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书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0-/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001-#"""+"!$-!"#$-"&-#!(
!!
收稿日期$
!"#+"+!(
&修改稿收到日期$
!"#$+"$+!(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基金"
234566!"#!"%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
784!"#)"%
#
!!
作者简介$李伟"
#,($)
#!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分子育种
9+:;/<
$
<=>0?
(
>;@
!
#*%->A:
!!"
通信作者$孙振元!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生理生态
9+:;/<
$
0?1B
C!
!*%-1DE
野牛草克隆分株酶促活性氧清除系统
对差异光周期的响应
李
!
伟#!!钱永强#!韩
!
蕾#!刘俊祥#!孙振元#!"
"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北京
#""",#
&
!
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山东青岛
!**#",
#
摘
!
要$以盆栽野牛草克隆分株为材料!将克隆分株分别标记为
F
"姊株#和
5
"妹株#!设置连接组和断开组两种处
理!其中!连接组中
F
分株和
5
分株通过节间子相连!断开组则剪断分株节间子&两组处理的
F
分株光周期均设置
为光照
#!G
%黑暗
#!G
!
5
分株光周期均设置为黑暗
#!G
%
#!G
光照"恰好与
F
分株相反#!经过
&H
的差异光周期
处理后进行
&!G
全光照稳定培养!并于全光照条件下在
(G
内连续测定各分株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
IFJ
#!过氧
化物酶"
KFJ
#!过氧化氢酶"
23L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3KM
#的活性以及丙二醛"
NJ3
#的含量!探讨野牛草叶
片酶促活性氧清除系统对差异光周期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差异光周期处理
#
周后!全光照条件下!断开状态的
野牛草克隆分株
F
和
5
间叶片中
IFJ
)
KFJ
)
23L
)
3KM
活性以及
NJ3
含量在
!G
内基本呈现相反的变化趋
势!而野牛草相连克隆分株
F
和
5
间叶片中以上指标在
!G
内呈现趋于一致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野牛草酶促
活性氧清除系统活性在一天内呈现节律性表达模式!且差异光周期处理下的野牛草相连克隆分株的活性氧清除系
统的活性的节律性变化趋于同步
关键词$野牛草&克隆分株&差异光周期&活性氧清除系统&同步化
中图分类号$
O,$-&(
!!!
文献标志码$
3
$%&&(
)
"*(&"+,*-
.
/01#2321#4&56
.7
&*8204&*
7
#*
7
8
.
(1&/#*9&04&("+
%1"2*&).$"#
3
*&-.)41":#++&;&*2&(<%"1"
)
&;#"!
P8QD/
#
!
!
O83R5A1
ST
/;1
S
#
!
U3RPD/
#
!
P8VW?1X/;1
S
#
!
IVRYGD1
C
?;1
#
!
"
"
#ZD
C
P;[A\;EAC
A@L\DD6\DDH/1
S
;1H2?
!
7D0D;\>G810E/E?EDA@4A\D0EC
!
234
!
6D/
.
/1
S
#""",#
&
!2A
DA@P;1H0>;
^
D3\>G/ED>E?\D;1H4A\D0EC
!
O/1
S
H;A3
S
\/>?
!
O/1
S
H;A
!
IG;1HA1
S
!**#",
!
2G/1;
#
3=(1;021
$
QD?0DH!"#$%&()#*
+
%&,(--\;:DE0;0:;ED\/;<0EA\D0D;\>G
^
G
C
0/AS
/>;<:DE;[A>\D0
^
A10DA@
!.()#*
+
%&,(--
CS
D10>;]D1
S
/1
S
0
C
0ED:EAH/@@D\D1>D0
^
GAEA
^
D\/AH\D0
^
A10D-2
A
;1H5
"
C
A?1
S
0/0ED\\;:DE
#!
EGD1=D0DE>A11D>E/]D
S
\A?
^
;1HH/0>A1+
1D>EDH
S
\A?
^
-F\;:DE;1H5\;:DE=D\D>A11D>EDHEG\A?
S
GEGD/1ED\1AHD/1>A11D>E/]D
S
\A?
^
!
=GD\D;0EGD
/1ED\1AHD0=D\D>?EA@@/1H/0>A11D>EDH
S
\A?
^
&
EGD
S
GE>
C
>
GE#!G
%
H;\_#!G/1
[AEGE=A
S
\A?
^
0
!
/10ED;H
!
S
GE>
C
>
#!G
S
GE
"
.
?0EA
^^
A0/EDEAF
\;:DE
#
-31HEGD;>E/]/E/D0A@0?
^
D\AX/HDH/0:?E;0D
"
IFJ
#!
^
D\AX/H;0D
"
KFJ
#!
>;E;<;0D
"
23L
#!
;0>A\[;ED
^
D\AX/H;0D
"
3KM
#!
;1H:;
HD
"
NJ3
#
>A1ED1EA@\;:DE
?
^
GAEA
^
D\/AHE\D;E:D1E;1H&!G0E;[
E/A10-LGD\D0?
GAEA
^
D\/AHE\D;E:D1E0
!
?1HD\>A1E/1?A?0
S
GE
>A1H/E/A10
!
IFJ
!
KFJ
!
23L
!
3KM;>E/]/E/D0;1HNJ3>A1ED1E/1H/0>A11D>EDH\;:DE0A@!.()#*
+
%&,(--
C
0GA=DHEGDA
^^
A0/ED];\/;E/A1E\D1H=/EG/1!G-UA=D]D!
IFJ
!
KFJ
!
23L
!
3KM;>E/]/E/D0
;1HNJ3>A1ED1E/1>A11D>EDH\;:DE0A@!.()#*
+
%&,(--
\D0D1EDH>A1]DS
D1>DA@];\/;E/A1E\D1H
=/EG/1!G-8E/1H/>;EDHEG;E\D;>E/]DAX
CS
D10
^
D>/D00>;]D1
S
/1
S
0
C
0ED:A@!.()#*
+
%&,(--0GA=DH\G
C
EG:/>
DX
^
\D00/A1
^
;EED\10
!
;1H!.()#*
+
%&,(-->A11D>EDH\;:DE0\D;>E/]DAX
CS
D10
^
D>/D00>;]D1
S
/1
S
0
C
0ED:ED1H0
EA[D0
C
1>G\A1/BDH?1HD\H/@@D\D1E
^
GAEA
^
D\/AHE\D;E:D1E0-
>&
.
