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苦参及其混淆品刺果甘草的生药学初步研究



全 文 :收稿日期: 2003-10-08; 修订日期: 2004-02-19
作者简介:曹 海 ( 1971-) ,男 (汉族 ) ,江苏滨海人 ,现任江苏省盐城药品
检验所主管药师 ,学士学位 ,主要从事药品检验工作 .
苦参及其混淆品刺果甘草的生药学初步研究
曹 海 , 曹谷珍
(江苏省盐城药品检验所  224002)
摘要:对江苏省盐城市发现的一种长期错收错用的苦参混淆品 ,就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组织粉末特征及理化反应方面与
正品作了对比鉴定 ,以澄清药材混乱品种 ,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关键词: 苦参 ; 刺果甘草 ; 植物形态 ; 性状 ; 组织粉末特征 ; 理化反应
中图分类号: R282. 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0805( 2004) 05-0279-01
  苦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中品。据《名医别录》《图经本
草》《本草纲目》等记载的苦参的形态与《中国药典》 2000年版Ⅰ
部收载的苦参 Sophora f lavescens Ait.是一致的。 查阅现代文献
尚未见到有关苦参的混淆品或伪品的报道。
在我市中草药资源普查工作中 ,笔者发现我市地产药材苦
参 ,并不是正品苦参 ,经实地调查及鉴定 ,系豆科植物刺果甘草
Glycy rrhiza pallidif lora Maxium的根及根茎 ,当地别名: 马狼
秆。 自解放以来 ,该品种即作为苦参收购使用。 由于我市临近黄
海 ,海岸滩涂广阔 ,野生的刺果甘草资源分布极其丰富。仅大丰市
每年收购量就在 10 000 kg以上 ,东台、射阳、阜宁、滨海等县均有
收购。其中除部分供本地使用外 ,绝大部分销至本省及外省市。因
本品与正品苦参性状相似 ,几十年来 ,各地经营和使用单位从未
反映过什么质量问题 ,长期存在着错收错用的情况。 现将苦参与
刺果甘草从生药学角度作一初步研究。
1 植物形态
1. 1 苦参 灌木 ,高 0. 5~ 1. 5 cm。幼枝被黄色细毛。奇数羽状复
叶长 12~ 25 cm;小叶 11~ 25,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 ,长 2
~ 4. 5 cm,宽 0. 8~ 2 cm,先端渐尖 ,基部圆形或宽楔形 ,上面无
毛 ,下面疏被柔毛。总状花序顶生 ,长 10~ 20 cm;萼钟状 ,长 6~ 7
mm,被疏短柔毛或无毛 ;花冠淡黄色 ,旗瓣匙形 ,翼瓣无耳。荚果
长约 5~ 12 cm,于种子间微溢缩 ,略呈念珠状 ,成熟后不开裂。种
子 1~ 5粒 ,花期 5~ 7月。果期 8~ 9月 [1, 2]。
1. 2 刺果甘草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 ,有条棱 ,有鳞片状腺体。奇
数羽状复叶 ;小叶 5~ 13,披针形或宽披针形 ,长 2~ 5 cm,宽 0. 5
~ 2 cm,先端渐尖 ,基部楔形 ,两面有鳞片状腺体。总状花序腋生 ,
长 2~ 5 cm;萼钟状 ,有鳞片状腺体及短毛 ;花冠蓝紫色。 荚果卵
形 ,长 1~ 1. 5 cm ,宽 0. 4~ 0. 5 cm,密生尖刺 ,刺长约 5 mm;种子
2粒 ,黑色 [1]。
2 药材性状
2. 1 苦参 呈长圆柱形 ,下部常有分枝 ,长 10~ 30 cm,直径 1~ 2
