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 (3) :345~350
Forest Research
文章编号 :100121498 (2005) 0320345206
我国木麻黄种质资源引种与保存
仲崇禄 , 白嘉雨 , 张 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520)
摘要 :木麻黄科有 4 个属 96 个种 , 天然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 ,垂直分布于海平面潮线开始至海拔
3 000 m以上的高山。目前 ,我国引种木麻黄已有 107 a 的历史 ,但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我国才开始系统地从事木麻
黄种质资源引种工作 ,开展了木麻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 ,优良种源、家系筛选 ,无性繁殖、共生菌等研究。到目前为
止 ,在我国海南、广东、福建、浙江和广西等省区 ,引进了 2 个属 ( Casuarina , Allocasuarina) 、23 个木麻黄种、200 多个种
源和 260 多个家系 ,通过试验筛选出了一些适合不同立地的优良树种、种源或家系 ,其中短枝木麻黄和山地木麻黄
为全分布区种源。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对异木麻黄属树种 ,进行了重点引进 ,共引进了 10 余种异木麻黄属植物 ,增
加了我国木麻黄遗传资源 ,并对主要木麻黄种质资源进行了保存和利用。引进的木麻黄树种包括田野木麻黄、迪尔
斯木麻黄、双针木麻黄、费雷泽木麻黄、休格尔木麻黄、矮木麻黄、滨海木麻黄、利曼氏木麻黄、纳纳木麻黄、沼泽木麻
黄、小松木麻黄、多纹木麻黄、森林木麻黄、轮生木麻黄、山神木麻黄、鸡冠木麻黄、细枝木麻黄、短枝木麻黄、粗枝木
麻黄、大木麻黄、山地木麻黄、肥木木麻黄、小齿木麻黄。论文着重介绍了我国木麻黄种质资源的引种驯化历史、研
究、保存现状等。
关键词 :木麻黄 ;种质资源 ;引种 ;保存
中图分类号 :S722. 7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 2004209217
基金项目 : 中澳合作“华南地区国际木麻黄种源试验”(199422002) 、863 项目“生态环境建设抗逆林灌木柠条、沙棘等新品种选育”的子专
题 :“木麻黄抗逆新品种选育”(200222005)及广东科技计划项目“木麻黄种质资源与选育”(200422007)
作者简介 : 仲崇禄 (1961 —) ,男 ,研究员 ,博士 ,山东郓城人.
Introduc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Casuarina Trees in China
ZHONG Chong2lu , BAI Jia2yu , ZHANG Y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opical Forestry , Guangzhou 510520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 There are four genera and 96 species belonging to Casuarinaceae. The four genera are Casuarina , Allocasuarina ,
Ceuthostoma and Gymnostoma. Casuarina plants are naturally distributed in Australia , Southeast Asia and archipelagos in Pacific
Ocean , with altitude from sea level to over 3 000 meters. Although casuarina trees were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1897 , it was in
mid 1980s that casuarina trees began to be introduced into China systematically. Then casuarinas genetic resources were collect2
ed , reserved and selected in provenance/ family/ clone levels. And some relative research had been developed on clonal propaga2
tion , symbiotic microbe , and so on. Up to now , 2 genera , 23 tree species , more than 200 provenances , 260 families and a lot
of clones were introduced into China. By a series of field experiments , some better species , provenances and families for different
sites in southern China were screened out , of which genetic resources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and C. junghuhniana was in
whole naturally distributed regions of provenances and secondary provenances. Since 1990 , introduction of Allocasuarina tree
species have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s to , more than 10 tree species have been introduced into China and have been tested in
southern China and southwestern China , which enriched Chinese casuarinas genetic resources. Now the casuarinas tree species
introduced are as follows : Allocasuarina campestris , A . dielsiana , A . distyla , A . fraseriana , A . huegeliana , A . humilis ,
A . littoralis , A . luehmannii , A . nana , A . paludosa , A . pinaster , A . striata , A . torulosa , A . verticillata , Casuarina
collina , C. cristata , C. cunninghamiana , C. equisetifolia , C. glauca , C. grandis , C. junghuhniana , C. obesa and C.
oligodon. In this paper , casuarinas introduction history , current research ,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were reported.
