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1:? 0=H
!"#$ %&’ (#)’& !*%$ !*#+’ "$ !*’ !&’%!,’$!+ )"!*#-! . %//("0%!"#$(12314!12351 6+ 17389!19377 :; < ,#()= >*’&’ %&’
+"?$"@"0%$! 0#&&’(%!"#$+ A’!)’’$ !*’ B < C /%&%,’!’&+ %$D !*’ 1 ,#( < E FGH7 ’I!&%0!%A(’ .,.J +%!-&%!"#$ %$D +#"( #&?%$"0
,%!!’& = >*’ B < C /%&%,’!’&+ /"D’ -+’@-( "$@#&,%!"#$ @#& -$D’&+!%$D"$? !*’ +#"( . +!%!-+ = K#"( . +-//(L"$? /#)’& "+ "$M
0&’%+’D D-’ !# !*’ (#$?M!’&, . @’&!"("N%!"#$,)*"(’,0#$!"$-#-+ 0//"$? )"!*#-! . "$/-!+ 0#-(D 0%-+’ !*’ &’,%&:%A(’ D’M
/(’!"#$ #@ %6%"(%A(’ . ’+/’0"%((L "$ !*’ @(-6#M%O-"0 +#"( %$D &’D +#"( =
!"# $%&’(:)*’%!M0#&$ 0//"$? +L+!’,;(#$?M!’&, . @’&!"("N%!"#$;&’D +#"(;@(-6#M%O-"0 +#"(;,%$-&%( (#’++ +#"(;
B < C &’(%!"#$+*"/
小麦—玉米轮作是我国一年两熟区最重要的种
植制度之一,了解在此轮作方式下土壤钾素容量和
强度关系(B < C)十分重要。P’0:’!![1]首次利用 B < C
关系曲线及其参数评价了土壤的钾素状况,此后,国
内外对土壤钾素 B < C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2Q12]。金
继运等[2]研究了温度对土壤钾素 B < C关系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温度从 4R增加到 STR时,新疆灰漠
土、吉林暗棕壤和山东棕壤的 .J平衡活度比(UVT)
显著增加。W%$?等[7]利用 B < C关系对美国 7 类低
交换性钾含量土壤钾素的缓冲特性进行了研究;D’
(% F#&&%等[S]采用模拟试验研究了施肥对阿根廷一
些土壤钾素 B < C关系的影响,指出随施钾量(.2H T
!978 :? < *,2)的增加,土壤钾素 UVT值、活性钾(.E)
和非专性吸附钾( Q !.T)相应增加。另外,;%(%("
等[4Q8]研究了伊朗一些石灰性土壤钾素容量和强度
的关系;范钦桢等[1TQ12]对我国一些土壤钾素 B < C关
系进行了研究,认为施肥影响土壤钾素 UVT 值,土
壤钾素 XPY值大小与土壤黏土矿物组成、成土母质
和阳离子交换量(YZY)等有关。但是,有关长期施
肥对土壤钾素 B < C关系影响的研究较少,而要探索
土壤钾素肥力演变、评价和预测长期耕种条件下土
壤供钾状况就必须依靠长期定位试验。为此,开展
了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连续 14年不施钾和施钾
对 土、潮土和红壤土壤钾素 B < C关系的影响研究,
并对 B < C参数与土壤性质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
析,旨在为长期耕种条件下土壤供钾特性的科学评
价和耕地质量培育提供依据。
) 材料与方法
)*) 供试土壤
土、潮土和红壤土壤样品于 2TT4年分别采自
陕西杨凌、河南郑州和湖南祁阳长期肥料定位试验,
均为不施钾(GX)和施钾(GX.)两个处理的耕层(T—
2T 0,)。这 7个长期定位试验开始于 199T年,均为
一年两熟小麦—玉米轮作。 土、潮土和红壤分别
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华北黄淮海平原和华南丘岗
地区小麦—玉米轮作的主要土壤类型。每年氮、磷、
钾肥施用量(以 G、X、.计), 土分别为 747、52、1S8
:? < *,2(冬小麦年施 G 184 :? < *,2、X 4[38 :? < *,2、
. 8534 :? < *,2;夏玉米年施 G 15[34 :? < *,2、X 2S38
:? < *,2、. [[35 :? < *,2);潮土分别为 747、[[、1S[
:? < *,2(冬小麦年施 G 184 :? < *,2,X 783T :? < *,2,.
