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如何科学地利用秸秆直接还田 , 培肥地力 , 争得作
物高产已成为当前国营农场一个主攻课题。 本试验
企图通过不同数量的秸秆直接还田 , 以探索最佳的
适宜范围。
一 、 材料和方法
供试秸秆为收割后不切碎的乱稻草 , 试验设不
用秸秆 ( C K ) , 亩用量 20 0 、 连0 0 、 60 0、 7 0 0 (烧 毁 ) 、
80 0斤五级 , 直接用人工翻入 20 厘米深土层 . 供试品
种为大麦早熟 3 号 , 小区面积 0 . 1亩 , 重复二次 , 每亩
用种2。斤 , n 月 14 日播种 , 23 日出苗 。亩施硫钱 10
斤 , 6 5拓为基肥 , 20 拓为拔节孕穗肥 , 15 多为机动
用肥 。 试验区土壤容重 1 . 32 盯厘米 3 , 田间持水 量
2 7
.
8解 , 毛管孔隙度4 , 9形。 』
二 、 试验结果
(一 ) 苗期 长势
1
. 叶色变化 : 二叶一心时的叶色变化 均为 3 级
左右 , 以后出现了参差不一的变化 。 据 1 月 8 日测
定 , 6 0 0~ 8 0 0斤 /亩小区的麦苗叶色为 2 级 , C K 和
秸秆烧毁区为 3 级 , 其余都介于 2、 3级之间 ; 2 月 20
日测定 , 6 0 、 8 0 斤 /亩为 1、 2级 , C K和秸秆烧毁
区的保持 3 级 , 其余仍为 2~ 3 级 , 由此可见 , 不腐
熟的有机肥里面因粗纤维含量高 , 碳的比例大 , 施
入土壤后 , 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时与作物 “夺氮” , 产
生了 c/ N 比的失调。
2
. 基本苗数 : 基本苗的多少可以反映土 壤质
地的优劣状况 。 12 月 16 日考查 , 70 斤 /亩秸秆烧 毁
区为 4 6 . 7 0万 /亩 , C K 区为3 万 /亩 , 20 ~ 8 0 斤 /亩
的小区的基本苗 , 在 38 . 60 ~ 39 . 10 万 /亩之间 . 说
明土壤结构的改善对出苗和立苗有促进作用 .
3
. 麦苗素质 : 麦苗进入二叶一心时 , 随机取样
测定苗高 、 根长 、 根须数 。 结果见表 1 。
陈代谢。
二 、 增产效应
5月 18日取样侧穗长 、 每穗实粒 、 空社率 、 千
粒重。 结果表明这些指标与秸秆亩用量呈负相 关 ,
秸秆烧毁区为最优 (见表 2 ) 。 其每穗实粒数比其 它
处理区增 7 . 8、 4 多 , 千粒重增0 . 8~ 3 . 3拓 , 亩产达
47 7斤。 与亩施秸秆 8 0 斤的产量差异达到了 极显著
水平 (P < 0 . 01 ) ; 与 C K 、 亩施6 0 斤处理区的产量 差
异达显著水平 (P < 0 . 0 5 ) 。 另外 , 亩施2 0 斤处理区
和 80 0斤的产量差异也达显著水平 。
表 2 各处理区产皿结构比较 ( 83 年 S 月 18 日 )
处 理 产量结构 折亩产
〔斤 /亩 ) 穗长 (穗 / 实粒 空批 千粒重 (斤 )厘米 ) (穗 /粒 ) (多 ) ( g )
2 0 0 6
.
2 0 2 0 2 5
.
0 0 35
.
8 0 4 1 7
4 0 0 5
.
6 0 1 9
.
10 2 6
.
0 0 3 5
.
8 0 4 0 0
6 0 0 5
.
2 0 1 2
.
0 0 5 0
.
0 0 3 5
.
5 0 2 9 7
8 0 0 5
.
1 9 1 3
.
9 0 5 2
.
0 0 3 4
.
9 0 2 5 0
70 0 (烧毁 ) 6 . 4 0 2 1 . 70 1 4 . 0 0 36 . 1 0 4 7 7
C K 5
.
8 0 1 9
.
8 0 2 5 3 5
.
