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ANALYSIS OF NUTRIENT COMPOSITION OF ANABAENA POWDER

鱼腥藻(Anabaena sp.)营养成分分析



全 文 :第 卷
 ! 年
第期
 月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 ∃ % & ∋ ( # ) ∗ ∃ + ∋ & , # − ∋入./ ∋ ( % 0 1 0 ∋ % / +
2 3 4 5   & 3 5 
) 6 7 5  !
鱼腥藻 8月9 :7 :6 9 : ;< 5 = 营养成分分析
沈银武 黄泽波 朱运芝 王乾麟
8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 ! > ? ? ≅  =
扭 典 研究分析了混合鱼腥藻粉的营养成分 , 结果表明混合鱼腥藻 粉 蛋 白 质 含 量 为
!? 5 Α 肠 Β 氨基酸组成符合联合国粮农 卫生组织 8 ) ∋ 3 Χ ∗ + # = 规定的标准 Β 并含有较丰富
的糖类 、 脂肪酸 、 无机元素和 色素 。 证实了鱼腥藻可以作为蛋白饲料资源开发和利用 。
关健词 鱼腥藻粉 , 营养成分
利用微藻生物量作为食品或饲料 已引起了越来越 多的研究者们的重视 , 这是因为藻
类具有较高的生物量生产率和高的蛋白质含量 。 目前国内外利 用的较多的藻类主要是绿
藻类的小球藻 8 / Δ 43 Ε 6 44: = 、 栅藻 8 1 Φ 6 犯 6 Γ 6 “叨“ ; = 、 盐藻 〔Η “ 9 : 4葱6 44: = 和非固氮
的蓝藻类的螺旋藻 8 1 尹艺Ε “ 4Ι3 : = 等 。 鱼腥藻 8 ∋ 9 : 7 : 6 9 : = 是能固氮的蓝藻 , 固 定 空
气中分子态 成为氮素化合物 Β 又能 进行光合作用 , 固定二氧化碳成为碳水化合物并放出
氧气 。 为自身的固氮提供能源和还原剂 〔” 。 鱼腥藻具有生长快 , 适应性强 , 培养方法简
便 , 蛋白质含量丰富等优点 。 而且培养成本远远低于一些非固氮的藻类 , 如螺旋藻 , 小
球藻和栅藻等 。 因此 , 近几年有些研究者把开发微藻生物资源作为蛋白饲料的着眼点转
向鱼腥藻 ‘”” , 并在应用中取得了不少进展 〔‘, ‘〕。 鱼腥藻在不 同的季节能表现出较 强 的
适应性和较高的生产率〔‘’, 因此 , 采用几种鱼腥藻混合大量培养可以达到更高的生物量
生产率 。 在 鱼腥藻大量培养 和工厂化生产中采用了混合藻种生产 , 既提高了产量又降低
了成本 〔’〕。 为评价混合鱼腥藻作为蛋 白饲料 的营养价值 , 我们对鱼腥藻的营养成分进行
了分析 , 为开发鱼腥藻作为蛋 白质饲料提供依据 。
 材料和方法
 5  鱼腥藻粉
采用本所藻类学研究室生态组培养的混合鱼腥藻 8 月9 : 7 : 3 9 : “ ϑ ΙΚ 6 Γ = , 由+ , Λ ΜΛ
8 ∋ 5 : 7 : 6 9 : : Ν 3 ΟΙ6 : = , + ,  ?  ≅ 8 ∋ 5 ;夕Δ : 6 Ε Ι6 : = , + ,  ? !  8∋ 称 : 7 : 6 9 : ; < 5 = , + ,
 ? Α Μ 8 ∋ 5 ”: 二葱: 7 Ι4Π; = , + ,   ? Α 8 ∋ Θ : 7 : 6 , : ; Ρ 。 = 和+ , # 8 ∋ , : 7 : 6 3 : ;< 5 = Λ 个鱼
腥藻品系混合〔” , 经大量培养或大面积培养后收获干燥的鱼腥藻粉 , 供样品分析用 。
 5  样品分析方法
8  = 蛋 白质 采用微量凯氏法测定总氮 , 用& Σ Κ Λ 5  ΑΟ ΜΤ 。
8  = 总糖 蕙酮法 , Μ ?Σ 乙醇提取 。