Key word : casuarina ;genetic resources ;introduction ;conservation
木麻黄是重要的防护林、用材林和多用途林树
种。木麻黄对防台风和海啸危害 ,防海浪侵蚀、固
沙 ,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恢复 ,对贫瘠的沿海沙地和
严重退化的南方山区丘陵地区的土壤改良等均有重
要作用 ,特别在沿海前缘沙质地带仍无其它树种可
替代。目前 ,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有广泛的引种和
栽培。木麻黄科有 4 个属 96 个种 , 4 个属分别为木
麻黄属 ( Casuarina L. Johnson) 、异木麻黄属 ( Alloca2
suarina L. Johnson) 、隐孔木麻黄属 ( Ceuthostoma L.
Johnson) 和裸孔木麻黄属 ( Gymnostoma L. John2
son) [1~3 ] 。木麻黄植物天然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
亚和太平洋群岛 ,垂直分布于海平面潮线开始至海
拔 3 000 m 以上的高山。木麻黄木材除用作薪炭材、
造船、船浆、网箱养鱼用材 ,加工成建筑的模板、顶
木、木桩、农具柄、农舍栅栏及木质工艺品等传统用
途外 ,也可以用于纸浆和旋切薄板生产等 ;另外 ,其
树皮可生产单宁 , 也可生产染料 ;绿色小枝叶在非
洲或我国干热河谷地区的极干旱季节 ,作为牲畜饲
料 ;生态建设方面主要用于防护林 ,农林业体系 ,困
难地造林先锋树种、风景树和行道树等。目前 ,仅海
南省每年出口木麻黄木片 10~12 万 t ,海南、福建、
广东等都有木麻黄旋切材生产 ,为木麻黄人工林生
产和利用创造有利条件。
1 我国木麻黄植物引种驯化历史、种
质资源现状概述
111 我国木麻黄植物引种驯化历史
我国引种木麻黄有 100 多年的历史 ,杨政川
等[4 ]报道 1897 年台湾首先引进木麻黄。1919 —1950
年间 ,福建、广东、海南岛均有木麻黄引种 ,但当时的
引种主要作为行道树和庭院观赏树 , 很少用于造
林。1954 年 , 广东省雷州半岛、吴川和电白等地营
造的木麻黄沿海防护林获得成功 ;其后 , 广东、广
西、福建和浙江等省区沿海各地亦先后营造木麻黄
人工林[5 ] ,近年也尝试在干热河谷种植木麻黄人工
林。目前 , 中国木麻黄人工林种植面积已达 30 多
万 hm2 , 在华南沿海构成了一个“绿色长城”, 引起
了世人注目 ,使木麻黄成为我国华南地区主要造林
树种之一。
112 我国木麻黄植物种质资源引种现状
目前为止 ,我国海南、广东、福建、浙江、广西和
云南等省区 ,先后引进了 2 个属 ( Casuarina , Alloca2
suarina) 、23 个木麻黄种、200 多个种源和 260 多个家
系[6~29 ] 。
我国已引种木麻黄树种、种源和家系数量及其
主要种植地区见表 1 ,几个主要木麻黄树种在华南
地区大量引种和种植测试获得的适生种源状况见表
2 ,这些测试试验建立于海南、广东和福建 ,同时少量
试验建立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 ,大多数试验采用了
8~12 个性状综合筛选。
2 国内外木麻黄遗传改良研究概述
由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许多国际林业组织开
始重视木麻黄类植物的研究。1992 年始 ,澳大利亚
科工组织 (CSIRO) 林业与林产品研究所开展了庞大
的木麻黄种质资源收集计划 ,并先后实施了国际性
的短枝木麻黄种源试验和山地木麻黄种源试验 ,木
麻黄遗传改良研究开始有组织地步入正轨。除此之
外 ,国内外木麻黄的研究范围都在不断扩大 ,涉及木
麻黄生物学特性、共生微生物、种源差异和分子水平
的基础研究等[29~36 ] 。木麻黄天然分布国对其生物
学特性研究较多 ,而其他研究机构主要从事木麻黄
引种和应用等研究 ,如木麻黄引种、无性系基因库建
立、固氮基因分离和克隆[29 ] 、基因转移[30 ]和木麻黄
材性变异等[27 ,28 ] 。木麻黄林木遗传变异研究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种源试验[2 ,3 ,27 ] , 90 年代发展为
国际性种源试验、穗圃建立、遗传变异特点、育种策
略等研究[2 ,3 ,16 ,27 ,37 ] ,有关文献还报道了短枝木麻黄
苗木在无性系间和种源间、细枝木麻黄苗木种源间
