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东风菜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全 文 :[综  述 ]
东风菜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蒋金和 ,  邓雪琳 ,  王利勤 ,  陈业高*
(云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92)
收稿日期:2008-01-16
作者简介:蒋金和(1982-),男 ,硕士生 ,从事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研究 , E-mail:jinhejiang@126.com。
*通讯作者:陈业高(1965-), 男, 教授 ,博士后 , 硕士生导师 , 从事药用植物化学研究工作 , E-mail:yegaochen@ 126.com, 电话:0871-
5516063。
关键词:东风菜;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528(2008)10-1517-03
  菊科(Compositae)东风菜属(Doellingeria)植物全球约 7
种 , 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有 2种 ,为东风菜(Doelinge-
riascaber=Asterscaber)和短冠东风菜(D.marchandi), 广泛
分布于我国东北部 、北部 、中部至南部各省 [ 1] , 文献中只有东
风菜的研究报道。 《中药大辞典》记载东风菜根和全草味
辛 、甘 、性寒 , 具有清热解毒 、祛风止痛 、行气活血等功效 , 主
治毒蛇咬伤 、风湿性关节炎 、跌打损伤 、目赤肿痛 、咽喉肿痛
等 , 民间将其作为抗癌药物使用 , 并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和毒蛇咬伤 [ 2, 3] 。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 东风菜具有增强免
疫 、抗肿瘤 、抗病毒及降脂等活性 ,在中药临床及传统医学中
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为全面了解国内外对东风菜的研究概
况 , 更好地开发其药用价值 ,本文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作一综述。
1 化学成分
迄今为止 , 从东风菜中分离得到了三萜及皂苷 、单萜 、倍
半萜 、二萜 、酚酸和甾体等结构类型的化学成分 ,其中以刺囊
酸型三萜皂苷为主要成分。
1.1 三萜及皂苷
Nagao等采用甲醇和水提取 , 经硅胶柱 、ODS柱和制备
HPLC反复层析等方法从东风菜中分离得到 26种新刺囊酸
型三萜皂苷 ,这些糖苷大都有一个共同的前皂苷元刺囊酸-
3-O-吡喃葡萄糖醛酸 , 只是在 C-28-O-连接的糖部分不同。
分别命名为:scaberosidesA
1
~ A
4
(1 ~ 4), astersaponinHa~
Hb(5 ~ 6), foetidissimosideA(7)[ 4-6] , scaberosidesHa1
(8), scaberosidesHb1 ~ Hb2 (9 ~ 10)[ 5] , scaberosidesHc1
(11)[ 5 , 9] , scaberosidesB1 ~ B9 (12 ~ 20)[ 6-8]和 scaberosides
Hc2 , Hd, Hf~ Hi(21 ~ 26)[ 9] 。另外从东风菜还分离到一
些游离的三萜 ,分别是:3-oxo-16α-hydroxyolean-12-en-oicacid
(27 )[ 10] , 17-β-hydroxy-28-norolean-12-ene-3, 16-dione
(28)[ 11] , 3-O-β-D-glucuronopyranosyl-oleanolicacidmethyles-
ter(29)[ 12] ,角鲨烯 , 木栓酮和木栓醇 [ 13] 。
1R=api-(1※3)-O-rha-(1※ 2)-ara
2R-xyl-(1※ 4)-O-rha-(1※2)-xyl
3R=api-(1※3)-[ O-xyl-(1※ 4)-] -O-rha-(1※2)-ara
4R=xyl-(1※ 3)-[O-xyl-(1※3)-O-xyl-(1※ 4)-] -O-rha-(1※ 2)-xyl
