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omparison of four glyphosate tolerance genes

四个抗草甘膦基因的抗性比较



全 文 :书犇犗犐:10.11686/犮狔狓犫20150519 犺狋狋狆://犮狔狓犫.犾狕狌.犲犱狌.犮狀
刘健,肖雅文,芦佳,吴忠义,张中保,徐杰,姚磊.四个抗草甘膦基因的抗性比较.草业学报,2015,24(5):159166.
LiuJ,XiaoYW,LuJ,WuZY,ZhangZB,XuJ,YaoL.Comparisonoffourglyphosatetolerancegenes.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5,24(5):
159166.
四个抗草甘膦基因的抗性比较
刘健1,2,肖雅文2,芦佳1,2,吴忠义2,张中保2,徐杰1,姚磊2
(1.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22;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
摘要:草甘膦抗性是当代农业重要的农艺性状。为了选择最佳的抗性基因用于植物筛选标记,通过选取犮狆4
犲狆狊狆狊、犌犚79犲狆狊狆狊、犵犪狋4621和犌犃犜四个草甘膦抗性基因进行比较,在拟南芥中验证各基因对草甘膦的抗性。4
个基因的转化苗经4个浓度的草甘膦喷施检测,结果显示,犌犃犜类基因的抗性明显高于犲狆狊狆狊类基因,基因间的差
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犵犪狋4621基因对草甘膦的抗性最好,在各浓度下存活率均表现为最高值,且抗性稳定。国内
发掘的犌犃犜基因对草甘膦也表现出良好的抗性。犌犃犜类基因的拟南芥转化苗在喷施高浓度草甘膦条件下出现
严重抽苔抑制;但在停施草甘膦后抑制解除,且可以开花结实。转犲狆狊狆狊类基因可以获得高抗草甘膦植株,但在花
期喷施草甘膦将造成败育。从基因大小及抗性强弱考虑,犌犃犜类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应该更为适合。
关键词:比较;草甘膦;抗性;基因  
犆狅犿狆犪狉犻狊狅狀狅犳犳狅狌狉犵犾狔狆犺狅狊犪狋犲狋狅犾犲狉犪狀犮犲犵犲狀犲狊
LIUJian1,2,XIAOYaWen2,LUJia1,2,WUZhongYi2,ZHANGZhongBao2,XUJie1,
YAOLei2
1.犆狅犾犾犲犵犲狅犳犔犻犳犲犛犮犻犲狀犮犲犪狀犱犜犲犮犺狀狅犾狅犵狔,犐狀狀犲狉犕狅狀犵狅犾犻犪犖狅狉犿犪犾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狔,犎狅犺犺狅狋010022,犆犺犻狀犪;2.犅犲犻犼犻狀犵犃犵狉狅犅犻狅狋犲犮犺
狀狅犾狅犵狔犚犲狊犲犪狉犮犺犆犲狀狋犲狉,犅犲犻犼犻狀犵犃犮犪犱犲犿狔狅犳犃犵狉犻犮狌犾狋狌狉犲犪狀犱犉狅狉犲狊狋狉狔,犅犲犻犼犻狀犵100097,犆犺犻狀犪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Glyphosatetoleranceisanimportantagronomictraitinmodernagriculture.Inordertodeterminethe
bestglyphosatetolerancegeneforplantselectablemarkerswecomparedfourglyphosatetolerancegenes,犮狆4
犲狆狊狆狊,犌犚79犲狆狊狆狊,犵犪狋4621and犌犃犜,in犃狉犪犫犻犱狅狆狊犻狊.Fourtransgenicplantsharboringeachgeneweretrea
tedwithfourdifferentratesofglyphosate.Theresultsshowedthattheresistanceofplantswith犌犃犜genewas
significantlyhigherthanplantswiththe犲狆狊狆狊gene.Plantswiththe犵犪狋4621genehadthehighestsurvivalrate
atalherbiciderates.Theplantswiththedomestic犌犃犜genealsohadstrongresistance.Reproductivedevel
opmentof犃狉犪犫犻犱狅狆狊犻狊plantswiththe犌犃犜genewassuppressedathigherglyphosateapplicationrates.Itwas
concludedthatthe犌犃犜genewasmoresuitableasaselectablemarkergene.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comparison;glyphosate;tolerance;gene
