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孙万春((’&)—),男,湖北兴山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01234&)56-7889 48,9 42
! 通讯作者 :;/:"("$#!("#)<&,*+,-./:64/.-2=5 4--09 -49 42
硅对水稻防御性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及其与抗稻瘟病的关系
孙万春(,!,薛高峰(,张 杰(,宋阿琳(,葛高飞(,李兆君(,梁永超(,%!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作物营养与施肥重点试验室,北京 ("""#(;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浙江杭州 %(""!(;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 #%!""%)
摘要:通过室内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硅酸盐对接种稻瘟病菌后水稻的病情指数、植株生物量、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AB)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硅能显著降低水稻稻瘟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
数,防治效果达 )"C<’D;显著减轻稻瘟病对水稻地上部的危害,干物质量显著高于不施硅处理,但对地下部生长影
响不明显;接种后水稻叶片 >?@活性均升高,在第 < E达到最大值,施硅处理显著低于不施硅处理,与稻瘟病抗性
成负相关;水稻叶片 >>?活性在接种后第 < E达到峰值,从第 F E开始施硅处理显著高于不施硅处理;接种后水稻
叶片的 >AB活性快速升高,在第 !F 7达到最大值,施硅处理显著高于不施硅处理,是其 (CFF倍。说明硅能提高防
御性关键酶的活性,参与水稻本身防卫机制,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作用来增强水稻的抗性。
关键词:硅;水稻;酶活性;稻瘟病
中图分类号:G’F)C<;H<((C"(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 (*$*’)" )" +’,*-*,*&( )# .&/ 0&"(& &"1/2&( *" 3*’& $&+-&( *"#&’,&0
4/ !"#$"%&’()* #’+,*" *" 3&$+,*)" ,) 3*’& 4$+(, 3&(*(,+"’&
HJK L-2+4712(,!,IJ* M-8+N;2=(,OPAKM Q.;(,H?KM A+/.2(,M* M-8+N;.(,BR O7-8+S12(,BRAKM T82=+47-8(,%!
(! "#$%&%’%( )* +,-&.’/%’-0/ 1($)’-.($ 0#2 1(,&)#0/ 3/0##,,45($( +.02(67 )* +,-&.’/%’-0/ 8.&(#.($ 9 :&$%-7 )* +,-&.’/%’-(
;(7 <0=)-0%)-7 )* 4-)> ?’%-&%&)# 0#2 @(-%&/&A0%&)#,B(&C, !DDDE!,45;
F "#$%&%’%( )* G#H&-)#6(#%,1($)’-.(,8)&/ 0#2 @(-%&/&A(-,I5(C&0#, +.02(67 )* +,-&.’/%’-0/ 8.&(#.($,J0#,A5)’ K!DDF!,45;
K ;(7 <0=)-0%)-7 )* L0$&$ G.)M+,-&.’/%’-( 9 4)//(,( )* +,-&.’/%’-(,85&5(A& N#&H(-$&%7,85&5(A&,OC&0#, EKFDDK,45)
54(,3+’,:A 0;U.;0 8N 76EU8V82.40 ;WV;U.,;2X0 3;U; V;UN8U,;E .2 - 482XU8//;E U.4;+:0,#0>)-%5( ,-&$(0 V-X78060X;, X8
0X1E6 X7; ;NN;4X0 8N 0./.482(H.)82 E.0;-0; E;Y;/8V,;2X,V/-2X =U83X7,-4X.Y.X.;0 8N V;U8W.E-0;(>?@),V8/6V7;28/8W.E-0;
(>>?)-2E V7;26/-/-2.2; -,,82.-+/6-0;(>AB)9 H. -VV/.4-X.82 0.=2.N.4-2X/6 E;4U;-0;E U.4; Z/-0X .24.E;24; -2E 0;Y;U.X6
.2E;W,3.X7 482XU8/ ;NN.4.;246 8N )"C<’D 9 H788X EU6 3;.=7X 8N U.4; V/-2X0 -,;2E;E 3.X7 (C& ,,8/ [ B H. 3-0 0.=2.N.4-2X/6
7.=7;U X7-2 X7-X 8N X7; 282+H.+-,;2E;E V/-2X0 Z6 (" E -NX;U .2841/-X.82 3.X7 : P ,-&$(0 P P83;Y;U,K8 0.=2.N.4-2X E.NN;U+
;24; 3-0 8Z0;UY;E .2 U88X EU6 3;.=7X Z;X3;;2 X7; H. \(3.X7 H. -EE;E)-2E H. $(3.X781X H. -EE;E)XU;-X,;2X0 9 AVV/.+