5R=ara
6R=rha-(1※ 2)-ara
7R=xyl-(1※ 4)-O-rha-(1※2)-ara
8R=rha-(1※ 2)-[O-rha-(1※3)] -xyl
9R=xyl-(1※ 4)-O-rha-(1※2)-[ O-rha-(1※3)] -xyl
10R=xyl-(1※ 3)-O-xyl-(1※4)-O-rha-(1※ 2)-[O-rha-(1※ 3)] -xyl
11R=xyl-(1※ 3)-O-xyl-(1※3)-[ O-xyl-(1※ 4)-O-rha-(1※2)-O-rha-
(1※3)-xyl
12R=ara
13R=xyl
14R=rha-(1※ 2)-ara
15R=rha-(1※ 2)-xyl
16R=xy1-(1※ 4)-O-rha-(1※2)-ara
17R=xyl-(1※ 4)-O-rha-(1※2)-xyl
18R=api-(1※3)-[ O-xyl-(1※ 4)-] -O-rha-(1※2)-ara
19R=xyl-(1※ 4)-O-rha-(1※2)-ara
20R=rha-(1※ 2)-[O-xyl-(1※6)] -gla
1517
2008年 10月
第 30卷 第 10期
中 成 药
ChineseTraditionalPatentMedicine
October2008
Vol.30 No.10
21R=xyl-(1※ 3)-O-xyl-(1※4)-O-rha-(1※ 2)-[ O-fha-(1※ 3)] -xyl
R1 =xylR2 =H
22R=xyl-(1※ 3)-O-xyl-(1※3)-[ O-xyl-(1※ 4)] -O-rha-(1※ 2)-[ O-
rha-(1※3)-xyl] R
1
=xylR
2
=H
23R=xyl-(1※ 4)-O-rha-(1※ 2)-[ O-rha-(1※ 3)] -xylR1 =HR2 =
gal
24R=xyl-(1※ 3)-O-xyl-(1※4)-O-rha-(1※ 2)[ O-(1※ 3)] -xylR1 =
HR2 =gal
25R=xyl-(1※ 3)-O-xyl-(1※ 4)-O-rha-(1※ 2)[ O-rha-(1※ 3)] -xyl
R1 =xy1R2 =gal
26R=xyl-(1※ 3)-O-xyl-(1※3)-[ O-xyl-(1※ 4)-O-rha-(1※ 2)-[ O-
rha-(1※3)] -xylR1 =HR2 =gal
图 1 东风菜中的部分三萜化合物
1.2 倍半萜类化合物
韩国学者 Jung等从东风菜中分离得到 4个倍半萜类化
合物 , 分别为:大牻牛儿型 germacra-4(15), 5, 10(14)-triene-
1β-ol, 凹顶藻烯型 7-methoxy-4(15)-oppositen-1β-ol以及桉
叶烷型 6α-methoxy-4(15)-eudesmane-1β -ol[ 14]和 1α-hydroxy-
6β-O-β -D-glucosyl-eudesm-3-ene[ 12] 。白素平等从辽宁产东风
菜根中分离得到 3个愈创木烷型倍半萜 guaianediol, 4α-hy-
droxy-10α-methoxy-1β-H, 5β -H-guaian-6-ene和 4β -hydroxy-
10α-methoxy-guaian- 6-ene, 1个芳萜烷型 4α-hydroxy-10β -me-
thoxy-1β -H, 5β -H-aromadendrane, 1个香橙烷醇 4α, 10β-aro-
madendranediol以及香木兰烷型 4α-hydroxy-10β-methoxy-aro-
madendrane[ 15] 。
1.3 二萜和单萜化合物
从东风菜中分离得到 1个新的松香烷二萜:4, 4, 8, 11b-
tetramethyl-2, 3, 4, 4a, 5, 6, 6a, 7, 10a, 11, 11a, 11b-dodecahydro-
1H, 9H-6a:7, 10a:11-diepoxyphenanthro[ 3, 2-b] furan-9-
one[ 16];2个新过氧化物单萜苷:(3S)-3-O-(3 , 4 -diange-
loyl-β -D-glucopyranosyloxy)-7-hydroper-oxy-3, 7-dimethyoctal-
1, 5-diene和 (3S)-3-O-(3 , 4 -(diangeloyl-β-D-glucopyrano-
syloxy)-6-hydroperoxy-3, 7-dimethylocta, -1, 7-diene[ 14] 。
1.4 酚类
Kwon等从东风菜中分离出四种咖啡酰基奎尼酸衍生
物 , (-)3, 5-dicaffeoyl-muco-quinicacid, (-)3, 5-dicaffeoyl
