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园 艺 学 报 2002 , 29 (4) : 307~312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收稿日期 : 2001 - 11 - 13 ; 修回日期 : 2002 - 01 - 10
本文系李俊才硕士论文中的一部分内容 , 导师为吴禄平教授 ; 景士西教授、李宝江博士、王际轩研究员、张敏研究员曾对本文
提出许多宝贵意见 , 在此一并致谢。
梨果实若干性状的遗传倾向
李俊才 伊 凯 刘 成 隋洪涛 王家珍
(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 , 熊岳 115214)
摘 要 : 以梨 12 个杂交组合和 138 个栽培品种为试材 , 研究几个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 , 结果如下 : 栽
培品种果实含糖量集中在 6 %~9 % , 平均为 7. 39 % ; 果实含糖量表现为数量性状 , 呈正态分布 , 杂种后代
果实含糖量主要分布在 6 %~10 % , 平均为 7. 8 % , 遗传传递力平均为 90. 8 %。栽培品种含酸量介于
0. 08 %~0. 74 % , 平均为 0. 238 % ; 杂种后代果实含酸量为数量性状 , 组合遗传传递力平均为 69. 2 %。梨
果实挥发性物质共检测出 5 种酯类、8 种醇类和乙烯、乙醛、丙酮类共 16 种化合物。杂种后代果实中发现
了其亲本果实中所没有的戊醇成分。果实肉质性状表现为质量性状 , 脆肉对软肉为显性。杂种后代表现为
果点变大、密 , 果柄变长 , 果汁变少 , 果皮厚度相当于亲中值。
关键词 : 梨 ; 果实性状 ; 遗传倾向
中图分类号 : S 661.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5132353X (2002) 0420307206
国内外对梨果实质量、果形、果形指数、果实颜色、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香味、果心、无
籽、石细胞、结果始期和成熟期等性状遗传均进行过不同程度的研究〔1~8〕, 但对果实糖、酸、挥发性
物质、果点、果皮厚度、果柄和果汁遗传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 对果肉肉质虽有研究 , 但结论各
异。作者对这些性状进行了一些研究 , 希望能对梨育种工作有所帮助。
1 材料与方法
梨杂种实生苗和栽培品种均取自辽宁省果树所梨试验区。土壤为轻沙壤 , 肥力中等 , 有机质
1 %。年平均气温 9 ℃, 1 月平均气温 - 9. 2 ℃, 7 月平均气温 24. 6 ℃, 极端最低气温 - 31. 7 ℃, 年降
水 686 mm , 无霜期 172 d。1992 年选用红茄梨、苹果梨、花盖梨、雪花梨、鸭梨、崇化大梨、五九
香、矮香、大南果梨、秋白梨和库尔勒香梨为亲本 , 组配 12 个组合杂交 (含 1 个实生) 。杂种实生苗
(2 年生) 1995 年定植 , 株距 0. 5 m , 行距 1 m。每组合结果株 20~149 株。栽培品种 1989 年定植。
进行糖酸分析的有 4 个系统的 138 个品种和两个杂交组合 : 尖把梨、花盖梨、大南果梨、南果
梨、安梨、苹香、香水梨、秋子梨、京白梨、晚香、早酥、锦丰、矮香、苹果梨、吉林大梨、大慈
梨、崇化大梨、大冬果、小冬果、金川雪梨、雪花梨、砀山酥、鸭梨、秋白梨、象牙梨、秦酥、晋
蜜、济南小核白、小白、伏梨、龙灯早、香早、得胜早、酥木、汉源白梨、青海红梨、金川早、大水
核、小水核、硬枝青、天生伏、金坠子、水罐梨、大核雪、汉源大白、大核白、猪嘴梨、黄县长把
梨、水红宵、夏梨、银白梨、博山池、冬黄梨、兴隆麻梨、红皮酥、秋千梨、海棠酥梨、黄皮梨、平
顶青、苏梨、延边大山梨、细把青水梨、黄盖梨、粗皮梨、安徽雪梨、大麻梨、花皮梨、今村秋、早
黄梨、北丰、龙香、麦梨、平梨、早蜜、红八里香、辉山白、六月鲜、面梨、木梨、岫岩慈梨、鸭广
梨、临夏黄麻、小伏洋梨、日面红、康佛伦、白皮洋梨、康德、贵妃、圆梨、威宁黄梨、雅青梨、黄