4-X.82 8N 0./.482 3-0 Z;2;N.4.-/ N8U U.4; =U83X7 -2E -//;Y.-X;E E-,-=; U;01/X.2= NU8, .2N;4X.82 Z6 : P ,-&$(0 P >?@ -4X.Y.X6
.24U;-0;E -NX;U .2841/-X.82 -2E U;-47;E - ,-W.,1, Z6 < E9 >?@ -4X.Y.X6 .2 /;-Y;0 8N H. \ V/-2X0 3-0 0.=2.N.4-2X/6 /83;U
X7-2 X7-X 8N H. $ V/-2X0 -NX;U .2841/-X.82 9 :7; U;01/X 0783;E X7-X X7; 47-2=; 8N >?@ -4X.Y.X6 3-0 28X E.U;4X/6 U;/-X;E X8
U.4; Z/-0X U;0.0X-24;,Z1X ,.=7X Z; E.U;4X/6 U;/-X;E X8 E-,-=; E;=U;; 8N U.4; /;-Y;0 .2N;4X;E Z6 : P ,-&$(0 P >>? -4X.Y.X6 .2
H. \ -2E H. $ U.4; V/-2X0 Z8X7 0/83/6 .24U;-0;E -NX;U .2841/-X.82 -2E 7-E - V;-] Z6 < E9 >>? -4X.Y.X6 .2 /;-Y;0 8N H. V/-2X0 3-0 0.=2.N.4-2X/6 7.=7;U X7-2 .2 H. $ V/-2X0 NU8, F E -2E 823-UE9 >AB -4X.Y.X6 .2 H. \ -2E H. $ U.4; V/-2X0 U-V.E/6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
>/-2X K1XU.X.82 -2E ^;UX./._;U H4.;24;
!"#$%&’%( &)*%$ !"+#,-&*!+" &"( .&( & /%&0 12 34 .,*.%$%&)*%$ 1%5&" *+ (%#-!"% 6 7+8%9%$,:;< *!9!*2 !" =! > /-&"*’
8&’ ?@44A)+-( .!5.%$ *.&" !" =! A /-&"*’ 6 B* !’ .2/+*.%’!C%( *.&* ’!-!#+" #&" D%(!&*% *!9!*!%’ +) 0%2 (%)%"’% %"C2D%’ *+
!"(,#% ’+D% "&*,$&- (%)%"’% $%’/+"’%’ !" $!#% &"( /-&2 &" *!9% &"( /.2’!+-+5!#&- $+-% !" %".&"#!"5 $%’!’*&"#% *+ $!#%
1-&’* 6
!"# $%&’(:’!-!#+";$!#%;%"C2D% *!9!*2;!"#$"%&’()* #’+,*"
稻瘟病(!"#$"%&’()* #’+,*")是世界上分布最广
泛、破坏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培育和种植抗病
品种一直被认为是有效控制稻瘟病和减少农药使用
的最有效措施。但由于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复杂性
和高度变异,一个抗病品种育成后往往推广 E!F年
就因为产生新的优势小种而丧失抗性[?A3],特别是
含有单个主效抗病基因的品种更是如此。由于目前
对抗性基因的作用机理还不是很清楚,要培育出具
有广谱性和持久性的抗病品种还非常困难。因此,
寻求新的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方法或途径,有着十分
重要的现实意义。
硅是地壳和土壤中第二个最丰富的元素,但迄
今为止人们对硅的生物学作用了解甚少。已有大量
研究表明,硅可增强植物如水稻、小麦、黄瓜等作物
的抗病性[EAF]。但长期以来,有关硅增强植物抗病
性的作用机理一直存在争论。传统观点认为,沉积
在乳突体、表皮层或受真菌侵染部位、伤口处的硅对
植物起着天然的“机械或物理屏障”作用[GAH],特别
是在水稻上。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硅可能通过
参与代谢,激活防卫基因,导致与植物抗病性有关的
代谢产物增加及其相关酶活性的提高,增强植株的
系统抗病性而达到抑制病害的作用[F,IA?3]。因此,
进一步从生化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硅的抗病机理是非
常必要的。过氧化物酶(:JK)、多酚氧化酶(::J)和
苯丙氨酸解氨酶(:;<)均是与植物抗病密切相关的
酚类代谢关键酶,对增强寄主抗病能力具有重要作
用。本试验以水稻稻瘟病为对象,研究在人工接种
稻瘟病菌的条件下硅对水稻叶片过氧化物酶、多酚
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以及植株生长和抗病
性的影响,旨在阐明硅提高水稻对稻瘟病抗性的作
用机理。
) 材料与方法
)*) 供试水稻品种和菌种
水稻(-’./" ,"(+0" <6)品种选用感病品种丽江
新团黑谷(不含任何抗稻瘟病基因),由江苏省农业
科学院植保所刘永锋博士赠送。稻瘟病菌(!"#$"1
%&’()* #’+,*")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袁善奎博士赠送。
)*+ 水稻的种植与管理
将水稻种子用 L@FM次氯酸钠溶液消毒 ?F D!"
