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余甘子果实贮藏保鲜初步研究



全 文 :8卷 2期
经 济 林 研 究
E CN O O MF I C ORE STRE SE AR CE H S1 9 90年
余甘刁声果实贮藏保鲜初步研究 ’
姚小华 盛能荣 卞尧荣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王炳三 颜国栋
(福建省惠安县水土保持办公室 ) (福建省市安县林业局
摘 要 对来 自福建省主产 区惠安县 、 南安县余甘子果实试样进行贮藏保鲜特性初步研究 .结 果 表 明 ,
蒂腐率与采样 时间有关 , 9 月底采样蒂腐率高于 12月初采样 . 各品种 (类型 )或优株之间差别较大 . 品种 (类型 )之
间失承率比腐烂率差异小 . 失 重率与腐烂率显著相关联且与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典型非线性相关 . 各处理中常温
袋贮腐烂率较低 , 失重率也较小 .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与果实单宁含量趋势一致 , 果实单宁含量与果 实 腐烂 率 趋
势相反 . 品种 ( 类型 ) 和优株之间可溶性固形物有一定差异 , 贮藏过程巾同一试样完好 果可溶性固形物变化 小 ,
相同试样气干状态可溶性固形物 比袋贮高 。
关键词 佘廿子 , 果实贮藏 , 失爪率 , 病腐率 , 可浓性固形 物 。
余甘子 ( P h y l l a n t h u s e m b l i c a L i n n ) 果实及其加工食品具高V 。含量和食疗价值 ,
深受欢迎 。 近几年来余甘子果实加工业从粗放的腌渍 、 蜜饯类加工向蜜饯类 、 饮料类和其他
食品加工的综合开发方向发展 。 虽然余甘子采收期比多种水果长 (留树越冬落果率低 ) , 可达
5 一 6 个月 , 但余甘子果实采后失重率 、 腐烂率高 ,果面皱缩 , 褐化快 . 目前余甘子加工业的
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原料的贮藏保鲜问题 , 即周年供应问题 . 尤其对于具果汁类生产线加工厂
更为重要 。 根据 当前生产的需要 , 我们进行这项探索性工作 。
1 余甘子果实采后腐烂率组成
1
.
1 方 法
19 8 8年 9 月和 1 9 8 8年 12 月分别在福建省南安县洪獭镇坝田林果场和惠安县黄塘乡取样 ,
第一次取粉甘品种果样 , 第二次取粉甘品种和优株果样 , 随机取 0 . 5一 1 . ok g , 样株 1 年生 。
试样均用。 . 3 m m聚 乙烯薄膜袋封装 , 贮于冰箱 ( 5 士 l ℃ ) . 随机取袋中试样观测 .
.
2 结 果
计算 9 月底采样贮藏20 天后腐烂率组成 ( 表 1 ) 。 多数果实 已开始腐烂 , 总平均腐烂率
. : 本课 题是在我所研究室主任方嘉兴 副研究员指导下进行的 ,
收稿 日期 : 19 9 。年 5 月 2 日。
DOI : 10. 14067 /j . cnki . 1003 -8981. 1990. 02. 005
23 经 济 林 研 究 8卷
为 07 肠 , 其中 I级腐烂率高 , 亚级腐烂率低 。 也就是 20 天后并未发生严重腐烂 , 主要仍在轻
度腐烂范围 。 20 天后平均可利用果仍有 86 . 7 % , 损耗 1 3 . 3肠 。
表 1 粉甘果实贮藏 2 0天腐烂率 ( 肠 ) ( 1 9 8 8一 0 9一 2 9 )
级 别 .
