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extual research on history of introdution and herbal medicine of Pogostemon cablin

广藿香本草及引种历史考证的研究



全 文 :广藿香本草及引种历史考证的研究
吴友根 tou o郭巧生 t3 o郑焕强 v
ktq南京农业大学 中药材研究所 o江苏 南京 utss|x~uq海南大学 生命科学与农学院 o海南 海口 xzsuu{~
vq海南科源藿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o海南 万宁 xzstuxl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广藿香的本草学研究 o考证其基源及在我国的引种历史 o澄清文献记载的混乱 o以进一
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 ∀方法 }考查古今文献记载和应用历史追溯 o结合实地考察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广藿香药
用品种本来并不混乱 o但在原植物名称 !产地和特性描述中 o与同科藿香属植物藿香 Αγασταχηε ρυγοσυσ造成了一定
的混乱 ∀结论 }通过本草考证与综合分析 o证明明代以前本草记载的藿香 o均为今之广藿香 Πογοστεµ ον χαβλινo广藿
香在我国引种栽培历史可追溯到梁代或以前 ∀
≈关键词   广藿香 ~本草学 ~引种 ~考证
≈中图分类号   ≥ xyz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zlus2uttw2sx
≈收稿日期   ussz2su2ts
≈通讯作者   3 郭巧生 oר¯}ksuxl{wv|yx|t
广藿香 Πογοστεµ ον χαβλιν k… ¤¯±¦²ql … ±¨·«q为
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 o以干燥地上部分入药 o是我国
常用的芳香化湿中药 o具有芳香化浊 !开胃止呕 !发
表解暑之功效 ∀用于治疗湿浊中阻 !脘痞呕吐 !暑湿
倦怠 !胸闷不舒 !寒湿闭暑 !腹痛吐泻 !鼻渊头痛
等 ≈t  ∀广藿香最早以 /藿香 0之名出现 o始载于东汉
杨孚的 5异物志 6o其后诸家本草多有记载 ∀目前在
其挥发油化学成分 ≈u  !组培快繁 ≈v 及药理药效 ≈w 等
方面已有研究 o但迄今为此 o有关其本草及引种历史
的考证尚未见报道 o遂使在对广藿香的特性描述中 o
诸多文献互有出入 o引种历史也众说纷纭 ∀为此 o作
者就广藿香本草及引种历史进行系统地探讨 o以期
为广藿香的现代研究 !科学利用及合理评价提供本
草学依据 ∀
1 本草记载及分析
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5神农本草经 6中未见
关于藿香的记载 ∀据考证 ≈x  o其最早的文献出处可
追溯到东汉杨孚 5异物志 6 /藿香交趾有之 0 ∀之后 o
关于藿香的原产地诸多本草均有记载 ∀ 5太平御
览 6≈y 转引吴时 5外国传 6云 }/都昆在扶南山 o有藿
香 ∀0 5本草图经 6≈z 转引 5金楼子 6及 5俞益期笺 6皆
记载 }/扶南国人言 }五香共是一木 , ,叶是藿香 o
胶是熏陆 ∀0 5本草纲目 6≈{ 转引 5交州记 6云 }/藿香
似苏合 ∀0晋代嵇含在 5南方草木状 6≈| 中记载 }/藿
香出交趾 !九真 !武平 !兴古诸地 ∀0唐书 5通典 6≈ts 
亦云 }/顿逊国出藿香 o插枝便生 ∀0据查证 ≈tt  o其后
的 5嘉祐本草 6转引隋代 5南州异物志 6谓 }/藿香出
海边国 ∀0查考相关文献可知 ≈tu  o/交趾 !九真 0等均
为越南古代地名 o/交州 0即是越南之河内 o而 /顿
逊 0o都昆一名都军 o以上诸地均位于今马来半岛之
中 ∀ /扶南国 0即中南半岛古国 o位今柬埔寨 o而 /海
边国 0o则泛指今东南亚沿海诸国 ∀据此可知 o藿香
