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1-原阿片碱 2-别隐品碱 3-血根碱 4-小檗碱
5-白屈菜红碱 6-二氢白屈菜红碱 7-二氢血根碱
1-p rotopin e 2-allocryptopine 3-sanguinarine 4-b erberine
5-chelerythrin e 6- dihydroch elerythrine 7-dih ydrosan guinarine
图 1 对照品( A)及小果博落回叶(B)、果实( C)、茎( D)、
根( E)的 HPLC色谱图
Fig 1 HPLC Chromatograms of reference substance
( A) , leaves ( B) , fruits ( C) , stems (D) ,
and roots ( E) of M microcarpa
种生物碱分离效果较理想。
3 3 本实验分别考察了甲醇、乙醇、1%盐酸、甲醇-
1%盐酸等不同提取溶剂, 超声、回流等不同提取方
式,并进行了提取时间为 30、45、60、75 min, 提取次
数为 1、2 次的考察, 结果表明, 以甲醇-1% 盐酸
( 5050)为溶剂, 超声提取 60 min, 提取 1 次即可
将总生物碱提取完全, 因此选择该提取方法。
参考文献:
[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 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 2] 曾建国 别隐品碱在农药杀菌剂中的应用 [ P] 中国专利:
CN101401579A, 2009-04-08
[ 3] Chang H L, Jaw C C, Chien Y H, et al Berberine sup pres-
ses in flammatory agents-indu ced interleukin-1 and tum or
necrosis factor- p rodu ct ions v ia the inhibit ion of IB degra-
dat ion in hum an lung cells [ J] P har macol Res , 2007, 56:
193-201
[ 4] 曾建国 普托品类总生物碱在抗寄生虫兽药中的应用 [ P]
中国专利: CN101502567A, 2009-08- 12
[ 5] 刘年猛,彭 飞,黄琼瑶,等 血水草总生物碱灭钉螺的初步
探讨[ 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 2001, 13( 5) : 303
[ 6] Barr eto M C, Ru y E P, Joao D A, et al Inhibit ion of m ouse
liver respirat ion b y Che lid onium maj us is oquinoline alk aloids
[ J] T ox ic ol L et t , 2003, 146: 37-47
[ 7] 曾建国,钟 明,姚 利 博落回总生物碱或其盐在抗血吸虫
致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 [ P] 中国专利: CN101297870A,
2008-11-05
[ 8] 曾建国,钟 明,姚 利 别隐品碱及其盐在抗肝纤维化中的
应用[ P]中国专利: CN1013272211A, 2009- 12-24
[ 9] Jiri V , Pet r D, Jaroslav V, et al Chelerythrine and dihyd ro-
cheleryth rine indu ce G1 phase arrest and bim odal cell death in
human leukemia H L-60 cells [ J] Tox icol In Vi tr o, 2008,
22: 1008-1017
[ 10] 宗永立,刘艳平 白屈菜红碱诱导细胞凋亡的机理综述[ J ]
时珍国医国药, 2006, 17( 10) : 2068-2069
[ 11] 曾建国,张 胜,侯团章,等 不同生长期博落回果实中血根
碱和白屈菜红碱的含量[ J ]中药材, 1999, 22( 5) : 229
[ 12] 安彩贤,杨广德,叶建涛,等 RP-H PLC法同时测定小果博落
回中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的含量研究[ J] 中成药, 2001, 23
( 11) : 824-825
[ 13] Abizov E A, T olkachev O N, Kopylova I E Dist ribut ion of