皮香、甜宵梨、大青梨、软雪梨、八月雪、黄皮钟梨、绥中谢花甜、金水酥、王冠、翠伏、博多青、
二宫白、杭红、杭青、长十郎、早生赤、青皮钟梨、红巴梨、红安久、红茄梨、伏茄梨、茄梨、巴
梨、三季梨、五九香、锦香、柠檬黄、朝鲜洋梨、身不知、新高、新兴、桔川、黄金、廿世纪、丰
水、新水、幸水、晚三吉、甜梨、爱甘水、南水、金花、爱宕梨、庄河 1 号、金花 4 号、莱阳慈梨、
库尔勒香及鸭梨 ×大南果梨、秋白梨 ×大南果梨。
进行果实挥发性物质研究的品种及组合有大南果梨、红巴梨、鸭梨、白梨、砀山酥梨、爱宕梨 ,
鸭梨 ×大南果梨的杂交后代 21 个和秋白梨 ×大南果梨的杂交后代 20 个。
分别选用 8 个和 10 个组合进行果实肉质及果点、果皮厚度和果柄、果汁遗传倾向研究。
采收后 10 d , 每品种 (系) 选取 10 个有代表性的果实进行调查分析。用斐林试剂滴定果实总糖 ,
NaOH滴定果汁可滴定酸含量。用日本岛津 GC29A 型气相色谱仪和 CR23A 型数字处理机分析挥发性物
质。根据文献调查肉质 (沙面类型极少 , 将其归入软肉类型中) 、果汁、果点、果皮厚度和果柄〔9〕。
2 结果与分析
2. 1 含糖量的遗传和选择
图 1 呈现了参试的 138 个栽培品种和两个杂交组合后代株系的含糖量分布。可以看出 , 无论是栽
培品种还是杂交后代 , 果实含糖量都趋近于正态分布。栽培品种果实含糖量主要集中在 6 %~9 %之
间 , 平均为 7. 39 % , 属中等偏低 , 没有含糖量低于 4 %的类型 , 因而育种中含糖量更低的个体应属
于淘汰类型。参试的两个杂交组合后代的含糖量都呈连续性变异 , 因而梨果实的含糖量可能是多基因
控制的数量遗传。在两组合间 , 秋白梨 ×大南果梨的后代果实含糖量分布较集中 , 主要分布在 7 %~
9 %之间 ; 鸭梨 ×大南果梨的后代分布较松散 , 主要在 5 %~9 %之间。与栽培品种相比 , 两个杂交组
合后代除个别株系外 , 含糖量普遍较高。这可能与亲本大南果梨糖含量 (9. 67 %) 相对较高有关。从
表 1 可以看出 , 这两个杂交组合后代总糖含量分别为 8. 14 %和 7. 56 % , 虽然都略低于亲中值 , 但遗
传传递力较强 , 分别为 90. 2 %和 91. 3 %。这表明梨含糖量受亲本的影响较大 , 遗传效应中加性效应
占较大比例 , 但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加性效应。杂交育种中应选择含糖量较高的品种为亲本 , 并适
当考虑双亲间的遗传关系 , 以便获得含糖量较高的后代。
2. 2 果实酸含量的遗传和选择
从图 2 中可以看出 , 栽培品种含酸量介于 0. 08 %~0. 74 %之间 , 呈趋近于正态分布的连续变异。
全部品种平均含酸量为 0. 238 % , 按蒲富慎〔9〕提出的分类标准低酸类型最多 , 占 74 % , 中酸类型占
17 % , 高酸类型占 7 % , 极低酸类型只占 2 % , 不同类型间分布极不平衡。
参试的两个杂交组合后代果实含酸量分布表明 , 果实含酸量均趋近于正态分布的连续变异。所
以 , 可以认为梨果实的含酸量可能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在两个组合间 , 秋白梨 ×大南果梨的
杂交后代果实含酸量以低酸类型为主 , 占 50 % , 中酸类型占 25 % , 极低酸和高酸类型较少 , 分别只
占 20 %和 5 % ; 鸭梨 ×大南果梨的杂交后代果实含酸量表现与前者相似 , 低酸类型占 57 % , 中酸类型
占 19 % , 极低酸类型占 24 % , 无高酸个体出现。
图 1 梨品种及杂交后代果实糖含量分布
Fig. 1 Distribution of total sugar content of pear varieties and progenies
图 2 梨品种及杂交后代果实酸含量分布
Fig. 2 Distribution of acid content of pear varieties and progenies
803 园 艺 学 报 29 卷
由表 2 可知 , 两个杂交组合后代果实含酸量平均值明显低于亲中值 , 遗传传递力分别为 67. 0 %
