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生物转化对甲基苯甲酸合成对苯二甲酸的研究 # "TAPH J4<=A @= ! A %NQ:对甲基苯甲酸
王 净!,",许建和#,田 晶!,",许国旺!
!
(!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国家色谱中心,大连 !!%";
# $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 $ 大连轻工业学院分析中心,大连 !!%&"()
摘 要:在单加氧酶和脱氢酶系的作用下,睾丸酮丛毛单胞菌 )*+%,’’ 以对甲基苯甲酸( !-./0)为唯一碳源,生物
催化生成对苯二甲酸(1.2),并对其细胞生长、底物代谢和产物生成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底物在 3 4内即可
完全代谢,但检测到产物的生成需要更长的时间。
关键词:睾丸酮丛毛单胞菌;生物转化;对甲基苯甲酸;对苯二甲酸
中图分类号:53!6 文献标识码:2 文章编号:!%’# 7 "%’3(#&&,)&( 7 &&!6 7 &(
!"#$%&’()#%*&$"#’ #) !+$#,-". &."/ "’$# $0%012$2&,". &."/
34 "#$%$#&%’ ()’(#’()*#&) 567%,’’
829: ;<=>!,",?@ ;!,",?@ :DE-FA=>!
(! G 9AH./0)AP PEIB PEDQB ES QAKVE= <=HE HBKBM4H4AI
4 PBYDB=H
KARAH
KARBR F
VDH
904 :#%/(:#$%&%$’&( )*()$()*+$’*;V
二甲苯氧化得到,主要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
醇酯(1T.,俗称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1..)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是聚酯生
产中主要的原料。近几年,世界 1.2 的生产一直以
较快速度增长,生产能力从 !66’ 年的 ! 3## 万 H ]年
增长到 #& 年的 # %!# 万 H ]年,年均增长率达到
’ $,^。同期,产量从 ! %’! 万 H 增长到 # (6( 万 H,年
均增长率达到 3 $"^[!]。传统工业主要是采用化学
合成方法生产对苯二甲酸,其化学生产则以对二甲
苯的硝酸氧化,催化液相空气氧化及 L
在着消耗能源巨大、对反应设备要求苛刻、原料消耗
和水资源消耗较高、排出的工业废水较多、污染物的
排放和污染扩散较大等缺点。生物催化技术是生物
学和化学工程的交叉学科。生物催化与化学合成法
相比有如下优点:!反应条件温和;"具有多功能
性、底物选择性、立体选择性、对映选择性、区域选择
! 收稿日期:#&&,-&3-#&
基金项目:国家“6’"”计划(#&&"J\’!%&&")项目和中科院创新基金(_#&!#)资助
作者简介:王 净,(!6’3-),辽宁人,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微生物。
联系人:许国旺,T-LA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J4<=BPB ;EDK=AI ES \
9EU G #&&,
·!6·
万方数据
性和化学选择性高的优点;!化学反应专一但又可
以改变;"对环境友好。生物催化技术是实现化学
工业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技术。同时我们尝试采用
生物催化转化法生产对苯二甲酸。
睾丸酮丛毛单胞菌(!"#$#"%$& ’(&’"&’()"%()是丛
毛单胞菌属( !"#$#"%$&)的一个种。在自然界中分
布广泛,为条件致病菌[!]。现有报道关于睾丸酮丛
毛单胞菌对喹啉类化合物的降解["],但关于催化生
成对苯二甲酸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从不同菌株
出发,以对甲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源,挑选出能够生成
对苯二甲酸的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了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 菌种和培养基
# $# $# 菌株
% $#’#! 和 % $#’()(伯 克 霍 尔 德 菌),
% $##!(,% $*"! 和 %+++#((’,(恶臭假单胞菌),
+-.(食酸丛毛单胞菌),%&" $#)!#(糖丝菌属),%/++
