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海因酶热稳定性及底物特异性研究进展
梅艳珍,何冰芳,欧阳平凯!
(南京工业大学 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南京 !"###)摘要:海因酶是在微生物中广泛分布的能水解"%&& ’( &)*+, #( )-%".#&)/0’1’), /(+ &*0&)"/)% &2%3’4’3’), #4 -,+/()#’(/&%
/01 234&5674,80 9:4;&<34;,=>2(?@ A:4;&B3:
(CDEE7;7 D< F:<7 GH:74H7 34I A63JK3HL,?34M:4; >4:N7JO:PL D< Q7H64DED;L,?34M:4; !"###$,C6:43)
50&)"/3):8LI34PD:43O7 H3P3ELO7O P67 HE73N3;7 D< P67 J:4; D< RF&%&KD4DOSTOP:PSP7I 6LI34PD:4O,U6:H6 :O P67 B7L
T:DH3P3ELOP :4NDEN7I :4 P67 VJDISHP:D4 D< H6:J3E 3K:4D 3H:IO 34I :O U:I7EL
6%, 7#"+&:6LI34PD:34O7;P67JKDOP3T:E:PL;OSTOPJ3P7 OV7H:<:H:PL
近十年来,光学纯氨基酸在医药、食品、农药等
方面的广泛应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兴趣["]。利用
海因酶生物转化法进行光学纯氨基酸的不对称合成
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不仅是生产制备 F&氨基酸的极
好补充,也为生产制备 R&氨基酸提供了一条可行性
路线。生物催化剂的区域立体选择性强、操作简单、
成本较低、公害少,且能完成一些化学合成难以进行
的反应。此领域受到微生物学家、有机化学家和药
物化学家的极大重视[!]。在海因酶法制备 F&色氨
酸、F&蛋氨酸、R&苯丙氨酸等氨基酸的研究方面取得
了较好的进展[, X %],尤其是已成功实现了 R&对羟基
苯甘氨酸等非天然氨基酸的工业化生产[)]。
如图 " 所示,海因酶法制备光学纯氨基酸通常
有两种途径:其一,利用一菌双酶法,即海因酶和 ?&
氨甲酰水解酶联合使用;其二,单酶与化学偶联法,
即海因酶水解 %&取代海因后用化学方法如亚硝酸盐
法或热解法使 ?&氨甲酰氨基酸脱氨甲酰。RF&%&单
取代海因是该酶学方法的原料,酮式和烯醇式的互
变异构是海因结构的一个典型特征。在中性条件
下,酮式占优,而在弱碱性溶液中则在 . 位和 % 位之
间发生烯醇化,这一特征具有的实用价值是,不需要
通过化学消旋化步骤,即可将消旋的 %&单取代海因
转化为中间体 ?&氨甲酰氨基酸,此中间体进一步被
氨甲酰水解酶转化为 R&氨基酸或 F&氨基酸。由于
海因类衍生物的溶解度较低,提高温度不仅可增加
底物的溶解度,同时可促进 %&单取代海因的消旋,故
!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 *, 项目(!##,C9*")###) 作者简介:梅艳珍("*-&),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微生物。
联系人:何冰芳,0&K3:E:T:4;<34;67Y 4MSP Z 7IS Z H4,Q7E:#!%&-,%-*,,)
(S; W !##%
·!.·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C6:47O7 [DSJ43E D< 9:DVJDH7OO 04;:477J:4;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万方数据
热稳定性海因酶的应用研究在工业上日益受到重
视[!,"],本论文重点介绍海因酶热稳定性、海因酶的
底物特异性及应用前景。
