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茶儿茶素类体内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



全 文 :生物杖术通银
续 述 与 专 论  刀了口r E 曰阴以兀口 G Y B U 乙L E Z 1 N 2 X刃 年 增 刊
茶儿茶素类体内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
赵超艺 潘顺顺 孙世利 凌彩金 苗爱清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广州 51 仪抖o
摘 要: 儿茶紊类作为绿茶的主要成分 ,具有广泛的生物学行为和药理功能 众多研究表明虽然儿茶素类在体外细胞体
系中呈现较强的生物学活性 , 但其体内与体外表现不尽相同本丈对儿茶紊类在生物体内的吸收 分布 代谢产物等进行综述 ,
并对儿茶素类体内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 以期为儿茶素类作为药物或辅助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衬字: 儿茶素 EG C G 体内 代谢 综述
Re sea reh P ro g ress o n Ph a rm a co kl n eti cs o f C a tech in s in V IV O
Z ha o C ha叩 pan Shunsh un Sun Shil L呷 C aij in 入七ao Ai qing
(Te a R esearc h 加 t吹 G 口脚面咭 A e政 衅 of A乎ic政盯以及幼nc e:, C I那邵ho u 510640 )
A bstra ot : C ate ehi ns, a nlajor comP onent of  een te a, had both ext ens ive biofo gi c习aetion an d Pharm cologi cal fu netion. M any
repo出 showe d tha t cat echi ns h ad exceUent bio activ ty . An d the b ioac tiv ty o f cat echills in vi vo an d in vi tro was di 玉 re n t. In th e Present
P aPer, abs o印ti on , di stri bu tio n an d m etab o五c P ro du et of cat eehjn s in vi vo w ere re vi ew ed . A t 坛 t, th e Pro sPeetS of eat echins in vi vo in the
conu ng day w ere esti叮份ted in ord er to Pro vi de som e th eore tieal re fe re nce fo r fu rth er stu 即.
K e y w o rd S : C atechi ns E G C G Vi vo M eta boli sm R evi ew
儿茶素类 (Cat ec hi ns)是茶叶多酚物质的主体
成分 , 占多酚总量的 70~80 % 儿茶素属黄烷醇类 ,
主要包括表儿茶素 (E C ) 表没食子儿茶素 (EG C ) 
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醋 (ECG )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
食子酸醋(E GC G ) 众多体外细胞和体内动物试验
都表明 ,儿茶素类具有较好的抗癌 抗菌 抗疲劳 
清除自由基等生物学活性1一3] 随着儿茶素类生物
学活性研究的不断深人 ,儿茶素类的药代动力学研
究也逐渐提上 日程 因此 ,儿茶素类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及代谢等研究对儿茶素类作为药物或辅助药
物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儿茶素类在体内的吸收
儿茶素可通过 胃肠道吸收进人血液中发挥作