010"1(阴沟肠杆菌),%/++##11* 和 2&3*,))(睾丸
酮丛毛单胞菌)。
# $# $0 糖丝菌株专用的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 4 5 6):硫酸铵 0 $(,磷酸二氢钠
( $,,磷酸二氢钾 ( $,,七水硫酸镁 ( $0,无水氯化钙
( $#;固体培养基中另加入琼脂占 # $,7 8 0 $(7。
液体培养基( 4 5 6):硝酸铵 # $(,磷酸二氢钾
( $,,氯化钠 # $(,磷酸氢二钾 ( $,,七水硫酸镁 ( $,,
氯化钙 ( $#,氯化铁 ( $(0,酵母提取物 ( $(,。
# $# $! 除糖丝菌属外其他菌用培养基[*]
液 体 培 养 基:硫 酸 铵 #( 99.: 5 6,氯 化 镁
0 99.: 5 6,无 水 氯 化 钙 ( $) 99.: 5 6,氯 化 锰
,(#9.: 5 6,七水氯化铁 ##9.: 5 6,硫酸铜 # $)0#9.: 5
6,氯化钴0 $,!#9.: 5 6,钼酸钠 0 $"0#9.: 5 6,硫酸亚
铁( $((( #7,维生素 ;# 0#9.: 5 6,磷酸钾缓冲溶液
,( 99.: 5 6,<= > )。
# $# $" 碳源
准确称取 ( $0( 4 的对甲基苯甲酸,用稀氨水溶
解,并用双蒸水定容于 #(( 96 的容量瓶中,配制成
0 4 5 6的标准品,备用。
# $0 菌株的选择
利用 # $# 中的各种不同菌种及液体培养基分别
以对甲基苯甲酸为生长底物(唯一碳源),接种到装
液量为 !( 96 的 #(( 96 三角瓶中,在 !( ?,
#*( @ 5 9AB的通气恒温摇床上振荡培养,并定期取发
酵液检测是否生成对苯二甲酸。通过唯一碳源法来
筛选能够生产对苯二甲酸的菌种,其中底物加入量
为 ( $#( 4 5 6。
# $! 生长曲线测定
先以细菌培养基培养菌株制成种子液,再以
,7的接种量转接到液体培养基中,根据其不同时间
测定的光密度 *+*((得到其生长曲线。
# $" 底物代谢实验
在唯一碳源培养的过程中,定期取发酵液检测
对甲基苯甲酸的代谢程度。取发酵液 # $, 96,
’ ((( @ 5 9AB离心 #( 9AB,除去其中菌体及蛋白大分
子,上清液用 ( $00#9 的滤膜过滤后用毛细管电泳
检测底物浓度。
# $, 分析方法
细胞浓度的变化用 *+*((的检测值表示,仪器
为 CD0",( 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底物
及生成物的浓度用毛细管电泳检测,仪器为 E 5 %+F
32G 毛细管电泳仪(美国 ;HIJ9-B 公司),毛细管为
熔融二氧化硅毛细管柱,柱箱温度 0, ?,运行电压
为 #, JD,采用负电源,压力进样 ( $,
" 结果与讨论
0 $# 菌种的选择
在不同时间检测对苯二甲酸的生成和菌体生长
情况,如表 # 所示。各菌在唯一碳源培养基中都有
生长,但仅有菌 2&3*,)) 在唯一碳源培养中有对苯
二甲酸的生成。所以选择该睾丸酮丛毛单胞菌
(2&3*,)))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对甲基苯甲酸是一
类芳香烃化合物,而自然界中降解烃类的微生物约
占微生物群落总数的 #7[)]。所以微生物能够利用
对甲基苯甲酸作为碳源生长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
情,所选的菌株都能够在以对甲基苯甲酸为唯一碳
源的培养基中生长。
0 $0 生长曲线和底物代谢实验
图 # 中分别表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 2&3*,))
在初始底物质量浓度为 ( $# 4 5 6 的唯一碳源培养基
中的生长曲线和底物代谢曲线。由图 # 可见,该菌
细菌浓度有明显增加,( 8 ’ L 为延滞期,’ 8 0( L 为
菌体的对数生长期,其后为稳定期,直至 0’ L 开始
衰亡。该菌可以快速代谢对甲基苯甲酸,由底物代
·0(· 生物加工过程 第 ! 卷第 " 期
万方数据
谢曲线可以看出,底物在 ! " 之内就已经被完全代
谢。
表 # 各菌株在唯一碳源培养基中产 $%&情况
%’()* # $+,-./01,2 ,3 0*+*4"0"’)1/ ’/1- 3+,5 !60,).1/ ’/1- (7 -136
3*+*20 80+’128
98,)’0*
:+,;0" ,2
<’+(,2 =,.+/*
$+,-./01,2 ,3
%*+*4"0"’)1/ &/1-
&=# >#!#? @ A
&=# >#!BC @ A
&=# >##?B @ A
&=# >DE? @ A
&<<<#BB!F @ A
<’, @ A
&=E >#C?# @ A
&%<
I=JDFCC @ @
—!—%"* K+,;0" /.+L* ,3 I=JDFCC;
—"—%"* 0+’283,+5’01,2 /.+L* ,3 !60,).1/ ’/1-
