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Decomposing of starch and protein of upper leaves of flue-cured tobacco by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固态发酵降低上部低次烟叶中淀粉及蛋白质的含量



全 文 :第 12卷第 5期
2014年 9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Chinese Journal of Bioprocess Engineering
Vol􀆰 12 No􀆰 5
Sep􀆰 2014
doi:10􀆰 3969 / j􀆰 issn􀆰 1672-3678􀆰 2014􀆰 05􀆰 009
收稿日期:2013-08-27
基金项目: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项目(SZBCW2012-00147)
作者简介:李士林(1987—),男,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发酵工学;许赣荣(联系人),教授,E⁃mail:grxu123@ 126􀆰 com
固态发酵降低上部低次烟叶中淀粉及蛋白质的含量
李士林1,许赣荣1,汤朝起2
(1􀆰 江南大学 生物工程学院 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锡 214122;
2􀆰 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 200082)
摘  要:利用固态发酵的方法降低上部低次烟叶中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并对发酵过程中的厌氧细菌和酵母的数
量进行检测。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固态发酵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发酵上部低次烟叶影响显
著性主次次序依次为发酵时间(C)、发酵温度(A)和发酵水分质量分数(B),固态发酵的最佳条件为 A2B2C3,即温
度 45 ℃、水分质量分数 50%、发酵时间 9 d。 在该发酵条件下,上部低次烟叶的淀粉降解率为 20􀆰 41%,蛋白质降解
率为 12􀆰 35%。 通过固态厌氧发酵的方法可取得较好的、短期内快速降解上部低次烟叶中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
效果。
关键词:蛋白质;固态发酵;淀粉;卷烟;上部低次烟叶
中图分类号:TS44+ 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14)05-0051-06
Decomposing of starch and protein of upper leaves of
flue⁃cured tobacco by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LI Shilin1,XU Ganrong1,TANG Zhaoqi2
(1. The Key Laboratory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chool of Biotechnology,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China; 2. Shanghai Tobacco Group Co. Ltd.,Shanghai 200082,China)
Abstract:The content of starch and protein in the upper leaves of flue⁃cured tobacco was decreased by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and the amount of the anaerobic bacteria and yeast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was also detected. Monofactorial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ondition of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fluential extent of
