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从文献计量分析看我国余甘子的研究现状



全 文 :从文献计量分析看我国余甘子的研究现状
李 芳
(广西大学图书馆林业文献信息中心 , 南宁 530001)
摘 要:通过余甘子的文献量 、文献内容 、 文献类型 、文献作者分布等方面分析我国余甘子资
源的研究现状 、 存在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关键词:余甘子 文献计量 研究现状
  余甘子 (Phy llanthus emblica L.)是大戟科 (Eupho r-
biaceae), 叶下珠属 (Phyllanthus),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
产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在我国广泛分布于南方的福
建 、 浙江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云南和四川等省 (区)。余
甘子抗旱耐瘠 , 适应性强 , 病虫害少 , 是绿化荒山和水土保
持的优良树种。 余甘子全身都是宝 , 果实可制成果脯 、 果
酱 、 凉果和果汁饮料;种子含油量 16%, 可榨油;树皮是
上等的栲胶原料;树叶除了作栲胶外 , 还可入药治皮炎 、 湿
疹;根有收敛止泻作用。木材坚实 、 富弹性 , 是细木工用材
和良好的薪炭材。余甘子最重要的经济价值在于果实的成份
和医药用途。据测定 , 余甘子果实除含有丰富的天然维生素
C 以外 , 还含有相当数量的能清除人体内各种超氧阴离子自
由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有明显的抗衰老功能。特
别是最近几年 , 研究者又发现余甘子原汁能阻断强致癌物
N—亚硝基化合物在人体的合成 , 其阻断率可达 90%以上 ,
在防癌方面具有特殊的功效。余甘子的开发利用价值引起全
世界的高度重视 , 现已被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定为在世界范围
内推广种植的三种保健植物之一。日本 、 美国 、 印度等国争
相组织专家开展对余甘子的栽培 、 育种 、 加工等一系列开发
性研究。在我国余甘子有着十分悠久的使用历史 , 并作为一
味重要的传统草药 , 被载入 《中国药典》 (1990)。本文通过
对 《中国林业文摘 (1985—2001 年)》 及 《中国期刊题录数
据库 (1994—2001 年)》 中余甘子研究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
以揭示我国余甘子的研究现状。
1 文献量分布
1985—2001年我国余甘子研究文献共129 篇 , 时间跨度
为 17 年 , 见表 1。从表 1 可知 , 1985—2001 年我国余甘子
年文献量在 4—16篇之间 , 年文献量虽有所波动 , 但总的趋
势是逐渐增加。说明余甘子作为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 、 广泛
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的新兴果品 , 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
注。
  表 1 1985—2001 年余甘子研究文献量分布
年代(年)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合计
文献量(篇) 6 5 8 5 6 5 5 6 11 7 16 11 10 4 9 7 8 129
百分率(%) 4.7 3.9 6.2 3.9 4.7 3.9 3.9 4.7 8.5 5.4 12.4 8.5 7.8 3.1 7.0 5.4 6.2 100
2 各研究领域文献分布
将余甘子研究文献按研究领域分为 10 类 , 得表 2。再将
形态 、 解剖及发育等生理 、 生态特性归为余甘子 “生物学” ;
将制药 、 中药材 、 保健品 、 鞣革 (单宁)生产 、 加工等列入
“综合利用” 一类;将综合评述 、 科普介绍 、 生产建设等列
入 “其它” 一类。从表 2可以看出 , 余甘子生物学特性 、 资
源分布 、 成份分析等研究领域文献量合计为 37 篇 , 占总量
的28.7%, 说明对余甘子基础研究工作比较重视 , 基础研
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此相适应余甘子的利用研究也
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 余甘子的综合利用 , 包括制药 、 中药
材 、 保健品 、 鞣革 (单宁)生产 、 加工等方面的研究文献量
最多 , 合计为 56 篇 , 占总文献量的 43.4%, 反映了余甘子
在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就。余甘子遗传育种 、 育
苗 、 栽培等传统研究领域文献量合计为 17 篇 , 占总量的
13.2%, 文献量不多。这是因为在我国该种类尚是野生 、 半
野生栽培的树种 , 人工生产栽培时间不长 , 且病虫害少 , 所
以对这些方面的研究重视不够。余甘子为野生果树 , 近年
来 , 由于其营养 、 保健及开发利用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