试 样 取样数 一 - 一 一 -— 一 蒂腐中 非蒂腐率0 1 1 1:: 2 0 . 0 5 0 . 03 9 . 0 G 5 . 04 (1 . 0 5 5 . 0 4 5 . 06 5 . 05 5 . 0 5 5 . 03 5 . 04 5 _ Où日0…ns代」0-八曰nénù:,d门3 0 . 0 5 6 . 7 5 5 . 0 4 5 . 0,服无病腐斑 I
块状病 腐斑或 ,
点状病腐斑占果面 1 / 3 以上
稀小点状病腐斑
全部点状病腐斑或
大部块状病腐斑
观察轻度腐烂果 ( I级 ) , 平均蒂腐率为5 . 0 肠 , 非蒂腐率为 4 5 . 。肠 , 说明 蒂 部 腐 烂
是这个时期余甘子果实采后腐烂的主要原因之一 。 余甘子果实近 无柄 , 采收极易造成蒂部伤
害 .
表 2 各品种 ( 类型 ) 优株 ( 单株 ) 果实蒂腐率 ( 肠 ) ( 1 9 8 8一 12 一 7 )
W p亚, I顶 日 先 峰 型
C k 习8 0 3 0 8 7 0 1 0 8 8 0 1 4 8 8 0 15 8 7 0 0 9 8 7 0 0 7 8 70 0 6
取样数
蒂腐卑
1 9
5
.
2 6
4 3
] 3
.
9 5
5 4 5 6 4 q 3 9 4 0 4 1
只 . 70 1 . 7 9 6 1 2 6 . 13 7 . 5 0 9 . 7 6
12 月取样贮藏 20 天后蒂部腐烂率较低 ( 表 2 ) 。 造成两次取样蒂腐差异大的原因可能是
采收时成熟度和采样环境条件 。 显然各品种 , 类型及单株间蒂腐率差异较大 .
2 余甘子贮藏过程中失重和腐烂
2
.
1 余甘子贮旅过程 中失重和腐烂
取粉甘品种和先峰型 8 7 0 0 6 号果作试样 , 以 2 天间隔取样 , 每次 取 样 2 重复 , 每 重 复
取 10 果 。 试样贮藏环境为 0 . 3 m m 聚乙烯薄膜袋封袋 , 常温观测 。 失重率以时间梯度内失重与
原样比率计 , 腐烂率以 I 、 l 级腐烂果 占总果数百分比计 。
粉甘样株和 8 7 0 0 6样株取样果实失重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 , 品种类型之间 差 异不大 。 在
相同条件下 , 粉甘品种腐烂率高于先峰型中 8 7 0 0 6优株 ( 见表 3 ) ,
特之期 姚小华等 :余甘子果实贮藏保鲜初步研究
表 3果实贮旅票计失宜 、 腐烂率 ( % )
,曰 .
粉 甘 8 7一 00 6 粉 甘 8 7一0 0 6
8 8一 10一 14 0 . 0 0 0 . 0 0
8 8一 10一 16 1 . 26 1 . 8 7
8 8一 10一 18 2 . 8 0 3 . 0 1
8 8一 10一2 0 3 . 8 5 4 . 6 2
8 8一 10一2 2 4 . 6 7 5 . 4 9
8 8一 1 0一2 4 5 . 2 3 5 . 9 5
8 8一 1 0一2 6 5 . 74 7 . 0 4
8 8一 1 0一2 8 7 . 0 9 8 . 3 2
8 8一 10一 3 0 9 . 3 3 1 0 . 4 6
0
.
0 0
.
0
0
.
0 0
,
O
3 0
.
0 15
.
0
G 0
.
0 2 5
.
0
9 5
.
0 4 5
.
0
9 5
.
0 4 5
.
0
0 5
.
0 5 0
.
0
10 0
.
0 5 0
.
0
1 0 0
.
0 5 5
.
0
2
.
