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1 期 2011 年 1 月 • 46 •
昆明山海棠化学成分的研究
王 芳 1,张 瑜 2,赵余庆 1*
1.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6
2. 延边大学药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
摘 要:目的 研究昆明山海棠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半制备柱、凝胶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从昆明山海棠根
的氯仿乳化层中分离得到 12 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 12 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山海棠二萜内酯 A(1)、齐墩果酸乙酸酯(2)、齐墩果酸(3)、雷公藤内酯乙(4)、雷公藤内酯甲(5)、山海棠
素(6)、雷酚新内酯(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3-氧代齐墩果酸(10)、木栓酮(11)、原花青素 B2(12)。结论 系
统分离并鉴定了昆明山海棠根氯仿乳化层的化学成分。化合物 10~12 均为首次从雷公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昆明山海棠;雷公藤属;3-氧代齐墩果酸;木栓酮;原花青素 B2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 - 2670(2011)01 - 0046 - 04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WANG Fang1, ZHANG Yu2, ZHAO Yu-qing1
1.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ateria Medica,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16, China
2. School of Pharmacy,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133000, China
Key words: 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Lev1.) Hutch.; Tripterygium Hook. f.; 3-oxo-oleanoic acid; friedelin; procyanidin B2
昆明山海棠 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Lev1.)
Hutch. 又名六方藤,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用于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症,具有很强的抗
炎、抗肿瘤及免疫抑制等作用,近来又发现有抗生
育活性[1];因此,本课题组对其药用部位根的氯仿
乳化层开展系统研究,寻找其有效成分。
本实验以昆明山海棠根为原料,从其氯仿乳化
层中分得 12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海棠二萜内酯
A(1)、齐墩果酸乙酸酯(2)、齐墩果酸(3)、雷
公藤内酯乙(4)、雷公藤内酯甲(5)、山海棠素(6)、
雷酚新内酯(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3-
氧代齐墩果酸(10)、木栓酮(11)、原花青素 B2
(12)。化合物 10~12 均为首次从雷公藤属植物中
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1 仪器和材料
Bruker ARX—300 型核磁共振波谱仪(瑞士),
TMS 为内标;Yanaco MP—S3 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日
本岛津);KQ3200DB 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半制
备型 HPLC,P3000 高压输液泵,UV3000 紫外检测
器,制备柱:YMC—Pack ODS-A(250 mm×10 mm,
5 μm);东京理化旋转蒸发仪。
