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书西北植物学报!
"#!
"
%
#"%&"$$%
!"#$%&#%&()$*+,""-.)/#0-/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0+#"""($"!)+!"#$+"%+"$%&
收稿日期$
!"#%(#!("*
&修改稿收到日期$
!"#$("%(",
基金项目$国家
1,%
(计划前期研究专项"
!"#!23,!!!"$
#
作者简介$杨
!
艺"
#1&1
#!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
4(56.7
$
)*%!!*"$1
!88
+9:5
"
通信作者$张富春!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研究)
4(56.7
$
;<9=
-
>
!?
56.7+9:5
灰绿藜液泡膜焦磷酸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杨
!
艺!徐
!
莉!张
!
霞!张富春"
"新疆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生物资源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
#
摘
!
要$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盐生植物灰绿藜的液泡膜焦磷酸酶基因"
!"#
#全长
9@AB
!命名为
#
$
!"#
)生
物信息学预测分析表明!
#
$
!"#
基因包含一个
!!1!C
D
的开放阅读框!编码
,*%
个氨基酸)
2
?
EF#
不仅具有与植
物液泡膜焦磷酸酶共有的氨基酸序列
@EGB@HEGIE4
!而且
2
?
EF#
与其它植物的
EF#
相似性达
&*J
)跨膜结
构域预测显示!
2
?
EF#
氨基酸序列含有
#!
个跨膜螺旋区!可能定位于细胞膜系统上)
KL(F2K
检测表明!
!""
55:7
%
HA627
条件下萌发生长的灰绿藜!再进行
&""55:7
%
HA627
胁迫处理
!$M
后!
#
$
!"#
基因表达显著增强)
不同浓度
I27
*
2627
!
*
N
?
27
!
分别处理
!$M
!
I27
和
N
?
27
!
浓度增高!
#
$
!"#
基因表达下降!
2627
!
则不影响
#
$
!"#
基因表达)研究结果表明!灰绿藜
#
$
!"#
基因表达对不同种类盐胁迫响应不同!
A627
胁迫可以上调
#
$
!"#
基因表达)该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盐胁迫对盐生植物灰绿藜
#
$
!"#
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灰绿藜&液泡膜焦磷酸酶"
EF#
#&基因表达&盐处理
中图分类号$
O,&)
&
O,&*
文献标志码$
B
$%"&(&!)*
+
,--#"&.&(%
/
-#-"0123(45"%(,6
/
,"
+
2"-
+
2(1(-
7&0,"812)/&
3
&.-45
6
*$4"45
PBAGP.
!
QRH.
!
STBAGQ.6
!
STBAGU>9M>0
"
"
Q.0
-
.60
?
IV
W
H6C:X6Y:X
W
:<3.:7:
?
.967KV/:>X9V/60ZGV0VY.940
?
.0VVX.0
?
!
2:7V
?
V:
!
Q.0
-
.60
?
R0.(
\VX/.Y
W
!
RX>5
8
.&%""* ! 2M.06 # .9-1,(41
LMV<>7(7V0
?
YM9@AB:
DW
X:
D
M:/
D
M6Y6/V
"
!"#
#
M
W
YV#%&(
)
(*+,-
./,0 1,- ]6/97:0VZC W >/.0 ? KB24YV9M0. 8 >V ! 60Z]6/065VZ6/#
!"#+^Y9:0Y6.0VZ6!!1!C
D
:
D
V0XV6Z.0
?
_KU
#
V09:Z.0
?
,*%65.0:69.Z
D
:7
WD
V
D
Y.ZV+LM.//V
8
>V09V:<2
?
EF#9:0Y6.0VZ@EGB@HEGIE4
!
69:0/V0/>/V//V
8
>V09V.0
D
760Y!"#
D
X:YV.0/+2
?
EF#/M6XVZ5:XVYM60&*J/.5.76X.Y
W
].YMEF#/
D
760Y/+LX60/5V5CX60VZ:56.0
D
XVZ.9Y.:0/M:]VZYM6Y2
?
EF#9:0Y6.0VZ#!YX60/(5V5CX60VMV7.=XV(
?
.:0/
!
60Z/>C(9V7>76X7
W
7:967.;VZ.09V7>76X5V5CX60V/
W
/YV5+KL(F2KXV/>7Y//M:]VZYM6Y]MV0#2
./,01,−]6/YXV6YVZ].YM!""55:7M
!
