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ioxidant activities and contents of active ingredients in Radix Scutellaria

黄芩脂质过氧化抑制率与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全 文 :黄芩脂质过氧化抑制率与有效成分含量的
相关性研究
杨 滨,梁日欣,周晓宁,高 伟,黄璐琦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700)
[摘要] 目的:对黄芩脂质过氧化抑制率与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建立鼠肝微粒体脂质过
氧化模型,以硫代巴比妥酸法评估黄芩及其主要成分黄芩素、黄芩苷和汉黄芩素不同比例组合样品在此模型中的
抗脂质过氧化活性。结果:抗脂质过氧化活性以黄芩素最强,依次为黄芩苷和汉黄芩素。黄芩药材的 IC50在
272~1827mg·L-1。结论;黄芩的抗脂质过氧化活性除与有效成分的浓度有关外,还与其组成的比例密切相
关。
[关键词] 黄芩;脂质过氧化抑制率;有效成分含量;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302(2008)16201904
[收稿日期] 20070910
[基金项目]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H020821410190);国
际科技合作项目(2006DFB31720)
[通讯作者] 杨滨,Tel:(010)640144112848,Email:ybinmm
@hotmail.com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 Scutelaria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主要成分为黄芩苷(baicalin)、黄
芩素(baicalein)、汉黄芩苷(wogonoside)和汉黄芩
素(wogonin)等黄酮类化合物。文献报道上述4种
黄酮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包括对羟基自
由基、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
和对脂质过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1]。刘玉萍等对
黄芩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与黄芩苷含量的相关性
进行了研究[2],叶怀庄等用总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检
测方法(TOSC)对黄芩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测
定[3]。本研究拟考察14种不同种源以及9种不同
产地黄芩药材及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在鼠肝
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模型中的脂质过氧化抑制率,探
讨黄芩药材抗脂质过氧化活性与其中黄芩苷、黄芩
素和汉黄芩素比例之间的关系。
1 材料
1.1 动物 13周的 Wistar大鼠,雄性,体重250~
300g,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研究中心提供,合格
证号医动字第013008。
1.2 样品 14种不同种源黄芩由中国医学科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陈君研究员提供并鉴定为黄芩 S.
baicalensis的根。系在山东、山西、陕西、河北等地收
集的农家栽培种子,于2001年播种于中国医学科学
院药用植物所原种场,于2003年11月采收。9种
不同产地黄芩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陈敏副
研究员提供并鉴定为黄芩S.baicalensis的根。
1.3 试剂 对照品黄芩苷(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
定所,批号110715200212,供含量测定用);黄芩素
(Fluka公司,纯度≥98%),汉黄芩素(中国药品生
物制品检定所,批号 1514200001,HPLC归一化法
计算其纯度≥97%);还原型辅酶Ⅱ(NADPH,纯
度≥980%,Sigma公司);二磷酸腺苷酸(ADPNa2,
纯度≥98%,Amresco公司);硫代巴比妥酸(TBA,
纯度≥98%,Sigma公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
(EDTANa2,Sigma公司);二硫苏糖醇(DTT,纯度≥
990%,Merck公司);TrisBase(纯度≥998%,Sig
ma公司);三氯乙酸(TCA,北京化学试剂公司);三
氯化铁(纯度≥990%,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
