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11 期 2011 年 11 月
• 2330 •
药用菊花 HPLC 图谱分析及其模式识别研究
邵清松 1, 2,郭巧生 1 *,李育川 1,王佩佩 2
1. 南京农业大学 中药材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95
2.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 311300
摘 要:目的 研究药用菊花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药用菊花 HPLC 图谱,对 29 种药用菊花
栽培类型进行测定,并使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图谱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 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相一致,29
份药用菊花种质资源分为两类。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药用菊花质量控制及其综合评价。
关键词:药用菊花;质量控制;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HPLC
中图分类号:R286.0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 - 2670(2011)11 - 2330 - 05
HPLC spectrum analysis and chemical pattern recognition of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for medicinal use
SHAO Qing-song1, 2, GUO Qiao-sheng1, LI Yu-chuan1, WANG Pei-pei2
1.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2.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Hangzhou 311300, China
Key words: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for medicinal use; quality control; cluster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HPLC
药 用 菊 花 为 菊 科 植 物 菊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具有散风清热,
平肝明目等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
肿痛,眼目昏花[1]。我国药用菊花具有悠久的历史,
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根据产地的不同,主要有杭
菊、贡菊、亳菊、滁菊、怀菊、济菊、祁菊和川菊
等栽培类型。由于长期引种栽培和定向选择,其进
化速率快于自然条件下的进化,许多性状的变化已
经明显区别于原始野生种。据初步调查,药用菊花
种质资源在形态特征、内在质量和产量等方面均有
较大差异[2-5]。本实验采用 HPLC 方法建立药用菊花
的指纹图谱,并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模式识
别方法应用于药用菊花的指纹图谱,建立药用菊花
指纹图谱的指标参数评判标准,为药用菊花药材的
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1 材料与仪器
药用菊花采自南京农业大学中药材研究所种质
资源圃,种质来源见表 1,经南京农业大学郭巧生教
授鉴定为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当舌状
花序开放 70%左右时采集头状花序,采后立即置烘箱
105 ℃杀青 3 min,60 ℃烘干,粉碎后过 100 目筛,
备用。甲醇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槲皮素
(批号 87K0744,质量分数≥98%)购自 Sigma 公司。
Waters 2695 高效液相色谱仪(配 Waters 2996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Waters 717 plus 自动进样器,
Waters Empower Pro 色谱工作站,美国 Waters 公
司),AB265—S 分析天平(瑞士 Mettler Toledo 公
司),Millipore 超纯水机(法国 Millipore 公司)。
2 方法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 Waters X Bridge C18 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 A 为甲醇,B 为 0.2%磷酸-水