decomposition rate of the starch and protein was in the order of fermentation time(C) >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A) > moisture content of the tobacco (B). The best condition for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was A2B2C3, i. e.,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was 45 ℃,moisture content of the tobacco was 50% and
fermentation time was 9 d.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starch and protein decomposition rates were
20􀆰 41% and 12􀆰 35%, respectively. Therefore, the content of starch and protein in the upper leaves of
flue⁃cured tobacco could be quickly decreased in a short time.
Key words:protein;solid⁃state fermentation;starch;tobacco;upper leaves of flue⁃cured tobacco
    上部低次烟叶中,淀粉、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分 别为 7%左右及 10%以上,较优等烟叶(淀粉 4% ~
5%,蛋白质 7%~9%)明显偏高,致使吸食后香气欠
缺、较苦、刺激性大,目前只用于低档卷烟的配方
中,或者直接丢弃,严重影响了卷烟行业的经济效
益[1-4]。 因此,降低上部低次烟叶中淀粉和蛋白质
的含量,可有效减少烟叶在吸食过程中产生的辛辣
味和刺激性,使烟叶吸食起来更加柔和[5]。
现在国内外一致认为烟叶的发酵是烟叶自身
所带的多种酶类和微生物共同的作用[6] 。 发酵工
业中常规的固态发酵,发酵温度和物料水分质量
分数一般分别在 30 ℃和 50%左右。 由于烟叶不
能灭菌再发酵,在此条件下,烟叶发霉在所难免。
烟企采用的烟草发酵,往往是低水分情况下的贮
存式固态发酵,故可避免烟叶发霉,缺点是发酵时
间过长。 烟叶表面存在着大量微生物,其中大部
分是细菌,还有少量的霉菌和酵母,其作用贯穿烟
叶发酵的始终,对改善烟叶品质起着重要的作
用[7] 。 本实验的烟叶发酵,设计的思路是在较高
的温度下且固态厌氧发酵,由于发酵初期烟叶中
的水分含量较高,烟叶物料的间隙中存在少量氧,
但不足以引起霉菌的生长。 好氧菌逐渐消耗掉
氧,发酵环境逐步过渡到无氧环境,既抑制了霉菌
的生长,也给厌氧微生物提供生长环境。 笔者主
要利用厌氧微生物来降解上部低次烟叶中淀粉和
蛋白质的含量。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与仪器
上部低次烟叶,由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
司提供,为 2012 年福建烟叶;肉汤固态培养基、孟
加拉红固态培养基[8] ;浓 H2 SO4、 HCl、 NaOH、
CuSO4、K2SO4、冰醋酸(AR),中国国药集团化学有
限公司;H2 2 型电热恒温振荡水槽,上海精宏实
验设备有限公司;UV3000 型紫外 可见光分光光
度计,日本 Hitachi公司;FA1004 型电子天平,上海
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PL602 S 型电子天
平,METTLER TOLEDO 仪器 (上海) 有限公司;
PB 10型 pH 计,SartoriUs 公司;YHG 300BS 型
鼓风恒温干燥箱,上海康路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Sartorius MA 40 型红外线水分测试仪,德国赛多
利斯公司;PYX XHS 405 型电热恒温培养箱,上
海跃进医疗器械厂;SW CJ IFD 型超净工作台,
苏州安泰空气技术公司。
1􀆰 2  微生物计数方法
1􀆰 2􀆰 1  菌悬液的制备
将上部低次烟叶剪成碎片,取烟叶碎片 10􀆰 0 g
于盛有 100 mL 无菌水的三角瓶中,37 ℃振荡 20
min,制成菌悬液,用于菌落计数。
1􀆰 2􀆰 2  厌氧细菌双层平板计数法