剂公司);K2HPO4(纯度≥980%,北京市红星化工
厂);KH2PO4(北京市红星化工厂);KCl(纯度≥
996%,广东台山化工厂);磷酸缓冲液Ⅰ(115%
KCl,10mmol·L-1 KH2PO4K2HPO4缓冲液,pH
74,1mmol·L-1EDTA二钠盐,05mmol·L-1
DTT);磷酸缓冲液Ⅱ(50mmol·L-1KH2PO4K2
HPO4缓冲液 pH74,01mmol·L
-1EDTA)。01
mol·L-1磷酸盐缓冲液(磷酸氢二钠适量,以高纯
·9102·
第33卷第16期
2008年8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16
August,2008
水溶解,以磷酸调 pH)。考马斯亮蓝蛋白测定试剂
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4 仪器 DY89-1型电动玻璃匀浆机(宁波新
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低温高速(4℃)离心
机(Centrifuge5810Reppendorfgenecompanylimit
ed);超高速离心机(Beckman,XL-90ultracentri
fuge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型号
368L-86℃低温冰箱(Thermoforma);紫外分光光
度计(Unico7200spectrophotometerQ/TKEI-04);
恒温水浴锅(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加样器
(Eppendorf公司),PP-15电子 pH测定仪(德国
Sartorius公司),72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尤尼克上
海仪器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肝微粒体的制备[4] 大鼠禁食24h,脱颈处
死,迅速剪开腹腔,找到肝门静脉,小心插入细塑料
管,通过蠕动泵将冰冷(4℃)的115% KCl溶液灌
洗肝脏,剪开心脏便于血液流出,灌洗肝脏至土黄
色;然后迅速摘除肝脏,将肝组织剪碎,加入磷酸缓
冲液Ⅰ(3mL·g-1组织),用电动匀浆机进行匀浆
(每次10s,间隙30s,共计10次,匀浆机转速4000
r·min-1);将匀浆组织离心 20min(4℃,1万 ×
g),取上清液,离心2次(10万 ×g),分别为60min
和20min。取微粒体沉淀板,以磷酸缓冲液Ⅱ分散,
于-80℃保存。使用时,取50μL肝微粒体,用生
理盐水稀释至500μL,以考马斯亮蓝蛋白测定试剂
盒测蛋白含量。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对照品黄芩苷
223mg,黄芩素163mg和汉黄芩素284mg,置
于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刻度,制成 0223,00652
和0284g·L-1的对照品溶液。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定黄芩中粉 25
mg,加70%的乙醇50mL,称重,超声30min,放冷,
滤过,续滤液10mL,水浴蒸干,以甲醇TrisHCl(pH
74,1∶1)10mL溶解,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4 脂质过氧化抑制率的测定[4] 大鼠肝微粒体
(蛋白含量 1919g·L-1)28μL,92mmol·L-1
NADPH30μL,含有 947mmol·L-1ADP和 16
mmol·L-1FeCl3溶液20μL和一定量的供试品溶
液,及005mmol·L-1TrisHCl溶液(pH74)至总
体积为1mL。37℃温育30min,加入50μLTCA水
溶液(100%)于冰上冷却,离心 10min(1万 r·
min-1),取上清液和TBA溶液混合,于80℃水浴60
min,静置放冷,于532nm测其吸光度(A),根据下
列公式计算抑制率(AA%),以 Bliss法计算半数抑
制浓度(IC50)。试验中黄芩供试品溶液设5个剂量
组,每组试验重复7次,求平均值。
AA(%)=1-(As30-As0)/(Ac30-Ac0)×100%
Ac30,Ac0分别代表对照组温育30min和0min时的吸光

As30,As0分别代表实验组温育30min和0min时的吸光

3 结果
3.1 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不同比例组合样品
的抗氧化活性评估 结果表明,黄芩苷、黄芩素和汉
黄芩素是黄芩中的抗脂质过氧化活性成分,黄芩苷
在1115~13380mg·L-1,浓度(X)与抑制率(Y)
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Y=762X-724,R2=
09929;黄芩素在 0325~1300mg·L-1,浓度
(X)与抑制率(Y)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Y=
9245X-3545,R2 =09522;其中质量浓度为
