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Determination of percutaneous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transfersomes by in vitro skin permeation method

离体皮肤渗透法测定三七总皂苷传递体经皮吸收特性



全 文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6 卷 第 4 期 2015 年 2 月

·513·
离体皮肤渗透法测定三七总皂苷传递体经皮吸收特性
方 蓉,郑杭生*,陈思思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
摘 要:目的 确立离体皮肤渗透法测定三七总皂苷(PNS)传递体中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条件并初步阐明载体中药物的经
皮吸收特性。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 PNS 传递体和脂质体,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表征;筛选离体皮肤渗透试验中 PNS
传递体的合适药物用量与上样量;考察不同载体(传递体和脂质体)类型、传递体的粒径及处方中脱氧胆酸钠(DOC)的
量对 PNS 经皮渗透的影响。结果 PNS 传递体和脂质体均为近似球形的单层囊泡,粒径分别为(121.2±4.5)、(113.9±2.9)
nm,无聚集现象。根据药物皮肤累积透过量(Qn)与稳态经皮渗透速率(J)的测定值,将传递体药物用量确定为 500 mg,
上样体积定为 0.5 mL。PNS 中各被测成分(人参皂苷 Rg1、人参皂苷 Rb1、人参皂苷 Re 和三七皂苷 R1)的皮肤 Qn传递体
均高于脂质体,各被测成分的 J 前者为后者的 2~3 倍。粒径 120 nm 的 PNS 传递体与粒径 250 nm 的 PNS 传递体相比各被
测成分在各取样点的皮肤 Qn 与 J 均要高。与含 DOC 量低的传递体相比,含 DOC 量高的传递体的皮肤 Qn与 J 均明显增大,
不同成分增大的倍数有一定差异。结论 离体皮肤渗透法可用于测定 PNS 传递体中药物的经皮吸收特性,传递体促进药物
经皮渗透的作用明显强于脂质体,传递体粒径相对较小,其中 DOC 用量适当增加均有利于药物经皮渗透。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传递体;脂质体;经皮渗透;薄膜分散法;脱氧胆酸钠
中图分类号:R28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 - 2670(2015)04 - 0513 - 0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04.010
Determination of percutaneous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transfersomes by in vitro skin permeation method
FANG Rong, ZHENG Hang-sheng, CHEN Si-si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key conditio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ercutaneous absorption of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PNS) in transfersomes (TFS) by in vitro skin permeation method and clarify its percutaneous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Methods
The film hydration-dispersion method was used to prepare PNS TFS and liposomes (LPS). Thei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characterized. The drug content and sample volume of PNS TFS for in vitro skin permeation experiments were screened. The effects of
vesicle type (TFS or LPS), size of the TFS, and formulation amount of sodium deoxycholate (DOC) on percutaneous permeation of
PN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TFS and LPS were mainly unilamellar vesicles with roundish shape and size of (121.2 ± 4.5) and
(113.9 ± 2.9) nm, without gathering property. According to the cumulative permeated quantity (Qn) and steady-state percutaneous
permeation rate (J) of the assayed ingredients, the appropriate PNS content in the TFS was 500 mg and sample volume was 0.5 mL.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LPS, the Qn values of each assayed component (ginseng saponin Rg1, ginseng saponin Rb1, ginseng
saponin Re, PNS R1) in PNS of the TFS were high, and the J values of the assayed components in TFS were about 2—3 times of those
in the LPS. The Qn and J values of the assayed components in the TFS with an average size of 120 nm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assayed components in the TFS with an average size of 250 nm. The Qn and J values of the assayed components in PNS TFS with
large amount of DOC were prominently higher than those containing small amount of DOC, and the increase ratios of different assayed
components were different. Conclusion In vitro skin permeation method is suitabl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ercutaneous absorption
of PNS in TFS. The TFS promote drug percutaneous permeation stronger than the LPS and the promotion increases with an appropriate
increase of the amount of DOC and decrease of vesicle size of the TFS.

