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台湾印度枣的合理化栽培及发展建议



全 文 :台湾印度枣的合理化栽培及发展建议
杨军整理
(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 350003)
  收稿日期:2004-03-18
  印度枣俗称枣子 , 属鼠李科枣属植物 , 原产于
印度及云南 , 是台湾南部最重要的经济果树之一。
近年栽培面积维持在 1700~ 2000 公顷之间 , 产区主
要集中在高雄和屏东两县 , 两地栽培面积约占台湾
总栽培面积的 92%, 产量约 2400 万吨 , 占总产量
的90%。因印度枣种植后短期内 (播种后第二年可
结果)即有收获 , 且外观精美 、 皮薄 、 甜脆多汁 、
营养丰富 , 鲜果具有净化血液 、 助消化 、 养颜美容
等功效 , 深受消费者青睐。尤其是品种及技术的不
断更新 , 近年栽培呈上升趋势 , 祖国大陆地区的广
东 、 广西和福建也相继引种试栽 , 取得一定成效。
一 、 主栽品种特点
目前 , 较受市场欢迎的主要有 “蜜枣” 、 “天
蜜” 、 “翠蜜” 、 “高雄二号” 等 4 个品种 , 各栽培品
种特点如下:
(一)蜜枣
该品种生长势弱至中等 , 枝条刺少 , 节间短 ,
分枝数较多。开花期约在 8月下旬~ 11 月上旬 , 自
开花至果实成熟约需 130 日;果实成熟期约在 12月
上旬~ 2 月中旬。早期果的外观呈圆型 , 晚期果型
较似桃子 , 重约 60 ~ 150 克。整体而言 , 优点为糖
度高 、 果肉细嫩 、 着果性佳 、 采收期长 、 橱架寿命
长 、 果皮较耐冬雨;缺点是果实小 、 生长势弱 、 产
量较低。
(二)天蜜枣
该品种中晚熟 , 生长势中等 , 枝梢细软刺长。
开花期约在 9月上旬~ 11 月中旬 , 从开花至果实成
熟约需 130日;果实成熟期约在 12 月上旬~ 2 月中
旬。果重约 100~ 180克 , 外观似翠蜜品种 , 唯果型
较狭长 , 果皮有光泽 , 甜脆多汁 , 耐挂树 , 耐贮
放 , 着果性佳。缺点是果皮较厚 , 中果期会有少部
份似葫芦畸形果发生 , 枝梢细且刺长。
(三)翠蜜枣
该品种较早熟 , 生长势旺盛 , 枝条刺少 , 开花
期约在 7月下旬~ 10 月下旬 , 从开花至果实成熟约
需115日;果实成熟期约在 11月下旬~ 2 月上旬之
间。果重约 100 ~ 200 克 , 果型似长椭圆形的高朗 1
号 , 饱满光滑 、 皮薄 、 清甜多汁 、 橱架寿命长。缺
点是成熟期集中 、 糖度稍低 、 枝脆易断及珠粒果严
重 , 网室栽培时较忌冬雨 , 果实外观会有褐黑色条
状斑出现 , 影响品质。
(四)高雄二号
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健 , 枝条柔软茂密有弹
性 , 新梢刺少稍硬 , 结果量多时枝梢下垂 , 叶为卵
状披针型。开花期为 9 ~ 11 月 , 开花时间为雌雄蕊
异熟上午开花型;着果期为 10 ~ 11 月 , 果实硕大 ,
平均果重 130 ~ 克 , 糖度约在 11.5°Brix , 外观金黄
色具光泽 , 早期果头大尾小 , 肉质较粗;中晚期果
呈长扁圆形 , 口感较佳 , 果实橱架寿命约 7 天 , 果
实生育日数约 130 天 , 成熟期在 2~ 4 月 , 盛产期在
3 月 , 5 年生单株产量平均达 164.9 公斤。