草甘膦(glyphosate)是由美国孟山都公司开发的一种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具有无选择性、无残留、灭生性的
特点,特别是对灭除多年生杂草非常有效。植物绿色部分均能很好地吸收草甘膦,以叶片吸收为主。草甘膦通过
第24卷 第5期
Vol.24,No.5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2015年5月
May,2015
收稿日期:20140516;改回日期:20140622
基金项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No.KJCX201102003)资助。
作者简介:刘健(1988),男,山西吕梁人,在读硕士。Email:906047892@qq.com。肖雅文(1988),女,四川成都人,硕士。Email:xyw_1020@
126.com。芦佳(1987),女,山西大同人,在读硕士。Email:905696441@qq.com。共同第一作者 Theseauthorscontributed
equalytothiswork.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yaolei@baafs.net.cn,xujie@imnu.edu.cn
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hosphoenolpyruvate,PEP)竞争而和5烯醇式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5enolpyru
vylshikimate3phosphatesynthase,EPSPS)、莽草酸3磷酸(shikimate3phosphate,S3P)形成稳定的复合体
EPSPSS3P草甘膦,使得芳香族氨基酸化合物合成受阻,促使黄酮以及酚类化合物等激素和关键代谢物失调[1],
打乱了生物正常氮代谢而导致生物体的死亡[2]。
随着当前世界农业生产向着机械化和集约化方向迅速发展,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成为一种普遍的种植需求。
目前,植物获得草甘膦抗性主要是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3]。一种是通过诱变或向植物体内导入对草甘膦不敏感
的EPSPS,进而提高植物对草甘膦的耐受性。另一种是通过向植物体内导入草甘膦降解基因,在草甘膦发挥作
用前将其降解,进而使植物对草甘膦产生抗性。EPSPS是草甘膦作用于植物产生抑制的关键性合成酶。在提高
植物对草甘膦耐受性的研究中多数是致力于对草甘膦不敏感的EPSPS发掘。当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的是来
自根癌农杆菌(犃犵狉狅犫犪犮狋犲狉犻狌犿狋狌犿犲犳犪犮犻犲狀狊)CP4菌株的EPSPS[4]。因其对PEP亲和性较好且高抗草甘膦,转
犮狆4犲狆狊狆狊基因的植物对草甘膦具有较高的抗性,在抗草甘膦作物中应用最多[3]。草甘膦降解机制与牺牲EP
SPS和PEP结合催化活性为代价而获得对草甘膦抗性不同,是在草甘膦发生作用前将其降解以使植物产生抗
性。在长期受草甘膦污染的土壤中存在许多可降解草甘膦的细菌[5]。多种基因已经被发现对草甘膦具有分解作
用。草甘膦 N乙酰转移酶(glyphosateNacetyltransferase,GAT)基因即为其中一种。研究发现,草甘膦在
GAT的作用下转化成对植物没有毒害的 N乙酰草甘膦(Nacetylglyphosate,NAG)[6]。现在先锋公司的转
犵犪狋4621抗草甘膦作物已得到大面积商业种植[3]。目前商业化的抗草甘膦作物所利用的抗性基因均属国外专
利。国内对草甘膦抗性基因的研究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获得抗性基因相对较多。林敏实验室分离
到的犌犚79(或称犃犕79犪狉狅犃)[7]的草甘膦抗性表现较好,被推测具有较大的商业应用价值[8]。此外,该实验室还
分离获得了国内唯一的草甘膦降解基因犌犃犜,转犌犃犜的烟草(犖犻犮狅狋犻犪狀犪狋犪犫犪犮狌犿)获得较好的草甘膦抗性[910]。
植物筛选标记基因是植物遗传转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植物材料的不同,最佳筛选标记基因的选择
有所不同[11]。最适的筛选标记基因对植物的遗传转化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犮狆4犲狆狊狆狊基因对草甘膦具
有高度抗性,被建议用作植物筛选标记基因[12]。本实验室已构建一套含多种筛选标记基因的植物表达双元载
体[13],寻找最佳的抗草甘膦基因用于构建载体的植物筛选标记是丰富现有载体的目标。虽然犮狆4犲狆狊狆狊和
