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豆薯开花数量与结荚部位的观察及种子生产技术应用探讨



全 文 :表 1 豆薯品种(品系)花序、花簇及花朵(蕾)数
品种(品系) 单株花序数
花序花簇数 每簇花朵(蕾)数 单株花朵(蕾)数
平均 变幅 平均 变幅 平均 变幅
余庆地瓜 1 号 5 ~ 14 16. 7 13 ~ 20 4. 64 1 ~ 7 159. 0 122 ~ 188
牧马山地瓜 3 ~ 10 17. 5 4 ~ 29 — 1 ~ 5 — —
YQDS 07-2 12 ~ 15 22. 2 18 ~ 27 — 1 ~ 7 — —
YQDS 07-5 9 - 15 36. 2 26 ~ 43 — 1 ~ 7 — —
收稿日期:2014 - 03 - 21
作者简介:陈忠文(1964 -) ,男,贵州余庆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豆薯育种、栽培研究;E-mail:ynz2006@ sina. com。
豆薯开花数量与结荚部位的观察及种子生产技术应用探讨
陈忠文
(余庆县种子管理站, 贵州 余庆 564499)
The Observation of Pod Position and Blossom Number of
Jicama and its Seed Production Technique
CHEN Zhong-wen
摘要:通过对不同豆薯品种( 品系) 开花与结荚观察分析表明:
( 1) 豆薯同一品种( 品系) 单株花序相差 3 ~ 9 穗,花簇数相差 4
~ 25 簇;不同品种( 品系) 的花序和花簇量或花朵( 蕾) 量变化
极大; 每簇花朵( 蕾) 数变幅 1 ~ 7 朵( 蕾) 。( 2) 豆薯花序第 12
节至 17 节所占比例达到 93. 03%,第 17 节以后开始下降。( 3)
豆薯开花结荚率极低( 为 6. 25% ) ;花序结荚以 14 ~ 18 节间花
序较高( 达 57. 39% ) ;花序 1 ~ 15 簇均能结荚,以 1 ~ 7 簇花序
结荚率最高,达到整个花序结荚率的 75%。( 4) 在豆薯蔓茎 17
~ 18 叶控制端生长比自然生长花序结荚率增加 55. 5%,荚粒
数增加 24. 82%。( 5) 豆薯荚粒数在各节间变化不大,从 13 节
到 23 节的荚粒数在 6. 5 粒以上。
关键词: 豆薯;开花量;结荚部位;应用
中图分类号 S 632.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4705(2014)07-0126-03
迄今为止,有关豆薯(Pachyrhizus erosus (L.)
Urban.)作物研究多见于栽培技术[1 ~ 5],块根加工[6,7]
和种子生产[8,9]报道,作者曾对豆薯的开花习性与花
蕾发育时期的划分等报道[10],但豆薯开花结实的研究
鲜见报端。本文通过对不同豆薯品种(品系)的花序所
在茎蔓、花簇所在花序位置,研究豆薯花朵(蕾)量与结
荚(实)、花序、花簇结荚(实) ,提出豆薯种子生产改进
技术措施,以及开展豆薯杂交工作应选择的花蕾部位。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 料
供试豆薯品种为余庆地瓜 1 号,牧马山地瓜,性状
基本一致的豆薯品系 (YQDS 07-1、YQDS 07-2、
YQDS 07-3、YQDS 07-4、YQDS 07-5、YQDS 2011) ,均由
余庆县种子管理站提供。
1. 2 方 法
于豆薯种子生产地定点观察不同品种(品系)10
个单株,统计豆薯开花数量、花序量及所在蔓茎部位、
花簇量及集中区域、花序花簇结荚部位等并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豆薯的花序及花簇数量存在差异
调查结果(表 1)表明:同品种(系)豆薯单株花序
相差 3 ~ 9 个;花簇数相差更大(达 4 ~ 25 簇) ;花朵
(蕾)数变幅 1 ~ 7 朵(蕾)。不同品种间单株花序、花
簇数相差极大,而每簇的花朵(蕾)数均在 1 ~ 7 朵
(蕾)之间。说明豆薯同品种(品系)或不同品种(品
系)间的花朵(蕾)数量因环境因素而发生很大改变。
调查“余庆地瓜 1 号”豆薯品种的开花数量:单株
花序 5 ~ 14 个;每花序 13 ~ 20 花簇,平均 16. 7 簇;每
簇 1 ~ 7 个花朵(蕾) ,平均 4. 64 个;每花序花朵(蕾)