和 71. 4 %。与李宝江〔10〕报道的苹果含酸量遗传结果 (传递力 78. 1 %) 相一致。梨果实含酸量的遗
传十分复杂 , 其遗传效应中存在较大的非加性效应 , 杂交后代的表现因亲本的起源、含酸量和双亲间
的关系而不同。育种时应按照选育目标的要求 , 根据亲本间的关系和含酸水平 , 结合亲本的含糖量 ,
合理选择选配亲本。
表 1 梨果实总糖含量的遗传分析
Table 1 The inheritance analysis of total sugar
content on pears ( %)
组合
Progenies
平均值
Average
标准差
Standard
deviation
亲中值
Midp2
arent
极大值
Max
极小值
Min
传递
力
Ta
秋白梨×大南果梨 8. 14 1. 35 9. 03 10. 70 4. 97 90. 2
Qiubaili ×Dananguo
鸭梨×大南果梨 7. 56 1. 57 8. 26 10. 42 3. 79 91. 3
Yali ×Dananguo
表 2 亲本及杂种株系酸含量分析
Table 2 The analysis of acid content on progenies
and their parents ( %)
组合
Progenies
平均值
Average
标准差
Standard
deviation
亲中值
Midp2
arent
极大值
Max
极小值
Min
传递
力
Ta
秋白梨×大南果梨 0. 248 0. 192 0. 370 0. 916 0. 088 67. 0
Qiubaili ×Dananguo
鸭梨×大南果梨 0. 202 0. 104 0. 283 0. 465 0. 085 71. 4
Yali ×Dananguo
2. 3 果实挥发性物质含量及其遗传分析
测定结果表明 : 红巴梨和砀山酥梨果实含有 5 种酯类、8 种醇类和乙烯、乙醛、丙酮共 16 种挥发
性物质 , 大南果梨、秋白梨、鸭梨和爱宕梨只有 15 种 , 不含有戊醇 (表 3) 。本试验所测出的挥发性
物质与香味没有呈现明显的相关 , 对此还应做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在参试的两个杂交组合 41 个杂种株系果实中都测出了乙烯、乙醛、乙醇、异丙醇、丙醇、异丁
醇、丁醇、异戊醇、乙酸乙酯、丙酸乙酯、丁酸乙酯和乙酸异戊酯等 12 种挥发性物质 (表 3) , 说明
它们可能是梨属植物果实挥发性物质的共有成分。测定中发现了一些株系含有亲本果实中所没有的戊
醇成份 , 这可能是由于两亲本遗传物质互作和不同个体间遗传构成不同 , 形成了不同的多修饰基因复
合体的缘故。秋白梨 ×大南果梨的后代所有植株果实含有丙酮 , 部分含有戊酸乙酯、已醇和戊醇 ; 鸭
梨 ×大南果梨组合全部植株果实含有戊酸乙酯 , 部分含有丙酮、已醇和戊醇。果实挥发性物质复杂而
广泛 , 可能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秋白梨 ×大南果梨组合果实的乙烯、乙醛、乙醇、异丙醇、
丙醇、异丁醇、丁醇、丙酮、乙酸乙酯的遗传传递力较高 , 均大于 100 % , 说明这些物质呈明显的超
亲遗传 , 不仅存在加性效应 , 而且存在较强的非加性正效应。丙酸乙酯、异戊醇、丁酸乙酯、乙酸异
戊酯、戊酸乙酯、戊醇和已醇的遗传传递力都小于 100 % , 说明其传递给下一代的能力相对较弱。鸭
梨 ×大南果梨杂交组合杂种后代果实的乙烯、乙醛、乙醇、异丙醇、丙醇、异丁醇、丁醇、丙酸乙酯
和异戊醇的遗传传递力较强 , 均大于 100 % , 其它物质的遗传传递力较差。在两个组合中遗传传递力
同时较高的挥发物质有乙烯、乙醛、乙醇、异丙醇、丙醇、异丁醇、丁醇等 , 这可能是由于这两个组
合的父本均为大南果梨 , 而大南果梨的上述挥发性物质的遗传传递力较强。
2. 4 果实肉质性状的遗传
梨果实肉质表现为质量性状遗传 , 脆肉对软肉为显性。脆肉类型间杂交的 3 个组合 (苹果梨 ×雪
花梨、库尔勒香 ×崇化大梨、苹果梨 ×崇化大梨) 后代中没有分离出软肉类型 (表 4) , 表明每组合
中至少有一个亲本为显性纯合体 ; 脆肉与软肉杂交 (秋白梨和鸭梨为母本 , 大南果梨为父本) 的两个
组合中 , 杂种后代果实也没有分离出软肉类型 , 而主要表现为脆肉。此结果表明参试的脆肉品种秋白