quinicacid, (-)4, 5-dicafeoylquinicacid和 (-)5-caffeoyl
quinicacid, 其中 3, 5-dicaffeoyl-muco-quinicacid为新化合
物 [ 17] 。
1.5 其它成分
从东风菜中分离得到三个脑苷脂:(2S, 3S, 4R, 2′R,
8Z, 15 Z)-氮-2 -羟基-15 -二十四碳烯酰基-1-氧-β -D-葡萄
糖基-4-羟基-8-鞘氨醇 , (2S, 3S, 4R, 8Z)-氮-硬脂酰基-1-
氧-β -D-葡萄糖基-4-羟基-8-鞘氨醇和 (2S, 3S, 4R, 2′R,
8Z)-氮-2′-羟基-十六碳烷酰基 -1-氧-β-D-葡萄糖基-4-羟基-8-
鞘氨醇 [ 12] ,以及 5个甾体化合物:α-菠甾醇-3-氧-β-D-葡萄糖
甙 , α-菠甾醇 [ 13 , 14, 18] , 麦角甾-6, 22-二烯-3β , 5α, 8α-三醇 , 胡
萝卜苷和 β-谷甾醇 [ 18] 。
Payne-Wahl等从东风菜种子油中得到一种十六烯酸
trans-2-hexadecenoicacid[ 19] 。 Moon等用 UV、IR,结合制备薄
层层析 , 表明东风菜中含有聚乙炔化合物 [ 20] 。通过 GC/MS
联用技术从东风菜中得到多种挥发性化合物 , 经过鉴定 , 共
包含了 55种碳氢化合物 、11种醛 、37种醇 、5种氧化物 、4种
酯 、4种酮 、 2种酸 、1种苯酚类挥发油成分;其中月桂烯的含
量达到 18.80%[ 21] 。
2 药理作用
东风菜植物民间常作为抗炎 、消肿 、抗癌草药使用。现
代药理作用研究主要体现在提高细胞免疫 、抗肿瘤 、神经保
护 、抗病毒及降脂等方面。
2.1 提高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匡海学等对东风菜总皂苷及单体化合物生物活性实验
证明:ScaberosideA3 、ScaberosideB5可显著促进小鼠脾淋巴
细胞产生 IL-2,以总皂苷作用最佳;在体外能显著增强 ConA
对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 , 对免疫细胞有调节作用 , 可明显增
加脾空斑形成细胞的反应 , 对抗体形成细胞有刺激作用 , 对
NK细胞的活性作用不明显。结果表明东风菜总皂苷成分具
有提高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作用 [ 6 , 22] 。
2.2 抗肿瘤
张腾等对东风菜根部的总皂苷进行荷瘤小鼠炭粒廓清 、
1518
2008年 10月
第 30卷 第 10期
中 成 药
ChineseTraditionalPatentMedicine
October2008
Vol.30 No.10
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免疫研究。实验表明 , 小鼠按 150、
300、 600 mg/kg口服给药 , 对 S180和 HAC实体瘤有明显的抑
制作用 , 对肝癌腹水型荷瘤小鼠的生命延长率有明显的增加
作用 [ 23] 。进一步研究东风菜总皂苷对实体瘤病理组织学的
影响发现 , 东风菜根总皂苷可明显抑制鼠肝癌肿瘤细胞的生
长。主要表现在使瘤体组织坏死加重 , 瘤周围淋巴细胞及巨
噬细胞浸润增加 , 增生反应明显 , 以及有少量纤维包膜形成。
东风菜根总皂苷和环磷酰胺对荷瘤小鼠作对比实验表明 ,东
风菜根总皂苷的肿瘤坏死面积弱 , 而后者(细胞反应及包膜
形成)则明显优于环磷酰胺 ,说明东风菜总皂苷的抗肿瘤作
用可能与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 24] 。
2.3 神经保护和营养作用
东风菜甲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对红藻氨酸氧化引起
的小鼠脑细胞损伤有保护效应 ,暗示了正丁醇部分提取物对
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 25] 。 Hur等研究表明 ,东风菜中四个
奎尼酸衍生物对淀粉样蛋白 Aβ诱导的 PC12细胞毒性有显著
的降低作用 , 其中(-)4, 5-dicafeoylquinicacid作用最强。通
过磷酸化酪氨酸激酶 A(TrkA)1/2和磷脂酰肌醇(PI3)激酶
后对 PC
12
细胞作用对比得出四个化合物均能促进 PC
12
细胞
神经元突起生长 , 尤以(-)3, 5-dicafeoyl-muco-quinicacid的