图 # I=JDFCC 的生长及对甲基苯甲酸的代谢曲线
M1K ># %"* K+,;0" ,3 I=JDFCC ’2- 0+’283,+5’01,2 ,3 !60,).1/ ’/1-
G >? $%&的生成
由图 G 可以看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 I=JDFCC
在降解对甲基苯甲酸的过程中有对苯二甲酸的生
成,但是生成量不大。据报道芳香烃的代谢主要依
靠的是单加氧酶或双加氧酶,细菌主要产生双加氧
酶,对于芳香烃类化合物代谢途径一般主要是,首先
苯环的裂解,把两个氧原子加到底物中形成双氧乙
烷,进一步还原水解成为顺式双氢乙醇,双氢乙醇可
继续氧化为儿茶酸、原儿茶酸和龙胆酸等中间代谢
物,接着苯环断开,产生琥珀酸、延胡索酸、乙酸、丙
酮酸和乙醛,代谢中的产物被微生物用来合成自身
的生物量,同时产生
符合。但是另一种途径,即苯环上的甲基不断氧化
生成甲酸的情况也有报道[D],该氧化代谢途径符合
本研究的要求,菌 I=JDFCC 正是通过对对甲基苯甲
酸上甲基的不断氧化才能得到最终的产物对苯二甲
酸。但是该氧化代谢途径并不是对甲基苯甲酸主要
的代谢途径,所以向该方向代谢生成对苯二甲酸的
量偏小。另外,一些细菌(尤其是条件致病菌)在代
谢过程中,随着所形成的末端代谢产物逐渐增多,细
菌所受的反馈抑制作用也逐渐明显,一些毒力较强
的条件致病菌如 "#( "$%!&’%$($)*+ #,)#,-*.,+),它所
产生的毒性产物对机体和自身都是有毒害作用的。
因此,细菌的毒力不仅表现为它产生毒性产物的能
力,而且也体现在它对毒性产物的耐受能力[#B]。由
于菌 I=JDFCC 是条件致病菌,其在本研究中产生的
酶是诱导酶,由于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对苯
二甲酸,对酶的反应条件产生影响,这些原因都可能
是导致对苯二甲酸生成量偏小的原因。改善代谢条
件提高对苯二甲酸产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对苯二甲酸;E6
图 G I=JDFCC 菌株发酵液与标准液的谱图比较
M1K >G <,54’+18,2 ,3 /"+,5’0,K+’5 ,3 /.)0.+* (+,0" ’2- 80’2-’+-
8,).01,2
! 结 论
睾丸酮丛毛单胞菌 I=JDFCC 能够快速代谢对
甲基苯甲酸,并利用其做为碳源生长,在完全代谢后
能够氧化成对苯二甲酸。这些都为进一步开展生物
转化法生产对苯二甲酸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林必越 R我国 $%&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S]R上海化工,GBBE,
GH(!):F?6FF R
[G] M+’2T S,U,)’2- V,&)’8-’1+ J< R <"’+’/0*+1W’01,2 ,3 0"* !60,).*2*8.)6
3,2’0* ,4*+,2 08’JPGBBF 年 ## 月 王 净等:生物转化对甲基苯甲酸合成对苯二甲酸的研究 ·G#·
万方数据
!"#$%&’(),*++, - +*+.+/, -
[0] 1"2"3"4" 5"36"2%74&"#6"& -对二甲苯的液相催化氧化[8]-石油化
工译丛,*++/,(0):*/.*9 -
[:] 崔明超,陈繁忠,傅家谟,等 -睾丸酮丛毛单胞菌对喹啉类化合
物的降解[8]-环境化学,/;;:,/0(*):99.,; -
[<] 扈玉婷,任凤华,周培瑾,等 -一株分离自新疆天池寡营养环境
的糖丝菌( !"##$"%&’$%() => - 1?@.9)降解芘的特性[8]-科学通报,
/;;0,:A(*9):* ,+9.* A;; -
[9] B’#6"%) C!,D"&() BB,E"="7$6" F,%$ ") - B’#&(G’") >&(4H#$’(7 (I
$%&%>6$6")’# "#’4 ’=(>6$6")’# "#’4[1]- JK 1 9 *A, <9+ !*,/;;* -
[,] 邱俊珊,朱可丽,张 杰,等 -降解芳烃微生物的多样性[8]-应
用生态学报,/;;/,*0(*/):* ,*0.* ,*< -
[A] 田 蕴,郑天凌,胡 忠 -海洋环境中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研
究进展[8]-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0,+(:),:0+.::0 -
[+] 倪龙兴,史俊南,陈晓玲,等 -厌氧菌酶动力学变化可能与细菌
的代谢有关[8]-第四军医大学学报,*++,,*A(:):
!!!!!!!!!!!!!!!!!!!!!!!!!!!!!!!!!!!!!!!!!!!!!!!!!!!!!!!!!!!!!!!!!!!!!!!!!!!!!!!!!!!!!!!!!!!