?";!(
$
!"#$%&()#*
+
%&,(-
"
R?EE-
#
91
S
D<:-\;:DE0
&
^
GAEA
^
D\/AH
&
\D;>E/]DAX
CS
D10
^
D>/D00>;]D1
S
/1
S
0
C
0ED:
&
0
C
1>G\A1/B;E/A1
!!
地球每天围绕地轴的自转形成了环境的规律性
变化如光照)温度)湿度等都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
律!而生物体对地球物理学的周期性变化!在行为和
生理机能上产生有节律的反应!被称为生物钟!作为
一种内源机制!生物钟在各类生物体内发挥重要功
能*#+!+在恒定的外界条件下!植物内源生物钟以近
!G
的周期振荡!使植物根据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变
化来协调自身的新陈代谢和生理过程!进而增强植
物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在植物中!生物钟调控了很多生理生态反应!并
且与每天的日变化相互匹配!如碳固定)气孔开闭)
蒸腾作用等!同时还参与了逆境胁迫响应)活性氧
"
\D;>E/]DAX
CS
D10
^
D>/D0
!
7FI
#代谢和基因表达等
过程*&+,+而细胞基础代谢的周期性振荡与氧化还
原反应的动态平衡密切相关!在细菌以及动植物的
生物节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微生物中!
7FI
可以
直接促进粗糙脉孢菌的生物钟功能!而在植物中!
7FI
与生物钟基因之间存在反馈调节机制!拟南芥
#
%
%
以上的
7FI
相关转录本受到生物钟的调
控*#"+##+!因而各类
7FI
呈现出每天的节律性振荡&
相应地!约
&"`
的拟南芥生物钟基因也受到各种逆
境胁迫的调节*#!+
/0
"
a/
S
;1ED;
#是拟南芥核心生
物钟基因之一!在黑暗条件下!拟南芥
1
,
突变体能
够耐受超氧化物供体,,,百草枯胁迫!而后者是一
个超氧化物供体*#%+在拟南芥的其他生物钟基因
突变体!包括
##)#
"
>/\>;H/;1>_;00A>/;EDH#
#)
%$
+
"
<;EDD
;EDHG
C^
A>AE
C
<
#)
2
33,
"
^
0D?HA\D0
^
A10D
\D
S
?<;EA#)
2
33&
和
2
33$
也表现出对超氧化物敏
感!同时!这些突变体中过氧化氢水平提高!而过氧
化氢清除系统的活性降低*##+也有研究发现抗坏
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
#
"
456#
#!以及
789%
%
"
4D\\/E/10
#基因在拟南芥
*,#
"
E/:D@A\>A@@DD
#突变
体中表达上调!这有助于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调
控*#+!拟南芥日长依赖型的过氧化氢酶突变体中观
察到的生物钟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平衡关系也有
力地证明了这点*#$+由此可见!活性氧代谢调控网
络与生物钟系统之间互相协调!增强了植物对环境
的适应能力
光周期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之
一!在植物不同生境"生态区#间引种)异地移植)远
缘嫁接等过程中频繁出现的低成活率或生长异常等
问题!其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植物内源生物钟与外界
环境因子"如光周期#难以协调一致!而导致植物生
长代谢紊乱!甚至死亡野牛草 *
!"#$%&()#:
*
+
%&,(-
"
R?EE-
#
91
S
D<:-
+是典型的匍匐茎型克隆
植物!先前的研究发现!异质性水分胁迫下!野牛草
相连克隆分株通过节间子实现水分*#*+)光合同化物
的运输与共享*#&+当野牛草相连克隆分株分别处
于不同的光周期下!能否感知外界的差异光周期信
号!实现内部生物学过程与外界光周期的协调一致-
本试验拟以野牛草克隆分株为材料!研究差异光周
期条件下野牛草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及酶促活性氧清
除系统的变化规律!以期进一步为植物生物节律调
控机理提供依据
#
!
材料和方法
@-@
!
植物材料
试验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研温室及林业研
究所的光照培养箱中进行野牛草幼苗来自于一粒
种子萌发后产生的无性繁殖群体!保证了所用试验
材料基因型完全相同从中选取长势基本一致的相
连克隆分株!移栽于装有基质"草炭土中加入适量
鸡粪#的营养钵内"直径为
&>:
!高度为
(>:
#!相
连克隆分株分别种植于两个钵内!中间由节间子相
连!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条件为$光照%黑暗
为
#!G
%
#!G
!白天%夜晚的温度为
!$b
%
!"b
!培养
箱室内光照强度约为
##""
!H
浇水
$"
:P
%钵!保证其正常生长预培养
周后!当相连克
隆分株生长和生理状态一致时!进行差异光周期
处理
,!#
&
期 李
!
伟!等$野牛草克隆分株酶促活性氧清除系统对差异光周期的响应
@-A
!
光周期处理
培养
周后的野牛草相连克隆分株进行差异光
周期处理!野牛草相连克隆分株标记为
F
"姊株#和
5
"妹株#!实验设置为连接组和断开组"图
#
#连接
组"处理组#野牛草
F
分株和
5
分株
通过节间子相连!
F
分株光周期设置为光照%黑
暗
c#!G
%
#!G
!
5
分株光周期设置为黑暗%光照
c
#!G
%
#!G
"恰好与
F
分株相反#&断开组"对照组#
F
和
5
分株光周期设置相同连接组!但
F
和
5
分株
间节间子被剪断!光照培养箱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强
度同
#-#
连接组和断开组样本经过
&H
的光周期
处理后进行
%H
全光照条件"
!G
光照#稳定培养!
随后在全光照条件下!于
(G
内每隔
G
取叶片样
品
#
次!液氮速冻后保存于
)("b
备用
@-B
!
酶促活性氧清除系统活性测定
@CBC@
!
粗酶液制备
!
按王爱国等*#(+的方法加以改
进!取植物材料
"-$
S
"新鲜叶片#于预冷过的研钵
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在冰浴条件下研磨成粉!将粉
末转移至
#":P
离心管!加入
$:P
提取液摇匀!
b
下!
#!"""d
S
离心
!":/1
!取上清液定容至
$
:P
后保存于
b
!即为粗酶液用于超氧化物歧化
酶"
0?
^
D\AX/HDH/0:?E;0D
!
IFJ
#)过氧化物酶"
^
D\+
AX/H;0D
!
KFJ
#)过氧化氢酶"
>;E;<;0D
!
23L
#)抗坏
血酸过氧化物酶"
;0>A\[;ED
^
D\AX/H;0D
!
3KM
#活性
测定以及丙二醛"
:;
HD
!
NJ3
#含量测
定提取液为
$"::A<
.
