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ability and Ecological Effect of Mainly Plant Communities in Minqin Desert Area

民勤荒漠区主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及生态效应



全 文 :书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0-/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0,#"""*$"!&,!"#$,#!,!&!
收稿日期$
!"#$*")*"#
&修改稿收到日期$
!"#$*"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
作者简介$常兆丰"
#1&+(
#!男!研究员!主要从事荒漠生态研究
2*34.5
$
678#!%
!
/.04,693
民勤荒漠区主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及生态效应
常兆丰#!!段小峰#!!韩福贵#!!仲生年#!!王强强#!!张剑挥#!
"
#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兰州
+%""+"
&
!
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甘肃民勤
+%%%""
#

!
要$以民勤荒漠区
&
种主要植物群落
#"
个样方
#!
年的定位观测资料为基础!运用植被盖度和投影盖度
!
个指
标对荒漠区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及其生态效应进行分析!以期阐释随着全球变暖荒漠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效应
的变化规律观测结果表明!沙蒿"
!"#$%&&(("$)("&(
#的植被盖度和麻黄"
*
+
,$-"(
+
".$/(01&&
#的植被盖度以及
沙蒿的投影盖度和梭梭"
2(034
5
03)(%%3-$)-"3)
#人工林的投影盖度显著下降!白刺"
6&#"("&(#()
7
8#3"8%
#的植
被盖度亦下降分析结果表明$"
#
#植被盖度相对较低的群落的稳定性较强!而植被盖度相对较高的群落的稳定性
相对较差"
!
#当年降水量是决定植被盖度及其投影盖度的关键因子"
%
#单位面积的白刺的生态功能最大!其次
是麻黄!再次是白刺
:
梭梭!单位面积的沙蒿的生态功能最低荒漠区植被稀疏!植株枝条分布极不规则!以冠幅
计算所得的植被盖度不能反映植被实际覆盖地表的状况
关键词$植物群落&稳定性&生态效应&民勤荒漠区
中图分类号$
;1$),#&
:
+
文献标志码$
<
$%&#(#%
)
&*!+,"("
-
#,&(+../,%".0&#*(
)
1(&*%
2"334*#%#/5#*0#*
6
#*7/5/8%98/&
=>D
#
!
!
EFD
#
!
!
>D
I.
#
!
!
A>J?@KBC0
D
0.40
#
!
!
LDM
.40
D
#
!
!
A>#
!
"
#@40/IEC/COP=90PO95QC/C4O6BR0/P.PIPC
!
S407B9I+%""+"
!
=B.04
&
!T.0
M
.0?4P.9045KP4P.9089OEC/COPKPC
UU
C269/
V
/PC3KPIW*
.C/
!
T.0
M
.0
!
@40/I+%%%""
!
=B.04
#
95%8&,%
$
T.0
M
.0=9I0P
V
./90C98PBC34
-
9O4OC4/98WC/COP.8.64P.90.0=B.04,R0PB./
U
4
U
CO
!
PBC/P4X.5.P
V
40W
C6959
D
.645C88C6P/98&34.05
VU
540P6933I0.P.C/YCOC4045
V
7CWY.PB#!
V
C4O/98
U
9/.P.90.0
D
9X/COZ4P.90/.0
T.0
M
.0WC/COP4OC4,JX/COZ4P.90//B9Y
$
[C
D
CP4P.9069ZCOY4//.
D
0.8.640P5
V
WC6OC4/CW98!"#$%&&(("$)("&(
40W*
+
,$-"(
+
".$/(01&&
!
40W
U
O9
-
C6P.ZC69ZCO.//.
D
0.8.640P5
V
WC6OC4/CW98!9("$)("&(40W2(034
5
03)(%:
%3-$)-"3)
U
540P4P.90,[C
D
CP4P.9069ZCO986&#"("&(#()
7
8#3"8%45/9WC6OC4/CW,\BC4045
V
/.//B9YCWPB4P
$
"
#
#
]540P6933I0.P
V
9869ZCOOC54P.ZC5
V
59Y/P4X.5.P
V
.//PO90
D
,\BC
U
540P6933I0.P
V
9869ZCOOC54P.ZC5
V
B.
D
B/P4X.5.P
V
./YC4^CO,
"
!
#
_C4OO4.0845./PBC^ C
V
846P9O89OWCPCO3.0.0
D
PBCZC
D
CP4P.9069ZCO40WPBC
U
O9*
-
C6P9O69ZCO,
"
%
#
26959
D
.6458I06P.90/98?.PO4O.4P40
D
IP9OI3
U
COI0.P4OC4./PBC54O
D
C/P
!
8959YCWX
V
*9
+
".$/(01&&
!
40WPBCPB.OW./69#()
7
8#3"8%:29(%%3-$)-"3),26959
D
.6458I06P.90/98!9("$)("&(
U
COI*
0.P4OC4./PBC59YC/P,[C
D
CP4P.9098WC/COP4OC4/
U
4O/C40W
U
540P/B99P/W./PO.XIP.90./C`POC3C5
V
.OOC
D
I54O,
[C
D
CP4P.9069ZCO./6456I54PCWY.PB
U
540P/6O9Y0W9C/09POC85C6PPBC46PI45/.PI4P.9098/IO846C69ZCOCWX
V
ZC
D
CP4P.90,
:/
)
;"8!5
$
U
540P6933I0.P.C/
&
/P4X.5.P
V
&
C6959
D
.645C88C6P/
&
T.0
M
.0WC/COP4OC4
!!
气候变暖和荒漠化是近几十年来全球普遍关注 的两大环境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荒漠
化和全球变暖互为因果!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和全
球变暖的进程(#*%)荒漠植物群落是荒漠生态系统
中主要的生态因子!国内外有关荒漠植物群落的研
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植物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植物群落及物种的多样性(+*))*植物对气候变暖的响
应(1*#")*群落特征(+)*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
系(##)等方面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在外界
因子的干扰下!能保持原来状态的倾向稳定性是
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一个综合特征(#!)目前有
关植物群落稳定性的评价指标有许多(#%*#$)!也有关
于荒漠植物群落稳定性的研究报道(#&*#)!然而!无论
选用什么指标!植被盖度是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指标
张林静等(#+)研究认为!植被盖度能较真实地反
映荒漠植物的生态功能干旱荒漠区不仅植被稀
疏!而且植株的枝条也很稀少且分布极不规则!不同
植物甚至不同植株的冠幅盖度与投影盖度差异较
大!如果直接用冠幅盖度"由冠幅计算得的盖度#则
不能真实反映植被覆盖地表的情况(#))荒漠植物
群落的生态效应就是指植物群落对其所处的生态系
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植物是响应区域性气候变
化最灵敏的指示物($!#1)荒漠区!尤其是沙漠区降
水极少*气候干燥*蒸发强烈!自然条件十分严酷!生
态系统十分脆弱(!")那么!随着全球变暖!荒漠植
物群落的稳定性如何+ 在如此严酷的生态环境中的
荒漠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性目前尚未有研究报道
民勤是我国严重荒漠化地区之一!民勤的荒漠化早
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本研究以民勤荒
漠区
&
种主要植物群落
#"
个样方
#!
年的定位观测
资料为基础!拟运用植被盖度和投影盖度
!
个指标
对荒漠区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及其生态效应进行分
析!以期阐释随着全球变暖荒漠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和生态效应的变化规律
#
!
材料和方法
<,<
!
研究区概况
民勤县位于中国西北干旱荒漠区的甘肃河西走
廊东北侧的石羊河流域下游!地处腾格里大沙漠的
西缘!地理位置为
#"#a$)b
"
#"$a#%b2
!
%)a"&b
"
%1a
!+b?
之间!总土地面积为
#"# 3^
!
!境内海拔多

