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GC-MS analysis of liposoluble components from Compound Tibetan medicine Dangzuo

复方藏药当佐脂溶性成分GC-MS分析



全 文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12 期 2011 年 12 月

• 2413 •
复方藏药当佐脂溶性成分 GC-MS 分析
李 岑 1, 2, 3,杨红霞 1, 2, 3,杜玉枝 1, 2,魏立新 1, 2*
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 西宁 810008
2. 青海省藏药药理学和安全性评价研究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08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摘 要:目的 对复方藏药当佐中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以探索其药理效应的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柱色谱法将当
佐的脂溶性提取物分离为 3 个流份:非极性、弱极性和极性流份,并运用 GC-MS 联用法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从 3 个不同
极性的流份中,共分离出 103 个色谱峰,所有化合物均得到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质量分数。结论 藏药当佐
中脂溶性成分得到全面分析,并发现存在多种活性化合物,为揭示当佐药理和毒理效应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当佐(复方藏药);脂溶性成分;GC-MS;面积归一化法;物质基础
中图分类号:R 28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 - 2670(2011)12 - 2413 - 05
GC-MS analysis of liposoluble components from Compound Tibetan medicine
Dangzuo
LI Cen1, 2, 3, YANG Hong-xia1, 2, 3, DU Yu-zhi1, 2, WEI Li-xin1, 2
1. Northwest Institute of Plateau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ining 810008, China
2. Qinghai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Tibetan Medicine Pharmacology and Safety Assessment, Xining 810008, China
3.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Key words: Dangzuo (a compound preparation of Tibetan medicine); liposoluble constituent; GC-MS; area normalization method;
material basis

当佐为藏医临床常用传统复方制剂,由石榴
籽、肉桂、白豆蔻、荜茇、红花及珍宝药物佐太
共 6 味药组成,具有温胃益火、化滞除湿、温通
经脉、保肝健胃等功效,主要用于消化不良、食
欲不振、寒性腹泻、慢性肠胃炎及肝胆疾病等病
症。本制剂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但是关于
当佐中脂溶性化学成分的分析,尚未见文献报道。
现代研究表明,当佐中的植物配伍药(如石榴
籽、肉桂、白豆蔻等)含有大量的挥发性及脂溶性
成分,并且具有显著药理活性[1-5]。本研究采用柱
色谱法将当佐脂溶性提取物分离为 3 个部分,即非
极性、弱极性和极性流份,并运用 GC-MS 法进行
分离鉴定,为探讨当佐药理和毒理效应的物质基础
提供参考。
1 仪器与材料
Agilent 7890A/5975MS 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美国 Agilent 公司);色谱柱为 DB-5 石英毛细管柱
(30 m×0.25 mm,0.25 μm);AG135 精密天平(瑞
士 Mettler-Toledo 公司);KQ—2500DE 数控超声波
清洗器(昆山超声仪器有限公司);Millipore 超纯
水器(美国 Millipore 公司);索氏提取器(天津市
天玻玻璃仪器有限公司)。
石油醚、正己烷、二氯甲烷、甲醇均为分析纯;
甲醇(色谱纯,美国 Fisher 公司);三氟化硼(GR,
Sigma 公司)。
当佐样品由青海玉树州藏医院扎西副院长于
2009 年 11 月提供。
2 方法
2.1 样品提取
精密称取当佐样品 5 g,滤纸包好,置于索氏提
取器中提取,得到具有芳香气味的浅黄色油状物,
即当佐脂溶性成分,测得当佐含脂溶性成分 5.442%。

收稿日期:2011-03-25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藏药佐太、寒水石和诃子特色炮制技术研究”(2007BAI48B02)
作者简介:李 岑(1985—),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药用植物化学。E-mail: licen_601@126.com
*通讯作者 魏立新 Tel: (0971)6143668 E-mail: lxwei@nwipb.ac.cn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12 期 2011 年 12 月