收稿日期:2014-10-08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23322120002);浙江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基金人才专项项目(2012ZR06)
作者简介:方 蓉(1989—),女,研究方向为经皮吸收新剂型及其体内过程。
Tel: (0571)86613173 18268146441 E-mail: Geminirong17@163.com
*通信作者 郑杭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皮吸收新剂型及其体内过程。Tel: (0571)86613524 E-mail: hs-zheng@163.com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6 卷 第 4 期 2015 年 2 月

·514·
Key words: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transfersomes; liposomes; percutaneous permeation; sodium deoxycholate; film hydration-
dispersion method

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
是从三七 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 的干
燥根中提取的中药有效部位,其中人参皂苷 Rg1
(Rg1)、人参皂苷 Rb1(Rb1)、人参皂苷 Re(Re)
和三七皂苷 R1(R1)是 PNS 的主要活性成分。在
临床上 PNS 广泛用于软组织损伤、骨折的愈合,骨
关节损伤、肢体功能的恢复及软化瘢痕等[1]。目前
临床应用及在研的 PNS 制剂大多为口服给药[2-3],
口服给药后在局部病灶部位的药物浓度往往很低,
而该药物的大部分适应症的病灶都在局部,故难以
产生理想的疗效,因此,PNS 用于治疗局部性病灶
的疾病时宜采用经皮给药剂型。然而,三七皂苷类
成分由于油水分配系数小,经皮吸收速率一般都较
小,故其普通外用制剂的经皮吸收量不足以产生所
需要的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浓度[4]。
传递体(transfersomes,TFS)技术因其安全、
高效,且与皮肤相容性好而成为近年来经皮药物传
输系统研究中的一大焦点[5-7]。本实验将 PNS 制成
传递体,表征其理化性质,并采用离体皮肤渗透试
验,以累计透过量为指标筛选了适合试验的载体药
物用量、上样量,进而考察不同载体(传递体与脂
质体)、传递体不同粒径和处方中 DOC 用量对药物
经皮渗透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 PNS 皮肤用囊泡制
剂的载体选择及处方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1 仪器和材料
LC-2130 高效液相色谱仪、LC-2030 紫外检测
器,上海天美公司;Xtimate C18 柱(250 mm×4.6
mm,5 μm),Welch Materials 公司;R 系列旋转蒸
发器,上海申生科技有限公司;Nano-ZS 型粒径分
析仪,英国 Malvern 公司;JEM-1200EX 型透射电
镜,日本 Jeol 公司;XL2000 超声破碎仪,美国
Misonix 公司;5804R 冷冻离心机,德国 Eppendorf
公司;Microcon 离心超滤管,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
100 000,Millipore 公司;RYJ-6A 型药物透皮扩散
试验仪、竖式透皮扩散池(直径 1.70 cm,接受池体
积 6.75 mL),上海黄海药检仪器有限公司;聚碳酸
酯径迹蚀刻膜(0.1、0.2 μm),英国 Whatman 公司。
PNS,注射级,批号 HB20081103,云南植物药
物有限公司;对照品 Rg1(批号 110703-200726,质
量分数 97.7%)、Re(批号 110754-200822,质量分
数 88.8%)、R1(批号 110745-200415,供定量测定
用,质量分数>98%)、Rb1(批号 110704-200921,
质量分数 92.6%),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胆固
醇(CH),分析纯,批号 F20050815,中国医药集
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蛋黄磷脂(E80),磷脂酰胆
碱质量分数 80%,批号 20050440,德国 lipoid 公司;
维生素 E(VE),批号 082K1382,Sigma 公司;脱
氧胆酸钠(DOC),批号 F20091228,国药集团化学
试剂有限公司;乙腈,色谱纯,美国 Honeywell 公
司;0.9%生理盐水注射液,批号 1012062C,安徽双
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清洁级 SD 大鼠,体质量(300±10)g,雄性,
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合格证号
SCXK 沪 2012-0002。所有动物实验均按照浙江中
医药大学动物饲养和使用指南进行。
2 方法与结果
2.1 传递体与脂质体的处方
经前期优化试验得最佳处方:E80 0.45 g、CH
0.05 g、VE 0.01 g、DOC 0.119 g、PNS 0.1 g,水化
液为 pH 4.6 柠檬酸-磷酸缓冲液(0.1 mol/L 柠檬酸
溶液与 0.2 mol/L 磷酸氢二钠溶液按合适比例混合,
对应离子强度为合适)10 mL。其形态多为近似球
形的单层囊泡,无聚集现象,平均粒径为
(126.5±3.6)nm,PDI 值为 0.147±0.009,Zeta 电
位为(1.79±0.34)mV,R1、Rg1、Re、Rb1 的包封
率分别为(38.7±0.9)%、(85.6±1.6)%、(64.7±
1.4)%、(96.2±2.4)%。考虑到离体皮肤渗透量少
及实验室现有检测设备灵敏度低,实验中调整了用
药量、脂质用量及比例。实验中采用的传递体与脂
质体(LPS)的处方代码与处方见表 1。
表 1 PNS 传递体与脂质体的处方
Table 1 Formulas of PNS TFS and LPS
处方代码
PNS/
g
E80/
g
CH/
g
VE/
g
DOC/
g
CBS 4.6*/
mL
TFS100D4 0.1 1 0.2 0.01 0.4 10
TFS500D4 0.5 1 0.2 0.01 0.4 10
TFS500D2 0.5 1 0.2 0.01 0.2 10
LPS500D0 0.5 1 0.2 0.01 0 10
*pH 值等于 4.6 的柠檬酸-磷酸缓冲液
*citrate-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with pH value at 4.6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6 卷 第 4 期 2015 年 2 月