the sum of sanguinarine and ch elerythrine in the ab ove-
ground part of Mac leaya micr ocarp a [ J] Phar m Ch em J ,
2003, 37( 8) : 413-414
气相色谱法测定山蜡梅叶中桉油精和芳樟醇
魏惠珍1 , 饶 毅1* ,陈燕军2 ,夏川川2 ,冯育林1 ,张小娟1 ,杨世林1
( 1 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06; 2 江西中医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摘 要: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山蜡梅叶中桉油精和芳樟醇的方法。方法 气相色谱法, DB-WAX 石英毛细
管柱( 30. 0 m 250m, 0 25m) , FID检测器 ,进样口温度: 230 ,检测口温度 250 , 体积流量1 mL/ min,分流:
20 1,程序升温: 起始温度 60 , 保持 5 m in, 以 25 / min 升至 200 , 保持 2 min。结果 桉油精在 0 015 7~
0 393 6 mg / mL 与峰面积比值(桉油精/环己酮)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 Y= 13 659 X + 0 066 5, r= 0 999 8,
1190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1 卷第 7 期 2010 年 7 月
* 收稿日期: 2009- 12-11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 2006BAI06A18- 09)作者简介:魏惠珍( 1965 ) ,女,江西南昌人,主要从事药物质量控制研究工作。
* 通讯作者 饶 毅 T el: ( 0791) 7119609 E- mai l: raoyi99@ 126 com
平均回收率为 98 29% , RSD为 1 53% ; 芳樟醇在 0 009 5~ 0 236 6 mg/ mL 与峰面积比值(芳樟醇/环己酮)呈良
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 Y= 13 526 X + 0 016 6, r= 0 999 6, 平均回收率为 98 55% , RSD为 1 96%。结论 采
用气相色谱法对山蜡梅叶中桉油精和芳樟醇进行定量测定, 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关键词:山蜡梅叶; 气相色谱法;桉油精; 芳樟醇
中图分类号: R28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2670( 2010) 07-1190-03
山蜡梅叶 Chimonanthus nitens Oliv 为蜡梅科
蜡梅属植物,又称之为亮叶蜡梅、毛山茶、岩马桑、香
风茶等。生于低山疏林中或林缘阳处,分布于江苏、
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等省 [ 1]。山蜡梅
具有浓郁的香味,据报道,山蜡梅叶的精油成分不仅
具有镇痛、镇咳、祛痰作用[ 2] ,还能明显减缓小鼠的
体质量增长、抑制食欲,具有减肥功效[ 3]。山蜡梅叶
泡茶可以预防感冒, 并对高血压、高血脂有一定疗
效。山蜡梅的主要成分以挥发油为主, 还含有生物
碱、黄酮、香豆素、鲨肌醇等物质[ 4~ 7] 。山蜡梅挥发
油中主要成分为桉油精和芳樟醇。本实验对山蜡梅
叶中所含桉油精和芳樟醇进行了定量测定, 为更好
地控制山蜡梅叶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仪器与材料
Agilent 6890N 型气相色谱仪(美国 Ag ilent 公
司) ,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 F ID) ; 玻璃挥发油提取
器。桉油精对照品 (批号 110788-9202)、芳樟醇对
照品(批号 1503-200001)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
所。山 蜡 梅叶 来 源于 江 西 省婺 源 县, 批 号
20090201、 20090202、 20090203、 20090801、
20090802、 20090803、 20090901、 20090902、
20090903、20090904,经江西中医学院中药鉴定教研
室刘勇教授鉴定为蜡梅科蜡梅属植物山蜡梅的叶。