1300mg·L-1时抑制率已近 90%;汉黄芩素在
568~1704mg·L-1,浓度(X)与抑制率(Y)之间
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Y=597X-3304,R2 =
09877(图1~3)。黄芩素的IC50值最低、其次为黄
芩苷和汉黄芩素;即抗脂质过氧化活性以黄芩素最
强,依次为黄芩苷和汉黄芩素。见表1。
图1 黄芩苷抗脂质过氧化活性量效关系
图2 黄芩素抗脂质过氧化活性量效关系
3.2 黄芩样品的抗氧化活性评估 对14种不同种
源和9种来源于不同产地的黄芩药材抗脂质过氧化
活性进行了考察,从表 2可见,黄芩药材的 IC50在
·0202·
第33卷第16期
2008年8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16
August,2008
  
图3 汉黄芩素抗脂质过氧化活性量效关系
表1 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按不同比例组合的IC50
No. 摩尔比1)
IC50
/mg·L-1
No. 摩尔比1)
IC50
/mg·L-1
1 1∶0∶0 678 8 1000∶1∶1 625
2 0∶1∶0 090 9 1∶10∶1 519
3 0∶0∶1 1392 10 10∶10∶1 668
4 1∶1∶1 432 11 50∶10∶1 453
5 50∶1∶1 476 12 100∶10∶1 535
6 100∶1∶1 326 13 500∶10∶1 605
7 500∶1∶1 514 14 1000∶10∶1 614
  注:1)顺序为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
272~1827mg·L-1。其中,产于河北的2份药材
抗脂质过氧化活性较高,产于陕西蒲城者抗脂质过
氧化活性最低。见表2。
表2 黄芩药材IC50及其中所含黄芩苷、
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比例(n=8)
No. 来源
IC50
/mg·L-1
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
1 内蒙多伦 1224 57∶4∶1
2 河南卢氏县 969 319∶5∶1
3 陕西蒲城103 1827 408∶7∶1
4 山东莱州42 1037 499∶7∶1
5 山东蒙阴63 436 591∶7∶1
6 河北围场133 272 119∶8∶1
7 山西陵川 407 418∶8∶1
8 山东临沂82 1190 438∶9∶1
9 山东莒县Ⅲ 485 559∶9∶1
10 山东莒县Ⅱ 480 594∶9∶1
11 山东平邑93 720 634∶10∶1
12 宁夏1236 511 809∶10∶1
13 山西降县 327 497∶11∶1
14 山东蒙阴53 664 787∶11∶1
15 山东蒙阴72 1322 577∶13∶1
16 山东莒县Ⅰ 690 904∶16∶1
17 四川 754 36∶1∶1
18 河北安国 597 75∶1∶1
19 山东平邑县 1085 72∶1∶1
20 山西 932 104∶1∶1
21 陕西丹凤 1062 130∶1∶1
22 陕西商洛商州区 715 329∶1∶1
23 陕西渭南 1051 459∶1∶1
4 讨论
本研究表明,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是黄芩
抗脂质过氧化活性成分,活性按黄芩素、黄芩苷和汉
黄芩素的顺序减弱,这与作者的前期结果一致[4]。
作者曾对上述黄芩药材中黄芩苷、黄芩素和汉
黄芩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5],发现这3种成分含量
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黄芩苷的含量远远高于其他2
种成分的含量,表2列出了各药材中这3种成分的
摩尔比。
结合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不同比例组合
样品的试验数据发现,黄芩的抗脂质过氧化活性除
与有效成分的浓度有关外,还与其组成的比例密切
相关。当黄芩苷与汉黄芩素的比值相似时,黄芩素
与汉黄芩素的比例是决定其 IC50大小的因素,这二
者差距越小,其IC50值越小,抗氧化活性越强。当黄
芩苷与汉黄芩素的比例分别为 1∶1,100∶1,500∶1
时,黄芩素与汉黄芩素的比例为1∶1的样品,较10∶1
的样品IC50值小;表 2中,河南卢氏和陕西商洛样
品;山西陵川和山东临沂 82样品;以及山东莒县
Ⅱ、山东蒙阴63和山东蒙阴72样品存在类似的
规律。当黄芩素和汉黄芩素比值为710∶1(8∶1)除
外,黄芩苷量越大,抗氧化活性越大,如表2中陕西
蒲城103、山东蒙阴63和山东莱州42样品;山东
临沂82、山东莒县Ⅲ和山东莒县Ⅱ样品;山西降县
和山东蒙阴53样品存在此规律;当黄芩素和汉黄
芩素比值为1∶1,8∶1,11∶1时,黄芩苷量越大,抗氧
化活性越小,如表2中相应样品所示。
这一研究结果与赵保路的研究结果相似[6]:4
种儿茶素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不仅与有
效成分的浓度有关,还与其组成的比例相关。
[参考文献]
[1] 高中洪,黄开勋.黄芩中4种主要黄酮的体外抗氧化作用[J].
