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埃及药用植物中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的研究



全 文 :#综述#
埃及药用植物中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的研究
孙晓芳t o王 巍t o杜贵友u o吕维柏v
kt q中国中医研究院 西苑医院 o北京 tsss|t ~ u q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o北京 tsszss ~
v q中国中医研究院 基础理论研究所 o北京 tsszssl
≈摘要  对来自埃及的 |z 种药用植物的天然植物及其甲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的抑制逆转录k • ×l酶和抑制
‹Œ∂2t诱导的细胞病理作用k≤°∞l进行体外评价 ∀余甘子 Πηψλλαντηυσ ε µ βλιχα q果实的甲醇提取物显示出很强的抑
制 ‹Œ∂2t的 • × 作用 o其 xs h抑制浓度kŒ≤xsl值为 | Λª#°p t ∀对甲醇提取物通过生物活性导向分级分离k¥¬²¤¦·¬√¬2
·¼2ª∏¬§¨ §©µ¤¦·¬²±¤·¬²±l得到抑制性有效物质 °∏·µ¤±­¬√¤¬± „ k°„l o其 Œ≤xs值为 v q| Λ° ∀巴豆 Χροτον τιγλιυ µ 种子的水
提物和甲醇提取物可以显著的抑制传染性和 ‹Œ∂2t诱导的  ×2w细胞的 ≤°∞o它们的 Œ≤xs值分别为 s qsux Λª#°p t
和 u qs Λª#°p t o且均低于产生细胞毒性的浓度k选择性指数分别为 vw qw和 xs qsl ∀通过生物活性导向分级分离 o从
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种佛波醇酯 o对它们抑制 ‹Œ∂2t诱导的  ×2w细胞的 ≤°∞的活性进行评价 ∀发现 tu2 Ο2十
四k烷l酰佛波醇2tv2乙酸酯k× °„l既是 ‹Œ∂2t诱导的 ≤°∞的抑制剂kŒ≤tss值为 s qw{ ±ª#°p tl o又是 °Ž≤ 的活化剂 ∀
另证明 otu2 Ο2乙酰佛波醇2tv2癸酸酯k„°⁄l有抗 ‹Œ∂2t的作用kŒ≤tss值为 z qy ±ª#°p tl o但没有 °Ž≤ 的活化作用 ∀
≈关键词  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余甘子 ~巴豆 ~tu2 Ο2十四k烷l酰佛波醇2tv2乙酸酯
≈中图分类号  • u{u qzt ~• |yz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uls|2syw|2sx
几千年来 o埃及人民把草药疗法珍视为有疗效的宝贵财
产 o治疗经验代代相传至今 ∀中世纪 o伊斯兰教科学在其顶
峰时 o草药在医学中的应用是他们论文的主题 o阿拉伯人因
此而闻名 ∀他们从古代前辈即希腊人的课本中提炼出有价
值的信息 ∀在传统医学中应用了几个世纪的当地植物知识
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 ∀今天植物药在埃及作为各种医疗卫
生药物和家庭药物被使用 ∀人们高度依赖传统的行医者和
植物药来满足他们的基本医疗卫生需要 ∀他们储备有可想
象到的各种类型的草药制品 o一些是合法的也有一些无疑是
非法的形式 o这两种类型的草药制品都有出售 ∀目前还在继
续寻找可接受的人工制造的替代药物 ∀人工制造的药物的
疗效是毫无疑问的 o但是公众也意识到了有时随着用药而产
生副作用以及药物滥用的危险性 ∀我们的确相信那些经得
起时间考验的药物是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o以从中寻找抗 ‹Œ∂
的药物 ∀
目前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k ‹Œ∂ l导致的获得性免疫缺
陷综合征k„Œ⁄≥l的治疗主要靠给予抗逆转录病毒的核苷类
似物 o可单独用药或者联合用药 ∀虽然这些药物在临床有
效 o但是它们很昂贵 o并且需要长期用药治疗 o而且几乎都会
产生病毒抗药性 ∀因此 o迫切需要找到对逆转录病毒疾病有
效而副作用较低的新药 ∀该病毒外壳上有一穗状的糖蛋白
≈收稿日期  ussu2sv2tw
≈通讯作者  电话 }kstslyu{zxx||2ywts
ª³tusk译者注 }‹Œ∂ 的主要抗原是其外壳糖蛋白 o即 ª³tys o
它由膜外片段 ª³ tus 和跨膜片段 ª³ wt 组成l可与 ≤⁄w 和
≤ ÷ ≤ • w分子结合 o在感染期 × 淋巴细胞群上可发现该蛋白 ∀
由于 × 淋巴细胞与诱发免疫应答有关 o病毒的复制导致了
≤⁄w辅助 × 细胞的耗竭与功能的丧失 o从而导致了较严重的
免疫缺陷 ∀因此 o研究能直接抑制病毒复制的抗 ‹Œ∂ 药是
大有前途的 ∀可以影响 ‹Œ∂ 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即附着 !
