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豆薯品种(系)、种植密度、块根采收期三因素正交试验



全 文 :农艺·园艺陈忠文,等:豆薯品种(系)、种植密度、块根采收期三因素正交试验
豆薯品种(系)、种植密度、块根采收期三因素正交试验
陈忠文 1,文西强 1,王宏飞 1,何 华 2
(1.余庆县种子管理站,贵州 余庆 564400;2.余庆县松烟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余庆 564401)
[摘 要]通过豆薯品种(系)、种植密度、块根采收期三因素 L18(6×36)混合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豆薯采收时间和
种植密度对块根产量的影响达 1%极显著差异水平,品系对块根产量影响未达 5%水平,影响率分别为 63.57%、17.86%
和 3.48%。 本试验较优条件下块根产量 5519.6~5559.2㎏。
[关键词]豆薯;品种(系);密度;采收期;正交试验
[中图分类号]S63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3-10-10
[作者简介]陈忠文(1964—),男,贵州省余庆县人,高级农艺师,从事良种繁育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由作者通过 6 年选育、性
状趋于稳定的豆薯品系 1、2、
3、4、5、6 号进行试验。 各品系
生育期相近。
1.2 试验方法
由于有豆薯品系 1、2、3、
4、5、6 号等 6 个, 种植密度根
据生产实际设高(15×15㎝)、中
(15×20㎝ )和低 (15×30㎝ )三
水平, 对应 667㎡种植密度分
别 为 29644 株 、20212 株 和
14822 株; 块根采收期则按每
20 天分三次采收,故选用 L18
(6×36) 混合正交表 3)(见表
1)。 小区面积 8.82㎡(105×840
㎝),窝距:一水平:82 窝;二水
平:40 窝;三水平:26 窝。 小区
间距及与周边作物距均为 30
㎝, 不设重复。 各处理组合田
间随机排列。
试验在余庆县白泥镇子营
村草坪组杨责任田实施。 海拔
560㎡,黄壤。前作蔬菜,土壤肥
力中下等。 整地时每小区均匀
施 0.5㎏N、P、K (15-15-15)三
元复合肥,用锄翻混于 20㎝深
土层后, 于 2011 年 4 月 14 日
播种,28 日出苗。5 月 6 日用清
粪水浇施一次,6 月 24 日至 7
月 15 日断蔓稍和侧枝稍。分别
于 8 月 10 日、30 日和 9 月 20 日采收并称取块根鲜重。
-27-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 年第 24 卷第 11 期(总第 329 期)
(上接 P37)感光型高蛋白的外地品种,延长大豆生长期和增加大
豆叶面积。
5.2 播种
养殖棚大豆的播种期,一般掌握在 3 月 20 日~4 月 10 日播
种为宜,为提高大豆的绿色叶片数和叶面积,要尽可能地扩大
大豆的行距,推迟大豆的封行期,所以大豆的播种行距最小的
要达到 60cm,最大的行距可以达到 80cm。穴距 20cm,每穴播种
3 粒,使大豆的可食叶面积达到最大值。
5.3 病、虫、草害等管理
大豆出苗前要对棚内的各个角落反复进行检查,如发现青
蛙等食虫动物进行清理, 大豆出苗以后用人工进行锄草 2~3
次,在大豆达到 6 张复叶前后,即在投放豆天蛾成虫和幼虫前
20 天,用药防治大豆病虫害。豆天蛾投放以后,发现有其他昆虫
应及时进行人工处理。
5.4 肥水管理
大豆的施肥以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每亩施高质量
的有机肥 1~1.5t,为提高肥料利用率,施肥全部实行随行施肥。
施用的化肥宜早,以利促分枝和扩展大豆叶面积,每 667㎡施尿
素 5~10㎏。 根据不同生育期的土壤水分状况适时灌水,促进大
豆生长,有利提高大豆的叶面积。
5.5 幼虫投放
快到 3 龄期的豆天蛾幼虫, 应及时投放到幼虫养殖棚内,
每株投放量视幼虫的采收期而定,以食幼虫脂肪果子的,每株
投放量 7~10 条幼虫为宜,以食五龄幼虫蛋白的,每株投放量 3
幼虫。
如果是以投放成虫在养殖棚自然产卵的,在养殖棚内要用
糖醋溶液在大豆的叶片上喷洒 1~2 次,每次间隔一星期,以引
导成虫在大豆叶片和茎秆上交配产卵,提高卵的孵化率和低龄
幼虫的成活率。 投放幼虫和成虫时,幼虫养殖棚的温度控制在
20~30℃为宜。 最低不能低于 15℃,最高不能高于 35℃。
5.6 幼虫采收
以早上市和食用幼虫脂肪果的,对幼虫的采收标志主要以
幼虫的头部特征为标志,幼虫头顶部,还有尖状特征的一般不
能采收,当幼虫头顶已现扁平特征的,一般就可以进行采收。 食
用蛋白质为主的幼虫一般虫龄达五龄虫体表面刚出现黄化就
应立即采收,以防幼虫入蛰。 采收时,为防幼虫跑动,应带叶片
或叶柄一同采收。 人工养殖豆天蛾在完成一个养殖周期以后,
为保障下一养殖周期顺利进行,应把棚架上的网、膜揭掉,清除
棚内和棚外及周边杂物,以后按建棚要求再重新建棚,以防止
有害生物基数逐年增加,不利于豆天蛾养殖。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如表 1。对表 1 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如表 2。结果表
明:品系对块根产量的影响差异未达 5%显著水平,种植密度和
采收时间对产量的影响达 1%极显著差异水平。 因此,仅就块根
产量而言,在本试验中选择豆薯块根采收时间时,以采收时间
趋晚,而种植密度以趋大为好,品种系则任意选择。 本试验的最
佳条件是:种植密度 15×15㎝,折算 667㎡种植 29644 株 ,在 9
月 20 日采收,品种选择用品系 2 号,可以获得 667㎡最高产量
4333.2㎏。
较优条件下的豆薯块根产量估计值:
μ 优=345.0/6+394.5/6-(2-1)×50=73.25㎏, 折合 667㎡产量
5539.4㎏。
较优产量值的变动半径(δа):
δа=√Fа(1,fe)SSe/fe·ne[ne 为有效重复数=试验数据总个数/
(1+显著因素自由度之和)]
=√F0.01(1,9)537.9724/4×3.6
=√10.56×537.9724/4×3.6
=19.8(㎏)
三因素对豆薯块根产量的影响率:
品系的影响率=(214.9444-2×41.3824)/3789.4444×100%=
3.48%。
种植密度的影响率=17.86%。
采收时间的影响率=63.57%。
3 结论
(1)本试验中,因素块根采收时间、种植密度高度显著;
(2)较优条件为 9 月 20 日采收块根、种植密度 15×15㎝、品系
2;(3)较优条件下的块根 667㎡产量指标为 5539.4㎏;(4)如按
9 月 20 日采收块根、种植密度 15×15㎝、品系 2 安排生产有
99%把握其块根产量在 5519.6~5559.2㎏之间;(5)品系间差异不
显著的原因可能与其生育期相近有关。
[参考文献]
[1] 张振贤主编.蔬菜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467.
[2] 宋元林,曹一湘,徐建堂.34 种根茎类名特蔬菜栽培技术 .北京.中
国农业出版社,2003:63.
[3] 萧兵,钟俊维,农业多因素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湖南科学技术出
版社,长沙.1985:124-199.
▲为调整项
农艺·园艺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