cm。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 ,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外皮薄 ,多破裂
反卷 ,易剥落 ,剥落处显黄色 ,光滑。质硬 ,不易折断 ,断面纤维性。
切面黄白色 ,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 ,有的可见同心性环纹。 气微 ,
味极苦 [3]。
2. 2 刺果甘草 呈长圆柱形 ,多分枝。 商品多已切成 1~ 3 cm的
小段 ,直径 1~ 3. 5 c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 ,具纵皱纹及横长皮
孔。外皮薄 ,破裂处微反卷 ,易剥落 ,剥落处显淡黄色。质坚硬 ,不
易折断 ,断面纤维性 ,略有粉性。切面黄白色 ,具放射状纹理 ,少有
裂隙 ,有的可见同心性环纹 ,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或脱落。气微 ,味
微苦。
3 组织粉末特征
3. 1 苦参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 8~ 10余列细胞 ,有时栓皮剥落。
韧皮部有多数纤维常数个至数十个成束。 束间形成层有的不明
显。木质部自中央向外分叉为 2~ 4束 ,木质部束导管单个或数个
稀疏散列。射线宽数~ 10余列细胞 ,常为裂隙。薄壁细胞中含众
多淀粉粒及草酸钙方晶。粉末淡黄色。淀粉粒众多 ,单粒类圆形或
长圆形 ,直径 4~ 22μm,脐点裂缝状 ,大粒层纹隐约可见 ;复粒较
多 ,由 2~ 12分粒组成。纤维及晶纤维众多 ,成束 ,纤维细长 ,平直
或稍弯曲 ,直径 11~ 27μm,壁其厚 ,非木化 ,孔沟不明显 ,胞腔线
形。纤维束周围的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 ,形成晶纤维 ,含晶细胞的
壁不均匀木化增厚。草酸钙方晶呈类双锥形、菱形或多面形 ,直径
约 23μm,长至 41μm。 导管主为具缘纹孔导管 ,直径 27~ 126
μm,具缘纹孔排列紧密 ,有的数个纹孔口连接成线状 ;也有网纹
导管 ,直径约至 54μm。木栓细胞横断面观呈扁长方形 ,表面观呈
类多角形 ,多层重叠 ,平周壁表面有不规则细裂纹 ,垂周壁有纹孔
呈断续状。薄壁细胞呈类圆形或类长方形 ,壁稍厚 ,有的呈不均匀
连珠状 ,非木化 ,纹孔大小不一 ,有的集成纹孔域 ,有的胞腔内含
细小针晶 ,长约至 11μm [4]。
3. 2 刺果甘草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 10余列细胞 ,有时栓皮剥落。
韧皮部纤维常数个至数十个成束 ,纤维束呈径向放射状排列。 束
间形成层有的不明显。 木质部自中央外分叉为 2~ 数束 ,木质部
束导管众多 ,单个或数个呈径向排列 ,射线宽 4~ 8列细胞。 薄壁
细胞中淀粉粒极多 ,并可见草酸钙方晶。 粉末黄白色。 淀粉粒极
多 ,单粒长圆形或类圆形 ,直径 5~ 20μm ,脐点点状或裂缝状 ,层
纹不易见 ;复粒少 ,由 2~ 4分粒组成。 纤维及晶纤维易见 ,成束 ,
纤维细长 ,平直或稍弯曲 ,直径 5~ 18μm ,壁甚厚 ,非木化或微木
化 ,孔沟可见 ,胞腔线形。 纤维束周围的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 ,形
成晶纤维。 草酸钙方晶呈双锥形、菱形或多面形 ,直径约至 21
μm,长至 43μm。 导管众多 ,主为具缘纹孔导管 ,直径约至 205
μm,具缘纹孔椭圆形 ,排列紧密 ,也有网纹导管。木栓细胞横断面
观呈扁长方形 ,表面观呈类多角形 ,薄壁细胞呈类圆形或类长方
形 ,木薄壁细胞壁稍厚 ,有的呈不均匀连珠状 ,非木化 ,纹孔大小