本文于 4。。年 ≅月  ≅日收到 , 同年 ?月  >日收到修改稿
Λ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卷
8 > = 粗脂肪 索氏提取法 ‘’ 。
8 ! = 灰分 烧灼法 Ο ’Τ 。
8 Α = 水分 烘干法 〔’Τ 。
8 Λ = 叶绿素 : 和类胡萝 卜素 丙酮法提取〔” Τ , 岛津∃ Υ 一 > ? ?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
8 ≅ = 藻胆蛋 白 磷酸缓 冲液提取ς4  。
8 Μ = 氨基酸 日立Μ > Α 一 Α ?型氨基酸 自动分 析仪测定
8 = 脂肪酸 石油醚提取 , 甲醇氢氧化钠溶液皂化 , 岛津 / / 一 Ω ∋型气相色谱仪测
定 。
8  ? = 磷 干法灰化 , 铂蓝比色 , 日立  ? ? 一  ?型分光光度计测定 。
8   = 钾 、 钠 、 钙和镁 干化法 , 岛津 ∋ ∋ 一 Λ Α? 型原子 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 。
8  = 金属原素 采用美国 ∋ % (公司> Α ?型 电感藕合等离子发射光谱 8 ./ < 一 ∋ 0 1 =
测定 。
 结果与讨论
 。  主要成分
表  表明了混合鱼腥藻粉的主要化学成分 。 分析结果表明鱼腥藻的营养成分丰富 ,
表  鱼胭盆粉化学成分 裹  混合鱼腥旅粉奴荟酸组成 Ξ
− : 7 46  /Δ 6 ϑ Ι 6 : 4 6 3 ϑ <3 ; ΙΟ Ι3 9 − : 7 46  ∋ ϑ Ι 9 3 : 6 Ι Γ 6 3 ϑ < 3 ; ΙΟΙ 3 9 3 Π
3 Ε ∋ 刀 : 7 : 6 ”: Ρ 3 Ψ Γ 6 Ε ∋ 9 : 7 : 6 9 : , Ρ Ρ 5 < 3 Ψ Γ 6 Ε
总 成 分 脂肪酸 占总脂肪Σ
Ζ Ε 3 ; , 8 Σ = ) : Ο Ο了 Σ 3 Π Ο 3 Ο 5 4
6 3 ϑ <3 ; ΙΟ Ι3 [ : 6 ΙΓ 4Ι < ΙΓ ;
祖 蛋 白 魂。5 Α Φ 4 Θ   5 Α >
氨 基 酸 干 藻8Ω Χ  ? ? = 蛋白质
) ∋ # Χ Ψ + ? Ο58Ω八 ? ? =∋ ϑ Ι 9 3 : 6 ΙΓ Ω Χ  ? ? Ω Γ 。 , Ο 。 Ω Χ  ? ? Ρ Ε 。 Ω Χ  ?‘ Ρ Ε 5
! 。 ?
≅ 。 ?
匕台
⋯一!七!目,口 二、 争 声 ∀少
,几月峪#∃ %
匕#,‘
& ∀ ∋ ( ) ∗ ∀ + , ) −
总 塘 通 . & 一
& ∀ / + 0 1 ( ∀ 2 , ) .
粗 脂 肪 3 . 4 ,
& ∀ ∋ ( ) 5− 6− ( .
灰 分 7 ∃一 8 % 4 , 9
: . 0
水 分 。 ;一 5 − 4 9 。
< + − , , ∋ ∀ 巴
色 素 = > ? ? 一 3 ≅ 4 9 9
6 − ? > )  , .
叶 绿 素 。 Α ;土 。。 7 能量
& 卜5+ ∀ + 6卜1 55 2 = Β  ) ∀ ? 1≅
类胡萝 卜素 3 。Χ 土 ; · 3
& ∀ + , )  + − ( .
藻 蓝 蛋 白 % 8 · 。士 Α ;
6 0 1) + ) 1 2  − 
别藻蓝蛋白 8Α 屯士8 。。
: 55 6 0 1 ) + ) 1 2  − 
燕 红 蛋 白 Α 。土 。· Α
6五1) ) ∀ 1, 0 了 − 
3 8 。 8 7
Δ 3 。 Χ Ε
Ε Χ 。 % 8
Α 一 Δ
7 一 Ε
% 。 ;
Ε 。 Ε
Δ 。 Ε
Δ 。 Χ
5 。 ∃
; 。 7
3 。 〔
∃ 。 Ε Ε 。 Φ
; 一 8
; 8 9Γ9
Δ ;7 7
大卡Η ?