#%""
"
#%&"3
之间"图
#
#民勤县的生态环境
退化大致可分为
%
个历史景观!即汉代以前为自然
生态景观!西汉"前
!"
"
公元
!&
#至民国年间为退
化生态景观!
#1&"
年以来为人工生态景观
民勤县属于中国最典型的干旱荒漠化地区据

#
!
样点位置图
H.
D
,#
!
S964P.9098/43
U
5C
U
9.0P/
民勤县统计部门提供的资料!目前境风沙漠*戈壁*
盐碱滩地和低山残丘占总土地面积的
1$,!c

中$沙漠面积占总面积的
&&,"%c
!戈壁占总面积的
&,""c
!荒草地占总面积的
%$,#%c

民勤县多年平均降水量
##,&!33
!蒸发量
!%&#,+133
!年平均
"
#+3
,
/
(#大风
!),!W
!沙
尘暴
!&,)W
!扬沙天气
%+,)W
!浮尘天气
%",!W

前绿洲内部及其边缘地下水位已下降至
!"3

右由于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原有植被大面积衰败
死亡!荒漠草场退化
<,=
!
观测分析方法
在民勤西沙窝设置了
#"
个定位观测样方!其中
!
个白刺"
6&#"("&(#()
7
8#3"8%
#样方*
!
个麻黄
"
*
+
,$-"(
+
".$/(01&&
#样方*
!
个沙蒿"
!"#$%&&(
("$)("&(
#样方*
!
个梭梭"
2(034
5
03)(%%3-$):
-"3)
#人工林样方*
!
个白刺
:
梭梭样方样方设置
年份为
!""!
年!样方调查时间为每年的
%
*
&
*
+
*
1
*
##
月下旬!本研究分析采用
1
月下旬的调查数据
气象资料为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气象观测资料数
据处理用
K]KK#%,"
完成
植物种的相对优势度$
相对优势度
d
优势种植物
!""!
"
!"#%
年的平
均冠幅盖度%样方中全部植物
!""!
"
!"#%
年的平均
冠幅盖度 "
#
#
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一般用植被盖度表示植
株越高!其防护范围就越大!因此植株高度也是生态
功能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不同植物的生态效应!
可用分层冠幅盖度表示!分层冠幅盖度的生态功能
用下列"
!
#式(!#)计算$
;
<
d
%
#!
(
#
2(#
&d"
=
&
!
&
:
=
&
e
"
,(2e,
#
#
!
2
) "
!
#
%&!
#!

!!!!!!!!!!!
常兆丰!等$民勤荒漠区主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及生态效应
;d;
<
e<
!
"
%
#
式中!
;
<
为以分层投影度表示的生态功能系数!
%
为一年当中植被覆盖地面的月数!
,
为植株冠幅高
度!
,
#
为草地植被高度"
%"63
#!
2d&)#
"
,
%
%"
#!
=
&
为第
&
层的投影度!
;
为单株"丛#的功能值!
<
!