溶液,线性梯度洗脱,0~20 min,45% A;20~30
min,45%~70% A;30~40 min,70% A;40~45 min,
收稿日期:2011-04-15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I06A12-11);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2090175)
作者简介:邵清松(1980—),男,浙江人,博士,主要从事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研究。E-mail: sqszjfc@126.com
*通讯作者 郭巧生 Tel: (025)84396591 E-mail: gqs@njau.edu.cn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11 期 2011 年 11 月
• 2331 •
表 1 材料种质来源
Table 1 Germplasm sources of materials tested
序号 栽培类型 经度/E 纬度/N 来源 序号 栽培类型 经度/E 纬度/N 来源
1 早小洋菊 120°32’ 30°38’ 浙江桐乡 16 金菊 4 号 120°32’ 30°38’ 浙江桐乡
2 晚小洋菊 120°32’ 30°38’ 浙江桐乡 17 早贡菊 118°44’ 29°88’ 安徽歙县
3 大洋菊 120°32’ 30°38’ 浙江桐乡 18 晚贡菊 118°44’ 29°88’ 安徽歙县
4 异种大白菊 120°32’ 30°38’ 浙江桐乡 19 黄药菊 118°44’ 29°88’ 安徽歙县
5 小汤黄 120°32’ 30°38’ 浙江桐乡 20 小亳菊 115°47’ 33°52’ 安徽亳州
6 小白菊 120°13’ 33°38’ 江苏射阳 21 大亳菊 115°47’ 33°52’ 安徽亳州
7 红心菊 120°13’ 33°38’ 江苏射阳 22 特种亳菊 115°47’ 33°52’ 安徽亳州
8 大白菊 120°13’ 33°38’ 江苏射阳 23 怀小白菊 113°12’ 35°14’ 河南武陟
9 长瓣菊 120°13’ 33°38’ 江苏射阳 24 怀大白菊 113°12’ 35°14’ 河南武陟
10 黄菊 120°13’ 33°38’ 江苏射阳 25 怀小黄菊 113°12’ 35°14’ 河南武陟
11 大黄菊 120°13’ 33°38’ 江苏射阳 26 滁菊 118°31’ 32°33’ 安徽滁州
12 香溢菊 120°32’ 30°38’ 浙江桐乡 27 济菊 116°33’ 35°23’ 山东嘉祥
13 金菊 1 号 120°32’ 30°38’ 浙江桐乡 28 祁菊 115°20’ 38°24’ 河北安国
14 金菊 2 号 120°32’ 30°38’ 浙江桐乡 29 麻城菊 115°01’ 31°10’ 湖北麻城
15 金菊 3 号 120°32’ 30°38’ 浙江桐乡
70%~100% A。体积流量 1 mL/min;检测波长 350
nm;柱温 25 ℃;进样量 20 μL。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甲醇提取样品,料液比 1∶20,超声提取 1 h,
滤过,根据 Lee 等[6]方法,略有改动,在滤液中加
入浓盐酸(5∶1),90 ℃水浴水解 1 h,冷却后定
容至 10 mL 量瓶中,过 0.45 μm 微孔滤膜,滤液为
供试品溶液。
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槲皮素对照品适量,用甲醇溶解,定
容,配制成质量浓度为 0.16 mg/mL 溶液,过 0.45 μm
微孔滤膜,即得对照品溶液。
2.4 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批供试品溶液(早小洋菊),连续进样
5 次,各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
RSD 值均小于 3%,符合指纹图谱的要求。
2.5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的供试品溶液(早小洋菊),分别
在 0、1、4、12、24 h 进样,各色谱峰的相对保留
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 RSD 值均小于 3%,表明供试
品溶液在 24 h 内基本稳定,符合指纹图谱的要求。
2.6 重现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的供试品溶液(早小洋菊)5 份进
行测定,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单峰面积占总
峰面积大于或等于 5%的色谱峰面积比值基本一致
(RSD 值均小于 3%),符合指纹图谱要求。
2.7 样品的测定
测定药用菊花 29 种栽培类型样品,共获得 28
个色谱峰,其中 13 号峰(槲皮素)为有效成分峰