图 # 海因酶法制备光学纯氨基酸的催化反应过程
$%& ’# ()*+,%-./ %.0-10)2 %. ,3) 342*.,-%.*/) 56-+)//
! 海因酶的热稳定性
#’# 海因酶在微生物种群中的分布及其产生菌的筛选
早在 #7"8年,9*:*2* 等人[8]设计筛选培养基以
;<=>=甲硫乙基海因为诱导剂,从细菌、放线菌、酵母
菌中等发现了产 ;=海因酶菌种,证实了海因酶的存
在。随后研究者通过改变环境条件中的某些因素,如
碳源、氮源、温度、盐度或加入某些诱导剂等方法从土
壤中筛选到多种海因酶产生菌。?%:*.. 等[7]制备了
海因酶的抗血清,用 @因 酶 产 生 菌,!"#""%&’(#)" /5 ;?C !"D" !G < < < V6-//[#D]
5)#′,00 8> < = < W3Q.&[#>]
!9"%&’(#)"0*1 "’30%’(#)"##I7# !G ; ; ; S*12*6-[#U]
!9"%&’(#)"0*1 :*1)7’(0),+ I8 ; ; ; ;Q63*:[#"]
!"#"%&’()*) 等人[#+]报道从嗜热菌
!"#%&’ ,-!!##. 中分离到耐热性
/0海因酶,在 123下,海因酶的半衰期为 #4 567。
896: 等[#4]从嗜热微生物中分离到两种新的耐热性
;0海因酶,这两种酶在 <2 3下可连续使用数 (。
-()*5)等人[!=]筛选到热稳定性的 ;0海因酶菌种
!"#在含有 2 "4 5’: F / 的 8D: 溶液中有较 好的稳定性。超嗜热海因酶的低聚反应依赖于温度 和盐的浓度,这可能有助于酶的稳定。 蛋白质动力学研究耐热机制的常用途径是取代 突变。即在酶蛋白的某个位点改变氨基酸种类来改 变蛋白质工程的高级结构,再筛选出热稳定性增加 的突变株,然后进行蛋白质工程的结构分析。其中 被精氨酸、赖氨酸或大的疏水氨基酸替代,则耐热性 可明显提高。若被天冬氨酸、谷氨酸或一些中性的 氨基酸替代,则耐热性就下降。一般说来,对蛋白质 表面疏水性氨基酸的代替不适宜于热稳定性的提 高[#<]。D(%7E等从超嗜热海因酶产生菌 /)(,"0+#+#1 #&’ " 2"00"’#,克隆了海因酶基因,与 .’)&3+-+0"’ >? 的海因酶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有 + 个保守的组氨 酸残基,在酶的催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
’()"*+(,)*-+.,)G 等[B+]研 究 4*(,*+5"#()*
"&*)’#)0’ ;-B<+4 的海因酶时,给出一种模型,如图 #所示分别为苯海因、甲硫乙基海因、苄基海因的底 物作用模型图。 该模型根据观察到的底物谱来解释对映体选择 性的底物依赖性。无甲叉基取代的底物,如苯海因, 其疏水区不能与酶的疏水区之间相互作用,因而不 能作为底物。对于甲硫乙基海因,其两种对映体在 空间上处于同一位置,因此酶对于甲硫乙基海因是 无选择性的。对于吲哚甲基海因或苄基海因而言, 其两种对映异构体在空间结构上具有差别较大的侧 链,与酶的活性中心疏水作用差别较大,所以具有高 ·#A· 生物加工过程 第 B 卷第 B 期 万方数据 度选择性。但是这种模型只能解释一部分现象,而 不能解释假单胞菌属 !"#% 和嗜热脂肪芽胞杆菌
!"%%&&’产生的海因酶转化 ()*甲硫乙基海因得到
)*蛋氨酸的现象。
图 & !"#"-. 所产海因酶的立体选择
性催化机制模型[,-]
/01 2& 34565789 :8;<=>07: 5? 7@848578A8;@0B0@C ?54 @<8
?45: !"#"-.[,-]
二氢嘧啶酶催化底物的结构要求有所不同[,.],
它选择性水解 .D*单取代海因,此酶既不需要甲叉基
连接基团,也不需要与底物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
海因酶对不同底物的对映体选择性差异,以及对于
五元环、六元环底物的不同的作用方式,还需要更深
层地从酶的结构等方面研究。’E8>945@< 等[&#]通过
结构比较发现,来自不同菌种的海因酶有较高的同