融合 !脱壳 !反向复制 !整合 !⁄‘„复制 !转录 !翻译 !成熟 !出
芽 ∀在复制的第一步 o在逆转录k • ×l中病毒的 • ‘„ 转变
k翻译l成双链 ⁄‘„ ∀然后 o这种 ⁄‘„ 被整合到宿主细胞染
色体 o此病毒成分被合成并被装配成新的病毒 ∀
筛选在埃及使用的 |z种药用植物的甲醇提取物和水提
物对 • × 酶的抑制作用 o并且用  ×2w 细胞k一种被 ‹Œ∂2t
感染的携带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k‹ ׏∂ l2t 的人辅助性 ×w
细胞系l检测它们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 ∀通过生物活性导
向分级分离 o得到明确的 !具有抗 ‹Œ∂ 活性的有效物质 o并
且弄清了其结构中与此活性有关的结构特点 ∀
1 抑制逆转录作用k• ×l≈t 
• × 酶的活性是在kµ„l±2k§×ltu2t{作为模板引物存在时
通过 ‹Œ∂2t 逆转录 o≈v ‹ 2§× ×°掺入生成复合片段被测定
的 ∀余甘子 Πηψλλαντηυσ ε µ βλιχα qo英国栋 Θυερχυσ πεδυν2
χυλατα ∞«µ«qo毗黎勒 Τερµιναλια βελλεριχα • ²¬¥qo诃子 Τερ2
µιναλια χηεβυλα • ·¨½o刺毛榄仁树 Τερµιναλια ηορριδα ≥·¨∏§q
#|wy#
第 uz卷第 |期
ussu年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z o‘²q|
≥ ³¨·¨°¥¨µqoussu
的果实的甲醇提物和水提物以及酸模属植物 Ρυ µεξ χψπριυσ
 ∏µ¥q的水提物显示出明显的抑制逆转录作用 o它们的 Œ≤xs
值为 u ∗ w| Λª# °p tk表 tl ∀但是 o当有牛血清蛋白k…≥„l
存在时 o除了余甘子的甲醇提物和诃子的水提物以外 o大多
数提取物由于其中成分与 …≥„ 的非特异性结合其抑制作用
有所降低k表 tl ∀
表 t 被筛选的埃及药用植物抑制 ‹Œ∂2t 逆转录的作用k ν € w , ξ ? σl
植物名称 药用部位 提取方法
βxs
rΛª#°p t
抑制率r h
…≥„k p l …≥„k n l
Πηψλλαντηυσ ε µ βλιχα k余甘子l 果实 甲醇 | qs zy qt ? v qzy xu qt ? w qyv
水 ts zx qu ? { qvs tx qy ? s qzy
Θυερχυσ πεδυνχυλατα k英国栋l 果实 甲醇 | zt qs ? u qys { qx ? ts qu
水 w| {v qt ? w qus z qy ? v qvs
Ρυ µεξ χψπριυσ 果实 水 ws |z qy ? s qxu tz qy ? s qxu
Τερµιναλια βελλεριχα k毗黎勒l 果实 甲醇 | qx {u qx ? s q|z vy qy ? t qsv
水 ts y| qw ? w qvs t{ q| ? s q{v
Τερµιναλια χηεβυλαk诃子l 果实 甲醇 u {x qw ? t qys t| qw ? t qzs
水 y |t q| ? v qus zy qt ? { q|s
Τερµιναλια ηορριδα k刺毛榄仁树l 果实 甲醇 v |s q| ? t qzs t{ qs ? s qz|
水 v| yv qx ? x q{s vt qv ? t qvu
注 }上述提取物的浓度在 s qt °ª#°p t o加入k n l或不加入k p ls qx °ª#°p t的 …≥„时测得的抑制作用
选择余甘子 Π. ε µ βλιχα果实的甲醇提取物研究抑制 • ×
的原理 ∀发现甲醇提物的可溶于乙醇的部分和不可溶于乙
醇的部分均有抑制作用 ∀选取可溶于乙醇的部分做进一步
研究k因为发现不可溶于乙醇的部分是无机盐和糖的混合
物 o所以不做进一步研究l o用交联葡萄糖 ‹2us生物活性导
向分级分离法分离可溶于乙醇的部分 o得到一些具有抑制
‹Œ∂2t 的 • × 作用的物质 ∀对这些物质重复进行色谱分离 o
得到 y种成分 o用光谱的和化学的方法测定其结构 ∀此 y种
成分中 o发现 ³∏·µ¤±­¬√¤¬± „k见图 tl的抗 ‹Œ∂2t的活性最强 o
其 Œ≤xs值为 v q| Λ° ∀ °„ 的 ¬±¨ º ¤¨√ µ¨2…∏µ®图表明其抑制
作用的机理是与有关的模板引物竞争 o而不是与有关的底物
竞争 ∀对底物的抑制常数kŽ¬l为 s q{| Λ° o对模板引物的抑
制常数为 s qux Λ° ∀在 ⁄‘„合成开始后的 x °¬±将 °„加入
到反应混合物中 o反应被显著地抑制了 o并且具有量效关系 ∀
这提示 °„不仅阻止合成的开始而且抑制链的延长 ∀
图 t ³∏·µ¤±­¬√¤¬± „ 化学结构
在这 y 种具有显著的抗 ‹Œ∂2t • × 作用的药中 o诃子
Τερµιναλια χηεβυλα k俗名 Ž¤¥∏¯¬l和刺毛榄仁树 Τ . ηορριδα
k俗名 «¬±§2¶«¨¬µ¬l是埃及传统的用于治疗高血压和胆汁阻塞
的利胆药和健胃药 ∀在尤纳尼医学系统k阿拉伯医学系统l
中 o余甘子 Π. ε µ βλιχαk俗名 ¶¤±¤±¬µl的新鲜果实用于黄疸 !