122 ~ 188 个,平均 159. 6 个。其单株开花量加权平均
1 120 朵[798(159. 6 朵 /穗 × 5 穗 /株)~ 2 234(159. 6
朵 /穗 × 14 穗 /株) ]。
2. 2 豆薯花序在蔓茎中着生部位及花簇量变化
统计豆薯花序在蔓茎中着生部位的频率,呈正态
分布(见图1) ,第10节到第12节逐渐增多,第12节
·621·
第 33 卷 第 7 期 2014 年 7 月 种 子 (Seed) Vol. 33 No. 7 Jul. 2014
DOI:10.16590/j.cnki.1001-4705.2014.07.079
表 2 豆薯自然生长与顶端控制结荚比较
处理
花序结荚
变幅 平均
ck增
减(%)
荚粒数(粒 /荚)
变幅 平均
比 ck增
减(%)
保留 17 ~ 18 叶 7 ~ 15 10. 00 55. 50 6 ~ 10 8. 58 24. 82
自然生长(ck) 0 ~ 11 4. 45 3 ~ 10 6. 45
至 17 节所占比例达到 93. 03%,着
生在蔓茎 14、15 节的花序及花簇量
达最高峰,分别占总量的 41. 86%
和 44. 64%。17 节以后开始下降。
在贵州省余庆县的观察结果:一般
品种(品系)在 11 ~ 22 节能开花结
实,最多到 26 节,一般止花于 23 节(见图 3)。
花簇数量与花序量同步,即花序量多花簇数也多。
图 1 豆薯不同节间花序及花簇比例
2. 3 豆薯开花结荚率
2. 3. 1 豆薯开花结荚率极低
调查“余庆地瓜 1 号”豆薯品种结荚结果为 7 ~ 15
荚 /穗,平均 10 荚 /穗,单株结荚 70 荚,按 2. 1 结果计
算其开花结荚率为 6. 25%(70 荚 /1 120 朵 × 100%)。
表明了豆薯大量的花而不实,耗费不必要的养分。
2. 3. 2 控制豆薯顶端生长明显增加结荚率
比较豆薯蔓茎 17 ~ 18 叶打顶控制顶端生长与自
然生长结荚结果:花序结荚率增加 55. 5%,荚粒数增
加 24. 82%(表 2) ,表明豆薯蔓茎控制顶端生长能调
节营养分配,促进豆薯结实。
2. 4 豆薯花序结荚部位
2. 4. 1 不同品系均显示在 14 ~ 18 节间花序结荚较高
根据统计显示:在不打顶条件下,豆薯结荚率以
14 节间最高达 2 ~ 9 荚,平均 6. 5 荚,其次是 17、16、15
节间花序分别结荚 2 ~ 8 荚、3 ~ 8 荚和 0 ~ 11 荚,平均
4. 33 荚、4. 17 荚和 4. 00 荚,14 ~ 18 节花序结荚占整
个结荚数的 57. 39%,其次为 13 节结荚 3. 5 荚。19 节
后花序结荚明显下降,至 22 ~ 26 节以后结荚极少甚至
不结荚(见图 2)。
2. 4. 2 豆薯花序结荚主要在 1 ~ 7 簇
调查“牧马山地瓜”花序结荚表明:在花序 1 ~ 15
簇均能结荚,结荚率 0. 91% ~ 14. 35%,但以 1 ~ 7 簇
花序结荚率最高,达到整个花序结荚率的 75%。
如图 3。
图 2 豆薯不同品系各节间结荚趋势
图 3 牧马山地瓜花序结荚趋势
2. 5 豆薯荚粒情况
结果显示:豆薯荚粒数在各节间变化不大,从 13
节到 23 节的荚粒数在 6. 5 粒以上(表 3) ,以后减少,
可能与后期温度下降等环境条件有关。各品系节间荚
粒(平均数)趋势见图 4。
图 4 豆薯各节间花序荚粒数
·721·
应用技术 陈忠文:豆薯开花数量与结荚部位的观察及种子生产技术应用探讨
表 3 豆薯不同品系各节位花序荚粒数
节间位 YQDS 07-1 YQDS 07-2 YQDS 07-3 YQDS 07-4 YQDS 07-5 YQDS 2011 平均
13 10. 0 10. 0 8. 0 8. 6 8. 3 7. 3 8. 67
14 9. 1 9. 4 7. 1 8. 5 7. 1 6. 8 8. 00
15 9. 0 8. 4 9. 0 11. 0 8. 3 8. 0 8. 95
16 9. 2 9. 7 5. 3 8. 2 8. 0 7. 1 7. 92
17 8. 0 9. 7 7. 7 8. 2 9. 0 8. 7 8. 55
18 5. 0 9. 0 7. 0 8. 7 8. 0 7. 0 7. 45
19 9. 6 6. 0 9. 0 9. 0 8. 0 8. 5 8. 35
20 6. 5 5. 0 8. 3 5. 0 9. 0 6. 6 6. 73
21 7. 5 7. 0 7. 3 8. 0 8. 0 7. 7 7. 58
22 7. 0 6. 5 8. 7 6. 7 0. 0 6. 5 5. 90