源性,但是其选择性差别却很大,并且给出了分别来
自 !"#")".*+
76的三维结构图,如图 ,。它们同属一个折叠类型,
海因酶的活性中心处在一个共同的、保守的(!F")G
桶结构域,海因酶分子的催化中心由 & 个 H>& I、
J;K%.L(羧基化的赖氨酸)、M07#L、M07#&、M07%G,、
M07&,N、’76,%& 组成。酶分子在结构上的差别主要
体现在富含"折叠片的结构域的大小不同。
研究预测,海因酶分子的底物结合部位包括两
部分,一部分识别和结合海因基团,另外一部分识别
底物侧链基团,识别海因基团以氢键为主,识别底物
侧链以疏水作用为主。与 (*海因酶相比,)*海因酶
活性部位的空间比较大,海因酶结构底物结合部位
大部分残基分布在 .N O $,,N% O %LL,%-N O %.N,,%L
O ,%. 等折叠股上,这些残基决定了酶的催化底物。
从性质上看,这些残基是疏水性为主。将不同的底
物放入酶的活性部分,侧链与酶分子有空间抵触而
不能作为底物。从模型上看,这可能是导致 )*海因
酶和 (*海因酶催化不同构型底物的主要原因。利
用同源模建技术,来预测不同海因酶结构和底物选
择性的催化机理,也将成为实验设计的重要依
据[,#]。
=:)*
图 , )*海因酶与 (*海因酶的四级结构
/01 2, P8@4=:84 5? )*
! 海因酶的应用及发展[!"]
海因的生物转化有多种海因水解酶和 !*氨甲
酰氨基酸酰胺水解酶的参与。这些酶的合用或单酶
与化学偶联法提供了制备光学纯氨基酸的许多有吸
引力的途径,将海因酶分别与立体专一的 (*氨甲酰
水解酶或 )*氨甲酰水解酶合用可将一个海因消旋
体 %LLQ地转化为光学纯的对映体。例如 (*对羟基
苯甘氨酸、(*苯甘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对
氯苯基丙氨酸、对三甲硅苯基丙氨酸、)*萘基丙氨酸
和"*萘基丙氨酸等。P=R=<=7<0 等还描述了海因酶的
另一个有趣的应用[,G],将 (*海因酶用于逆反应的催
化,即从!,!*双取代*!*氨甲酰氨基酸的消旋混合物
选择性地合成 (*海因。作为一种天然氨基酸的新
型拮抗,.,.*双取代海因和!,!*双取代氨基酸将会
受到更多的关注。海因酶生物转化法已在光学纯氨
基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中展现出多方面的作用。
国外学者已对海因酶基因的克隆、测序、重组表
达、酶晶体结构解析以及产酶菌筛选和酶的分离纯
化、固定化、反应动力学等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国
内有部分产酶菌的研究,对海因酶的基础性研究相
对较少。目前海因酶的报道趋向于热稳定性海因酶
产生菌的分离、重组表达及高效海因酶基因改造等
方面。对海因酶进行重组表达的主要作用在于降低
其催化剂的成本,提高催化效率。海因酶的研究正
向细分的方向发展,其中以酶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研
究最为活跃,可以进一步开展酶的蛋白质设计和分
&LL. 年 G 月 梅艳珍等:海因酶热稳定性及底物特异性研究进展 ·&· 万方数据 子模拟。对于海因酶的生理功能及相关海因酶热稳 定性、底物特异性以及酶与底物相互作用的详细机 制将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海因酶法氨基酸制备工艺中提升温度将提高 底物的溶解度和海因的自消旋速度,同时有可能发 展海因酶系双相催化的潜力,所以提高酶的稳定性 及其相关酶系固定化技术的发展是该工艺走向产业 化的瓶颈。同时还可开发新的非天然氨基酸产物, 海因酶转化法将是多姿多彩的微生物世界中酶应用 的一个范例。 参考文献: [#] 张炳荣氨基酸工业大全[%]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 ./ 0−12345,−67452−6745,5∗897,(′+:(;)5[<] 0-1234 %,=
