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蕺菜人工高产栽培技术



全 文 :二 、栽培要点
1、建园定植。选苗高和直径均为 1 米以上 , 根
系发达 ,接口愈合良好 , 无病虫害的壮苗 , 砧木以实
生柿和油柿为好。为早结丰产 , 可在株行间加密栽
培 , 8—10 年后间伐。定植以秋季 11—12 月苗子落
叶后进行。株行距一般为 2.5 米×3 米或 3 米×3
米 ,定植穴要大 , 深宽在 80 厘米以上 , 栽植时先将有
机肥和磷肥混合施入穴内 ,填土后栽苗 , 注意 2 个以
上品种混栽 ,以利授粉 , 栽后浇足定根水。
2、整形修剪。修剪时期在落叶后至次年发芽前
进行 , 定干高度 60 厘米左右 , 主枝在主干和中心领
导干上分层分布 ,自然形成疏散分层形及多主枝自
然开心形树冠。每年对主干 、主枝进行短截 , 形成强
壮的骨架 , 结果母枝一般不短截 , 若结果母枝过多 ,
要适当短截 ,作为预备枝 , 形成来年结果枝。
3、合理施肥。基肥在采收后及时施入 ,以堆肥 、
厩肥 、饼肥为主 , 在柿树四周须根到达的地方挖坑深
施。追肥一般施速效性肥料 ,第一次在发芽前 , 第二
次在果实发育膨大期施用 , 以人粪尿 、尿素 、碳铵为
主。挂果前幼树施肥掌握勤施薄施的原则 , 使其尽
快形成丰产树冠。在生长期 ,结合喷施农药 , 多次叶
面喷施肥料 ,以尿素 、磷酸二氢钾为主。
4、防治病虫。柿角斑病 、圆斑病在 6 月上中旬
喷一次 1∶2—5∶600 倍式波尔多液 , 也可喷 65%代
森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 1—2 次;在 4 月下旬喷
0.2 度石硫合剂防治白粉病;柿蒂虫在成虫发生盛
期 ,用 90%敌百虫或乐果 1000 倍液喷布 , 防治 1—2
次;柿蒂蚧在落叶后和萌芽前各喷一次 5 度石硫合
剂 ,在展叶至开花前 , 用乐果 1000 倍液或对硫膦
2000 倍液喷布 ,可基本上控制危害。
(宣汉县胡家区科协 636154 冉 健
宣汉县巴蜀名优果树研究所 尹丁山)
蕺菜人工高产栽培
技  术
  蕺菜又名侧耳根 , 因具有特殊的香辛味 , 有清
热 、解毒 、止咳 、排脓血等功效 , 是传统的中草药 , 受
到人们的普遍欢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 近年
蕺菜又被视为上乘的野生茎叶菜 , 人们已习惯凉拌
食之。过去 ,蕺菜没有人工栽培 , 为满足社会需要 ,
我所科技人员从 1993 年开始从事蕺菜的栽培技术
研究 ,经过几年的试验研究已取得了一套成功的高
产栽培经验 , 现简单介绍如下 ,供种植者参考。
1、栽植适期。通过几年的试验 、示范总结 ,成都
市人工栽培蕺菜的时间 , 春 、夏 、秋均可 ,但从占地时
间和取得丰产多收的角度衡量 , 栽茎蔓以 2—4月为
宜 , 栽带根苗以 6 月前为最好。栽植期过早 、温度
低 、出苗迟 、占地长;栽植期过迟 ,当年地上茎叶不能
封行 , 地下茎蔓铺不广 ,产量均不高。
2、选地整地。为有利于地下茎蔓的伸长和采收
淘洗 , 栽植地宜选较荫湿的果树地 ,屋前后地 ,河边 、
沟边 、田边地角 、浅丘坡地等沙质土壤。特别是果树
地较荫湿 , 种植红苕等作物 , 产量极低 , 但种植蕺菜
则具有栽培方式好 , 长势强 ,互为有利 , 不占耕地 , 易