同种植物单株平均冠幅面积"
3
!
#
植物群落的稳定性用植被盖度多年变动的标准
差来表示荒漠植物比较稀疏!冠幅内空隙度相差
很大!如沙蒿冠内真正覆盖地面的枝条往往只有冠
幅面积的
#"c
"
%"c
!再如白刺群落!冠幅很大!但
冠幅内存在大面积空隙而麻黄则冠幅内空隙度
小故本研究中在做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分析和计算
生态功能时!同时引用了盖度和投影盖度
!
个指标!
以作为对照即盖度以植株冠幅面积占样地面积表
示!投影盖度则是在植株冠幅面积内扣除了空隙&空
隙度以目测法获得
在计算植物的生态动能时采用分层盖度!即假

!
块一定面积一定盖度的植被柱体!如果将其叠
放在一起!其生态防护作用肯定要比
!
块并列放置
在地面上的小基于这种认识!也便于乔灌木与草
地植被的比较!本研究以荒漠草场植被高度为一个
基本层高!将灌木或乔木树冠分为若干层!从下向
上!第
#
层为基本层!按其冠层投影度计算生态功能
系数&第
!
层的生态功能系数以第
#
层"下
#
层#的
#
%
!
计算&依此类推!第
0:#
层的生态功能系数以第
0
层的
#
%
!
计算"图
!
!
<
#随着乔木或灌木高度的
增高!单层的生态功能系数以指数递减"
>d#,"""
#!

!
!
乔木和灌木分层投影度计算方法示意图
H.
D
,!
!
K6BC34P.6986456I54P.903CPB9W.0
U
O9
-
C6P.90
98PBC54
V
COCW98POCC/40W/BOIX/
累计生态功能系数以多项式增加"
>d",111
&

!
!
f
#
!
!
结果与分析
=,<
!
群落特征
白刺是一种典型荒漠植物!分枝多!平铺生长!
能够积沙成丘!形成的沙丘叫白刺沙包白刺是民
勤沙区分布面积最大的一种天然灌丛!其中以民勤
西沙窝薛百乡绿洲边缘分布较为集中!形成的地貌
多为半固定沙丘或固定沙丘!也有少部分流动沙丘!
当地白刺沙包最高可达
&3
左右在民勤沙区!白
刺群落最小面积
&""3e%""3
!最大可达
#"""3
e%"""3
!群落的植被盖度为
#&c
"
!&c
!白刺灌
丛的植株高度为
!"
"
$"63
!白刺冠幅内平均投影
盖度为
!),c
!枯枝严重!在降水稀少的干旱年份!
大部分枝条停止开花*结实
沙蒿群落在当地分布极为普遍!凡是有半固定
沙丘*流动沙丘*低平沙堆和覆沙地的地方都有沙蒿
分布!群落最小面积约
#""3e#""3
沙蒿成年植
株高
%"
"
&"63
!群落植被盖度约
#&c
"
!"c
!沙蒿
冠幅内平均投影盖度为
%$,&c
!沙蒿因枝条稀疏!
不能积沙成丘在降水稀少年份!会出现大面积枯
枝或死亡
膜果麻黄是分布于粘砾质滩地上的一种典型荒
漠植被!集中分布在民勤西沙窝!群落面积约
""3
e)""3
!成年植株高度
%"
"
$"63
!群落盖度
)c
"
#"c
!麻黄冠幅内平均投影盖度为
",&c
!由于其
枝条稠密!能积沙成丘!但因其沙埋后不能继续长
高!所以只能形成
%"
"
$"63
高的小沙垅
#1&1
年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从新疆准葛尔地
区引种梭梭人工种植获得成功!之后在沙漠农田边
缘大面积推广梭梭造林后生长旺盛!
&
"

年后就
开始衰退死亡梭梭植株平均高
#)","63
!梭梭盖
度为
+,#c
!冠幅内平均投影盖度为
$,"c
目前
样方中梭梭成年植株普遍枯梢!干旱年份停止开花*
结实!也有部分梭梭林衰退死亡
=,=
!
稳定性特征
=,=,<
!
植被盖度的多年波动趋势
!
民勤荒漠区植
物群落结构简单!伴生植物很少!优势种植物的相对
优势度十分突出"表
#
#由表
#
可见!在沙蒿群落
中!除了沙蒿!其他植物只有个别几株!麻黄群落中
也是如此白刺
:
梭梭人工林群落靠近农田!伴生
植物相对较多!而优势种植物的相对优势度仍很高
!
个梭梭人工林群落中的梭梭枯梢*死亡严重!因而
$&!
西
!

!

!

!

!