80 3 0 0
三 、 讨论
1
. 本试验结果以每亩 70 斤秸秆烧毁还田为最
佳处理 , 有推广的价值 . 2 . 据观察 , 秸秆还田初期
对改善土壤结构固然有一定的作用 , 但一次 用量不
宜过多 , 每亩用2 0 、 30 斤桔秆为宜 , 并配用30 斤
左右的氮素化肥 。
上海市五四农场科研汤占 殷朝 洲
酶标抗体凝胶对流免疫电泳
检测长叶车前花叶病毒
表 1 各处理 区麦苗素质 比较 ( 82 年12 月 16 日 )
醚护9013目民犷ù51匀八匕O内n九b犷``八nù门Uó100t、几,ù曰O心ù匕eUQU00口山矛.卜ù口J任`QU通ō注ù
以才门nù八“
ú,习月明nbo自司.几叠勺矛了`-门]工七卜山小通In甘-J.二ùj占`处理 (斤/ 亩 )
气
!
.…服0t叮山4一七QU
7 0 0 (烧毁 )
表 1 可见 , 7 0 斤 /亩秸秆烧毁区的苗势均优于
其它小区 , 说明秸秆烧毁翻入土内 , 可丰富土壤中
钾肥含量 , 增强麦苗的抗逆能力 , 有利于植株的新
作者曾报道 , 酶标醋酸纤维膜免疫电泳技术检
测长叶车前花叶病毒为 0 . 3 n g 样品量 。 如不用醋酸
纤维膜为载体 , 而用广泛使用的琼脂糖凝胶为载体 ,
也能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1
. 长叶车前花叶病毒抗原的纯化及其免疫 球
蛋白的制备 (请参阅朱培坤 : 《 免疫酶技术, 一书 ) 。
2
. 酶标抗体的制备 : 采用戊二醛— 过碘酸钠氧化法 ,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溶于碳酸盐缓冲液 , 加
入戊二醛 , 反应后 , 先后加入过碘酸钠 、 乙二醇 、
氯化钠分别作用 , 然后用乙醇沉淀 , 将沉淀溶于碳
酸盐缓冲液中 , 加入 工g G (长叶车前花叶病毒 ) , 交
联后加入适量硼氢化钾 , 再用磷酸二氢钾调至中性 ,
透析去硼氢化钾 。
3
. 琼脂糖凝胶板的制备 : 每 10 m l 0 . I M p H S . 6
巴比妥钠盐酸缓冲液中加入0 . 8克琼脂塘 , 加热溶化
后铺板 , 每板 3m l , 凝固后打孔 , 孔径为 2们n r。 , 两
孔对距 3m m o
4
. 电泳 : 电泳缓冲液亦为o . I M p H S . 6 巴比妥
钠盐酸缓冲液 , 电泳时酶标抗体端接正极 , 抗原端
接负极 , 所加抗原的浓度为每 m l l0 0 r , 10 0r , 10r ,
i r
,
0
.
i r和 0 . 0廿 , 加样量每孔穴为 10拜1 (长叶车前
花叶病毒 ) , 电泳时间为 1 小时 , 电压为 1的v.
电泳毕 , 将凝胶板浸在洗液中 (8 5克Na cl 溶于
加。m l 0 . I M p H 8 . 2巴比妥缓冲液中, 用蒸馏水稀释
到 20 0 om l) 过夜 , 次日用清水漂洗 , 浸入底物 H : 0 ,
o(
.
3万 )和 3 . 3 了一二胺基联苯胺四盐酸〔简称 D A B一
4 H C里, 7 5 m g D A B 一4 H C卫溶于 I O 0m之 0 . 0石几如 H 7 . 6
1丫j s一 H cl 缓冲液中)中显色 , 在抗原与抗体孔穴间
会产生棕色沉淀线 , 能检测出长叶车前花叶病毒样
品量为 10 n g。 对照 (蒸馏水或健青菜蛋白溶液 ) 不显
示棕色沉淀线 。
以同样方法进行常规的凝胶对流免疫电泳 , 用
考马氏兰染色 , 能检测出长叶车前花叶病毒样品量
为 10 n g . 据此 , 酶标抗体凝胶对流免疫电泳技术检
测长叶车前花叶病毒的灵敏度比常规的对 流免疫电
泳技术高10 倍。
复旦大学生物 系
朱培李中 陆妙康
首借蚜对杀灭菊醋的
抗性及其它
鉴于不少害虫对一些农药产生抗药性 (或交互
抗性 )的现象 , 拟除虫菊醋类药剂的抗性 (或交互抗
性)问题也势必为人们所关注 .对此 , 我们以室内饲
养的首稽蚜为试虫, 采用 “连续给 药选育抗性 ” 法进
行了杀灭菊醋是否可能产生抗性 (或交互抗性 ) 的研
究试验 , 为杀灭菊醋的继续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
(一 ) 材料和方法
供试昆虫为首着蚜 A p h i s m e d i e a ig n i s k o c h .