8534 :? < *,2;夏玉米年施 G 15[34 :? < *,2,X S13T
:? < *,2,. [53T :? < *,2);红壤分别为 7TT、47、1TT
:? < *,2(玉米季肥料施用量占全年施肥量的 [T\,小
麦季占全年施肥量 7T\)。 土和潮土黏土矿物组
成类似,即以水云母为主,蒙脱石和云母 Q蒙脱石混
层层间矿物含量次之,绿泥石、高岭石和石英含量极
少。红壤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水云母、绿泥石、
石英和蛭石含量极少[17Q1S]。试验前耕层土壤的基
本理化性质见表 1。
表 ) 试验前()++,年)-个长期试验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01" ) 2/(34 56#(34/1 /7’ 46"834/1 5&%5"&93"( %: 96" (%31( /9 96" 0";37737;()++,#&)%: 96&"" 1%7;<9"&8 :"&9313=/93%7 ">5"&38"79(
土壤
K#"(+
有机质
KH]
全氮
>G
全磷
>X
全钾
>.
有效氮
UG
速效磷
UX
速效钾
U.
缓效钾
KU. /F
(? < :?) (,? < :?)
土 ]%$-&%( (#’++ +#"( 1T35 T357 T381 2432 8137 938 1913S 175T 538
潮土 ^(-6#M%O-"0 +#"( 113S T38[ T38S 1[3[ [838 834 [S3T 8[1 537
红壤 V’D +#"( 113S 13T[ T3S4 1737 [93T S3[ 1TS3T 28[ 43[
注(G#!’):KH]—K#"( #&?%$"0 ,%!!’&;>G—>#!%( G;>X—>#!%( X;>.—>#!%( .;UG—U6%"(%A(’ G;UX—U6%"(%A(’ X;U.—U6%"(%A(’ .;KU.—K(#)
%6%"(%A(’ .;下同 >*’ +%,’ A’(#)=
SS5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14卷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土壤基本性质 土壤有机质($%&)用重铬
酸钾容量法、全氮用凯氏法、全磷用碱熔—钼锑抗比
色法、全钾用 ’(%)熔融—火焰光度法、碱解 ’用扩
散法、速效磷用 %*+,-法、速效钾用 ! ./* 0 1 ’)2%34
浸提—火焰光度法、缓效钾用 ! ./* 0 1硝酸煮沸 !5
.6-浸提钾减去速效钾、土壤 7)值用电位法,黏粒
含量用吸管法、土壤阳离子交换量(898)用乙酸铵
法和氯化铵:乙酸铵法[!;]。
!"#"# 土壤钾素 < 0 = 曲线 !)测定步骤:取过 !
..筛土样 > 份,即 5"#、5"?、5";、!"5、#"5、?"5、2"5、
;"5、@"5 A,将土样置于 !55 .1聚丙烯离心管中,分
别加入含不同浓度 B8* 5、5"5!、5"5;、5"!、5"#、5";、
!"5、!";、#"5 ../* 0 1和含相同浓度(# ../* 0 1)8(8*#
的溶液 ;5 .1,离心管加塞在 #;C下恒温振荡(!;5
D 0.6-)2 E,静置 #2 E,然后在离心机上离心(!;55
D 0 .6-); .6-并过滤,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平
衡溶液中 B、8(、&A的含量[!@]。#)计算方法:土壤
钾离子的活度比(3F,是反映土壤活性钾的强度或
有效性的指标)根据下式计算:
!" #
$%( &%$’)#
($$( ) $*+)( &$($’#)! ?