犵犪狋4621基因已经在商业生产中得以应用。但未见报道两类基因对草甘膦的抗性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选择
犮狆4犲狆狊狆狊、犌犚79犲狆狊狆狊、犵犪狋4621和犌犃犜四个草甘膦抗性基因进行比较,在拟南芥(犃狉犪犫犻犱狅狆狊犻狊狋犺犪犾犻犪狀犪)中验
证各基因对草甘膦的抗性,以期获得最佳的抗性基因用于载体的构建。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植物材料与菌株  野生型拟南芥Columbia(Col0),大肠杆菌菌株 DH5α和根癌农杆菌 GV3101:
pMP90都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保存。
1.1.2 载体、酶和试剂  本实验使用的各种限制性内切酶、MMLV反转录酶、T4连接酶、去磷酸化酶购自
TaKaRa、Promega和NEB公司。高保真酶Phusion购自 Thermo公司。EasyTaq购自TransGenBiotech公
司。PCR纯化试剂盒、胶回收试剂盒、质粒小提试剂盒购自博迈德有限公司。引物合成及测序由中美泰和生物
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完成。
1.2 试验方法
1.2.1 草甘膦抗性基因的获得  根据孟山都公司的pMON植物转化载体序列[14],设计引物AtPT5′和CP4
3′(本试验所用引物序列见表1,下划线部分为酶切位点),从抗草甘膦玉米基因组中扩增犮狆4犲狆狊狆狊基因。该
犮狆4犲狆狊狆狊基因序列5′端含有1段225bp的拟南芥犲狆狊狆狊基因的引导肽CPT序列。
根据中国专利ZL200710177090.1中犌犚79序列,由Invitrogen公司根据植物偏爱密码子优化碱基序列并合
成。为保持与上述犮狆4犲狆狊狆狊基因相同,通过融合PCR方法在犌犚79的5′端添加CPT引导肽序列。方法是用
061 草 业 学 报 第24卷
引物AtPT5′和AtPTGR79R以犮狆4犲狆狊狆狊基因为模板扩增CPT引导肽序列;用引物AtPTGR79F和GR79
3′扩增犌犚79基因。琼脂糖凝胶电泳纯化PCR产物后,以纯化产物为模板,将CPT和犌犚79基因混合,再用引物
AtPT5′和犌犚793′扩增,获得5′端添加CPT引导肽序列的犌犚79犲狆狊狆狊基因。
根据美国专利US7973218B2中犵犪狋4621序列,基因由中美泰和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合成,并克隆至
pBluescriptSK载体犛犪犮Ⅰ(基因5′端)和犓狆狀Ⅰ(基因3′端)位点。
根据中国专利200510086626.X中犌犃犜序列,并选用单子叶植物偏爱密码子优化碱基序列后命名犌犃犜犿。
基因犌犃犜犿由中美泰和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合成,并克隆至pBluescriptSK载体犛犪犮Ⅰ(基因5′端)和
犓狆狀Ⅰ(基因3′端)位点。
表1 试验中所用犘犆犚引物
犜犪犫犾犲1 犘犆犚狆狉犻犿犲狉狊狌狊犲犱犻狀狋犺犲犲狓狆犲狉犻犿犲狀狋狊
引物名称Primername 序列Primersequences
AtPT5′ 5′CTGGAGCTCATGGCGCAAGTTAGCAGAATCTG3′
CP43′ 5′CCGGTACCTCAGGCAGCCTTCGTATCGG3′
AtPTGR79F 5′GTCTTCTGTTTCCACGGCGTGCATGAGTCACAGTACATCAAGATCCCCATGGAG3′
AtPTGR79R 5′CTCCATGGGGATCTTGATGTACTGTGACTCATGCACGCCGTGGAAACAGAAG3′
GR793′ 5′CCGGTACCTCAATTATACTCCACATGGATGCCGAAC3′
CP4F 5′CAATGGTGTGCAGAACCCATCTCTTATC3′
CP4R 5′CCGCTCGCGAGACCGCCGAAC3′
GR79F 5′CCACGGGCTACCAGGGCAGGGAT3′
GR79R 5′ACACGGATAGGAGCGTCGGCGAA3′
GAT4621F 5′GAAGCCTGCATGTTTGAGTCTGACC3′
GAT4621R 5′CCTGAAGCAGATGTCCTGGCATTAC3′
GATmF 5′TGAACCCAATCAACGCCGAGGAC3′
GATmR 5′CTTCTGCTCCCTGTAGCCCTCCA3′
SANDF 5′AATGTGGATGGTGACACTGCCTCG3′
SANDR 5′ACCTGGTGATTTCCTGCCTTGAC3′
 注:引物下划线部分为位点犛犪犮Ⅰ和犓狆狀Ⅰ。
 Note:Theunderlineofthesequencesindicatethecleavesitesofrestrictionenzymes犛犪犮Ⅰand犓狆狀Ⅰ.
