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余甘子的应用与栽培技术



全 文 :林地“断根法”培育火炬树苗效果好  在火炬树林地内 ,采用
断根法培育火
炬树苗木 ,是火炬树苗木培育技术
上的新突破 ,较之传统的种子育苗 、
截根扦插育苗 ,具有省工 、省力 、不
占用耕地等特点 ,且苗木根系发达 ,
生长健壮 ,成苗速度快。
火炬树属浅根性树种 ,根系发
达 ,萌芽力强 ,其根系多呈水平分
布 ,70%的根系分布在 5 ~ 15 cm 深
的土层中 。采用断根培育火炬树苗
的关键技术措施是:利用火炬树根
萌芽力强的特性 ,在造林 3年后 ,其
根系已呈水平分布的火炬树林地
内 ,于春季树芽萌动前 ,用锋利镢头
在林地内每隔 15 cm 左右浅刨 ,深度
不超过 15 cm ,截断其水平根 。浅刨
后 ,随即踩实松土 ,以利保墒 。就用
此法 ,使截根后的根段迅速萌发成
苗 ,实验表明 ,每棵火炬树截根后当
年即可萌生 4
~ 12棵火炬
树苗 。同时 ,
由于不改变其土壤环境 ,根段上的
侧根根系完整 ,苗木生长旺盛 ,平均
高度可达到 1 m以上 ,每 667 m2 当
年产苗量可达 5 000株以上。
该技术简便易行 ,易于掌握 ,是
快速培育火炬树苗木的有效途径 。
(山东省文登市林业局 林国兴 
邢建环 264400) ☆
余甘子的应用与栽培技术
  余甘子
(Phyllantus emblica)
亦称油柑 、庵摩勒 、余
甘果等 ,是亚热带地
区的一种野生果树 ,是近年来新开
发的营养野果之一。联合国粮农组
织也把余甘子列为待发展的果树之
一。
余甘子为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
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 ,线状长椭
圆形 ,在小枝上排成两列 。春季开
花 ,花小型 ,腋生 ,黄色。果实肉质 ,
扁球形 ,常黄绿色 ,熟时变红色 。在
我国栽培利用约有 1 800年的历史。
食后回甜生津 ,故名余甘子。据统
计全国有余甘子面积约 13.33多万
hm
2 ,以选出一批果大 、核小 、肉厚 、
汁多的优质新品种 ,可供人工引种
栽培 。
余甘子具有医疗 、保健 、食用防
癌等功能 ,如能综合开发利用 ,经济
效益十分可观。果实除鲜食外 ,还
可加工成蜜饯 、糖果 、食品等 ,如余
甘糕 、余甘可乐 、余甘果酱 、果汁等
系列产品 ,风味独特 。为此 ,建议适
宜栽培的地区 ,应予以推广 ,人工栽
培优质新品种 ,形成规模化生产 ,成
为我国又一名果林特产品 。
余甘子对立地条件要求不高 ,
荒山荒地 、疏林或草丛中均能生长 ,
抗旱耐瘠 ,适应性强 ,易栽培 、寿命
长 、产量高 、销路广。其栽培技术措
施如下:
1 砧木培育
秋季采集成熟的野生余甘子果
实 ,将其堆沤至腐烂后 ,洗净 ,放在
阴凉处晾干 ,硬壳自然裂开 ,种子散
出后 ,收藏于阴凉处 ,也可将种子直
播于苗床中或湿沙层积贮藏 ,到翌
年 2 ~ 3月 ,再进行播种 。采用撒
播 ,播后覆盖铡短了的稻草或盖轻
质沙土 、垃圾土 ,经常保持湿润 ,以
利发芽。管理得好 ,1年生苗高可达
0.8 m左右 ,基径达 1 cm 以上 ,即可
进行嫁接 。
2 嫁接
接穗选用优良品种的枝条 ,一
般选用已结果的丰产稳产壮龄树 ,
采树冠上中部的 1 ~ 2年生的枝条
作接穗 ,取枝条中段的芽作接穗较
好。接穗应在湿沙中贮藏 ,最好是
随采随接 。6 ~ 10月均可嫁接 ,以春
季萌动膨大而未萌发时嫁接最佳。
嫁接时可采用切接法 ,接后用塑料
带自下而上地将砧穗伤面全包扎紧
即可 。嫁接时动作要快 ,形成层要
对准 ,一般嫁接后 10 d左右即可检
查成活情况 ,抓紧补接。凡成活者
要及时抹去砧木萌芽条 。当接穗萌
芽长 17 ~ 20 cm ,枝条半木质化时 ,
便可解除薄膜带 。
3 分株繁殖
于春季萌芽前 ,
将分株从根蘖基部连
根一起切断 ,与母株分离 ,即得新的
植株 。根插繁殖 ,春季萌芽前 ,挖直
径为 1 ~ 1.5 cm粗的根系 ,切成 17
~ 20 cm 长段 ,摆入苗床根插 ,萌芽
生根后 ,即成新植株。
4 定植
宜选择低海拔 、无霜害和风
害 、排水良好的红黄壤土定植 ,也
可套种在稀疏的老茶园中 ,挖深宽
各 0.7 m的穴 ,每穴施入有机肥 10
~ 15 kg ,磷肥 0.5 kg ,与土拌匀 。
初栽时株行距为 2 m×3 m ,每 667
m2 栽 110株;待收果几年树冠相交
接时再间伐去一行 。定植时间宜
在春季进行 ,认真种植 ,根系舒展 ,
并浇透定根水 。
5 抚育管理
为使余甘果获得高产稳产 ,每
年采果后可结合松土除草 ,每株宜
施用 10 ~ 15 kg 土杂肥 ,0.5 ~ 1 kg
磷肥 ,对恢复树势和促进花芽分化
很有好处 ,有条件的 ,可在着果后小
果发育期施 1 ~ 2次速效氮肥 ,能减
少落果 ,促进果实膨大 ,提高产量 。
(安徽省合肥林校 韩久同 
300031)

Practical Technology 实用技术
43 
  林业科技通讯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1·11  
DOI :10.13456/j.cnki.lykt.2001.1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