在超净台中取稀释一定浓度的菌悬液 200 μL,
均匀涂在肉汤培养基平板中,再倒入一层 40 ℃左右
未凝固的肉汤培养基,待冷却凝固后于培养箱中
37 ℃培养 24 h。
1􀆰 2􀆰 3  酵母平板计数法
在超净台中取稀释一定浓度的菌悬液 200 μL,
均匀涂在孟加拉红培养基平板中,于培养箱中 30 ℃
培养 2~4 h [9]。
烟叶菌落数 = 平板中菌落数
× 50 ×稀释倍数
1 - w
(1)
式中,w为烟叶中的含水量。
1􀆰 3  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固态发酵方法:在烟叶中加入一定量水,装入
自封袋中,排净空气,于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固态
发酵。
1􀆰 3􀆰 1  烟叶最佳发酵温度的确定
取上部低次烟叶 40 g,喷洒适量水至物料水分
为 50%,装入自封袋中,排净空气,分别在 30、35、
40、45、50和 55 ℃下发酵 4 d,发酵结束后取少许试
样测微生物数量,其余试样于鼓风恒温干燥箱烘干
后测化学成分。
1􀆰 3􀆰 2  烟叶最佳发酵水分的确定
取上部低次烟叶 40 g,5 份,喷洒适量水至物料
水分分别为 20%、30%、40%、50%和 60%,装入自封
袋中,排净空气,在 45 ℃下发酵 4 d。 发酵结束后取
少许试样测微生物数量,其余试样于鼓风恒温干燥
箱烘干后测化学成分。
1􀆰 3􀆰 3  烟叶最佳发酵时间的确定
取上部低次烟叶 40 g,喷洒适量水至物料水分
至 50%,装入自封袋中,排净空气。 在 45 ℃下发
酵,分别于第 1、3、5、7、9 和 11 天取样,取少许试样
测微生物数量,其余试样于鼓风恒温干燥箱烘干后
测化学成分。
1􀆰 4  发酵条件正交试验设计
根据 1􀆰 3优化得到的发酵单因素实验的结果,
以发酵温度、发酵水分质量分数及发酵时间设计三
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案,各因素水平见表 1。
25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2卷 
表 1  固态发酵条件因素与水平
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水平 A温度 / ℃

w(水分) / %

时间 / d
1 40 45 5
2 45 50 7
3 50 55 9
1􀆰 5  分析方法
烟叶水分的测定采用红外快速水分测定仪测
定;淀粉的测定采用 DNS 法[10];蛋白质测定采用凯
氏定氮法。
淀粉降解率=
w(原烟叶淀粉)-w(发酵后烟叶淀粉)
w(原烟叶淀粉)
×100%
(2)
蛋白质降解率=
w(原烟叶蛋白质)-w(发酵后烟叶蛋白质)
w(原烟叶蛋白质)
×100%
(3)
2  结果与讨论
2􀆰 1  上部低次烟叶固态发酵条件的探索
2􀆰 1􀆰 1  烟叶最佳固态发酵温度的确定
发酵温度会影响发酵过程中烟叶微生物和酶
的分解作用。 适宜的温度会促进微生物和酶分解。
笔者在不同温度下对烟叶进行固态发酵,结果如图
1和表 2所示。
图 1  发酵温度对烟叶淀粉和蛋白质
降解率的影响
Fig􀆰 1  Effects of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on decomposition rates of starch
and protein in tobacco
由图 1可知: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淀粉和蛋白
质降解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 发酵温度为 45
℃时,淀粉降解率最大;而发酵温度为 50 ℃时,蛋白
质降解率最高。 原因可能是烟叶的固态发酵主要
是酶解和部分微生物的共同作用,45 ~ 50 ℃最适合
烟草中微生物及水解酶发挥作用。 综合考虑,选择
45 ℃作为上部烟叶的固态发酵温度,此时,淀粉及
蛋白质降解率分别为 13􀆰 72%和 7􀆰 42%。
发酵试样中厌氧细菌和酵母数量的检测结果
如表 2所示。 温度在 30 ~ 35 ℃内时,酵母大量繁
殖,30 ℃时酵母密度达到 1􀆰 84×104 个 / g(原烟叶酵
母含量极少,依照 1􀆰 2 检测方法未检测出)。 酵母
菌体蛋白含量很高,可能会增加烟叶中蛋白质的含
量,导致烟叶蛋白质的降解率较低。 温度在 50 ~ 55
℃时,酵母已经不生长,厌氧细菌也大量减少,会影
响其降解淀粉和蛋白质的效果。 温度范围在 40~45
℃时,酵母的密度明显减少,但厌氧菌密度大增,40
℃时厌氧细菌密度达到 8􀆰 43×104 个 / g(原烟叶厌
氧细菌密度为 5􀆰 64×104 个 / g)。 这一温度范围也