!!!!!!!!!!!!!!!!!!!
%$

虽然伴生植物亦较少!但优势种的优势度相对最低
植被盖度能较真实地反映荒漠植物的生态功
能(#+)荒漠植物的冠幅内空隙度大小悬殊!鉴于
此!本研究分别以植被盖度和植被投影盖度的多年
波动来考察植被的稳定性
!""!
"
!"#%

&
个群
落的植被盖度和植被投影盖度波动见图
%
*图
$


!
由图
%
和图
$
可见!所有样方的植被盖度的
变化均大于投影盖度的变化!
&
种植物群落的植被
盖度和投影盖度均随着时间有降低趋势$"
#
#从生活
型看!灌木的盖度变化最大!草本植物的盖度变化最
小&从灌木优势种的角度看!白刺盖度的变化最大!
其次是沙蒿!麻黄盖度的波动最小但沙蒿的投影
盖度变化最大!其次是白刺!麻黄的盖度和投影盖度
变化均很小且最为接近"
!
#从群落角度看!麻黄群
落的植被总盖度波动最小!其次是梭梭人工林群落!
白刺
:
梭梭人工林群落的植被总盖度波动最大!白
刺群落的植被总盖度波动其次但由表
!
可见!白
刺群落和白刺
:
梭梭人工林群落的植被盖度下降趋
势显著"
?
$
","&
#&沙蒿群落的植被盖度和投影盖
度均呈极显著下降趋势"
?
$
","#
#&麻黄群落的植
被盖度呈极显著下降趋势"
?
$
","#
#&梭梭人工林
群落的投影盖度呈极显著下降趋势"
?
$
","#
#
=,=,=
!
植被盖度与气候环境因子的关系
!
#1#
"
!"#"
年民勤荒漠区年平均气温升高速率大于全球
水平和中国近百年平均水平显著升高!但降水增加
趋势不显著(1)
!""!
"
!"#%
年的年降水量平均为
#!&,)33
!波动较大"标准差
!%,1)#33
#同期年
平均气温
),#%g
"标准差
",$g
#分别以上年
降水量*当年降水量*当月"植被观测月份#降水量*
上月降水量以及上年气温*当年气温*当月气温*上
月气温与以上
&
种植物群落的盖度和投影盖度做相
关分析"表
%
#!由表
%
可以看出!植被投影盖度均与
当年降水量为极显著正相关"
?
$
","#
#!只有梭梭
人工林的植被盖度与当月降水量显著正相关"
?
$

<
!
不同植物群落的优势种及其优势度
\4X5C#
!
E93.040P/
U
C6.C/40WPBC.OW93.0406C.0W.88COC0P
U
540P6933I0.P.C/
群落
=933I0.P
V
优势种
E93.040P/
U
C6.C/
伴生植物
U
540P
相对优势度
QC54P.ZCW93.0406C
白刺群落
6&#"("&(#()
7
8#3"8%
白刺
6&#"("&(#()
7
8#3"8%
黄花矶松*五星蒿*碱蓬*毛条
@&%3)&8%(8"$8%
!
A(&(
-(
5+
,
5
00(
!
B(0&-&8%
C
30&(#8%
!
<("(
7
()(13",&)1&&
",1$)
沙蒿群落
!"#$%&&(("$)("&(
沙蒿
!"#$%&&(("$)("&(
沙拐枣*麻黄*碱蓬*刺蓬
<(00&
7
3)8%%3)
7
30&=8%
!
*
+
,$:
-"(
+
".$/(01&&
!
B9
C
30&(#8%
!
D8($-(
7
0(8=(
",11"
麻黄群落
*
+
,$-"(
+
".$/(01&&
麻黄
*
+
,$-"(
+
".$/(01&&
沙拐枣*沙蒿*泡泡刺*碱蓬
<9%3)
7
30&=8%
!
!"#$%&&(
("$)("&(
!
6&#"("&(
+
,($"3=("
+
(
!
B9
C
30&(#8%
",1)&
梭梭人工林
2(034
5
03)(%%3-$)-"3)
梭梭
2(034
5
03)(%%3-$)-"3)
沙蒿*五星蒿*沙米*碱蓬*刺蓬
!9("$)("&(
!
A9-(
5+
,
5
0:
0(
!
!
7
"&3
+
,
5
008%
E
8(""38%
!
B9
C
30&(#8%
!
D9
7
0(8=(
",+!
白刺
:
梭梭人工林
69#()
7
8#3"8%:29(%%3-$)-"3)
白刺
:
梭梭
69#()
7
8#3"8%:29(%%3-$)-"3)
沙蒿*毛条*沙米*碱蓬*五星蒿*黄花矶松*甘草
!9("$)(:
"&(
!
<913",&)1&&
!
!9
E
8(""38%
!
B9
C
30&(#8%
!
A9
-(
5+
,
5
00(
!
@9(8"$8%
!
F0
5
=
5
"",&.(8"(0$)&
",)&&

%
!
!""!
"
!"#%
年民勤荒漠区
&
种植物
群落的植被盖度的年际动态变化
H.
D
,%
!
E
V
043.6Z4O.4P.9098ZC
D
CP4P.9069ZCO
98& .^0W/98
U
540P6933I0.P.C/.0T.0
M
.0
WC/COP4OC48O93!""!P9!"#%

$
!
!""!
"
!"#%
年民勤荒漠区
&
种植物
群落的植被投影盖度的年际动态变化
H.
D
,$
!
E
V
043.6Z4O.4P.9098
U
O9
-
C6P.9069ZCO98
ZC
D
CP4P.9098& .^0W/98
U
540P6933I0.P.C/.0
T.0
M
.0WC/COP4OC48O93!""!P9!"#%
&&!
#!