且分离度较好,因此选其为内参比峰(代表性色谱
图见图 1)。各色谱峰对内参比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定
性,计算各色谱峰相对于其内参比峰的峰面积比。
若某一指纹图谱在某相对保留时间处无峰,相对峰
面积为零,仍给相应的编号,以保证各色谱指纹图
谱都有相同的色谱峰数。
2.8 数据处理
根据槲皮素对照品的出峰时间,对各样品检测
到的色谱峰进行初步确认,参考洪筱坤等[7]和邹纯
图 1 药用菊花 HPLC 图谱及共有峰
Fig. 1 HPLC chromatogram and common peaks
of C. morifolium for medicinal use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6
7
10
9 11
13 20 24
25 26 27
t / min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11 期 2011 年 11 月
• 2332 •
才等[8]关于中药数字化色谱分析方法,计算各色谱
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应用 SPSS 13.0 统计软件对指
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HPLC 图谱直观分析
根据保留时间对所测定的药用菊花的色谱峰
进行统计,得出 28 个峰,其中共有峰 11 个,分别
为第 6、7、9、10、11、13、20、24、25、26、27
号峰。从色谱峰数目看,最多的是滁菊,为 24 个;
其次是大洋菊、异种大白菊、小汤黄、红心菊、长
瓣菊和麻城菊,为 21 个;怀小白菊和怀大白菊位
居第三,为 20 个;而黄菊、大黄菊和黄药菊所检
测到的色谱峰最少,都为 14 个。经过保留时间比
对,发现有些栽培类型具有特殊色谱峰,如第 15、
16、17 号峰只有滁菊具有,第 28 号峰只有大白菊
具有,特种亳菊、济菊和祁菊具有一个共有峰 19
号峰,结果见图 2 和表 2,3。
图 2 药用菊花 29 种栽培类型 HPLC 指纹图谱
Fig. 2 HPLC fingerprint for 29 kinds of cultivated
C.morifolium for medicinal use
表 2 药用菊花各色谱峰的相对峰面积
Table 2 Relative peak areas of C. morifolium for medicinal use
相对峰面积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 0.764 2 − 0.093 7 − 2.291 1 1.216 7 − 0.182 7 0.823 2 0.273 3 − 1 0.076 7
2 − 0.742 2 − 0.096 1 − 2.266 7 1.245 6 − 0.191 3 0.853 6 0.262 0 − 1 0.073 3
3 0.156 9 1.725 4 − 0.760 7 0.124 0 4.020 6 1.413 2 0.422 3 0.536 7 1.841 0 0.647 4 − 1 0.154 0
4 0.146 4 1.738 4 − 0.760 1 0.125 2 4.019 7 1.445 7 0.421 5 0.537 5 1.841 2 0.617 3 − 1 0.154 2
5 0.159 1 1.690 2 − 0.759 3 0.101 7 4.021 0 1.418 1 0.434 2 0.546 5 1.800 1 0.647 4 − 1 0.144 2
6 − 0.772 3 − 0.095 7 − 2.278 9 1.209 8 − 0.193 1 0.832 2 0.281 0 − 1 0.069 9
7 0.156 1 1.725 1 − 0.760 1 0.121 3 4.086 7 1.420 4 0.422 0 0.516 0 1.811 0 0.605 4 − 1 0.154 0
8 − 0.726 3 − 0.314 8 − 2.055 0 2.284 6 − 0.169 2 0.818 2 0.227 4 0.147 3 1 −
9 0.164 1 1.515 2 − 0.631 2 0.180 9 4.318 3 1.387 2 0.390 9 0.596 1 1.791 4 0.596 1 − 1 0.130 7
10 − 0.886 3 − − − 1.699 5 2.081 7 − 0.172 1 0.877 6 0.180 0 0.085 9 1 0.085 2
11 − 0.886 2 − − − 1.699 7 2.082 3 − 0.171 9 0.879 0 0.179 6 0.086 7 1 0.084 9
12 − 0.846 6 − 0.106 2 − 2.477 6 1.184 4 0.113 4 0.276 3 0.940 6 0.355 8 0.084 5 1 −
13 − 0.765 3 − 0.096 3 − 2.291 3 1.201 4 − 0.191 3 0.854 4 0.262 8 − 1 0.075 7
14 − 0.748 9 − 0.094 9 − 2.294 6 1.202 4 − 0.193 5 0.854 0 0.263 7 − 1 0.074 9