后,浸种 4H .,在 EFN下催芽,然后在人工气候室用
育苗盘培养。当长到一叶一心时,移到 H <的具有
带孔盖板的塑料箱中培养,选用 O!D,$& P 营养
液[?E]。营 养 液 含 有 大 量 元 素: L@EQ DD+- R <
(S74)3=J4,L@FF DD+- R < T5=J4·Q73J,L@?H DD+- R <
OSJE,L@EQ DD+- R < U&(SJE)3·473J,L@3? DD+- R <
O73:J4;微量元素:3L!D+- R < S&VKW;X%·E73J,
G@Q!D+- R < T"U-3·473J,I@4 !D+- R < 7EPJE,L@L?F
!D+- R <(S74)GT+QJ34·473J,L@?F !D+- R < Y"=J4·
Q73J,L@?G!D+- R < U,=J4·F73J。营养液使用不含
硅的超纯水(T!--!Z[ =2"*.%’!’ ;?L,T!--!/+$% U+$/+$&Z
*!+",\=;制备)。第一周使用 L@F倍浓度的 O!D,$&
P营养液,一周后再用完全营养液,调 /7值至 F@G。
每天连续通气,每 3 (调一次 /7值,并补充水分,每
4 ( 换一次营养液。施硅处理是在不含硅的 O!D,$&
P完全营养液中加入 ?@Q DD+- R <的硅酸钠(S&=!JE·
I73J),用 7U-中和,调 /7至 F@G。水稻的培养均在
人工生长室内进行。每天光照时间 ?E .,用冷光源
的白色荧光灯进行光照。光照时维持室温 3QN,夜
晚维持室温 3EN。
)*, 稻瘟菌的培养和分生孢子悬液的制备
采用燕麦片番茄汁培养基(J&* *+D&*+ &5&$)培养
稻瘟菌。将稻瘟菌接种到燕麦片番茄汁培养基(燕
麦片 EL 5 R <,西红柿汁 ?FL 5 R <,琼脂粉 3L 5 R <,高压
灭菌 3L D!")上,于 3HN下黑暗培养一周。用灭菌载
玻片刮下培养基表面的菌丝,然后再次用无菌双蒸
水冲洗掉培养基表面菌丝,于 3FN左右光照培养 ?
!3 (使其产生大量孢子。最后用无菌双蒸水冲洗
培养基表面,得稻瘟病菌孢子悬浮液。用双层纱布
过滤后,在显微镜下观测,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然后
将孢子悬浮液稀释到一定浓度,加入 W8%%" 3L
(L@L3FM,9 R 9)备用。
)*- 试验设计
试验设 3个处理:施硅(=! >)和不施硅(=! A),
每个处理重复 E 次,每个重复 GL 株秧苗。处理之
43L?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F卷
前,水稻一直生长在不含硅的 !"#$%& ’完全营养液
中。当水稻第五叶露出时,进行施硅和接种处理。
施硅处理用含 ()* ##+, - . 硅的 !"#$%& ’完全营养
液代替无硅营养液,不施硅处理继续使用无硅营养
液。立即用孢子悬浮液(/ 0 (1/ 个 - #.)喷雾接种,
直到叶片表面有悬浮液流出。接种后用塑料薄膜覆
盖,保持黑暗 23 4,35 4后移去薄膜,室内用加湿机
(67879:+% ;11(,<=&"%公司)保持湿度 5/>以上。
接种后第 (1 ?,调查病情指数和发病率,每重复
调查 @1株秧苗,并记录地上部和根部的干重。接种
后在不同时间点采样,用液氮冷冻,在 A 51B下保
存,用于测定过氧化物酶(CD6)、多酚氧化酶(CCD)
和苯丙氨酸解氨酶(C<.)的活性。
!"# 测定方法
()/)( CD6活性测定 参照 E"9等[(3]的方法。取
叶片 1)/ F左右放入预冷的研钵中,加入液氮研磨
至粉末。加入 3 #. 1)( #+, - . 磷酸钠缓冲液(GH
@)3,含 (> CIC)再次匀浆并转入 (1 #.离心管中。
混合物在 3B下,(/111 0 F离心 ;1 #"9,取上清液测
定酶活性。在光径为 ( J#的玻璃比色杯中,分别加
入 2 #. 1)( #+, - .的磷酸钠缓冲液(GH @)3)和 1)/
#. 1)12 #+, - .愈创木酚溶液,(11!.稀释的酶液,
混合物在 ;1B保温 ;1 #"9,最后加入 1)/ #. 1);5
#+, - . H2D2溶液,混匀后立即在 3@1 9#下测定吸光
度增加的初始速率,连续读数 ( #"9 以上。CD6酶
活性用"<3@1 -(#F·#"9),G%+K7"9表示。
()/)2 CCD活性测定[(3] 提取方法同 CD6活性。
CCD活性测定时,反应混合液中含 2 #. 1)( #+, - .
的磷酸钠缓冲液(GH @)3)和 ( #.酶液,加入 1)/ #.