固氮能力及其生长表现等有显著差异 ,即开展了木
麻黄共生遗传改良和营养遗传改良研究[16 ,31 ,33 ,34 ] 。
3 木麻黄种质资源保存与选育
311 木麻黄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
木麻黄引种国家一直重视其种质资源的收集与
保存工作 ,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许多国家建
立木麻黄基因库 ,如印度、泰国、中国和越南等 29 个
国家和地区参加了国际木麻黄种源试验。中国、印
643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8 卷
度等都建立了较系统的木麻黄种质资源收集计划和
制定木麻黄育种计划 ,但由于很多木麻黄人工林种
植国家不是木麻黄天然分布国 ,种质资源收集与保
存也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自 1985 年 ,中国林业科
学研究院与澳大利亚林木种子中心 (ATSC) 和澳大
利亚科工组织 (CSIRO)就开展了合作研究 ,至今木麻
黄种质资源引种渠道比较通畅 ,但木麻黄种质资源
的引进仍受项目经费的制约。
木麻黄种质资源保存方面 ,我国基本按国家标
准“林木引种”( GB/ T14175293) 和“林木种质资源保
存原则与方法”( GB/ T 14072293)执行 ,但由于没有固
定的保存场所 ,以前引进的木麻黄种质资源开始出
现严重损失 ,仅剩下试验林中的部分。现在唯一有
效的方法是通过大面积应用来保存在某些地区生长
表现比较好的木麻黄种质资源 ,因此 ,木麻黄种质资
源系统保存工作仍有待加强。
表 1 我国已引种木麻黄树种、种源和家系及主要种植地区
树种 拉丁学名 种源数 家系数 主要种植地区
田野木麻黄 Allocasuarina campestris (Diels) L.Johnson 2 粤、闽
迪尔斯木麻黄 A . dielsiana (C. Gardner) L.Johnson 1 粤、闽
纳纳木麻黄 A . nana (Sieber ex Spreng) L.Johnson 1 粤、滇、浙
费雷泽木麻黄 A . fraseriana (Miq. ) L.Johnson 1 粤、闽
休格尔木麻黄 A . huegeliana (Miq. ) L.Johnson 3 粤、闽
矮木麻黄 A . humilis (Otta & A. Dieter) L.Johnson 2 粤、闽
滨海木麻黄 A . littoralis (Salisb. ) L.Johnson 5 粤、闽、琼、滇、台
利曼氏木麻黄 A . luehmannii (R. T. Baker) L.Johnson 2 粤、闽
双针木麻黄 A . distyla (Vent . ) L.Johnson 1 粤、滇、浙
沼泽木麻黄 A . paludosa (Sieber ex Spreng) L.Johnson 2 粤、闽
小松木麻黄 A . pinaster (C. A. Gardner) L.Johnson 1 粤、闽
多纹木麻黄 A . striata (Macklin) L.Johnson 1 粤、闽、琼、台
森林木麻黄 A . torulosa (Ait . ) L.Johnson 5 粤、闽、琼
轮生木麻黄 A . verticillata (Lam. ) L.Johnson 5 粤、闽、滇
丘陵木麻黄 Casuarina collina Poiss ex Parch. & Seb. 2 粤、闽
(山神林麻黄)
鸡冠木麻黄 C. cristata Miq. 5 粤、闽、琼、滇、台
细枝木麻黄 C. cunninghamiana Miq. 11 粤、闽、琼、浙、滇、台
短枝木麻黄 C. equisetifolia L. Johnson 77 230 粤、闽、琼、浙、滇、蜀、台
粗枝木麻黄 C. glauca Sieber ex Spreng 26 粤、闽、琼、浙、滇、台
大木麻黄 C. grandis L.Johnson 1 粤、闽、琼
山地木麻黄 C. junghuhniana Miq. (同名 : C. montana Miq. ) 38 31 粤、闽、琼、桂、滇、台
肥木麻黄 C. obesa Miq. 9 粤、闽、琼
小齿木麻黄 C. oligodon L.Johnson 3 粤、闽、琼、台
合计 204 261
312 繁殖技术
繁殖利用是种质资源保存手段之一。木麻黄繁
殖技术有种子繁殖、插条繁殖、微 (器官) 繁殖、嫁接
繁殖和高空压条繁殖等 ,但无性繁殖受树种遗传特