2 余甘子果实袋贮过程 中失宜与腐烂率
两试样平均失重率和腐烂率随时间均呈上升趁势 ; 平均失重率趋势相似 , 与时间呈典型
非线性相关 ; 两试样腐烂率相关联 , 均在 2 天后趋于平缓 , 不过粉甘品种腐 烂 率 较 高 . 可
见 , 试样之间失重率和腐烂率趁势相似 ( 图 1 ) 。
烂腐率(肠)巨耳失重率ǎ%à
目山
I
l」 期
图 1 余甘子采实贮藏平均失重率和腐烂率趋势
粉甘腐烂率 I 粉甘失重率
5 7 0 0 6失重率 丁 5 7 00 6腐烂率
试样失重率和腐烂率趋势一致 , 采用相关分析表明粉甘品种和 8 7 0 0 6优株果实失重 率 与
腐烂率在两次取样及其平均值的相关关系极显著 ( 表 4 )
表 4 粉甘 、 8 7 0 0 6优株果失重率和腐烂率相关关系
样 品 1 2 平 均 r a
粉 ’ lj
8 7 0 0 6
O 只G 7 2 - 0 R 9 2 1 . 0 8 9 q 9 -
-
. 5
一 0 6 6 G 4
0 9 4 9 6 - 0 8岛2 2 . 如 _ 9 3 G I .
= O
7 9 7 7
3 4经 济 林 研 究 8卷
2
.
3不同品种 (类型 )优树果实腐烂率
果实试样采自福建省南安县和惠安县余甘子植株 (其中 8一 N O为 1 9 8 8年初 选优树 ).
9月底选无病斑果袋贮于冰箱内 ( 5士 1℃ ), 每样株 2 重复 , 每重复随 机 取 样 15 一 30 个
果 . 15 天后调查腐烂状况 , 腐烂分级同前 ( o , I , I , l ) 。 结果秋白类型果实腐烂率最
表 5 各品种 、 类型 、 优株果实腐烂率 ( 肠 )
品 种
( 类型 )
样 株
8 7 0 0 6
8 7 00 6
8 7 0 0 7
8 70 1 0
8 7 0 0生)
8 8 0 1 4
8 8 0 15
取 样 品种 ( 类型 )
1 2 平 均 均 值
0
.
0 9
.
0 9 4
.
5 5
1 0
.
0 0
.
0 5
.
0 0
2 5
.
0 3 2
.
14 2 8
.
5 7
0
.
0 0
.
0 0
.
0 1 0
.
3 4
1 1
.
1 I G
.
0 7 2 7
.
77
0
.
0 0
.
0 0
.
0
7
.
6 9 5
.
2 6 6
.
4 8
3 8 00 2
8 8 0 1 2
1 0
.
0
7
.
1选
8 8 0 0 6
8 8 0 0 8
.
3 5
.
3 3
8 8 0 13
8 80 1 6
8 8 0 1 1
O 0
0 0
0 0
8 80 0 3
8 8 0 0 5

秋 白
8 8 04 4
0
.
0
2
.
8 6
2 0
.
0 1 5
.
0
0
.
0 3
.
5 7
4
.
0 0 4
.
17
1 5
.
3 8 1 1
.
8 6 4
. 匀4
0 0 0
.
0
0
.
0 0
.
0
0
.
0 0
.
0
0
.
0 5
.
5 6
4
.
1 7 2
.
0 9 3
.
0 3
0
.
0 1
.
4 3
山廿
8 7 0 2 0 6 0
.
0 52
.
9 4 56
.
4 7 5 6 4 7
高 , 依次为先峰型 、 粉甘品种 、 山甘类型 . 单株和取样之间均有差异 ( 表 5 ) . 各品种 ( 类
型 ) 果实腐烂率与果肉单宁含量趋势相反 ( 表 6 )
表 6 各品种 ( 类型 ) 果实腐烂率和果肉单宁含 t ( 肠 )
指 标 山甘型 粉甘品种 先峰型 秋白型
果实腐烂率 ( % )
果肉单宁含量 ( % ) :
.
::
4
.
9 4
2
. 。。 〔 5 〕
10
.
3 4
2
.
4 5
5 6
.
4 7
2
.
3 9 〔 , 〕
注 : 单宁含量以鲜果肉为基准
只 余甘子果实在不同贮藏条件下腐烂率和失重率
3
.
1 试验方法
试样采自福建省南安县坝田 j木果场 。 分 4 种处理 : 冷冻袋贮 、 `常温袋贮 , 冷冻非袋贮 ,
2期 姚小华等 : 余甘子果实贮藏保鲜初步研究
常温非袋贮 . 处理环境和材料同前 . 每种处理 2 重复 , 每重复 30 个样果 。 每隔 5 一 10 天观测
试样失重和腐烂 , 计算累计失重率和腐烂率 。
3
.
