生产活动档案 ,记载生产
过程中如农药 、肥料的使用情况及其它栽培管理措施;
加强对园区土壤 、大气 、水体 、污染源等进行监测 ,做好
污染预防 ,确保苦丁茶的安全生产 。
3.5 合理采摘和修剪 ,培养高产树冠
大叶冬青采摘要适时适量 ,采摘茶叶过嫩则损耗
多 ,产量少;过老 、过多则影响采摘轮次和茶叶质量。
大叶冬青苗高 40cm 即行打顶 ,以控制其顶端优势 ,强
制其矮化 ,同时可使用细胞分裂素类激素促进侧芽萌
发;二级分枝或内膛枝在 30cm 时及时摘心 ,然后当每
次分枝抽出3—5个分枝后再次摘心 ,并应吊枝使枝条
开角为 30—40°;外围枝条压弯后应扩开树冠 ,在一年
内经 4—6次整枝就能达到强制矮化的目的。以后采
取逢芽则采 ,长芽多采 ,短芽少采;高梢多采 ,低梢少
采;粗壮芽强采的方法 ,尽量将茶树控制在 1m 以下 ,
这样可促进四面枝梢均衡发展 ,形成高产树冠 。种后
2年内 ,以采代剪 , 3年生的则根据植株高度情况在年
底进行修剪。
4 大叶冬青的采收 、加工
目前 ,国家对大叶冬青的加工尚未制订一套完整
的标准 ,一般参照其它茶叶的“采摘 —萎凋—杀青 —揉
捻—干燥 —包装”等标准 。
采收技术:采摘茶叶时 ,应在叶芽变成浅绿色时开
始采摘 ,采二叶一芽 ,留 1—2片芽基叶作功能叶。幼
龄茶树年抽芽 3—7次 ,宜以“养”为主 ,以“采”为辅 ,不
宜过多采摘 ,同时结合压顶矮化。主芽 、粗芽 、长梢多
采;侧芽短芽 、弱芽少采 ,也可利用生长优势 ,先采摘少
量粗壮的大芽 ,待侧芽 、腋芽萌生增多后再采 。
加工技术:采摘的鲜茶叶应及时进行加工处理 ,切
勿层积堆沤 ,以免叶落腐烂 。其主要技术为:①萎凋。
首先是加温萎凋 。借助电热 、柴炭进行人工加温 ,这样
做速度快 、效率高 ,但如果火候掌握不好 ,就不易保证
质量 。其次是室内自然萎凋。主要是在通风透光室内
进行 。即用竹垫将茶叶均匀摊开 ,在 15—20h 左右均
匀翻动数次 ,使水分蒸发达 50%—60%,叶柄 、叶芽柔
软后即完成萎凋。此法蒸发缓慢 ,易于掌握 。第三是
日照萎凋。即将鲜叶摊散在竹垫上或在阳光下晒 ,晴
天 30min即可 ,阴天则看其柔软程度而定 。萎凋的标
准为:叶形萎缩 ,粗梗失水而柔软 、不易折断 ,青味减
少。②杀青 。杀青是提高茶叶品质的关键措施 ,一般
杀青要均匀透彻 ,掌握“高温 、叶少 、抛炒结合”的原则。
手工杀青一般用铁锅 ,径宽宜大 ,锅温 150—200℃,先
高温后低温 ,锅炒叶一次 2kg 左右 ,机器加工加倍。杀
·158·
·资源与环境· 资源开发与市场 Resource Development &Market 2008 24(2)
青标准为:外观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 ,手紧握茶叶稍带
粘性 ,粗梗折而不断 ,青气消失 ,有茶香味 。 ③揉捻。
大叶冬青一般芽叶粗 、梗大 ,多采用热揉 。揉捻时用慢
火在热灶上随炒随揉 ,一般少用冷揉。当茶叶粘附力
大时 ,将其卷成团块 ,出锅做成形;或手握叶梗一叶一
搓或数叶一搓成条索状 ,也可将数叶卷成方圆形或三
角形等 ,使其玲珑雅致 ,冲泡后还原为绿色 ,呈现出色 、
香 、味 、形来 。要求嫩叶成形率达 80%以上 ,过老的芽
头成形率低于 60%—70%。④干燥 。鲜叶经萎凋 、杀
青 、揉捻 、定形后 ,应立即抖散在竹垫 、簸箕或晒场上荫
晒 ,切勿烈日直射;待叶片可研碎 、粗梗折断后有“藕断
丝连”状时 ,茶叶的含水量在 3%—5%,这时茶叶就达
到了干燥程度。如采集后遇阴雨天气 ,加工后必须用
低温慢烘 ,直至干燥为止 。
5 开发利用前景
5.1 大叶冬青是发展山区经济的有效途径
苦丁茶树生长较快 ,见效也快 。实践表明 ,按高产
栽培技术进行种植和管理 ,第一年可收鲜叶 40—50kg/
667m
2 ,产值 800 —1000 元/667m2;第二年可收鲜叶
60—140kg/667m2 , 产值 1200—2800 元/667m2;第三年
可收鲜叶 160—220kg/667m2 , 产值 3200—4400 元/
667m2;第四年可收鲜叶 350—400kg/667m2 ,产值 0.7—
0.8万元/667m2;到高产 、稳产时可收鲜叶 800kg/667m2
以上 ,产值可达 1.6万元/667m2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大叶冬青既可单独种植 ,也可在茶园内间植或在
林地混植;既可种植在平地 、庭院屋后 ,也可在坡地和
深山谷种植。目前 ,在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等省山区
群众发展种植大叶冬青的积极性很高 ,特别是在一些
边远山区 ,交通不便 、技术力量薄弱 、资金短缺 ,因开发
利用大叶冬青资源具有技术简单 、周期短 、成本低 、效
益高的优点 ,所以是发展山区经济的有效途径 。
5.2 发展大叶冬青可改善生态环境
大叶冬青属常绿植物 ,四季常青 、枝叶繁茂 ,有大
量的枯枝落叶覆盖地面以减少水分蒸发 ,其枝叶可截
留降雨 、减小雨滴对地面的冲击力 ,同时拦蓄地表径
流 ,提高土壤渗透速度 。大量的枯枝落叶腐烂后可改