式中,8B、88(和 8&A分别为平衡溶液钾离子和钙、镁
离子的浓度;DB8*#和 D8(8*#分别为氯化钾和氯化钙在
平衡溶液中的活度系数。活度系数根据 G,HIJ
)K4L,*理论计算[!M]。平衡前后溶液中钾的浓度差
("B)从初始溶液和平衡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差计
算出来。然后以 3F值为横坐标,以对应的"B 值
为纵坐标作图,就得到一条 < 0 =曲线。典型的 < 0 =
曲线应该包含一个直线和一个曲线部分,直线部分
在横轴上的截距是土壤供钾的强度指标,用 3F5 表
示;直线部分的延长线在纵轴上的截距是土壤供钾
的容量指标,用"B5 表示;直线的斜率表示土壤对
钾的缓冲能力,称为钾位缓冲容量,用 NO8(是衡量
土壤保持一定供钾强度的能力指标)表示。直线部
分和曲线部分在纵轴上的截距之差表示在土壤矿物
特殊吸附位上吸附的钾,用 BP 表示。土壤活性钾
(B1)近似于 ! ./* 0 1 ’)2%34浸提钾[!Q]。
BR和 8(# R R &A# R的交换自由能( :"S)计算
公式如下[!>]:
:"S T FU*-3F5
:"S指在标准状态下(#;C)等当量的 BR交换等
当量的 8(# R R &A# R 所需要的能量,是衡量 BR 和
8(# R R &A# R化学势之差的一个指标。
# 结果与分析
#"! 土壤钾素 $ % &关系曲线
土、潮土和红壤的施钾(’NB)和不施钾(’N)
处理 < 0 =曲线形状类似,即由直线部分(3F较高时)
和曲线部分(3F较低时)构成(图 !)。直线部分主
要代表土壤中全部带负电荷的表面吸附力较弱的非
专性吸附点位(’/-J+7,46V64 +6W,)吸附的钾,曲线部分
代表吸附力较强的专性吸附点位($7,46V64 +6W,)吸附
的钾,非专性吸附点位主要分布在黏土矿物的表平
面,专性吸附点位主要分布在黏土矿物晶层的边缘
(9XA, +6W,)和楔形(Y,XA, +6W,)位置[!@:!M,#5]。
图 !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钾素 $% &关系曲线
’()*! $+,-.(./0&-.1-2(./($% &)345. 56 35.,22(+7 658 .91 .9811 25(42 +-:18 .91 45-)0.187 618.(4(;,.(5-
#"# 土壤钾素 $ % &关系参数
#"#"! 平衡活度比(3F5) 3F5 是反映土壤供钾状
况的强度指标。 土、潮土和红壤土壤 BR 3F5 均
表现出施钾处理(’NB)较高,变化幅度为 5"5;M5!
"#$#期 张会民,等:小麦—玉米种植制度下长期施钾对土壤钾素 %& ’关系的影响
!"!#$%(&’() * +), * -;不施钾处理(./)较低,变化幅
度为 !"!!$,!!"!%01(&’() * +), * -(表 -)。不施钾处
理土壤钾素 23!值明显低于施钾处理,这与试验期
内土壤钾素的表观平衡,即钾素输入(钾肥施用量)
与钾素输出(作物吸钾量)的差值(不考虑挥发、淋溶
和沉降、灌溉等途径损失和收入的钾素)状况有关。
%类土壤均表现出不施钾处理土壤钾素亏缺程度较
高,年均表观亏缺值为 4-"5!--5"1 67 * 8’-;施钾处
理亏缺程度较低(其中红壤土壤钾素基本平衡,略有
盈余),年均表观亏缺值为 #,"#!-,!"0 67 * 8’-(表
%)。
表 ! 施肥 "#年后土壤钾素 $% &曲线参数(!’’#年)
()*+, ! $-)./0/12&./,.30/1($% &)4)5)6,/,53 78 47/)330-6 875 /9, /95,, 370+3 )8/,5 "#215 8,5/0+0:)/07.(!’’#15)
土壤 9(:) 处理 ;<=>? @ 23!(&’() * +), * - A+(&’() * 67) B!A!(&’() * 67) AC(&’() * 67) /DE B!F(6G * ’())
土 ./ !"!$! !"$5- !",0$ !"-51 $1"#5 ,%"50
H>IJ<>) )(=KK K(:) ./A !"!#$ !"#,! !"%!- !"$!# $!"50 ,-",4
潮土 ./ !"!-- !",%, !"!45 !"!#4 -5"!! ,4",0
L)JM(N>OJ:& K(:) ./A !"!4# !"-45 !",,0 !",%# -!"0- ,-"1,
红壤 ./ !"!!$ !"!4$ !"!!5 !"!$1 ,%"1, ,0"%%
3=P K(:) ./A !"!5, !"-,0 !"!#0 !",$! ,%"!! ,-"54
表 ; 小麦—玉米种植制度下作物子粒年均产量和土壤钾素年均表观平衡
()*+, ; <=,5)>, >5)0. 10,+? ).? )44)5,./ *)+).@, 78 370+ A 7=,5 /9, 1,)53 -.?,5 B9,)/2@75. @57440.> 313/,6
土壤
9(:)
处理
;<=>? @
年均产量[67 *(8’-·>)]
2M=<>7= 7<>:I Q:=)P
土壤钾素年均表观平衡[67 *(8’-·>)]
2RR><=I? S>)>I&= (T K(:) A
小麦
U8=>?
玉米
E(小麦 V玉米
U8=>? V E(小麦
U8=>?
玉米
E(小麦 V玉米
U8=>? V E(土 ./ 4,1$ 5%,4 ,,$00 B ,4%"- B #%"4 B --5"1
H>IJ<>) )(=KK K(:) ./A 4%!$ 5,-$ ,,$-0 B ,-!"# B ,-"- B ,%-"0
差值 W:TT=<=I&= :I M>)J= B ,-! ,0, #! B %-"5"" B 5,"$"" B 0%"0""
潮土 ./ 5,,$ 5,4- ,--55 B 14", B 44"0 B ,$,"!