原产地为现今东南亚一带 o我国古代最早应用的藿
香是从越南 !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传入的一种插
枝繁殖的植物 ∀
5通典 6≈ts 云 }/藿香 o插枝便生 0o之后的 5本草
图经 6≈z 谓 }/藿香岭南多有之 o人家亦多种 ∀二月
生苗 o茎梗甚密 o作丛 o叶似桑而小薄 o六月七月采
之 o须黄色乃可收 ∀0并附有 /蒙州藿香 0形态图 o宋
代陈承在 5本草别说 6中补充记载 }/藿香 o今详枝
梗 o殊非木类 o恐当移入草部尔 ∀0明代 5本草蒙
筌 6≈tv 又称 }/岭南郡州 o人多种之 ∀0李时珍在 5本
草纲目 6≈{ 中云 }/藿香方茎有节中虚 o叶微似茄叶 ∀
洁古 !东垣惟用其叶 o不用枝梗 o今人并枝梗用之 o因
叶多伪故耳 0o其后的 5本草易读 6≈tw 亦曰 }/藿香 o
今岭南多有之 o亦多种者 ∀0从以上本草的记载来
看 o宋代以后广藿香在我国岭南一带已普遍种植 o且
对其形态特征已有准确的认识和描述 ∀结合 /插枝
繁殖 !蒙州藿香图及须黄色后可收 0等特点 o联系现
今广藿香的特性 k广藿香在我国主要采用扦插繁
殖 ~广藿香叶片含有较高的黄棕色或橙黄色挥发油 o
#wttu#
第 vu卷第 us期
ussz年 ts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Œ¶¶∏¨ us
’¦·²¥¨ µo ussz
因而叶片成熟时呈现黄绿色 o叶干后呈黄绿色或黄
棕色 lo可以证明唐宋时期各本草中所记之藿香应
为现今唇形科植物广藿香 Πογοστεµ ον χαβλιν k… ¤¯±2
¦²ql … ±¨·«q∀
2 功效考证
2q1 /香料 0用的广藿香 嵇含在 5南方草木状 6≈| 
中记述 }/ k藿香 l榛生 o吏民自种之 o五六月采曝之 o
乃芬耳 ∀0宋朝的 5太平御览 6≈y 亦沿袭了 5南方草木
状 6的说法 ∀据考证 ≈tt  o同期的著作 5嘉祐本草 6转
引隋代 5南州异物志 6谓 }/ k藿香 l形如都梁 k菊科
植物 lo叶似水苏 k唇形科植物 lo可着衣服中 k作香
料使用 l∀0以上本草将藿香列入 /诸香 0类 o且不言
药用 o由此可知 o藿香在我国历史上最初并不是作为
药物 o而是作为香料作物为人们所利用 ∀这一推论
与当前我国部分行业常把广藿香当作香料植物以生
产化妆品 !定香剂的实际应用相符合 ∀
2q2 /药材 0用的广藿香 藿香作为药名在本草中
的记载始见于南北朝 5名医别录 6≈tx  o曰 }/藿香微
温 o疗风水毒肿 o去恶气 o止霍乱心痛 ∀0 5千金要方 6
卷五 ≈ty 中记述 /藿香汤治毒气吐下 !腹胀等症 0 ∀
5本草图经 6≈z 谓 }/藿香主霍乱心痛 o故近世医方治
脾胃吐逆 o为最要之药 ∀0李时珍在 5本草纲目 6≈{ 中
补充记载 }/ k藿香 l辛 o微温 o无毒 ∀0清朝著作 5本草
求真 6≈tz 亦附 }/藿香 o辛香微温 , ,见霍乱呕吐不
止者 o须用此投服 ∀0从以上描述可知 o历史上对藿
香药材的认识和使用是随着历史年代而逐渐深入
的 o以致于后来藿香是作为一味开胃止呕 !祛风止痛
的良药 ∀这与 5中国药典 6ussx年版所记载广藿香
之功效相吻合 ∀在唐代及以后的临床用药中 o这一
特殊疗效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o遂使广藿香临床用量
逐渐增大 o但广藿香仅产于岭南 o其它地方得之不
易 ∀因而在古代 o藿香也有伪品混充的记载 o明代的
5本草蒙筌 6≈tv 曰 }/ k藿香 l市家多掺棉花叶 !茄叶
假充 o不可不细择尔 ∀0明朝著作 5本草品汇精
要 6≈t{ 亦载 }/棉花叶为伪 ∀0这些记载 o一方面说明
明代藿香正品药材已出现供不应求 !常有伪品掺杂
的状况 ∀同时也可作为当时所用藿香是广藿香而不
是土藿香的旁证 ∀
3 引种历史考证
正如前所述 o当今我国所栽培的广藿香是引种
于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但对其引种历史的认
识 o各学者意见歧出 o争执不一 o迄无定论 ∀李薇
等 ≈t| 报道广藿香自清朝由南洋华侨传入我国 o而众