15 − 0.750 2 − 0.095 4 − 2.270 6 1.213 5 − 0.192 5 0.854 1 0.261 1 − 1 0.075 3
16 − 0.745 3 − 0.096 2 − 2.242 2 1.206 8 − 0.181 1 0.834 1 0.242 1 − 1 0.071 3
17 − − 1.211 5 0.337 3 − 3.450 9 0.880 3 0.337 8 0.386 9 1.358 5 0.538 8 0.135 8 1 −
18 − − 1.240 2 0.338 3 − 3.441 2 0.870 4 0.357 8 0.389 9 1.361 1 0.566 1 0.151 3 1 −
19 − 0.914 6 − 0.237 0 − 2.177 1 2.012 3 − 0.272 1 0.938 9 0.330 9 0.142 2 1 −
20 − − 1.210 6 0.325 7 − 3.453 2 0.863 6 0.330 4 0.313 5 1.344 7 0.563 6 0.164 4 1 −
21 − − 1.232 8 0.331 3 − 3.460 3 0.846 6 0.352 6 0.333 3 1.357 8 0.541 0 0.183 7 1 −
22 − 2.620 2 − 0.598 7 − 5.806 7 2.290 1 0.711 4 1.001 2 3.255 4 1.147 9 − 1 0.260 2
23 0.149 9 1.808 7 − 0.535 9 0.118 9 3.576 9 1.379 9 0.410 9 0.521 4 1.809 9 0.523 3 − 1 0.128 8
24 0.152 4 1.839 0 − 0.501 9 0.123 4 3.570 3 1.386 0 0.411 7 0.517 4 1.833 7 0.525 1 − 1 0.129 4
25 − − 1.209 8 0.330 3 − 3.465 7 0.881 9 0.307 8 0.376 8 1.388 4 0.505 7 0.143 8 1 −
26 0.162 9 1.718 0 − 0.762 5 0.129 2 4.011 7 0.584 1 0.573 2 0.710 4 1.825 9 0.866 8 0.135 3 1 0.224 0
27 − 2.582 8 − 0.532 5 − 5.812 1 2.313 3 0.777 0 1.089 9 3.266 9 1.105 8 − 1 0.294 4
28 − 2.541 7 − 0.511 2 − 5.781 2 2.304 5 0.747 8 1.032 1 3.265 3 1.129 1 − 1 0.278 8
29 0.166 9 1.525 9 − 0.662 7 0.195 0 4.426 1 1.499 1 0.316 7 0.527 4 1.681 4 0.615 7 − 1 0.124 7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29
1
t / min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11 期 2011 年 11 月
• 2333 •
续表 2
相对峰面积 编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1 − − − 0.074 3 − 1.352 3 0.114 6 0.113 5 − 1.448 4 0.169 0 0.109 9 0.224 3 −
2 − − − 0.071 6 − 1.364 3 0.130 0 0.132 6 − 1.445 7 0.154 9 0.124 4 0.224 6 −
3 − − − 0.178 1 − 3.175 1 0.206 9 0.179 0 2.325 8 0.107 9 0.169 1 0.579 2 0.484 5 −
4 − − − 0.178 1 − 3.185 2 0.206 8 0.178 9 2.324 9 0.117 2 0.169 4 0.579 1 0.484 3 −
5 − − − 0.158 2 − 3.175 2 0.216 9 0.178 1 2.325 3 0.107 5 0.179 3 0.529 3 0.474 3 −
6 − − − 0.065 5 − 1.343 7 0.166 3 0.110 0 − 1.413 5 0.162 5 0.143 2 0.285 4 −
7 − − − 0.157 0 − 3.205 0 0.206 0 0.177 9 2.294 9 0.147 0 0.168 9 0.578 9 0.515 0 −
8 − − − − − 1.508 4 − − − 4.327 6 0.178 2 0.310 7 0.131 9 0.258 3
9 − − − 0.171 4 − 3.195 8 0.226 5 0.168 1 2.395 2 0.127 3 0.179 2 0.549 0 0.494 7 −
10 − − − − − 1.473 2 − − − 2.186 6 0.136 8 0.122 3 0.179 2 −
11 − − − − − 1.472 9 − − − 2.187 3 0.137 1 0.121 3 0.178 8 −