1.2.2 植物转化双元载体的构建  用犛犪犮Ⅰ和犓狆狀Ⅰ分别双酶切犮狆4犲狆狊狆狊和犌犚79犲狆狊狆狊含CPT的PCR
产物及含犵犪狋4621和犌犃犜犿的pBSK载体,琼脂糖凝胶电泳纯化后备用。用犛犪犮Ⅰ和犓狆狀Ⅰ双酶切植物表达载
体pYBA1305[15](pYBA100衍生载体,植物筛选标记基因为犫犪狉,含CaMV35SΩ启动子和CaMVpolyA终止子
的植物表达框),琼脂糖凝胶电泳纯化后分别与上述各基因片段连接。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a,挑选克隆
提取质粒DNA酶切验证并测序,得到4个基因用于植物转化的双元载体,各载体的TDNA区段见图1。
1.2.3 拟南芥的遗传转化及阳性苗的筛选  2013年,利用电击法将各载体转入农杆菌GV3101:pMP90中,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渍法侵染拟南芥[16],每个基因各侵染32株野生型拟南芥。将收获的各基因转化T0 代
种子分别均匀播撒在3盘盛有营养土的培养托盘中,置于22℃(昼)/18℃(夜),光照周期为16h(光)/8h(暗)的
人工气候室。待幼苗长出两片子叶后喷洒2~3次浓度为0.2%(体积比)的商业Basta除草剂筛选阳性苗。存活
植株用小量快速法[17]提取植物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检测。用引物AtPT5′和CP43′检测犮狆4犲狆狊狆狊转
化苗;扩增出1.8kb目的条带为阳性苗。用引物AtPTGR79F和GR793′检测犌犚79犲狆狊狆狊转化苗;扩增出1.5
kb目的条带的为阳性苗。用引物GAT4621F/R检测犵犪狋4621转化苗;扩增出约269bp目的条带为阳性苗。用
引物GATmF/R检测犌犃犜犿转化苗;扩增出约245bp目的条带为阳性苗。
161第5期 刘健 等:四个抗草甘膦基因的抗性比较
1.2.4 草甘膦抗性的鉴定  待喷洒Basta除草剂获得阳性苗后,对4个基因的转基因苗按照浓度从低至高逐
步喷施不同浓度的孟山都公司“农达”除草剂(Roundup,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稀释液。稀释浓度梯度为
0.2%,0.4%,0.6%,0.8%(体积比),每隔3d喷1次,每个梯度喷2次。统计4个基因的转化株在每个草甘膦
浓度下的存活率,存活率=存活株数/Basta抗性株。每个基因3盘苗,为3次重复进行统计。
1.2.5 基因表达量的定量PCR检测  在0.4%浓度“农达”处理下,4个基因的转基因苗对草甘膦的抗性差异
已经非常明显。随机选取各基因的高抗与弱抗苗各1株,用TRIzol法提取总RNA,用 MMLV翻转成cDNA。
以拟南芥犛犃犖犇基因(AT2G28390)为内参进行基因表达量的荧光相对定量检测。基因检测引物为CP4F/R、
GR79F/R、GAT4621F/R、GATmF/R和SANDF/R。
1.3 抗性分析
各基因在不同草甘膦浓度下的抗性差异,用SPSS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性基因的获得与载体构建
用引物AtPT5′和CP43′以抗草甘膦玉米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获得犮狆4犲狆狊狆狊基因。经GenBank的
Blast比对,该犮狆4犲狆狊狆狊基因序列5′端含1段与拟南芥犲狆狊狆狊基因(AT2G45300)前225bp同源性100%的引导
肽序列;其犮狆4犲狆狊狆狊 基因区段与抗草甘膦大豆中犮狆4犲狆狊狆狊 基因(AF464188)核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
99.64%,氨基酸同源性为100%。该犮狆4犲狆狊狆狊基因PCR产物经犛犪犮Ⅰ和犓狆狀Ⅰ双酶切后连入植物表达载体
pYBA1305;酶切及测序验证正确后命名1305犮狆4犲狆狊狆狊。
由Invitrogen公司根据植物偏爱密码子合成的犌犚79序列与原始序列核酸的同源性为72.48%,氨基酸同源
性为100%。通过融合PCR添加CPT引导肽后,该犌犚79犲狆狊狆狊基因PCR产物经犛犪犮Ⅰ和犓狆狀Ⅰ双酶切后连
入植物表达载体pYBA1305;酶切及测序验证正确后命名1305犌犚79犲狆狊狆狊。
基因犵犪狋4621合成后用犛犪犮Ⅰ和犓狆狀Ⅰ双酶切相应载体,纯化后的基因连入植物表达载体pYBA1305;酶切
及测序验证正确后命名1305犵犪狋4621。
根据单子叶植物偏爱密码子优化后,犌犃犜犿 与原始序列核酸的同源性为82.17%,氨基酸同源性为100%。
基因犌犃犜犿合成后用犛犪犮Ⅰ和犓狆狀Ⅰ双酶切相应载体,纯化后的基因连入植物表达载体pYBA1305;酶切及测
序验证正确后命名1305犌犃犜犿。
图1 载体犜犇犖犃区段示意图
犉犻犵.1 犛狋狉狌犮狋狌狉犲狅犳狋犺犲犜犇犖犃狉犲犵犻狅狀狅犳狏犲犮狋狅狉狊
 A:载体1305犮狆4犲狆狊狆狊Vector1305犮狆4犲狆狊狆狊;B:载体1305犌犚79犲狆狊狆狊Vector1305犌犚79犲狆狊狆狊;C:载体1305犵犪狋4621Vector1305
犵犪狋4621;D:载体1305犌犃犜犿Vector1305犌犃犜犿.