国内有些省 、 区 , 例如福建 、 广东 、 广西等 , 已有规模园艺
栽培 , 栽培技术也有一定的进展。但在良种选育方面的研究
上 , 还十分薄弱。余甘子在经济树种中是一个改良水平还比
较低的树种 , 目前尚未形成优良栽培品种。 因改良水平低 ,
412002年第 4期 (总第 85 期)          广 西 热 带 农 业
群体内和群体间均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按我国现有资源现
状 , 在一些重要性状上达到印度 、 美国等一些优良品种性状
是不可能的。因此优良品种和优良无性系的选育 , 仍是我国
余甘子良种选育的重点。此外 , 余甘子繁殖仅在嫁接方面能
获得满意的效果 , 而扦插繁殖仍很困难 , 在生产上还难于应
用。所以克服扦插繁殖困难 , 是余甘子良种繁育中的一大课
题。剥皮技术基本仍属空白 , 是最为薄弱的研究领域。余甘
子有剥皮后能生出再生皮的特性 , 利用其剥皮后可以再生的
特点 , 应积极研究探讨既可收果也可剥皮利用的经营管理技
术 , 以达到永续利用 , 才能使余甘子资源越采越多。余甘子
虽然抗病力强 , 但也不可忽视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 而这方
面的文献量为 0 , 是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
  表 2 1985—2001 年余甘子各研究领域文献分布
年代 生物学特性 资源分布 成份分析 遗传育种 育苗 栽培 剥皮技术 病虫害防治 综合利用 其它 合计
1985 0 1 0 0 0 0 0 0 3 2 6
1986 1 1 0 0 1 1 0 0 1 0 5
1987 0 0 1 0 0 1 0 0 5 1 8
1988 0 0 1 0 0 1 0 0 2 1 5
1989 0 1 2 0 0 1 0 0 1 1 6
1990 1 0 0 1 0 0 0 0 3 0 5
1991 1 0 1 1 0 0 0 0 2 0 5
1992 0 0 4 1 0 0 0 0 1 0 6
1993 3 0 0 1 0 0 0 0 4 3 11
1994 1 0 3 0 0 0 0 0 3 0 7
1995 1 1 2 1 0 0 0 0 9 2 16
1996 1 1 1 0 0 1 0 0 6 1 11
1997 1 0 1 0 1 0 0 0 4 3 10
1998 0 0 0 0 0 0 0 0 3 1 4
1999 1 0 1 1 1 0 0 0 5 0 9
2000 1 0 2 0 0 1 0 0 2 1 7
2001 0 0 1 0 0 2 0 0 2 3 8
合计 12 5 20 6 3 8 0 0 56 19 129
百分率 (%) 9.3 3.9 15.5 4.7 2.3 6.2 0 0 43.4 14.7 100
3 文献类型分布
将余甘子文献按类型统计得表 3。从表 3 看出 , 期刊是
余甘子文献的主要载体 , 占文献总量的 93.8%, 专利文献 、
会议论文占有一定的比例 , 分别是 4.7%和 1.6%。说明期
刊的情报容量最大 , 是读者获取情报的主要来源。同时对专
利文献 、 会议论文也不应忽视 , 情报部门对此类文献应尽可
能收藏 , 以便读者参考利用。
表 3 1985—2001 年余甘子文献类型分布
类型 期刊 专利文献 会议文献 合计
文献量 (篇) 121 6 2 129
百分率 (%) 93.8 4.7 1.6 100
4 文献作者分布
据统计 , 1985—2001 年发表129 篇余甘子研究文献的作
者遍及全国 13 个省 、 市 、 自治区。 福建省的作者为 42 人 ,
占总人数的 32.6%;云南省 35 人 , 占总人数的 27.1%, 以
上两省合计 77 人 , 占总人数的 59.7%。说明这两个省在余
甘子研究方面远远地走在全国前列。 其他 52 位作者分别分
布于 11 个不同的省 、 市 、 自治区 , 其中北京为 9 人;广东 、
广西分别为 8 人;浙江为 7 人;贵州为 6 人;四川为 4 人;
安徽为 3 人。而辽宁 、 天津 、 南京 、 湖北 4 省分别只有 1
人 ,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它们在余甘子研究方面水平相对滞
后。另外还有 3位作者地址不详。
自 1985年以来我国余甘子文献发表数量呈逐渐上升趋
势 , 福建 、 云南两省的研究工作远远走在全国前列。余甘子
的基础研究工作 、 栽培技术工作也有了一定的进展 , 但在优
良品种和优良无性系的选育 、 剥皮技术 、 病虫害防治研究工
作上十分薄弱。今后应加强优良品种和优良无性系的选育研
究工作;加强剥皮技术和病虫害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改造野
生资源 , 大力发展优质高产余甘子林基地 , 开展产品的深层
次加工和研制工作。
参考文献
[ 1] 陈存及 , 陈伙法.阔叶树种栽培 [ M] .北京:中国林
业出版社 , 2000.
[ 2] 胡继繁 , 宋圃菊 , 梁学军等.余甘果汁阻断 N —亚硝基
化合物在体内外的合成 [ 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
1990 , 24 (3).
[ 3] 郑宝东.余甘保健功能及其利用价值 [ J] .农业科学信
息 , 1995 , 11 (7).
42                广 西 热 带 农 业          2002 年第 4 期 (总第 8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