性等因素限制。
31211 种子繁殖 种子繁殖是多数木麻黄植物的
主要繁殖方式 ,利用种子生产苗木的关键取决于种
子的遗传品质和生命力 ,而这些受母树种子成熟程
度、母树质量及种子储存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大多
数木麻黄植物是雌雄异株 , 也有些种雌雄同株。木
麻黄一般在幼年就开花结实 , 并且以后多年生产优
质种子 ,脱种较容易 , 球果或带枝球果在阳光下晒 2
~3 d 或在荫凉处放 5~7 d , 具翅种子即落出。大
多数原产澳大利亚的木麻黄种子 , 晒干后放入密闭
容器中 , 室温下可安全储存 , 新鲜种子生命力较低
的细枝木麻黄种子也能保存 1~2 a ,短枝木麻黄种
子最好储存在低温条件下。产于天然分布区东南部
和太平洋群岛的木麻黄种子较难储藏 , 有的树种种
子活力仅几个月至 1 a。种子发芽与温度、湿度和光
照等因素有关 , 其中温度是主要因素。正常条件多
数木麻黄种可在 2~7 d 内发芽 ,每个种都有自己的
最佳发芽温度 , 多数种集中在 20~30 ℃。种子繁殖
是木麻黄植物主要繁殖方式之一 , 其优点是繁殖材
料易获得 , 缺点是由于木麻黄植物变异性大 , 种子
743第 3 期 仲崇禄等 :我国木麻黄种质资源引种与保存
质量难保证。因而 , 建立木麻黄种子园或种子生产
基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31212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是我国繁育木麻黄的
主要手段之一。方法是利用 1~3 个月生幼嫩枝条
作为穗条 ,进行水培或土壤培养 , 使其生根成苗 , 该
方法在短枝木麻黄和细枝木麻黄上应用最成功 , 但
有些树种不太容易 , 如山地木麻黄、滨海木麻黄和
森林木麻黄。扦插繁殖必须始终保持所用枝条的幼
化状态 ,因此 ,木麻黄枝条幼化是扦插生根不可缺少
的技术环节 ,主要方式有人工林中优树基部截干、环
割或半环割、采穗圃的逐年或隔年更新等。水培法 :
从植株或萌芽条上采取幼嫩枝条 , 长约 7~10 cm 小
段 , 经 50~100 mg·kg - 1 NAA 或 IBA 处理 24 h , 放
入装有 20 mL 清水的 50 mL 或 100 mL 烧杯或其它容
器内 , 在直射光照下培养 , 每天换 1 次水 , 常温下 6
~10 d 后 , 插条开始生根 , 待插条根长到 1~4 cm
时即可移苗于营养袋中 ;土培法 :插条用与水培法同
样的激素进行处理后 ,放置在土壤介质中培养 ,目前
生产上主要采用海沙或河沙为介质。为利于生根 ,
要求及时严格地调控培养介质的水分 ,插条在可调
控水分的特制沙池中培养 ,生根后即可移苗于营养
袋中 ,此法也称沙培。
31213 微繁殖技术 木麻黄植物微繁殖技术是 20
世纪 80 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方法[35 ,36 ] ,主要是利用组
织培养技术或纯培养技术来繁殖木麻黄。繁殖材料
通常是木麻黄的幼组织 , 如 :枝条、枝芽、根芽、花
芽、未成熟雌花和种子等。该方法要求技术较高 ,
一切培养都是无菌状态 , 培养介质是成功与否的关
键。主要过程是 :材料用 2 %~5 %次氯酸钙或 1 %
升汞消毒 2~30 min ,放到 MS 培养基上 ,在控制温度
和光照条件下继代培养 4~5 周 ,生根后移植 ,其中 ,
愈伤组织诱导和生根培养过程中所使用的激素 (如
NAA、BAP 或 IBA)以及活性炭、麦芽糖或蔗糖等物质
的量因植物材料而定。
31214 嫁接技术 木麻黄嫁接技术主要在优良种
质资源收集、保存、种子园或采穗圃建立中使用。木
麻黄嫁接技术在树种之间差异较大 ,粗枝木麻黄嫁
接成活率较高 ,而短枝木麻黄、细枝木麻黄和山地木
麻黄嫁接成活率较低 ,这主要受木麻黄树种本身形
态特征影响 ,前者枝条较粗 ,而后者枝条较细软。当
然 ,嫁接工的技术水平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表 2 我国引种后表现优良木麻黄树种及种源
树种 种源号 产地 纬度 经度 海拔/ m
短
枝
木
麻
黄
14233
14234
18008
18013
18015
18086
18118
18119
18127
18128
18134
18143
18153
18154
18244
18288
18348
18355
泰国 1
泰国 2
澳大利亚
印度 1
印度 2
瓦努阿图
印度 3
印度 4
越南 1
越南 2
肯尼亚 1