1)2 #+, - .邻苯二酚后,立即在 ;L5 9#下测定吸光
度增加速率,酶活性用"<;L5 -(#F·#"9),G%+K7"9 表
示。
()/); C<.活性测定[(3] 称取 1);!1)/ F水稻叶
片,放入提前预冷的研钵中,加入液氮研磨至粉末。
用 3 #.(分两次加入)/1 ##+, - .硼酸钠缓冲液(GH
5)5,含 / ##+, - .巯基乙醇和 (>CIC)匀浆,冲洗转
入 (1 #.离心管中。混合物在 3B下,(/111 0 F离心
;1 #"9,取上清液测定酶活性。在 1)( #.粗酶液中
加入 3 #.硼酸缓冲液(/1 ##+, - .,GH5)5),再加入 (
#. . A苯丙氨酸(21 ##+, - .),置 ;*B水浴 @1 #"9,
反应用 1)2 #.的 @ #+, - . HM,中止,以不加酶液为
对照。用肉桂酸(N"F#&公司,美国)作标准曲线,用
肉桂酸的产量来测定酶的活性,在 2L1 9#下比色。
()/)3 病情指数调查 按 O4&%%7$ 6的 @级制统一
标准[(/]来记载病情。
(级(HP):无任何病斑或不侵染;
2级(P):有零星直径小于 1)/ ## 的褐色斑
点;
;级(QP):有少数直径约为 1)/!( ##的褐色
病斑;
3级(QN):出现直径小于 ; ##的圆形至椭圆
形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
/级(N):典型的纺锤形稻瘟病斑,直径 ; ##
或更长,病斑稍有融合或无融合;
@级(HN):典型的纺锤形稻瘟病斑,直径 ; ##
或更长,病斑融合连成片,致使叶片局部或整体枯
死。
其中 (—;级为抗病表型,3—@级为感病表型。
病情指数(>)R[((SHP T 2SP T ;SQP T 3SQN T
/SN T @SHN)- @SK]0 (11
SHP A SHN分别代表 HP—HN 级别的叶片数量,
SK是调查样本叶片的总数量。
防治效果(>)R(不施硅病指 A施硅病指)-不
施硅病指 0 (11。
$ 结果与分析
$"! 硅抗稻瘟病的效果
施硅能显著降低水稻稻瘟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
数,防治效果达 @1)/L>(表 ()。表明硅能显著增强
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
表 ! 硅对水稻稻瘟病病情指数的影响和防治效果
%&’() ! *++),-. /+ .0(0,/1 &22(0)3 /1 40,) ’(&.-
3)5)(/26)1- 01 40,) ()&5).
处理
O%7&K#79K
发病率
U9J"?79J7
(>)
病情指数
N7V7%"KW "9?7=
(>)
防治效果
X88"J"79JW
(>)
N" A L()@* Y ;); @2)51 Y ;)5
N" T ;@)(( Y 3)3! 23)*/ Y 3)*! @1)/L
注(S+K7):每个处理的数值是三个重复的平均值。!表示 ! 测
验处理间差异达 " Z 1)1/ 显著水平。O47 V&,$7: &%7 #7&9: +8 K4%77
%7G,"J&K"+9: Y N6[ <:K7%":\: ?79+K7 :"F9"8"J&9K ?"887%79J7 &K " Z 1)1/ ]7^
K_779 N" T &9? N" A K%7&K#79K: &JJ+%?"9F K+ NK$?79K’: !^K7:K [
$"$ 施硅对感染稻瘟病的水稻植株生物量和硅含
量的影响
图 ( 表明,水稻感染稻瘟病 (1 ?后,施硅植株
的地上部干物质重量显著高于不施硅处理。由于施
硅增强了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感病较轻,枯萎或死
/21(/期 孙万春,等:硅对水稻防御性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抗稻瘟病的关系
亡的叶片较少,使地上部干物质重量显著高于不施
硅处理。稻瘟病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较小,故施
硅对水稻根系生长影响也不明显。无论是水稻植株
的地上部还是地下部,施硅处理的硅含量均显著高
于不施硅处理,地上部的硅含量显著高于地下部,表
明水稻中的硅主要积累于地上部。
图 ! 施硅对感染稻瘟病的水稻生物量和硅含量的影响
"#$%! &’’()* +’ ,-(./(/01#2#)+. +. /34 5(#$6*1 ,./ 1#2#)+. )+.*(.*1 #. 3#)( 72,.*1 #.+)82,*(/ 5#*6 !" #$%&’(
[注(!"#$):数值是 %个重复的平均值,垂直线表示标准偏差,下同。! 表示同一部位根据 #测验两个处理在 ! & ’(’)水平上差异显著。
*+#+ +,$ -$+. /+01$2 "3 #4,$$ ,$5067+#$28 9$,#67+0 06.$2 ,$5,$2$.# 2#+.:+,: :$/6+#6".2,2+-$ 2;-<"0 62 12$: 3", "#4$, =6>8
?2#$,62@2 +<"/$ <+,2 3", 24""# ", ,""# :$."#$ 26>.6367+.# :633$,$.7$ +# ! & ’(’) +77",:6.> #" A#1:$.#’2 "B#$2# 8 ]
9:; 接种后水稻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
如图 C所示,接种稻瘟病菌后,水稻叶片的过氧
化物酶活性均快速升高,在接种后第 ) :达到高峰,
并保持相对稳定水平;但施硅处理的过氧化物酶活
性显著低于不施硅处理。表明在本研究中,过氧化
物酶活性与水稻对抗稻瘟病的抗性不成正相关,甚
至成负相关,可能与叶片受稻瘟病伤害的程度有关。
图 9 接种后水稻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9 ?6,.$(1 #. 7(3+@#/,1( ,)*#A#*4 #. 2(,A(1 +’ 3#)( 1((/2#.$1
,-(./(/ 5#*6 1#2#)+.(B# C)+3 .+*(B# D),’*(3 #.+)82,*#+.