中国中药杂志,1999(增刊):95.
[2] 刘玉萍,PBasnet,小松かつ子,等.黄芩清除自由基活性与黄
芩苷含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8):575.
[3] 叶怀庄,王明达,陈日萍.TOSC法对20种中草药抗氧化能力
的体外测定[J].浙江中医杂志,2002(10):445.
[4] YangBin,AkiraKotani,KensukeArai,etal.Estimationofthe
antioxidantactivitiesofflavonoidsfromtheiroxidationpotentials
[J].AnalSci,2001(17):599.
[5] 周晓宁,杨 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黄芩中3种
有效成分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47.
[6] 赵保路.氧自由基和天然抗氧化剂[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204.
·1202·
第33卷第16期
2008年8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16
August,2008
Relationshipbetweenantioxidantactivitiesandcontentsof
activeingredientsinRadixScutelaria
YANGBin,LIANGRixin,ZHOUXiaoning,GAOWei,HUANGLuqi
(InstituteofChineseMateriaMedica,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7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study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antioxidantactivitiesandthecontentsofactiveingredientsinRa
dixScutelaria.Method:TheantioxidantactivitiesofextractsandactiveingredientsofRadixScutelariainNADPHdependentlipid
peroxidationinratlivermicrosomewereassayed.Result:ExtractsofRadixScutelariashoweda50% inhibitionoflipidperoxidationin
theconcentrationrangeof2721827mg·L-1.Conclusion:TheantioxidantactivitiesofextractsofRadixScutelariaarenotonly
relatedwiththecontentsbutalsotheratiooftheactiveingredients.
[Keywords] RadixScutelaria;inhibitionoflipidperoxidation;contentsofactiveingredients;relationship
[责任编辑 古云侠]
[收稿日期] 2007102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60124)
[通讯作者] 莫曾南,Tel:(0771)5358832,Email:mozengnan
@263.net
姜黄素对人前列腺增生间质细胞凋亡及
Bcl2,Bax表达的影响
陈志强,揭 晓,莫曾南
(广西医科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 泌尿科学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21)
[摘要]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前列腺增生间质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通过MTT法测定姜黄素抑制间
质细胞的增殖效应;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技术检测Bcl2和Bax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测定凋亡细
胞周期的分布。结果:10,20,40μmol·L-1浓度的姜黄素对增生间质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具有
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TUNEL结果:与阴性组相比,10,20,40μmol·L-1浓度的姜黄素可以诱导间质细胞
发生凋亡,凋亡率依次为(2052±252)%,(4833±075)%,(8460±057)%(P<001)。RTPCR结果:姜黄
素作用于间质细胞24h,Bcl2/BaxmRNA的水平下降(P<005)。流式细胞检测发现姜黄素可以诱导人前列腺增
生间质细胞周期阻滞于 G1期,10,20,40μmol·L
-1浓度的姜黄素组细胞 G1期分别为(593±49)%,(652±
51)%和(710±47)%。结论:姜黄素可以诱导人良性前列腺增生间质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改变
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mRNA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 姜黄素;前列腺增生;细胞凋亡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302(2008)16202204
  姜黄素(curcumin)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姜黄的根
茎提取物,为橙黄色结晶粉末[1]。大量的研究报道
姜黄素有许多重要的生物作用包括抗炎、抗氧化、抑
制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广谱的抗微生物活性
等[2]。但是姜黄素本身的生物利用度较低,限制了
它的临床应用和体内实验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是
老年男性常见的疾病,55岁以上老年男性中有50%
受其所累,主要表现在间质细胞的增生[34]。手术等
现代医疗技术虽然能够解除患者的痛苦,但也存在
一些并发症,植物药物因其毒副作用较小等优势在
临床应用渐趋增多,笔者用姜黄素对人良性前列腺
·2202·
第33卷第16期
2008年8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16
August,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