YMVV=
D
XV//.:0:<#
!"# ? V0V]6//. ? 0.<.960Y7 W .09XV6/VZ9:5 D 6XVZY:YMV9:0YX:7 ]M.9M]6/0:Y D XV(YXV6YVZ].YM!""55:7 % HA627+` MV0#2
./,1,-]6/YXV6YVZ].YMZ.<
2627
!
60ZN
?
27
!
<:X!M ! XV/ D V9Y.\V7 W ! YMVV= D XV//.:0:<#
!"#]6/Z:]0XV
?
>76YVZ].YMYMV
.09XV6/V:
27
!
!
]MVXV6/2627
!
Z.Z0:Y.0<7>V09VYMVV=
D
XV//.:0:<#
!"#+ LMV/VXV/>7Y/.0Z.96YVZYM6YYMVV= D XV//.:0/:<#
!"#XV/
D
:0/VZ.<
Y:Z.<
V/:YXV6Y5V0Y/
!
60ZA627/YXV//960.0Z>9V.Y/V=
D
XV//.:0+LM.//Y>Z
W
960MV7
D
Y:>0ZVX/Y60ZYMVXV
?
>76Y:X
W
<>09Y.:0:D
M
W
YV#2
./,1,−>0ZVX/67Y/YXV//+:/;",!−
#%&(
)
(*+,-
./,1,- & \69>:76X DW X: D M:/ D M6Y6/V " EF# #& ? V0VV= D XV//.:0 & /67YYXV6Y5V0Y !! 中国盐渍土总面积占全国可利用土地面积的+&&J
!盐渍化土壤能够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盐生植物受到盐胁迫!液泡膜上
A6
a
%
T
a逆向转运
蛋白能够将细胞质中过多的
A6
a区域化至液泡中!
降低细胞质中盐浓度!从而减轻对细胞器的毒害!提
高植物的耐盐性!因此!
A6
a的区域化分配是盐生植
物对盐渍环境适应的结果)而液泡膜上逆向转运蛋
白能够通过跨液泡膜的
T
a梯度来驱动转运+!(%,!并
且
T
a梯度的形成依赖于液泡膜上的
!
种质子泵Ta(BLF酶和Ta(焦磷酸酶!它们分别以BLF和焦磷酸为动力!将Ta泵到胞外和液泡中!从而形成Ta梯度+,)研究表明植物细胞液泡膜焦磷酸酶
"
E69>:76X
DW
X:
D
M:/
D
M6Y6/V
!
EF#
#可利用焦磷酸为
动力将
T
a从细胞质转运至液泡内!从而产生电势
梯度+),)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相继从
多种植物拟南芥*绿豆*陆地棉*盐地碱蓬*玉米*番
茄*盐穗木等克隆获得了
!"#
基因+*(#!,)
@>
D
:0Y
指出盐胁迫能够通过调节
!"#
基因表达和蛋白合
成促进
T
a 梯度形成+#%,)
6`0
?
等过量表达番茄
!"#
基因增加了番茄植株中离子向液泡膜的转运!
从而缓解盐胁迫对植株的伤害!增强番茄幼苗对盐
胁迫的耐性+#,)由于不同环境条件或植物发育的 不同阶段中 !"# 基因表达水平主要是在转录水平 上进行调节的!从基因转录水平对 !"# 基因表达特 性进行探讨!有助于进一步阐明植物 !"# 基因的 功能) 藜科植物对盐碱*干旱和贫瘠等逆境的适应特 征!对改良盐渍化土壤有重要意义+#),)灰绿藜 " #%&( ) (*+,-
./,1,-
#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能在干旱贫瘠的土地上生长!
属典型的干旱区盐生植物!在较高浓度的盐胁迫下
能正常完成其生活史)本实验通过灰绿藜细胞液泡
膜焦磷酸酶 "
#
!"# #基因克隆以及盐胁迫下 #
!"#
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探讨灰绿藜
#
!"# 在抗逆生理中发挥的作用) # ! 材料和方法 <+< ! 植物材料 野生灰绿藜" #%&( ) (*+,-
./,1,-
#的种子采
自新疆乌鲁木齐市地区!收集后保存待用)
<=>
!
灰绿藜的
?(M
!