5#*6 !" #$%&’(
9:E 接种后水稻叶片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
图 %看出,接种稻瘟病菌后的最初 C :,水稻叶
片的多酚氧化酶活性缓慢上升,但处理间差异不显
著。从第 C :以后,施硅植株的 DDE活性开始快速
图 ; 接种后水稻叶片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 ?6,.$(1 #. 7+2476(.+2+@#/,1( ,)*#A#*4 #. 2(,A(1 +’
3#)( 1((/2#.$1 ,-(./(/ 5#*6 1#2#)+.(B# C)+3 .+*(B# D)
,’*(3 #.+)82,*#+. 5#*6 !" #$%&’(
上升,到第 ) : 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从第 F :开
始,施硅处理的 DDE活性就显著高于不施硅处理。
9:F 接种后水稻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
植物体内大多数酚类物质的合成与苯丙烷类代
谢密切相关,在该途径中,D?G是关键酶,它催化 G
H苯丙氨酸脱氨基转化为反式肉桂酸。图 F显示,
接种稻瘟病菌后,水稻叶片的 D?G 活性均快速增
长,在 CF 4达到最高峰,施硅处理和不施硅处理的
峰值分别为 )I)()F和 FJF(’J .-"0 K(->·4),5,"#$6.。
从接种后的第 JC 4开始,施硅处理的 D?G活性就显
LC’J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J)卷
图 ! 接种后水稻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
"#$%! &’()$*+ #) ,’*)-.(.()#)* (//0)#(1.-(+* (23#4#3- #)
.*(4*+ 05 6#2* +**7.#)$+ (/*)7*7 8#3’ +#.#20)(9# :)06 )03(9# ;)
(53*6 #)02<.(3#0) 8#3’ !" #$%&’(
著高于不施硅处理。说明硅能通过提高 !"#的活
性而增强水稻的抗病性。
= 讨论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硅能显著提高水稻的抗病
性,特别是对稻瘟病的抗性[$]。在生产实践中,硅肥
已在水稻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硅抗稻瘟病的机
制十分复杂,一直不明确,并存在争论。由于硅在水
稻表皮中能形成硅化细胞,增强水稻植株的机械强
度,长期以来,硅增强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一直作为
硅的“物理或机械屏障”抗病机制的有力证据[%&’]。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硅可能参与寄主防卫反应,
产生一系列的生化防卫机制来增强植株的抗性,抑
制病菌的发展[(&)*]。
+,-./01等[)%]在黄瓜 &白粉病致病体系的研究
中发现,一旦在营养液中停止供应硅,黄瓜完全失去
对白粉病的抗性。认为硅一旦在细胞壁沉淀下来,
不可再移动和重新分配,变成无效硅,植物中硅的总
量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病原物侵染时有效硅和可
移动硅的含量。+,-./01 等[)2]研究表明,硅产生对
白粉菌的抗性需要在侵染时硅的形态为可溶性。这
些研究与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沉积在植株中的硅形成
“机械屏障”的抗病机制假说是相矛盾的。水稻是典
型的喜硅植物,吸收量很大,植株中硅的含量高达
)34以上,有利于增强水稻茎秆的机械强度,抗倒伏
作用明显。因此,硅在水稻中的抗病作用被认为硅
作为“机械屏障”抗病机制的典型代表。孙万春[)’]
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给水稻停止供应硅后,水稻仍表
现部分抗性,但抗病效果显著低于接种后才供应硅
的处理,后者与接种前后一直施硅的处理具有同样
高的抗病效果。这些研究表明,在水稻这种典型的
喜硅植物上,硅作为“机械屏障”抗病机制仍有一定
的作用,但“机械屏障”以外的抗病机制可能对抗稻
瘟病具有更大的作用。
56789:等[)(]发现,施用硅的黄瓜植株中被侵染
的细胞通过积累酚类物质对真菌侵染的反应更迅
速,积累的酚类物质具有强烈的抗菌活性,抑制真菌
侵入活性维管束系统。;,等[*3]首次鉴定出一种
由硅调控的保护黄瓜抗白粉病的黄酮类物质—植保
素;随后,=>?89@./1等[)*]在感稻瘟病且经硅处理的
水稻体内发现一种萜类植保素。酚类物质含量的增
加,植物保卫素产生和积累是寄主防卫反应的重要
机制。酚类物质不仅可作为病原物的拮抗剂,抑制