梨和鸭梨的基因型可能是显性同质结合类型。以脆肉品种苹果梨为母本 , 软肉品种花盖梨为父本和软
肉品种红茄梨为母本 , 苹果梨为父本的杂交后代以及苹果梨实生后代分别分离出了 15. 4 %、16. 0 %
和 11. 3 %的软肉类型个体。此结果与蒲富慎〔1〕和沙广利〔11〕的结论相差很远 , 这可能是由于梨果实肉
质除受少数具有明显显隐关系的主基因控制外 , 还可能受多个修饰基因影响。修饰基因影响不仅可以
改变相同的基因型的显性度和外显率 , 甚至可能改变等位基因的显隐关系 , 呈现异常的分离比例〔12〕。
9034 期 李俊才等 : 梨果实若干性状的遗传倾向
这说明苹果梨肉质基因型可能是具有软肉基因的杂合体 , 同时也可推断苹果梨与秋子梨可能具有的亲
缘关系 , 因为苹果梨无论作为秋子梨还是白梨系统的品种 , 上述组合的后代都很难分离出软肉类型。
此外 , 苹果梨具有与秋子梨相似的抗寒能力也间接证明了这一结论。
表 3 梨品种和杂交后代果实挥发性物质含量及遗传分析结果
Table 3 The content of volatile substance in pear varieties and progenies (μg/ g)
项目
Items
乙烯
Ethy2
lene
乙醛
Alde2
hyde
乙醇
Etha2
nol
异丙醇
Isopr2
opanol
丙醇
Propyl
alcohol
异丁醇
Isobutyl
alcohol
丁醇
But2
anol
乙酸
乙酯
Ethyl
acetate
丙酸
乙酯
Propi2
onate
ethyl
异戊
醇
Isope2
ntanol
丁酸
乙酯
Ethyl
buyrate
乙酸异
戊酯
Isova2
lerate
acetate
戊酸
乙酯
Pent2
anoic
ethyl
丙酮
Ace2
tone
戊醇
Amyl
alcohol
已醇
Hexanol
acetone
H 5. 85 26. 34 2. 82 0. 19 0. 19 0. 96 0. 26 0. 75 11. 11 6. 23 4. 46 33. 70 3. 31 1. 48 2. 01 0. 42
I 6. 56 29. 83 9. 59 1. 12 1. 88 2. 51 1. 52 0. 79 15. 09 14. 12 12. 91 67. 13 3. 64 1. 10 0 4. 08
DS 0. 18 14. 54 2. 78 0. 62 1. 34 1. 91 1. 92 0. 39 14. 51 10. 44 12. 84 56. 10 6. 70 1. 10 0. 02 1. 58
D 0. 25 40. 69 5. 84 0. 16 0. 33 1. 60 1. 31 1. 69 14. 42 9. 56 7. 35 61. 46 6. 20 1. 90 0 2. 79
B 5. 38 56. 64 20. 27 0. 07 2. 46 2. 02 2. 433 1. 35 0. 93 15. 39 8. 34 50. 72 0. 05 2. 71 0 4. 92
Y 0. 06 141. 85 30. 22 0. 09 2. 71 0. 16 0. 42 0. 62 0. 48 3. 45 0. 75 42. 3 1. 05 2. 07 0 3. 93
BP 2. 81 48. 66 13. 06 0. 12 1. 39 1. 81 1. 87 1. 52 7. 67 12. 48 7. 85 56. 09 3. 13 2. 31 0 3. 86
BX 5. 01 144. 40 82. 61 1. 07 2. 17 2. 20 1. 87 2. 38 6. 99 6. 93 3. 59 29. 70 2. 45 2. 84 1. 08 0. 32
BS 3. 24 214. 22 107. 88 3. 88 2. 90 4. 39 3. 30 6. 73 4. 49 4. 37 4. 41 12. 16 - 6. 05 - -
BMA 12. 12 695. 02 313. 23 17. 56 11. 74 20. 82 15. 46 31. 00 18. 48 22. 15 20. 72 61. 81 13. 05 26. 03 9. 81 2. 79