P
)#
"
^
U&-(
#的磷酸缓冲
"
K6I
#溶液!内含
#`
"
Q
%
e
#的聚乙烯吡咯烷酮
"
KeK
#
@CBCA
!
D:3
含量测定
!
NJ3
含量测定参照
6?D+
S
D
等*#,+的方法略加改动反应体系$取
#:P
粗酶
液加入
!:P"-*`
的硫代巴比妥酸"
L63
#!沸水
浴
#$:/1
"自试管内出现小泡开始计时#!到时间后
立即将试管放入冰水浴中!待试管冷却后!
#!"""
S
离心
#":/1
!取上清测定体积!以
"-*`
的
L63
为
对照测定
*""
)
$%!
和
$"1:
处的吸光度值
3
*""
)
3
$%!
)
3
$"
!最 后 计 算
NJ3
含 量
NJ3
含 量
"
"
:A<
%
S
#
c
"
*-$!d
"
4
$%!
)4
*""
#
)"-$$,d4
$"
#
d;
L
%"
;
I
d4Q
#!式中!
;
L
为酶提取液总体积
"
:P
#&
;
I
为测定时酶液用量"
:P
#&
4Q
为样品鲜
重"
S
#
@CBCB
!
85:
活性测定
!
IFJ
活性测定参照
a/;1+
1A
^
A
"以
*"
个样为准#$分别取
#%"::A<
%
P
甲硫氨酸
"
NDE
#溶液
#*!:P
!
#""
"
:A<
%
P9JL3+R;
!
溶液
"-*:P
!
K6I
"
^
U&-(
#
$-:P
!
&$"
"
:A<
%
P
氯化硝
基四氮唑蓝"
R6L
#溶液
*:P
!
"
"
:A<
%
P
核黄素溶
液
*:P
"用前配制!避光保存#!混合后摇匀&分别取
上述
%:P
反应混合液和
%"
"
P
粗酶液于离心管
中!将离心管置于
"""
!":/1
&同时
做两支对照管!其中
#
支管取
%:P
反应混合液加
入
%"
"
PK6I
"
^
U&-(
#不加酶液!照光后测定作为
最大光还原管!另
#
支只加缓冲液置于暗中测定时
用于调零&以不照光的对照管"只有缓冲液并置于暗
处#调零后!遮光下测
3
$*"
"当最大光还原管的
3
$*"
约为
"-,
#
#-#
时测定#酶活性计算$
IFJ
活性单
位以抑制
R6L
光化还原
$"`
所需酶量"测的样品
值要在最大管的一半左右才合适!否则要调整酶量#
为
#
个酶活单位"
V
#
IFJ
总活性"
V
.
S
)#
.
:/1
)#
#
c
*"
4
2Z
)4
I
#
d;
L
+%"
#
%
!4
2Z
d4Qd;
I
#
式中!
4
2Z
为照光对照管的吸光度&
4
I
为样品管的吸
光度&
;
L
为酶提取液总体积"
:P
!加入
K6I
的体
积#&
;
I
为测定时的粗酶液用量"
:P
!
%"
"
P
#&
4Q
为样品鲜重"
S
#
@CBCE
!
<5:
活性测定
!
KFJ
活性测定参照
Z\;?0
图
#
!
野牛草差异光周期处理示意图
4/
S
-#
!
I>GD:;E/>H/;
S
\;:A@[?@@;S
\;00?1HD\H/@@D\D1E
^
GAEA
^
D\/AHE\D;E:D1E0
"%#
西
!
北
!
植
!
物
!
学
!
报
%$
卷
等*!#+的方法略有改动反应混合液配制"以
*"
个
样为准#$取
!"":PK6I
"
-!:A<
%
P
!
^
U*-"
#!加
入
"-"&*:P
愈创木酚"
!+
甲氧基酚#原液加热搅拌
溶解!冷却后加入
"-##!:P%"`
的
U
!
F
!
!混匀后
置冰箱中备用取
%:P
反应液并加入
%"
"
P
粗酶
液!以
K6I
"
^
U*-"
#为对照调零!而后测定
3
&"
值
"测定
*"0
#"边加样边测定!测定前等待
$0
!动作
要快!如果慢的话!要保证每个样品从加好样到开始
记时的时间相差不大#酶活性计算$以
3
&"
值变化
"升高#
"-"#
为
#
个酶活性单位"
V
#
KFJ
活性"
V
.
S
)#
.
:/1
)#
#
c
"
$
3
&"
d;E
#%"
4Qd;0d"-"#d
E
#式中!
$
3
&"
为反应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
4Q
为样品鲜重"
S
#&
E
为反应时间"
:/1
#&
;E
为酶提取
液总体积"
:P
#&
;0
为测定时粗酶液用量"
:P
#
@CBCF
!
G3$
活性测定
!
23L
活性测定参照
Z\;?0
等*!#+的方法略有改动反应液配制$取
!"":P
K6I
"
-#$:A<
%
P
!
^
U&-"
#!加
"-%",!:P%"`
的
U
!
F
!
"原液#摇匀取
%:P
反应液加
"-#:P
"可视
情况调整#粗酶液!以
K6I
为对照调零!测定吸光度
3
!"
"紫外#值"测定
*"0
#酶活性计算$以
3
!"
值
减少
"-"#
为
#
个酶活性单位"
V
#
23L
活性"
V
.
S
)#
.
:/1
)#
#
c
"
$
3
!"
d;
L
#%"
4Qd;
I
d"-"#d
E
#式中!
$
3
!"
为反应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
4Q
为样品鲜重"
S
#&
E
为反应时间"
:/1
#&
;
L
为酶提取
液总体积"
:P
#&
;
I
为测定时粗酶液用量"
:P
#
@CBCH
!
3活性测定
!
3KM
活性测定参照
J;<+
EA1
等*!!+的方法略有改动取
%:P
反应液"含
"-"$:A<
%
PK6I
"
^
U&-"
#!
"-#::A<
%
P9JL3
!
"-
$::A<
%
P3I3
#加入
("
"
P
粗酶液
#
号比色皿中
不加抗坏血酸"
3I3
#和
U
!
F
!
作为参照!
!
号比色
皿中不加
U
!
F
!
作为控制参照!
%
号比色皿中加入
"-#::A<
%
PU
!
F
!
启动反应!每
#"0
连续记录室温
下
!,"1:
吸光值的变化
$
3
!,"
以室温下氧化
#
"
:A<3I3
的酶量作为一个酶活性单位"
V
#计算
3KM
活性"
"
:A<
.