L)JM(N>OJ:& K(:) ./A 5-,0 5-#- ,-$0, B 4$"# B ,#"! B #,"#
差值 W:TT=<=I&= :I M>)J= B ,!4 B ,-, B --4 B %!"$"" B %1"0"" B 50"%""
红壤 ./ ,,-5 --%! %%44 B -0"0 B --"# B 4-"5
3=P K(:) ./A ,%#- %$$- $1,$ B ,0"$ --"4 %",
差值 W:TT=<=I&= :I M>)J= B -$5"" B ,-,-"" B ,$41"" B ,!"4"" B $4"-"" B 44"#""
注(.(?=):""表示 ?检验达 !"!,显著水平 9:7I:T:&>I? >? !"!, R<(S>S:):?Q )=M=) (I ; ?=K? @
连续 ,4年施钾条件下,%类土壤钾素 23! 值差
异不大;而 ,4 年不施钾条件下 % 类土壤存在明显
差异, 土和潮土较高,红壤较低,23! 值大小顺序
为: 土 X潮土 X红壤,这与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低
有关。%类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低顺序为: 土 X潮
土 X红壤(表 -和表 $)。就 %类土壤施钾比不施钾
处理土壤钾素 23! 值增加幅度而言,也存在较大差
异。红壤增加幅度较大(增加 ,%"#1 倍), 土和潮
土增加幅度较小(增加 !"1#!,"5%倍),说明连续 ,4
年不施钾肥,红壤钾素相对耗竭程度更高。这与作
物子粒产量的统计分析结果相吻合(表 %)。红壤上
不施钾肥处理(./)的小麦、玉米,以及一个轮作周
期(小麦 V玉米)的年均子粒产量均显著(! Y !"!,)
低于施钾处理(./A),而 土和潮土上施钾与不施
钾处理间小麦、玉米,以及一个轮作周期(小麦 V玉
米)的年均子粒产量均无显著差异。
9&8(JZ=ISJ<7等[-,]通过对土壤钾素 [ * \关系研
究后认为,当 23! 值小于 !"!,(&’() * +), * -时,土壤
吸附的钾主要保持在黏土矿物晶体的层间楔形点
位;当 23!值介于 !"!,!!",(&’() * +), * -之间时,土
壤吸附的钾主要保持在黏土矿物晶体的边缘点位;
当 23!值大于 !",(&’() * +), * -时,土壤吸附的钾主
要保持在黏土矿物晶体的表平面点位。因此可以判
断,,4年不施钾肥条件下,红壤吸附的钾主要保持
在黏土矿物晶体的层间楔形点位,连续 ,4年施钾土
壤吸附的钾主要保持在黏土矿物晶体的边缘点位;
5$1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4卷
表 ! 施肥 "#年后土壤钾素含量、$%饱和度、&’&、()*和 + ,-,,. //黏粒含量(.,,#年)
01234 ! &5674678 59 1:1;31234 $,835< 1:1;31234 $,$% 817=>17;56,&’&,()*,16?
+ ,-,,. // @31A ;6 7B4 7B>44 85;38 1974> "#CA> 94>7;3;D17;56(.,,# A>)
土壤
!"#$
处理
%&’() *
速效钾
+,
(-. / 0.)
缓效钾
!+,
(-. / 0.)
阳离子交换量
121
[3-"$( 4)/ 0.]
,4饱和度
,4 5()6&()#"7
(8)
9 :;::< --
黏粒 1$(=
(. / 0.)
有机质
!>?
(. / 0.)
土 @A BCB;D BEBF B<;EC G;G< G:G;B BC;F<
?(76&($ $"’55 5"#$ @A,
I$6J"K(L6#3 5"#$ @A, B::;< MB< C;HF G;FM BE:;< B<;FC
红壤 @A N’O 5"#$ @A, FH;D
在黏土矿物晶体的边缘点位。
<;<;< ,P、Q!,: 和 ,R 土壤活性钾(,P)由非专
性吸附钾( Q !,:)和专性吸附钾(,R)两部分组
成[B<]。G类土壤钾素 ,P、Q!,: 和 ,R 值的变化特
点与 +N: 值类似。BH 年不施钾(@A)条件下,,P、
Q!,:和 ,R 值均较低,变化范围分别为 :;:HE!