肯尼亚 2
巴布亚新几内亚
菲律宾
马来西亚 1
斯里兰卡
马来西亚 2
贝宁
12°33′N
07°10′N
12°25′S
20°20′N
21°30′N
17°45′N
11°42′N
09°15′N
18°44′N
16°06′N
04°00′S
03°20′S
09°05′S
11°31′N
01°44′N
08°06′N
06°30′N
06°23′N
101°24′E
100°36′E
130°50′E
86°06′E
86°54′E
168°18′E
79°24′E
79°20′E
105°45′E
106°20′E
39°00′E
40°01′E
148°17′E
122°30′E
111°29′E
80°15′E
99°45′E
02°13′E
2
2
20
7
2
30
40
5
1
2
10
15
10
30
40
80
0
8
细
枝
木
麻
黄
13515
13516
13514
13518
13520
15574
澳洲昆士兰
澳洲昆士兰
澳洲昆士兰
澳洲昆士兰
澳洲昆士兰
澳洲昆士兰
17°04′S
15°46′S
17°25′S
16°44′S
22°21′S
22°04′S
145°28′E
144°59′E
144°29′E
145°21′E
149°06′E
149°30′E
400
110
560
380
140
10
粗
枝
木
麻
黄
14146
13141
15217
15218
15579
澳洲 NSW
澳洲 NSW
澳洲昆士兰
澳洲昆士兰
澳洲昆士兰
36°02′S
30°26′S
26°48′S
26°48′S
24°14′S
150°05′E
153°01′E
153°09′E
153°09′E
131°52′E
20
20
3
5
10
山
地
木
麻
黄
19238
18847
18853
17877
18950
18852
18949
18844
19489
19240
19491
19490
19239
肯尼亚 1
印尼巴厘岛 1
坦桑尼亚
印尼帝纹岛 1
印尼东爪洼 1
印尼东爪洼 2
印尼东爪洼 3
印尼巴厘岛 2
印尼帝纹岛 2
肯尼亚 2
印尼帝纹岛 3
印尼帝纹岛 4
肯尼亚 3
1°23′S
8°40′S
4°19′S
9°54′S
7°55′S
7°50′S
8°00′S
8°45′S
10°13′S
1°05′S
9°51′S
10°05′S
1°16′S
36°39′E
115°05′E
38°14′E
124°14′E
112°55′E
111°47′E
113°35′E
115°15′E
123°38′E
36°39′E
126°16′E
123°57′E
36°36′E
2 080
1 500
1 600
550
1 600
1 500
1 500
1 500
600
1 460
800
600
2 060
滨 海
木麻黄
13876
13986
澳洲昆士兰
澳洲 NSW
12°42′S
29°53′S
142°20′E
153°13′E
80
30
森 林
木麻黄 13992 澳洲昆士兰 27°30′S 153°29′E 0
鸡 冠
木麻黄 15240 澳洲昆士兰 28°29′S 150°27′E 220
843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8 卷
31215 高枝压条技术 高枝压条技术是木麻黄种
质资源收集和保存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果选择季节
和生根介质适当 ,一般能取得较好效果 ,但树木较高
时操作较难 ,在华南地区其成活率受台风因素影响
大 ,一旦遇到强台风往往会造成毁灭性损失。
313 木麻黄选育技术
在引种、保存、种源试验、家系试验和无性系试
验基础上 ,为了更好地利用木麻黄种质资源 ,木麻黄
新品种选育工作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31311 杂交育种 木麻黄为风媒授粉 , 多数是雌雄
异株的种 ,是可远缘杂交的植物。我国木麻黄杂交
育种及无性系选育工作始于 20 世纪 50 —60 年代 ,
70 年代获得第 1 批杂交种 ,开展的杂交组合主要有
C. equisetifolia ×glauca、C. glauca ×equisetfolia、C.
cunninghamiana ×equisetfolia 和 C. cunninghamiana ×
glauca。短枝木麻黄具有良好种间亲合性 , 种间无
论正交或反交均有一定亲合力。华南还有一些天然
杂种的无性系人工林 , 这些杂种无性系已经过了长
期选育 , 目前在我国木麻黄人工林更新改造中起着