分别检测灰绿藜对照组*经
&""55:7
%
HA627
胁迫
处理
!M和!""55:7M
这
%
种处理组
#
!"# 基因 的表达差异) <=@ ! 灰绿藜液泡膜焦磷酸酶基因的克隆 <=@=< ! 灰绿藜 1 6 78< 基因核心片段的获得 ! 根据 植物总 KAB 提取试剂盒"北京天根公司#操作说明 进行灰绿藜根的总 KAB 提取)依照 L6I6K6KAB F2KI.Y " L6I6K6 #操作指南进行!以 _7. ? : " ZL #作 为引物进行反转录合成 9@AB )根据已经报道的拟 南芥液泡膜焦磷酸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GV0360b 登录号 N&#&1!+# #!设计液泡膜焦磷酸酶基因的简 并上游引物" )c(BLGGLGG2G22LG2LLLGLL( %c #和下游引物" )c(G22BLBBG2LL GBL2BG GBLGLL(%c #!以 KAB 反转录产物 9@AB 为模板! 进行 KL(F2K 反应) F2K 反应扩增参数为 1d
预
变性
!5.0
&
1d变性)/
!
),+)d
退火
)/ & ,!d 延伸 !5.0 ! %) 个循环& ,!d 延伸 #"5.0 !反应产物 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 @A 末端快速克隆 ! 根照 %c(U>7KB242:XV [VY " L6I6K6 #操作指南!以灰绿藜根的总 KAB 为 模板!用 %c(KB24 接头引物进行反转录合成 9@( AB )根据已获得的核心片段设计 %c 上游特异性外 侧引 物 " G[F# #" )c(GGBLB2BL2LGGB22BL( 2B2(%c #和 %c 上游特异性内侧引物" G[F! #" )c( GB22BL2B2L2BB2BL22LG(%c #) F2K 反应首 先以 KAB 反转录产物 9@AB 为模板!使用 G[F# 和 %c(KB24 下游外侧引物进行 F2K 扩增!扩增参 数为 1d
预变性
%5.0
&
1d变性d
预变性
)5.0
&
1d变性@AB
连接酶的作用下
#*d
过夜连接!连
1%灰绿藜液泡膜焦磷酸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接产物转化
321(.+@T)
"
感受态细胞"北京全式金
公司#!酶切鉴定出阳性克隆后!送北京六合华大基
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测序)
<=C
!
灰绿藜
D 36< 生物信息学分析 对灰绿藜 2 ? EF# 的氨基酸序列利用在线工具 376/Y " MYY D%%
C76/Y+09C.+075+0.M+
?
:%
376/Y+9
?
.
#
和
@ABNBA
以及
N4GB+" + #* ,软件!进行氨基酸 序列的序列比对和同源性分析)将 2 ? EF# 的氨基 酸序列输入 LNTNN[VX\VX\+!+" " MYY D%%
]]]+
9C/+ZY>+Zb
%
/VX\.9V/
%
LNTNN
%#分析预测其蛋白
跨膜区域)将
2
?
EF#
的氨基酸序列输入
F/:XY
+
#,
,
软件"
MYY
D
%
*
(%
>
和
F
D
""
和
*""55:7
%
H
!
2627
!
为
#""
和
!""
55:7
%
H
!
N
?
27
!
为
#""
和
!""55:7
%
H
)待灰绿藜
长至
周龄时!用上述浓度盐溶液分别处理!M
!对
照为不加盐的
#
%
&N[
营养液处理
!M 的灰绿藜) <=G ! 灰绿藜 1 6 78< 基因表达检测 以不同浓度 A627 和不同盐处理下的灰绿藜 #
!"#9@AB
为模板!根据
9@AB
下游片段的特异
性!分别在
#
!"# 基因 _KU 下游区和 %c(RLK 区 设计上游引物" )c(GB22BL2B2L2BB2BL22L( %c #和下游引物" )c(L2BG22LLG22LL2LBB2G( B2G(%c #!以 !&[ "上游引物 )c(G22GB222LGBL( 2LL2LGLGB(%c 和下游引物 )c(LB222BBGL( 2BGB2GBB2GBLL(%c #为参照基因) F2K 反应 条件为 1d
预变性
!5.0
&
1d变性!"/!)d
退
火
!"/
&
,!d
延伸
!"/
!
%)
个循环&
,!d
延伸
#"
5.0
!反应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
结果与分析
>=<
!