用 ,有研究 报道 , 血液 中的儿茶素含量在摄取 1一2
小 时后 达到 最 高峰14~6] M as ukaw a Y 等l7] 用 LC -
E sI M S 对 口服绿茶饮料提取物中的儿茶素在人体
血浆 中的含量进行测定 , 志愿者 口服儿茶素饮料 2
小 时 后 取 血 样 检 测 , 结 果 E C C E GC G C CG 
E CG G CG 和 EG CG 八种儿茶素单体在人体血液中
均能检测到 对小 鼠灌 胃后不 同组织器官中也能检
测到儿茶素类 ,说明灌胃后儿茶素类被吸收后运输
到了其他组织或器官 而 Piskula M K 等 同用 EC
(172 林m ollkg 体重 ) 对小 鼠进行 灌 胃 , 8 小 时后 采
血样测定 , 通 过酶水解和 H PLC 一EI M S 识别出七组
含 EC 基本结构的复合物 , EC 从食道被吸收后在小
鼠血液循环中以葡萄糖昔酸和(或 )硫酸共扼出现 ,
同时他们研究了小鼠组织中共扼酶的活性 , 发现葡
萄糖昔酸转移酶在肝脏中具有最高活性 , 邻苯二
酚一0 一甲基转移酶在肝脏及 肾脏中具有最高活性 ,
因此得出口服 E C 第一步的解毒作用即葡萄昔酸
化 发生在肠 粘膜 内 , 之后 E C 进人血 液循环 , 复合
物在肝脏中硫酸化并且在肝脏和肾脏中代谢的结
收稿 日期 :2 X旧一04 一13
作者简介:赵超艺(1962 一) ,男 ,副研究员 , 主要从事茶叶质t 安全控制与茶树资源创新利用研究 ;E lna il :zb aoc haoy i@ so go u .om
坡物技术通稚习勿tec hno 勿盯 2 X刃 年 增 刊
论 
除了灌胃后检测血液或肝脏中儿茶素类的吸
收外 ,研究者也进行了口腔和皮肤等器官对儿茶素
类的吸收研究  Y ang C S 等I9]测定了饮茶后唾液中
儿茶素的含量 ,饮茶数分钟后 E GC EG CG EC 在唾
液中的含量分别为 11.7一43.9 林g/Iil 4.8一22 卜g/
耐 1.8一7. 5 此/d , 各种儿茶素也均可在口腔粘膜
中检测到 D vora kova K 等110]研究 了皮肤对 EG CG
的吸收 ,将 EG CG 混于 10 % 亲水油膏中 , 测定不同
温度不同时间 EG CG 的稳定性 , 发现 37  下 1一2
天 EG CG 损失 10 % , 但添加 0.1% 抗氧剂 B H T 后 ,
E GC G 的稳定性增加 , 将含 EG CG 的亲水油膏涂抹
于鼠和人皮肤后内皮层对 E GC G 的吸收率为 1-
20 % ,添加亲水油青能促进皮肤对 EG CG 的吸收 
2 儿茶素类在体内的分布
研究儿茶素在体内各器官的分布是研究其药
物功能必须获得的资料 利用同位素标记儿茶素类
后饲喂动物 ,检测同位素在各组织器官中的辐射状
况 ,进而获得儿茶素类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的分布
是常用的研究方法 Sugan um a M 等[川研究 T EG CG
在小鼠体内各器官的分布 , 用 3H 一EG CG 饲喂小鼠
后测定消化道 各器官 血液 尿液和粪便中 E GC G
的分布 , 24 小时内雄性及雌性小鼠尿液中 E GC G
及代谢物含量分别为 6. 6% 和 6. 4% ,粪便中含量分
别为 37.7% 和 33.1% H PLC 分析结果显示尿液中
有 0.03 0.59% 的 EG CG 和至少 5 种 E GC G 代谢 物
被排出 , 再次饲喂同量 E GC G 后检测到血液  脑 
肝 胰腺 膀胧 骨中的 EG CG 及其代谢物总量提高
了 4一6 倍 此结果也证明了经常喝茶能够使体内儿
茶素含最积累 , 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sw ez ev R R 等
112 研究了猎兔犬静脉注射和口服 3H 一E GC G 后 ,
3H一EG CG 在体内的吸收 组织中的分布及代谢 , 注
射的 3H 一EG CG 主要滞留在血浆中 , 半衰期大约 7
小时 , 表现分布容积表明分布广泛 , 总身体清除率
低 , 而口服后 EG CG 很快被吸收 , l 小时后血浆中
的 EG CC 浓度达到峰值 ,半衰期为 8.61 小时 , 结果
与以前报道的啮齿类动物一致 , 口服后 EG CG 广泛
分布在各组织中发挥作用 但不论注射或是口服尿
