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一种有开发前途的野果余甘子



全 文 :一种有开发前途的野果余甘子
广 东 省 林 科 所
苏茂森
余甘子 ( P h y l l a n t h u s em b l i ea ) 也叫
余甘果 、 回甘子 , 由于它的果味独特 , 食后
生津 , 并有余甘 , 故名 。 它富含维生素 C 和
具抗微生物作用 , 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和 一定
的药效作用 。 我国南方各省都有分布 , 尤以
广 东和福建更为丰富 。 目前多为野生或半野
生 , 但不少地方已有采收和食用的习惯 , 有
些地方经过初步加工利用 , 得到了较好的经
济效益 。 随着 人们食物结构的改变 , 凡有益于
健康长寿 、 富含天然成分的营养 食品 , 会越来
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 看来 , 为了提高山区生
产的经济效益 , 增加 医药保健食物品种 , 研
究和开发余甘子这种野果 资源 , 是 有 前 途
的 。 本文仅就余甘子的经济用途和栽培技术
略加综述 , 同时就开 发利用方面提出一些初
步意见 , 以资参考 。
一 、 余甘子的经济用途
余甘子全身是宝 , 而最重要的经济价值
在于果实的营养成分和医药用途 。 据印度报
导 * : 余甘子的鲜果含水分81 . 2 % 、 蛋 白质
。 . 5肠 、 脂肪 0 . 1肠 、 矿 物 质。 . 了% 、 纤 维 素
3
·
4肠 、 碳水 化 合 物 1 4 . 1肠 、 钙 。 , 0 5 肠 、
磷0 . 02 肠 、 铁 1 . 2毫克八 0 克 、 烟 酸 。 . 2 毫
克八 0 克 、 维生素 C 1 0 毫克八 0 克 ( 鲜果
肉7 2 0毫克八 0 0克 、 果 汁 6 1 0毫克八 0 0克 ) ,
还有丰富的果胶 。 在国内 , 据福 建 省 的 资
料 , 由于余甘子品种不同 , 维生素 C 的含量
也有差异 , 粉甘的含量为 36 8毫克 / 1 0 0克 , 扁
甘为 3 13 毫克 / 1 。。克 , 秋白甘为 3 6 毫克八。
克 , 玻璃甘为 2 3 7毫克 / 1 0 0克 , 赤皮甘为 1 38
毫克 / 1 0 。克 。 由此可 见 , 优 良的 余 甘 子 品
种 , 含维生素 C 的量比一般水果高 , 约比柑
桔高 20 倍 , 一颗余甘果含维生素 C 的量相当
于 1一 2个 甜 橙 含 维生素 C 的量 。 可 以和赫
猴桃媲美 。 人们都知道 , 维生素 C 是构成人
体细胞间质的主要成分 , 具有调 节 生 理 机
能 , 抑制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作用 。 蛋白
质 、 碳水化合物 、 有机酸和钙 、 磷 、 铁等矿
质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 , 可见余甘子
之所以成为有较高效能的营养食品和药物 ,
是有生理学基础的 。 中草药专著亦有 一记载 ,
余甘子具有生津止渴 、 润肺化 痰 、 清 热 解
暑 、 消滞化积 . 降低胆固醇和降血压以及治
疗咽喉炎 、 肠炎 、 痢疾和肝病等效用 。 种子
含油率约 16 % , 具有分解蛋白质和脂肪的酵
素 , 可治哮喘 、 支气管炎和糖尿病 。 根 、 叶
也有治皮肤湿疹和水肿的功效 。
此外 , 余甘子亦是一种优质的拷胶原料
* 这方面的资料是华南师范大学莫熙穆教授和华南农业大学黄昌贤教授提供的 , 特致感谢 。
植物 , 树皮含单宁 2 2一 3 1 肠 , 嫩 叶 含 单 宁
2 3一 48 0/ , 未成熟的果实含单宁 3 。一 35 沁 ,
而且单宁的纯度均达 75 % 以上 。 可利用它的
树皮单宁浸染鱼网和船帆 。 我国利用余甘树
皮生产拷胶 已有多年历史 。 近年来 , 余甘果
的营养价值和保健 医药作用反渐为人们所认
识 , 市场的销路 日广 , 现不汉销售于香港 、
澳 门 、 福州 、 厦 门 、 汕头 、 上海等地 , 亦有
出 口至东南亚 。 因此 , 佘甘果的市价逐年提
高 , 目前 , 一担余甘子的价值 已按近一担柑
桔价值 , 或相当于两担稻谷 的 价 值 了 。 可
见 , 其经济效益是相当高的 。
润湿的沙贮藏至早春才播种 。 由于幼苗对低
温反应较敏感 , 故应选择海拔较低 、 无霜害
的地方育苗 。 加强抚育管理和适当施肥 , 一
二 、 余甘子的栽培技术
余甘子是大戟科的落叶小乔木 , 喜光 、
喜温 、 耐干早痔薄 , 天然生长于年平均气温
2 0 ℃以上 ,年降雨量 1 , 0 0 0一 1 , 8 0 0毫米 , 海拔
50 0米以下的亚热带以至热带地区的丘 陵 山
地或坡地 。 土壤为花岗岩或页岩发育成的酸
性至强酸性红壤 , 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 , 但
长在肥力较高的土壤上植株粗壮 , 结果量较
多 。 萌芽力很强 , 甚至被挖断而留在土壤中