灰绿藜
1
6
78<
基因克隆及氨基酸同源性分析
利用
KB24
技术克隆获得了灰绿藜液泡膜焦
磷酸酶基因"
#
!"# ! @O$%,%#+#
#!包含一个
!!1!
C
D
的开放阅读框!编码
,*%
个氨基酸残基)用
@ABNBA
软件对灰绿藜
2
?
EF#
的氨基酸序列和
其它植物
EF#
部分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图
#
#!发
图
#
!
植物
EF#
氨基酸序列比对
红色方框部分为
EF#
与催化相关的保守序列
U.
?
+#
!
B
D
6XY.6767.
?
05V0Y:
>V09V/:
XVZ.9YVZEF#
LMVXVZC7:9bZ.6
?
X65./YMV9:0/VX\VZ/V
?
5V0Y60Z
D
>Y6Y.\V96Y67
W
Y.9/.YV:
西
!
北
!
植
!
物
!
学
!
报
!!!!!!!!!!!!!!!!!!!
%$
卷
图
!
!
不同植物基于
EF#
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
分支上的数字表示
3::Y/YX6
D
验证中基于
#"""
次重复该节点的可信度&标尺表示演化距离
U.
?
+!
!
FM
W
7:
?
V0VY.9YXVV:
760Y/C6/VZ:065.0:69.Z/V
8
>V09V/:
D
XV/V0YYMVXV7.6C.7.Y
WD
VX9V0Y:
/\67>V/C6/VZ:0#"""XV
D
7.96Y.:0/
&
[967V
D
76YVXV
D
XV/V0Y/YMVV\:7>Y.:0Z./Y609V:
760Y/
现灰绿藜
2
?
EF#
的氨基酸序列也具有植物作为
EF#
的催化位点并且共有保守的氨基酸片段
@E(
GB@HEGIE4
)灰绿藜
2
?
EF#
氨基酸序列同源
性分析表明!其与拟南芥*盐角草*盐爪爪*盐穗木*
烟草*陆地棉*玉米*水稻的
EF#
氨基酸序列相似性
分别为
&,J
*
1%J
*
1%J
*
1"J
*
1"J
*
&1J
*
&*J
和
&*J
)运用
N4GB+" 软件对 #! 种植物的 EF# 氨 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图 ! #!结果表明 2 ? EF# 与红叶藜 EF# 关系最近并在同一分支上) >=> ! 灰绿藜
D
36<
蛋白的跨膜结构域预测和分析
跨膜结构域是膜内在蛋白与膜脂相结合的主要
部位!它固着于细胞膜上起锚定作用)通过
LN(
TNN[VX\VX\+!+"
工具"
MYY
D
D
36<
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应用
F/:XY
工具"
MYY
D
M
!检测
#
!"# 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表 < !
D
36<
蛋白亚细胞定位
L6C7V#
!
[>C9V7>76X7:96Y.:0:<
D
X:9M
W
5:/.0:<2
?
EF#
亚细胞定位
[>C9V7>76X7:96Y.:0
概率
FX:C6C.7.Y
W
膜系统
NV5CX60V/
W
/YV5 "+&!"
内质网"膜#
40Z:
D
76/5.9XVY.9>7>5
"
5V5CX60V
#
"+*&)
高尔基体
G:7
?
.C:Z
W
"+*" 内质网"腔# 40Z: D 76/5.9XVY.9>7>5 " 7>5V0 # "+#"" 图 % ! 不同 A627 胁迫处理下灰绿藜 #
!"#
基因的表达
U.
?
+%
!
LMVV=
D
XV//.:0:<#
$
!"#>0ZVX
Z.<
!""55:7
%
HA627
预处
理!直接受到
&""55:7
%
HA627
胁迫的灰绿藜!
#
!"# 基因表达受到明显抑制!而 !""55:7 % H A627 预处理后!再进行 &""55:7 % HA627 胁迫的 灰绿藜! #
!"#
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强"图
%
#)
用不同浓度
I27
处理灰绿藜
!M 后!检测灰绿 藜 #
!"#
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较低浓度"
!""
55:7
%
H
#
I27
不影响灰绿藜
#
!"# 基因的表达! 而较高浓度 """
和
*"" 55:7
%
H
#
I27
则抑制
#
!"# 基因的表达"图
!
B
#)
用不同浓度
2627
!