:;EC<、:;::C!:;BME和 :;:EF!:;
化范围分别为 :;
土壤速效钾含量(表 G),无论施钾与否, 土和潮土
,P值均高于红壤,这说明前者向土壤溶液中补给钾
素的潜力大于后者。
BH年不施钾处理 G类土壤 Q!,: 值均较小,与
土壤钾素耗竭程度高,导致土壤溶液中的 ,4较少
有关;BH年施钾处理 土、潮土和红壤的 Q!,: 值
均较大,较不施钾处理分别增加 :;HC、B;BG和 B<;BD
倍,说明长期施钾后土壤溶液中含有较多的 ,4(表
<和表 G)。
施钾处理的 ,R 值与不施钾处理相比, 土和
潮土增加幅度较小,分别增加 H<8和 FG8,红壤增
加幅度(BM<8)较大(表 <),说明红壤施钾比不施钾
处理土壤含有更多的专性吸附 ,。相对而言, 土
和潮土施钾与不施钾处理间专性吸附 ,数量变化
不大,这与红壤活性钾(,P)含量较低有关。就不同
土壤间比较而言, 土 ,R 值较高(:;
3-"$ / 0.),这与土壤黏土矿物组成、阳离子交换量
(121)、黏粒和有机质含量状况有关;土壤黏土矿物
以及有机质的组成和含量影响土壤胶体对 ,4的吸
附力和吸附量[BF,
矿物晶体部分专性吸附点位保持的钾释放出来被作
物吸收,连续 BH年施用钾肥红壤黏土矿物吸附点位
保持的钾的释放受到抑制; 土和潮土黏土矿物组
成类似,含有丰富的水云母矿物,但潮土 ,R 值较低
可能与其土壤性质有关(表 G)。
<;<;G AS1 G类土壤钾位缓冲容量(AS1)大小顺
序为: 土(E:;CM!EF;DC)T潮土(<:;
对红壤 AS1 值影响不明显,长期施钾 土和潮土
AS1值有所降低,与不施钾处理相比,分别降低了
BD8和 <:8。
<;<;E Q !U G 类土壤均表现出,BH 年不施钾
(@A)条件下土壤 ,4和 1(< 4 4 ?.< 4交换自由能( Q
!U)较高(BG;CM!BM;GG 0V / -"$),连续 BH 年施钾
(@A,)土壤 Q !U 值较低(B<;BH!B<;FB 0V / -"$)。
不施钾处理的 Q!U值与施钾处理相比, 土和潮
土增加幅度较小,分别增加 BG8和 BM8,红壤增加
幅度(HG8)较大(表 <)。W""O&6XX 等[BM]认为,当土
壤 Q!U值大于 BE;CE 0V / -"$时,容易出现缺钾,而
当 Q!U值小于 F;GC 0V / -"$时,则可能钾素过多诱
发缺钙。由此判断,施钾 BH 年后,G 类土壤均不易
缺钾;BH 年不施钾肥, 土 Q !U 值仍略高于
W""O&6XX等[BM]研究的缺钾阈值,潮土和红壤则易出
现缺钾。
.-E 土壤钾素 F G H关系参数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对 G 类供试土壤不施钾和施钾处理(@A 和
@A,)Y / Z 参数和相对应的土壤速效钾、B -"$ / P
[@>G 浸提 ,、121、,4饱和度、!>? 和 9 :;::< --
黏粒含量进行相关分析(表 H)看出,,P、Q !,: 和
,R均与土壤速效钾、B -"$ / P [@>G 浸提 ,、,4饱和
DEFE期 张会民,等:小麦—玉米种植制度下长期施钾对土壤钾素 Y/ Z关系的影响
度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 ! "#"$或 ! ! "#"%)正相
关,&’" 值与土壤 () 饱和度、*+, 与土壤 % -./ 0 1
2345浸提 (也呈显著(! ! "#"$ 或 ! ! "#"%)正相
关。一些相关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65768]。
表 ! 土壤钾素 "# $参数与一些土壤性质之间的简单线性相关系数
%&’() ! *+,-() (+.)&/ 01//)(&2+1. 01)33+0+).24(/)’)25)). " # $ -&/&,)2)/4 13 -12&44+6, &.7 4)()02)7 41+( -/1-)/2+)4
90 :参数
90 : ;<=<->?>=@
速效钾
&(
% -./ 0 1 2345浸提 (
( >A?=C DE % -./ 0 1 2345
,F, (
)饱和度
() @! "#""6 --
黏粒 ,/
(1 — "#O%N!! "#LNN "#O"L! "#"6$ "#O%L!!
7"(" "#OO5!! "#O8"!! "#L5L "#O5L!! 7 "#%%" "#NN5!
(P "#OO8!! "#NO$! "#N68! "#NLO! "#"85 "#O5N!!