261 草 业 学 报 第24卷
2.2 拟南芥的遗传转化及转基因阳性苗的筛选
利用电击法将4个载体分别转入农杆菌GV3101:pMP90中,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渍法侵染拟南芥[16]。
将每个载体收获的拟南芥T0 代种子播种于3盘盛有营养土的托盘中置于人工气候室培养。因pYBA1305载体
的植物筛选标记基因为犅犪狉,转基因苗首先应具有草胺磷抗性。幼苗经喷洒2~3次Basta除草剂筛选后,能够
继续生长且长势良好的植株为抗性株。从各载体的抗性苗中随机抽取12株提取植物基因组DNA进行PCR验
证,结果全部为阳性(图2),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拟南芥植物基因组中。经统计4个载体1305犮狆4犲狆狊狆狊、
1305犌犚79犲狆狊狆狊、1305犵犪狋4621和1305犌犃犜犿分别平均每盘各获得转化苗(185.7±18.6),(192.0±23.5),
(145.3±43.5)和(119.0±8.5)棵;平均每转化1株拟南芥获得11~18株T1 代转化苗。
图2 转基因阳性苗4种抗性基因的犘犆犚检测
犉犻犵.2 犜犺犲犘犆犚犱犲狋犲犮狋犻狅狀狊狅犳犳狅狌狉犵犾狔狆犺狅狊犪狋犲狉犲狊犻狊狋犪狀狋犵犲狀犲狊犳狉狅犿狋狉犪狀狊犵犲狀犻犮狆犾犪狀狋狊
 A:犮狆4犲狆狊狆狊;B:犌犚79犲狆狊狆狊;C:犵犪狋4621;D:犌犃犜犿;M:DNA分子量标记DNAladder;1~12:不同转化植株Differenttransgenicplants;13:空白
对照Blankcontrol.
2.3 草甘膦抗性的比较
图3 不同草甘膦浓度梯度下各基因转化苗的存活率
犉犻犵.3 犜狉犪狀狊犵犲狀犻犮狆犾犪狀狋狊狊狌狉狏犻狏犪犾犪犿狅狌狀狋狅狀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
犮狅狀犮犲狀狋狉犪狋犻狅狀狊狅犳犵犾狔狆犺狅狊犪狋犲
   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犘<0.05)。Thedifferentlettersmeansignifi
cantlydifferent(犘<0.05).
在先经除草剂Basta筛选的基础上,分别对4
个载体的转化苗逐步喷施了0.2%~0.8%四个浓
度梯度的“农达”。转化苗喷施草甘膦后的存活率统
计结果见图3,生长情况见图4。由图3和图4可以
看到各浓度下GAT类(犵犪狋4621和犌犃犜犿)转化苗
的存活率都较EPSPS类(犮狆4犲狆狊狆狊和犌犚79犲狆
狊狆狊)转化苗的存活率高。结果显示浓度间和基因间
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犘<0.05)。相比低
浓度的0.2%,当浓度提升至0.6%时差异开始显
著。4个基因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犘<
0.05);其中抗性最好的犵犪狋4621与其他3个基因的
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对4个“农达”浓度和4个基因组成的全部16
个处理的存活率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图3)。
犵犪狋4621基因对草甘膦的抗性最好,在各浓度下存活率均表现为最高值,且抗性稳定,只在0.8%浓度时才有所下
降,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犌犃犜犿基因对草甘膦也表现出良好的抗性,但随着浓度的提高抗性逐渐下降,浓度达
到0.6%时基因内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与犵犪狋4621基因的抗性在0.2%的浓度时无差异。
361第5期 刘健 等:四个抗草甘膦基因的抗性比较
图4 不同草甘膦浓度梯度下各基因转化苗的存活情况
犉犻犵.4 犜犺犲犵狉狅狑狋犺狊犻狋狌犪狋犻狅狀狅犳狋狉犪狀狊犵犲狀犻犮狆犾犪狀狋狊狅犳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犵犲狀犲狊狅狀狋犺犲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犮狅狀犮犲狀狋狉犪狋犻狅狀狊狅犳犵犾狔狆犺狅狊犪狋犲
图5 喷施草甘膦后犌犃犜类和犲狆狊狆狊类基因转化苗的抽苔情况
犉犻犵.5 犜犺犲犫狅犾狋犻狀犵狅犳狋狉犪狀狊犵犲狀犻犮狆犾犪狀狋狊狅犳犌犃犜狅狉犲狆狊狆狊犵犲狀犲狊
 A:犌犃犜犿 转化苗 Thetransgenicplantsof犌犃犜犿;B:犮狆4犲狆狊狆狊
转化苗Thetransgenicplantsof犮狆4犲狆狊狆狊.