处理灰绿藜
!M !检测灰绿 藜 #
!"#
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灰绿藜
#
!"# 基因的表达基本不受 2627 ! 影响!不同浓度 2627 ! 处理后 #
!"#
基因的表达没有变化"图
! 3 #) #灰绿藜液泡膜焦磷酸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图
! 不同浓度 I27 " B #! 2627 ! " 3 #和 N ? 27 ! " 2 #处理 !M
后灰绿藜
#
!"# 基因的表达 U. ? +
!
LMVV=
D
XV//.:09M60
?
V/:<#
$
!"#>0ZVXZ.<
B
#!
2627
!
"
3
#
60ZN
?
27
!
"
2
#
9:09V0YX6Y.:0/
!!
用不同浓度
N
?
27
!
处理灰绿藜
!M !检测灰绿 藜 #
!"#
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灰绿藜
#
!"# 基因表达受 N ? 27 ! 的影响很大!随着 N ? 27 ! 浓度增 大! #
!"#
基因的表达逐渐减弱"图
! 2 #) % ! 讨 ! 论 灰绿藜是广布的盐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强!能够耐受盐的胁迫)对克隆的 #
!"#
基因通
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了所获得的
2
?
EF#
蛋白不
仅具有植物液泡膜焦磷酸酶共有氨基酸序列
@E(
GB@HEGIE4
!而且
2
?
EF#
与其它植物的
EF#
相
似性达
&*J
!是跨膜蛋白)已有的研究表明
EF#
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通过调节激素运输对植物的生
理功能起调控作用!并且与植物的耐盐性密切相
关+#,(#1,)
G6=.:76
等+!",在盐敏感的
&/#
酵母突变
体中过量表达拟南芥液泡
4!"#!5
基因 的
&/#
菌株可以恢复耐盐性)
2:7:5C:
等+!#,研究表明
)"
55:7
%
HA627
处理的胡萝卜细胞!
"#
基因在
#"Z
内较对照增加
#
倍)
H.>
等+!!,在拟南芥中过表达角
碱蓬
!"
基因!盐胁迫下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在叶
和根中积累了更多的
A6
a
!并呈现耐盐性的增加)
本研究将灰绿藜种子在对照培养液"
#
%
&N[
#和添加
!""55:7
%
HA627
的培养液"
#
%
&N[a!""55:7
%
H
A627
#中分别萌发生长!再对正常成长的幼苗和经
过盐胁迫处理的幼苗!继续用高浓度的
A627
"
&""
55:7
%
H
#处理!结果显示后者的
#
!"# 基因的表 达明显增强!而不经盐胁迫预处理的灰绿藜幼苗在 高盐胁迫 !M
后
#
!"# 基因的表达则明显受到抑 制!可以表明不经盐预处理的灰绿藜幼苗!在直接受 到 &""55:7 % HA627 胁迫时!所引起的伤害致使 #
!"#
基因表达下降!幼苗的生长也受到了抑制!
从后续的植物生长状况弱小可直观看出来)而经过
盐预处理的灰绿藜幼苗即盐驯化后的幼苗在受到同
样的处理时!表现出
#
!"# 基因表达明显增加!说 明灰绿藜幼苗能够耐受盐胁迫而不影响其生长!同 时增加 #
!"#
基因的表达减缓盐胁迫造成的伤
害!从而体现了
#
!"# 基因的双重作用!不仅与灰 绿藜的生长相关!也与灰绿藜耐盐性提高有关!这表 明盐的驯化能够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不同的盐类具有不同的金属离子!对不同盐离 子胁迫表现的 !"# 基因表达活性的研究!表明各种 金属离子在 !"# 基因发挥作用的信号通路中分别 起到不同的调控作用+!%(!,)
26
!a在植物各种信号
通路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T>60
?
等+!),研究表明
"+#55:7
%
H
的
26
!a能显著抑制
!"#
的活性)但
#
!"# 基因表达对 2627 ! 并不敏感!说明其表达调 控可能是非 26 !a依赖性的)有研究表明 !"# 活性 尤其是 T a转运活性的形成表现出对 I a的绝对需 要+!*,! HVV 等+!,,研究表明 )"55:7 % H 的 I a可以使 !"# 的活性提高 * 倍)但较高浓度的 I27 会抑制 !"# 的表达活性!推测这种抑制可能是由较高浓度 27 胁迫造成的& M`.YV 等+!&,的研究表明 N ? !a可以 增强 !"# 的活性!这与本研究结果 #
!"#
的表达
下降不一致!外加
N
?