*+, "#L8N "#O%$! "#M6N "#M$8 7 "#66" "#L8$
7"Q 7 "#MLM 7 "#$OO 7 "#85N 7 "#LN8 "#6ON 7 "#$$6
注(3.?>):!表示 "#"$显著水平 JHRIHSHBT>/;!!表示 "#"%显著水平 JHRIHSHBT>/ U
8 讨论
长期施钾明显影响土壤 &’"、(1、7"(" 和 (P
值,这跟 ’G;< 等[8,%",%M]的研究结果一致。’G;<
等[%M]研究了印度一些土壤钾素 9 0 :关系的结果表
明,施肥 6%!6L 年后施钾比不施钾处理土壤钾素
&’"值增加 6#$5!5#56倍,(1增加 5#M8!%6#NO倍,
7"(" 值增加 %8#5N!68#N% 倍,(P 增加 6#M6!
%"#NO倍。
土壤黏土矿物组成、,F,、黏粒和有机质含量状
况影响土壤钾素 (1、7 "(" 和 (P 值[8,%M7%L,66,6$]。
J;<=V@等[%L,66]报道,以云母和云母7蒙脱石混层层间
矿物为主的土壤一般 (P 值较高,C> /< 2.==<等[8]对
印度一些以伊利石为主要矿物的土壤的研究表明,
土壤 (P 值较高("#5" B-./ 0 VR),JGDD< 等[6$]对一些
以伊利石和高岭石为主要矿物的土壤的研究表明,
土壤 (P 值介于 "#66!"#56 B-./ 0 VR之间。本研究
对 土和红壤的研究结果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但
以水云母矿物为主的潮土 (P 值却较低,这与其
,F,、黏粒和有机质含量较低有关。’G;<等[%M]研究
认为,土壤钾素 (P 值高与土壤黏粒和有机质含量
高有关。
JGDD<等[6$]的研究表明,以蒙脱石为主要矿物
的土壤钾素 *+,值较大,以高岭石为主要矿物的土
壤 *+,值较小,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而 土
的 *+,值高于与其黏土矿物组成类似的潮土,与前
者黏粒含量高于后者有关,黏粒含有释放 ()的交
换点位[6M]。关于长期施钾对土壤 *+,的影响研究,
结论并不一致。’.GA等[6L]的研究表明,钾素耗竭土
壤 *+,值增加;但另有一些报道认为,施钾后土壤
*+,值没有明显变化[8,%M],这主要是因为供试土壤
的黏土矿物组成、,F,和黏粒含量不同所致。
3H=
"#"%)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8$OM、"#8%5%和
"#8N%6,而 &’" 与土壤交换性钾含量呈显著( ! !
"#"%)负相关( " X "#8LN6),*+,与土壤 ,F,含量呈
显著(! ! "#"%)正相关( " X "#5N6");2<-C则认为,&’"与土壤交换性钾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
关系,7"Q与土壤交换性钾含量的负相关关系也
未达到显著水平。,Y
( " X "#N$M),与黏粒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这与本研
究结果类似。J
"#N"8),*+,与黏粒含量呈显著(! ! "#"$)正相关( "
X "#M8$),与土壤 ,F, 没有显著相关性;而 FTR>/.G等[%N]借助 Q<;.I 方程对土壤 9 0 :关系研究后
发现,土壤 *+,等于 ,F,和 Q<;.I选择系数((Q)的
乘积,即 *+, X (Q \ ,F,。土壤性质与土壤钾素 9 0 :
关系一系列参数间相关关系的这种复杂性与包括土
壤黏土矿物组成在内的土壤一系列理化性质的差异
性以及研究样本大小(即供试土样和施肥处理的数
量)有关。
参 考 文 献:
[%] +>BV>?? * 2 ]U J?GCH>@ .I @.H/ ;.?<@@HG-! U ]Y> H-->CH> 9 0 : =>/<[
?H.I@ .S /
765#
[6] 金继运,高广领,王泽良,等 U 温度对土壤钾素容量和强度(9 0
N8N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关系的影响["]# 土壤学报,$%%&,&%(&):$’()$*$+
",- " .,/01 / 2,30-4 5 2 !" #$ # 67897:0;<:7 7==7>;? 1- @<0-;,;A
0-B ,-;7-?,;A(C D !):7E0;,1-?F,9 1= 91;0??,<8 ,- ?7E7>;7B ?1,E?["]# G>H
;0 I7B1E # J,-#,$%%&,&%(&):$’()$*$+
[’] 30-4 " ",K0::7EE L 2,M7EE I N# I1;0??,<8 O<==7:,-4 >F0:0>;7:,?;,>?