多学者则认为广藿香于宋朝引入我国 ≈us2uu  ∀孰是
孰非 ‚由前文可知 o在宋朝广藿香已在我国岭南一
带普遍种植 o这就证明 o我国所栽培的广藿香不可能
在清朝引种 o其引种时间至少应在宋朝或以前 ∀进
一步查阅历代医药本草后发现 o郭义恭在 5广志 6中
记载 /藿香出日南诸国 o岭南多有之 0 ∀而又有证
据 ≈uvouw 表明 o5广志 6成书于梁代 o这就充分地说明
了广藿香在我国的引种时间至少在梁代或以前 o而
非于宋朝才引种我国 ∀
4 讨论
4q1 本草医书中的药用 /藿香 0及土藿香的药用历
史 ussy年 {月笔者在海南省万宁市广藿香生产
示范基地调研 o认真观察了广藿香叶片的形态特征 }
叶片卵圆形或长椭圆形 o先端短尖或钝圆 o叶边具不
规则钝锯齿 o基部楔形或钝圆 o长 x ∗ ts ¦°o宽
u1x ∗ z ¦°o两面密被灰白色短毛 ∀与古书上 /叶微
似茄叶 0 !/叶似桑而小薄 0及 /形如都梁 0等描述极
为相近 ∀依据前文提及的 /藿香出海边国 0 ! /交趾
有之 0 !/顿逊国出藿香 0等原产地 o分析 /插枝便生 0
的繁殖方式 o深入观察 5本草图经 6和 5重修政和经
史证类备用本草 6≈tt 等藿香附图 o可知这些特性与
现今广藿香特征相似 o这就从产地 !性状 !栽培及繁
殖方法上均较清楚地说明当时的藿香是指现在海南
和广东等地所栽培的广藿香 ∀而非遍布于我国南北
各地靠种子繁殖的土藿香 ∀同时 o从时间上亦可证
明明代以前所称的 /藿香 0o均系今日 5中国药典 6收
载之 /广藿香 0 ∀到了明代 o各著作中的 /藿香 0所指
出现了差异 ∀ 5本草蒙筌 6和 5本草纲目 6中所指 /藿
香 0为 /广藿香 0o而 5本草乘雅半偈 6≈ux  ! 5滇南本
草 6≈uy 及 5植物名实图考 6≈uz 中所记载之藿香均为
土藿香 ∀其缘由为 }钱塘人卢之颐在 5本草乘雅半
偈 6≈ux 中记述 /藿香 o所在 k其居住地江浙一带 l亦
有 o二月宿根再发 o亦可子种 o苗似都梁 o方茎丛生 o
中虚外节 o叶似荏苏 o边有锯齿 o七月擢穗 o作花似
蓼 o房似假苏 o子似茺蔚 0 ∀结合文中藿香的分布及
形态描述 o对照现今土藿香的分布区域及形态特征 o
可确认此藿香即为现今土藿香 o5滇南本草 6≈uy 亦称
之为 /土藿香 0 ∀其后 o5植物名实图考 6≈uz 谓 }/藿
香 o今江西 !湖南人家多种之 o为避暑良药 ∀0从地理
位置上看 o江西 !湖南与卢之颐提及的江浙一带同属
长江流域 o与今之土藿香分布一致 o由此可推断为土
#xttu#
第 vu卷第 us期
ussz年 ts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Œ¶¶∏¨ us
’¦·²¥¨ µo ussz
藿香 ∀这可从 /广藿香起源于热带地区 o现今主栽
于海南与广东两省 0中得到进一步确证 ∀
关于土藿香的药用历史 o笔者翻阅了古代医书
本草后发现 o土藿香是在明朝末年始出现于江浙市
场 o并载入当时的本草中 o如以上提及的 5本草乘雅
半偈 6和 5滇南本草 6~5本草述 6中所引卢之颐之描
述 o所指亦是现今广布于我国南北各地的土藿香 ~根
据 5植物名实图考 6中的描述及其所附藿香图 o亦可
判断其为土藿香 ∀
综上可知 o明代以前本草记载之藿香 o均为今之
广藿香 Π1 χαβλιν∀这同时亦表明 o古代本草文献及
医书均以 /藿香 0为名 o而并未出现以广藿香为药名
的记载 ∀直至 t|xz年 o5中药通报 6同时刊出李东
生 ≈u{ 和陈润初 ≈u| 的论文 o这时才开始有以广藿香
为药名的相关报道 ∀
4q2 藿香列入 /木类上品 0的辨析 藿香在 5名医
别录 6中被分作 /木类上品 0o与沉香同条 ∀宋朝著
作 5本草图经 6和 5证类本草 6亦将其列为 /木部上
品 0 ∀分析其原因 o可能与广藿香老茎易木质化且
最初是作为香料被人们所利用有关 ∀通过对海南广
藿香的实地观察与调研 o笔者发现广藿香为半灌木 o
老茎的确易木质化 o其挥发油亦芳香无比 o通常被认
为是芳香中的佳品 ∀故古书才有藿香为 /木类上
品 0的记载 ∀到了明朝 o诸多本草将其划分为 /草
部 0类 o如 5本草纲目 6中被列为 /草部芳草类 0 ∀同