• 2414 •
2.2 样品预处理
将得到的当佐脂溶性成分再经硅胶-氧化铝柱
分离,分别以正己烷、二氯甲烷和甲醇洗脱,最
终得到 3 个流份:非极性、弱极性和极性流份。
非极性和弱极性流份直接进行 GC-MS 分析,极性
流份经三氟化硼-甲醇(1∶4)体系,于 60 ℃下甲
酯化 24 h,再经乙醚萃取纯化后进行 GC-MS 分析。
2.3 测定条件
GC 条件:DB-5 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载气为氦气(99.999%),横流模
式流量 1.0 mL/min;气化室温度:250 ℃(保持
3 min),以 6 ℃/min 的速率升温至 280 ℃(保持
50 min),分流比为 20∶1,溶剂为乙醚,进样量
10 μL,进样温度 250 ℃。
MS 条件:EI 离子源,电子源电离能 70 eV,
离子源温度 230 ℃,四级杆温度 150 ℃,接口温
度 280 ℃。质量扫描范围 30~550 amu;NIST 02L
谱库。
3 结果
当佐脂溶性成分的非极性、弱极性和极性流
份的总离子流色谱图见图 1。从 3 个不同极性流份
中分别分离出 27、30 和 46 个色谱峰,经 NIST 02L
谱库对照、谱图解析并结合有关文献,所有化合物
均得到鉴定,结果见表 1~3。

图 1 当佐非极性(A)、弱极性(B)和极性(C)流份 GC-MS 总离子流图
Fig. 1 Total iron current chromatograms of non-polar (A), weak polar (B), and polar (C) fraction from Dangzuo
表 1 当佐非极性流份化合物鉴定结果
Table 1 Identification of chemical components from non-polar fraction of Dangzuo
峰号 化合物名称 保留时间/min 质量分数/% 峰号 化合物名称 保留时间/min 质量分数/%
1 反-8-十七烯 23.119 0.421 15 异构-二十七烯 45.406 0.167
2 顺-8-十七烯 23.335 1.041 16 正二十七烷 45.752 26.972
3 正十七烷 23.692 1.260 17 正二十八烷 47.483 1.616
4 反-5-十九烯 28.317 0.365 18 反异构-二十九烯 48.639 4.903
5 顺-5-十九烯 28.563 0.793 19 异构-二十九烯 48.942 0.485
6 正十九烷 28.866 0.452 20 正二十九烷 49.232 22.413
7 正二十烷 31.274 0.128 21 正三十烷 50.858 0.998
8 正二十一烷 33.588 0.401 22 反异构-三十一烯 52.077 0.628
9 正二十二烷 35.810 0.376 23 异构-三十一烯 52.189 0.791
10 正二十三烷 37.965 12.992 24 正三十一烷 52.486 12.250
11 正二十四烷 40.003 0.935 25 正三十二烷 54.184 0.508
12 正二十五烷 41.979 3.722 26 反异构-三十三烯 55.706 0.407
13 正二十六烷 43.872 0.716 27 正三十三烷 56.201 0.847
14 反异构-二十七烯 45.124 3.413

4 讨论
4.1 非极性流份
从当佐脂溶性提取物的非极性流份中分离出
27 个色谱峰,经 NIST 02L 谱库对照、人工谱图解
析,27 个色谱峰全部得到鉴定。非极性流份主要为
正构烷烃、正反烯烃及异构烯烃类,以正构烷烃系
20 30 40 50 60 20 30 40 50 60 20 30 40 50 60
A B C
t / min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12 期 2011 年 12 月