·515·
2.2 水化液的制备
将 0.1 mol/L 柠檬酸溶液与 0.2 mol/L 磷酸氢二
钠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pH 值控制在 4.6,即得柠
檬酸-磷酸缓冲液(CBS 4.6),作为水化液。
2.3 传递体与脂质体的制备
参考相关文献报道[8]与预试验,本实验采用薄
膜分散法制备传递体与脂质体,并确定以下制备工
艺。称取处方量的 E80、CH、VE、PNS 与 DOC,
置于 50 mL 烧杯中,用甲醇-二氯甲烷(3∶4)混合
溶剂溶解,转移至 250 mL 茄形瓶中,在 45 ℃、50
r/min 下减压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得到干膜,继续减
压旋转蒸发 2 h,再以氮气吹干膜 15 min,加入 CBS
4.6,振摇使水化,探针式超声处理(实际输出功率
16 W,每次持续 5 s,重复操作 6 次,连续 2 次之
间间隔 10 s),再挤压通过 0.1 μm 聚碳酸酯径迹蚀
刻膜,即得 PNS 传递体,置冰箱中冷藏,备用。处
方中不加 DOC,同法制备,即得脂质体混悬液。
2.4 传递体与脂质体理化性质的表征
2.4.1 显微形态 分别取“2.3”项下传递体与脂质
体样品少量,以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样品
的形态,结果见图 1。结果表明 PNS 传递体(图 1-A)
和脂质体(图 1-B)均以形态近似球形的单层囊泡
为主,无聚集现象。
2.4.2 粒径与 Zeta 电位 分别取“2.3”项下 PNS

图1 PNS传递体 (TFS500D4, A) 与脂质体 (B) 的TEM图
Fig. 1 TEM photographs of PNS TFS (TFS500D4, A) and
LPS (B)

传递体与脂质体样品,用水化液(CBS 4.6)稀释适
当倍数,以粒径分析仪测定粒径及 Zeta 电位。结果
见表 2。
2.4.3 包封率(EE) 分别取“2.3”项下 PNS 传
递体或脂质体混悬液,摇匀,精密量取混悬液 200
μL,置于离心超滤管内,进行冷冻离心(离心力
3 000×g,温度 4 ℃),收集全部外水相,转移至 5
mL 量瓶中,以乙腈-水(82∶18)定容,摇匀,按
“2.5.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其中 Rg1、Re、R1 和 Rb1
的峰面积,代入标准曲线方程,求算质量浓度,计
算 EE。结果见表 2。
EEi=(WSi-WEAi)/WSi
其中 EEi 为 i 成分(Rg1、Re、R1和 Rb1)的 EE;WSi 为 200
μL 取样量中 i 成分的质量(μg);WEAi 为外水相中 i 成分的
质量(μg)
表 2 传递体与脂质体中的质量评价结果 ( x ±s,n = 3)
Table 2 Quality assessment results of TFS and LPS ( x ±s, n = 3)
EE/%
样品 粒径/nm 多分散指数 Zeta 电位/mV
R1 Rg1 Re Rb1
TFS100D4 128.3±5.7 0.189±0.036 2.57±0.54 37.4±0.7 54.4±1.1 59.4±1.2 93.7±2.1
TFS500D4 112.6±3.6 0.213±0.042 3.86±0.76 35.7±0.6 50.6±1.0 57.5±1.1 83.6±1.8
TFS500D2 122.7±4.2 0.224±0.049 2.76±0.57 38.9±0.8 48.1±0.9 60.6±1.4 77.4±1.5
LPS500D0 113.9±2.9 0.147±0.026 3.46±0.68 44.7±0.8 60.6±1.3 65.8±1.5 89.6±1.9