是酶解的适宜温度,所以在此温度范围内,淀粉和
蛋白质的降解率也达到了最高。 从上述数据可推
论出厌氧菌的大量繁殖可能是烟叶中淀粉和蛋白
质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表 2  不同发酵温度下烟叶微生物的密度
Table2  Amount of microorganism in tobacoo
at different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s
温度 /

厌氧细菌密度 /
(103个·g-1)
酵母密度 /
(103个·g-1)
30 32􀆰 10 18􀆰 40
35 30􀆰 30 13􀆰 50
40 84􀆰 30 1􀆰 08
45 61􀆰 30 0􀆰 09
50 12􀆰 40 0
55 5􀆰 27 0
      注:菌落数“0”代表在 1􀆰 2微生物计数方法中未检测到,
不代表绝对没有。
2􀆰 1􀆰 2  固态发酵上部低次烟叶最佳水分的确定
发酵烟叶中水分过低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
酶的活性。 水分过高,则发酵烟叶易结块,影响其
散热及通气性。 笔者在不同发酵水分下对烟叶进
行固态发酵,结果如图 2和表 3所示。
35  第 5期 李士林等:固态发酵降低上部低次烟叶中淀粉及蛋白质的含量
图 2  发酵水分质量分数对烟叶淀粉和
蛋白质降解率的影响
Fig􀆰 2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mentation moisture
content on decomposition rates of starch
and protein in tobacco
    由图 2可知:在发酵水分质量分数低于 50%时,
随着发酵水分的增加,烟叶淀粉和蛋白质降解率逐
渐变高。 发酵温度为 45 ℃、发酵水分质量分数为
50%时,烟叶淀粉和蛋白质的降解率最大。 故最佳
物料发酵水分质量分数为 50%,此时,淀粉及蛋白
质降解率分别为 14􀆰 28%和 7􀆰 89%。
发酵试样中厌氧细菌和酵母密度的检测结果
如表 3所示。 由表 3 可知,发酵温度为 45 ℃时,酵
母已经不繁殖。 厌氧细菌的密度随着发酵水分的
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 当发酵
水分质量分数为 50%时,厌氧细菌的密度最多,而
此时降解淀粉和蛋白质的效果也最明显。
表 3  不同发酵水分下烟叶微生物的数量
Table 3  Amount of microorganism in tobacoo on
different fermentation moisture content
w(水分) /

厌氧细菌密度 /
(103个·g-1)
酵母密度 /
(个·g-1)
20 51􀆰 30 —
30 18􀆰 80 —
40 47􀆰 30 —
50 144􀆰 00 —
60 103􀆰 00 —
2􀆰 1􀆰 3  上部低次烟叶最佳发酵时间的确定
发酵时间对微生物生长及其代谢产物有重要
的影响。 在确定其他发酵条件下,分别采用不同发
酵时间对烟叶进行固态发酵,结果如图 3 和表 4
所示。
图 3  发酵时间对烟叶淀粉和蛋白质降解率的影响
Fig􀆰 3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mentation time
on decomposition rates of starch
and protein in tobacco
由图 3 可知:一定范围内,随着发酵时间的延
长,烟叶淀粉和蛋白质降解率逐渐变高。 发酵温度
为 45 ℃、发酵水分质量分数为 50%、发酵第 7天后,
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几乎不变,故厌氧发酵上部低
次烟叶最佳发酵时间为 7 d。 此时,淀粉及蛋白质降
解率分别为 20􀆰 88%和 12􀆰 22%。
发酵试样中厌氧细菌和酵母数量的检测结果
如表 4所示。 由表 4 可知:发酵温度为 45 ℃、发酵
水分质量分数为 50%时,厌氧细菌密度随着发酵时
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在 7 ~ 11 d 时,厌氧细菌的密
度已经趋于稳定。 此时烟叶淀粉和蛋白质的降解
率也不再变化。 在 5 ~ 11 d 时有少量酵母出现,但
如此少量的酵母不足以影响厌氧细菌的代谢以及
烟叶中蛋白质的含量。
表 4  不同发酵时间下烟叶微生物的密度
Table 4  Amount of microorganism in tobacoo
on different fermentation time
时间 /