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增加土壤孔隙度 ,提高蓄水保土能
力;其发达的根系可固土防冲 ,对防止水土流失 、保持
生态平衡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时 ,大叶冬青能吸收空
气中的有毒气体 ,净化空气 ,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良好
的作用和十分广阔的前景 。
5.3 发展大叶冬青的社会效益显著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对大叶冬青的认识逐
渐深入。据研究 ,大叶冬青属优良的保健饮料品 ,饮后
不但能生津止渴 、解腻爽口 、提神醒脑 ,而且能助消化。
大叶冬青含黄酮类化合物芦丁 、杨梅酮和槲皮素 3种
成分 ,总量为茶叶(绿茶)的 1.6—14.7倍。黄酮类含
量高于茶叶 ,可能是导致其品质风格与茶叶差异的根
本原因 ,也是大叶冬青味道先苦后甜的主要来源。一
般苦味食物具有除燥湿 、利尿和改善食欲的作用 ,夏天
人们的消化系统功能易紊乱 ,味觉衰退时大叶冬青能
刺激并恢复味觉 ,这就是大叶冬青畅销东南亚 、欧美 、
热带 、亚热带各国的原因所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大
叶冬青含果酸 ,香树脂醇 、蛇麻酯醇 、蒲公英赛醇 、原儿
茶酸等成份 ,具有清热解毒 、抑菌消炎 、解痉止痛 、降压
减肥 、抑癌防癌 、滋阴润肺 、提神醒脑 、明目益思 、止渴
生津 、去腻醒酒 、利尿强心 、化痰止咳 、健胃强身 、护肤
美容等功效 ,对降低血脂 、胆固醇 、甘油三脂以及治疗
高血压 、口腔炎 、咽喉炎等症疗效显著 。此外 ,它还具
有抗辐射 、活血脉 、抗衰老 、改善血液粘稠度和微循环 、
扩张微血管 、清除人体自由基 、增强人体免疫能力等药
理功能。
参考文献:
[ 1] 刘良源 ,等.药用植物栽培与加工[ M]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3.
[ 2] 陈杖洲.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的苦丁茶[ J] .茶业通报 , 1996, 18(3)∶9-
11.
[ 3] 张正海 ,方向京 ,孟广涛 ,等.苦丁茶水土保持功能与经济效益分析
[ J] .水土保持研究 ,2006 , 13(6)∶215-217.
[ 4] 胡贡堂.金华县苦丁茶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初报[ J] .茶叶 ,
2003, 29(2)∶104-105.
[ 5] 邱以祥.中国苦丁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J] .自然资源, 1997 , (4)∶63
-67.
[ 6] 朱洪升 ,徐继所.池州苦丁茶培育关键技术探讨[ J] .池州师专学报 ,
2005, 19(5)∶22-23.
[ 7] 万光忠.大叶冬青栽培技术[ J] .安徽林业 , 2007 ,(1)∶26.
[ 8] 宋丽花.苦丁茶及其栽培技术[ J] .北京农业 , 2003 ,(9)∶11.
[ 9] 欧阳欢 ,谭乐和 ,朱红英.无公害苦丁茶生产技术[ J] .农业与技术 ,
2004, 24(3)∶126-128.
[ 10] 陈杖洲.苦丁茶加工工艺技术[ J] .中国茶叶加工 ,1999 ,(1)∶29-31.
[ 11]梁远发 ,王家伦 , 等.冬青科苦丁茶化学成分研究[ J] .贵州农业科
学 , 1997 , 25(4)∶46-48.
[ 12]王新 ,陆慧宁 ,林少琨.苦丁茶冬青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
展[ 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05 , 17(3)∶366-370.
[ 13] 陈伟祥,王昌腾.浙江冬青属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利用[ J] .中国林副
特产 ,2005 ,(6)∶52-53.
[ 14] 李冬玲,付晖 ,任全进 ,等.中国华东地区冬青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 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2003, 2(1)∶22-24.
[ 15] 罗凡.大叶冬青苦丁茶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J] .茶业通报 , 2002 , 24
(1)∶25-26.
·159·
资源开发与市场 Resource Development &Market 2008 24(2) ·资源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