管理等优点 , 栽植地应深耕 25—30 厘米 , 整细整平
后按 3—4 米包沟作畦 ,横畦按 18—22 厘米行距平
挖一锄宽栽植沟 ,深 10—12 厘米 , 果树地内也可按
20厘米距 , 挖鱼鳞状窝子为栽植穴。
3、底肥深施。亩施农家肥 40—60 担于栽植沟
穴 ,增施钾肥 15—20 公斤 , 稍干后回填土 5 厘米左
右 , 既增加土壤肥力 , 又利于蕺菜生长 , 但又免除种
蔓直接触粪肥而烂种的危险。
4、种蔓(苗)的选择和处理。 经试验证明 , 为保
障出苗快 , 成苗率高 ,种蔓应选新采收 、米淘洗 ,根系
鲜并粘有泥土者为好。而市场上销售的淘洗过的陈
种蔓作种较差。种蔓栽植前宜剪成有 3—5 个节位
的短茎 , 最好用促根剂或萘乙酸 500 倍液浸种
0.5—1 小时后下种。栽苗株者 , 可购新鲜 , 带有根
的野生蕺菜 , 用促根剂浸苗再栽 ,效果也好 。
5、栽植密度及用种量。以 20 厘米行距栽双行 ,
蔓距 6—8 厘米 ,亩用种量 24—30公斤 ,若在行沟内
稀撒播则用种量增加 , 栽后盖土略低于行间。栽鱼
鳞窝若不施底肥 , 可采取用尖刀撬穴植入 1—2蔓短
茎或苗子 , 植后浇定根水促成活 ,出苗后早施追肥促
苗。
6、抗旱 、保温 、促早发。我市历年多春旱 、夏旱 ,
此期正值蕺菜栽后出苗的关键时期。要抓抗旱 , 保
持田土湿润 , 促进蕺芽早发 ,及早成苗 , 发苗茂盛 , 为
丰产多收打下基础。
7、除草 、追肥 、排涝。从春到秋 , 杂草易于滋生 ,
应及时早除 , 以利蕺苗生长。若田土瘦 ,苗子差以及
未施底肥的 , 应视苗情 ,及时追施腐熟人畜粪尿或氮
钾化肥促苗。田土低湿者 , 应及早深挖排水沟 ,防止
受涝引起茎蔓腐烂。
8、秋冬季施肥 、盖草促早芽。我市人们喜食幼
嫩蕺菜芽苗 , 冬春季也是市民热咳芽用最需时节 , 为
 1998 年第 4 期 37 
满足人们食用和药用所需 , 从 10 月中旬起到霜冻
前 ,分期分批追施氮钾肥 20—30 公斤/亩 , 待干后盖
草厚 15—20 厘米 , 掌握早盖薄 , 迟盖厚;背风田薄
盖 ,当风田厚盖 , 加盖地膜的薄盖 , 不盖膜的厚盖的
原则 ,保温 、保湿 ,促萌芽 , 达到元旦 、春节后供应市
场 ,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通过以上技术研究 ,我们在龙泉区洛带镇 、西平
乡 ,双流黄甲 、永安等地示范实施了 418.4 亩 , 大面
积栽植实践证明 , 地上茎叶可达 1500—2000 公斤 ,
地下茎蔓亩产超 1500 公斤 ,冬春促嫩芽苗 800 公斤
以上 , 亩总产量超 4000 公斤 , 亩产值达 8000 元以
上。
(成都市第一农科所 610072 科管科)

 







  草菇属高温型菌类 , 最适于夏
季栽培。但由于生长期短(从播种
到出菇只需 13 天左右)、菌丝纤细
柔弱 、容易老化自溶 , 分解有机质的
能力差 ,所以采用常规法栽培产量
较低 ,生物学效率一般只有 17%—
25%。笔者经过多年实践证明 , 若
用下述“十法”栽培 , 可使生物学效
率达 50%以上。
一 、配制好栽培料。栽培草菇
的培养料主要有稻草 、棉壳 、麦秸 、
油菜籽壳渣等。但多以稻草和棉壳
为主。纯稻草或纯棉壳作培养料均难以获得高产 ,
主要原因是纯棉壳透气性差 ,不利于发菌;纯稻草养
分较低 ,加之质地疏松和易失水 , 菌丝难以萌发“定
植” ,且影响二潮菇的产量。采用稻草 、棉壳(或菜籽