厌氧细菌密度 /
(103个·g-1)
酵母密度 /
(个·g-1)
1 315􀆰 00 —
3 205􀆰 00 —
5 98􀆰 00 90
7 43􀆰 30 95
9 24􀆰 70 90
11 33􀆰 90 90
2􀆰 1􀆰 4  固态发酵上部低次烟叶正交试验
为确定发酵温度(A)、发酵水分质量分数(B)、
发酵时间(C)等因素对上部低次烟叶淀粉和蛋白质
45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2卷 
降解率的影响及其最佳水平,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
上,笔者进行了固态发酵上部低次烟叶的正交试
验,实验采用三因素三水平 L9(33)正交设计,各因
素和水平见表 1,结果见表 5~表 9。
表 5  固态发酵条件正交试验烟叶淀粉降解率的结果
Table 5  Results of starch decomposition rate
in orthogonal test of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序号 A B C 淀粉降解率 / %
1 1 1 1 14􀆰 00
2 1 2 2 18􀆰 21
3 1 3 3 18􀆰 28
4 2 1 2 20􀆰 48
5 2 2 3 20􀆰 41
6 2 3 1 16􀆰 83
7 3 1 3 18􀆰 47
8 3 2 1 14􀆰 13
9 3 3 2 19􀆰 21
表 6  固态发酵条件正交试验烟叶淀粉降解率结果分析
Table 6  Analysis of starch decomposition rate
in orthogonal test of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误差源 A B C
K1 50􀆰 48 52􀆰 96 44􀆰 97
K2 57􀆰 73 52􀆰 75 57􀆰 89
K3 51􀆰 81 54􀆰 32 57􀆰 16
k1 16􀆰 83 17􀆰 65 14􀆰 99
k2 19􀆰 24 17􀆰 58 19􀆰 30
k3 17􀆰 27 18􀆰 11 19􀆰 05
R 2􀆰 41 0􀆰 52 4􀆰 31
    由表 5和表 6可知,各因素对厌氧发酵上部低次
烟叶淀粉降解率影响显著性主次次序从大到小依次
为时间、温度和水分质量分数,即发酵时间对厌氧发
酵上部低次烟叶淀粉降解率的影响最大。 正交试验
中和正交试验极差分析的最优组合均为 A2B1C2,即
温度 45 ℃、水分质量分数 45%、发酵时间 7 d。 而由
正交试验极差分析得到的最优组合为 A2B3C2,即温
度 45 ℃、水分质量分数 55%、发酵时间 7 d。 对 2组
最优组合 A2B1C2及 A2B3C2进行验证实验,实验结果
如表 7所示。
由表 7可知,从发酵后淀粉降解率来看,A2B3
C2为最优组合,即温度 45 ℃、水分质量分数 55%、
发酵时间 7 d,发酵结束后上部低次烟叶淀粉的降解
率为 21􀆰 46%。
表 7  验证实验结果
Table 7  Results of verification test
组合
淀粉降解率 / %
1 2 3
平均降解率 /

A2B1C2 20􀆰 44 20􀆰 38 20􀆰 61 20􀆰 47
A2B3C2 21􀆰 39 21􀆰 46 21􀆰 53 21􀆰 46
表 8  固态发酵条件正交试验烟叶蛋白质降解率结果
Table 8  Results of protein decomposition rate
in orthogonal test of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序号 A B C 蛋白质降解率 / %
1 1 1 1 6􀆰 00
2 1 2 2 11􀆰 46
3 1 3 3 11􀆰 22
4 2 1 2 12􀆰 10
5 2 2 3 12􀆰 35
6 2 3 1 7􀆰 90
7 3 1 3 12􀆰 17
8 3 2 1 7􀆰 94
9 3 3 2 11􀆰 20
表 9  固态发酵条件正交试验烟叶蛋白质降解率分析
Table 9  Analysis of protein decomposition rate
in orthogonal test of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误差源 A B C
K′1 28􀆰 68 30􀆰 27 21􀆰 84
K′2 32􀆰 35 31􀆰 75 34􀆰 76
K′3 31􀆰 30 30􀆰 32 35􀆰 74
k′1 9􀆰 56 10􀆰 09 7􀆰 28
k′2 10􀆰 78 10􀆰 58 11􀆰 59
k′3 10􀆰 43 10􀆰 11 11􀆰 91
R′ 1􀆰 22 0􀆰 49 4􀆰 63