异亮氨酸 = Ι 5) ≅
亮氨酸 = ϑ ) ∋ ≅
撷氨酸 = Κ 3 ≅
苯丙氨酸= ∗ 0 ) ≅
酪氨酸 = Λ 1 ∀ ≅
赖氨酸 = ϑ 了Χ ≅
蛋氨酸 = < ) , ≅
胧氨酸 = 4 1 Δ ≅
色氨酸 = Λ ∀ 6 ≅
苏氨酸 = Λ 五∀ ≅
丙氨酸 = : 52 ≅
精氨酸 = : ∀ ? ≅
天冬氨酸 = : , 6 ≅
谷氨酸 = Μ 5∋ ≅
甘氨酸 = Μ 51 ≅
组氮酸 = Ν − 。 ≅
脯氛酸 = ∗ ∀ + ≅
丝氨酸 = Ο ) ∀ ≅
总 合 = Λ + , 2 5 ≅
8 , 8 3
Δ , Α ;
8 。 Α ;
3 。 7 Δ
3 一 Ε 8
3 。 % Δ
; , ∃ 3
; 。 Δ Δ
Π 。 Ε 8
Δ 。 ; 7
8 。 Χ %
8 。 % ∃
Ε 。 忍Δ
Α 。 8 3
; 一 Χ 8
; 。 ∃ Α
5 。 Α 7
8 ; ;
Δ 7 。 ; Α
3 一 7
Δ 。 7
Ε 一 7
Θ 七次样品测定结果的平均数。
关 Θ 见Ρ : + Η Σ Ν + 专家组关于所需要的能, 和蛋白
质的报告。 Τ + Α 8 = 3 ; ∃ Δ ≅ 。
Θ Λ 五) ∀ ) 一∋ 5, 一 2 ∀ ) 一丫 ) ∀ 2‘) + Υ 一 ) Κ ) ∋ , − > ) . 。
Θ Θ 9 Β  ) ∀ ? 1 2  ( 6 ∀ + , ) −  ∀ ) ς ∋ − ∀ ) > )  , ∀ ) 6+ ∀ ,
+ Υ · ‘#+ −  , Ρ : Π Η Ω Ν Π 2 ( 人+ ) Β Ξ 6 ∀
4 + > 二 − , , ) ‘, Τ + 。 Α 8 = 3 ; ∃ Δ ≅
第 4 期 沈银武等 Θ 鱼腥藻 8 ∋ ” : 7 3 6力 : , Ρ 5 =营养成分分析
作为饲料蛋 白资源开发和利用是可行的。 本结果中蛋 白质 、 总糖和粗脂肪含量比)3 9 Ο6 “
等测 定的多变鱼腥藻 8 ∋ Θ : 7 : 6 , : 3 : Ε 艺: 7‘4艺1 = 略低〔” , 这可能与培养条件和种源有关
系 。 我们采用的培养条件是大面 积静置培养 , 培养基中没有加入氮源 , 而)3 9Ο 6 “ 等则是
在小面积通气条件下培养 , 培养基中加入了氮源和碳源 , 并且 , 他们采用的是单种 , 而
我们采用的是 Λ 种鱼腥藻的混合品系 。 刘永定在 室内研究中测定多变鱼腥藻的蛋 白质和
多糖的含量同样较高〔” ’。 在培养基中适当加入氮源和碳源有可能提高鱼腥藻蛋 白 质 和
总糖含量 。
 。  氛基酸
对混合鱼腥藻粉中氨基酸进行了分析 , 其结果表明 , Μ 种常规氨基酸在 鱼腥藻中都
存在 8 表  = 。 其中以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最高 , 其次是亮氨酸 、 苏氨酸和丙氨酸 ,
精氨酸 、 异亮氨酸和撷氨酸次之 。 必需氨基酸和联合国粮农卫生组织 8 ) ∋ # Χ ∗ + # = 规
定的标准 比较 , 除赖氨酸 、 蛋氨酸 ∴ 恍氨酸略低和色氨酸相同外 , 其他必需氨基酸都高
于 ) ∋ # Χ Ψ + #所规定的标准 8表  = 。 在其他藻类 8如螺旋藻等 = 中同样有报道赖氨酸
蛋氨酸 ∴ 胧氨酸低于 ) ∋ # Χ Ψ + #规定标准的〔” , 。 鱼腥藻作为蛋白饲料资源开发和利用在
氨基酸组成和含量方面是符合标准的 。
 。 > 无机元素
无机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混合鱼腥藻粉
中氮 、 钙 、 镁 、 磷和铁的含量较为丰富 8表
> = 。 藻粉中钙 、 镁 、 磷的含量高 , 可能
与大面积生产过程中培养基中主要使用钙
镁磷肥有关系 , 钙 、 镁 、 磷 、 铁 ! 种元素
含量较高对动物是有益的 。 几种金属元素
中铝的含量略高 , 在鱼腥藻生产过程中 ,
培养基中没有加入铝 , 培养容器 也 不 含
铝 , 至于铝是从何而来还不得而知 , 是否
表 >
− : 7 46
鱼胭兹粉中无机元泉的含.