2 余甘子果实不同处理下的失盆
4 种处理中 , 冷冻袋贮和常温袋贮失重率低 , 贮藏 l 个月后失重率不超过 3 肠 , 尤其冷
冻袋贮 1 个月失重率仅 0 . 6 肠 ( I一 1 ) 和 0 . 75 肠 ( I一 2 ) , 而冷冻非袋贮和常温非袋贮
失重率则较高 , 而且皱缩 、 褐化快 . 在相同条件下 , 冷冻处理失重比常温高 , 在非袋贮差别
较大 .
袋贮处理阶段性失重速率低而且平稳 , 极差小 , 而非袋贮阶段性失重速 率 高 , 极 差 大
( 表 7 ) .
表 7 余甘子果实不同处理下的失皿率
处 理 重 复 失
重率 ( % )
9 月 30 日 10月 9 日 1 0月 1。日 10月 2 4日 1 0月 2 9日
失重速串
(%/主0天 )
冷冻袋贮 0 . 6 6
0
.
7 5
常温袋贮
常温非袋贮
冷冻非袋贮
I 一 l
I 一 2
I 一 l
I 一 2
I 一 l
互一 2
F一 1
F一 2
0

0 0
0
.
0 0
0
.
0 0
0
.
0 0
0
.
0 0
0
.
0 0
0
.
0 0
0
.
0 0
0
.
2 0
0
.
1 9
0
.
7 5
0
.
7 4
2 1
.
4 9
1 7
.
2 9
1 1
.
6 1
1 0
_
70
0
.
4 6
0 5 0
1
.
1 3
1
. 连0
2 8
.
0 8
2 8
.
8 8
1 8
.
5 0
1 6
.
7 6
O

4 6
0
.
7 5
1
.
3 8
1
.
8 7
3 2
.
9 2
3 3
.
2 4
2 3
.
0 5
2 0 4 6
1
.
8 2
2 2 7
3 8
.
2 1
3 8
.
2 5
2 8
.
0 5
2 4
`
4 3
0
.
2 2
0
.
2 5
0
.
6 1
0
.
7 6
12
.
7 4
12
.
7 5
9
.
3 5
8
.
14
3
.
3 余甘子果实不同处理下的腐烂率
4 种处理中 , 冷冻处理腐烂率高 , 尤其冷冻非袋贮儿乎全部腐烂 。 相 比较之一「常温袋贮
铆叻助神印钟的30
腐烂率相对较低 ( 图 2 ) 。
另外用 2 . 0呱山梨酸 乙醇 溶 液 对 5 5 0 24 、 5 8 0 1 5 、 8 7 0 1 0 、
8 7 0 0 7

8 8 0 9 0

8 7 0 0 9

8 7 0 0 6和 c k ( 南安 ) 样株果 实 进 行处
理 , 70 帕乙醇溶液作对照 , 处理和对照 果 实腐 烂率 无显著差
异 。
4 余甘子果实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
烂腐率ǎ%)
4
.
1 方 法 : 试样果 1 9 8 8年采自福建省南安县坝田林 果 场
和惠安县黄塘乡蓝田村余甘子优树和粉甘品种盛果期植株 ( 作 图 2
日 期
余甘子果实不同贮藏
条件下的腐烂率
比较 ) . 随机取 0 . s k g果样置于聚乙烯袋封藏 , 并取对照 , 同 I 冷 冻袋贮 I 常温袋贮
时测定病腐果 、 对照果样气干状态的可溶性固形物 ( ` r 5 5肠 ) 。 显 常温非袋贮 万 冷冻非袋贮
4
.