重要作用。国外 ,EL2Lakany[3 ]发表了杂交种 C. cun2
ninghamiana ×glauca 的表现及泰国和印度杂交种 C.
equisetifolia ×junghahniana 无性系林的表现。杂交育
种优良亲本植株选择是重要的。
31312 抗病育种 育种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是抗病
育种 , 我国木麻黄青枯病是由青枯菌 ( Psudomanas
solanacearum Smith) 引起的一种严重木麻黄病害。
我国木麻黄抗青枯病育种工作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
始 , 目前已选出许多优良抗病无性系 ,并营造了大
面积人工林 ,但仍满足不了生产需求。
31313 无性系选育 通过优良无性系的推广 , 改善
了防护林材料的遗传品质和沿海生态环境 ,并直接
为基层林业单位创造经济收入 ,优良木麻黄无性系
在华南大受欢迎。目前 ,我国木麻黄人工林使用的
无性系数量在 15 个左右 ,其中海南主要有 2~3 个
无性系 ,但 95 %以上木麻黄林使用单一无性系宝 9 ,
广东主要有 3~5 个无性系 ,福建主要有 5~7 个无
性系。尽管广东、福建和海南的研究单位仍在不断
地选育和测试木麻黄无性系 ,但仍满足不了生产需
要。利用木麻黄无性系造林时 ,必须保证足够的无
性系数量 ,同一个经营单位一般要用大于 10 个无性
系 ,但生产中往往做不到 ,这为木麻黄人工林经营带
来极大风险。大量实践证明 ,无性系单一会导致人
工林病虫害发生加剧 ,林地生产力下降。
31314 木麻黄新品种选育 针对木麻黄造林立地
条件 ,如沿海盐碱化土地、青枯病发生地、干热河谷
地等恶劣生态环境 ,自 2000 年起 ,热林所研究人员
开始对木麻黄进行共生遗传改良和营养遗传改良研
究 ,初选出的材料正在野外测试中 ,有望获得一些优
良的抗病遗传型、共生遗传型和营养遗传型材料供
生产单位使用
4 结语
与其他木麻黄引种国家比较 ,我国收集的木麻
黄种质资源的数量是最多的。尽管如此 ,但我国对
木麻黄树种/ 种源/ 家系的遗传变异规律、抗病能力
及主要性状遗传机理、人工改良潜力、杂交育种、种
子园或优良无性系圃的建立技术及遗传评价指标等
研究较少。在掌握木麻黄种质资源的基础上 ,有必
要对木麻黄的林木遗传改良进行系统研究。
近年试验表明 :木麻黄不仅在沿海地区 ,而且在
森林退化的山区、困难地带 (石山地区和干热河谷地
区)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
树种。
木麻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对扩大木麻黄的应用
范围有重要意义 ,工作仍需加强。
参考文献 :
[1 ] Wilson J L , Johnson L A S. Casuarinaceae [ J ] . Flora of Australia
Hamamelidales to Casuarinales ,1989 ,3 :100~203
[2 ] Midyley S J , Turnbull J W ,Jonhson R D. Casuarina Ecology , Manage2
ment and Utilization[ C] . CSIRO , Melbourne ,1983
[3 ] EI2lakany M H , Turnbull J W ,Brewbaker J L. Advances in Casuarina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C] . Cairo , Egypt ,1990
[4] 杨政川 , 张添荣 , 陈财辉 ,等.木贼叶木麻黄在台湾之种源试验 I. 种
子重与苗木生长[J ].林业试验研究报告季刊 , 1995 ,10(2) : 2~7
[5 ] 徐燕千 , 劳家骐. 木麻黄载培[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4
[6 ] Pinyopusarek K. Report on a technical advisory visit to the People’s Re2
public of China[ R] . CSIRO Forestry and Forest Products , Client Report
No. 673. ACIAR , Canberra , 1999
[7 ] 仲崇禄 ,张勇. 我国木麻黄的引种培育和经营 [J ] . 林业科技开