23 0. 0 6. 0 8. 3 3. 0 0. 0 8. 0 4. 21
24 0. 0 0. 0 7. 0 0. 0 0. 0 4. 3 1. 88
25 0. 0 3. 0 3. 0 0. 0 0. 0 0. 0 1. 00
26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单株荚粒数 80. 9 89. 7 95. 7 84. 9 73. 7 86. 5
3 对应豆薯种子生产技术措施
根据上述结果,提出豆薯种子生产技术改进措施:
3. 1 待豆薯出现 18 个节间或 18 叶后,采取控制顶端
生长措施———打顶,调节其营养分配,促进开花结实,
提高种子产量。
3. 2 增施磷钾等肥料,提高开花的结荚(实)率。
3. 3 采取措施及早除去基部的 1 ~ 2 个花序,保留
13 ~ 17节的花序结荚。
3. 4 除去花序第 7 簇以后的花朵(蕾) ,以减少不必
要的养分耗费,以提高结实率。
4 讨 论
4. 1 豆薯在贵州省余庆县自然条件(海拔 600 ~ 700
m,年平均温度 16 ℃,年降雨量 1 100 mm左右;年日照
时数 1 241 h、无霜期 280 d 以上[11])下,可形成 7 ~ 14
个花序,出现在第 12 节至 17 节所占比例达到
93. 03%,以 14、15 节的花序及花簇量最多,分别占总
量的 41. 86%和 44. 64%。
4. 2 豆薯开花结荚率为 6. 25%。表明了豆薯大量的
花而不实。种子生产上应采取增施磷钾肥料和控制开
花量措施,以减少不必要的养分耗费,以提高产量。
4. 3 豆薯结荚的花序主要为 14 ~ 18 节间,控制顶端
生长,于豆薯植株 18 叶开始打顶,结荚率增加35. 9%。
同时又是保证荚粒数的一项技术措施,这一结果与目
前豆薯种子生产打顶技术要求基本一致。提出除去
13 ~ 14 节以下的花序是豆薯种子生产一项新的技术
要求,既可以减少下部节间花序开花的营养耗费,还可
以避免下部花序因开花结荚早而爆裂,导致种子溢出
降低种子产量。
4. 4 在当地生产环境条件下,豆薯 1 ~ 15 节间花序均
能结荚,结荚率 0. 91% ~ 14. 35%,但以 1 ~ 7 簇花序
结荚率最高,达到整个花序结荚率的 75%。因此建
议:在开展豆薯杂交育种工作时,选择 14 ~ 17 节间的
花序且 1 ~ 7 簇的花朵杂交,会增大获得杂交种子的机
率;进行豆薯种子生产时,在劳动力充裕的条件下,剪
除部分顶端花序以增加结实率甚至粒重。
参考文献:
[1]陈忠文,文西强,王宏飞,等. 豆薯品种(品系)、种植密度、
块根采收期三因素正交试验[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
(11) :27 - 28.
[2]毕美光,李光武,李梅,等.豆薯引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
报[J].北方园艺,2011(13) :39 - 40.
[3]张连平.豆薯高产栽培技术[J].蔬菜,2011(7) :15 - 16.
[4]程真奇.大棚地瓜早熟丰产栽培技术[J]. 长江蔬菜,2005
(2) :18 - 19.
[5]仝爱玲,王学军.豆薯引种栽培新技术[J].山东蔬菜,1998
(1) :19 - 20.
[6]张晓玲,黄白红. 豆薯汁果冻的加工工艺研究[J]. 吉林蔬
菜,2010(2) :87 - 88.
[7]傅伟昌,成红巧,麻成金.凉薯汁饮料生产工艺及经济效益
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7(4) :73 - 75.
[8]陈忠文,冯仕喜,郭仕平,等. 余庆地瓜 1 号的选育与利用
[J].种子,2007,26(6) :80 - 81.
[9]陈忠文.豆薯种子高产繁殖技术[J]. 种子科技,2008(1) :
56.
[10]陈忠文,曾祥忠,冯仕喜.豆薯开花习性观察研究[J].现代
农业科技,2013,611(21) :80 - 82.
[11]王朝文,张玉环主编.贵州省农业区划丛书.遵义地区卷.
余庆县综合农业区划[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821·
第 33 卷 第 7 期 2014 年 7 月 种 子 (Seed) Vol. 33 No. 7 Jul.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