一时期的刘文泰在 5本草品汇精要 6中则将其分作
/草部下品 0o这与广藿香的药用价值及临床疗效被
逐渐地发现和应用有关 ∀
4q3 广藿香与土藿香之比较 由前文可知 o广藿香
药用品种本并不混乱 o但因部分古书的记载尚存在
不少模糊的论述 o遂使 u种植物混淆 ∀如在 5本草
乘雅半偈 6有关藿香的记载中 o前半句为 /藿香出交
趾 !九真 !武平 !兴古诸国 o吏民多种之 o今岭南颇
饶 0o依据前文可知 o所指即为广藿香无疑 o而后半
句 / k藿香 l所在亦有 o二月宿根再发 o亦可子种 , ,
边有锯齿 o七月擢穗 o作花似蓼 o房似假苏 o子似茺
蔚 0则是描述土藿香的分布 !繁殖方式及形态特征 o
让后人费解 ∀其后的著作 5本草述 6和 5本草经疏辑
要 6均直接转引卢之颐所述而未以区分 o亦使 u种
植物混为一谈 ∀笔者认为 o主要原因可能是 }在我
国 o广藿香最初只在岭南一带使用 o后来随着临床疗
效日益明显 o其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 o在浙江 !江苏 !
湖南 !江西 !四川等地亦有应用 o由于其别名 !形态特
征与当地的土藿香相似 o甚至难以区别 o故部分古书
记载造成混淆 ∀为了进一步澄清其混乱与真伪 o笔
者遂将 u种植物作一比较 k表 tl∀
表 t 广藿香与藿香的比较
指标 广藿香 藿香
科属 唇形科刺蕊草属 唇形科藿香属
别名 刺蕊草 o枝香 o南香 o牌香 o湛香 o藿香 土藿香 o杜藿香 o鲜藿香 o川藿香 o野藿香 !苏藿香 o排香草
主要分布 东南亚地区 !我国的广东省和海南省 朝鲜 !日本及我国南北各地 o如四川 !江苏 !浙江和湖南
等省 o野生或栽培
全草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 o株高 s1v ∗ t1s °o全草直立且密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o高达 t1u °o全草有芳香
被茸毛 o冠大 o深绿色
茎 茎直立粗壮 o基部木质化 o灰棕绿色 o老茎近圆柱形 o幼 茎直立 o基部非木质化 o略带红色 o四棱形 o疏生柔毛 o
茎方形 o密被灰黄色茸毛 o上部多分枝 枝向上伸展
叶 单叶对生 o卵形或卵状椭圆形 o长 x ∗ ts ¦°o宽 u1x ∗ 叶对生 o卵形或三角状卵形 o长 u ∗ { ¦°o宽 t ∗ x ¦°o
z ¦°o边缘有锯齿 o两面密被灰白色短毛 o并有腺点 o叶 边缘有钝齿 o上面散生透明腺点 o下面被短柔毛 o有香气
面皱凸或缩凹不平且有肥厚感 o气香清醇
花 穗状花序顶生和腋生 o轮伞密集 ~花期 w月 o我国罕见 顶生总状轮伞花序 ~花期 y ∗ z月 o花淡紫色 ~萼筒状
开花 ~花萼管状灰绿色 o多 x裂 ~花冠唇形 o紫色 w裂 ~ x齿 o有 tx条纵脉 ~花冠长漏斗状唇形 o蓝紫色 x裂 ~
雄蕊 wo花丝有紫色髯毛 ~子房上位 ow裂 ≈vs  雄蕊 wou强 ~子房上位 ow裂
果 小坚果椭圆形 o平滑 o我国罕见结果 小坚果黄色 o倒卵状三棱形 o上端具长细毛 o果期
ts ∗ tt月
繁殖方式 因我国罕见开花与结果 o故常用扦插繁殖或组织培养 一年即可开花结果 o常用种子繁殖
采收加工 在广东 ov ∗ w月扦插者 tt ∗ tu月采收 o| ∗ ts月扦插 可连续收获 u年 o每年于 z月及 ts月收获 u次 o离地
者翌年 z ∗ {月采收 ~而海南 x ∗ y月及 | ∗ ts月均可收 o 面 x ¦°处割下 o阴干即可
挖起全草 o晒蔫扎把 o发汗后除去须根晒干即可
挥发油及成分 海南广藿香叶含油 vh ∗ yh o茎含油 s1xh ∗ s1zh ~ 叶中含油 s1xh o全草含挥发油 s1uh ∗ s1vh ∀主要
石牌广藿香叶含油 s1vh ∗ s1wh o茎含油 s1th ∗ 成分为甲基胡椒酚
s1txh ∀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
#yttu#
第 vu卷第 us期
ussz年 ts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Œ¶¶∏¨ us
’¦·²¥¨ µo ussz