2 袋贮室温条件下完好果不同时 间 可溶 性固 形 物 差 异 小 (表 8 ) 。 8 7 。。 6 、 8 7 01 。 、
6 70 0 9

5 8 0 1 5

5 5 0 3 0
, c k ( 南安 ) 贮 l 个月后 T S S肠减少 , 而 8 7 0 0 7 、 8 8 0 1 4 、 c k ( 惠安 )
6 3经 济 林 研 究 8卷
T S S呱 升 高 , 但 变 幅 均不 大 。 显然 选择
的优树和对照植株相互间T S S 肠 有 一定 差
异 . 8 8 0 3 0单株 ( 甘 ’ 山中念珠状结果类型 、
树型小 、 果涩味重 ) T S S 肠最高 ; 野生群体
中选择 的先峰型 ( 5 7 0 0 6 、 8 7 0一。 , 5 7 0 0 7 ,
8 7 0 0 9
,
8 8 0 1 4
,
8 8 0 1 5 ) T S S 肠次之 ; 粉甘品
种对 照植株及优株 ( 8 8 0 9 0 ) T S S %最低 。 这
与其果肉中单宁含量趋势一致 ( 表 6 )
4
.
3 相同试样在同样条件下腐烂果 T S S 肠
低 ( 表 9 ) 。 苹果青香蕉品种 ( 市售 ) 果样
测定也相似 。
4
.
4 相同试样气干比袋贮 T S S肠 高 ( 表
1 0)
。可能气干状态下失重快导致 T S S%升高 。
表 9 各样株正常果和病腐果 T sS ( 肠 )
( 1 9 5 9一 0 1一 1了 )
样 株 正常果 病 腐果 ( I 一 I )
表 8 余甘子果实不同取样时间T S S ( 帕 )
株 19 8 5一 12一 2 6 1 0 8。一。一 2 了
8 70 0 6
8 7 0 1 0
8 7 00 7
8 7 0 0 9
88 0 1 4
8 8 0 1 5
1 1
.
8 0
1 2
.
3 5
13
.
0 5
10
.
9 5
1 2
.
50
1 2
.
4 0
1 6
.
0 5
10
.
2 5
1 0
.
0 5
1 0
.
6 0
1 1
.
5 0
12 10
1 3 13
8 8 0 3 0
8 8 0 9 0
e k (南安 )
c k ( 惠安 )
10
.
4 0
! 3
.
1 0
12
.
10
14 6 7
表 10 粉甘品种果实气千和
袋贮下 T S S (拍 )
时 间 处 理 正常果 病腐 果
8 8 0 15
8 8 0 14
8 70 0沙
8 70 0 7
8 7 0 0 6
8 70 10
8 8 0 3 0
e k ( 南安 )
1 3
.
3 0
1 3
.
4 0
J 0
.
2 7
13
.
6 3
1 2
.
2 7
1 3
.
5 0
1 4
.
90
10
.
2 0
1 1
.
5 3
1 0
.
6 7
8 6 7
袋贮
气千
袋贮
气千
10 8 3 1 0
.
6 7
0 1一 15
:{

;:
13
.
1 7
1 1 3 3
12 9 7
10
.
4 3
0 1一 2 7
12
.
9 3 1 1
.
4 6
1 0
.
1了
1 3
.
6 9
9
`
2 0
5 结 论
5
.
1 9 月份采收蒂腐率高达 5 5 . 0 肠 , 12 月份采样蒂腐率较低 , 相同品种 为 5 . 26 肠 。 各品
种 、 类型 、 优株之间差异明显 。
5
.
2 各品种 、 类型之间失重率比腐烂率差异小 , 8 7 0 0 6优株 ( 代表先峰型 ) 相 同条件下果
实腐烂率小于粉甘品种对 照植株果实 。 果实失重率与腐烂率相关联 , 且与时间呈典型非线性
相关 。
5
.
3 各品种 ( 类型 ) 之间相同条件下果实腐烂率相差较大 , 其 均 值与果肉单宁含量趋势
相反 .
5
.
4 冷冻袋贮和常温袋贮果实失重率很低 , 冷冻非袋贮和常温非袋 贮 失重率高 , 前后期
失重速率快 、 果肉皱缩褐化快 ( 尤其常温非袋贮 ) 。 常温袋贮比常温非袋贮 、 冷冻袋贮和冷
冻非袋贮果实腐烂率低 。 其中以冷冻非袋贮果实腐烂率最高 . 山梨酸 乙醇溶液对余甘子果实
腐烂率无显著影响 。
5
.