Sephadex LH-20 为 Pharmacia 产品,柱色谱用
硅胶(200~300 目)及薄层色谱用硅胶(10~40 μm)
均为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产品,常规试剂均为天
津百世和天津博迪化工有限公司(石油醚沸程 60~
90 ℃)产品,氘代试剂(美国 CIL 产品)为北京
汉威士波谱公司分装。昆明山海棠根氯仿提取物由
本溪国家中成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
2 提取与分离
按文献方法[1]提取得到含有生物碱的昆明山海
棠根氯仿提取物 53 g。将氯仿层浸膏分别用石油醚-
丙酮、氯仿-甲醇和石油醚-醋酸乙酯作为洗脱剂进
行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以及制备型 HPLC(甲醇-
水 75︰25)色谱分离,分别得到化合物 1~12。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 1:白色松软晶体(CHC13),mp 253~
255 ℃;1H-NMR (300 MHz, CDCl3) 谱中给出 2
个特征的甲基质子信号:δ 1.20 (3H, s, H-18), 1.40
收稿日期:2010-06-12
基金项目:辽宁省天然药物现代分离与工业化制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助项目(2006-19-10)
*通讯作者 赵余庆 Tel: (024)23986522 E-mail: zyq4885@126.com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1 期 2011 年 1 月 • 47 •
(3H, s, H-17);1 个连氧亚甲基信号:δ 4.12 (1H, d,
J = 12.0 Hz), 5.19 (1H, dd, J = 2.4, 12.0 Hz)。
13C-NMR (75 MHz, CDCl3) 谱中共给出 19 个碳信
号,其数据见表 1。其中 δ 176.5 (C-19) 为酯羰基碳
信号;δ 24.5 (C-17), 23.1 (C-18) 为 2 个甲基碳信号。
以上碳、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的山海棠二萜内酯 A
的光谱数据基本一致[2-3]。因此,确定化合物 1 为山
海棠二萜内酯 A(triptefordin)。
化合物 2:无色针晶(丙酮),Liebermann-
Burchard 反应呈阳性,Molish 反应呈阴性。1H-NMR
(300 MHz, CDCl3) 谱中,δ 0.71 (3H, s), 0.84 (6H, s,
2×CH3), 0.92 (9H, s, 3×CH3), 1.12 (3H, s) 为 7 个
甲基质子信号;δ 2.04 (3H, s) 为乙酰氧基上的甲基
质子信号,δ 5.26 (1H, t, 12-H) 为烯氢质子信号。
13C-NMR (75 MHz, CDCl3) 谱中共给出 32 个碳信
号,其数据见表 1。其中 δ 171.0 为乙酰氧基中的羰
基碳信号,δ 183.9 为羧基碳信号,δ 143.6、122.5 为
2 个烯氢碳信号。以上碳、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的齐
墩果酸乙酸酯的碳、氢谱数据基本一致[4],确定化合
物 2 为齐墩果酸乙酸酯(oleanoic acid 3-O-acetate)。
化合物 3:白色粒状结晶(氯仿 -甲醇),
Liebermann-Burchard 反应呈阳性,Molish 反应呈阴
性。1H-NMR (300 MHz, CDCl3) 谱中 δ 0.72 (3H, s),
0.77 (3H, s), 0.90 (3H, s), 0.91 (3H, s), 0.93 (3H, s),
0.99 (3H, s), 1.13 (3H, s) 为 7 个甲基质子信号;
δ 3.24 (1H, m) 为连氧碳上的氢信号,δ 5.28 (1H, t,
H-12) 为烯氢质子信号。13C-NMR (75 MHz, CDCl3)
谱中共给出 30 个碳信号,其数据见表 1。其中 δ
183.9 为羧基碳信号,δ 143.6、122.6 为 2 个烯氢碳
信号。以上碳、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的齐墩果酸的
光谱数据基本一致[5],故确定化合物 3 为齐墩果酸
(oleanoic acid)。
化合物 4:白色粉末(丙酮),Liebermann-
Burchard 反应呈阳性,Molish 反应呈阴性。1H-NMR
(300 MHz, CDCl3) 谱中 δ 0.88, 0.98, 1.05, 1.05, 1.09,