5 结论
笔者在查阅历代医药本草文献中 o没有查找到
广藿香这一名称 ∀而只有藿香这一品名 ∀经文献考
证 o依据广藿香药材的原产地 !形态特征 !药性功用
及各著作的附图等 o可知明代以前各著作所称的
/藿香 0o均系 5中国药典 6ussx年版收载之 /广藿
香 0 ∀到了明清时代 o部分著作才出现了 /广藿香 0
与 /藿香 0的记载混乱 ∀究其何者为正品 ‚查证历
版 5中国药典 6后发现 o5中国药典 6t|zz年版将两
者共同收载 o而后各版药典均仅收载广藿香 ∀这表
明 o传统中药正品藿香应是广藿香 o而非土藿香 ∀笔
者亦认为这是符合大多数本草的记载及我国实际的
用药习惯 ∀
≈参考文献  
≈t  中国药典 ≈≥ q一部 qussx}vsq
≈u  李 薇 o魏 刚 o潘超美 o等 q广藿香药材挥发油及主要成分
含量影响因素的考察 ≈ q中国中药杂志 ousswou|ktl}u{q
≈v  肖省娥 o贺 红 o徐鸿华 q广藿香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
≈ q中药材 ousstouwkyl}v|tq
≈w  刘爱如 o于宗渊 o吕丽莉 o等 q广藿香挥发油对青蒿酯钠抗伯
氏疟原虫的增效作用和对抗青蒿酯钠伯氏疟原虫的逆转抗
性作用 ≈ q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ousssot{kul}zyq
≈x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q中药志 ≈   q第 w册 q北京 }人
民卫生出版社 ot|{{}tu{q
≈y  李 „ q太平御览 k第四册 l ≈   q北京 }中华书局影印本 o
t|ys}wvw{q
≈z  苏 颂 q本草图经 ≈  q尚志钧辑校 q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
版社 ot||w}vwyq
≈{  李时珍 q本草纲目 ≈  q校点本 q第 u册 q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
社 ot|z|}|ssq
≈|  嵇 含 q南方草木状 ≈  q上海 }商务印书馆 ot|xx}{q
≈ts  杜 佑 q通典 ≈  q北京 }中华书局出版 ot|{w}xyvq
≈tt  唐慎微 q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   q北京 }人民卫生出
版社 ot|xz}vs|q
≈tu  陈贵廷 q本草纲目通释 k上 l ≈   q北京 }学苑出版社 ot||u}
zssq
≈tv  陈嘉谟 q本草蒙筌 k点校本 l ≈   q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o
t|{{}|zq
≈tw  汪 庵 q本草易读 ≈  q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ot|{z}tyzq
≈tx  陶弘景 q名医别录 k辑校本 l≈   q尚志钧辑校 q北京 }人民卫
生出版社 ot|{y}ywq
≈ty  孙思邈 q千金要方 k点校本 l ≈   q北京 }华夏出版社 ot||v}
zxq
≈tz  黄宫绣 q本草求真 ≈  q北京 }华夏出版社 ot||{}|szq
≈t{  刘文泰 q本草品汇精要 ≈   q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ot|{u}
v|wq
≈t|  李 薇 o潘超美 o徐 良 o等 q不同产地广藿香特征的观测和
比较 ≈ q中药材 oussuouxkzl}wyvq
≈us  广东中药志编委会 q广东中药志 ≈   q第 t卷 q广州 }广东科
技出版社 ot||w}tvq
≈ut  杜一民 o陈汝筑 o胡本荣 q广藿香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
究进展 ≈ q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ot||{o|kwl}uv{q