• 2415 •
表 2 当佐弱极性流份化合物鉴定结果
Table 2 Identification of chemical components from weak polar fraction of Dangzuo
峰号 化合物名称 保留时间/min 质量分数/% 峰号 化合物名称 保留时间/min 质量分数/%
1 菲 25.961 9.437 16 苯并(α)芘 48.669 3.904
2 蒽 26.232 1.627 17 苯并(e)芘 48.940 3.254
3 3-甲基菲 28.885 0.488 18 苝 49.365 0.976
4 2-甲基菲 29.045 0.651 19 αβ-降藿烷 51.879 0.944
5 9-甲基菲 29.512 0.325 20 αβ-藿烷 53.293 2.278
6 1-甲基菲 29.630 0.325 21 βα-莫烷 53.989 0.390
7 N-苯基-1, 3-二酮-
氢化异吲哚
32.492 0.488 22 αβ-22S-31-升藿烷 55.145 0.325
8 荧蒽 32.903 28.961 23 αβ-22R-31-升藿烷 55.403 0.260
9 芘 34.101 18.549 24 γ-蜡烷 55.792 0.586
10 惹烯 36.323 2.928 25 αβ-22S-31, 32-二升藿烷 56.837 0.228
11 3-甲基-2-苯甲酮基-吲哚 39.888 1.627 26 αβ-22R-31, 32-二升藿烷 57.269 0.195
12 苯并(α)蒽 41.329 7.809 27 αβ-22S-31, 32, 33-
三升藿烷
59.191 0.162
13 1, 2-苯并菲 41.545 6.508 28 αβ-22R-31, 32, 33-
三升藿烷
59.866 0.130
14 苯并(e)荧蒽 47.353 5.532 29 αβ-22S-31, 32, 33, 34-
四升藿烷
62.150 0.098
15 苯并(k)荧蒽 47.896 0.911 30 αβ-22R-31, 32, 33, 34-
四升藿烷
63.125 0.065
列占大多数为特征。从表 1 可知,该部分含有的正
构烷烃除正十八烷烃外,从正十七烷烃到正三十烷
烃没有间断。
4.2 弱极性流份
从当佐脂溶性提取物的弱极性流份中分离出
30 个色谱峰,均得到鉴定。从表 2 可知,弱极性流
份主要检出为芳香烃类化合物、藿烷、莫烷及蜡烷
等。其中荧蒽所占比例最高,达 28.9%。最新毒理
学研究表明[6],荧蒽类化合物可通过肺部、胃肠道
及皮肤吸收,不同程度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
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等酶的活性,引起机
体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对探讨当佐的毒理效应及
临床安全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4.3 极性流份
在当佐脂溶性提取物的极性流份中分离出 46
个色谱峰,所有化合物均得到鉴定。极性流份主要
为脂肪酸类、生物碱类、三环二萜类、芳香羧酸及
甾萜类等。其中甲氧基不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的质
量分数为 43.3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不饱和脂肪酸
能够抑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降低血液中三
酰甘油、胆固醇等作用,而且还发现不饱和脂肪酸
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等生理作用[7]。
在该流份中,胡椒碱的质量分数为 2.4%,药理实验
表明胡椒碱具有抗胃溃疡、调血脂、抗氧化、催眠、
抗惊厥及抑制胆结石形成等作用[8-9]。当佐脂溶性成
分的极性流份分析对揭示当佐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4.4 柱色谱的选择
考虑到当佐为复方制剂,石油醚提取出的脂溶性
成分比较复杂,如果直接进行 GC-MS 分析,各成分
之间相互干扰较大,结果可靠性低。因此,采用柱色
谱(硅胶-氧化铝柱)分别用正己烷、二氯甲烷和甲
醇洗脱,将其分离为 3 种流份:非极性、弱极性和
极性流份,然后分别进行 GC-MS 分析。结果表明 3
个流份中的各成分分离度良好,且背景干扰极小。
总之,通过 GC-MS 分析,从当佐脂溶性成分
的 3 个流份中,共分离出 103 个色谱峰,并全部
得到鉴定。其中非极性成分以正构烷烃为主;弱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12 期 2011 年 12 月

• 2416 •
表 3 当佐极性流份化合物鉴定结果
Table 3 Identification of chemical components from polar fraction of Dangzuo
峰号 化合物名称 保留时间/min 质量分数/%
1 9-羰基壬酸 (甲酯) 16.121 0.174
2 辛二酸 (二甲酯) 16.446 0.387
3 邻苯二甲酸 (二甲酯) 16.740 0.502
4 正十二烷酸 (甲酯) 18.724 3.369
5 壬二酸 (二甲酯) 19.406 1.948
6 正十三烷酸 (甲酯) 21.592 0.044
7 癸二酸 (二甲酯) 22.275 0.199
8 正十四烷酸 (甲酯) 24.337 2.540
9 正十五烷酸 (甲酯) 26.971 0.294
10 降姥鲛-2-酮 27.476 0.557
11 正十六烷酸 (甲酯) 29.534 26.581
12 正十七烷酸 (甲酯) 31.889 0.255
13 反-油酸 (甲酯) 33.733 0.583
14 正十八烷酸 (甲酯) 34.216 7.985
15 反式-10-羟基-6-甲氧基-十八烯 (10) 酸 (甲酯) 35.606 4.545
16 反式-11-羟基-5-甲氧基-十八烯 (11) 酸 (甲酯) 35.690 4.676
17 顺式-10-羟基-6-甲氧基-十八烯 (10) 酸 (甲酯) 35.873 2.393
18 顺式-11-羟基-5-甲氧基-十八烯 (11) 酸(甲酯) 35.935 2.399
19 8.10-二甲氧基-十八烷酸 (甲酯) 37.165 22.258
20 12-甲氧基-十八烷酸 (甲酯) 37.218 1.258
21 13-甲氧基-十八烷酸 (甲酯) 37.271 1.001
22 14-甲氧基-十八烷酸 (甲酯) 37.377 0.687
23 15-甲氧基-十八烷酸(甲酯) 37.545 0.502
24 16-甲氧基-十八烷酸 (甲酯) 37.881 0.352
25 17-甲氧基-十八烷酸 (甲酯) 38.106 0.263
26 正二十烷酸 (甲酯) 38.543 1.865
27 反-9.14-二甲氧基-二十烯 (12) 酸 (甲酯) 39.653 0.555
28 反-10.15-二甲氧基-二十烯 (13) 酸 (甲酯) 39.730 0.719
29 顺-9.14-二甲氧基-二十烯 (12) 酸 (甲酯) 39.804 0.836
30 顺-10.15-二甲氧基-二十烯 (13) 酸 (甲酯) 39.909 0.842
31 正二十一烷酸 (甲酯) 40.548 1.062
32 四氢松香酸 40.985 0.285
33 二甲氧基-二十烷酸 (甲酯) 41.202 0.809
34 正二十二烷酸 (甲酯) 42.542 0.917
35 正二十三烷酸 (甲酯) 44.441 0.312
36 正二十四烷酸 (甲酯) 46.263 0.649
37 异胡椒碱 46.781 0.538
38 正二十五烷酸 (甲酯) 48.014 0.493
39 胡椒碱 49.386 2.426
40 正二十六烷酸 (甲酯) 49.729 0.324
41 正二十七烷酸 (甲酯) 51.383 0.067
42 A:D-新奥利-12, 14-二烯 51.881 0.262
43 二辛苯基胺 52.784 0.641
44 正二十八烷酸 (甲酯) 53.034 0.304
45 正三十烷酸 (甲酯) 56.992 0.212
46 正三十二烷酸 (甲酯) 62.742 0.129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12 期 2011 年 12 月