1= ;F:77 ?1,E? 7P>F0-470OE7 91;0??,<8["]# J1,E J>, # J1># G8# "#,
&QQ*,RS:RT*)RR$+
[*] B7 E0 K1::0 G U,V==:1- L,",87-7W U I !" #$ # V==7>; 1= 91;0??,<8
=7:;,E,W7:? 1- @<0-;,;AH,-;7-?,;A 90:087;7:? 1- ?187 G:47-;,-7 ?1,E?["]#
X188<-# J1,E J>, # IE0-; G-0E #,$%%S,&%(T D R):R($)RSQ+
[T] "0E0E, U# G ?;
(&):$’’)$*$+
[R] J080B, G# I1;0??,<8 7P>F0-47 ,?1;F7:8? 0? 0 9E0-; 0Z0,E0O,E,;A ,-B7P
,- ?7E7>;7B >0E>0:71 ?1,E? 1= [7?;7:- GW0:O0,\0- I:1Z,->7,!:0-["]#
6<:],?F "# G4:,># N1: #,&QQR,’Q:&$’)&&&+
[(] /:7[0E ^ J,U7F;0 J X,_0:7-B:0 J# C<0-;,;AH,-;7-?,;A :7E0;,1-?F,9?
1= 91;0??,<8 0? 0==7>;7B OA >1-;,-<1 >:199,-4 0-B =7:;,E,W7: 099E,>0H
;,1- <-B7: B,==7:7-; >:199,-4 ?7@<7->7?["]# G--# M,1E #,&QQ*,&Q
(&):$*%)$T&+
[S] J>F,-BE7: N ‘,311B0:B K ",L11E,;;E7 " "# G??7??87-; 1= ?1,E 91;0??,H
<8 ?<==,>,7->A 0? :7E0;7B ;1 @<0-;,;AH,-;7-?,;A ,- 81-;81:,EE1-,;,> ?1,E?
["]# X188<-# J1,E J>, # IE0-; G-0E #,&QQT,’R($T)$R):&&TT)
&&(Q+
[%] 30-4 " ",J>1;; G L# V==7>; 1= 7P97:,87-;0E :7E7Z0->7 1- 91;0??,<8
C D ! :7E0;,1-?F,9? 0-B ,;? ,89E,>0;,1-? =1: ?<:=0>7 0-B ?
["]# X188<-# J1,E J>, # IE0-; G-0E #,&QQ$,’&:&TR$)&T(T+
[$Q] 范钦桢,谢建昌 # 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中土壤钾素肥力的演变
["]# 土壤学报,&QQT,*&(*):T%$)T%%+
N0- C 5,a,7 " X# ‘0:,0;,1- 1= 91;0??,<8 =7:;,E,;A ,- ?1,E ,- ;F7 E1-4H
;7:8 ?;0;,1-0:A 7P97:,87-;["]# G>;0 I7B1E # J,-#,&QQT,*&(*):T%$
)T%%+
[$$] 郑圣先,李明德,戴平安,等 # 湖南省主要旱地土壤供钾能力
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T,&S(&):*’)TQ+
5F7-4 J a,2, U L,L0, I G !" #$ # I1;0??,<8 ?<99EA,-4 >090>,;A 1=
80,- <9E0-B ?1,E ,- K<-0- 9:1Z,->7["]# J>, # G4:<,># J,-#,$%%T,
&S(&):*’)TQ+
[$&] 姚建武,段炳源,艾绍英 # 旱地赤红壤钾素的 C D !特性["]# 土
壤与环境,&QQQ,%(’):&*’)&*T+
.01 " 3,L<0- M .,G, J .# C D ! >F0:0>;7:,?;,>? 1= 91;0??,<8 ,-
&*T+
[$’] 张会民,徐明岗,吕家珑,等 # 长期施钾下中国 ’ 种典型农田
土壤钾素固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QQ(,*Q
(*):(*%)(TR+
5F0-4 K U,a< U /,2b " 2 !" #$ # I1;0??,<8 =,P0;,1- 0-B ;F7,: 0=H
=7>;,-4 =0>;1:? 1= ;F:77 ;A9,>0E ?1,E? <-B7: E1-4H;7:8 91;0??,<8 =7:;,EH
,W0;,1- ,- XF,-0["]# J>, # G4:,># J,-#,&QQ(,*Q(*):(*%)(TR+
[$*] 张会民,徐明岗 # 长期施肥土壤钾素演变[U]# 北京:中国农
业出版社,&QQS+
5F0-4 K U,a< U /# VZ1E<;,1- 1= 91;0??,<8 ,- ?1,E? 1= XF,-0 <-B7:
E1-4H;7:8 =7:;,E,W0;,1-[U]# M7,\,-4:XF,-0 G4:,><;<:0E I:7??# &QQS+