!!!!!!!!!!!
常兆丰!等$民勤荒漠区主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及生态效应

=
!
民勤荒漠区不同植物群落植被盖度波动的标准差
\4X5C!
!
KP40W4OWWCZ.4P.9098ZC
D
CP4P.9069ZCO6B40
D
C98W.88COC0P
U
540P6933I0.P.C/.0T.0
M
.0WC/COP4OC4
群落
=933I0.P
V
植被盖度
[C
D
CP4P.9069ZCO
趋势显著性
K.
D
0.8.640P
98POC0W/
标准差
KP40W4OWWCZ.4P.90
乔木
\OCC
灌木
KBOIX
草本
>COX
总的
\9P45
白刺群落
6&#"("&(#()
7
8#3"8%
盖度
=9ZCO (",$!"
%
!,%% ",$ !,$$
投影盖度
]O9
-
C6P.9069ZCO (","11 ",1# ",!& ",1+
沙蒿群落
!"#$%&&(("$)("&(
盖度
=9ZCO (",&#
%%
!,!# ",#% !,!$
投影盖度
]O9
-
C6P.9069ZCO
(",!)!
%%
!,# ","$ #,#+
麻黄群落
*
+
,$-"(
+
".$/(01&&
盖度
=9ZCO
(",#%#
%%
",&% ",#! ",&)
投影盖度
]O9
-
C6P.9069ZCO (","#$ ",$$ ","$ ",$&
梭梭人工林
2(034
5
03)(%%3-$)-"3)
盖度
=9ZCO (",#$& #,") ",+) ",&! #,"&
投影盖度
]O9
-
C6P.9069ZCO
(",#%+
%%
",1 ",!% ",#$ ",)
白刺
:
梭梭人工林
69#()
7
8#3"8%:29(%%3-$)-"3)
盖度
=9ZCO (",&%%
%
#,+ !,!# #,#& %,#
投影盖度
]O9
-
C6P.9069ZCO (",!)+ #,#% ",+% ",$# #,)"
平均
D
C
盖度
=9ZCO #,%) #,# ",&# #,)1
投影盖度
]O9
-
C6P.9069ZCO ",1# ",)1 ",#) #,"#
!!
注$
%
为在
1&c
水平上显著&
%%
为在
11c
水平上显著&下同
?9PC
$
%
40W
%%
.0W.64PC/.
D
0.8.640P4PPBC1&c5CZC540WZCO
V
/.
D
0.8.640P.0PBC11c5CZC5
!
OC/
U
C6P.ZC5
V
,\BC/43C4/XC59Y,

>
!
群落植被盖度与降水及气温的关系
\4X5C%
!
QC54P.90/B.
U
Y.PBZC
D
CP4P.9069ZCO40W
U
OC6.
U
.P4P.90
!
PC3
U
CO4PIOC
群落
=933I0.P
V
植被盖度
[C
D
CP4P.9069ZCO
当年降水
]OC6.
U
.P4P.9098
6IOOC0P/43C
V
C4O
当月降水
]OC6.
U
.P4P.90
986IOOC0P390PB
上年温度
\C3
U
CO4PIOC
9854/P
V
C4O
当月温度
\C3
U
CO4PIOC
986IOOC0P390PB
白刺群落
6&#"("&(#()
7
8#3"8%
盖度
=9ZCO ",)&1
%%
","1) ",!#
%
(",&1)
%
投影盖度
]O9
-
C6P.9069ZCO
",++"
%%
",# ",&#&
(",%!
%
沙蒿群落
!"#$%&&(("$)("&(
盖度
=9ZCO ",&1
%
",!1$ ",$! (","&"
投影盖度
]O9
-
C6P.9069ZCO
",+!#
%%
",#$$ ",$$% (",#"!
麻黄群落
*
+
,$-"(
+
".$/(01&&
盖度
=9ZCO
",$)
%
",#$" ",$"# (",")+
投影盖度
]O9
-
C6P.9069ZCO ",+$&
%%
(",") ",%! (",$+1
梭梭人工林
2(034
5
03)(%%3-$)-"3)
盖度
=9ZCO
",+$)
%%
",&+)
%
",$# (",$+
投影盖度
]O9
-
C6P.9069ZCO
",)$"
%%
",$)! ",&%+ (",$+&
白刺
:
梭梭人工林
69#()
7
8#3"8%:29(%%3-$)-"3)
盖度
=9ZCO ",1!"
%%
",%1% ",&1!
%
(",$")
投影盖度
]O9
-
C6P.9069ZCO
",)1+
%%
",!&& ",&1 (",%&)
","&
#!白刺群落的植被盖度与当月气温显著负相关
"
?
$
","&
#
=,>
!
功能与生态效应
=,>,<
!
生态功能估算
!
由"
!
#式计算以上
&
种群落
的分层投影度"表
$
#
!
个白刺
:
梭梭样方中白刺
与梭梭的投影盖度所占比例是
",%+#h",!1
!由此
比例用"
%
#式计算得白刺
:
梭梭人工林群落的单位
功能值为
$)+,&1
由表
$
可知!单位面积白刺的生
态功能最大!其次是麻黄!再次是白刺
:
梭梭!单位
面积沙蒿的生态功能最低
=,>,=
!
生态效应
!
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就是指植
物群落对其所处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荒漠植物的生态效应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
"对固定沙面的影响
!