  图6 犲狆狊狆狊类和犌犃犜类基因转化苗的果荚结实情况
  犉犻犵.6 犜犺犲狊犻犾犻狇狌犲狊狅犳狋狉犪狀狊犵犲狀犻犮狆犾犪狀狋狊狅犳犌犃犜狅狉犲狆狊狆狊犵犲狀犲狊
   A:犮狆4犲狆狊狆狊转化苗 Thetransgenicplantof犮狆4犲狆狊狆狊;B:犌犃犜犿
转化苗 Thetransgenicplantof犌犃犜犿.
461 草 业 学 报 第24卷
  犲狆狊狆狊基因转化苗对草甘膦相对较敏感。在喷施0.2%的“农达”后,犌犚79犲狆狊狆狊基因转化苗的存活率急剧
下降至42.08%。犮狆4犲狆狊狆狊基因转化苗的存活率虽然达到83.06%,但其中许多苗出现心叶变黄不良症状(图
4)。当“农达”浓度达到0.4%时,犮狆4犲狆狊狆狊基因转化苗中前期表现不良症状的苗死亡,存活率降到49.21%。
当浓度提高到0.8%时,犮狆4犲狆狊狆狊基因转化苗的存活率下降到17.04%。各浓度下犌犚79犲狆狊狆狊基因转化苗的
存活率最低,且均约为犮狆4犲狆狊狆狊基因转化苗存活率的50%,在低浓度时差异达显著水平。
2.4 喷施草甘膦后抗性苗的不良症状
由于在长日照条件下拟南芥Col0生态型生长3~4周后开始抽苔。当用0.2%浓度的“农达”处理转化苗时
生长时期已经接近3周,部分苗已经开始抽苔。随着施用“农达”浓度的提高和生长期的变化,犲狆狊狆狊高抗转化苗
陆续抽苔开花,但GAT转化苗表现出抽苔受到抑制,叶片颜色变暗(图4)。但在停止继续喷施草甘膦后,生长受
到抑制的转化苗叶片逐渐转绿,并陆续抽苔结实(图5A)。犲狆狊狆狊存活的高抗转化苗在喷施草甘膦后抽苔没有受
到影响,叶片颜色较绿(图5B);但在种子收获时发现所有的果荚都没有结实(图6A),没有收到1粒种子。在体
式显微镜下拨开犲狆狊狆狊转化苗的果荚可以看到所有的胚珠都在早期停止了发育,而GAT转化苗的果荚内胚珠发
育成正常的种子(图6B)。将GAT转化苗收获的种子播种于人工气候室,经喷洒除草剂Basta后,存活的抗性苗
在不喷施除草剂“农达”的条件下可以正常抽苔结实。
2.5 草甘膦抗性与基因表达量的关系
图7 转基因苗的基因表达量分析
犉犻犵.7 犜犺犲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犳犵犲狀犲狊犲狓狆狉犲狊狊犻狅狀狅犳狋狉犪狀狊犵犲狀犻犮狆犾犪狀狋狊
 
当“农达”浓度提升到0.4%时,4个基因的转化苗
都出现生长受到抑制幼苗。各基因转化苗中随机选取
高抗和弱抗幼苗各1株,提取叶片总RNA并反转录
成cDNA。在检测RNA无基因组DNA污染后,用此
cDNA为模板,以犛犃犖犇为内源参照基因进行抗性基
因表达的荧光相对定量分析(犛犃犖犇 基因引物见表
1)。结果如图7所示,4个基因分别在高抗株中的表
达量远高于弱抗株。为了明确高抗株的高抗性是否源
于拷贝数的增加而引起。分别对犵犪狋4621和犌犃犜犿
各16个高抗转化株T2 代幼苗进行了抗除草剂Basta
分离比统计。犵犪狋4621和犌犃犜犿 各有75.0%和43.8%
的转化株系符合3∶1分离比,这些株系可以初步认为是单拷贝插入。
3 讨论
草甘膦抗性是重要的农艺性状。本研究选取两类4个草甘膦抗性基因构建于同一载体的相同克隆位点,且
犲狆狊狆狊类基因都含有相同的CPT引导肽序列,相对客观地体现了该4个基因对草甘膦的真实抗性。从T1 代转
化苗喷施“农达”后的存活率来看,犌犃犜类基因的抗性明显高于犲狆狊狆狊类基因。先锋公司的犵犪狋4621是由地衣芽
孢杆菌(犅犪犮犻犾犾狌狊犾犻犮犺犲狀犻犳狅狉犿犻狊)3个菌株的犌犃犜基因经体外重组(DNAshuffling)后大量筛选获得。此外,为了
在植物中更好表达该蛋白,一个由GCT编码的丙氨酸被插在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第二位[18]。国内发掘的GAT
蛋白氨基酸序列第二位不含有插入的丙氨酸,也表现出对草甘膦的良好抗性,且在施用低浓度草甘膦时抗性已经