丙酮、环己酮、无水硫酸钠等均为分析纯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 1 色谱条件: DB-WAX石英毛细管柱( 30 0 m
250 m, 0 25 m) , FID 检测器; 进样口温度 230
;检测口温度 250 ; 体积流量 1 mL/ min;分流:
20 1; 程序升温: 起始温度 60 , 保持 5 m in, 以
25 / min速率升至 200 , 保持 2 min。
2 2 内标溶液的制备: 取内标物环己酮适量,加丙
酮制成 0 8 mg/ mL 的内标溶液,即得。
2 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桉油精对照品 20 mg、
芳樟醇对照品12 mg, 精密称定,置同一25 mL 量瓶
中,用丙酮溶解稀释至刻度,从中取 1 mL 置 10 mL
量瓶中,再精密加入内标溶液 1 mL, 加丙酮稀释至
刻度,摇匀,即得。
2 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山蜡梅叶 50 g ,精密称
定,置圆底烧瓶内, 加水 750 mL, 烧瓶置电加热套
内,连接挥发油测定器, 连接回流冷凝管, 将烧瓶内
溶液加热至微沸, 并保持 5 h, 收集挥发油加入适量
无水硫酸钠除水后, 精密称定质量。取收集到的挥
发油约 0 1 g ,精密称定,置 50 mL 量瓶中, 加丙酮
溶解稀释至刻度, 摇匀, 从中精密吸取 1 mL 至 10
mL 量瓶中, 再精密加入内标溶液 1 mL, 加丙酮稀
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 5 专属性试验: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和溶
剂(丙酮)各 1 L, 进样测定,结果显示溶剂和山蜡
梅挥发油中其他成分对测定结果无干扰, 色谱图见
图 1。
1-桉油精 2-环己酮 3-芳樟醇
1-cineole 2-cyclohex anone 3-l inalool
图 1 对照品( A)、山蜡梅叶(B)和溶剂(丙酮) ( C)的 GC色谱图
Fig 1 GCChromatograms of ref erence substances (A) , C. nitens ( B) , and solvent ( acetone) ( C)
2 6 线性关系的考察:取桉油精对照品 19 68 mg,
精密称定, 置 25 mL 量瓶中; 另取芳樟醇对照品
11 83 mg,精密称定,置同一 25 mL 量瓶中,用丙酮
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作为对照品贮备溶液(桉
油精质量浓度 0 787 2 mg/ mL; 芳樟醇质量浓度
0 473 2 mg / mL )。分别吸取对照品贮备液 0 2、
0 5、1 0、2 0、5 0 mL, 置 10 mL 量瓶中, 另精密加
入 1 mL 的内标溶液, 用丙酮稀释至刻度, 摇匀, 制
成系列质量浓度的溶液。分别取 1 L 注入气相色
谱仪,测定,每一质量浓度进样 2 次, 记录色谱峰峰
1191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1 卷第 7 期 2010 年 7 月
面积,以对照品质量浓度为横坐标,被测成分峰面积
与内标物峰面积比值为纵坐标, 进行回归。结果桉
油精在 0 015 7~ 0 393 6 mg/ mL 线性关系良好,
回归方程为 Y= 13 659 X + 0 066 5, r= 0 999 8; 芳
樟醇在 0 009 5~ 0 236 6 mg/ mL 线性关系良好,
回归方程为 Y= 13 526 X+ 0 016 6, r= 0 999 6。
2 7 稳定性试验:取批号 20090201 山蜡梅叶制备
的供试品溶液, 分别在配制 0、2、4、6、8、12 h后进样
1 L,测定。结果显示桉油精峰面积与内标物峰面
积比值的 RSD为 1 29%; 芳樟醇峰面积与内标物
峰面积比值的 RSD为 1 40%。
2 8 精密度试验:取批号 20090201 山蜡梅叶制备
的供试品溶液, 重复进样 6次,每次进样 1 L, 按色
谱条件测定,计算,结果桉油精峰面积与内标物峰面
积比值的 RSD为 0 84%; 芳樟醇峰面积与内标物
峰面积比值的 RSD为 1 06%。
2 9 重现性试验:取批号 20090201样品 6份,制备
供试品溶液,测定,以被测成分峰面积与内标物峰面
积比值计算质量分数, 结果桉油精的平均质量分数
为 43 52%, RSD 为 0 71%; 芳樟醇的平均质量分
数为 28 68% , RSD为 0 45%。
2 10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 9份批号 20090201山蜡