的根段 , 也能萌孽长成新植株 。 树皮厚 , 抗
火伤 , 刀伤亦易愈合 , 是一种粗生易长和抗
逆性较强的树种 , 成林之后 , 不容易被烧尽
砍绝 。
余甘子在本省栽培驯化可能已达百年以
上 , 普宁县尚存有一部分约 1 0 年生的嫁接
母树 , 而今还结果累累 , 处于盛产期 。 例如
该 县葵 口乡有一株高 6 . 5米 、 基径 3 3 . 4厘米 、
冠幅 3 X 4米 、 经 过 嫁 接的狮头甘母树 , 相
传树龄为 90 余年 , 而 19 8 3年的产果量 达 8 10
斤 , 1 9 8 4年为 7 31 斤 。 当地现有的结果植株 ,
大多数是用野生苗作砧木嫁接的 。 只是近年
来为了加快发展 , 才采用人工育苗的方法 ,
一般于每年 l 。一 1 1月份采摘健康母树上成熟
的果实 , 先除去果肉 , 将果核洗净 , 然后用
照片 l : 没有经过嫁接的植株
照片 2 : 经过嫁接的植株
年生苗高达 。 . 6一 0 . 8米 , 便可出圃造林 。 通
常在造林后第三年进行嫁接 , 最适宜的嫁接
季节为清明前后尚未出新 叶之前 , 嫁接方 法
常用切接或劈接法 , 成活率可达 85 肠以上
经过嫁按的 泣株 , 结果快 , 接后第二 、 三 下
便开始结果 , 结果多 , 果实较 大 、 果 肉 较
厚 、 产量较高 ( 照片 1 、 2 ) , 而且果肉的
纤维较少 , 甘甜可 口 , 这一栽培技术 , 值得
推广 。 经营的方法 目前多为混种或间种 , 例
如普宁县涂洋乡林果场在茶园的基埂上间种
余甘子 , 效益也很好 。
三 、 有关开发的几点建议
开发余甘子这种野果资源 , 我们既有 比
较 丰富的蕴藏量和比较好的栽培技术 , 亦有
了初步加工 利用的经验 。 能取得经济效益是
可以肯定的 。 为了尽快取得成效 , 现提 出如
下建议
( 一 ) 加强对现有余甘子资源的保护和
管理 。 本省许多丘陵地区 , 都有野生的余甘
子 , 有些县的产量还不少 , 例如高州县的年
产量达几千斤至一万斤 , 深圳乡亦有单株产
果量达 4 0 多斤的母树 。 又如澹县土产 部 门
估计 , 余甘果年上市量亦有五万斤 以上 。 但
当前的情况 , 除普宁县的栽培管理水平较高
外 , 其余都是处于只收不管 , 甚至任意砍伐
作薪柴的状态 , 经过多次萌生的植株 , 生长
衰弱 , 结果量少 。 因此 , 首先应 该采取保护
措施 。 同时余甘子虽然对土壤肥 力 要 求 不
严 , 但事实证明在加强抚育 管 理 的 同时 ,
加施一些磷钾肥 , 不仅能增加结果量 , 而且
能提高果实质量
(二 )选育 优良品仲 。余甘了`的品种不同 ,
果实含维生素 C 的差异也很大 , 最高的含量
比最低的含量几乎大两倍 。 产量和市场上销
售价格也不同 , 按照普宁县的划分 , 当地有
狮头甘 、 青皮甘 、 粉甘和鳞甘 ( 赤皮甘 ) 等
几个品种 , 其中狮头甘的果大 、 产量高 , 青
皮甘的果实稍为小一点 , 但味道好 , 较差的
是鳞甘 , 果实细 、 产量低 , 果皮色泽差 , 市
上售价亦低 。 可见 , 选育 适合于当地的优 良
品种并选择优 良品种的结实枝条作接穗是极
其重要的 。
(三 )改进加工技 长、 增加花色品种 。 目前
余甘果都是加工成凉果出售 , 这样的加工过
程 , 必然损失大量的维生素 C 和其它营养成
分 , 没有达到物尽其用的 目的 。 同时品种单
一 , 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差 。 应根据它的主
要功用在于味道独特 、 食后生津 、 和具营养
保健 、 药用等方面的特殊用途来考虑加工产
品 , 例如高级的助 食品 、 冲剂或露剂的饮料
以至医药等 , 既适合当前市场的需要 , 也有
利于人们的健康长寿 。
(四 )组织协作 。 为了迅速而确有成效的
开发利用这一 资源 ,并打通销售渠道 , 有必要
组织科研 、 医疗 、 食 品和原料生产等有关部
门通力合作 , 才能速见成效 。
~ 尹 、 了 、 一 ~ _ 、 、 ~ 、 ~ 、 一尸 、 、 一 、 厂 - 一 、 、 训 、 、 一 、 、少 、 价 ~ 一 一 ~ ` 、 r ~ ` , ~ , ` 入 、 护 、~ 、 ~ ~ 一 、 、 厂勺一、 一 ~ 、 尸 、 ~
( 上接第 43 页 )
流量和泥沙悬移质的影响 , 自然资源 ,
19 5 0
, 第 3期 , 7 8一 8 7 。
( 7 ) 朱劲伟 , 波文比在研究森林蒸发散中的
作用及其处理 , 林业科学 , 一9 8 0 , 一6 ( l ) ,
5 8一 6 1 。
( 8 ) 王礼先 , 关于荒溪分类 , 北京林 学 院
学报 , 一9 8 2 , 第 3期 , 9这一 1 0 7 。
( 9 ) 霍应强 , 水源林是山地丘陵生态 平 衡
的基础 , 中国环境科学 , 1 9 8 1 , 1 ( l ) ,
4 7一 5 3 。
( 1 0 ) 王正非 , 林木研究方法上册十六 , 森
林水文要素的观 测方法 , 山东省泰安地
区林业科学研究所 , 1 98 3 , 24 6一 26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