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苜蓿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全 文 :2015年第17期(总第466期)
Nong YeKeJi Yu Xin Xi
农业科技与信息
1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公害防治原则。
2 苜蓿褐斑病
2.1病害症状
该病在苜蓿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开始
在植株下部叶片发生,自下而上发展。初期在叶片上产生黄
色圆小点,扩大后呈深褐色、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大
斑,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其上生有许多黑色小点,病斑在叶
面分布不规则,但一般在叶上部边缘形成的较多。
2.2 病原
苜蓿褐斑病束半知菌亚门真菌。
2.3 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所以带病苜蓿病残体是
最重要的初次侵染来源。种子也可以带菌。翌年春天条件适
宜时,病残体上产生分生孢子器吸水膨胀后,大量分生孢子
就以白色粘液滴状态从分生孢子器内涌出,借风雨传播进行
初侵染。在一个生长季节里,分生孢子可发生多次再侵染,秋
季便以分生孢子器在病部组织内越冬。
2.4 发病条件
苜蓿褐斑病的发生与当时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其分
生孢子在5~35℃下均可萌发,在18~21℃时病害的潜育期
为7~9d,温度升高则潜育期缩短,再侵染频繁,故自然情况
下,该病在新疆主要苜蓿生长季节中后期发生。由于苜蓿在
生育前期较后期抗病,嫩叶较老叶抗病,故在田间植株发病
是自下而上的,严重时病叶脱落,其枯死和脱落的叶片吸水
后,分生孢子器便很快释放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因此,每
次降雨之后,病情会加重。另外干旱的气候,由于降低了苜蓿
的抗病性,病情也会加重,这是新疆阿勒泰地区该病较重的
原因之一。
2.4.1 农业防治选种抗病品种,播种无菌种子;收获后及
时清除病残体,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及时进行深翻土地,以促
进病残体腐烂,减少次年初次侵染来源;与禾本科作物进行
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增施基肥,合理追肥灌水,使植株
生长健壮,可提高抗病能力,减轻病害的发生,干旱时及时灌
水也能减轻病害的发生;推广配方施肥,适时喷施叶面肥,提
高农田作业质量,规范田间管理,创造适合苜蓿生长发育的
优良环境条件,培育壮苗,抵抗病菌入侵。
2.4.2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8 倍液,或用
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或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1000倍液,或用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
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二三次,可有效地防治苜蓿褐斑
病的发生。
(编辑 赵鹏飞)
苜蓿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阿满交力·马合米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新疆木垒831900)
摘 要:本文论述了无公害苜蓿褐斑病防治原则、病害症状、病原、侵染循环、发病条件及防治等技术的要求。
关键词:无公害;苜蓿;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6997(2015)17-0076-01
作者简介:阿满交力·马合米提(1965-),男(哈萨克族),新疆木垒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植物保护
zhiwubaohu
76
DOI:10.15979/j.cnki.cn62-1057/s.2015.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