!a浓度
#
!"# 表达活性均受 到抑制!表现出 #
!"#
表达对
N
?
!a 的敏感性比
26
!a和
I
a高!表明
!"#
表达受盐离子调控因植物
种类不同尤其是盐生植物种类而表现出明显差异!
!"#
基因表达对不同盐离子的敏感性不同!也许会
影响不同的信号传导通路)研究灰绿藜
#
!"# 在 不同盐胁迫下的表达调控!有助于今后从离子转运 基因功能角度阐明灰绿藜耐盐的分子机理) 参考文献! + # , ! PBAGe[ "杨劲松# +LMVZV\V7: D 5V0Y60Z D X:/ D V9Y:<2M.06/67.0V/:.7XV/V6X9M + e , +416/"&*(.(
+1/7++1/
"土壤学报#!
""&
!
CE
"
)
#&%, &)
"
.02M.0V/V
#
+
!$$
西
!
北
!
植
!
物
!
学
!
报
!!!!!!!!!!!!!!!!!!!
%$
卷
+!
,
!
3BPI_EBB
!
@R3A_EB 43
!
3BIRH4EB3 AF
!
&6/.+@.<
:<5V5CX60V(6//:9.6YVZ
DW
X:
D
M:/
D
M6Y6/V/Y:.0M.C.Y.:0C
W
Z.
D
M:/
D
M:06YV/60Z<7>:X.ZVZV7.0V6YV/Y]:976//V/:
5V
+
e
,
+8&*&9/6+((
:
3,9(
)
&/;+(1%&-+1/.7(1+&6+&<
!
#11%
!
@>H
"
!
#$
#11!"!+
+
%
,
!
NB4[T^ NBN+E69>:76XT
a
(
DW
X:
D
M:/
D
M6Y6/V
+
e
,
+;+(1%+-+1/&6;+(
)
%
=
<+1/416/
!
"""
!
#!
#
,
!
BF[4NF
!
BTBK_AG[
!
[A4@@4A`B
!
&6/.+[67YY:7VX609V9:0
:\VXV=
D
XV//.:0:<6\69>:76XA6
a
%
T
a
60Y.
D
:XY.049/>+0
*(
)
<+<
+
e
,
+71+&1&
!
#111
!
>IE
"
)
#!)*#!)&+
+
)
,
!
K4BFB
!
F__H4Ke+E69>:76XT
a
(YX60/7:96Y.0
?DW
X:
D
M:/
D
M6Y6/V
+
e
,
+4,/.?&@+&A(
:
"./6"%
=
<+(.(
= /*"./6B(.&1,./9;+(.(0=
!
#11%
!
CC
"
#
#$
#),#&"+
+
*
,
!
GBQ^_HBKB
!
H^ e
!
RA@RKKBGB[
!
&6/.+@X:>
?
MY(60Z/67Y(Y:7VX60Y
D
760Y/XV/>7Y
XV//.:0:
(
D
>5
D
+
e
,
+
"9(1&&*+
<(:6
##$##1+
+
,
,
!
T[^B_PP
!
FBAPe
!
T[R[T
!
&6/.+U>09Y.:067X:7V/:<6X
?
.0.0VXV/.Z>V/.05>0
?
CV60\69>:76XT
a
(
DW
X:
D
M:/
D
M6Y6/V
+
e
,
+;+(1%+-+1/
&6;+(
)
%
=
<+1/416/
!
"",
!
,
#$
1*)1,%+
+
&
,
!
[_AGHP
"宋丽艳#!
P4` `
"叶武威#!
STB_PH
"赵云雷#!
&6/.+^/:76Y.:060Z6067
W
/./:?
V0V
"
D%!"
#
=)
+,-%+9<,6,-H+
+
e
,
+#(66(71+&1&
"棉花学报#!
"#"
!
>>
"
%
#$
!&)!&&
"
.02M.0V/V
#
+
+
1
,
!
H^ PP
"李艳艳#!
H^ FT
"李平华#!
`BAG3[T
"王宝山#
+27:0.0
?
60ZV=
D
XV//.:0:C>0.YT:
(BLF6/V.0\69>:7V5V5CX60V
.0YMV7V6\V/:
M
W
YV7,/&*/0ZVX/67Y/YXV//
+
e
,
2416/;(62;(9&/.20E11+*&627+2
"西北植物学报#!
""*
!