发 , 2003 , 17 (2) :3~5
[8 ] Zhong Chonglu. Casuarina species and provenance trial on Hainan ,China
[A] . In : El2Lakany M H , Turnbull J W , Brewbaker J L. Advances in
Casuarina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C] . DDC &AUC , Cairo ,1990 : 32
~39
[9 ] Zhong Chonglu ,Bai Jiayu. Introduction trials of casuarina trees in south2
ern China[A] . In : Pinyopusarerk K, Turnbull J W ,Midgley SJ . Recent
Casuarin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C] . CSIRO , Canberra , 1996 :
191~195
[ 10 ] Zhong Chonglu , Bai Jiayu. Variation in Casuarina junghuhniana prove2
943第 3 期 仲崇禄等 :我国木麻黄种质资源引种与保存
nances in southern China[J ] . Improvement and Culture of Nitrogen Fix2
ing Trees , 2003 ,6 (1) :5~6
[11 ] 仲崇禄 , 周文龙 , 梁坤南 ,等. 海南岛东部地区木麻黄树种和种
源选择试验初报[J ] . 广东林业科技 , 1989 (3) :11~18
[12 ] 魏素梅 ,谭天泳. 木麻黄地理种源的苗期试验 [J ] . 林业科学研
究 ,1990 ,3 (2) :119~126
[13 ] 陈任 ,朱配演 ,黄家彬 ,等. 木麻黄地理种源研究[J ] . 福建林业科
技 ,1991 (4) :52~69
[14 ] 王豁然 , 郑勇奇 , 王维辉. 7 种木麻黄的引种生长表现及其在
我国应用潜力的研究[J ] . 林业科学 , 1992 , 28 (4) :343~348
[15 ] 仲崇禄. 世界木麻黄科植物的引种和育种[J ] . 世界林业研究 ,
1994 , 7 (1) :82~84
[16 ] 仲崇禄. 木麻黄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D] . 广州 :中国林业科学
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 2000
[17 ] 仲崇禄 , 周文龙. 滨海木麻黄引种试验[J ] . 林业科技通讯 ,1995
(3) :27~28
[18 ] 仲崇禄 , 陈祖沛. 华南地区山地木麻黄引种试验[J ] . 广东林业
科技 ,1995 , 11 (3) : 39~43
[19 ] 叶功富 ,冯泽幸 ,潘惠忠 ,等. 木麻黄国际种源苗期生长及抗盐
性试验[J ] .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5 ,15 (4) :301~306
[20 ] 潘一峰 ,李炎香 ,谭天泳. 木麻黄种源试验 [J ] . 林业科学研究 ,
1996 ,9 (2) :138~145
[21 ] 仲崇禄 , 白嘉雨. 山地木麻黄家系遗传变异参数估算与优良家
系评选[J ] . 林业科学研究 ,1998 , 11 (4) : 361~369
[22 ] 仲崇禄 , 施纯淦 , 王维辉 , 等. 华南地区短枝木麻黄种源试验
[J ] .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 (4) :408~415
[23 ] 何益坤 ,陈财辉 ,杨政川 ,等. 木贼叶木麻黄原生种源之形态系
统归类[J ] . 台湾林业科学 ,2001 ,16 (4) :285~294
[24 ] 仲崇禄 ,施纯淦 , 王维辉 , 等. 华南地区山地木麻黄种源试验与
筛选[J ] . 林业科学 ,2002 ,38 (6) :58~65
[25 ] 王明怀 , 陈建新 , 殷祚云 ,等. 五种木麻黄的种源引种初报[J ] .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 (6) :751~755
[26 ] 叶功富 ,罗美娟 ,林金木. 短枝木麻黄在福建东山试点的种源试