排泄都是主要的排泄途径 
Nak ag awa K 等 ls 也研究了 E GcG 在小鼠体 内
的吸收和分布 , 实验采用 CL一H PLC 法检测了摄取
EGC G 前后血浆 肝脏 脑 小肠粘膜 结肠粘膜中
的 EG CG 含量 ,结果表明小鼠进食 E GC G 前血浆和
各 组织 中 的 EG CG 浓度 低 于 0.(X) 2 nm ol/m L 和
0.0 2 nm ollg ,进食 EG CG I 小时后血浆中的 EG CG
浓度达到 12.3 nm ol/m L , 肝脏 中达到 48.4 nm ol/g ,
脑达到 0.5 nm ol/g ,小肠粘膜高达 565 nm ol/g ,结肠
粘膜高达 68.6 nm ol/g , 即肠粘膜是 EG CG 浓度最高
的细胞器官 ,这也可以解释 EG CG 在抑制小 鼠结肠
癌 中表现出的有效抗氧化作用 
3 儿茶素类的体内代谢及其衍生物
JL茶素类的代谢研究是探讨儿茶素生物学活
性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对儿茶素在机体各器官中
的代谢有了初步研究 , 并且也分离出了多种儿茶素
代谢物 U C 等 4]对儿茶素消化后在尿液和血液中
的代谢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从尿液和血液中分离出
两种儿茶素类的代谢物 M 4 和 M 6 ,摄人 EG C 和 EC
2 小时后 M 4 和 M 6 在尿 液中的含量达到最 高 , 约
是 E G C 和 EC 总量 的 6一39% , 肾脏排泄 物中 M 4 和
M 6 在 7. 5一13 .5 小时达到最高值 , 小肠中也有两种
代谢物产生 ,并且摄人绿茶次数增加 , M 4 和 M 6 的
量也有所增加 , 具有积累效应 ,而儿茶素在血液中
的代谢与尿液中相似 但 此e M J 等 15 进行 EG CG
代谢研究并未检测到儿茶素衍生物 M 4 和 M 6 , 即
血液中 EG CG 主要以单体存在 , 经修饰的衍生物极
少 这可能是由于二者的实验条件不同导致结果有
所不同  V ai dyanat han J B 等l61研究了 EC 在机体内
的代谢及代谢物的分布与利用 , 结果显示 EC 不能
被人肝  小肠微粒体和 U D P一糖昔转化酶糖昔化 ,
而 EC 却能在小 鼠肝微粒体 中糖昔 化 , 生成两种衍
生物 H PLC 分析发现肝 小肠胞 液中均出现磺酸化
酶敏感性峰和小的磺酸化抗体峰 , 小鼠肝中 EC 磺
酸化程度比人肝中略低 因此 , 在肝及小肠中磺酸
化是 EC 主要 的代谢形式 , 而不是糖昔化 N at su m e
M 等 l;]从人尿液中分离提纯出 3 种儿茶素类代谢
物 ,包括卜)一表儿茶素一3 一O 一葡萄糖昔酸 ,4 一0 一甲
基一卜)一表儿茶素一3 一0 一葡萄糖昔酸和 4,一0 一甲
基一卜)一表儿茶素一5 (或 7 一O 一葡萄糖昔酸 ); 从小
鼠尿液中提纯出 3 一O一甲基一卜)一表儿茶素 , (一卜表
儿茶素一7,一0 一葡萄糖昔酸和 3 一O一甲基一卜)一表儿
2 X 旧 年增 刊 赵超艺等:茶儿茶素类体内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
茶素一7,一O一葡萄糖昔酸 这些衍生物在血液中也
被检测到 T  Vaidyan athan J B 等 [,司也在肠细胞
Cac 一2 中分离出两种 EC 极性代谢物 M l 和 M Z 
4 儿茶素类在体 内的生物利用度
JL茶素类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研究是其作为
药物开发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so lan ky K S 等 19对
EC 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及生物学活性进行了
研究 ,将 EC 饲喂雌性小鼠 ,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
后两天进行测定 , 结果表明饲喂 EC S 小时后小鼠
尿液中氨基乙磺酸 柠檬酸盐 二甲胺和 2一经基戊
二酸的含量明显开始降低 , 他们在尿液中也发现了
E C 的代谢物 , 但 24 小时后的实验结果则显示 E C