BMI 0. 04 5. 06 1. 38 0. 01 0. 19 0. 31 0. 12 0. 28 0. 11 2. 77 0. 27 20. 01 0 0. 05 0 0
BMA/ BMI 327. 65 137. 36 226. 65 1756. 00 60. 74 66. 73 134. 40 112. 00 174. 30 7. 99 76. 18 3. 09 - 500. 60 - -
BT 177. 90 296. 70 632. 80 918. 10 156. 00 121. 50 100. 10 157. 00 91. 10 55. 50 45. 80 53. 10 78. 30 123. 20 - 8. 40
YP 0. 16 91. 27 18. 03 0. 13 1. 52 0. 88 0. 87 1. 16 7. 45 6. 51 4. 05 51. 88 3. 63 1. 99 0 3. 36
YX 7. 21 115. 91 113. 44 0. 36 4. 78 1. 36 1. 59 0. 99 7. 98 6. 91 3. 66 36. 83 1. 95 2. 09 0. 89 0. 50
YS 3. 75 145. 03 118. 54 0. 51 6. 22 1. 13 1. 50 0. 53 3. 56 3. 21 3. 39 16. 13 2. 11 - - -
YMA 19. 05 600. 11 423. 31 2. 14 26. 69 5. 67 6. 72 2. 08 16. 50 12. 41 12. 23 84. 45 8. 59 8. 30 6. 07 2. 01
YMI 0. 27 8. 30 1. 50 0. 03 0. 53 0. 04 0. 24 0. 34 2. 24 0. 91 0. 07 20. 28 0. 09 0 0 0
YMA/ YMI 70. 05 72. 30 281. 40 66. 84 49. 98 128. 80 27. 98 6. 07 7. 38 13. 58 172. 20 4. 16 93. 34 - - -
YT 4649. 00 127. 00 629. 20 282. 50 314. 70 154. 50 183. 90 85. 80 107. 10 106. 20 90. 50 71. 00 53. 60 105. 40 - 14. 90
注 : H : 红巴梨 ; I : 爱宕梨 ; DS: 砀山酥 ; D : 大南果梨 ; B : 秋白梨 ; Y: 鸭梨 ; BP : 秋白梨 ×大南果梨亲中值 ; BX: 秋白梨
×大南果梨组合平均值 ; BS: 秋白梨×大南果梨组合标准差 ; BMA : 秋白梨×大南果梨组合极大值 ; BMI : 秋白梨 ×大南果梨组合极
小值 ; BT: 秋白梨×大南果梨组合传递力 ; YP : 鸭梨×大南果梨亲中值 ; YX: 鸭梨×大南果梨组合平均值 ; YS: 鸭梨 ×大南果梨组
合标准差 ; YMA : 鸭梨×大南果梨组合极大值 ; YMI : 鸭梨×大南果梨组合极小值 ; YT: 鸭梨×大南果梨组合传递力。
Note : H: Red bartlett ; I : Ikato ; DS: Dangshansuli ; D : Dananguoli ; B : Qiubaili ; Y: Yali ; BP : Midparent value of Qiubaili ×Dananguoli ;
BX: Average of Qiubaili ×Dananguoli ; BS: Standard deviation of Qiubaili ×Dananguoli ; BMA : Maxium of Qiubaili ×Dananguoli ; BMI : Minium of
Qiubaili ×Dananguoli ; BT: Ta of Qiubaili ×Dananguoli ; YP : Midparent value of Yali ×Dananguoli ; YX: Average of Yali ×Dananguoli ; YS: Stan2
dard deviation of Yali ×Dananguoli ; YMA : Maximum of Yali ×Dananguoli ; YMI : Minimum of Yali ×Dananguoli ; YT: Ta of Yali ×Dananguoli .