不一。
4 理化反应
4. 1  取横切面 ,加氢氧化钠试液数滴。苦参栓皮部即呈橙红色 ,
渐变为血红色。 刺果甘草仅栓皮外部表面呈红色 ,皮部不显色。
4. 2  取粗粉 1 g ,加含 0. 5%盐酸乙醇溶液 20 m l,加热回流 1
h,滤过 ,滤液加氨试液使呈中性 ,蒸干 ,残渣加 1%盐酸溶液 10
ml使溶解 ,滤过。 取滤液分置三支试管中 ,一管中加碘化铋钾试
液 ,应发生红棕色沉淀 ;一管中加碘化汞钾试液 ,应发生黄白色沉
淀 ;另一管中加碘化碘钾试液 ,应发生棕褐色沉淀。
试验结果: 苦参呈明显正反应 ,立即可见大量沉淀。刺果甘草
仅有少量沉淀。
4. 3  取粉末 0. 5 g ,加甲醇 10 ml,加热回流 10 min,滤过。取滤
液 1 ml,置试管中 ,加镁粉少量与盐酸 3~ 4滴 ,加热 ,苦参管显红
色 ,刺果甘草管不显色。另取滤液 5μl,点于滤纸上 ,喷以 5%三氯
·279·
LISHIZHEN MEDICIN E AND M AT ERIA M EDICA RESEARCH 2004 VOL. 15 NO. 5 时珍国医国药 2004年第 15卷第 5期
化铝乙醇溶液 ,晾干 ,置紫外光灯 ( 254 nm)下观察 ,苦参显黄绿
色荧光 ,刺果甘草显蓝紫色荧光。
4. 4  取粉末 1 g ,加甲醇∶水 ( 1∶ 1) 15 ml,浸渍 3 h,过滤。取滤
液 2 ml,加 1%三氯化铁试液 2~ 3滴 ,苦参管发生棕褐色絮状沉
淀 ,刺果甘草管发生灰绿色絮状沉淀。
通过以下实验 ,现将苦参与刺果甘草的区别要点列于表 1:
表 1 苦参与刺果甘草的区别要点
项目 苦参 刺果甘草
植 植株 灌木 草本 ,全体有鳞片状腺体
物 叶 小叶 11~ 25 小叶 5~ 13
形 花序 长 10~ 20 cm 长 2~ 5 cm
态 花冠 淡黄色 蓝紫色
性 断面 多裂隙 裂隙少 ,皮部与木部易分离
状 味 极苦 微苦
显 导管 直径 27~ 126μm 直径较大 ,可达 205μm
微 淀粉粒 复粒较多 , 2~ 12分粒 复粒较少 , 2~ 4分粒
理 生物碱试验 显著 不显著
化 盐酸 -镁粉反应 红色 不显色
反 三氯化铝荧光反应 黄绿色 蓝紫色
应 三氯化铁反应 棕褐色絮状沉淀 灰绿色絮状沉淀
5 讨论
5. 1  通过一系列研究比较 ,发现苦参、刺果甘草的药材性状、组
织、粉末特征相似 ,但从原植物、气味、理化鉴别反应比较其区别
较大。鉴别反应 ( 2)及薄层鉴别均是生物碱试验 ,可证实苦参含大
量多种生物碱 ,而刺果甘草仅含极少量的生物碱。
5. 2  刺果甘草在我地作苦参入药已有数十年的历史 ,别名:马
狼秆根 ,当地老药工过去称水苦参 ,而将正品苦参称为山苦参。经
临床初步调查 ,医生历来将刺果甘草用作清热燥湿 ,杀虫药。临床
使用是有效的。 但从理化反应观察 ,两者化学成分有所不同。 因
此 ,有必要从药理试验、临床疗效等方面对刺果甘草作进一步的
研究。 该品种能否作苦参的新异品种、开拓新的药源值得商榷。
参考文献:
[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第 2册 [M ] .北京:科
学出版社 , 1983: 357-357.
[2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中药志 (Ⅰ )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 1979: 193-193.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 ,Ⅰ 部 [ S ].北京:化学
工业出版社 , 2000: 161-161.
[4 ] 徐国钧 .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6:
108-109.