活性最强 , 预示这类化合物可能用作阿尔茨海默病的治
疗 [ 26 , 27] 。
对小鼠 C6神经胶质瘤细胞研究表明 , 奎尼酸衍生物对
四氢维洛林(THP)导致的细胞毒有保护效应 , (-)4, 5-dicaf-
feoylquinicacid的活性最强 [ 28] 。
2.4 抗病毒
Kwon等实验表明东风菜中四种咖啡酰基奎尼酸衍生物
对人体免疫缺陷病毒-1 (HIV-1)整合酶有抑制活性 , 其中
(-)3, 5-dicafeoyl-muco-quinicacid显示了强抗病毒活性(IC50
=7.0±1.3 μg/mL)[ 17] 。
2.5 其他药理作用
对小鼠体内外活性研究表明 , 东风菜具有抗氧化活性 ,
可作为调节血液中血浆血脂的潜在功能性食物 [ 29] 。 Lee等
研究发现 , 东风菜的干燥粉末和汁添加物可降低血浆脂质 、
三甘油脂 、总胆固醇和肝胆固醇。还可降低红血细胞中的超
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 而肝和其他红血细胞中的抗氧化酶活性
降低或无变化。以上研究说明东风菜的干燥粉末和汁添加
物有降脂作用 , 其中干汁比干粉的降脂活性强 [ 30] 。东风菜
水和乙醇提取物给小鼠灌胃后 , 静脉注射 ET-1和蛇毒 S6b,
其死亡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 表明对 ET-1和蛇毒 S6b有
一定的拮抗作用 [ 31] 。
3 结语
国内外已从东风菜分离出化学成分 50余种 , 包括三萜
皂苷 、单萜 、倍半萜 、酚酸和甾体等结构类型 , 其中三萜皂苷
为主要成分 。一些三萜和酚类化合物在抗肿瘤 、抗 HIV-1病
毒 、降脂等方面显示了较好的活性 , 值得进一步研究 , 以阐明
其化学成分和药效的关系以及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今后
应从进一步探讨东风菜活性单体及作用机制方面进行研究 ,
以发现新的药用活性化合物。
参考文献:
[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 第 74卷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9:128.
[ 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 M] .上海: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 , 1995:641.
[ 3]  彭 洁.东风菜糖浆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105例 [ J].广西中医
药 , 1984, 17(4):13-13.
[ 4]  NagaoT, TanakaR, ShimokawaH, etal.Studiesontheconstit-
uentsofAsterscaberThunb.I.[ J] .ChemPharmBul, 1991,
39(7):1719-1725.
[ 5]  NagaoT, TanakaR, IwaseY, etal.Studiesontheconstituents
ofAsterscaberThunb.Ⅳ.[ J] .ChemPharmBul, 1993, 41
(4):659-665.
[ 6]  匡海学 ,郭向红 ,奥山彻 , 等.东风菜根生物活性的研究 [ J].
中医药学报 , 1999, 2:54-54.
[ 7]  NagaoT, OkabeH.StudiesontheconstituentsofAsterscaber
Thunb.I.[ J].ChemPharmBul, 1991, 39(7):1699-1703.
[ 8]  NagaoT, TanakaR, OkabeH.StudiesontheconstituentsofAs-
terscaberThunb.II.[ J] .ChemPharmBul, 1992, 40(4):
886-888.
[ 9]  NagaoT, IwaseY, OkabeH.StudiesontheconstituentsofAster
scaberThunb.V.[ J].ChemPharmBul, 1993, 41(9):1562-
1566.
[ 10]  BaiSP, DongL, HeZA, etal.ANewTriterpenoidfromDoel-
lingeriascaber[ J].ChinChemLet, 2004, 15(11): 1303-
1305.