[$T] 鲁如坤 #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U]#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
版社,&QQQ+
2< Y ^# G-0EA;,>0E 87;F1B? 1= ?1,E 04:,>
\,-4:XF,-0 G4:,><;<:0E J>,7-;7>F I:7??,&QQQ+
[$R] Y<90 6 Y,J:,Z0?;0Z0 J,J[0:<9 G !" #$ # 6F7 0Z0,E0O,E,;A 1= 91;0??,H
<8 ,- G7:,> K09E0@<79; 0-B 6A9,> K09E;7:; 0? 0==7>;7B OA E1-4H;7:8
>:199,-4,=7:;,E,W0;,1- 0-B 80-<:,-4["]# _<;: # XA>E # G4:17>1?A?; #,
&QQ’,RT:$)$$+
[$(] J90:]? L 2,2,7OF0:B; 3 X# V==7>; 1= E1-4H;7:8 E,87 0-B 91;0??,<8
099E,>0;,1-? 1- @<0-;,;AH,-;7-?,;A(C D !):7E0;,1-?F,9? ,- ?0-BA ?1,E
["]# J1,E J>, # J1># G8# "#,$%S$,*T:(SR)(%Q+
[$S] VZ0-47E1< ‘ I,ME7Z,-? Y 2# V==7>; 1= E1-4H;7:8 ;,EE047 ?A?;78? 0-B
-,;:147- 0BB,;,1- 1- 91;0??,<8 @<0-;,;AH,-;7-?,;A :7E0;,1-?F,9?[ "]#
J1,E J>, # J1># G8# "#,$%SS,T&:$Q*()$QT*+
[$%] 311B:<== X U# 6F7 7-7:4,7? 1= :79E0>787-; 1= >0E>,<8 OA 91;0??,<8
,- ?1,E?["]# I:1># J1,E J>, # J1># G8#,$%TT,$%:$R()$($+
[&Q] L0;;0 J X,J0?;:A 6 /# I1;0??,<8 :7E70?7 ,- :7E0;,1- ;1 8,-7:0E14A 1=
?,E; 0-B >E0A?["]# " # !-B# J1># J1,E J>, #,$%%’,*$(’):*T&)*TS+
[&$] J>F1<[7-O<:4 ",Z0- XF,J>F<==7E7- G X# I1;0??,<8H7P>F0-47 O7H
F0Z,1: 1= 0- ,EE,;7["]# _7;F# "# G4:,># J>, #,$%R’,$$:$’)&&+
[&&] C<787-7: "# !891:;0-; =0>;1:? ,- 91;0??,<8 O0E0->7 ?F77;?[G]# I:1H
>77B,-4? 1= ;F7 $’;F >1-4:7?? 1- -<;:,7-; O0E0->7 0-B -77B =1: 91;0??,H
<8[G]# M7:-,J[,;7:E0-B:!-;7:-0;,1-0E I1;0?F !-?;,;<;7,$%SR+ ’’
)R’+
[&’] XF0-B, ^ J,J,BF< I J# C<0-;,;AH,-;7-?,;A :7E0;,1-?F,9? 1= 91;0??,<8
,- ;F:77 ?1,E? =:18 [7?; M7-40E["]# " # !-B# J1># J1,E J>, #,$%S’,
’$:*(R)*S$+
[&*] J0,E0]?F8,?[0:, .,J
[&T] J
>0,$%%Q,aaa!‘:T%)RS+
[&R] G>@<0A7 L ^,U0>E70- G "# I1;0??,<8 91;7-;,0E 1= ?187 ?7E7>;7B
?1,E?["]# X0-# "# J1,E J>, #,$%SR,*R:$(()$S*+
[&(] Y1
=7>;,-4 ;F7 @<0-;,;AH,-;7-?,;A(C D !)90:087;7:?["]# J1,E J>, #,$%RS,
$QR($):’T)*$+
[&S] _,:0-\0-0 ^ J,J:,-,Z0?08<:;FA X G,Y08741[B0 U !" #$ # C<0-;,;AH
,-;7-?,;A(C D !):7E0;,1-?F,9 ,- ?7E7>;7B ?1,E ?7:,7? 1= ?1<;F7:- ^0:H
-0;0]0["]# " # !-B# J1># J1,E J>, #,&QQQ,*S(&):&&S)&’’+
[&%] K08B0- ",M<:-F08 X I,Y
1Z7: 4:0-,;7 =:18 I7-,-?
G-0E #,$%%%,’Q($( D $S):&’$$)&’&$+
%*S*期 张会民,等:小麦—玉米种植制度下长期施钾对土壤钾素 CD !关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