2.5 PNS 中 4 种皂苷成分的定量测定
2.5.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 CNWSIL C18 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
采用梯度洗脱:0~12 min,19%乙腈;12~60 min,
19%~36%乙腈;体积流量为 1.0 mL/min;检测波
长 203 nm;进样量 20 μL;柱温 30 ℃。
2.5.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对照品 Rg1
8.48 mg、Re 2.10 mg、R1 2.19 mg、Rb1 7.75 mg,置
于 25 mL 量瓶中,加入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
匀,制成混合对照品储备液。其中 Rg1、Re、R1、
Rb1 的质量浓度分别为 339.2、84.0、87.6、310.0
μg/mL。
2.5.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2.3”项下
PNS 传递体或脂质体混悬液 1 mL,置于 10 mL 量
瓶中,用一定量甲醇超声溶解,再加入乙腈-水(36∶
64)混合溶剂稀释至刻度,即得供试品溶液。
2.5.4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吸取“2.5.2”项下混合
对照品储备液 1、2、4、6、8 mL,置于 10 mL 量
瓶中,用一定量甲醇溶解,再加入乙腈-水(36∶64)
混合溶剂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一系列质量浓度
A B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6 卷 第 4 期 2015 年 2 月

·516·
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各质量浓度混合对照
品溶液及储备液,按“2.5.1”项下方法进行分析。
以 Rg1、Re、R1、Rb1 峰面积为纵坐标(Y),以各
成分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X),分别进行线性回归
得到各成分定量测定的标准曲线。Rg1、Re、R1、
Rb1 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 Y=7 731.603 9 X+
3.139 1,r=0.999 9;Y=7 582.391 7 X+1.400 3,
r=0.999 9;Y=7 181.593 8 X-8.487 4,r=0.999 8;
Y=6 315.713 4 X-3.799 4,r=0.999 9。Rg1、Re、
R1、Rb1 分别在 33.92~339.2、8.40~84.0、8.76~
87.6、31.00~310.0 μg/mL 呈良好线性关系。
不同样品(脂质体、传递体与离体皮肤渗透接
收液)中测定时方法的专属性、回收率与供试品溶
液的稳定性经考察均符合要求。基质(空白脂质体、
空白传递体及空白接收液)均无干扰,说明方法专
属性良好。取供试品溶液,分别在 0、1、2、4、8、
12 h,按“2.5.1”项下进行分析,测定各成分峰面
积,脂质体中 Rg1、Re、R1、Rb1的峰面积 RSD 分
别为 1.7%、1.4%、1.3%、1.8%,传递体中 Rg1、Re、
R1、Rb1 的峰面积 RSD 分别为 1.5%、1.3%、1.2%、
1.7%,离体渗透样品中 Rg1、Re、R1、Rb1 的峰面
积 RSD 分别为 1.5%、1.1%、1.3%、1.6%,表明脂
质体、传递体及离体渗透供试品溶液在 12 h 内均稳
定。脂质体中 Rg1、Re、R1、Rb1 的平均回收率分
别为 101.6%、98.9%、99.7%、100.7%,传递体中
Rg1、Re、R1、Rb1 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0.8%、
99.8%、101.2%、101.7%,RSD 分别为 1.4%、1.2%、
1.5%、1.7%,离体皮肤渗透接收液中 Rg1、Re、R1、
Rb1 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9.9%、100.3%、101.1%、
101.4%,RSD 分别为 1.2%、1.3%、1.6%、1.1%,
可见回收率均符合要求,方法准确性良好。
2.6 PNS 传递体离体皮肤渗透特性考察
2.6.1 离体皮肤渗透实验 取 SD 大鼠,颈椎脱臼
处死后固定于鼠板上,用剃须刀与弯头剪去除大鼠
锁骨至腹部的毛,剪下大鼠腹部皮肤,小心去除皮
下组织,确保皮肤角质层的完整性,用生理盐水漂
洗干净,展平并润湿后置于两玻璃板之间,冷冻,
备用。实验前首先将皮肤在室温下解冻,剪取合适
大小(有效皮肤面积为 2.269 cm2),固定于供给池
和接收池之间,使角质层面向供给池,放入接收液
[0.9%生理盐水-乙醇(80∶20)混合液],排尽接收
池中的气泡使接收液液面与皮肤内层完全接触,接
收池水浴温度控制在 32 ℃,池内磁力搅拌转速为
400 r/min,平衡 15 min 后,更换新的接收液,上样,
记下此时间为 0 h,于 2、4、6、8、12、24 h 时间
点取样 200 μL,并及时补加等体积的新鲜接收液,
按“2.5.1”项下色谱条件分析样品液,测定峰面积,
按“2.5.4”项下标准曲线进行定量,求得相应药物
浓度。
2.6.2 药物累积透过量(Qn) 按以下公式计算 Qn。
Qn=(6.75 Cn+
1
1
n
i