的作用为可逆性 C arbo na ro M 等浏通过测定小鼠
小肠内单宁酸和儿茶素的含量研究多酚类的生物
利用度 , 发现 30% 儿茶素在小肠内消失 ,并与剂量
呈正比 , 10 % 可以穿过小肠壁 , 儿茶素也能与小肠
内腔内生蛋白不完全结合 , 降低儿茶素的利用度 
W ard en B A 等[2l1 也对儿茶素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
度进行了研究 , 得出血液 尿液及排泄物中的儿茶
素占摄人儿茶素总量的 1.68 % , 而且发现没食子酸
醋儿茶素的生物利用度较其他儿茶素低 , 他们认为
儿茶素是可利用的 , 但除非被很快代谢或储存 ,否
则摄人的儿茶素只有极少部分被利用  U n L C 等
圈 计 算 出小 鼠口服 EG CG 后 的生 物利用 率为
4 .95% 
5 儿茶素类体 内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 , 口服茶儿茶素主要是通过食道进入
胃和小肠 ,并 由小肠 猫膜吸收进人血液 , 在肝 脏 中
酶作用下转化为各种代谢物 ,并通过心脏输送到全
身各个组织器官而发挥多种保健和药理作用 , 最后
代谢物经粪便或尿液排出体外 
随着配位化学 无机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药
理学和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深人 ,植物中
有效有机活性成分研究的不断深化 ,儿茶素类及其
衍生物的生物学活性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
这也为儿茶 素类在医学 药学上 的应用打下了 良好
的基础 虽然儿茶素类在体外细胞研究体系中已经
表现出较好的生物学活性 ,但是儿茶素类由于具有
自身易氧化 易降解的生物学特性 , 而体外与体内
的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 因此目前儿茶素类作为
单独药物应用于临床还有相当大的难度 儿茶素类
的药理毒理学 代谢动力学仍是今后儿茶素类药物
开发研究的重点 同时 ,儿茶素类及其衍生物与体
内金属离子 蛋白质等物质的相互作用也是研究其
体内生物活性的重要内容 总之 ,儿茶素与其他抗
癌治疗药物结合使用能提高药物选择性和药效 ,这
也体现了儿茶素类作为抗癌的辅助药物具有广阔
的前景网 , 但临床研究要注意儿茶素类与药物发生
反应导致药物活性下降而影响药物的代谢闪 
参考文献
1 Ju J, 肠 G , 肠. 悦d JD , et al . 反m in Can eer B IOI , 2(X) 7 , 17 (5 ):
3 9 5阳40 2 .
2 Hu ZQ , Zhao W H , Asano N , et al .An ti而b A 罗nts Chem oth er,
2(X) 2, 46 (2), 558一560 .
3 毛叨ak a M , B ab a Y , K汤.旧ka y , et al . N utri tion ,?2加8 , 24 (6):
59 ~ 6 0 3 .
4 C how H H , Cai Y , 川 玩d 日D S , et ai . C an ce r Epide而 OI B iom arke比
P此v, 2(X) 1, 10(l):53一58.
5 K o.口i A , M iyash ita N , Ku su F . J C 卜m . 加 B A hal yt Tec hnol
B io. 闭 Life Sc i.2(X) 3, 788 (2 ):269一275 .
6 U n o T , K ondo K , Ita k帅 H , et al . B i姗 i B iotehnol B ioc hem ,
19% , 60 (12) :2仅拓一2肠8.
7 M as ukaw a Y , M 浏ts ui y , Shi 面 zu N , et al . J C hro ma 盆呼 B A 阔 yt
Techn ol Bi om 司 ljfe Sc i, 2创拓, 834 (1一2) :26~34.
8 巧sk山 M K , T e脚 J.J N utr , 19 8, 128(7): 1172一1178.