> .9 3 Ε Ω : 9 Ι 6 6 46 ϑ 6 9 Ο ; Φ 3 9 Ο6 9 Ο
3 Π ∋ 9 : 7 : 6 9 : <3 Ψ Γ 6 9
大盆元素 8Σ=
] 5 6 Ε 3 6 46 ϑ 6 9 Ο 吕
金属元素 8ϑ Ω · ‘一 ’=
] 6 Ο : 4一 6 4 6 ϑ 6 9 Ο ,
氮 8 & =
磷 8 < =
钾 8 ⊥ =
钠 8& : =
钙 8/ : =
镁 8] Ω =
Λ 一 ! Μ
 一 Α !
? 。 Λ 
七。  
! 。 ! ?
Α 。 ? ?
锌 8_ 9 =
铜 8/ [ =
锰 8] 9 =
铁 8) 6 =
锡 8/ Γ =
铝 8∋ . =
? 。 ?≅ Μ
? 。 ?  ? Μ
? 。 >! ≅ Μ
 ! , ≅ > ! Α
? 。 ? ? ? Λ
! 。 !Λ Μ
我们采用的培养基中钙镁磷肥含铝 ,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铝的含量略高我们认为不会对
动物产生毒害 。 ⎯ :9 9 : Ι等采用污水中生长的藻类 8] Ι。, 。。“。沁。 = 产品 , 含铝量高达
Α ? · Ω ϑ Ω · Ω 一 ,进行试验 , 没有发现对动物有毒害作用〔’‘】。 鱼腥藻中铝的含量 比 ⎯ “ 9 9: Ι 等
所试 的产品低 ≅ 5 Λ倍 , 我们用鱼腥藻粉作为肉鸡饲料试验 , 分析鸡肉中铝的含量 , 结 果
表明食藻鸡比对照组低一倍 , 并且 , 其他金属元素除锌略高外 , 都比对照组低‘’ , 而且都在
安全范围 内, 没有对动物产生毒害作用 。 因此 , 我们认为采用我们现在这种形式生产 的
混合鱼腥藻产品作为饲 8 饵 = 料 , 对家禽和水产品不会产生重金属的污染 。
= 沈银武等。 鱼腥藻代替鱼粉饲喂肉鸡中试 。 中国藻类学会第七次全国藻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 5
  Θ  ? Λ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策 巷“
, 考 文 徽
,几
>
!