>G
"
#
#$
*%*,
"
.02M.0V/V
#
+
+
#"
,
!
STR2TH
"朱春利#!
STBAG@U
"张登峰#!
H^RPT
"刘颖慧#!
&6/.+27:0.0
?
60ZV=
D
XV//.:06067
W
/./:
56.;V
"
F&/-/
=
e
,
+G(,9/.(
:
"./6D&&6+1?&<(,91&<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
<>
"
#
#$
#",##!
"
.02M.0V/V
#
+
+
##
,
!
N_TBNN4@[B
!
A^[T^_[
!
LBIBTB[T^ T
!
&6/.+K:7V:<\69>:76XT
a
(.0:X
?
60.9
DW
X:
D
M:/
D
M6Y6/V.0Y:56Y:
D
5V0Y
+
e
,
+G(,9/.(
:
3H
)
&9+-&6/.;(6/
=
!
"#!
!
G@
"
#)
#$
)*#%)*!#+
+
#!
,
!
TRPST
!
S4AGPH
!
GRBA3
!
&6/.+_\VXV=
D
XV//.:0:<6\69>:76XT
a
(
DW
X:
D
M:/
D
M6Y6/V60Z63/>C>0.Y:
(BLF6/V97:0VZ
D
M
W
YVI/.(<6/1%
=
<1/<
)
+1/.5
D
X:\V//67YY:7VX609V.049/>+*(
)
<+<6%/.+//
+
e
,
+"./6#&..
!
J+<<,&/*E9
$
/#,.6,9&
!
"#!
!
#
#∗
KV
?
>76Y.:0:<
D
X.56X
WD
>5
D
/60Z/V9:0Z6X
W
YX60/
D
:XYVX/
+
N
,%%
LX60/
D
:XY60ZKV9V
D
(
Y:XFX:YV.0/:
AV]P:Xb
F7V0>5FXV// ! [ D X.0 ? VXR[ ! #11!
1##""+
+
#$
,
!
`BAG3
"王
!
斌#!
PB_STO
"姚兆群#!
STB_[U
"赵思峰#!
&6/.+4<
?
.:0
D
X:9V//.0
?
Y:56Y:/VVZ7.0
?
/
D
M
W
/.:7:
?
.967
9M6X69YVX./Y.9/60Z4!"#
?
V0VV=
D
XV//.:0>0ZVX/67Y/YXV//
+
e
,
+416/;(62;(9&/.20E11+*&627+2
"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 .02M.0V/V # + + #) , ! TRBAGST` "黄志伟#! F4AGN "彭 ! 敏#! 2T4AG2T "陈桂琛#! &6/.+B0606Y:5.967/Y>Z W :0YMV7V69Y>XV:67.0.;VZ]VY760Z#%&0<br( ) (*+,-
./,1,-:
M6.H6bV
+
e
,
+416/;(62;(9&/.20E11+*&627+2
"西北植物学报#!
""#
!
><
"
*
###11#!"% " .02M.0V/V # + + #* , ! LBNRKBI ! @R@H4Pe ! A4^ N ! &6/.+N4GB
$
N:7V9>76XV\:7>Y.:06X
W?
V0VY.9/6067
W
/./
"
N4GB
#
/:
e
,
+B(.&1,./9
;+(.(
= /*3@(.,6+( ! "", ! >C " & #
#)1*#)11+
+
#,
,
!
AB^KK
!
K_[L3+3VYYVX
D
XVZ.9Y.:0:C(9V7>76X7:967.;6Y.:0C
W
9:5C.0
?
V\:7>Y.:06X
W
60Z/YX>9Y>X67.0<:X56Y.:0
+
e
,
+"9(6&+<
769,10 6,9& ! 8,16+( ! /*;+(+ : (9-/6+1< ! ""% ! E@ "
#1#,1%"+ + #& , ! H^ QP "李小园#! S4AGKST "曾日中#! Q^B_QST "校现周# +BZ\609V/:0YMVXV/V6X9M:< DW X: D M:/ D M6Y6/V.0 D 760Y/ + e , +K+ : &71+&1& ?&<&/91% "生命科学研究#! ""
!
I
"
#
&%&,
"
.02M.0V/V
#
+
+
#1
,
!
H^ e
!
PBAGT
!
F44K `+B
!
&6/.+BX6C.Z:
D
/./T
a
(FF6/VBEF#XV
?