=
∑ Ci×0.2)/2.269
其中,2.269 为透皮扩散面积(cm2),6.75 为接收池体积
(mL),0.2 为取样体积(mL),Cn为第 n 个取样点测得的药
物质量浓度(mg/mL),Ci 为第 n 个取样点之前各点的测定
质量浓度(mg/mL)
2.6.3 稳态经皮渗透速率(J) 以各取样点的药物
Qn 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绘制经皮渗透曲
线,对曲线中稳态渗透段(直线部分)进行线性回
归,所得直线的斜率即为 J[mg/(cm2·h)]。
2.6.4 实验用传递体含药量的确定 取 PNS 传递
体样品(TFS100D4 和 TFS500D4),上样量均为 1
mL,按“2.6.1”项下进行离体皮肤渗透实验,按
“2.6.3”项下方法求得 J。结果见表 3 和图 2,结果
表明 TFS100D4 在各取样点的各成分皮肤 Qn 均较
小,J 亦较小。

表3 不同含药量的PNS传递体中4种皂苷成分的J值 ( x ±
s,n = 4)
Table 3 J values of four saponins in PNS TFS containing
different quantities of PNS ( x ±s, n = 4)
J/(μg·cm−2·h−1)
样品
R1 Rg1 Re Rb1
TFS100D4 2.90±0.62 13.30±0.35 1.70±0.36 1.30±0.25
TFS500D4 13.80±2.30 68.40±3.38 6.60±0.54 5.30±1.54

2.6.5 不同上样体积对 PNS 传递体离体皮肤渗透
的影响 取 PNS 传递体样品(TFS500D4),分别上
样 0.5、1 mL,按“2.6.1”项下进行离体皮肤渗透
实验,按“2.6.3”项下方法求得 J。结果见表 4 和
图 3,结果表明上样量为 1.0 mL 的 TFS500D4 中各
个成分在各取样点的皮肤 Qn 均明显低于上样量为
0.5 mL 时的皮肤 Qn,且 1.0 mL 的 TFS500D4 中各
个成分的 J 均小于后者,其中成分 Rb1的 J 相差最
为明显。
2.6.6 PNS传递体与脂质体的离体皮肤渗透特性比
较 分别取 PNS 传递体(TFS500D4)和脂质体样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6 卷 第 4 期 2015 年 2 月

·517·
品(LPS500D0),上样量为 0.5 mL,按“2.6.1”项
下进行离体皮肤渗透实验,按“2.6.3”项下方法求
得 J。结果见表 4 和图 3,结果表明脂质体 LPS500D0
与相同上样量的传递体 TFS500D4 相比各个成分在
各取样点的皮肤 Qn 均要低,前者中各个成分的 J
亦小于后者(后者为前者的 2~3 倍)。
2.6.7 PNS传递体的粒径对药物离体皮肤渗透的影
响 分别取粒径为 120 nm和 250 nm的 PNS传递体
TFS500D4(250 nm 的样品按“2.3”项下制备,但
是最后挤压通过 0.2 μm 聚碳酸酯径迹蚀刻膜),上
样量为 0.5 mL,按“2.6.1”项下进行离体皮肤渗透
实验,按“2.6.3”项下方法求得 J。结果见表 5 和
图 4,结果表明粒径 120 nm 的 PNS 传递体与粒径
250 nm 的 PNS 传递体相比各个成分在各取样点的