ΛΑ

黎 尚寮 5 固氮蓝藻作为晚稚肥源的研究 5 水些生物学集刊 ,  Μ Β 了8;= Θ 们 ≅6 蛇 >
) 3 3 Ο 6 , ∋ Ζ 6 Ο : 4。 ) : Φ Ο 3 Ε , : Π Π 6 6 Ο Ι9 Ω Ο Δ 6 < Ε 3 Γ [ 亡Ο Ι3 9 3 Π 7 Ι3 ϑ 一 , Α 7 α 5 9 ΙΟ Ε 3 烤6 9 一 Π Ι Θ Ι9 Ω 7 4 [ 6 β
Ε 6 6 9 5 4 Ω : Ι9 3 [ Ο Γ 3 3 Ε 6 [ Τ Ο [ Ε 6 5 , Ι3 嫩 。 Α Α ,  Μ ≅ Β  > Θ > >一 ! >
(  Α ‘: 9 Ω 一 7 : 3 8( 6 了 ; , + 5 =Φ [ 4Ο 谊Υ : Ο 谧3 9 : 9 Γ : Ρ <4 Ι6 : Ο 笼3 9 3 Π 。 谊6 Ε 3 : 4 Ω : 6 Ι9 Ρ 6 3 < 46 ’ · % 6 Ρ [ 7 4 Ι6
3 Π / Δ Ι9 : 。 .9 Θ ∋ 4Ω : 4 , Ι3 Ο 6 6 Δ 9 3 43 Ω α , 1 Ο : 46 Ε , / 5 ∀ 5 86 Γ ;= , 0 4 ; 6 Υ Ι6 Ε ∋ << 4 Ι6 Γ 1 6 Ι6 9 6 6 , Ρ [ 7 4Ι β
, Δ 6 Ε 6 ( 3 9 Γ 3 9 5 Τ Μ Μ Θ ! 一 Α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5 利用固氮蓝藻作为鸡饲料的研究 5 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公报 , 北京 Θ 科学技
术文献出版社 ,  Α ! Β ≅ Α 8≅ = Θ ‘一 ≅
石志中等 5 白鳞鱼种对螺旋鱼腥藻摄食和利用率的研究 5 水生生收学集刊 ,  ≅Λ Β Λ 8= Θ Μ 一 Λ
沈银武等 5 六种鱼腥藻在大量培养中的生产率和适应性与营养成分比较 。 水生生物学报 ,   Β  Λ8> = Θ
 Λ ≅一 ≅ >
χ Ι : 。 一  Ι9 ∗ 6 Ο : 4 5 ; Ο [ Γ Ι 6 , 3 9 ϑ Ι Κ 3 Γ ϑ : ; ; 3 [ 4 Ο Ι Υ : Ο Ι 3 3 3 Π ∋ ”: 7: 6 ” : , Ρ Ρ 、 8& ΙΟ Ε 3 Ω 6 9 一 Π Ι Κ Ι, Ω
7  [ 6 一 Ω Ε 6 6 9 : 4Ω : 6 , / α : 9 3 7 : 6 Ο 6 Ε Ι: = 3 9 ? . : Ε Ω 6 , 6 : 46 5 , Ι3 Ε 。 、3 Θ 4 Ε Φ 。 − 。。子。。3 Ν3 Ω α ,  ,  Β > Μ Θ   
一   Μ
王 子芳 5 农业化学分析 5 北京 Θ 高等教育出版社 ,  Α Θ   !一如
赵铁男等 5 种子品质分析 5 黑龙江 Θ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Μ  Θ 一!
∀ 6 9 , 6 9 ∋ 。 /五43 Ε 3 < Δ α 4 4 : : 9 Γ 6 : Ε 3 Ο 6 9 3 ΙΓ ; Θ Ρ Δ α ; Ι3 43 Ω Ι6 : 4 : 9 Γ 7 Ι3 6 Δ 6 ϑ Ι6 : 4 ϑ 6 4 Δ 3 Γ ; 。 .9 Θ
+ : 9 Γ 7 3 3 δ 3 Π < Δ α 3 3 43 Ω Ι3 : 4 ] 6 Ο Δ 3 Γ , 5 + 6 4 4 6 7 [ ; Ο 8 6 Γ , = , Φ : ϑ 7 Ε ΙΓ Ω 6 ∃ 9 ΙΥ 6 Ε , Ι, α Ρ Ε 6 ; ; ,  了; Θ
Α 一≅ ?
Α Ι6 Ω 6 4位 : 9 + ∗ 6 Ο : 45 ∋ 4 Ω : 4 7 Ι 4Ι< Ε 3 Ο 6 Ι9 , Θ Ρ Δα ; Ι 3 43 Ω Ι6 : 4 ] 6 Ο Δ 3 Γ ; 5 + 6 4 46 7 [ Θ Ο 86 Γ Θ = , / : 二 β
7 Ε ΙΓ Ω 6 ∃ 9 Ι Υ 6 Ε ; Ι Οα Ρ Ε 6 ; ; ,  ≅ Α Θ ≅ 一≅
刘永定等 5 多变鱼腥藻半稳定状态连续培养的若干特征 5 水生生物学报 ,   Β Λ 8> = Θ  ! 一
Φ 46 ϑ 6 9 Ο Ζ 6 Ο : 4 5 ∋ ϑ Ι 9 3 : 3 ΙΓ 6 3 ϑ Ρ 3 ; ΙΟ Ι3 9 : 9 Γ 9 [ Ο Ε ΙΟ ΙΥ 6 Υ : 4[ 6 3 Π Ο Δ 6 : 4 Ω : 1 <ΙΕ Ι‘Ν诬九 : 执 : Κ Ι β
执 : 5 ∀ Α ? 派) Γ ∋ Ω Ε 饭6 , Τ Λ ≅ ,  Μ Θ 通 ≅一 Α? 