12 − − − − − 1.391 0 0.096 2 − − 1.665 9 0.143 2 0.113 7 0.208 9 −
13 − − − 0.077 5 − 1.341 3 0.110 0 0.117 6 − 1.490 9 0.125 8 0.131 6 0.218 5 −
14 − − − 0.078 9 − 1.326 9 0.131 8 0.145 6 − 1.474 3 0.123 2 0.143 8 0.201 3 −
15 − − − 0.077 1 − 1.304 7 0.134 7 0.114 7 − 1.461 3 0.123 3 0.115 8 0.260 0 −
16 − − − 0.071 3 − 1.348 9 0.131 3 0.161 1 − 1.497 7 0.134 6 0.137 6 0.285 7 −
17 − − − − − 2.267 3 0.122 4 − − 3.556 2 0.188 0 0.143 2 0.348 7 −
18 − − − − − 2.248 8 0.146 4 − − 3.571 9 0.181 0 0.156 5 0.365 0 −
19 − − − − − 1.636 9 0 − − 5.758 4 0.266 8 0.507 3 0.215 8 −
20 − − − − − 2.261 3 0.123 5 − − 3.573 7 0.144 7 0.163 5 0.366 2 −
21 − − − − − 2.274 6 0.161 5 − − 3.512 6 0.169 9 0.143 5 0.314 8 −
22 − − − − 0.326 8 2.812 3 0.309 8 − − 4.142 3 0.568 6 0.525 9 0.950 2 −
23 − − − 0.179 8 − 4.859 8 0.215 8 0.168 8 − 5.331 5 0.230 1 0.251 5 0.290 7 −
24 − − − 0.186 6 − 4.862 1 0.214 9 0.167 4 − 5.329 0 0.226 2 0.250 9 0.297 2 −
25 − − − − − 2.204 5 0.106 3 − − 3.534 0 0.166 9 0.122 9 0.322 4 −
26 0.131 6 0.135 2 0.265 3 0.217 4 − 3.267 4 0.275 5 0.207 4 − 4.688 2 0.190 9 0.315 4 0.315 0 −
27 − − − − 0.300 4 2.805 6 0.317 0 − − 4.101 8 0.573 3 0.537 2 0.947 5 −
28 − − − − 0.335 2 2.786 5 0.302 0 − − 4.168 0 0.586 6 0.532 1 0.941 0 −
29 − − − 0.137 9 − 3.214 7 0.236 0 0.148 1 2.225 5 0.187 1 0.209 2 0.499 0 0.525 2 −
表 3 药用菊花各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
Table 3 Relative retention time of C. morifoliu for medicinal use
峰号 相对保留时间 峰号 相对保留时间
1 0.190 1 15 1.125 4
2 0.198 9 16 1.162 3
3 0.562 8 17 1.197 3
4 0.638 4 18 1.237 4
5 0.659 6 19 1.300 8
6 0.743 1 20 1.338 6
7 0.807 8 21 1.373 6
8 0.829 0 22 1.446 7
9 0.849 6 23 1.485 4
10 0.866 0 24 1.514 8
11 0.914 1 25 1.676 6
12 0.937 9 26 1.719 9
13 1.000 0 27 1.788 5
14 1.025 7 28 1.840 7
3.2 模式识别研究
3.2.1 聚类分析 根据 28 个色谱峰相对峰面积按
Q 法聚类,结果见图 3,当聚类距离在 L1=17 时供
试样品聚为 2 类:第 1 类由 23 个不同栽培类型的
药用菊花组成,除小亳菊、大亳菊、怀小黄菊外,
其余 20 个栽培类型均来自于南方。根据聚类图可
以将第 1 类进一步的划分为 3 组,第 1 组包括早小
洋菊、晚小洋菊、小白菊、黄菊、大黄菊、香溢菊、
金菊 1 号、金菊 2 号、金菊 3 号、金菊 4 号、早贡
菊、晚贡菊、小亳菊、大亳菊、怀小黄菊等 15 个
栽培类型;第 2 组包括大白菊和黄药菊等 2 个栽培
类型;第 3 组包括大洋菊、异种大白菊、小汤黄、
红心菊、长瓣菊、麻城菊等 6 个栽培类型。第 2 类
由 6 个不同栽培类型的药用菊花组成,除滁菊均来
自于北方。根据聚类图可以将第 2 类进一步的划分
为两组,第 1 组包括特种亳菊、济菊和祁菊;第 2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11 期 2011 年 11 月
• 2334 •
图 3 基于 HPLC 的药用菊花聚类分析结果
Fig. 3 Hiera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 of C. morifolium