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在某些情况下还可抑制病原
物毒素及酶的产生或使其钝化。植物保卫素的抗病
作用己在多种病害体系中得到研究[*)]。笔者的研
究还表明,施硅能显著提高水稻叶片中可溶性酚和
木质素的含量,而增强对稻瘟病的抗性[**]。
!AB、!!A和 !"#是植保素、木质素及酚类物质
合成的关键酶,不只是作为单独的抗病诱导因子起
作用,更多的是间接参与其它抗病防卫反应。56/89:
等[(]在水培液中施用 )C2 -->0 硅使接种过腐霉菌
(!"#$%&’ 1DDE)的黄瓜根系中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
化酶活性显著快速增加。在本研究中,接种稻瘟菌
后施硅能显著提高水稻叶片中 !!A和 !"#的活性,
这与硅增强对稻瘟病的抗性是一致的(图 $,图 F)。
!!A是酚类物质氧化的主要酶,在植物体内能够把
酚类物质氧化成醌类并参与木质素的合成,增强寄
主的抗菌能力;!"#是过敏性反应代谢中起调控作
用的主要酶系之一,大多数研究认为,!"#活性升高
与抗病性相关[*$]。作者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5=的
检测结果表明,施硅能显著快速提高编码苯丙氨酸
解氨酶的基因表达水平[)’],这与 !"#活性的表现是
一致的。
但施硅处理的 !AB活性明显低于不施硅处理,
这不仅与 56/89:等[(]的结果不一致,而且与许多亲
和与不亲和反应中的 !AB 活性变化也不一致[*F];
但与有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G]。!AB是植物体内
普遍存在的氧化还原酶,它不仅参与木质素、酚类物
质及植保素的合成,而且还具有清除体内活性氧的
功能。在不同的寄主 &病原物的互作体系中表现是
不一致的,甚至相互矛盾[*F&*G],不宜作为抗性指标。
感病严重的叶片活性氧的积累量更高,导致 !AB活
性有可能更高。从本试验结果看,!AB活性变化与
2*3)G期 孙万春,等:硅对水稻防御性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抗稻瘟病的关系
施硅没有直接关系,可能因为施硅增强了水稻抗病
性,叶片受伤害较轻,活性氧积累较少,而使 !"#活
性更低。
综上所述,施硅能显著降低水稻的病情指数,缓
解稻瘟病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抗病效果。
硅能提高防御性关键酶的活性,参与寄主与防卫反
应有关的代谢过程,起着积极的生理生化抗病作用,
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物理屏障作用。硅的抗病机制是
复杂的,尚需要进一步从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上进
行研究和验证。
参 考 文 献:
[$] 沈瑛,朱培良,袁筱萍,等 % 中国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 植
物病理学报,$’’(,)((*):(+’,($(-
./01 2,3/4 ! 5,2461 7 ! !" #$ % 80109:; <:=0>?:9@ AB >:;0 CD6?9 B41E
F4? :1 G/:16[&]% H;96 !/@9AI69/AD % .:1%,$’’(,)((*):(+’,($(-
[)] G/01 # J,30:FD0> K .,J0: 5,L0D?A1 K &% !AI4D69:A1 ?9>4;94>0 AB
&’()*+$#’)# ,’)-!# 69 9MA ?;>001:1F ?:90? :1 9/0 !/:D:II:10?[&]% !/@E
9AI69/ADAF@,$’’N,ON($):$+$$,$+)+-
[(] .00CAD< P Q,#691ABB 5 R,GA>>06ES:;9A>:6 T & !" #$ % RBB0;9? AB ?:D:E
;A1 61< B41F:;:<0? A1 9/0 ;A19>AD AB D06B 61< 10;U CD6?9 :1 4ID61< >:;0
[&]% !D619 #:?%,)++*,OO:)N(,)NO-
[*] 杨艳芳,梁永超,娄运生,孙万春 % 硅对小麦过氧化物酶、超氧
化物歧化酶和木质素的影响及与抗白粉病的关系[&]% 中国农
业科学,)++(,(V(W):O$(,O$W-
261F 2 T,5:61F 2 G,5A4 2 .,.41 Q G% X1BD401;0 ? AB ?:D:;A1 A1
I0>AY:<6?0,?4I0>AY:<0 <:?Z4960 6;9:=:9@ 61< D:F1:1 ;A19019 :1 D06=0? AB
M/069( .’)")+/ #!-")0+/ 5% )61< :9? >0D69:A1 9A >0?:?961;0 9A IAM<0>@
Z:D<0M[&]% .;: % HF>:;% .:1%,)++(,(V(W):O$(,O$W-