接近犵犪狋4621,其在将来的农业生产上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犌犃犜类基因的转化苗在喷施高浓度“农达”条件
下存活率高,但严重抑制抽苔。由于在不施用草甘膦时GAT转基因苗能够正常抽苔,这种抽苔抑制可能是由于
中间产物NAG不能迅速降解而积累所致。这一现象以前未见相关报道,具体原因有待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在实际应用中注意草甘膦的施用浓度,将有助于防止或缓解药害的发生。
采用过量表达犲狆狊狆狊或引入突变的犲狆狊狆狊使植物获得对草甘膦耐性方法易造成植物体内草甘膦的累积,使
植物出现败育、授粉率降低、不耐胁迫、农艺性状改变等问题[19]。本研究结果再次证实尽管转犲狆狊狆狊基因可以获
得高抗草甘膦植株,但在花期喷施草甘膦将造成败育,这就要求在草甘膦的实际使用中注意作物适用生育期。
561第5期 刘健 等:四个抗草甘膦基因的抗性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高抗转基因植株是由于转入基因的转录水平(或表达量)高;而从分离比看这又不是因为多拷
贝引起;更主要的原因应该是由不同的插入位点所致。最近的研究发现由于草甘膦的多年使用,在选择压下自然
界中的杂草有的对草甘膦产生了自然抗性。美国佐治亚州的抗草甘膦长芒苋(犃犿犪狉犪狀狋犺狌狊狆犪犾犿犲狉犻)中含有5~
160倍拷贝数的犲狆狊狆狊基因,且分布于每条染色体[20],表明多拷贝超剂量的表达抗性基因可增加植物的草甘膦抗
性。虽然多拷贝的转入外源基因有可能造成转入的基因沉默和抑制,但在适当的情况下这未尝不是一种可用的
手段。此外,将犲狆狊狆狊基因和草甘膦降解基因联合使用将有可能做到优势互补。
本研究只是利用十字花科模式植物进行的验证。由于不同的物种自身对草甘膦的抗性表现不同,在单子叶
大田作物中抗性基因的抗性和表现可能会有差异。在目前的大田作物应用中犮狆4犲狆狊狆狊基因仍是最主要的草甘
膦抗性基因[3]。从基因大小和抗性强弱考虑,GAT类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应该更为适合,但在具体实施中应
注意草甘膦的施用浓度。
犚犲犳犲狉犲狀犮犲狊:
[1] AmrheinN,DeusB,GehrkeP,犲狋犪犾.Thesiteoftheinhibitionoftheshikimatepathwaybyglyphosate:II.Interferenceofglyphosatewith
chorismateformation犻狀狏犻狏狅and犻狀狏犻狋狉狅.PlantPhysiology,1980,66(5):830834.
[2] GruysKJ,WalkerMC,SikorskiJA.SubstratesynergismandthesteadystatekineticreactionmechanismforEPSPsynthasefrom犈狊犮犺犲狉犻犮犺
犻犪犮狅犾犻.Biochemistry,1992,31(24):55345544.
[3] WangH,YanXH,XuJ,犲狋犪犾.CurrentstatusofexcavationglyphosateresistantgeneinChina.JournalofAgriculturalBiotechnology,2014,
22(1):109118.
[4] PadgetteSR,KolaczKH,DelannayX,犲狋犪犾.Development,identific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aglyphosatetolerantsoybeanline.Crop
Science,1995,35:14511461.