0*+.0// -
(上接第 *A 页)
[/<]胡红旗,陈明才,李 静 -超临界 DL/中的丙烯酸聚合反应[8]-
高分子学报,*++A(9):,:;.,:0 -
[/9]M%K’N(7% 8B - KO7$6%=’= (I I)H(&(>()ON%&= ’7 =H>%&’$’#") #"&G(7 4’(P.
’4%[8]- K#’%7#%,*++/(/<,):+:<.+:, -
[/,]Q"NN(74 MR,S"&%) B,S)’G"7(2 RB - T7UON"$’# &%"#$’(7= ’7 =H>%&.
#&’$’#") 3"=%=[8]- R>>) !’(#6%N !’($%#6,*+A<,**(<):0+0.:;; -
[/A]5"74()>6 VW,!)"7#6 QW,1&"H=7’$U 8B - T7UON"$’# #"$")O=’= ’7 " =H.
>%&’$’#") I)H’4[8]- !’($%#67() X%$$,*+A<,,(<):0/<.0/A -
[/+]西罗尼 D曹,埃德纳 B普勒,托马斯 !斯坦福,等 - 用液态 DL/
作清洗剂的搅动下的干洗[1]- 中国发明专利:+<*;<*9+ - <,
*++9 -
[0;]B’$#6%)) 8M,D"&$O MV,X"$6"N 85 -B%$6(4 "74 #(N>(=’$’(7 H=’73 4%7.
=’I’%4 #"&G(7 4’(P’4% "74 #)%"7’73 "4YH7#$ $( #)%"7 I"G&’#=[ 1]- JK
1"$%7$:,+9*<,*++: -
[0*]B#DH))(H36 S8 - 5%N(2") (I I)H(&’7% (& #6)(&’7% &%=’4H% GO )’ZH’4 DL/
[1]- JK 1"$%7$:<+,9/9:,*+++ -
[0/]M(H3)"= BR,V%N>)%$(7 RD -B%$6(4 I(& &%N(2’73 ’7(&3"7’# #(7$"N’7".
$’(7 GO #6%N’#") 4%&’2’$’U"$’(7 "74 %P$&"#$’(7[1]- JK 1"$%7$:
[00]E""&$=$&" KH>%&’$’#") #(N>(=’$’(7= I(& &%N(2") (I (&3"7’# N"$%&’") "74
N%$6(4= (I H=’73 ="N%[1]- JK 1"$%7$:9/:/*9<,/;;* -
[0:]M%?(H73 81,B#D)"’7 8!,C&(== KB,%$ ") - B%$6(4= I(& #)%"7’73 N’#&(.
%)%#$&(7’# =$&H#$H&%= [’$6 "ZH%(H= #"&G(7 4’(P’4% =O=$%N=[ 1]- JK
1"$%7$:99:*9,A,/;;0 -
[0<]M%?(H73 81,B#D)"’7 8!,D()% BT,%$ ") - B%$6(4= "74 ">>"&"$H= I(&
#)%"7’73 "74 \ (& $&%"$’73 " =HG=$&"$% H=’73 DL/[ 1]- JK 1"$%7$:
9,A/+;;,/;;: -
[09]D(7="7’ SR,KN’$6 5M - LG=%&2"$’(7 (7 $6% =()HG’)’$O (I =H&I"#$"7$= "74
&%)"$%4 N()%#H)%= ’7 #"&G(7 4’(P’4% "$ <; ][ 8]- 8 KH>%&’$ ^)H’4,
*++*(0):<*.9< -
[0,]Q()N%= 8M,_’%3)%& S8,RH4&’"7’ B,%$ ") - !HII%&’73 $6% "ZH(H= >6"=%
>Q ’7 ["$%&.’7.DL/ N’#&(%NH)=’(7[ 8]- 8 16O= D6%N !,*+++(*;0):
< ,;0.< ,** -
[0A]S(U)(2 B?,B%)’‘.F"G"&(2 FK,!"$&(‘(2" TE,%$ ") - 5%)"$’(7=6’> G%.
$[%%7 >)H&(7’# G)(#‘ #(>()ON%& =$&H#$H&%,#&’$’#") N’#%))’U"$’(7 #(7#%7.
$&"$’(7 "74 >"&$’$’(7’73 #(%II’#’%7$= (I )([ N()%#H)"& N"== =()H$%=[8]-
B"#&(N()%#H)%=,/;;;(00):0 0;<.0 0*0 -
[0+]B"73 K,D((>%& Ra,D()%)(H36 BT,%$ ") - D(>()ON%&’U"$’(7 (I DL/ "74
*,/.#O#)(6%P%7% (P’4% H=’73 " DL/.=()HG)% #6&(N’HN >(&>6O&’7 #"$")O=$
[8]- B"#&(N()%#H)%=,/;;;(00):0;0.0;A -
·//· 生物加工过程 第 0 卷第 : 期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