[N] 5:61F 2 G,.41 Q G,.: &,K[Z/0D< S% RBB0;9 AB BAD:6>E 61< >AA9 ,
6IID:0< ?:D:;A1 A1 9/0 01/61;0Z019 AB :1<4;0< >0?:?961;0 :1 1+*+/)-
-#")0+- 9A IAM<0>@ Z:D<0M[&]% !D619 !69/AD %,)++N,N*:VWO,VON-
[V] 2A?/:<6 .,"/1:?/: 2,P:96F:?/: P% G/0Z:;6D BA>Z?,ZAC:D:9@,61<
<0IA?:9:A1 AB ?:D:;A1 :1 9/0 >:;0 ID619[&]% &I1% &% .A:D .;: % !D619 L4E
9> %,$’V),O:$+W,$$$-
[W] .6Z40D? H 5,8D6?? H # \% \AC:D:9@ 61< <0IA?:9:A1 AB ?:D:;A1 :1 ;4E
;4ZC0> ID619?[&]% !D619,G0DD,R1=:>A1%,$’’$,$*:*ON,*’)-
[O] ]AM01 !,\01^:0? & 8,R/>09 #,.6Z40D? 5 !" #$ % .AD4CD0 ?:D:;A1
?I>6@? :1/:C:9 IAM<0>@ Z:D<0M <0=0DAIZ019 A1 F>6I0 D06=0?[&]% & %
HZ% .A;% JA>9:;% .;: %,$’’),$$W:’+V,’$)-
[’] G/0>:B \,H??0D:1 H,]0D61F0> K K% #0B01?0 >0?IA1?0? :1<4;0< C@
?AD4CD0 ?:D:;A1 :1 ;4;4ZC0> >AA9? :1B0;90< C@ &("2)+/ ?II%[&]% !/@E
9AI69/ADAF@,$’’*,O*:)(V,)*)-
[$+] ]_D61F0> K K,]01/6ZA4 L,\01^:0? & 8% G@9ADAF:;6D 0=:<01;0 AB 61
6;9:=0 >AD0 AB ?:D:;A1 :1 M/069 >0?:?961;0 9A IAM<0>@ Z:D<0M(3$+/!’)#
,’#/)4)- T% ?I% "’)")*))[&]% !/@9AI69/ADAF@,)++(,’((*):*+),
*$)-
[$$] K_Z4?E]A>0D Q,\01^:0? & 8,]_D61F0> K K% .:D:;A1 :1<4;0? 619:E
B41F6D ;AZIA41 :1 IAM<0>@ Z:D<0ME:1B0;90< M/069[&]% !/@?:AD %
\AD0% !D619 !69/AD %,)++N,VV:$+O,$$N-
[$)] KA<>:F40? T H,\;L6DD@ # &,#691ABB 5 R !" #$ % .:D:;A1 01/61;0?
9/0 6;;4Z4D69:A1 AB <:90>I01A:< I/@9A6D0Y:1? :1 >:;0: 6 IA9019:6D
Z0;/61:?Z BA> CD6?9 >0?:?961;0[&]% !/@9AI69/ADAF@,)++*,’*:$WW
,$O(-
[$(] 5:61F 2 G,J46 J 7,3/4 2 8 !" #$ % XZIA>961;0 AB ID619 ?I0;:0?
61< 0Y90>16D ?:D:;A1 ;A1;019>69:A1 9A 6;9:=0 ?:D:;A1 4I96U0 61< 9>61?E
IA>9[&]% L0M !/@9AD %,)++V,$W):V(,W)-
[$*] ‘:1 8 3,a:61 . !% R1/61;0Z019 AB C:A;A19>AD 6;9:=:9@ AB ;>@I9A;A;E
;4? D64>019:: C@ ?:D:;A1 61< 9/0 IA??:CD0 Z0;/61:?Z? :1=AD=0<[&]%
!/@9AI69/ADAF@,)++N,’N($):V’,WN-
[$N] a/6>>064 #,50C>41 \ J,a6DCA9 L &,LA990F/0Z & 5% L0M 9AAD? BA>
>0?:?961;0 F010 ;/6>6;90>:^69:A1 :1 >:;0[H]% H<=61;0? :1 >:;0 CD6?9
>0?06>;/% !>A;00<:1F? AB 9/0 :190>169:A16D >:;0 CD6?9 ;A1B0>01;0 \A19E
I0DD:0>,T>61;0,$’’O[G]% a/0 L09/0>D61 Q6F01:1F01:PD4M0>
H;6<0Z:; !4CD:?/0>?,)+++- N*,V)-
[$V] .6Z40D? H 5,8D6?? H # \% \AC:D:9@ 61< <0IA?:9:A1 AB ?:D:;A1 :1 ;4E
;4ZC0> ID619?[&]% !D619,G0DD,R1=:>A1%,$’’$,$*:*ON,*’)-
[$W] .6Z40D? H 5,8D6?? H # \,\01^:0? & 8 !" #$ % .:D:;A1 :1 ;0DD M6DD?