梅,每份 25 g,分别按相当于供试品中桉油精、芳樟
醇 80%、100%、120%的量加入对照品(不同加入量
各 3份) ,制备供试品溶液,依法测定。结果桉油精
平均回收率为 96 48% , RSD 值为 1 81%; 芳樟醇
平均回收率为 97 16% , RSD值为 1 94%。
2 11 样品的测定: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
试品溶液各 1 L, 注入气相色谱仪,按内标法定量
计算供试品中桉油精和芳樟醇的量。结果见表 1。
表 1 山蜡梅叶桉油精和芳樟醇测定结果
Table 1 Determination of cineole and linalool
in oil of C nitens
批 号 桉油精/ % 芳樟醇/ % 批 号 桉油精/ % 芳樟醇/ %
20090201 1 5 1 0 20090803 2 0 0 5
20090202 1 0 0 7 20090901 1 3 0 9
20090203 1 2 0 6 20090902 1 1 0 8
20090801 1 4 1 1 20090903 1 4 1 3
20090802 1 5 1 2 20090904 1 2 1 1
3 讨论
3 1 提取时间的选择: 分别考察了提取 1、2、3、4、
5、6 h, 结果显示 5 h后,桉油精和芳樟醇在供试品
中的量不再增加。故确定提取时间为 5 h。
3 2 色谱柱的选择:本实验分别采用了 HP-5石英
毛细管柱与 DB-Wax 石英毛细管两种不同型号的
色谱柱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DB-Wax 石英毛细管柱
对山蜡梅挥发油的分离效果较好,达到基线分离。
3 3 程序升温的选择:实验中参照文献方法[ 8] , 比
较了不同的升温程序, 程序升温:起始温度 60 ,保
持 5 min, 以 25 / min 速率升至 200 , 保持 2
m in。该条件较好,分析时间短, 分离效果好。
参考文献:
[ 1] 谢宗万 全国中草药汇编[ M ] 第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1996
[ 2] 李晓宇,何 明,李 萍,等 山蜡梅叶镇痛、镇咳、祛痰作用的
实验研究[ J]中国中医药科技, 1997, 4( 6) : 366
[ 3] 陈鹭颖, 刘锡钧 山蜡梅对小鼠的减肥作用 [ J] 海峡药学,
2002, 14( 5) : 30-33
[ 4] 孙丽仁,何明珍,冯育林,等 山蜡梅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J] 中
草药, 2009, 40( 8) : 1214-1216
[ 5] 李莎莎,舒任庚 山蜡梅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
华西药学杂志, 2009, 24( 2) : 198-200
[ 6] 中国药典[ S]一部 1977
[ 7] 白会强,蔡少华, 徐 亮,等 HPLC 法测定山蜡梅中东茛菪
素、槲皮素、夏蜡梅碱[ J]中草药, 2010, 41( 3) : 486-487
[ 8] 徐年军,白海波,严小军,等 山蜡梅中挥发油成分分析[ J] 分
析测试学报, 2006, 25( 1) : 90-93
GC法测定地枫皮中芳樟醇
黄 捷*
(广西食品药品检验所, 广西 南宁 530021)
摘 要:目的 研究 GC 法测定不同产地的地枫皮药材中芳樟醇的量。方法 色谱柱:聚乙二醇弹性石英毛细管柱
( 30 m 0 53 mm, 1m) ,程序升温; 进样口温度230 ,检测器温度 230 。结果 芳樟醇在 0 02~ 0 25g 线性
关系良好, r= 0 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100 5% , RSD为 2 2%。结论 本法简单易行, 方法学验证符合要求,
可作为地枫皮药材中芳樟醇的定量测定方法。
关键词: GC 法; 地枫皮;芳樟醇
中图分类号: R28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2670( 2010) 07-1192-03
1192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1 卷第 7 期 2010 年 7 月
* 收稿日期: 2010- 02-25 作者简介:黄 捷( 1968 ) ,女,广西南宁人,副主任药师,主要从事中药质量分析研究。
T el: ( 0771) 2611653 E-mail: huangjie 1121@ 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