表 4 梨果肉肉质遗传倾向分析结果
Table 4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inheritance tendency of flavour quality of pears
亲本 Parents 株数
No. of trees
母本
Maternal
父本
Paternal
F1
脆 Crisp ( %) 软 Soft ( %)
苹果梨×雪花梨 Pingguoli ×Xuehuali 29 脆 Crisp 脆 Crisp 100 0
库尔勒香×崇化大梨 Kuerlexiang ×Chonghhuadali 20 脆 Crisp 脆 Crisp 100 0
苹果梨×崇化大梨 Pingguoli ×Chonghhuadali 21 脆 Crisp 脆 Crisp 100 0
秋白梨×大南果梨 Qiubaili ×Dananguoli 20 脆 Crisp 软 Soft 100 0
鸭梨×大南果梨 Yali ×Dananguoli 21 脆 Crisp 软 Soft 100 0
苹果梨×花盖梨 Pingguoli ×Huagaili 23 脆 Crisp 软 Soft 84. 6 15. 4
红茄梨×苹果梨 Hongqieli ×Pingguoli 25 软 Soft 脆 Crisp 84. 0 16. 0
苹果梨实生 Pingguoli seedlings 149 脆 Crisp - 89. 7 11. 3
2. 5 果点、果皮厚度、果柄和果汁的遗传
果点大小和密度影响外观 , 果皮厚度与耐贮运能力有关 , 果柄长度与抗风程度成正比 , 果汁则影
013 园 艺 学 报 29 卷
响品质 , 这些性状均表现为数量性状。杂交后代与亲本相比果点变大、变密、果汁变少 (表 5) , 这
可能是人工长期单向选择果点小而稀、果汁多的类型的结果 , 使现有品种上述性状在反方向存在较大
的非加性效应。这些性状特点在无性繁殖时可保持 , 一旦有性繁殖 , 非加性效应就会解体 , 后代表现
回归变异。杂交后代果柄表现变长 , 因为以往育种中很少有人对果柄进行选择 , 现有栽培品种的果柄
较短可能是果柄长度与果实大小或产量存在某种相关的原因。由于个体间分离广泛 , 给有目的地选择
理想类型提供了有利条件。
表 5 果点和果柄长度遗传倾向分析结果
Table 5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inheritance tendency of fruit spot and fruit stalk of pears
组 合
Progenies
果点大小 Spot size
亲中值
Midpare2
nt value
F1
传递
力
Ta
果点密度 Spot density
亲中值
Midpare2
nt value
F1
传递
力
Ta
果皮厚 Skin thickness
亲中值
Midpare2
nt value
F1
传递
力
Ta
果柄长 Stalk length
亲中值
Midpare2
nt value
F1
传递
力
Ta
果汁 Juice
亲中值
Midpare2
nt value
F1
传递
力
Ta
库尔勒香×崇化大梨 2. 5 1. 0 40. 0 3. 0 2. 10 70 2. 0 2. 18 109 1. 5 2. 00 133 3. 0 2. 53 84
Kuerlexiang ×Chonghhuadali
矮香×大南果梨 2. 5 1. 0 40. 0 3. 0 2. 12 71 2. 0 2. 33 117 2. 0 2. 36 118 2. 5 2. 62 105
Aixiang ×Dananguoli
秋白梨×大南果梨 2. 0 1. 1 55. 0 3. 0 2. 17 72 2. 5 1. 74 70 2. 5 1. 67 67 3. 0 2. 54 85
Qiubaili ×Dananguoli
红茄梨×苹果梨 2. 0 1. 1 55. 0 3. 0 2. 72 91 2. 0 2. 36 118 2. 5 2. 10 84 3. 0 2. 56 85
Hongqieli ×Pingguoli
苹果梨×花盖梨 2. 0 1. 3 65. 0 2. 0 1. 64 82 2. 5 2. 26 90 2. 5 1. 74 70 3. 0 2. 78 93
Pingguoli ×Huagaili
苹果梨×五九香 2. 0 1. 3 65. 0 3. 0 2. 87 96 2. 5 1. 67 67 2. 5 2. 38 95 3. 0 2. 33 78
Pingguoli ×Wujiuxiang
鸭梨×大南果梨 2. 0 1. 4 70. 0 3. 0 2. 90 97 1. 5 2. 00 133 2. 5 2. 54 102 3. 0 2. 81 94
Yali ×Dananguoli
五九香×苹果梨 2. 0 1. 4 70. 0 3. 0 2. 06 69 2. 5 2. 38 95 2. 0 2. 18 109 3. 0 3. 00 100
Wujiuxiang ×Pingguoli
苹果梨×雪花梨 1. 5 1. 1 73. 3 2. 5 2. 69 108 2. 5 2. 10 84 1. 5 2. 00 133 3. 0 2. 69 90
Pingguoli ×Xuehuali
苹果梨×崇化大梨 1. 5 1. 2 80. 0 2. 5 2. 71 108 2. 5 2. 54 102 2. 0 2. 33 117 3. 0 2. 80 93