1.10, 1.21 (3H, s) 为 7 个甲基的氢质子信号,一个
连氧的叔碳上的质子信号 δ 4.16 (1H, d, J = 2.4 Hz,
H-22), 5.33 (1H, t, J = 3.6 Hz, H-12) 为烯氢质子信
号。13C-NMR (75 MHz, CDCl3) 谱中共给出 30 个碳
信号,其数据见表 1。其中 δ 217.7 为羰基碳信号,
δ 182.3 为酯羰基碳信号,δ 140.3、124.4 为 2 个烯
氢碳信号。以上碳、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的雷公藤
内酯乙的碳、氢谱数据基本一致[6]。故确定化合物
4 为雷公藤内酯乙(wilforlide B)。
化合物 5:白色粉末(丙酮),Liebermann-
Burchard 反应呈阳性,Molish 反应呈阴性。1H-NMR
(300 MHz, CDCl3) 谱中 δ 0.79, 0.87, 0.93, 0.95, 1.00,
1.07, 1.21 (3H, s) 为 7 个甲基氢质子信号,δ 3.21
(1H, m) 为连氧碳上的氢信号,一个连氧的叔碳上
的质子信号 4.14 (H, d, J = 5.7 Hz, H-22), 5.30 (H, t,
J = 4.0 Hz, H-12) 为烯氢质子信号。13C-NMR (75
MHz, CDCl3) 谱中共给出 30 个碳信号,其数据见
表 1。其中 δ 182.4 为酯羰基碳信号,δ 140.2、124.6
为 2 个烯氢碳信号。以上碳、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
的雷公藤内酯甲的光谱数据基本一致[7]。确定化合
物 5 为雷公藤内酯甲(wilforlide A)。
化合物 6:无色针晶(CHC13),mp 253~255
℃;1H-NMR (300 MHz, CDCl3) 谱中 δ 1.13 (3H, s),
1.16 (6H, d, J = 6.9 Hz) 为 3 个甲基的氢质子信号;
一个连在苯环上的叔碳上的质子信号 3.22 (1H,
sept, J = 6.9 Hz), 4.80 (2H, m) 为连氧亚甲基上的质
子信号;7.07 (1H, d, J = 7.8 Hz), 6.96 (1H, d, J = 7.8
Hz) 为苯环上的 2 个邻位氢。13C-NMR (75 MHz,
CDCl3) 谱中共给出 20 个碳信号,其数据见表 1。
其中 δ 174.2 为酯羰基碳信号;δ 125.1、162.9 为 2
个烯碳信号,δ 120.5、143.8、116.3、123.4、130.9、
150.7 为苯环上的碳信号。以上碳、氢谱数据与文献
报道的山海棠素的光谱数据基本一致[8]。因此,确
定化合物 6 为山海棠素(hypolide)。
化合物 7:无色针晶(CHC13),mp 253~255
℃;1H-NMR (300 MHz, CDCl3) 谱中 δ 1.05 (3H, s),
1.19 (6H, d, J = 6.9 Hz) 为 3 个甲基的氢质子信号;
3.69 (3H, s) 为甲氧基上的氢质子信号;一个连在苯
环上的叔碳上的质子信号 3.25 (1H, s, J = 6.9 Hz),
4.80 (2H, m) 为连氧亚甲基上的质子信号;6.42 (1H,
s) 为苯环上的氢质子信号。13C-NMR (75 MHz,
CDCl3) 谱中共给出 20 个碳信号,其数据见表 1。
其中 δ 174.8 为酯羰基碳信号;δ 125.2、163.2 为 2
个烯碳信号,δ 130.0、130.2、149.2、112.0、139.9、
150.8 为苯环上的碳信号。以上碳、氢谱数据与文献
报道的雷酚新内酯的光谱数据基本一致[9]。因此,确
定化合物 7 为雷酚新内酯(neotriptophenolid)。
化合物 8:无色针晶(醋酸乙酯),mp 180~
186 ℃,与 β-谷甾醇对照品进行 TLC 对照,在 3
种溶剂系统中展开,Rf 值一致。故确定化合物 8
为 β-谷甾醇。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1 期 2011 年 1 月 • 48 •
表 1 化合物 1~7、10、11 的 13C-NMR 数据(CDCl3)
Table 1 13C-NMR spectral data of compounds 1—7, 10, and 11 (in CDCl3)
碳位 1 2 3 4 5 6 7 10 11
1 40.6 37.0 37.1 39.2 38.6 32.6 31.0 36.8 22.2
2 20.9 32.5 32.6 26.7 27.2 19.6 18.6 32.4 41.5
3 40.6 80.9 79.0 217.7 78.9 125.1 125.2 217.6 212.9
4 42.9 38.0 38.7 47.3 38.7 162.9 163.2 39.1 58.2