S
)#
.
:/1
)#
#
c
"
$
3
!,"
d;
L
d
;
7
d#"""
#%"
4Qd!-(d;
I
d*
#式中!
$
3
!,"
为反
应时间内吸光度值的变化&
;
L
为酶提取液总体积
"
:P
#&
;
7
为反应液体积"
:P
#&
#"""
为将
::A<
%
P
转换成
"
:A<
%
P
的系数&
4Q
为样品鲜重"
S
#&
!-(
为
消光系数"
::A<
.
P
)#
.
>:
)#
#&
;
I
为测定时粗酶
液用量"
:P
#&
E
为反应时间"
:/1
#
!
!
结果与分析
A-@
!
差异光周期处理对野牛草克隆分株
NJ3
含
量的影响
!!
在断开组"图
!
!
3
#中!野牛草经过
#
周的正置
光周期"光照%黑暗
c#!G
%
#!G
#处理后!
F
分株中
NJ3
含量在
!G
内呈现近余弦的波形!并在测定
第
#
天
$
""
和测定第
!
天
$
""
时达到波峰!分别
为
*-$
和
*-##&
"
:A<
%
S
&而经过
#
周的倒置光周
期"黑暗%光照
c#!G
%
#!G
#处理后!
5
分株中
NJ3
含量整体的变化趋势与
F
分株相反!
G
内基本上
图
!
!
差异光周期处理后断开组"
3
#和连接组"
6
#野牛草克隆分株
NJ3
含量的日变化
图中数据为差异光周期处理
&H
后进行全光照稳定培养
&!G
!并于全光照下连续
(G
测定的指标&下同
4/
S
-!
!
J/?\1;<>G;1
S
D0A1NJ3>A1ED1E/1H/0>A11D>E/]D\;:DE0
"
3
#
;1H>A11D>E/]D\;:DE0
"
6
#
A@[?@@;S
\;00?1HD\H/@@D\D1E
^
GAEA
^
D\/AHE\D;E:D1E0
LGDH;E;A@NJ3>A1ED1E=G/>G=;0>A1E/1?A?0:D;0?\DH(G/?
GAEA
^
D\/AHE\D;E:D1E0;1H&!G0E;[
&
期 李
!
伟!等$野牛草克隆分株酶促活性氧清除系统对差异光周期的响应
呈现近正弦的波形!并在测定第
#
天
$
""
和测定第
!
天
$
""
时达到波谷!分别为
%-(,%
和
-$&&
"
:A<
%
S
在连接组中"图
!
!
6
#!相连克隆分株分别
经过相反的光周期处理后"即
F
分株处于正置光周
期!
5
分株处于反置光周期#!
F
分株
NJ3
含量变
化呈现近余弦的波形!并在测定第
#
天
!
$
""
)测定
第
!
天
#!
$
""
和
!
$
""
时达到波峰!分别为
$-%#
)
$-%&&
和
$-%#
"
:A<
%
S
!而
5
分株
NJ3
含量在
!
G
内的整体变化与
F
分株趋于基本一致!并在测定
第
#
天
!
$
""
)测定第
!
天
#!
$
""
和
!
$
""
时达到波
峰!分别为
$-","
)
$-#!,
和
-#"$
"
:A<
%
S
这说明
野牛草克隆分株内的
NJ3
含量在日变化周期内呈
现节律性变化!断开分株间由于光周期完全相反!其
NJ3
含量变化也基本处于相反的变化规律!而相
连克隆分株通过节间子相连!分株之间存在着物质
的交流和信号的传递!在完全相反的光周期处理条
件下!由于克隆植物的生理整合特性!使得
NJ3
含
量的节律性变化趋于一致
A-A
!
差异光周期处理对野牛草克隆分株
IFJ
活性
的影响
!!
在断开组"图
%
!
3
#中!经过
#
周的正置光周期
处理后!
F
分株中
IFJ
活性在
!G
内的变化基本
符合近正弦的波形!并在测定第
#
天
!
$
""
)测定第
%
天
(
$
""
时达到波峰!分别为
%$$-!$%
和
!&&-,,$
V
.
S
)#
.
:/1
)#
!而经过
#
周的倒置光周期处理后!
5
分株中
IFJ
活性在
(G
内的整体变化趋势与
F
分株基本相反!符合近余弦的波形!并在测定第
#
天
!
$
""
)测定第
%
天
(
$
""
时达到波谷!分别为
!!$-,,#
和
!*-(##V
.
S
)#
.
:/1
)#
&而在连接组中
"图
%
!
6
#!相连克隆分株分别经过相反的光周期处
理后!
F
分株中
IFJ
活性在
!G
内的变化基本属
于近正弦的波形!并在测定第
#
天
!"
$
""
)测定第
!
天
!"
$
""
时达到波峰!分别为
%,%-%&(
和
%(-,&%
V
.
S
)#
.
:/1
)#
!
5
分株
IFJ
活性在
!G
内的整体
变化趋于与
F
分株基本一致!并在测定第
#
天
!"
$
""
)
测定第
!
天
(
$
""
和
!"
$
""
时达到波峰!分别为
%,-##,
)
%#&-,#&
和
%"$-#,*V
.
S
)#
.
:/1
)#
这说
明野牛草克隆分株内的
IFJ
活性在日变化周期内呈
现一定的节律性变化!且相连克隆分株之间存在着物
质的共享和信号的传递!使得处于相反光周期处理条
件下的两分株在差异光信号因子作用下!克隆分株的
酶促活性氧清除系统中的
IFJ
活性的节律性变化也
趋于一致
A-B
!
差异光周期处理对野牛草克隆分株
KFJ
活性
的影响
!!
在断开组中"图
!
3
#!经过
#
周的正置光周期
处理后!
F
分株中
KFJ
活性在
!G
内的变化呈现
/
N
形0的波形!并在测定第
#
天
#*
$
""
和
!
$
""
)测
定第
!
天
!"
$
""
和
"
$
""
时达到波峰!分别为
*!%,-!#,
)
&%&-%,&
)
$,-&*
和
*!,-,"V
.
S
)#
.
:/1
)#
&同时!而经过
#
周的倒置光周期处理
后!
5
分株中
KFJ
活性在
!G
内的整体变化趋势
也是呈现/
N
形0的波形!但变化轨迹与
F
分株基本
相反!即当
F
分株中
KFJ
活性位于波峰时!
5
分株
中
KFJ
的活性基本降为最低值!并分别在测定第
#
天
#*
$
""
)测定第
!
天
$
""
和
!"