收稿日期: 2003-09-26; 修订日期: 2004-02-16
资源开发
催吐萝芙木的栽培技术
管艳红 , 张丽霞 , 马 洁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 ,云南 景洪  666100)
关键词: 催吐萝芙木 ; 繁殖方法 ; 田间管理 ; 病虫害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0805( 2004) 05-0280-01
  催吐萝芙木 Rauvolf ia vomitotia Afzel. ex Spreng.为夹竹桃
科小乔木 ,以根、茎皮入药 ,根可提取利血平生物碱 ,治高血压 ,并
可提制呕吐 ,泻下药物 ;茎皮可治高热 ,消化不良 ,疥癣 ;乳汁可治
腹痛 ,并作泻下药。 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生境分布
喜高温、阳光充足、耐旱。 根系主要分布在 45 cm左右土层
内。排水良好的沙性土 ,壤土及轻粘土都可种植。喜肥 ,在肥沃的
土壤上长势旺 ,根产量高。原产热带非洲加纳 ,现广东、广西、云南
有栽培。
2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 6~ 8月 ,在畦内灌足水 ,待水渗下墒情适宜时 ,进
行松土、整平。在苗床宽 1米 ,按行距 20 cm条播 ,开横沟 ,沟深 2
~ 2. 5 cm。种子用 6%盐水选种 ,去除浮种 ,将沉底的种子用清水
洗净 ,晾干 ,然后按每行撒籽 100粒左右 ,上面盖 1~ 1. 5 cm土 ,
稍镇压 ,用农膜覆盖畦面 ,保持湿润 ,地温在 26℃以上约 30 d出
苗盛期 ,去掉农膜。 苗高 10 cm以上可定植。
3 定殖
按株行距 2 m× 1 m挖穴 ,穴大小 40 cm× 40 cm× 40 cm。放
入 20 kg腐熟厩肥 ,铲入周围表土拌均。雨季定植 ,先把苗的下部
枝叶剪除 ,上部叶片剪去 2 /3,把根舒展放入穴内 ,覆入细土 ,轻
提稍压 ,再把表土覆盖到稍高于地面 ,稍压、浇水 ,成活率可达
90%以上。
4 田间管理
4. 1 浇水与松土 土干后无雨浇水。 苗高 20 cm时进行松土、除
草、松木宜浅 ,保持土表疏松、无杂草。
4. 2 追肥 定苗一年后每年可追肥 3次 ( 2~ 3月 , 6~ 7月 , 10~
11月 ) ,每次每公顷用硫酸铵 450~ 900 kg或 1∶ 3的人粪尿
15 000 kg或火烧土 33 750 kg或堆肥 63 750 kg ,堆肥宜在秋冬
施用 ,于树冠外缘下开宽 30 cm,深 10~ 15 cm的沟施入 ,覆土。
4. 3 摘除花蕾 为使养分集中供给根的生长 ,除留种地外可 10
~ 15 d摘 1次成龄植株的花蕾。
5 病虫害防治
5. 1 吹绵介壳虫 常诱致煤烟病 ,严重时造成落叶。防治方法:在
发芽前喷 3~ 5°波美度或 1∶ 1∶ 10石硫合剂母液稀释 4倍。石硫
合剂或 45%晶体石硫合剂 20倍液 ,含油量 5%的矿物油乳剂。
5. 2 钻心虫 危害幼龄树或成龄树的茎髓部 ,使茎叶枯萎。 防治
方法: 剪除枯萎部分 ,往虫孔灌入 80%敌敌畏乳油 500倍液杀灭
幼虫 ;还可在树干上涂刷石灰硫磺混合涂白剂 (生石灰 10份∶硫
磺 1份∶水 40份 )防止成虫产卵。
6 收获加工
催吐萝芙木种植后 2~ 3年收获。 在 1~ 3月采收 ,将地上部
分砍除 ,沿侧根方向挖掘拣出 ,或用履带拖拉机拔出大根 ,再挖拣
遗留下来的较小的根。砍成段 ,晒 7~ 8 d,待木质部呈淡黄色 ,质
脆易断时 ,即可。贮放通风干处 ,尽快提制 ,否则存放 6个月后 ,利
血平含量降低 50%。
·280·
时珍国医国药 2004年第 15卷第 5期 L ISHIZHEN MEDICIN E AND M AT ERIA M EDICA RESEARCH 2004 VOL. 15 NO.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