二 、 栽培条件
(一)气候及土壤条件
印度枣适应性较广 , 但不喜阴湿 、 忌霜 , 土壤
以酸碱度适中 (pH6.0~ 6.5)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土
为佳。开花期忌雨 , 久雨则落花严重 、 着果率低 、
枝脆易断。
(二)种植条件
印度枣种植时间以 3~ 4 月最佳 , 行株距为2 米
×2 米 , 即每公顷 240~ 270 株 , 新园可稍密 , 隔年
或第 3 年再间伐至合适密度。在品种搭配上 , 因印
度枣雌雄同花且有雄蕊先熟的特性 , 种植时一般每
分地种植 6 棵授粉品种或嫁接 10 个授粉枝梢。
三 、 管理要点
(一)整枝修剪及嫁接
1.主干更新修剪嫁接 印度枣每年都要对其主
干进行修剪 , 一般在离地 0.3 米处剪断 , 约 1 个月
后再从断面下方萌发的新梢中选留生育良好 、 位置
适当的新梢 2 ~ 3 枝 , 做为当年新主干。若要利用
旧主干作支架 , 需进行环状剥皮 , 需更换新品种的
要进行嫁接。嫁接植株一定要健壮优良 , 当日选取
当日嫁接 , 不能当日嫁接的要注意保存 , 否则接穗
水份散失 , 影响成活率。
2.诱引枝梢 印度枣树型管理主要分为两种 ,
一是水平诱引型 , 即自基部或嫁接处选留 2 个新梢
39《台湾农业探索》 2004 (2)        *农业科技*
DOI :10.16006/j.cnki.twnt.2004.02.013
当作主干 , 待新梢长至棚架上方时顶梢予以剪断 ,
剪梢后重新长出的新梢选留 4 个不同方向分枝 , 然
后用有弹性的塑胶水平绳诱引向 4 面 8 个方向生
长 , 使通风及日照良好 , 减少病虫害发生;二是自
基部直接选留 2 ~ 3 个主干作结果母枝 , 此时需将
自离地 0.8米以下的较低的侧枝剪除 , 然后用有弹
性的塑胶绳轻轻绑缚顶芽诱引至 4 方扩展。 此种方
式的树型管理似 Y型 , 通风及日照均佳 , 结果面积
分布较广。这两种诱引枝方式均要注意顶梢不可强
压向下 , 均要维持向上生长。
(二)疏果
疏果时要先将弱枝或交叉重叠枝梢修剪 , 较易
判断适当的留果量。由于印度枣随着枝条梢生长持
续开花结果 , 因此从枝梢头至尾都要留果。 一般翠
蜜 、 天蜜及高朗 1号品种每隔 2~ 3 节留 1果;蜜枣
每隔2 节留 1 果 , 着果整齐时 , 留果量还要减少 ,
此种疏果方式使大果 、 中果 、 小果分布于枣树枝梢
上 , 可以延长产期 , 产量及品质也能兼顾。
(三)灌溉及排水
印度枣忌干燥及浸水 , 干燥不利于开花着果及
后期的产量表现 , 浸水则影响植株生育。开花期忌
雨及台风 , 但提高空气相对温度有利于着果 , 果实
生育期避免干燥 , 经常保持湿润有利于果实肥大及
提高果汁率 , 而骤雨骤干 , 或一干一湿的灌溉方
式 , 极易导致落果 、 裂果及肉质松软。
(四)肥培管理
1.土壤特性与施肥 不同土壤特性 , 对施肥要
求不同。如对粘壤土 , 肥效较慢 , 一次施肥量可较
大;对砂土 , 因肥料流失较快 , 应采取少量多次的
施肥方式。对 pH 值较高的石灰性土壤 , 因钙 、 镁
含量较非石灰性的高 , 故在钙 、 镁肥施用上应有所
区别。此外 , pH 值较高者 , 微量元素缺乏概率也
较大 , 要注意补充。
2.生育特性与施肥 印度枣每年于果实采收后
建议先让树体恢复 1 ~ 2 个月再予主干更新 , 待新
梢成活后 , 依土壤肥力不同 , 每 667平方米地施用