验结果分析与选择[J ]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4 , 26 (4) : 6~11
[27 ] Pinyopusarek K,House A P N. Casuarina :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M] . CSIRO , Nairobi ,1993
[28 ] Pinyopusarek K, Turnbull J W , Midgley S J . Recent Casuarina Re2
search and Development[ C] . CSIRO , Canberra ,1996
[29 ] 陈丽梅 ,柏学亮 ,彭源东. Frankia 共生固氮基因的分离与克隆
[J ] . 广西农业大学学报 , 1996 ,15 (1) :46~49
[30 ] Franche C , Laplaze L ,Duhoux E , et al . Actinorhizal symbioses : Re2
cent advances in plant molecular an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tudies[J ] .
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 , 1998 ,17 (1) : 1~28.
[31 ] Sanginga N , Bowen G D , Danso S K. Genetic variability in symbiotic
nitrogen fixation with and between provenances of two casuarina species
using15N2labelled methods[J ] . Soil Biol Biochem , 1990 , 22 (4) : 539
~547
[32 ] Sougoufara B , Duhoux E , Corbasson M ,et al . Improvement of nitrogen
fixation by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through clonal selection : a research
note[J ] . Arid Soil Research and Rehabilitation , 1987 , 1 : 129~132
[33 ] 仲崇禄. 木麻黄苗期最佳固氮种质型组合体研究[J ] . 林业科学
研究 ,1993 , 6 (6) :654~660
[34 ] 仲崇禄 ,弓明钦 ,白嘉雨 ,等. 接种外生菌根菌的木麻黄种源/ 家
系的遗传变异研究[J ] .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 (5) :588~594
[35 ] Duhoux E , Leroux C , Pheleph M , et al . Improving Casuarinaceae using
in vitro methods[A] . In : EI2Lakany M H , Turnbull J W , Brewbaker J
L. Advances in Casuarina Research anf Utilization[ C] . Cairo , Egypt ,
1990 :174~187
[36 ] Duhoux E , Sougoufara B , Dommergues Y. Propagation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through axillary buds of immarure female inflorescences cul2
ture in vitro[J ] . Plant Cell Reports , 1986 ,3 :161~164
[37 ] Pinyopusarek K.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 a breeding program for India
[ R] . CSIRO , Canberra , 1996
053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8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