[ 11]  BaiSP, YangL.17β-Hydroxy-28-norolean-12-ene-3, 16-dione
[ J] .ActaCrystalogr(E), 2005, 61:967-968.
[ 12]  KwonHC, ChoOR, LeeKC, etal.Cerebrosidesandterpene
glycosidesfromtherootofAsterscaber[J] .ArchPharmRes,
2003, 26(2):132-137.
[ 13]  TadaM, TakahashiT.TriterpenesandsterolfromtherootsofAs-
terscaber[ J] .Phytochem, 1974, 13(3):670-671.
[ 14]  JungCM, KownHC, SeoJJ, etal.Townewmonoterpeneper-
oxideglycosidefromAsterscaber[ J] .ChemPharmBull, 2001,
49(7):912-914.
[ 15]  BaiSP, MaXK, LuGZ, etal.Twonewsesquiterpenoidsfrom
Doelingeriascaber[ J] .JChemRes, 2007, 5:310-312.
[ 16]  BaiSP, ZhuZF, YangL.Anent-abietanediterpenoidfrom
Doelingeriascaber[ J] .ActaCrystallogr(E), 2005, 61:2853-
2855.
[ 17]  KwonHC, JungCM, ShiCG, etal.Anewcafeoylquinic
acidfromAsterscaberanditsinbitoryactivityagainsthumanim-
munodeficiencyvirus-1(HIV-1)integrase[ J] .Chem Pharm
Bul, 2000, 48(11):1796-1798.
[ 18]  白素平,范秉琳 ,闫福林.东风菜中甾体成分研究 [ J] .新乡
医学院学报 , 2005, 3:185-187.
[ 19]  Payne-WahlK, KleimanR.Trans-2-hexadecenoicacidinAster
scaberseedoil[J].JNatProd, 1981, 44(2):190-192.
[ 20]  NagaoT, TanakaR, OkabeH.SaponinsfromtheCompositae
1519
2008年 10月
第 30卷 第 10期
中 成 药
ChineseTraditionalPatentMedicine
October2008
Vol.30 No.10
plants:struturesofthesaponinsfromAsterscaberThunb[ J] .Adv
ExpMedBiol, 1996, 404:297-307.
[ 21]  ChungTY, EiserichJP, ShibamotoT.Volatilecompoundsiso-
latedfromEdibleKoreanChamchwi(AsterscaberThunb)[ J] .J
AgricFoodChem, 1993, 41(10):1693-1967.
[ 22]  匡海学 ,肖洪彬 ,张 腾 , 等.东风菜皂甙生物活性的研究 II
[ J].中医药学报 , 1998, 3:54-55.
[ 23]  张 腾 ,匡海学 ,肖洪彬 , 等.东风菜皂甙生物活性的研究 II
[ J].中医药信息 , 1998, 4:53-53.
[ 24]  肖洪彬 ,张 宁 ,张 鹏 , 等.东风菜总皂甙及其单体皂甙生
物活性的研究 [ J] .中医药学报 , 1997, 25(6):57-58.
[ 25]  SokDE, OhSH, KimYB, etal.Neuroprotectiveefectof
roughAsterbutanolfractionagainstoxidativestressinthebrainof
micechalengedwithkainicacid[J].JAgricFoodChem, 2003,
51, 4570-4575.
[ 26]  HurJY, SohY, KimBH, etal.Neuroprotectiveandneurotro-
phicefectsofquinicacidsfromAsterscaberinPC12cels[J].
BiolPharmBul, 2001, 24(8):921-924.
[ 27]  HurJY, LeeP, KimH, etal.(-)-3, 5-dicaffeoyl-muco-quinic
acidisolatedfromAsterscabercontributestothediferentiationof
PC12 cels:throughtyrosinekinasecascadesignaling[ J] .Bio-
chemBiophysResCommun, 2004, 313:948-953.
[ 28]  SohY, KimJA, SohnNW, etal.ProtectiveEfectsofquinic
acidderivativesontetrahydropapaveroline-inducedceldeathin
C6gliomacels[J].BiolPharmBul, 2003, 26(6):803-807.
[ 29]  ChoYO.AntioxidativeactivityoftheKoreanwildleafyvegeta-
bles:AsterscaberandLigulariafischeri[ J] .NutrFood, 2002,
7:146-150.