5 51.1 55.3 55.2 55.0 55.2 44.9 44.8 55.3 42.0
6 22.3 18.1 18.3 19.6 18.3 22.4 19.5 19.5 41.0
7 39.7 33.8 33.8 33.9 33.1 24.5 25.5 33.8 18.0
8 44.8 39.2 39.2 39.2 39.5 120.5 130.8 39.3 52.8
9 50.2 47.5 47.6 43.5 47.5 143.8 130.2 47.4 37.1
10 38.6 37.7 38.4 36.7 37.0 36.2 37.3 39.1 59.2
11 17.5 23.5 23.6 23.6 23.5 116.3 149.2 23.5 35.4
12 25.9 122.5 122.6 124.4 124.6 123.4 11.2 122.4 30.6
13 48.2 143.6 143.6 140.3 140.2 130.9 139.9 143.6 37.6
14 37.9 41.5 41.6 42.6 39.8 150.7 150.8 41.7 38.7
15 57.7 32.4 32.4 32.6 25.2 26.9 26.1 32.1 28.0
16 79.0 32.5 32.6 24.3 25.0 22.7 23.9 32.4 32.3
17 24.5 46.5 46.5 35.3 33.8 22.5 23.7 46.6 47.7
18 23.1 40.9 40.9 46.7 43.4 174.2 174.8 41.0 36.4
19 176.5 45.8 45.9 39.8 39.3 70.5 70.6 45.8 34.9
20 73.9 30.6 30.7 39.5 42.5 18.2 17.3 30.7 28.3
21 32.5 32.4 34.1 35.2 60.3 32.4 33.4
22 27.6 27.7 83.0 83.1 27.7 32.3
23 28.0 28.1 23.9 28.1 28.1 6.8
24 16.6 15.5 21.4 15.6 15.0 14.6
25 15.3 15.3 15.5 15.6 15.0 17.2
26 17.1 17.1 16.9 17.0 17.0 18.8
27 25.9 25.9 25.0 24.3 25.8 20.0
28 184.0 183.3 25.2 28.0 183.9 209.0
29 33.0 33.1 182.3 182.4 33.0 29.4
30 23.5 23.4 21.0 21.0 23.5 34.5
Ac 171.0/21.3
化合物 9:白色粉末(甲醇),与胡萝卜苷对照
品进行 TLC 对照,在 3 种溶剂系统中展开,Rf 值
一致。故确定化合物 9 为胡萝卜苷。
化合物 10:白色粒状结晶(石油醚-丙酮),
Liebermann-Burchard 反应呈阳性,Molish 反应呈阴
性。1H-NMR (300 MHz, CDCl3) 谱中 δ 0.82 (3H, s),
0.91 (3H, s), 0.94 (3H, s), 1.04 (3H, s), 1.06 (3H, s),
1.09 (3H, s), 1.15 (3H, s) 为 7 个甲基质子信号;5.31
(1H, t) 为烯氢质子信号。13C-NMR (75 MHz, CDCl3)
谱中共给出 30 个碳信号(表 1)。其中 δ 217.6 为羰
基碳信号;δ 183.9 为羧基碳信号;δ 143.6、122.4
为 2 个烯氢碳信号。以上碳、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
的 3-氧代齐墩果酸的光谱数据基本一致[4]。故确定
化合物 10 为 3-氧代齐墩果酸(3-oxo-oleanoic acid),
其为首次从雷公藤属植物中发现。
化合物 11:白色粉末(丙酮),Liebermann-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1 期 2011 年 1 月 • 49 •
Burchard 反应呈阳性,Molish 反应呈阴性。1H-NMR
(300 MHz, CDCl3) 谱中 δ 0.67, 0.72, 0.84, 0.95,
0.98,1.07 (3H, s), 0.87 (3H, d, J = 6.7 Hz) 为 7 个甲
基氢质子信号;9.84 为醛基氢质子的信号。13C-NMR
(75 MHz, CDCl3) 谱中共给出 30 个碳信号(表 1)。
其中 δ 6.79 为木栓烷类化合物典型的 23 位碳信号;
δ 212.9 为羰基碳信号;δ 209.0 为醛基碳信号。将
以上数据与文献中所报道的化合物木栓酮比较,
发现两者的波谱数据基本一致[10]。故确定化合物
11 为木栓酮(friedelin),从雷公藤属植物中首次
得到。
化合物 12:白色粉末(甲醇),1H-NMR (600