壳渣)及部分干牛粪 、磷肥等混合配料 ,可明显提高
产量。具体配方和配制方法是:每 50 公斤稻草加棉
壳 25 公斤(或菜籽壳渣 30 公斤)干牛粪 3 公斤 , 过
磷酸钙 1 公斤 , 石膏粉 1 公斤。 将稻草先用 3%的
石灰水浸泡 24 小时 , 棉壳(或菜籽壳渣)用水拌湿 ,
使含水量达 75%,其它辅料与稻草拌合。然后将稻
草 、棉壳等混合拌匀后堆制发酵 72 小时 , 其间翻堆
1 次。通过堆制发酵 , 可有效地抑制对草菇生长有
害的曲霉 、木霉 、青霉和鬼伞等病害的发生 , 且可促
进对草菇生长有益的嗜热微生物的繁殖 , 进而获得
更多的维生素和孢外多糖等营养以利草菇生长。
二 、选用好菌种。草菇菌种较多 , 要选用耐高
温 、抗逆性强 、菌丝分解纤维酶活力强 、转潮快 、出菇
整齐 、个体适中 、不易开伞 、产量高的菌种。目前较
为理想的草菇菌种有 V 35、V34 、V23 、V2039 。也可选
用当地的高产品种。
三 、适当加大播种量。 一般播种量为干料的
10%—15%。草菇因其菌丝纤弱 , 又在高温下生长 ,
容易老化 , 播种量太小难以形成菌丝优势 ,易被杂菌
感染。 因此 , 播种量以 20%—25%为宜。 播种时
间 ,从 6—8 月可先后分期播种 3—4 批。播种方式
一般为大床畦播 , 畦宽 50 厘米左右 , 铺 1 层料播 1
层菌种 , 最后 1 层菌种占总播种量(以 2 层计)的
60%,以利菌丝迅速长满料面 ,防止杂菌侵入。畦与
畦之间形成“波浪式” , 畦中料厚 12 厘米左右。
四 、覆土栽培。覆土有利保湿和促进菌丝生长 ,
并可支撑子实发育 ,减少幼菇枯萎。 覆土中所含养
分亦可为草菇菌丝利用 , 起到一定补肥作用。覆土
材料最好采用菜园土 , 土质以肥沃的砂壤土为宜 , 土
粒直径不超过 2 厘米。覆土时间可分两种:一种是
在播种后即进行;一种是在采收第一潮菇后实施。
覆土厚度为 1—1.5 厘米。
五 、加盖草木灰 。播种后 3—4 天 , 当料面长满
菌丝时 , 在其上面撒 1 层厚约 1 厘米的草木灰 ,也可
在播种后立即进行。加盖草木灰既可保持料面湿
润 , 又有遮光 、增温和补肥作用 , 有利早出菇和多出
菇出大菇。
六 、控制好温 、湿度。草菇菌高温高湿 , 且属恒
温型结实型菇类。在出菇期间 , 对温度的变化非常
敏感。如遇突然性的低温 , 需要采取保温措施 ,以免
影响子实体生长。草菇子实体发育需要高湿环境 ,
要保持相对湿度在 85%以上。因此要经常浇水 , 每
天 3—5 次 ,浇水时不要浇在菇蕾上 , 防止菇蕾伤水
引起“水肿”而死。水温要与室温基本一致 , 切忌用
井水猛浇。
七 、二次接种。草菇菌丝易老化自溶 ,分解吸收
有机质和养料的能力差。采用二次接种法 , 可增加
新的活力旺盛的菌丝 , 以利充分分解和利用培养料
中的养分 , 提高产菇量。其方法是:在采收第一潮菇
后 , 适当松动培养基料面 , 用 3%的石灰水浇洒 , 使
料的 pH 值调至 8 左右 ,然后再在料面播 1 层与原
来相同品种的菌种。用种量为第一次接种量 1/ 2 ,
再进行出菇管理。这样可多采 1—2 潮菇。
八 、双面出菇。草菇的菌丝生长有“向碳性 、双
面性 、避光性和穿透性”等特点 , 因此 ,将栽培草菇的
培养料铺在设有打孔塑膜的床架上栽培 ,可正反两
面出菇 , 比在地上大床栽培一面出菇提高产量
  38  四川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