500 ~ 700公斤腐熟堆肥 , 全面翻耕混合。着果后进
行第二次腐熟堆肥施用 , 每 667 平方米地 500 ~ 700
公斤 , 开沟宜浅 , 不可伤害到植株根部。
(五)产期调节
印度枣产期调节 , 以栽培不同早晚熟品种来分
散或延后产期最适合 , 例如天蜜枣及蜜枣是晚熟品
种 , 搭配早熟品种翠蜜是最适当的选择。至于单一
品种间的产期调节可以用灯照处理来达到目的。原
则上 , 灯照处理的植株要提早在 1 ~ 3 月份更新主
干或待新梢生长 4 个月左右 , 即5~ 7 月的夜间 , 每
公顷架设 70 ~ 120 盏 40 瓦日光灯 , 每夜照射 6 ~ 9
小时 , 处理 20 ~ 40 日 , 产期可提早至 9 ~ 11 月 , 此
外 , 夜间采取人工光照 1 小时 , 停 1 小时至日出止
的灯照方式 , 在产期 、 产量上与连续照光者差异不
大。不同灯具中 , 钨丝灯及太阳灯对提早印度枣产
期的效果最佳 , 为考虑生产势及产量表现 , 仍以日
光灯及植物灯最好。整体而言 , 照光日数愈长 、 时
数愈长 、 光度愈强 , 开花着果状况愈好 、 枝梢生育
愈弱。因此 , 实施灯照处理可视树体生育状况决定
开始灯照期 , 照光后随时观察枝梢生育及开花结果
表现 , 随时做关灯的准备 , 不可照光过久 , 否则易
造成枝梢尾端及叶片变小 , 影响生育 。
(六)病虫害防冶
印度枣常见病害有白粉病 、 炭疽病 、 疫病 、 煤
病 、 轮纹病等 , 而危害印度枣的害虫约有 28 种 ,
较严重的有东方果实绳 、 柑桔叶螨 、 星天牛 、 印度
枣叶蝉 、 粉介壳虫 、 盲椿象 、 毒蛾等。一般对印度
枣病虫害采取预防方式 ,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防冶重
点。对柑橘叶螨 , 发生初期可以 15%芬杀螨水剂
2000倍或 10%喜相逢水溶剂 2000 倍轮流施用 , 每
隔两周施药一次;对粉介壳虫类 , 可选用 22.5%陶
斯松乳剂 2000 倍 , 每 10 天施药一次 , 连续 2 ~ 3
次;对印度枣叶蝉可选用防冶毒蛾类的药剂如 85%
加保利可湿性乳剂 1700 倍或 22.5%陶斯松乳剂
1000 倍或 2.8%第减宁乳剂 1000 倍 , 每 10 天喷药 1
次 , 连续 2 次。此外要保持果园清洁 , 改善树体通
风及日照条件 , 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七)采后处理
印度枣产期在 12 月初开始 , 其果柄周围光滑
平顺无皱摺或果色浅绿转黄为最适的采收成熟度。
成熟度愈高糖度愈高 , 就愈不易贮运。因此 , 品牌
印度枣采收一般都控制在 8 ~ 9 分熟的黄绿色之间
最适合。采收后要置于阴 处 , 并将黄熟果或有病
虫害的果实剔除 , 然后尽快运回后进行分级包装出
售。
四 、 发展建议
台湾印度枣栽培已有 50 年的历史 , 栽培品种
不断更新 , 技术也较为先进 , 但存在生产成本过
高 、 品质差异较大 , 生产规模太小的弊端。 今后 ,
台湾除强化品牌建立 、 市场传销 、 保鲜技术开发及
产期调节外 , 可以考虑利用祖国大陆廉价的土地和
劳动力成本 , 将资金 、 技术及品种与祖国大陆结
合 , 从而开拓出一片新的发展天地。
40              *农业科技*       《台湾农业探索》 2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