$
""
!以及测定第
%
天
$
""
时达到波谷!分别为
%!#*-*%
)
$&$-*($
)
!$#*-&!"
和
#$#"-#*%V
.
S
)#
.
:/1
)#
而在连
图
%
!
差异光周期处理断开组"
3
#和连接组"
6
#野牛草克隆分株
IFJ
活性的日变化
4/
S
-%
!
J/?\1;<>G;1
S
D0A1IFJ;>E/]/E
C
/1H/0>A11D>E/]D\;:DE0
"
3
#
;1H>A11D>E/]D\;:DE0
"
6
#
A@[?@@;S
\;00?1HD\H/@@D\D1E
^
GAEA
^
D\/AHE\D;E:D1E0
!%#
西
!
北
!
植
!
物
!
学
!
报
%$
卷
接组中"图
!
6
#!相连克隆分株分别经过相反的光
周期处理后!
F
分株
KFJ
的活性在
!G
内的变化
呈现/倒
e
0的波形!并在测定第
#
天
$
""
)测定第
!
天
#*
$
""
时 达 到 波 峰!分 别 为
*$!-,"(
和
**#&-$(%V
.
S
)#
.
:/1
)#
!
5
分株
KFJ
活性在
!
G
内的整体变化趋于与
F
分株基本一致!并在测定
第
#
天
$
""
)测定第
!
天
#*
$
""
时达到波峰!分别
为
$$$(-$*!
和
*#"!-#%#V
.
S
)#
.
:/1
)#
这说
明野牛草克隆分株在差异光信号因子作用下!植株
内部酶促活性氧清除系统中的
KFJ
活性呈现节律
性变化!且相连分株间的节律性变化规律趋于一致!
推测是由于克隆分株间的生理整合作用
A-E
!
差异光周期处理对野牛草克隆分株
23L
活
性的影响
!!
在断开组中"图
$
!
3
#!经过
#
周的正置光周期
处理后!野牛草
F
分株中
23L
活性在
!G
内的变
化变化呈现近余弦曲线的波形!并在测定第
#
天
(
$
""
)测定第
!
天
$
""
和
#!
$
""
!以及第
%
天
$
""
时达到波峰!分别为
,-%,!
)
#"%-(!%
)
,"-"#
和
&-"&V
.
S
)#
.
:/1
)#
&而经过
#
周的倒置光周期
处理后!
5
分株中
23L
活性在
!G
内的变化趋势
呈现近正弦曲线的波形!变化轨迹与
F
分株完全相
反!并在测定第
#
天
(
$
""
)测定第
!
天
$
""
和
#!
$
""
!以及第
%
天
(
$
""
时达到波谷!分别为
%#-!"(
)
,-&%"
)
#-!&*
和
%*-&$! V
.
S
)#
.
:/1
)#
在连接组中"图
$
!
6
#!相连克隆分株分别经
过相反的光周期处理后!
F
分株
23L
活性在
!G
内的变化呈现/
N
形0的波形!并在测定第
#
天
!"
$
""
)测定第
!
天
$
""
和
#*
$
""
!以及测定第
%
天
$
""
时达到波峰!分别为
#$"-"*&
)
#!!-#"
)
,"-(("
图
!
差异光周期处理断开组"
3
#和连接组"
6
#野牛草克隆分株
KFJ
活性的日变化
4/
S
-
!
J/?\1;<>G;1
S
D0A1KFJ;>E/]/E
C
/1H/0>A11D>E/]D\;:DE0
"
3
#
;1H>A11D>E/]D\;:DE0
"
6
#
A@[?@@;S
\;00?1HD\H/@@D\D1E
^
GAEA
^
D\/AHE\D;E:D1E0
图
$
!
差异光周期处理后野牛断开组"
3
#和连接组"
6
#草克隆分株
23L
活性的日变化
4/
S
-$
!
J/?\1;<>G;1
S
D0A123L;>E/]/E
C
/1H/0>A11D>E/]D\;:DE0
"
3
#
;1H>A11D>E/]D\;:DE0
"
6
#
A@[?@@;S
\;00?1HD\H/@@D\D1E
^
GAEA
^
D\/AHE\D;E:D1E0
%%#
&
期 李
!
伟!等$野牛草克隆分株酶促活性氧清除系统对差异光周期的响应
和
#"*-"((V
.
S
)#
.
:/1
)#
!
5
分株
23L
活性在
!
G
内的整体变化趋势与
F
分株基本一致!并在测定
第
#
天
!"
$
""
)测定第
!
天
$
""
和
#*
$
""
!以及测定
第
%
天
$
""
时 达 到 波 峰!分 别 为
#%%-&!,
)
#%$-&%!
)
-$",
和
,-!!V
.
S
)#
.
:/1
)#
说明
断开分株间彼此独立!在相反的光周期处理下!酶促
活性氧清除系统中的
23L
活性的变化也基本处于
相反的状态!并在两个日变化周期内呈现一定的节
律性!而相连分株间由于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与共享!在差异光信号因子作用下!克隆分株的酶促
活性氧清除系统中
23L
活性的节律性变化也趋于
一致
A-F
!
差异光周期处理对野牛草克隆分株
3KM
活
性的影响
!!
在断开组中"图
*
!
3
#!经过
#
周的正置光周期
处理后!野牛草
F
分株中
3KM
活性在
!G
内的变
化呈现近余弦曲线的波形!并在测定第
#
天
!
$
""
和测定第
!
天
#!
$
""
时达到波峰!分别为
##!-*$
和
##*(-!#*
"
:A<
.
S
)#
.
:/1
)#
!而经过
#
周的倒
置光周期"黑暗%光照
c#!G
%
#!G
#处理后!
5
分株
中
3KM
活性在
!G
内的整体变化趋势则是呈现近
正弦曲线的波形!变化规律与
F
分株完全相反!并
在测定第
#
天
!
$
""
)测定第
!
天
#!
$
""
和
!
$
""
时
达到波谷!分别为
&(-&*!
)
%"$-,#,
和
$*"-&%
"
:A<
.
S
)#
.
:/1
)#
&在连接组中"图
*
!
6
#!相连克
隆分株分别经过相反的光周期处理后!
F
分株
3KM
活性在
!G
内的变化呈现/
Q
0形的波形!并在测定
第
#
天
#!
$
""
)
!"
$
""
和测定第
!
天
(
$
""
时达到波
峰!分别为
!##!-(,$
)
!%"*-*!!
和
#%((-!(,
"
:A<
.
S
)#
.