• 2417 •
极性成分以芳香类衍生物为主,其中荧蒽类化合
物所占比例最高;极性成分中发现了多种甲氧基
不饱和脂肪酸,还发现了胡椒碱及异胡椒碱等生
物活性成分。
本研究采用 GC-MS 法,对藏药当佐中脂溶性
成分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发现了许多已知生物活性
的物质,为探讨当佐药效作用和毒理效应的物质基
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赵云荣, 王文领, 王 勇, 等. 石榴籽中脂肪酸成分分
析 [J]. 化学研究, 2005, 16(2): 72-74.
[2] 李文敏, 敖明章, 王俊汉, 等. 石榴籽油对实验性高脂
血症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J]. 食品科学 ,
2007, 28(2): 309-312.
[3] 安福丽, 张 仲, 相聪坤, 等. 肉桂挥发油成分分析及
其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研究 [J]. 中国药业 , 2009,
18(22): 25-27.
[4] 苏德民, 姚发业, 石 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及气相
色谱-红外分析法测定白豆蔻挥发油成分 [J]. 时珍国
医国药, 2007, 18(5): 1408-1409.
[5] 吴知行, 杨尚军, 巴图伦, 等. 荜茇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J]. 中草药, 1994, 25(9): 500.
[6] 任加云, 潘鲁青, 苗晶晶. 苯并芘(a)和苯并芘(k)荧蒽
混合物对栉孔扇贝毒理学指标的影响 [J]. 环境科学学
报, 2006, 26(6): 1180-1186.
[7] 韩宏毅, 王 剑. 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其生理功能 [J].
中国临床研究, 2010, 23(6): 523-525.
[8] 崔广智, 裴印权. 胡椒碱抗实验性癫痫作用及其作用
机制分析 [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2, 18(6): 675-680.
[9] 包兰兰, 金 桩, 博·格日勒图. 胡椒碱降血脂作用的
实验研究 [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4, 10(1): 22-23.



《中草药》杂志最新佳绩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0 年 11 月 26 日发布:《中草药》杂志 2009 年总被引频次 5 631,名列
我国科技期刊第 16 名,中医中药类期刊第 1 名;影响因子 0.627,基金论文比 0.620,他引率 0.890,权
威因子 2 202.980;连续 6年(2005—2010 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中草药》杂志 2009 年 12 月荣获“新中国 60 年有影响力的期刊”,执行主编陈常青研究员荣获“新
中国 60 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人”。
《中草药》杂志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出版政府奖是中国出版界的最高奖,此次评选是在
全国约 5 000 种科技期刊中评选出前 10 名为中国出版政府奖,11~30 名为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2011
年 3 月 18 日于北京举行盛大的颁奖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