[ 30]  LeeH, HanD, KimMK.EfectofdriedpowderandjuiceofAs-
terscaberonlipidmetabolismandantioxidativecapacityinrats
[ J] .HangukYongyangHakhoechi, 2001, 34(4):375-383.
[ 31]  王 峰,杨连春 ,刘 敏 ,等.抗蛇毒中草药拮抗 ET-1和 S6b
作用的初步研究 [ J].中国中药杂志 , 1997, 22(10):620-
622.
乌梅丸(汤)现代药效学研究
梁晓夏 1 ,  张保国 1* ,  刘庆芳2
(1.河南大学中药研究所 ,河南 开封 475001;2.河南大学临床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0)
收稿日期:2007-09-19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资助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现代方剂药理与临床文献研究 ”(No.0611041100)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梁晓夏(1957-),男 ,副主任医师。
*通讯作者:张保国(1955-),男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中药学教学与科研 ,电话:0378-2866067, E-mail:zbg@henu.edu.cn。
关键词:乌梅丸;温脏安蛔;药效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528(2008)10-1520-02
  乌梅丸载于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 》, 由乌梅 、
细辛 、干姜 、黄连 、当归 、附子 、蜀椒 、桂枝 、人参 、黄柏 10味药
物组成。该方具有温脏安蛔的功用。 传统用于脏寒蛔厥证
所致的脘腹阵痛 , 烦闷呕吐 ,时发时止 , 得食则吐 , 甚则吐蛔 ,
手足厥冷 , 或久泻久痢等症。为治疗脏寒蛔厥证的常用方
剂。近年来众多的医药工作者用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
合的方法 , 对该方及其加减方进行了药效学方面的研究 , 探
索了部分临床运用的科学依据 ,为进一步开发运用这一传统
方剂奠定了理论基础 。
1 麻醉蛔虫虫体作用
乌梅丸有明显地麻醉蛔虫虫体的作用。实验将蛔虫分
别放入 37℃生理盐水 、 5%及 30%的乌梅丸溶液中 , 2 min
后 5%药液组虫体活动明显受到抑制;30%药液组虫体趋于
完全静止状态。若将其又移至生理盐水中 ,经 2 ~ 3 min后 ,
虫体又逐渐恢复活动 。表明乌梅丸虽不能直接杀灭蛔虫 , 但
有明显地麻醉虫体的作用 [ 1] 。
2 促进胆囊收缩及促进胆汁分泌作用
乌梅丸用于人体或实验动物显示均能明显促进胆囊收
缩及促进胆汁的分泌。李世忠 [ 2]报道 , 给人口服乌梅汤后
90 min用胆囊造影和超声波检查 , 发现胆囊长度缩小 0.3 ~
1.5 cm, 胆囊上下径缩小 0.5 ~ 1.5 cm, 与用药前相比 , 有非
常显著性差异(P<0.01)。林保镛 [ 3]用狗作胆囊造瘘 , 收集
胆汁 ,观察到用乌梅丸后 3 d, 胆汁分泌增加 , 胆汁 pH亦下
降 ,偏酸性;给健康人及慢性胆囊炎患者各 5例用药前后作
胆囊造影 ,发现有促进胆囊收缩及胆汁排泄作用。
3 对炎性肠黏膜上皮细胞修复好转作用
乌梅丸对动物炎性肠黏膜上皮细胞有明显修复好转的
作用。姚茹冰等 [ 4]用 SD大鼠随机分组 , 免疫加局部刺激复
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 , 灌胃给药 , 治疗结束后分别在光
镜与电镜下观察病变结肠黏膜局部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 ,
病理观察显示经乌梅丸治疗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病变结肠
黏膜上皮表面的微绒毛基本完整 ,细胞质内线粒体丰富 , 形
态尚完整 ,基质尚均匀;肠腺杯状细胞内黏原颗粒较丰富 ,并
向腺腔排出 ,呈现明显修复好转趋势 , 其改善程度优于柳氮
1520
2008年 10月
第 30卷 第 10期
中 成 药
ChineseTraditionalPatentMedicine
October2008
Vol.30 No.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