:/1
)#
!而同期
5
分株
3KM
活性在
!G
内的
整体变化趋势与
F
分株基本一致!并分别在测定第
#
天
!"
$
""
!测定第
!
天
$
""
和
#*
$
""
时达到波峰!
分别为
#,!-$#%
)
#$-!&$
和
#"#$-#&&
"
:A<
.
S
)#
.
:/1
)#
这说明断开分株在相反的光周期处
理下!
3KM
活性的变化也基本处于相反的状态!并
在两个日变化周期内呈现一定的节律性!而相连分
株间由于生理整合作用!在差异光信号因子作用下!
克隆分株的酶促活性氧清除系统中的
3KM
活性也
趋于一致
以上结果说明!野牛草分株在断开和连接两种
处理条件下!植株酶促活性氧清除系统的活性在一
天内呈现节律性变化!且差异光周期处理下的野牛
草相连克隆分株的活性氧清除系统的活性的节律性
变化趋于同步
%
!
讨
!
论
植物体内许多反应都能够产生活性氧$如质外
体"特别是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电子传递链!过氧
化物酶体及质膜上的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等*!%+!$+
活性氧"
7FI
#的增加以及与氧化还原组分之间的互
作可以完成信号的传递*!*+!(+!诱导体内其它信号的
级联反应!启动植物体内复杂的活性氧清除系统网
络进行调控*!+本研究通过对野牛草设置差异光
周期处理!分析了断开和连接两种状态下的相连克
隆分株生理代谢的变化!发现分株
NJ3
的含量及
酶促活性氧清除系统"
IFJ
)
KFJ
)
23L
)
3KM
#的活
图
*
!
差异光周期处理断开组"
3
#和连接组"
6
#野牛草克隆分株
3KM
活性的日变化
4/
S
-*
!
J/?\1;<>G;1
S
D0A13KM;>E/]/E
C
/1H/0>A11D>E/]D\;:DE0
"
3
#
;1H>A11D>E/]D\;:DE0
"
6
#
A@[?@@;S
\;00?1HD\H/@@D\D1E
^
GAEA
^
D\/AHE\D;E:D1E0
%#
西
!
北
!
植
!
物
!
学
!
报
%$
卷
性在一天内呈现周期振荡的节律变化!并具有一定
消长规律其一!野牛草克隆分株
IFJ
)
KFJ
)
23L
和
3KM
的活性增强时!
NJ3
的含量呈现下降趋
势!总体上此消彼长!呈负相关前人研究证实!
NJ3
含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脂膜过氧化
水平和膜结构的受害程度及植物的自我修复能力!
而当植物受到逆境胁迫时!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清除
能力有所下降!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其二!野牛草
克隆分株在断开的状态下!当
F
分株和
5
分株处于
相反的光周期条件"即
F
分株处于正置光周期!而
5
分株处于反置光周期#时!叶片中
IFJ
)
KFJ
)
23L
和
3KM
的活性和
NJ3
的含量的变化轨迹在
两者之间基本上是相反的因为
5
分株在预培养
的基础上!将光周期完全倒置!在这种逆境条件下!
植物体内的活性氧既对细胞造成毒害作用!同时还
作为防御化学信号分子!诱导体内其它信号的级联
反应!启动植物体内抗氧化系统*!+!植物体内的
IFJ
)
23L
)
KFJ
等活性氧清除系统活性增加!协调
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减轻植物受到的伤害*!,+%"+!进而
提高植物的适应力其三!野牛草克隆分株在连接
的状态下!当
F
分株和
5
分株处于相反的光周期条
件下时!两者叶片中
IFJ
)
KFJ
)
23L
和
3KM
的活
性和
NJ3
的含量的变化趋于一致!并倾向于
F
分
株的变化轨迹!这点再次证明了克隆植物可以通过
分株之间节间子的连接!发生生理上的整合作
用*%#+!不仅能实现物质或资源"如光合产物)水分和
养分等#在克隆分株之间的运输与分享*%!+!同时发
生分株间的信号转导!使其在恶劣环境中具备较强
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竞争能力*%%+其四!野牛草叶片
中
IFJ
)
KFJ
)
23L
和
3KM
的活性与
NJ3
的含量
的变化规律并不依赖于光照条件!如在相连分株断
开条件下!
F
分株叶片中
NJ3
含量在
$
""
)
IFJ
活性在
!
$
""
)
KFJ
活性在
!
$
""
和
$
""f
)
23L
活
性在
$
""
和
"
$
""f
)
3KM
活性在
!
$
""
都处于最
大值&而野牛草相连分株在连接状态下!
F
分株叶片
中
NJ3
含量在
!
$
""
和
!
$
""f
)
KFJ
活性在
$
""
)
23L
活性在
$
""
和
$
""f
)
3KM
活性在
$
""
!以及
5
分株中
IFJ
活性在
$
""f
时都处于最
大值植物酶促活性氧清除系统在光保护中虽然功
能各异!但发挥作用时互相配合!使得光合器官活性
氧代谢能够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从而避免活性氧
伤害*%+
F
株在与外部自然昼夜节律环境相近或
同步!表现出更强的生长适应性
5
株虽经完全相
反的节律同步化处理!但与外部自然环境客观上存
在失同步!为提高其适应性!两相连分株基于生理整
合机制实现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同步化!且倾向于
F
株
总之!野牛草酶促活性氧清除系统活性在一天
内并非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而是呈现节律性变
化规律&同时!野牛草活性氧清除系统不仅减缓了活
性氧产生速率及其对细胞膜的氧化伤害!而且在差
异光周期下相连克隆分株间的活性氧清除系统活性
趋于同步!有效地分摊了胁迫风险!提高野牛草在逆
境下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
#
+
!
69PP+K9J97I9RJ
!
23IIFR9eN
!
937R9ILJW
!
*)%-2/\>;H/;1\G
C
EG:0@\A::?
$
*
W
+
-<)*"39=,>-/?*,#-
!
""$
!
H
"
&
#$
)$$*-
*
!
+
!
Q8WR9RU
!
5FVRaN Q-81ED^
<;
C
A@>/\>;H/;1>_0;1H:DE;[A>\G
C
EG:0
*
W
+
-4??".9=./?*.
!
""*
!
"
$
",)(-
*
%
+
!
FV53Ra5
!
3RJ97IIFR27
!
ZFRJFL
!
*)%-7D0A1;E/1
S
>/\>;H/;1>_0D1G;1>D@/E1D00/1>
C
;1A[;>ED\/;
*
W
+
-53(,?