≈uu  蒙绍金 o曾 志 o谭丽贤 o等 q毛细管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在广
藿香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  q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k自然科学
版 loussyokul}{sq
≈uv  肖培根 q新编中药志 ≈   q第 v卷 q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o
ussu}tyq
≈uw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 o中国医学科学院
药物研究所 ≈   q中药志 q第 w册 1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o
t|yt}t|uq
≈ux  卢之颐 q本草乘雅半偈 k点校本 l≈   q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
社 ot|{y}xxyq
≈uy  兰 茂 q滇南本草 ≈  q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ot|zz}vxvq
≈uz  吴其濬 q植物名实图考 ≈  q上海 }商务印书馆 ot|xz}x||q
≈u{  李东生 q广州附近广藿香的栽培法 ≈  q中药通报 ot|xzov
kxl}uswq
≈u|  陈润初 q海南岛广藿香的栽培方法 ≈  q中药通报 ot|xzov
kxl}utsq
≈vs  李 薇 o潘超美 o宋力飞 o等 q不同产地广藿香花的观察比较
≈ q中药材 oussvouykul}z|q
Τεξτυαλρεσεαρχη ον ηιστορψ οφ ιντροδυτιον ανδ ηερβαλ
µ εδιχινε οφΠογοστεµ ον χαβλιν
• ˜ ≠ ²∏2ª¨ ±tou o Š˜’ ±¬¤²2¶«¨ ±ªt o ‹∞‘Š ‹∏¤±2´ ¬¤±ªv
(t.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Χηινεσε ΜεδιχιναλΜατεριαλσ, Νανϕινγ ΑγριχυλτυραλΥνιϖερσιτψ,
Νανϕινγ utss|x, Χηινα;
u. Χολλεγε οφ Λιφε Σχιενχε ανδ Αγρονοµ ψ, Ηαιναν Υνιϖερσιτψ, Ηαικου xzsuu{, Χηινα;
v. / Κε Ψυαν Ηυο Ξιανγ0 Εξπλοιτυρε ανδ Φινιτψ Χοµ πανψ οφ Σχιενχε ανδ Τεχηνολογψ ιν Ηαιναν Προϖινχε, Ωαννινγ xzstux, Χηινα)
k下转第 ut{t页 l
#zttu#
第 vu卷第 us期
ussz年 ts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Œ¶¶∏¨ us
’¦·²¥¨ µo ussz
≈ q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ousssoutktsl}|||q
≈x  薛洪源 o侯艳宁 o刘会臣 o等 q阿魏酸钠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肝
损害小鼠的保护作用 ≈ q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oussvouvktsl}
x{wq
≈y  刘 伟 o曹 勇 o王凤娟 o等 q阿魏酸钠干预雷公藤多苷致小
鼠肝损伤 ≈ q武汉大学学报 k医学版 loussyouzkwl}wy{q
≈z  彭爱军 o贺 德 q阿魏酸钠对大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q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ousswoukvl}utsq