for medicinal use based on HPLC
组包括怀小白菊、怀大白菊和滁菊。
3.2.2 主成分分析 通过色谱工作站将药用菊花
HPLC 图谱进行积分后以保留时间和色谱峰面积作
为数据的信息,一个样本的数据为一个数据向量生
成样本数据,29 个样本数据组成样本指纹数据矩
阵。对数据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后,分别
以其第 1、第 2 主成分建立坐标系,进行投影即可
得到所有样本的主成分分析平面投影图(图 4),第
1 主成分贡献率为 57.96%,第 2 主成分贡献率为
36.35%,样本间内在的相互关系可较好地表现出
来。进而实现样本之间的分类。从药用菊花主成分
分析平面投影图可知怀小白菊、怀大白菊、特种亳
菊、济菊和祁菊归为一类,其余栽培类型的药用菊
花归为一类。
图 4 药用菊花主成分分析平面投影图
Fig. 4 Projection of PCA analysis on C. morifolium
for medicinal use
4 讨论
本研究比较了不同比例甲醇和水混合溶剂
(100%甲醇、75%甲醇、60%甲醇)的提取效果,
发现 100%甲醇的条件下,色谱图中所有成分的峰
面积较大。对超声和回流法进行比较,由于超声法
操作简单,提取时间短,效果好,故选用该法。同
时还考察了以 100%甲醇为提取溶剂,不同提取时
间(30、60、90 min)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以甲
醇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 60 min,提取较完全,且
方法稳定、重现性好。
药用菊花黄酮类成分多且结构相近,等度洗脱
方式很难将其分开,为了使供试样品中的化学成分
尽可能洗脱和分离,最大限度地提供鉴别及分类信
息,本实验采用甲醇和 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
实验最后所确定的梯度洗脱程序使各色谱峰分离
较好,保留时间适中。本研究在 200~500 nm 进行
波长扫描,发现 350 nm 处色谱峰信息丰富,各峰
分离情况良好,各组分均有较大吸收,且基线平稳,
故选择 350 nm 作为测定波长。
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两种化学计量学
方法对药用菊花色谱积分数据进行了模式识别的
初探。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所获得的结果基本一
致,两种分析所表达的信息各有特点:聚类分析能
提供丰富的数量信息,量化地体现种源之间的关
系。主成分分析能从不同的方向和层面更直观地提
供更多的关于各种源或群体的关系。因此,两种方
法并不重复,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合起来使
用,可以互相印证和补充。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 [S]. 一部. 2010.
[2] 邵清松, 郭巧生, 张志远. 药用菊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
性的 ISSR 分析 [J]. 中草药, 2009, 40(12): 1971-1975.
[3] 郭巧生, 何先元, 刘 丽, 等. 药用白菊花新品种选育
研究 [J]. 中国中药杂志, 2003, 28(1): 28-31.
[4] 徐文斌, 郭巧生, 李彦农, 等. 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内在质
量的比较研究 [J]. 中国中药杂志, 2005, 30(21): 1645-1648.
[5] 汪 涛, 郭巧生, 沈学根, 等. 杭菊不同栽培类型内在质
量比较研究 [J]. 中国中药杂志, 2007, 32(9): 783-785.
[6] Lee J J, Crosby K M, Pike L M, et al. Impact of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on development of
flavonoids and carotenoids in pepper (Capsicum spp.) [J].
Sci Horticult, 2005, 106: 341-352.
[7] 洪筱坤, 王智华. 中药数字化色谱指纹谱 [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8] 邹纯才, 鄢海燕. 中药指纹图谱及其数字化 [M]. 合
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10
11
1
2
13
14
15
16
6
12
17
18
20
21
25
8
19
3
4
5
7
9
29
27
28
22
23
24
26
0 5 10 15 20 25
L1
−1.0 −0.5 0.0 0.5 1.0
1.0
0.5
0
−0.5
−1.0
成
分
2
成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