1
-&
@
*$
<)*,&?)%4#)(A
+
&
@
B#,?#-
!
#,,(
!
JF
"
#$
#$
(**")(**-
*
+
!
a799R7N
!
L8Ra35I
!
Q3RaY5
!
*)%-2/\>;H/;1\G
C
EG:0>A1@D\;G/
S
GD\
-,-
^
<;1E0
*
W
+
-5%)?*5$
+
-,&%.
!
!""!
!
@AJ
"
!
#$
&*)$(-
*
$
+
!
JFJJ3R
!
I3P3LU83R
!
U3PP3
!
*)%-K<;1E>/\>;H/;1>_0/1>\D;0D
^
GAEA0
C
1EGD0/0
!
S
\A=EG
!
0?\]/];<
!
;1H>A:
^
DE/E/]D;H];1E;
S
D
*
W
+
-B#,?#
!
""$
!
BKJ
"
$&%
#$
*%")*%%-
*+
!
YFPLFQIZ86J
!
I2UQ97JL49a972
!
Q8JFNW
!
*)%-2A1@A\:;E/A1;<0=/E>G/1
S
/1EGD@?1
S
;<
S
GE0D10A\e/]/H
*
W
+
-B#,?#
!
""&
!
B@H
"
$(!&
#$
#"$)#"$&-
*
&
+
!
N22PVRa27-2A:D0;E/:D
*
W
+
-D"33.E
2
,?.5%)?*!,&%.
!
""(
!
@@
"
$
#$
#)$!"-
*
(
+
!
Q9RJ9R6
!
ZFYN3+6FaR37P
!
9JQ37JIZJ
!
*)%-P/
S
GE/1
^
?E00G;
^
DEGD43)C,(&
2
-,->/\>;H/;10
C
0ED:
*
W
+
-5%)?*F-
!
"##
!
HH
"
%
#$
("),#-
*
,
+
!
53Z879
!
U8PN3RJ
!
U37875
!
*)%-7D
S
?<;E/A1A@A?E
^
?E@\A:EGD
^
<;1E>/\>;H/;1>_
*
W
+
-78!BF
!
""&
!
ALE
"
!
#$
%%$)%$-
$%#
&
期 李
!
伟!等$野牛草克隆分株酶促活性氧清除系统对差异光周期的响应
*#"
+
!
2Fe8RaLFRN4
!
N3PFF4WR
!
IL73VN9N
!
*)%-a\/
^
EA:D;1;<
C
0/0\D]D;<0>/\>;H/;1\D
S
?<;E/A1A@_D
C^
;EG=;
C
0/1
^
<;1E
S
\A=EG;1HHD]D^
:D1E
*
W
+
-/?&A!,&%.
!
""(
!
J
"
(
#$
7#%"-
*
##
+
!
P383a
!
JFU97L52W
!
NV9PP97+7F96976
!
*)%-28723J83R2PF2Z+3IIF283L9J#\D
S
?<;ED07FIGA:DA0E;0/0;1HAX/H;+
E/]D0E\D00\D0
^
A10D0
*
W
+
-53(,?
1
-&
@
*$<)*,&?)%4#)(A
+
&
@
B#,?#-
!
"#!
!
@KJ
"
!
#$
#!,)#%-
*
#!
+
!
Z79KIW3
!
QV5
!
2U3RaUI
!
*)%-L\;10>\/
^
EA:D>G;1
S
D0@A\43)C,(&
2
-,-/1\D0
^
A10DEA0;
A0:AE/>
!
;1H>A
W
+
-5%)?*
5$
+
-,&%
!
""!
!
@BK
"
#$
!#!,)!##-
*
#%
+
!
ZV79K3W
!
IN3PP9W
!
e3N
!
*)%-FX/H;E/]D0E\D00EA
D]/E
C
/143)C,(&
2
-,-
$
EGD<;ED+@S
:?E;1E
S
/
S
;1ED;/0EA<+
D\;1EEA
^
;\;
T
?;E
*
W
+
-G$5%)?*F&"3?)%
!
#,,(
!
@E
"
*
#$
&$,)&*-
*
#
+
!
JV22
!
29PP8974
!
PF6793VMI
!
*)%-7D
S
?<;E/A1A@/\A1GA:DA0E;0/0/143)C,(&
2
-,-*$)%,)?)[
C
EGD>_\D
S
?<;EA\E/:D@A\>A@@DD
*
W
+
-F&"3?)%&
@
!,&%&
1
,#)%D$A,-*3
+
!
"",
!
AME
"
$!
#$
%*!)%*!(#-
*
#$
+
!
OV9e3Pa
!
8II3Z8J8I+6FV7aV9L9
!
UF969782ULI43
!
*)%-2A1H/E/A1;
A10D0/1EGD43)C,(&
2
-,-
^
GAEA\D+
0
^
/\;EAC
:?E;1E#)*!HD:A10E\;EDEG;E\DHAX0E;ED/0;_D
C
:AH?<;EA\A@H;
C
EG+HD
^
D1HD1E
S
D1DDX
^
\D00/A1
!
;1HHD@/1D
^
GAEA
^
D\/AH;0
;>\?>/;<@;>EA\/1EGD\D
S
?<;E/A1A@U
!
F
!
+/1H?>DH>D
W
+
-5%)?*F&"3?)%
!
""&
!
FA
"
#$
*"+*$&-
*
#*
+
!
O83R5
!
P8J
!
U3RP
!
*)%-81ED\+\;:DE
^
G
C
0/AS
/>;1ED
S
\;E/A1HDED>EDH/1[?@@;S
\;00
"
!"#$%&()#*
+
%&,(-
"
R?EE-
#
91
S
D<:-
#
?1+
HD\=;ED\0E\D00
*
W
+
-H(IG"3
@1
3)--B#,?#
!
"",
!
AB
"
!
#$
%%#)%%-
*
#&
+
!
O83R5
!
P8J
!
U3RP
!
*)%-81ED\+\;:DE
^
GAEA0
C
1EG;EDE\;10;E/A1/1[?@@;S
\;00?1HD\H/@@D\D1E/;<=;ED\HD@/>/E0E\D00
*
W
+
-F&"3?)%
&
@
*$4A3,#)?B,*
+@
&3J&3*,#"%*"3)%B#,?#
!
"#"
!
@BF
"
#$
%#")%#*-
*
#(
+
!
Q3Ra3a
"王爱国#!
PVFaU
"罗广华#
-O?;1E/E;E/]D\D<;E/A1[DE=DD1EGD\D;>E/A1A@G
C
H\AX
C
<;:/1D;1H0?