9(*> ?497-*+,#""!,#@(A):&BB=&CD [!]E64F7′−,9GH,I∗543′(2.J K2:-6*,-=72:(:25,-) 4-12345 8*( 674
4-’-6,*54+496,L4 F(*:;96,*- *8 ’3,-* ’9,:5:-4M ,-5,)765 ’-: ’FF+,9’=
6,*-5[<]?46(*74:(*-:’523346(2,&DDA,#@:& &&N=& NA#
[A] H;97’-’- O,H;(6*- EG,J*((,-)6*- I.,46 ’+ . -*L4+ !"#%&’&()"
*+, < %*+49;+’( 9’6’+25,5 H,&DD#,##:!"N=ADB [@]姚忠,朱姝,李家璜,等海因酶 P Q=氨甲酰水解酶催化 J/=
苄基海因制备 J=苯丙氨酸的过程分析及强化[ <]现代化工, &DDA,@:AA=AB
[B] O,3 G<,O,3 KE RF6,3,1′6,∗−∗86744−123′6,952−6745,5∗8J=F=72=:(∗S2F74−2+)+29,−48(∗3J/=@=5;>56,6;64:72:′−6∗,−;5,−)J=72:′−=6∗,−′54′−:Q=9′(>′3∗2+′54[<] 0-1234 %,9(*>,’+ ?497-*+*)2,#""@,
#N:B!=BN [N]K∗+56R, ?74(3*F7,+45 ’-: T4(34-6’6,*-
?497-*+*)2[<]U*3F H,*9743 V725,*+,#""N,##C(!):A#@=A&&
[C] W’3’:’ K,?’X’7’57, E J,56(,>;6,∗−∗8K2:′−6∗,−K2:(∗+21,−).96,L,62,− < T4(34-6 ?497-*+,#"NC,@B(@):ACA=A"# ["]E,3′−− J46496,*- ’-: 9*3F’(,5*- *8 56(’,-5
M,67 54+496,L4 /=72:’-6*,- 9+4’L,-) ’96,L,62 ;5,-) F*+29+*-’+ ’-6,>*:,45
[<]H,*6497-*+ ?497,#""!,N:!B#
[#D]W*X*14X, O,E’-* O,0);97, U,46 ’+ 0-123’6,9 F(*:;96,*- *8 /=6(2F6*= F7’- 8(*3 *8 J/=@=,-:*+2+4672+72:’-6*,- >2 3;6’-65 *8 -.)/&0)1+#2,’
"* ?=@&![<] .)(,9 H,*+ U743,#"CN,@#(&):!B!=!B" [##]Q,57,:’ W,QX’3,97, O,Q’>4 O,46 ’+ 0-123’6,9 F(*:;96,*- *8 /=6(2F=
6*F7’- 8(*3 J/=@=,-:*+34672+72:’-6*,- >2 -.)/&0)1+#2,′"∗3[<]
0-1234 %,9(*+ ?497-*+,#"CN,":N&#=N&@ [#&]?’X4-’X’ W,E;1;X, E,R-,57, Q,46 ’+ JQ. 4-9*:,-) 72:’-6*,-’54,
JQ. 4-9*:,-) Q=9’(>’32+=/=’3,-* ’9,: 72:(*+’54,(49*3>,-’-6 JQ.,
6(’-58*(34: 94++5,F(*9455 8*( F(*:;9,-) F(*64,- ’-: F(*9455 8*( F(*:;9=
,-) *F6,9’++2 ’3,-* ’9,:[V]YR&DD&DN&CA#,&DD&
[#!] Z57,X’M’ ?,Y’6’>4 O,%;X*7’(’ W,46 ’+ 4
%&’&()" "* E6(’,- QEBN#[<] H,*59, H,*6497 H,*9743,#""!,@N(B):
"C&="CB [#A]G(*55 U,E2+:’6X U,%’9X*M,’X [,46 ’+ U4++ )(*M67 ’-: 4-1234 52-=
6745,5 *8 ’ 3;6’-6 *8 52+62&0)1+#2 "* 3(JE%!NAN);54: 8*( 674 F(*:;9=