图 2 不同含药量的 PNS 传递体中 4 种皂苷成分的经皮渗透曲线
Fig. 2 Percutaneous permeation curves of four saponins in PNS TFS containing different quantities of PNS

表 4 不同体积上样量的 PNS 传递体与脂质体中 4 种皂苷成分的 J 值 ( x ±s,n = 4)
Table 4 J values for PNS TFS in different sample volume and LPS ( x ±s, n = 4)
J/(μg·cm−2·h−1)
样品 上样量/mL
R1 Rg1 Re Rb1
1.0 13.80±2.30 68.40± 3.38 6.60±0.54 5.30±1.54 TFS500D4
0.5 16.40±3.18 96.70±14.28 8.90±1.28 15.40±4.68
LPS500D0 0.5 6.30±1.26 28.40± 5.84 2.60±0.46 7.80±1.14







图 3 不同体积上样量的 PNS 传递体与脂质体中 4 种皂苷成分的经皮渗透曲线
Fig. 3 Percutaneous permeation curves for PNS TFS of different sample volume and LPS
0.3


0.2


0.1


0
TFS500D4 1 mL
TFS100D4 1 mL
Q
n/(
m

cm
−2
)
R1
0 5 10 15 20 25
t/h
Q
n/(
m

cm
−2
)
Q
n/(
m

cm
−2
)
Rg1
0 5 10 15 20 25
t/h
TFS500D4 1 mL
TFS100D4 1 mL
TFS500D4 1 mL
TFS100D4 1 mL
Re Rb1 TFS500D4 1 mL
TFS100D4 1 mL
Q
n/(
m

cm
−2
)
TFS500D4 1.0 mL
TFS500D4 0.5 mL
LPS500D0 0.5 mL
TFS500D4 1.0 mL
TFS500D4 0.5 mL
LPS500D0 0.5 mL
TFS500D4 1.0 mL
TFS500D4 0.5 mL
LPS500D0 0.5 mL
TFS500D4 1.0 mL
TFS500D4 0.5 mL
LPS500D0 0.5 mL
0.6

0.4

0.2

0
3.0

2.0

1.0

0
0.3

0.2

0.1

0
0.6


0.4


0.2


0
Q
n/(
m

cm
−2
)
Q
n/(
m

cm
−2
)
Q
n/(
m

cm
−2
)
Q
n/(
m

cm
−2
)
0 10 20 30 40
t/h
0 10 20 30 40
t/h
0 10 20 30 40
t/h
0 10 20 30 40
t/h
R1
Rg1
Re Rb1
0 5 10 15 20 25
t/h
0 5 10 15 20 25
t/h
1.2

0.8

0.4

0
0.12

0.08

0.04

0
0.12

0.08

0.04

0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6 卷 第 4 期 2015 年 2 月

·518·
表5 不同粒径的PNS传递体 (TFS500D4) 的J值 ( x ±s,
n = 4)
Table 5 J values for PNS TFS (TFS500D4) of different
vesicle sizes ( x ±s, n = 4)
J/(μg·cm−2·h−1)
粒径/nm
R1 Rg1 Re Rb1
120 16.40±3.18 96.70±14.28 8.90±1.28 15.40±4.68
250 6.80±0.78 32.10± 4.60 3.90±0.54 3.50±0.47
皮肤 Qn 与 J 均要高。
2.6.8 PNS 传递体中 DOC 的量对药物离体皮肤渗
透的影响 取 PNS 传递体样品(TFS500D4 和
TFS500D2),上样量均为 0.5 mL,按“2.6.1”项下
进行离体皮肤渗透实验,按“2.6.3”项下方法求得
J。结果见表 6 和图 5,结果表明 TFS500D4 在各取
样点的各成分皮肤 Qn 与 J 均明显大于 TFS500D2,
且不同的成分增大的倍数有一定差异。