55  第 5期 李士林等:固态发酵降低上部低次烟叶中淀粉及蛋白质的含量
    由表 8和表 9 可知,各因素对厌氧发酵上部低
次烟叶蛋白质降解率影响显著性主次次序从大到
小依次为时间、温度和水分质量分数,即发酵时间
对厌氧发酵上部低次烟叶蛋白质降解率的影响最
大。 正交试验中和正交试验极差分析的最优组合
均为 A2B2C3,即温度 45 ℃、水分质量分数 50%、发
酵时间 9 d,蛋白质降解率为 12􀆰 35%。
2􀆰 1􀆰 5  固态发酵上部低次烟叶最终发酵条件的确定
由于上部低次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均较高,为
了提高其可用性,需要同时进行降解,所以本实验
必须确定出同时适合淀粉和蛋白质降解的发酵条
件。 固态发酵上部低次烟叶淀粉降解率最高的条
件为 A2B3C2,即温度 45 ℃,水分质量分数 55%,发
酵时间 7 d;而蛋白质降解率最高的条件为 A2B2C3,
即温度 45 ℃,水分质量分数 50%,发酵时间 9 d。 由
表 5~9可以知道,水分对固态发酵上部低次烟叶淀
粉和蛋白质降解率影响显著性最小,时间对固态发
酵上部低次烟叶淀粉和蛋白质降解率影响显著性
最大。 故本实验固态发酵上部低次烟叶最终发酵
条件为 A2B2C3,即温度 45 ℃、水分质量分数 50%、
发酵时间 9 d。 在此条件下上部低次烟叶的淀粉降
解率为 20􀆰 41%,蛋白质降解率为 12􀆰 35%。
3  结  论
利用固态发酵来降低上部低次烟叶中淀粉和
蛋白质的含量,研究了发酵温度、发酵水分质量分
数和发酵时间对固态发酵上部低次烟叶中淀粉和
蛋白质降解率的影响。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
试验确定了固态发酵上部低次烟叶淀粉降解率和
蛋白质降解率的最佳发酵条件。 通过 2种发酵条件
的分析得出固态发酵上部低次烟叶最佳条件为温
度 45 ℃、水分质量分数 50%、发酵时间 9 d。 在此优
化条件下,上部低次烟叶的淀粉降解率为 20􀆰 41%,
蛋白质降解率为 12􀆰 35%。
与传统的烟叶自然陈化相比,本论文中所采用
的高水分烟叶固态发酵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在
短时间内大幅度地降解上部低次烟叶中淀粉和蛋
白质的含量,而且由于采用了近似于厌氧发酵的条
件,基本上可杜绝霉菌的生长,避免烟叶发霉产生
异味。 但该实验对烟叶其他化学成分的影响还有
待于进一步考察。
参考文献:
[ 1 ]   肖协忠.烟草化学[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48⁃52.
[ 2 ]   王静,王安亭.废次烟叶的综合利用研究[ J] .洛阳大学学报,
2007(4):51⁃55.
[ 3 ]   饶国华,赵谋明,林伟锋,等.中国低次烟叶资源综合利用研
究[J] .资源科学,2005(5):120⁃127.
[ 4 ]   郑奎玲,余丹梅.废弃烟叶的综合利用现状[ J] .重庆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4(3):61⁃64.
[ 5 ]   李少鹏.利用生物技术降解烟叶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研究[D].
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6.
[ 6 ]   韩锦峰,朱大恒,杨素勤,等.不同陈化期烤烟几种酶活性及
相关化学成分的分析[J] .中国烟草科学,1999(1):1⁃2.
[ 7 ]   赵铭钦,李晓强.烟叶微生物发酵机理及生物制剂应用研究
进展[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42(6):84⁃91.
[ 8 ]   沈萍,范秀容,李广斌.微生物试验[M].3 版.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1999:215.
[ 9 ]   葛素君,谢忠俭,姚许一,等.三种培养基对霉菌、酵母菌的检
出情况比较[J] .浙江预防医学杂志,1991(6):37⁃38.
[10]   尹建雄,卢红,谢强,等.3,5 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快速测定
烟草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及淀粉的探讨[J] .云南农业大学学
报,2007,22(6):829⁃838.
(责任编辑  管  珺)
65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