5 相同余甘子果实试样在袋贮室温条件下贮藏完好果 T S S 肠变化小 。 选 择 的品种 ( 类
2期 姚小华等 : 余甘子果实贮藏保鲜初步研究
型 ) 、 优株之间 T S S肠差异较大 。 各品种 (类型 ) T S S肠含量与果肉单宁含量趋势一致 . 相
同条较下腐烂果 T S S呱较低 。 相同试样气干比袋贮 T S S肠含量高 .
6 讨 论
6
.
1 9月底采样蒂腐率高可能与环境和内含物积累有关 . 余甘子果柄短或近 无 柄 , 采收
时不可避免造成蒂部损伤 . 当时气温高 ( 9 月份平均气温 26 . 4℃ , 10 月份平均气温 2 . 8℃ ) ,
极易导致蒂部腐烂 .
6
.
2 T S S和果肉单宁含量趋势一致 , T S S 可能成为相关选择指标之一 。 果肉适量单宁含
量虽有利于增加加工产品风味 〔 ’ 〕和 V c保存 〔 ` 〕 , 但目前多数品种 (类型 )单宁含量已 经 对加
工 ( 尤其果汁加工 ) 产生严重影响 。 我们认为果肉低单宁选育应成为余甘子品质定向选育一
个重要内容 . 目前单宁测定缺乏快速 、 准确 、 简便方法 , 而 T S S野外速测较方便 . T S S与单
宁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
6
.
3 G u tP
a 和 M u k h “ r j “ “ 〔 ’ 〕应用整形素 ( 吗克亭 ) 控制番石榴生理失重 . 蜡 液 也能
延缓水果和蔬菜物理化学变化 。 G u p at 和 M u k h e r j e e 〔 ’ 〕采用蜡液 、 整形素和 G A 3处理余
甘子 B a n ar “ i 品种果实 . 但结果整形素显著提高生理失重和褐变 , 且随浓度而 加剧 . 蜡
液 、 蜡液 + 10 m g l 一 `整形素 , 蜡液 + 1 0 m g l一 ’ 处理虽比对照好 , 但生理失重仍很 大 , 达 8 . 8
、 15 . 3肠1/ 。天 。 对于余甘子果实贮藏保鲜 , 我们认为关键应解决两方面问题 . 一方面为生
理失重 , 涂蜡等处理采后失重仍然很高 , 用聚乙烯袋控制水分散发途径可能更好 . 另一方面
应控制褐化和感染 . 褐化可能与多酚缩合有关 , 多酚氧化酶抑制剂可能有效 ; 真菌感染是余
甘子果实腐烂的一个重要因素 。 我们调查真菌感染多在果实褐化之后 , 而且在伤口 ( 蒂部 、
切面 ) 最易发生 . 余甘子腐烂果 中 已 分 离 出 A s p e r g i l l u s s p p 和 P e n i e i l l u m s p p .
( G
u p t a a n d M u k h e r j e e
,
1 9 8 0 )
. 迈挫菌素 ( Im a z a l i l ) , 唾苯咪 哇 类 、 邻 苯 基 酚 钠
( S O P P )配合可能有效 . 这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
参 考 文 献
章文才 , 现代果树生产技术 . 上海 : 知识出版社 , 19 88
华中农学院主编 , 果树研究法 , 北京 : 农业出版社 , 19 了9
杨巨斌等著 , 果脯蜜饯加工手册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 0 8 8
邓聚龙著 , 灰色系统 ( 社会 、 经济 ) . 北京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19 8 5
陈祝三 、 林金栓 , 福建果树 . 中国果树 , 19 8 4 , ( 3 ) : 35 一38
M Ot o n
,
J
.
F
. ,
T h e e m b l i e ( p h y l l
a n t h u s e m b l i e
a
L
.
)
,
E e o n o m i e B o t a n y
.
1 0 6 0
,
14
G
u P t a
,
V
.