6,*- *8 /=’3,-* ’9,:5 8(*3 J/=@=3*-*5;>56,6;64: 72:’-6*,-5[<]<*;(= -’+ *8 H,*6497-*+*)2,#""D,#A:!B!=!NB
[#@] U7;-)
72F4(674(3*F7,+,9 ’(97’4*-,7#+6)(&1&11"8)(()"16,,[<] 0-1234 ’-:
%,9(*>,’+ ?497-*+*)2,&DD&,!D:CBN=CNA [#B]H’+:’(* 0,T(’(4 G,H*33’(,;5 .E,46 ’+ EF49,8,9,62 ’-: 54+496,L,62 *8
674 72:’-6*,-’54=9’(>’3*2+’54 525643 *8 592&0)1+#2,′2) .>56(’96 >**X *8 674 0;(*F4’- E23F*5,;3 *- H,*9’6’+2565,#""!:
#!B [#N]J;(7’3 JI,Y4>4( <0 V(*F4(6,45 *8 J=72’-6*,-’54 8(*3 592&0)1+#2,′+’#:)1,#(" ’-: ,65 ;54 8*( 674 F(4F’(’6,*- *8 Q=9’(>’32+ J=’3,-*
’9,:5[ <]H,*9743 ’-: H,*F725 I454’97 U*33;-,#""@,&&:# D"@= # #DD
[#C]%*++4( .,E2+:’6X U,E97;+14 %,46 ’+ E64(4*=’-: 5;>56(’64=5F48,8,9,62 *8 ’ J=72:’-6*,-’54 ’-: J=Q=9’(>’32+=’3,-* ’9,: ’3,:*72:(*+’54 *8 52+62&0)1+#2 12;"+)..&*&,#+#" .%&[ <] 0-1234 %,9(*> ?497-*+,#"CC,
#D:B#C=B&@ [#"]E7’(3’ I,[*7(’ I % . ?74(3*56’>+4 J=K2:’-6*,-’54 Z5*+’64: 8(*3 ’
%45*F7,+,9 <)1,..""∗3.I"[<] H,*9743 H,*F72 (45 9*3,#""N,&!A:
AC@=ACC [&D] E;:)4 EE,H’56’M:4 OH,G*X7’+4 J[,46 ’+ V(*:;96,*- *8 J=72:’-=
6*,-’54 >2 7’+*F7,+,9 !"# .FF+ %,9(*>,*+
H,*6497-*+,#""C,A":@"A=@"" [&#]马 飞,许激扬,何林松,等双酶法合成 J=(=)=对羟基苯甘氨
酸[<]中国药科大学学报,&DD#(&):#@@=#@C
[&&]I;-54( E V(*F4(6,45 *8 674 72:’-6*,-’54 8(*3 592&0)1+#2,’ "* 3 Z=BN#
[<]H,*6497-*+ /466,#""D,#&(A):&@"=&BA
[&!] %*(,- .,K;334+ Y,E97;4664 K,46 ’+ U7’(’964(,1’6,*- *8 72:’-= 6*,-’54 8(*3 !"#%&’&()" :.&2#"1#(" 56(’,- JE% CA[ <] H,*6497-*+
.FF+ H,*9743,#"CB,C(B):@BA=@NA [&A]%;X*7’(’ W,,57,X’M’ ?,M’6’>4 O,46 ’+ . 674(3*56’>+4 72:’-6*,-’54
*8 <)1,.." "+#)2&+6#2’&*6,." QE##&&.:9+*-,-),54\;4-9,-) ’-: 7,)7
4SF(455,*- *8 674 4-1234 )4-45,’-: 5*34 F(*F4(6,45 *8 674 4SF(4554:
4-1234[<]H,*59, H,*6497 H,*9743,#""A,@C("):# B&#=# B&B
[&@]O4,+ R,E97-4,:4( %V,I’5*(
[&B].>4-:(*67 <,Q,48,-: O,%’2 R,46 ’+ ?74 56(;96;(4 * 8 /=72:’-6*,-’54 8(*3 52+62&0)1+#2 )2#"1#(" +4’:5 6* ’- ;-:4(56’-:,-) *8 :,72:(*F2(,3=