$
计算所得的功能
值就是植物群落单位面积的防风固沙功能值在民
勤沙区!能积沙成丘的植物只有白刺*柽柳和麻黄!
白刺和柽柳沙埋后枝条上能形成不定根!植株继续
长高!故而可形成
$
"
&3
高的白刺沙丘"沙包#和
柽柳沙丘"沙包#!而麻黄则沙埋后不能继续长高!因
而只能聚积流沙在植株下风向形成高
!"
"
)"63
*

!
"
$3
的沙尾梭梭在当地多具有一定高度的
主杆!地面以上一定高度内无枝条遮挡!因而不能积
沙成丘&沙蒿虽无主杆!但枝条稀疏且枝叶主要分布
在枝端!因而也不能积沙成丘因此!单位面积白刺
的生态功能最大!其次是麻黄!再次是白刺
:
梭梭!
单位面积沙蒿的生态功能最低生态功能越强的
植物群落的正向生态效应就越强
!"对减少风沙流和沙尘暴的影响
!
沙粒的比

",1e#"
&
N
"
^
D
,
g
#
(#
!仅为水的比热
$,!e#"
&
N
"
^
D
,
g
#
(#的
#
%
$,+
!而沙粒的导热系数
","%L
,
&!
西
!

!

!

!

!

!!!!!!!!!!!!!!!!!!!
%$


?
!
植株分层投影度
\4X5C$
!
]O9
-
C6P.9098PBC54
V
COCW98
U
540P/
植物名
?43C/98
U
540P/
高度
>C.
D
BP
%
63
冠幅
=O9Y0
%
63
!
调查样株
?9,98
U
540P/
%"株%丛#
分层投影度
]O9
-
C6P.9098PBC54
V
COCW
%
c
# ! % $ & + ) 1
功能值
HI06P.90Z45IC
%"
B3
(!
#
白刺
69#()
7
8#3"8%
!$,! ++$)),1 !+ ",!&) ","## #%,$)
沙蒿
!9("$)("&(
%,! +&,) ##% ",#+" ","!$ ",""" %)1,+&
麻黄
*9
+
".$/(01&&
!," #!)",& $% ",%+ ","#! &#%,+!
梭梭
29(%%3-$)-"3)
!$,+ !+",& &! ","!) ",#1$ ",!)+ ",!1& ",%"# ",%"& ",%"# ",#"! ",""& $#%,!1
白刺
:
梭梭
69#()
7
8#3"8%:
29(%%3-$)-"3)
$)+,&1
3
(#
,
i
(#
!仅为比水的导热系数
",&)L
,
3
(#
,
i
(#的
#
%
#1
!因此沙面增温迅速!夏季沙面温度可达
+"g
以上(!")裸露的沙面将大量的太阳辐射反射
到近地层大气中!因而沙漠地区春季增温迅速!这便
是沙漠地区气温响应全球变暖敏感主要原因所在
植物"植被#具有沙障等其他防沙固沙措施所不具备
的特殊功能!那就是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
和通过蒸腾作用消耗部分热量!调节气温盖度不
仅是表征植物防风固沙的重要指标!而且还是表征
植物利用和消耗太阳辐射热量的重要指标由图
%
可见!
""!
"
!"#%
年群落平均投影盖度!白刺
:

梭最大"
,!1c
#!其次是白刺"
,##%c
#!再次是麻
黄"
&,!&+c
#!梭梭最小 "
%,1&)c
#!沙蒿 次 小
"
&,#%c
#
!
%
"白刺沙包有利于形成积沙带
!
!"##
"
!"#%
年我们承担完成了国家
1+%
前期课题-甘肃河西绿
洲边缘积沙带的形成及其生态效应.!河西绿洲边缘
积沙带上的柽
!
"
G(%("&4"(%3&&%(
#沙包*白刺
沙包居多!是河西绿洲边缘积沙带的主要组成部分
河西绿洲边缘积沙带的研究结果表明!积沙带作为
绿洲边缘防沙固沙的副产物!其自身也具有防风阻
沙的功能!积沙带的形成有利于绿洲边缘的防风阻
沙&高度是表征积沙带防御风的功能的一个重要指
标!积沙带越是高大!防御风的范围就越大(!!)
%
!

!

麻黄群落的植被盖度相对较低!但群落最稳定&
退化的梭梭人工林植被盖度最低!群落也相对较稳
定&白刺
:
梭梭人工林的植被盖度相对较高!但群落
稳定性最差&白刺群落的植被盖度也相对较高!但群
落稳定性次差即植被盖度相对较低的群落的稳定
性较强!而植被盖度相对较高的群落的稳定性相对
较差沙蒿的植被盖度和投影盖度表现为显著降低
趋势当年降水量是决定植被盖度及投影盖度的主
要关键因子单位面积的白刺的生态功能最大!其
次是麻黄!再次是白刺
:
梭梭!单位面积沙蒿的生态
功能最低
虽然国内外有不少关于以植被盖度分析植物群
落稳定性的成果(!%)!然而!荒漠区植被稀疏!植株枝
条分布极不规则!以冠幅计算得的植被盖度不能反
映植被实际覆盖地表的状况本研究以植物的植被
盖度和植被投影盖度对照!分析了荒漠植物的稳定
性!并首次以植物的分层盖度计算了不同高度植物
的生态功能
荒漠植被稀疏!不同植物之间冠幅盖度与投影
盖度的差异较大!冠幅盖度只表达了植株枝条的扩
展状况!而投影盖度反映了植被覆盖地面的真实状
况!是其生态功能的真正体现因此!在做干旱荒漠
区植物的结构功能分析亦即用到植物的盖度时!应
以植株的投影盖度为主!而冠幅盖度只作对照参考
植株高度是体现植物生态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也
是植物或植被生态功能分析时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
之一
柽柳群落一般分布在农田边缘的积沙带上!既
有天然群落!也有人工植被!或许因为最初都是人工
的!一般只有农田边缘几十米的范围内才有!因此本
研究的定位观测样方中没有包括柽柳群落
+&!
#!