[5] ForlaniG,MangiagaliA,NielsenE,犲狋犪犾.Degradationofthephosphonateherbicideglyphosateinsoil:evidenceforapossibleinvolvementof
unculturablemicroorganisms.SoilBiologyandBiochemistry,1999,31(7):991997.
[6] GreenJM,HazelCB,ForneyDR,犲狋犪犾.Newmultipleherbicidecropresistanceandformulationtechnologytoaugmenttheutilityofglypho
sate.PestManagementScience,2008,64(4):332339.
[7] LinM,LiangAM,LuW,犲狋犪犾.HighGlyphosateTolerantEPSPSynthaseanditsCodingSequence[P].ChinaPatent,ZL200710177090.1,
2010.
[8] CaoG,LiuY,ZhangS,犲狋犪犾.Anovel5enolpyruvylshikimate3phosphatesynthaseshowshighglyphosatetolerancein犈狊犮犺犲狉犻犮犺犻犪犮狅犾犻and
tobaccoplants.PloSone,2012,7(6):e38718.
[9] LinM,DunBQ,LuW,犲狋犪犾.GlyphosateAcetyltransferaseGeneanditsApplication[P].ChinaPatent,ZL200510086626.X,2007.
[10] LinM,WangXJ,DunBQ.ABivalentExpressionVectorforGeneratingGlyphosateresistantPlant[P].ChinaPatent,ZL200710118968.4,
2010.
[11] KomoriT,ImayamaT,KatoN,犲狋犪犾.Currentstatusofbinaryvectorsandsuperbinaryvectors.PlantPhysiology,2007,145(4):1155
1160.
[12] ZhouH,ArrowsmithJW,FrommME,犲狋犪犾.GlyphosatetolerantCP4andGOXgenesasaselectablemarkerinwheattransformation.Plant
CelReports,1995,15(34):159163.
[13] YaoL,YanX,WangH,犲狋犪犾.pYBA:Aserieseaseofusebinaryvectorsforplanttransformation.PlantGenomicsinChinaXIII[C].2012:212.
[14] PreussSB,MeisterR,XuQ,犲狋犪犾.Expressionofthe犃狉犪犫犻犱狅狆狊犻狊狋犺犪犾犻犪狀犪BBX32geneinsoybeanincreasesgrainyield.PloSone,2012,
7(2):30717.
[15] YanXH,WangH,YeYY,犲狋犪犾.YBA100:AneaseofusebinaryvectorwithLoxPFRTrecombinasesiteforplanttransformation.Molec
ularPlantBreeding,2012,10(3):371379.
[16] CloughSJ,BentAF.Floraldip:asimplifiedmethodfor犃犵狉狅犫犪犮狋犲狉犻狌犿mediatedtransformationof犃狉犪犫犻犱狅狆狊犻狊狋犺犪犾犻犪狀犪.ThePlantJour
nal,1998,16(6):735743.
[17] ZengG,YeYY,YanXH,犲狋犪犾.QuickdetectionofturnipmosaicvirusbyonestepmultipleRTPCR.ActaAgricultureBorealiSinica,
2012,27(3):102107.
[18] JoshiCP,ZhouH,HuangX,犲狋犪犾.Contextsequencesoftranslationinitiationcodoninplants.PlantMolecularBiology,1997,35(6):9931001.
[19] PlineSrnicW.Technicalperformanceofsomecommercialglyphosateresistantcrops.PestManagementScience,2005,61(3):225234.
[20] GainesTA,ZhangW,WangD,犲狋犪犾.Geneamplificationconfersglyphosateresistancein犃犿犪狉犪狀狋犺狌狊狆犪犾犿犲狉犻.ProceedingsoftheNational
AcademyofSciences,2010,107(3):10291034.
参考文献:
[3] 王慧,闫晓红,徐杰,等.我国抗草甘膦基因的发掘现状.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4,22(1):109118.
[7] 林敏,梁爱敏,陆伟,等.高耐受草甘膦的EPSP合酶及其编码序列[P].中国专利,ZL200710177090.1,2010.
[9] 林敏,顿宝庆,陆伟,等.草甘膦乙酰转移酶基因及其应用[P].中国专利,ZL200510086626.X.,2007.
[10] 林敏,王旭静,顿宝庆.培育抗草甘膦植物的双价表达载体[P].中国专利,ZL200710118968.4.2010.
[15] 闫晓红,王慧,叶艳英,等.一个含LoxPFRT重组酶位点及易于操作的植物表达双元载体pYBA100.分子植物育种,2012,10(3):371379.
[17] 曾钢,叶艳英,闫晓红,等.简化一步多重RT-PCR法快速检测芜菁花叶病毒.华北农学报,2012,27(3):102107.
661 草 业 学 报 第2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