Pingguoli ×Chonghhuadali
苹果梨×鸭梨 1. 5 1. 3 86. 7 2. 0 2. 65 133 1. 5 2. 00 133 2. 5 2. 26 90 3. 0 2. 80 93
Pingguoli ×Yali
平均 Mean 1. 95 1. 2 61. 5 2. 73 2. 42 88. 6 2. 18 2. 14 98. 2 2. 18 2. 14 98. 2 2. 96 2. 66 89. 9
注 : 果点大小 1 为大 , 2 为中 , 3 为小。果点密度 1 为小 , 2 为中 , 3 为大。果皮厚度 1 为薄 , 2 为中 , 3 为厚。果柄长度 1 为短 ,
2 为中 , 3 为长。果汁 1 为少 , 2 为中 , 3 为多。
Note : The size of fruit spot grade 1 - large , 2 - medium , 3 - small ; The spot density grade 1 - low ; 2 - medium , 3 - high ; The skin of fruit grade
1 - thin , 2 - medium , 3 - thick ; Stalk grade 1 - short , 2 - medium , 3 - long ; Juice grade 1 - less , 2 - medium , 3 - more.
3 讨论
Visser〔8〕和李宝江等〔10〕认为苹果含糖量是由加性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遗
传表现分离广泛、呈连续变异分布、超亲中值比例较高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与糖存在一定程度的相
关。本试验以秋白梨和鸭梨为母本 , 大南果梨为父本的两个杂交组合后代果实含糖量分离较广泛 , 但
遗传传递力均略低于亲中值 , 与可溶性固形物的遗传趋势不同 , 可能是与这两个组合的共同亲本 ———
大南果梨果实含糖量较高有关。
Visser〔8〕和李宝江等〔10〕认为苹果含酸量是由一对主效基因和加性多基因共同控制 , 主基因隐性纯
合体表现为低酸 , 显性纯合体和杂合体受加性多基因影响有高酸和中酸两种表现。本试验结果表明 ,
梨含酸量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 分布较广泛 , 遗传传递力较低 , 在 67. 0 %~71. 4 %之间。
本试验中曾试图通过具有不同香气品种的挥发性物质分析探讨梨果实香味的主要化学成分构成 ;
通过杂交组合的亲本和杂种后代的分析探讨果实香味物质的遗传规律。但分析发现 , 本试验测定的
16 种挥发性物质无论从单一物质的含量 , 还是从全部或部分挥发性物质的总量和构成都与品种的香
气无显著相关。如有香味的大南果梨、红巴梨及无香味的爱宕梨、鸭梨、砀山酥梨和秋白梨 6 个品种
1134 期 李俊才等 : 梨果实若干性状的遗传倾向
果实挥发性物质中分析都有 5 种酯类、8 种醇类和乙烯、乙醛、丙酮类共 16 种化合物。香味较浓的大
南果梨和红巴梨果实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均较低 , 大南果梨只有乙酸乙酯含量比其它品种高 , 但无香味
的秋白梨乙酸乙酯含量也较高 , 浓香的红巴梨没有一种挥发性物质最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梨的
香气和香型由某些超微量物质的含量和构成控制 , 而本试验受条件所限仅测出了主要的 16 种挥发性
物质 , 决定香气的物质还未测出。因此 , 梨香味物质的有效成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蒲富慎〔1〕认为梨果肉的脆软表现为对立的显性遗传。软肉 ×软肉后代全是软肉 , 脆肉 ×脆肉后代
全是脆肉 , 软肉 ×脆肉后代脆软比为 1∶1 , 脆肉 ×软肉后代脆软比为 2∶1。沙广利等〔11〕认为梨果实肉
质是由 A、B 两对基因控制 , 软肉对脆肉为显性 , 只有两对基因同时隐性纯合时才表现为脆肉。本试
验结果与沙广利的试验结果不同 , 与蒲富慎的结论相近 , 认为梨果实肉质主要受一对基因控制 , 脆肉
对软肉为显性 , 因为 3 个脆肉 ×脆肉组合后代均为脆肉 , 而以脆肉 ×软肉组合 , 软肉 ×脆肉组合后代
分别出现软肉类型 , 按孟德尔遗传规律 , 异质结合的脆肉品种与软肉品种杂种杂交 , 后代中脆肉与软
肉个体的比例应为 1∶1 ; 这可能是由于梨是杂和程度很高的无性繁殖作物 , 遗传背景十分复杂。性状
遗传即受主基因控制 , 又可能受修饰基因的影响 , 还可能受到基因型的显性度、外显率 , 以及总体遗
传背景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 而呈现出异常的分离比率。
参考文献 :
1 蒲富慎. 梨的一些性状的遗传. 遗传 , 1979 , (1) : 25~28
2 杨宗骏. 梨若干性状的遗传研究. 华中农学院学报 , 1982 , 32~45
3 贾立邦. 梨种间杂交抗寒育种的若干果实性状遗传的初步分析. 中国果树 , 1984 , (4) : 16~21
4 方成泉 , 陈欣业 , 米文广. 梨果实若干性状遗传研究 , 北方果树 , 1990 , (4) : 1~6