61< I6I:DD60 AB 1+*+/)- -#")0+- <4>:1F :1B0;9:A1 C@ 562#!’7"2!*#
8+$),)4!#[&]% !/@?:AD % \AD % !D619 !69/AD %,$’’*,**:)(W,)*)-
[$O] 孙万春 % 硅提高水稻对稻瘟病抗性的生理与分子机理[#]%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O %
.41 Q G% a/0 I/@?:ADAF:;6D 61< ZAD0;4D6> Z0;/61:?Z AB ?:D:;A1E01E
/61;0< >0?:?961;0 9A >:;0 CD6?9[#]% ]0:b:1F:!/# 9/0?:? AB G/:10?0
H;6<0Z@ AB HF>:;4D94>6D .;:01;0?,)++O%
[$’] G/0>:B \,&6Z0? 8,\01^:0? !" #$ % .94<:0? AB ?:D:;A1 <:?9>:C49:A1 :1
MA41<0< 61< &("2)+/ +$")/+/ :1B0;90< ;4;4ZC0> ID619?[&]% !/@?:E
AD % \AD % !D619 !69/AD %,$’’),*$:(W$,(ON-
[)+] T6M0 H,HCA4E36:< \,\01^:0? & 8,]_D61F0> K K% .:D:;A1EZ0<:69E
0< 6;;4Z4D69:A1 AB BD6=A1A:< I/@9A6D0Y:1? :1 ;4;4ZC0>[ &]% !/@E
9AI69/ADAF@,$’’O,OO:(’V,*+$-
[)$] T>:01< &,a/>0DB6DD # K(狄原渤译)% 植物与寄生物关系的生化
问题[\]% 北京:科学出版社,$’O$- $*)-
T>:01< &,a/>0DB6DD # K(#: 2 ] a>61?D %)% ]:A;/0Z:;6D 6?I0;9? AB
ID619 , !6>6?:90 >0D69:A1?/:I?[\]% ]0:b:1F:.;:01;0 !>0??,$’O$-
$*) %
[))] 孙万春,薛高峰,张杰,等 % 硅对水稻病程相关蛋白活性和酚
类物质含量的影响及其与诱导抗性的关系[&]% 植物营养与
肥料学报,)++’,$N(*):WNV,WV)-
.41 Q G,740 8 T,3/61F & !" #$ % X1BD401;0? AB ?:D:;A1 A1 6;9:=:9:0?
AB I69/AF010?:?E>0D690< I>A90:1? 61< ;A19019? AB 9A96D ?AD4CD0 I/01AD:;?
61< D:F1:1 :1 >:;0 D06=0? :1B0;90< C@ 9#,4#67’"2! ,’)-!# 61< :9? >0D6E
9:A1 9A :1<4;0< >:;0 CD6?9 >0?:?961;0[&]% !D619 L49> % T0>9 % .;: %,
)++’,$N(*):WNV,WV)-
[)(] 许勇,王永健,葛秀春,等 % 枯萎病菌诱导的结构抗性和相关
酶活性的变化与西瓜枯萎病抗性的关系[&]% 果树科学,)+++,
$W()):$)(,$)W-
74 2,Q61F 2 &,80 7 G !" #$ % a/0 >0D69:A1 C09M001 9/0 :1<4;0<
;A1?9>:;9:A1 >0?:?961;0 61< ;/61F0? :1 6;9:=:9:0? AB >0D690< 01^@Z0? :1
M690>Z0DA1 ?00
4)0!+/[&]% & % T>4:9 .;: %,)+++,$W()):$)(,$)W-
[)*] 葛秀春,宋凤鸣,郑重 % 稻瘟菌侵染后水稻幼苗活性氧的产生
与抗病性的关系[&]% 植物生理学报,)+++,)V(():))W,)($-
80 7 G,.A1F T \,3/01F 3% H;9:=0 AY@F01 I>A<4;9:A1 :1 >:;0
?00
?:?961;0[&]% H;96 !/@9AI/@?:AD % .:1%,)+++,)V(():))W,)($-
[)N] 叶钟音,刘经芬 % 水稻对白叶枯病菌( <#4"27/74#- *#/6!-"’)-
I=% ">@^60)的抗性与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活性的关
系[&]% 南京农学院学报,$’O*,()):(’,*V-
20 3 2,5:4 & T% a/0 >0D69:A1?/:I C09M001 >0?:?961;0 AB >:;0 9A C6;E
90>:6D D06B D:F/9 61< 6;9:=:9@ AB I0>AY:<6?0 61< :?AI0>AY:<6?0[&]% & %
L61b:1F HF>:;% GADD %,$’O*,):(’,*V-
O)+$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N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