图 4 不同粒径的 PNS 传递体的经皮渗透曲线
Fig. 4 Percutaneous permeation curves for PNS TFS of different vesicle sizes

表 6 不同 DOC 处方量的 PNS 传递体中 4 种皂苷成分的 J
值 ( x ±s,n = 4)
Table 6 J values of four saponins in PNS TFS containing
different quantities of DOC ( x ±s, n = 4)
J/(μg·cm−2·h−1) 样品
R1 Rg1 Re Rb1
TFS500D4 15.70±4.55 105.90±16.93 9.50±1.89 17.10±5.47
TFS500D2 5.50±1.98 26.60±10.01 4.00±1.56 3.70±0.38

综上研究结果表明,从测定方便与处方评价考
虑,宜选择 500 mg 含药量的传递体进行离体皮肤
渗透实验,并将上样体积定为 0.5 mL。离体皮肤渗
透法可用于测定 PNS 传递体中药物的经皮吸收特
性,传递体促进药物经皮渗透的作用明显强于脂质
体,传递体粒径相对较小,其中 DOC 用量适当增
加均有利于药物经皮渗透。
3 讨论
含药量为 100 mg 的处方(TFS100D4)在各取
样点的各成分皮肤 Qn 均较小,J 亦较小,对后续的
皮肤渗透特性考察不利,故宜选择 500 mg 含药量
的传递体进行离体皮肤渗透实验。
传递体透皮的动力是皮肤的水化梯度,且通过
皮肤水性通道透过皮肤[9]。Cevc[9]明确提出不宜采
用 Franz-体外透皮扩散池的方法进行传递体的体外
透皮实验。郭健新等[10]则认为在离体实验中将动物
皮肤剥离,会改变皮肤某些理化性质,且皮肤与接
收液直接接触,使皮肤产生溶胀而破坏皮肤由角质
层到真皮层水分的浓度梯度。然而,本课题组的观
察表明,剥离的皮肤在适当条件下保存,上样前使
皮肤内表面接触接收液平衡一段时间不仅不会使皮
肤溶胀,反而可以看到皮肤角质层面仍然保持干燥
(可能仍保持着皮肤正常的水分梯度),同时,通过
适当减少上样量使样品中水分在较短时间内挥散以
维持皮肤的水分梯度,因此离体皮肤渗透法适用于
传递体药物经皮渗透研究。但是在实验研究中,为
缩小实验误差、便于测定,上样体积也不宜太小,
同时,上样体积太小可能无法完全覆盖实验皮肤表
面,故在本研究中传递体的上样量体积定为 0.5 mL。
Cevc[9]认为传递体必须具有足够大的变形性才
可使其经皮肤中的水性通道穿透皮肤。本实验发现
当传递体中 DOC 量较大时,传递体中药物能较快、
TFS500D4 120 nm
TFS500D4 250 nm
TFS500D4 120 nm
TFS500D4 250 nm
TFS500D4 120 nm
TFS500D4 250 nm
TFS500D4 120 nm
TFS500D4 250 nm
0.6

0.4

0.2

0
3.0

2.0

1.0

0
0.3

0.2

0.1

0
0.6


0.4


0.2


0
Q
n/(
m

cm
−2
)
Q
n/(
m

cm
−2
)
Q
n/(
m

cm
−2
)
Q
n/(
m

cm
−2
)
0 10 20 30 40
t/h
0 10 20 30 40
t/h
0 10 20 30 40
t/h
0 10 20 30 40
t/h
R1
Rg1
Re Rb1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6 卷 第 4 期 2015 年 2 月

·519·






图 5 不同 DOC 处方量的 PNS 传递体中 4 种皂苷成分的经皮渗透曲线
Fig. 5 Percutaneous permeation curves of four saponins in PNS TFS containing different quantities of DOC