MHz, DMSO-d6) 谱中上部表儿茶素 δ 3.61 (1H,
H-3), 4.32 (1H, OH-3), 4.44 (1H, H-4), 4.94 (1H,
H-2), 5.71 (1H, H-8), 5.81 (1H, H-6), 6.51 (1H, H-6′),
6.61 (1H, H-5′), 6.79 (1H, H-2′), 8.65 (1H, OH-5),
8.74 (1H, OH-7), 下部表儿茶素 δ 2.36 (1H, H-4α),
2.71 (1H, H-4β), 4.17 (1H, H-3), 4.77 (1H, OH-3),
4.90 (1H, H-2), 5.78 (1H, H-6), 6.51 (1H, H-6′), 6.63
(1H, H-5′), 6.99 (1H, H-2′), 8.02 (1H, OH-7), 8.93
(1H, OH-5)。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原花青素 B2 的氢
谱数据相一致[11]。与已知原花青素 B2 对照品共薄
层及共 HPLC 检测,色谱行为完全一致。故鉴定化
合物 12 为原花青素 B2,其为从雷公藤属植物中首
次分离得到。
致谢:沈阳药科大学代测核磁共振谱和高分辨
质谱。
参考文献
[1] 王士明, 王 薏, 许 梓, 等. 昆明山海棠对雄性大鼠
抗生育作用的研究 [J]. 江苏医药, 1987, 13(12): 659-
660.
[2] Yu D Q, Xie F Z, Ling X T. A new diterpene lactone from
Tripterygium wilfordii [J]. Chin Chem Lett, 1992, 3(5):
435-438.
[3] Chen K, Shi QA, Fujioka T, et al. Anti-AIDS agents,
tripterifordin, a novel anti-HIV principle from
Tripterygium wilfordii: Isolation and structural elucidation
[J]. J Nat Prod, 1992, 55(1): 88-92.
[4] Hirayama Y, Udagawa A, Shimada C. Living body
protein degeneration suppresser [P]. Japan: JP9067253
(A), 1997-03-11.
[5] 付晓丽, 张立伟, 林文翰, 等. 满山红化学成分的研究
[J]. 中草药, 2010, 41(5): 704-707.
[6] 张宪民, 吴大刚, 周激文, 等. 昆明单海棠根的齐墩果
烷型三萜成分 [J]. 云南植物研究, 1993, 15(1): 92-96.
[7] 秦国伟, 杨学敏, 顾文华, 等. 雷公藤中两种新三萜内
酯——雷公藤内酯甲和己的结构 [J]. 化学学报, 1982,
40(7): 637.
[8] 邓福孝, 黄寿卿, 曹剑虹, 等. 雷公藤三种新二萜的分
离和结构 [J]. 植物学报, 1985, 27(5): 516-519.
[9] 邓福孝, 周炳南, 宋国强, 等. 雷公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Ⅲ. 雷公藤新二萜内酯——雷酚内酯甲醚和雷酚新内
酯的分离及结构 [J]. 药学学报, 1982, 17(2): 146-150.
[10] 刘锡葵, 吴大刚. 独籽藤中木栓烷三萜化学成分 [J].
中草药, 1993, 24(8): 395-397.
[11] Kohler N, Wray V, Winterhalter P. Preparative isolation of
procyanidins from grape seed extracts by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J]. J Chromatogr A,
2008, 1177(1): 114-125.
《中草药》杂志最新佳绩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0 年 11 月 26 日发布:《中草药》杂志 2009 年总被引频次 5 631,名列我国科技期刊第 16
名,中医中药类期刊第 1 名;影响因子 0.627,基金论文比 0.620,他引率 0.890,权威因子 2 202.980;连续 6 年(2005—2010
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中草药》杂志 2009 年 12 月荣获“新中国 60 年有影响力的期刊”,执行主编陈常青研究员荣获“新中国 60 年有影响力
的期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