寄主作物蚕豆苗 。 药剂规格 , 杀灭菊醋20 多乳油 ;
氯氰菊醋 10 拓乳油 : 二氯苯醚菊醋 32 万乳油 ; 澳氰
菊醋 2 . 5多乳油 ; 乐果4 0形乳油 .
1 97 9年 12 月起 , 于室内以 “连续给药选育抗性”
祛作首着蚜对杀灭菊醋的抗性培养 ,用喷雾法 ( SP m
药液 ) 喷洒蚕豆苗上的首蓓蚜 , 蚜虫的死亡率控制
在 80 拓以上 , 待残存的若蚜变成蚜 , 即重新接到新
豆苗上 , 种群恢复后 , 再作同样处理 ; 同时设不用
药 (经选育过的蚜虫 )为对照 。 此后分别将经过连续
用药达 20代 、 40代、 60代 、 8 0代 、 10 0代以及未经选
育的蚜虫 , 同时以 0 . 3~ 10 p pm的药液 ,用浸渍法作
毒力测定 , 测定数值用概率度回归直线配合法经 xt
测定 , 分别计算出选育组与未选育组的致死 中浓度
(L C
。。
)及9 5多置信限 .
此外 , 将选育过 10 代的 “抗性蚜虫 ”及未经 选育
的蚜虫再进行氯氰菊醋 、 二氯苯醚菊醋 、 嗅氰菊醋 、
乐果四种杀虫剂的毒力测定 (方法同前 ) , 研究与杀
灭菊醋之间有否交互抗性。
对已经选育 1 0 代的抗性蚜虫停止用药继续 饲
养 2O代 、 4。代与未经选育的蚜虫分别进行毒力测定
(方法同前 ) 。 观察抗性有否减弱或消失。
(二 ) 结果
首借蚜经用杀灭菊醋选育后的抗性表现: 在用
药达20 、 40代时 , 选育组与未选育组毒力 (L cs 。 值 )
相近 , 抗性系数为 1、 。 . 74 , 且 L C S。值的肠男置信
限互相重叠 , 未产生抗药性 ; 用药达 60 代 、 80 代 、 10
代时 , 选育组的 L C 。。值较未选育组为高 , 抗性系数
上升到 1 . 53 、 1 . 93 ,且 L cs 。的肠拓置信限互不重叠 ,
说明已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 。 但停药后继续饲养到
2 0 代时 L C : 。 值的 弱万置信限稍有重叠 , 抗性系 数
1
.
39
, 已有减弱 ; 停药 40 代时 , L C : 。 值非常接近 ,
9 5男置信限基本一致 , 抗性系数为 1 . 03 , 抗药性基
本消失。
经杀灭菊醋选育 10 代的蚜虫为试虫 , 来测定氯
氰菊醋等拟除虫菊醋和乐果的毒力 , 结果表明 , 乐果
的 L C 。。 值与未选育组相近且 L C 。。 值的肠拓置信限
互相重叠。 其它拟除虫菊醋的 L C : 。 值均 比未 选育
组为高 , 除澳氰菊醋的抗性 系数 为 1 . 29 , L C 。 。 的
肠拓置信限稍有重叠外 , 氯氰菊醋和二氯苯醚菊 醋
的抗性系数分别为 1 . 肠和 1 . 67 , L C , 。 值的舫多置信
限互不重叠 , 说明首着蚜对氯氰菊醋 、 二氯苯醚菊
醋也有一定的抗性即交互抗性 .
(三 ) 讨论
1
. 杀灭菊醋连续单一使用至 4 0代时 , 无抗性表
现 . 用药至60 代开始 , 产生一定的抗药性 , 用药 80
代至 10 代时抗性系数仍保持在1 . 53、 1 . 93 之间 , 可
见 首借蚜对杀灭菊酮抗性的发展是相当缓慢的. 但
一 3 8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