>76YV/6>=.0(5VZ.6YVZ:X
?
60ZV\V7:
D
5V0Y
+
e
,
+71+&1&
!
!"")
!
@
),) #
#!##!)+
+
!"
,
!
GBQ^_HBK+B
!
KB_K
!
[T4KNBAB
!
&6/.+LMV49/>+*(
)
<+<6%/.+//YX60/
D
:XYVX/
!
BYATQ#60ZBD
#
!
960<>09Y.:0.096Y.:0.0
W
V6/Y
+
e
,
+"9(1&&*+
<(:6
##&"#$&)+
+
!#
,
!
2_H_N3_K
!
24KBABK+40M609VZ69Y.\.Y
W
:
76/Y
DW
X:
D
M:/
D
M6Y6/V.0A627(
?
X:]09V7/:<5/,1,<1/9(6/
+
e
,
+G(,9/.(
:
"./6
"%
=
<+(.(
$=
!
#11%
!
"
!
#$
!!*!!1+
+
!!
,
!
H^RH
!
`BAGP
!
`BAGA
!
&6/.+27:0.0
?
:<6\69>:76XT
a
(
DW
X:
D
M:/
D
M6Y6/V
?
V0V
M
W
YV7,/&*/1(9+1,./6/]M:/VMVYVX(
:7:
?
:>/:\VXV=
D
XV//.:0.5
D
X:\V//67Y
!
/67.0V(67b67.60ZZX:>
?
MYY:7VX609V.049/>+*(
)
<+<
+
e
,
+G(,9/.(
:
L6&
9/6+@&"./6;+(.(=
!
!"##
!
E@
"
1
#,!+
+
!%
,
!
3B_BI
!
`BAG[N
!
`RGO
!
&6/.+_\VXV=
D
XV//.:0:
)
<+
(FF6/VV0M609VZXV/./Y609VY:/67Y60ZZX:>
?
MY/YXV//.0
YX60/
?
V0.967<67<6
"
B&*+1/
$
(#+
e
,
2"./671+&1&
!
""1
!
!
#!"+
+
!$
,
!
IB3BfBI
!
eBA^2IB(KR[[BI N+@.<
>76Y.:0:<\69>:76XT
a
(BLF6/V60ZT
a
(FF6/V.0#,1,-+<W
;.09
60Z0.9bV7
+
e
,
+"./671+&1&
!
"##
!
%
#$
)%#)%1+
+
!)
,
!
TRBAGPL
!
H^RLT
!
2T4AP `
!
&6/.+@./Y609V\6X.6Y.:0/CVY]VV069Y.\V/.YV/:
X:
D
M:/
D
M6Y6/VZVYVX5.0VZC
W
<7>:XV/9V09V
XV/:0609VV0VX
?W
YX60/
e
,
+J%&G(,9/.(
:
;+(.(
+1/.#%&-+<69 = ! "#" ! >IE " %# #
!%*))!%**$+
+
!*
,
!
FRGH^BK4HHBN2
!
KB[^(2BH@_GA_U
!
N^ 2T4H^[N^@
!
&6/.+LMVY:0:
D
76/YT
a
(
DW
X:
D
M:/
D
M6Y6/V:
/
C.:9MV5.(9679M6X69YVX./Y.9/+e,+"
+/"./6/9,-
!
#11#
!
I@
"
%
#)+
+
!,
,
!
H442T
!
FBAPe
!
TRBAGPL
!
&6/.+^ZV0Y.<.96Y.:0:
/.0V/.0\:7\VZ.0/>C/YX6YVC.0Z.0
?
:<\9>:76XT(
DW
X:
D
M:/
D
M6Y6/V
+
e
,
2J%&G(,9/.(
:
;+(.(
+1/.#%&-+<69 = ! "## ! >IG " #
#$
##1,"##1,*+
+
!&
,
!
`T^L4Fe
!
NBK[TBHHe
!
[N^ LTeB2+[>C/YX6YVb.0VY.9/:
76/YT
a
(YX60/7:96Y.0
?
.0:X
?
60.9
DW
X:
D
M:/
D
M6Y6/V60Z.Y/69Y.(
\6Y.:0C
W
!a
+
e
,
2"./6"%
=
<+(.(
= ! #11" ! J@ " % #
#"*%#","+
%$$
%
期
!!!!!!!!!!!!
杨
!
艺!等$灰绿藜液泡膜焦磷酸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