!!!!!!!!!!!
常兆丰!等$民勤荒漠区主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及生态效应
参考文献!
(
#
)
!
=>2?@Q
"陈广仁#
,\OC0W/40WOC/C4O6B896I/98C6959
DV
(
N
)
9>$H&$/3
C
D=&$)=$IG$=,)303
75
"科技导报#!
"#"
!
=@
"
#+
#$
#!"(#!#
"
.0
=B.0C/C
#
,
(
!
)
!
SR"廉
!
毅#!
L"王雅君#
,QC/C4O6B4WZ406C90540WWC/COP.8.64P.9040W65.34PC6B40
D
C98?9OPBC4/P=B.04
(
N
)
9D=&$)#&(F$3:
7
"(
+
,&=(D&)&=(
"地理科学#!
""+
!
=A
"
K
#$
1+(#"!
"
.0=B.0C/C
#
,
(
%
)
!
L!
L!
LFf
!
$#(0,EC/COP.8.64P.9040W.P/3.P.
D
4P.90/PO4PC
DV
.0=B.04
(
N
)
,J38")(03
C
>$38"=$()-*=303
75
!
"#!
!
>
"
!
#$
1+(#"$,
(
$
)
!
T2?A2S<
!
K]
!
2K\Q2SS!
$#(0,2IO9
U
C40
U
BC0959
D
.645OC/
U
90/CP965.34PC6B40
D
C34P6BC/PBCY4O3.0
DU
4PPCO0
(
N
)
9
F03K(0<,()
7
$A&303
75
!
""
!
<=
"
#"
#$
#11(#1+,
(
&
)
!
@2;K>
"葛全胜#!
E
"戴君虎#!
A>2?@N_
"郑景云#
,\BC
U
O9
D
OC//98
U
BC0959
DV
/PIW.C/40W6B45C0
D
C/P939WCO0
U
BC0959
DV
OC*
/C4O6B.0=B.04
(
N
)
,A800$#&)3
C
<,&)$$!=(-$%
5
3
C
D=&$)=$
"中国科学院院刊#!
"#"
!
=B
"
%
#$
%#"(%#
"
.0=B.0C/C
#
,
(

)
!
LFN@
"吴建国#!
SjNN
"吕佳佳#!
A>JF;H
"周巧富#
,]9PC0P.45C88C6P/9865.34PC6B40
D
C90PBCW./PO.XIP.9098/.` WC/COP
U
540P/.0=B.*
04
(
N
)
,<,&)$$A800$#&)3
C
A3#()
5
"植物学报#!
"#"
!
?B
"