⎯ : 9 9 : Ι ; , ] 3 δ : Γ 了 Α 5 ; Δ 3 Ε Ο 一 Ο 6 Ε ϑ : 9 Γ ϑ ΟΙ 4Ο 玉Ω 6 9 6 Ε : Ο Ι3 9 Ο 3 Κ Ι6 ΙΟ α Ο 6 , Ο ; 3 Π : 4Ω : 6 Ω Ε 3 Ψ 9  5
钾 5 Ο 6 Ε : ; : “3 [ Ε 3 6 3 Π Ρ Ε 3 Ο 6 Ι9 Π 3 Ε ; 6 甲 6 Ε : 4 : 9 Ιϑ , . , Ρ 6 6 Ι6 ; 5 ∋ Ε 6 Δ + α Γ Ε 3 7Ι3 4 0 Ε Ω 6 7 9 ( Ιϑ 九 ?  5
 名Α Β  ? Θ ≅ >一  Μ ?
Μ ?
,二‘弓四∀吸5二5 5,Π4
− + 0 ∋&∋(⎯1 εΑ # ) &∃− % ε0&− /#]<# 1.− ? &
#) ∋&∋,∋0 &∋ <#∗ Η 0 %
1 Δ 6 9 ⎯ Ι9 Ψ [ + [ : 9 Ω Ν 6 7 3 _ Δ [ ⎯ [ 9 Ν Δ Ι ∗ : 9 Ω χΙ: 9 4Ι 9
8. , Θ ΟΙΟ 二£6 3 Π + α Γ Θ 3 7 Ι3 4 3 Ω α , − Δ 。 /五Ι。 。Θ 。 ∋ 6 : Γ 6二 α 3 Π ;。 Ι。。 6 。Θ ∗ “Δ : 9 峨> ? ? ≅  =
∋ 7 ; Ο Ε : 6 Ο − Δ 6 9 [ Ο Ε Ι6 9 Ο 6 3 ϑ < 3 ; ΙΟ Ι3 9 3 Π ∋ ” : 7 : 6 刀 : ; ϑ Ι Κ 6 Γ Ρ 3 Ψ Γ 6 Ε Ψ : ;
: 9 : 4α ; 6 Γ 。 − Δ 6 Ε 6 ; [ 4Ο ; Ι9 Γ Ι 6 : Ο 6 Ο Δ : Ο < Ε 3 Ο 6 Ι 9 6 3 9 Ο 6 9 Ο Α ! ? 。 Α Σ , : ϑ Ι 9 3
6 3 α∃ <3 ; ΙΟ Ι3 9 Α Ι9 : 6 6 3 Ε Γ Ψ ΙΟ Δ ; Ο : 9 Γ : Ε Γ 3 Π ) ∋ # Χ ∗ + # Β : 9 Γ ΟΔ 6 6 3 9 Ο 6 9 Ο;
: 6 ΙΓ
3 Π
6 : Ε 7 3 Δ αΓ Ε : Ο 6 ; 一 Π : Ο Οα : 6 ΙΓ β
<3 Ψ Γ 6 Ε
[ Ο Ι4Ι Ν 6 Γ
: Ε 6
: 1
Ε Ι6 Δ 5 − ΔΙ; ; Ο [ Γ α
Π 3 Γ Γ 6 Ε < Ε 3 Ο 6 Ι9
Ι9 3 Ε Ω : 9 Ι6 6 46 ϑ 6 9 Ο ; : 9 Γ <ΙΩϑ 6 9 Ο ; Ι 9 ∋ ”: 7 : 6 5 :
6 3 9 ΠΙΕ ϑ ; ΟΔ : Ο ∋ ” : 7 : 6 月 : 6 : 9 7 6 6 Κ Ρ 43 ΙΟ 6 Γ : 9 Γ
Ε 6 ; 3 [ Ε Φ 6 ; β
⊥ 6 α Ψ 3 Ε Γ ; ∋ 月 : 7 : 6 9 : Ρ 3 Ψ Γ 6 Ε 5 & [ Ο Ε Ι6 9 Ο 6 3 ϑ Ρ 3 ; ΙΟ Ι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