9 Y an g C S , 1决兄 MJ , C hen L . C an eer E Pide而OI B iomar ke  P , v ,
199 , 8(l):83一89.
10 DV o介山训a K , D喻介 R T , V 目e ie s , 枕 公. C an e er C h e .目th er Ph ar -
m 朗1, 19 9 , 43(4):331一335.
l su 铆11~ M , o k目犯 S , O niy~ M . et al . C 毗 in叩en胎is , 19 8 ,
19(10 ): 177 1一17 76 .
12 Sweze y R R , 月drid拳 DE , 晚Val 场 SE , et al . In一J To石川,
2的3, 2 (3):187一193.
13 N ak 叫尹wa K , 沁yaZaw a T . J N utr Sc i V i恤m inol , 19 7 , 43 (6 ):
6 7 9 相仗拼.
14 U C , 1丈吧M J, She叱 S , et al . C h二 R es Toxicol, 2仪刃, 13 (3):
17 7 一1 84 .
15 1搜 M J , M al iak al P , C hen L , et al . C an 附 E Pide而 01 B iomar ke比
P re v , 2(X) 2 , 1 1 : 102 5一10 3 2 .
16 V ai dy刚 han J B . W al e T . D ru g M elab D islx粗, 2(X) 2, 30 (8):
8 9 7一9 0 3 .
(下转第 50 页)
50 性物技术通稚丑勿动肋城盯 B u肠时加 2X 旧年 增 刊
4567890
2 (X) 2 .1 89 ~ 1 0 .
G eo r乎 k 即 15. R m 心浦s A卯sot olak 二 Bas il G al atis. P an t Cel
Ph ysiol .2加2 ,43(8):911 ~ 922.
巴尔茨W ,赖因哈德 E, 岑克M H .夏镇奥译.植物组织培养及
其在生物技术上的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 , 126.
Oc hat 5 J .彻 ta H 加心eult~ , 19 3 ,3 36 :285 一29 5
吕长平,石雪晖,徐艳.等.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 5 ,31 (4) :
392 ~ 395 .
向凤宁.小麦远源体细胞杂交及体细胞杂种的遗传研究博士
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加3.
W ang S C 二S址v B , Ti wari . 为汕 ido声15 1乃af M 即 phyli .Th e
日朋 t Ce li , 2加 5 , 17: 197 9 一 19 3 .
孙玉强.棉花原生质体培养和原生质体对称融合研究博士学
位论文.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X) 5.
F明 L M .,W 即g Y F.J侧门目试公钾 皿n回 Botan yZ(X) 1,52(8):
l以3 一 16 14 .
Pai . er C E .P lan t C el R epo rt , 19 2 , 11:54 1 一54 6.
Jens B. H 司飞e. A l~ 山国c. U .F 明 h. Plan t Ph yslol叨 , 2(X) 7 , 14 5
(11):703 一C7ll.
吕长平,石雪晖,徐艳等.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叨5.31 (4) :392 -
3仍 .
刀七对e .P , oc hat .s. J.Journ 司 of E x伴石Ine n回 价切盯y, 2仪旧, 51 :
1237 ~ 124 2.
张颖.唐葛蒲原生质体分离纯化及培养的研究博士学位论
文.东北农业大学,2仪拓.
黄静.赵琦 ,李楠.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加7 ,28
(4):42 一45.
E li血阮助 o neU i,Cri 函 na P~ ha ot- Basc hong , M ~
Caeci创山乎. 训叮囚 of Ex拌n~ 回 肠宜朋y,20 8,5 9(7 ):301 5 -
3肠 8 .
Raj iv Du ta , Kenneth R .刊an tPh ysiol卿 ,21兀岭,135(7):1398 -
14肠 .
V 函 m V 业 ov , C har 翻 H ac hez ,M e艘 he m M 璐卜山on . J侧叮囚 of
公 伴垃加n以 a 由明y ,2(X) 7 ,58 :37 7 一30 
单雷.,J 麦耐盐体细胞杂种盐胁迫应答墓因的分离 定位及
其耐盐机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仪抖.