较多地渗透,可能是因为传递体中含较多 DOC 时
使其具有较大的变形性所致,故这一结果验证了
Gevc 的上述论点。
此外,本研究发现与粒径大的传递体相比,粒
径小的传递体的皮肤 Qn 与 J 均明显增大。这可能是
因为皮肤屏障层中的水性通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孔
径很小(约 0.4 nm),在传递体的诱导下可扩张至
约为 30 nm[9],所以粒径较小的传递体可通过其自
身的变形性而实现穿透,而粒径大的传递体尽管具
有高度的变形性,却仍然被限制在皮肤表面。
包封率测定中的 4 个指标成分在传递体或脂质
体中的平均包封率不同是因为这些成分与脂质双分
子层的相互作用不同。因为这些成分的糖基的不同、
糖基取代位置的差异以及甾环上羟基个数的不同,
所以其极性大小关系很难判断,所以单纯从分子极
性的角度很难解释包封率的差异。此外,从这些指
标成分的亲水官能团与脂质双分子层亲水部分的相
互作用也无法解释该问题。所以要阐明这些指标成
分的载药规律,必须进一步深入探讨分子间的相互
作用,不仅要考虑亲水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还要
考虑疏水部分的相互作用以及分子大小的适应性,
故本实验运用 ACD/Labs(Advanced Chemistry
Development Inc.)开发的 3D Viewer 10.0 软件预测
最优构象,并计算这些皂苷分子与磷脂分子的原子
间距离。Rb1分子为线型,整个分子长度为 3.0 nm,
亲脂链长 2.0 nm,两端的亲水基团各 1.0 nm,嵌入
磷脂双分子层时,亲脂部分大小合适,在内侧的 2
个糖基可彼此结合,降低体系的能量;对于 Rg1、
Re、R1,亲脂和亲水部分均呈 U 形,2 个亲水端距
离 2.0 nm,亲脂链长 1.5 nm,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能
量很高。因此 Rb1 的包封率远高于其他成分,至于
其他 3 种成分的包封率,其大小趋势基本与分子亲
脂性一致。
参考文献
[1] 付开礼. 三七总皂苷在骨科的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6, 27(2): 49-51.
[2] 文 丽, 刘华钢, 赖 玲, 等. 三七总皂苷制剂的研究
进展 [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2, 29(2): 320-322.
[3] 赖 玲, 刘华钢, 文 丽, 等. 三七总皂苷口服制剂的
处方前研究 [J]. 中国新药杂志, 2012, 21(9): 1050-1053.
[4] 赖 玲, 刘华钢, 陈 明, 等. 三七总皂苷非注射途径
给药剂型研究进展 [J]. 中国新药杂志, 2011, 20(3):
235-241.
[5] Duanqjit S, Obata Y, Sano H,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novel ultradeformable liposomes: menthosomes,
transfersomes and liposomes for enhancing skin
permeation of meloxicam [J]. Biol Pharm Bull, 2014,
37(2): 239-247.
[6] Priyanka K, Singh S. A review on skin targeted delivery
of bioactives as ultradeformable vesicles: overcoming the
penetration problem [J]. Curr Drug Targets, 2014, 15(2):
184-198.
[7] Chaudhary H, Kohli K, Kumar V. Nano-TFS as a novel
carrier for transdermal delivery [J]. Int J Pharm, 2013,
454(1): 367-380.
[8] 郑杭生, 黄绳武, 李范珠, 等. 盐酸青藤碱脂质体的制
备工艺研究 [J]. 中草药, 2013, 44(4): 408-413.
[9] Cevc G. Lipid vesicles and other colloids as drug carriers
on the skin [J]. Adv Drug Deliv Rev, 2004, 56(5): 675-711.
[10] 郭健新, 平其能. 环孢素脂质微粒径小鼠皮肤给药的
渗透机理研究 [J]. 药学学报, 2000, 35(10): 782-785.
TFS500D4
TFS500D2
TFS500D4
TFS500D2
TFS500D4
TFS500D2
TFS500D4
TFS500D2 0.2


0.1


0
0.4

0.3

0.2

0.1

0
Q
n/(
m

cm
−2
)
Q
n/(
m

cm
−2
)
Re Rb1
0 5 10 15 20 25
t/h
R1 Rg1
0.4

0.3

0.2

0.1

0
Q
n/(
m

cm
−2
)
Q
n/(
m

cm
−2
)
0.2


0.1


0
0 5 10 15 20 25
t/h
0 5 10 15 20 25
t/h
0 5 10 15 20 25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