5 王宇霖 , 魏闻东 , 李秀根 , 等. 梨杂种后代亲本性状遗传倾向研究. 果树科学 , 1991 , 8 (2) : 75~82
6 李志英 , 侯丽霞 , 宋 燕. 南果梨 F1 的遗传倾向分析 , 果树科学 , 1997 , 14 (4) : 230~234
7 William H , Griggs L L , Claypool , et al . Further comparisions of growth , maturity and quality of seedless and seeded bartlett pears. Proc. Amer.
Soc. Hort . Sci . , 1960 , 76 : 74~84
8 Visser T T. Acidity and sweetness in apple and pear. Euphytica , 1986 , 17 : 153~167
9 蒲富慎主编. 果树种质资源描述符. 北京 : 农业出版社 , 1990. 23~39
10 李宝江 , 景士西 , 丁玉英. 苹果糖酸遗传和选择研究. 遗传学报 , 1994 , 21 (2) : 147~154
11 沙广利 , 李光玉 , 郭长城. 梨果实肉质遗传模式的探讨. 遗传 , 1997 , 19 (5) : 22~23
12 景士西. 果树遗传变异的特点初探. 遗传 , 1995 , 17 (1) : 40~44
Studies on Inheritance Tendency of Some Characters of Pears
Li Juncai , Yi Kai , Liu Cheng , Sui Hongtao , and Wang Jiazhen
( Liaoning Institute of Pomology , Xiongyue 115214 , China)
Abstract : 12 progenies and 138 varieties of 4 species of pears were used for discussing the inheritance ten2
dency of main characters of pear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ing : The sugar content of the fruits of cultivated vari2
eties was between 6 % and 9 % , the average was 7. 39 % , and it was on the moderate low side . The sugar content
of the fruits of the progenies was quantitative character and presented normal distribution. The total sugar content of
the samples were between 6 % and 8 % , The average was 7. 848 % , and the average inheritance of transfer ability
was 90. 8 %. The acid contents of cultivated varieties were from 0. 08 % to 0. 74 % , the average was 0. 238 %.
The acid content of the fruits of pear hybrid progenies was the quantitative character , and its average inheritance of
transfer ability was 69. 2 %. There were 16 kinds of compounds including 5 kinds of ester , 8 kinds of alcohols ,
ethylene , aldehyde , and acetone as the volatile substance of the fruits of the pear progenies. Amyl alcohol was
found in the fruits of pear hybrid progenies , which had not been in the parents. The flesh quality of pear was quali2
tative character. Comparing to soft2flesh , crisp2flesh was dominant . The fruit spot of pear hybrid progenies tended to
get larger and thinner ; the fruit stalk tended to get longer ; and the fruit juice tended to get less ;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fruit coat was equal to the mid2parent value.
Key words : Pear ; Fruit characters ; Inheritance tendency
213 园 艺 学 报 29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