,:,-’54 5;>56(’64 ’-: 0-’-6,* EF49,8,9,62[ <]H,*9743,56(2,&DD&,A#: C @C"=C @"N
[&N]曹军卫,沈 萍,李朝阳 嗜极微生物[武汉:武汉大学出版
社,&DDA (下转第 !N 页) ·&C· 生物加工过程 第 ! 卷第 ! 期 万方数据 用 !"#):& DGG?& DH6[F]刘森林6两种体系中酶促合成(I)?苯乙氰醇的对比研究["]6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FJ,FF(&):%?%H 6
[G] 刘森林,宗敏华,涂 然,等 6水 K有机溶剂双相中杏仁醇腈酶促
不对称合成(I)?苯乙氰醇["]6催化学报,F&,FF(&):LE?E$ 6 [H] !@10= ",MN "O,P10= .I 6 Q@( R+0(4+; A4N,9 >0 5+S1A(?;141598(, 1A9:? :(4)+; 15;>@>59A+A >*!?;910>?B(0895 1;(414( +0 >)=10+; :(,+1["]6 " T>5 C1415 U:7089:,FH,G&:LE?EF 6
[J] V5+B10>< /T 6 M@9 1)( (089:(A 5(AA 1;4+<( +0 >)=10+; A>5<(04A 4@10 +0
W14()["]6 Q)(0,A +0 U+>4(;@0>5>=9,&DDE,&J:DE?&& 6 [L] 杜 伟,宗敏华,凌均建,等 6反应介质对酶选择性的影响[ "]6 工业微生物,F,G$(F),JG,G&:& &DL?& FF 6
[G&] \N 2,\N P,#B()B1;@() 7C 6 C>:SN414+>015 4>>5A
*>) S)>4(+0 :>,(5+0=["]6 CN))(04 O)>4(+0 10, O(S?
4+,( Y;+(0;(,F$,&(&):&?F& 6 [GF]李家璜 6海因酶的计算模拟[2]6南京:南京工 业大学,FH 6
[GG]\N !,.+N P,U1;R ",(4 15 6 C)9A415 A4)N;4N)( >* 2?
@9,1)5>+01A( *)>: UN)R@>5,()+1 S+;R(44++ 14 1 I(A>?
5N4+>0 >* F 6 E /0=A4)>:A:+0A+=@4A +04> 4@( T>5(;N?
51) B1A+A >* (089:( 4@():>A41B+5+49["]6 " U1;4()+,,
FG,&%J:H $G%?H $HD 6 [GH]T19 ],Y+(:100 T,O+(48A;@ T,(4 15 6 YNBA4)14?,(? S(0,(04 (0104+>A(5(;4+<+49 >* 1 0><(5 @9,104>+01A( *)>: -.+/.&0)1+#. )$.#"1#(" 2YT GEHJ:SN)+*+;14+>0 10, ;@1)1;4()+814+>0 1A 0(W :(:B() >* ;9;5+; 1:+? ,1A(A["]6 " U+>4(;@0>5,&DD%,L&:&?&G 6 [GJ]\N -,M(A4 QO 6 C@1)1;4()+814+>0 >* ,+@9,)>S9)+:? +,+01A( *)>: !"#$%&’&()" "+$+2#.,["]6 /);@ T+? ;)>B+>5,&DDH,&L&:E$?EH 6 [GL]岳俊杰,王月兰,周秀菊,等 6节秆菌 V&&$% 乙 内酰脲酶三维结的模建和分析["]6生物技术 通讯,FG,&H(G):&%F?&%H 6
[GE]I^ 6帕特尔[美]6立体选择性生物催化[T]6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FH6[GJ,GHE:DJ?&J6F$J 年 % 月 熊 健等:有机介质中脂肪酶催化转酯化反应拆分苯乙氰醇的研究 ·GE·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