刘广华.拟南芥与川西樟牙菜及小麦与鹅观草体细胞杂种的
遗传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仪拓.
胡琼 ,李云昌,U se N, 等.中国农业科学,2 l洲抖,37(3) :33 一338 .
蔡兴奎.原生质体融合创造抗青枯病的马铃挤新种质及其遗
传分析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加3.
30124576
40389
一2o7月卜 即阅卜巾月卜啦月卜. 月卜咖月卜 l, 月卜 , 闷卜呀洲. 朴月卜 卜月卜 护月卜朴门卜 I. 门卜 护门. 巾月卜巾闷卜 卜闷, 巾司卜巾月卜咖闷卜 取月卜 , .月卜 如闷卜心门卜 . 月卜币闷卜引闷卜 朴月卜 扣叫, 卜月卜 小月卜 J. 阅卜 妇闷卜肚月卜 . 月卜咐月卜小叫卜咐月卜
(上接第 35 页)
17 Nats u吐记M , 0 Ik目洲 N , 伪~ M , et 以. F, R曰山c B通 M 司,
2的3 , 34 (7 ):S叨一弘9.
18 V越dyar 倒血即JB , W al e T .孙啊 Res , 2(X) l, 18(10):142压1425 .
19 孰加硅y KS , B目ey NJ , H日姗 E , et 日. J A幼c F 泪 Ch em ,
2(X) 3 , 51(14):4139礴145 .
20 心比佣胡 M , C彻 r G , 巧.劝面 A . E ur J N utr , 2(X) l, 40 (2):
84 ~0 .
2 1 W arden B A , S面th 巧 , 压脱ber G R , et al . J N utr . 2(X) l, 13 1(6 ):
17 3 1一1 7 3 7 .
山 比 , W .唱M N , TSe 飞 TY , et目.J A幼e F以日Chem ,
5 5(4 ): 15 17一1524 
H ~ n T , Gu Pta S , A dham i V M , e* al . Int J O 明ce r, 2加 5 , 113
(4 ):仅刃州肠9.
J司咖 J, 刃地.e川e M , B目~ R .Bi oc h川Bi咖 产 A 扭, 2(X 抢,
巧42 (l一3):149一159
(上接第 39 页)
二阅卜闷, 明卜 ..阅卜小月卜巾月卜 , 月卜和月卜 , 月卜 .卜月卜 .阅卜 . 月卜价阅卜 . 月卜 .卜闷卜 .加阅卜 朴月卜朴月卜 ,. 阅卜朴阅, 如月卜小闷卜巾叫卜
陈茂 , 叶恭银.卢新民.等.昆虫学报,20 5,48 (2) :208 一213 .
姜永厚 , 付强.程家安,等.昆虫学报 ,2 创 ,47 (4) :454曰捉刃.
陈晓娟 ,何树林 ,程开禄 ,等.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 3 ,21 (2) :
18 3一1 86 .
刘志诚,叶恭银.胡萃.昆虫学报浏犯3 ,46 (4 )闷引卜杨5.
刘志诚 ,叶恭银,胡萃.2仪 ,15 (l 2) : 23 的 一2314 .
白组宇 , 蒋明星 , 程家安 , 等.应用生态学报 ,2以场,17 (5) :
卯 3~ 创拓.
蔡万伦,石尚柏,扬长举 ,等.昆虫学报 ,20 5,48 (4) :537一54 3.
蔡万伦,石尚柏 ,扬长举 ,等.生态学报皿犯5 , 25 (l 1): 2叭铭一2793 .
杨国正 , 展茗 ,杨长举 , 等.湖北农业科学, 人刃5 , 5:53一56 .
刘小侠 , 汪飞 , 徐静 ,等.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 2 , 7 (5) :7
7 4 .
489750
引432
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