≈{  李 颖 q阿魏酸钠和当归醇沉物对免疫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
≈ q中草药 ousssovtkwl}uzwq
≈|  ≥«¤« ‹ o ‹¤µ·°¤± ≥ °o • ¬¨±«²∏¶¨ ≥q ƒ²µ°¤·¬²± ²©¦¤µ¥²±¼¯
¦«¯²µ¬§¨ ¬± ¦¤µ¥²± ·¨·µ¤¦«¯²µ¬§¨ ° ·¨¤¥²¯¬¶° ¥¼ µ¤·¬¯√ µ¨ιν ϖιτρο
≈ q ≤¤±¦¨µ• ¶¨o t|z|ov|ktsl}v|wuq
≈ts  … µ¨ª¨ µ o …«¤·‹ o ≤²°¥¨ ¶…o ·¨¤¯q ≤≤ w¯ 2¬±§∏¦¨§·²¬¬¦¬·¼ ¬±
¬¶²¯¤·¨§«¨ ³¤·²¦¼·¨¶o ·«¨ ¬°³²µ·¤±¦¨ ²©§¬µ¨¦·¶²¯√ ±¨·¬±­∏µ¼≈ q
‹ ³¨¤·²¯²ª¼o t|{yoyktl}vyq
≈tt  ≤¤¶·µ² Š ⁄o ⁄¬¤½ Š²° ½¨  Œo Š¤¶·µ²„q ⁄‘„ ¥¤¶¨¶¤·¤¦® ¥¼
µ¨¤¦·¬√¨ ° ·¨¤¥²¯¬·¨¶ ³µ²§∏¦¨§ §∏µ¬±ª ¦¤µ¥²± ·¨·µ¤¦«¯²µ¬§¨ ¥¬²2
·µ¤±¶©²µ°¤·¬²± ¤±§ ³µ²°²·¬²± ²© ¬¯√ µ¨°¬¦µ²¶²°¤¯ ¬¯³¬§ ³¨ µ²¬¬§¤2
·¬²±≈ q • ¶¨≤²°°∏±  ²¯ °¤·«²¯ °«¤µ°¤¦²¯o t||zo|x kvl}
uxvq
≈tu  魏 屏 o彭汉光 o黄 坤 o等 q加味四逆散对 ∆2氨基半乳糖所
致急性肝损伤大鼠体内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及病理改变同步
观察 ≈ q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ousssou|kvl}uy{q
≈tv  唐忠志 o王早堂 q丹参注射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
性及血脂的影响 ≈  q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ousswouy ktsl}
ttutq
≈tw  郁秀凤 q雷氏丹参片对冠心病合并高黏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
及血脂的影响 ≈ q中成药 oussyou{k{l}ttx{q
≈tx  王宇辉 o周超凡 q中药降脂研究进展 ≈  q中国中药杂志 o
t|||ouwkvl}t{wq
≈ty  梁德平 o黄剑云 q阿魏酸钠对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患者血脂和
血液流变特定的影响 ≈ q重庆医学 oussvovukwl}w||q
Εφφεχτ οφ ∆ανξιονγφανγ ανδ ιτσ χοµ πονεντσ ον εξπεριµ ενταλλιϖερ
ινϕυρψ µ οδελσ ινδυχεδ βψ ΧΧλw ιν µ ιχε
Œ÷¬¤²2µ²±ªt o • „‘Š ¬2­∏¤±t o Œ≠∏2«¤±ªt o ÷ ˜ ≠¤±2¬¬¤t o ≤‹∞‘≠¬t o • ˜„‘¬±2¬¬∏u o ÷ ˜∞  ¬±ªt
(t. ∆επαρτµ εντ οφ πηαρµ αχολογψ, Σχηοολοφ Χηεµ ιχαλΒιολογψ ανδ Πηαρµ αχευτιχαλΣχιενχεσ ινστιτυτε οφΜατεριαλΜεδιχαλ,
ΧαπιταλΜεδιχαλΥνιϖερσιτψ, Βειϕινγ tsssy|, Χηινα;
u.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Πηαρµ αχολογψ ανδ Τοξιχολογψ, Αχαδεµ ψ οφΜιλιταρψΜεδιχαλΣχιενχεσ, Βειϕινγ tss{xs, Χηινα)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 ¶·∏§¼ ¬±√ ¶¨·¬ª¤·¨¶·«¨ ³µ²·¨¦·¬√¨ ©¨©¨¦·²± ¬¯√ µ¨²©⁄¤±¬¬²±©¤±ª¤±§¬·¶¦²°³²± ±¨·¶q Μετηοδ :  ¬¦¨