#$
+!%(+%)
"
.0=B.0C/C
#
,
(
+
)
!
NR?_
"晋
!
瑜#!
_"颜
!
安#!
]"潘存德#!
$#(0,\BC09OPBYC/PCW
D
C.0NI0
DD
4OX4/.0WC/COP
U
540P6933I0.P
V
W./PO.XIP.90
34.0C0Z.O903C0P45846P9O/.0
U
46P4045
V
/./
(
N
)
9J38")(03
C
L))$"M3)
7
30&(!
7
"&=80#8"(0N)&H$"&#
5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
!
>?
"
&
#$
$!($
"
.0=B.0C/C
#
,
(
)
)
!
f"白
!
元#!
GF>S
"徐海量#!
A>"张
!
鹏#!
$#(0,K
U
C6.C/W.ZCO/.P
V
40W/POI6PIO456B4O46PCO/98WC/COP
U
540P6933I0.P.C/.059Y*
COOC46BC/98\4O.3Q.ZCO
(
N
)
,J38")(03
C
*=303
75
()->8"(0*)H&"3)%$)#
"农村环境学报#!
"#!
!
=@
"
&
#$
)($&!
"
.0=B.0C/C
#
,
(
1
)
!
=>H
"常兆丰#!
>"韩福贵#!
A>J?@K>?
"仲生年#
,QC/
U
90/C/98ZC
D
CP4P.90/.0T.0
M
.0WC/COP4OC4P965.34PC6B40
D
C
(
N
)
,<,&)$$J38")(03
C
!
++
0&$-*=303
75
"应用生态学报#!
"#!
!
=>
"
&
#$
#!#"(#!#)
"
.0=B.0C/C
#
,
(
#"
)
!
A>2?@i
"郑
!
凯#!
_F"袁建立#!
L"王
!
亮#!
$#(0,KC4/904540W.0PCO*400I45Z4O.4P.90/98
U
540P6933I0.P
V
40WPBC.3*
U
46P9865.34PC6B40
D
C.0PBC<0`.2`PO4*4O.WEC/COP?4P.9045?4PIOCQC/COZC
(
N
)
,J38")(03
C
@().,38N)&H$"&#
5
"兰州大学学报#!
"#%
!
?C
"
&
#$
&#(&+
"
.0=B.0C/C
#
,
(
##
)
!
"阿
!
娟#!
A>
"张福顺#!
A>"张晓东#!
$#(0,\BC6B4O46PCO./P.6/98WC/COP
U
540P6933I0.P
V
40WPBC69OOC/
U
90W.0
D
4045
V
/./9065.34P.6846P9O/
(
N
)
,J38")(03
C
!"&-@()->$38"=$()-*)H&"3)%$)#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
=D
"
#
#$
#+$(#+1
"
.0=B.*
0C/C
#
,
(
#!
)
!
A>"张继义#!
A>S
"赵哈林#
,QCZ.CY90PBC/PIW
V
98ZC
D
CP4P.90/P4X.5.P
V
(
N
)
,<,&)$$J38")(03
C
*=303
75
"生态学杂志#!
!""%
!
==
"
$
#$
!($)
"
.0=B.0C/C
#
,
(
#%
)
!
_"闫东锋#!
L"王向阳#!
_,=93
U
4O./9098PBC4045
V
/./3CPB9W/89O89OC/P6933I0.P
V
/P4X.5.P
V
I*
/.0
DU
O.06.
U
45693
U
90C0P4045
V
/./40W/P4X.5.P
V
WC
D
OCC.0WC` 3CPB9W/
(
N
)
,J38")(03
C
2$)()!
7
"&=80#8"(0N)&H$"&#
5
"河南农业大学学
报#!
"##
!
?B
"
!
#$
#(#+#
"
.0=B.0C/C
#
,
(
#$
)
!
LFA> L
"吴志文#!
GR2K>G
"谢双喜#
,\BCOC/C4O6B90PBC/P4X.5.P
V
9889OC/P6933I0.P.C/.0<
5
=(
7
8&.,38$)&?4PIOCQC/COZC
(
N
)
,
<$)#"(0D38#,;3"$#L)H$)#3"
5
()-?0())&)
7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
!
=C
"
$
#$
&($1
"
.0=B.0C/C
#
,
(
#&
)
!
K>
"安放舟#
,=933I0.P
V
/P4X.5.P
V
98WC/COPZC
D
CP4P.904PT40
V
.0
D
BIV
(
N
)
,J38")(03
C
!),8&!
7
"&=80#8"(0D=&$)=$
"安徽农业科学#!
"#!
!
?E
"
$
#$
!!%(!!%1
"
.0=B.0C/C
#
,
(
#
)
!
Sj@>
"吕光辉#!
EFG
"杜
!
昕#!
_"杨建军#!
$#(0,=933I0.P
V
/P4X.5.P
V
98WC/COP/ZC
D
CP4P.904PHI^40
D
94/./*EC/COPC69P90C
(
N
)
9!"&-@()-F$3
7
"(
+
,
5
"干旱区地理#!
""+
!
>E
"
&
#$
"(&
"
.0=B.0C/C
#
,
(
#+
)
!
A>"张林静#!
_F2T
"岳
!
明#!
A>"张远东#!
$#(0,<045
V
/./90PBC0.6BC98PBC34.0
U
540P/
U
C6.C/9894/./*WC/C4OPC*
69P90C.0HI^40
D
98G.0
-
.40
D
(
N
)
,!=#(*=303
7
&=(D&)&=(
"生态学报#!
""!
!
==
"

#$
11(1+!
"
.0=B.0C/C
#
,
(
#)
)
!
常兆丰!安富博!樊宝丽
,
荒漠生态观测研究方法(
T
)
,
兰州$甘肃科技出版社!
"#"
$
#(+,
(
#1
)
!
T<\KFTJ\Ji
!
J>\RQ!
$#(0,=5.34PC6B40
D
C40WC`PC0/.9098PBCF&)
7
13K&03K(S,
D
O9Y.0
D
/C4/90.0N4
U
40
(
N
)
,
F03K(0<,()
7
$A&303
75
!
""%
!
1
$
#%$(#$!,
(
!"
)
!
常兆丰!赵
!

,
民勤荒漠生态研究(
T
)
,
兰州$甘肃科技出版社!
""
$
1(!,
(
!#
)
!
=>H
"常兆丰#!
=>2?f]
"陈秉谱#!
;R"乔
!
娟#!
$#(0,<3CPB9W98C
M
I.Z45C0P690ZCO/.9090C6959
D
.6458I06P.90Z45IC
(
N
)
,*=303
7
&=(0*=3)3%
5
"生态经济#!
"#$
!
>E
"
+
#$
#$(#)
"
.0=B.0C/C
#
,
(
!!
)
!
=>H
"常兆丰#!
A>
"张剑挥#!
L"王强强#!
$#(0,KP4X.5.P
V
40WC6959
D
.645C88C6P/98466I3I54PCW/40W*XC5P/4*
590
D
PBC94/./8O.0
D
C.0>C`.98@40/I
(
N
)
,<,&)$$J38")(03
C
*=303
75
"生态学杂志#!
"#$
!
>>
"
!
#$
%%($%1
"
.0=B.0C/C
#
,
(
!%
)
!
=>H
"常兆丰#!
A>
"张剑挥#!
L"王强强#!
$#(0,=4090.64569OOC54P.90846P9O/64I/.0
D
PBC89O34P.9098466I*
3I54PCW/40W*XC5P/4590
D
PBC94/./8O.0
D
C.0>C`.=9OO.W9O
(
N
)
,!=$(*=303
7
&=(D&)&=(
"生态学报#!
"#$
!
>?
"
!"
#$
#(1
"
.0=B.0C/C
#
,
)&!
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