K
.
a n d M u k h e r i e e
,
D
. ,
E f f
e e t o f m o r p h a e t i u o n t h e s t o r a g e b e h a v i o u r
A m e r
.
S o e
.
H o r t
.
S e i 19 8 0
, 29 5 : 1 1 1一 1 9 5
G u p t
a , V
.
K
.
a n d M u k h e r i e e
,
D
. ,
T h e i n f l u e n e e o 里 w a x e m u l s i o n , m o r P h a e t i n
a e i d
o n t h e s t o r a g e b e h a v i o u r o r I n d i
a n g o o s e b e r r y f r u i t s
.
S e i e n t i a H o r * i c u l t u r e
,
— 16 2
1 19一 12 8
o f g u a v a
.
a n
d g i b b e r l l l c
19 8 2 , 1 6 : 15吞
3 8经 济 林 研 究 8卷
S TH C O E A GR AC A RE T! SR T! C SF O E M! L B F C R U! T
Ya oX ia o hu a S h e ngN e ngr o ngB ia n Ya r o o ng
( Su b tr o p iea l F or es tr y Rs e ea r eI hs n t itu to e f
C h in es e Aa ed em y oF fr o es tr y )
W
a ngB ings a n
( 0 f f i
e eo f W
a ta r e nd 50 11 Cs r o n e, a t i o n o f
H u i a n C o u n t y
,
F u j i a n P r o v i n e e )
Y a n G u o d o n g
( F
o r e s t r y B u r e a u o f N a n
` a n C o u n t y
,
F u j i a n P r o v i n e e )
A B S T R A C T
A p r e l im i n a r y r e s e a r e h w a s m a d e f o r s t o r i n g e m b l i e ( P h g l l
a ” t h “ S e 川 b一
l i e a ) f
r u i t f r o m H u i a n a n d N a n
, a n e o u n t i e s
,
t h e m a i n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r e a o f e m b l i e i n F u j i a n P r o v i n e e
.
T h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e a t e d t h a t t h e r o t
r a t e o f t h e b a s e (R R B )
o f t h e f r u i t w a s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s a m p l i n g t im e
.
R R B o f e m b l i e f r u i t s s a m p l e d i n l a t e S e p t e m b e r w a s h i g h e r t h a n i n
e a r l y D e e e m b e r
.
T h e r e w a s r e m a r k a b l e d i f f e r e n e e i n R R B a m o n g t h e e u l一
t i v a r s (
o r e u l t i v a r t y p e s )
a n d /
o r s u p e r i o r t r e e s
.
T h e r a t e o f w e i g h t
10 5 5
,
h o w e v e r
,
d i f f e r e d l e s s f r o m o n e e u l t i v a r t o a n o t h e r
.
T h e r a t e o f
w e i g h t 10 5 5 w a s r e l a t e d t o R R B a n d b o r e e l o s e t y p i e a l n o n l i n e a r e o r r e 一
l a t i o n w i t h t im e
.
T h e r o t r a t e a n d 10 5 5 r a t e w e r e l o w e r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5 w i t h b a g a n d r o o n i t e m p e r a t u r e t h a n i n o t h e r t r e a t m e n t s
.
T h e
t r e n d o f t a n n i n e o n t e n t w a s i d e n t i e a l w i t h t h e T S S t r e n d b u t e o n t r a r y
t 0 t h e r o t r a t e o f f r u i t s
.
T h e r e w a s s o m e d i f f e r e n e e i n T S S a m o n g
e u l t i v a r s a n d /
o r s u p e r i o r t r e e s
.
T h e T S S o f g o o d f r u i t s i n t h e s a m e
s a m p l i n g v a r i e d l i t t l e i n t h e p r o e e s s o f s t o r a g e
, a n d t h e T S S o f t h e
f r u i t s i n t h e a i r 一 d r y e o n d i t i o n w a s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i n b a g s t o r a g e
.
K e y w o r d s
:
E m b l i e f r u i t ; S t o r a g e ; R a t e o f w e i g h t 10 5 5
;
R o t r a t e ; T S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