¤µ¨ ¬±­¨¦·¨§º¬·«≤≤ w¯ ·² ¶¨·¤¥¯¬¶« ¬¯√ µ¨¬±­∏µ¨§°²§¨ q¯ „×o „≥×o ¶¨µ∏° ¤¯¥∏°¬±o ª¯²¥∏¯¬± ¬± ¶¨µ∏° ¤±§≥’⁄o  ⁄„ ¬± ¬¯√ µ¨¤±§ ¬¯√ µ¨
«¬¶·²¯²ª¬¦¤¯ ¦«¤±ª¨ ¶º µ¨¨ ° ¤¨¶∏µ¨§·²¦²±©¬µ° ·«¨ ¤¥¬¯¬·¼ ²©³µ²·¨¦·¬±ª ¬¯√ µ¨²©⁄¤±¬¬²±ª©¤±ªq Ρ εσυλτ: ׫¨ µ¨¶∏¯·¶¶«²º ⁄¤±¬¬²±ª©¤±ª
¦¤± ¬±«¬¥¬·²¥√¬²∏¶¯¼ ·«¨ ¤¥±²µ°¤¯ ¬±¦µ¨¤¶¨ ²©„×o „≥× ¬± ¶¨µ∏° ¤±§ ⁄„ ¬± ¬¯√ µ¨o ±¨«¤±¦¨ ≥’⁄ ¤¦·¬√¬·¼ ¬± ¬¯√ µ¨o ·²·¤¯ ³µ²·¨¬±o ¤¯2
¥∏°¬±o ª¯²¥∏¯¬± ¬± ¶¨µ∏°o ¤±§§¨ ¦µ¨¤¶¨ ¬¯√ µ¨³¤·«²¯²ª¬¦¤¯ ¦«¤±ª¨ ¶o º«¬¦«¶∏ªª¨ ¶·¶⁄¤±¬¬²±ª©¤±ª¦¤± ³µ²·¨¦·¬±­∏µ¨§ ¬¯√ µ¨¬±§∏¦¨§¥¼
≤≤ w¯ q Χονχλυσιον: ⁄¤±¬¬²±ª©¤±ª¶«²º §¨³²º µ¨©∏¯ ³µ²·¨¦·¬√¨ ©¨©¨¦·¤ª¤¬±¶·¯¬√ µ¨§¤°¤ª¨ ¬±§∏¦¨§¥¼ ≤≤ w¯ q
[ Κεψ ωορδσ] ⁄¤±¬¬²±ª©¤±ª~ §¤±¶«¨ ±¶∏~ ©¨µ∏¯¬¦¤¦¬§~ ·¤±¶«¬±²± ~¨ ≤≤ w¯ ~ ¬¯√ µ¨¬±­∏µ¼
≈责任编辑 刘  
k上接第 uttz页 l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ײ ¶·∏§¼ ·«¨ «¬¶·²µ¼ ²©¬±·µ²§∏¦·¬²± ¤±§«¨ µ¥¤¯ ° §¨¬¦¬±¨²©Πογοστεµ ον χαβλιν ¥¼ ·¨¬·∏¤¯ µ¨¶¨¤µ¦«¨ ¶¤±§
¦¯¤µ¬©¼ ·«¨ ¦²±©∏¶¬²± ¬± ¬¯·¨µ¤·∏µ¨¶q Μετηοδ : × ¬¨·∏¤¯ µ¨¶¨¤µ¦« ²± «¬¶·²µ¬¦¤¯ ¬¯·¨µ¤·∏µ¨¶o ³µ¤¦·¬¦¤¯ ¤³³¯¬¦¤·¬²±¶¤±§ ©¬¨ §¯ ¬±√ ¶¨·¬ª¤·¬²±
º µ¨¨ ¤§²³·¨§q Ρ εσυλτ: ׫¨ √¤µ¬¨·¬¨¶²©Π. χαβλιν ©²µ·«¨ µ¤³¨ ∏·¬¦∏¶¨¶º µ¨¨ ±²·¦«¤²·¬¦o«²º √¨ µ¨·«¨ µ¨ «¤¶ ¬¨¬¶·¨§¦²±©∏¶¬²± ¥¨ ·º¨¨ ± Π.
χαβλιν ¤±§Αγασταχηε ρυγοσυσ¬± §¨ ¶¦µ¬³·¬²±¶²©¤³³¨ ¯¯¤·¬²±o«¤¥¬·¤·¤±§¦«¤µ¤¦·¨µ¬¶·¬¦²©·«¨ ²µ¬ª¬±¤¯ ³¯¤±·¶q Χονχλυσιον: Œ·º¤¶³µ²√ §¨
·«¤··«¨ ·¨µ° / ‹∏²¬¬¤±ª0 ¬± ≤«¬± ¶¨¨ ° §¨¬¦¬±¤¯ º²µ®¶¥¨ ©²µ¨  ¬±ª⁄¼±¤¶·¼ º¤¶³²¬±·¨§·²Π. χαβλινq ׫¨ ¦∏¯·¬√¤·¬²± «¬¶·²µ¼ ²©Π. χαβ2
λιν ¬± ≤«¬±¤º¤¶·µ¤¦¨§·²¬¤±ª⁄¼±¤¶·¼ ²µ¥¨ ©²µ¨q
[ Κεψ ωορδσ] Πογοστεµ ον χαβλιν~ ¶¦¬¨±¦¨ ²©«¨ µ¥¤¯ §µ∏ª¶~ ¬±·µ²§∏¦·¬²±~ ·¨¬·∏¤¯ µ¨¶¨¤µ¦«²©° ·¨¨µ¬¤° §¨¬¦¤
≈责任编辑 张宁宁  
#t{tu#
第 vu卷第 us期
ussz年 ts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Œ¶¶∏¨ us
’¦·²¥¨ µo us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