^
D\AX/HD;1/A1\;H/>;<0/1
^
<;1E0
*
W
+
-5%)?*5$
+
-,&%&
1+
D&AA"?,#)*,&?-
"植物生理学通讯#!
#,,"
!
AH
"
*
#$
$)$&-
*
#,
+
!
6V9a9W3-N/>\A0A:;<
^
/H
^
D\AX/H;E/A1
*
W
+
-K*$&(-8?L
+
A&%-
!
#,&(
!
$!
$
%"!)%#"
*
!"
+
!
a83RRFKFP8L8I2R
!
789IIZ-I?
^
D\AX/HDH/0:?E;0D08-F>>?\\D1>D/1G/
S
GD^
<;1E0
*
W
+
-5%)?*5$
+
-,&%-
!
#,&&
!
FJ
"
!
#$
%",)%#-
*
!#
+
!
Z73VIL9
!
4P9L2U9773-K;>^
\AED>E0=GD;E0DDH1
S
0@\A:GD;E;1H
^
;\;
T
?;E/1
.
?C
-80HDEAX/@/>;E/A1A@;>E/]DAX
CS
D1
/1]A<]DH
- *
W
+
-5%)?*)?(D%%5$
+
-,&%&
1+
!
#,,
!
BF
"
#
#$
$)$!-
*
!!
+
!
J3PLFRJ3
!
U3RVI4W
!
7VII9PPI3
!
*)%-K?\/@/>;E/A1
!
^
\A
^
D\E/D0
!
;1HH/0E\/[?E/A1A@;0>A\[;ED
^
D\AX/H;0D/1
?:D\AAE1AH+
?
W
+
-5%)?*5$
+
-,&%-
!
#,(&
!
MB
"
#$
&(,)&,-
*
!%
+
!
68RJIU9JP97Pe
!
J9QJR95W
!
6P99Z 3
!
*)%-KD\AX/H;0D+HD
^
D1HD1E;
^
A
^
<;0E/>AX/H;E/]D[?\0E/143)C,(&
2
-,-\D
T
?/\DH@A^
;EGA
S
D1\D0/0E;1>D
*
W
+
-G$5%)?*F&"3?)%
!
""*
!
EL
"
*
#$
($#)(*%-
*
!
+
!
N8LLP977
!
e3RJ973VQ973I
!
aFPP975 N
!
*)%-7D;>E/]DAX
CS
D1
S
D1D1DE=A\_A@
^
<;1E0
*
W
+
-G3?(-.5%)?*B#,.
!
!""
!
J
"
#"
#$
,"),(-
*
!$
+
!
I3a8N
!
4PVU77-K\AH?>E/A1A@\D;>E/]DAX
CS
D10
^
D>/D0[
C^
<;1ER3JKUAX/H;0D0
*
W
+
-5%)?*5$
+
-,&%-
!
""*
!
@E@
"
!
#$
%%*)%"-
*
!*
+
!
3K9PZ
!
U87LU-7D;>E/]DAX
CS
D10
^
D>/D0
$
:DE;[A0:
!
AX/H;E/]D0E\D00
!
;1H0/
S
1;
*
W
+
-4??".9=.5%)?*!,&%.
!
""
!
$$
$
%&%)%,,-
*
!&
+
!
4F5972U
!
PFK9Y+J9Pa3JFU
!
*)%-U
C
H\A
S
D1
^
D\AX/HD;1H
S
/;EDH:D>G;1/0:0A@;>>0E\D00EA
0/
S
1;1
S
*
W
+
-5$
+
-,&%&
1
,)5%)?*)3"A
!
#,,&
!
@KK
"
!
#$
!#)!$-
*
!(
+
!
P3N62
!
J8MFR73-LGDAX/H;E/]D[?\0E/1
^
<;1EH/0D;0D\D0/0E;1>D
*
W
+
-4??".9=.5%)?*!,&%.
!
#,,&
!
EM
"
#
#$
!$#)!&$-
*
!,
+
!
5F7J3RFe375
!
2U78ILFeZR
!
KFKFe3PK-31E/AX/H;E/]DD1B
C
:D0/1[;\
<;1E00?[
.
D>EDHEA0A/<@
*
W
+
-8?=,3&?A?:
*)%)?(8M
2
3,A?*)%!&*)?
+
!
""
!
F@
"
!
#$
,%)#"#-
*
%"
+
!
53R6
!
J38O
!
P8VM
!
*)%-4
+/1H?>DH:D:[\;1DH;:;
S
D
!
^
/HAX/H;E/A1;1H;>E/];EDHAX
CS
D1
S
D1D\;E/A1/1>A\1
W
+
-
5%)?*)?(B&,%
!
#,,*
!
@LJ
"
!
#$
!*#)!*(-
*
%#
+
!
N37IU3PP2
!
I3a37a-LGDH/0E\/[?E/A1A@;00/:/<;ED0/1N&%,"AA"%*,
@
%&3"AP;:-@AS
H/@@D\D1E/;
W
+
-4??)%-&
@
!&*)?
+
!
#,*(
!
BA
"
#$
$),-
*
%!
+
!
N37IU3PP2-IA?\>D+0/1_\D<;E/A10A@/1ED\>A11D>EDH\;:DE0
*
W
+
-D%&?)%/3&>*$,?5%)?*-
$
9
1
"%)*,&?)?(7"?#*,&?
!
#,,"
$
!%)#-
*
%%
+
!
2U9RIU
"陈
!
尚#!
P8YYU
"李自珍#!
Q3Raa
"王
!
刚#
-3H];1>D0/1\D0D;\>GA@
S
\A=EG@A\:A@EGD>
<;1E
*
W
+
-D$,?-F&"3?)%
&
@
8#&%&
1+
"生态学杂志#!
#,,&
!
@H
"
#$
,)*%-
*
%
+
!
N37VL3L
!
L3RFV2U83
!
L3NF8N
!
*)%-43)C,(&
2
-,->G^
<;0E/>;0>A\[;ED
^
D\AX/H;0D/0AD1B
C
:D0
^
<;
C
;H?;<\A
GAEA
^
\A+
ED>E/A1;1H
S
D1D\D
S
?<;E/A1?1HD^
GAEAAX/H;E/]D0E\D00
*
W
+
-5%)?*)?(D%%5$
+
-,&%&
1+
!
"#"
!
F@
"
!
#$
#,")!""-
!编辑"裴阿卫#
*%#
西
!
北
!
植
!
物
!
学
!
报
%$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