肝炎和出血热的治疗 o而其干燥果实用于腹泻 !痢疾的治疗 o
也作为健胃药使用 ∀
2 对病毒复制和巨细胞形成的抑制作用≈u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评价不同浓度的植物提取物防止
‹Œ∂ 诱导的细胞病理k≤°∞l的作用 ∀先初筛出具有显著的
抗 ‹Œ∂ 活性的植物提取物 o再用更加精确的  ×2w细胞实验
检测其抑制 ≤°∞的作用 ∀通过这一检测 o得到了使未感染细
胞成活率减少 xs h的剂量k≤≤xsl和抑制 xs h ‹Œ∂ 复制所需
剂量kŒ≤xsl o将其比值k≤≤xsrŒ≤xsl作为选择指数k≥Œl ∀然后 o
用感染 ‹Œ∂2t和未感染 ‹Œ∂2t的  ’×2w细胞分析系统进
行检测 o此系统中多核巨噬细胞在 t ∗ u §内出现 ∀联合培养
感染 ‹Œ∂2t和未感染 ‹Œ∂2t的  ’×2w细胞时观察到了多
核巨细胞和细胞融合体的形成 ∀对于感染 ‹Œ∂2t 病人的
≤⁄2w辅助 × 淋巴细胞的耗竭 o此种巨细胞的形成可能是其
重要因素 ∀因此 o对这种现象的观察成为了离体检测 ‹Œ∂ 复
制的良好方法 ∀
2 q1 选择出的植物提取物对 ‹Œ∂2t复制的抑制作用
经过筛选 o对具有抗 ‹Œ∂ 活性的来自 y种植物的 {种提
取物进行了更详细的研究 ∀通过  ×2w细胞培养 x §观测它
们的 Œ≤xs值和 ≤≤xs值k表 ul ∀相思子k∞2tl o洋艾k∞2tsl o巴
豆k∞2u{l o曼陀罗k∞2vsl的甲醇提取物和巴豆的水提物的抗
‹Œ∂ 活性相对较强 o其 Œ≤xs分别为 u qs o| q{ os qsux ow qt ou qs
Λª#°p t ∀特别是巴豆提取物的 ≥Œ很高k表 ul ∀
2 q2 对巨细胞形成的抑制作用
还评价了这些提取物对联合培养感染 ‹Œ∂2t和未感染
‹Œ∂2t的  ’×2w细胞时形成巨细胞的抑制作用k表 vl ∀巴
豆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最强kŒ≤xs }u q| Λª# °p tl o接下来是巴
#sxy#
第 uz卷第 |期
ussu年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z o‘²q|
≥ ³¨·¨°¥¨µqoussu
豆水提物kŒ≤xs }ux Λª#°p tl o帚状矢车菊水提物kŒ≤xs }|{ Λª
#°p tl和 Βασσια µ υριχαταkql ∏µµq水提物kŒ≤xs }yss Λª#
°p tl ∀而其他提取物k相思子 o洋艾和曼陀罗l在细胞毒性
浓度以下的浓度无任何抑制作用 ∀
表 u 对 ‹Œ∂2t复制的抑制作用
编号 植物学名称 药用部位 提取物 Œ≤xsrΛª#°p t ≤ ≤xsrΛª#°p t ≥Œ
∞2t Αβρυσ περχατοριυσ k相思子l 种子 甲醇 u qs wv qx ut q{
∞2ts Αρτε µισια αβσιντηιυ µ k洋艾l 地上部分 甲醇 | q{ vt qs v qty
∞2tw Βασσια µ υριχατα 叶 水 tvx  tsss  z qw
∞2us Χενταυρεα σχοπαριαk帚状矢车菊l 根 水 wy qu  tsss  ut qy
∞2u{ Χροτον τιγλιυ µ k巴豆l 种子 甲醇 s qsux s q{y vw qw
水 u qs tss xs qs
∞2vs ∆ατυρα στραµ ονιυ µ k曼陀罗l 种子 甲醇 w qt y qs t qw|
水 |s qs {ws | qv
注 }细胞成活率用台盼蓝法测定 Œ≤xs oxs h抑制浓度 ≤≤xs oxs h细胞毒性浓度 ~≥Œ选择性指数k≤≤xsrŒ≤xsl 所有数据为两次实验的均值
表 v 对 ‹Œ∂2t所致的巨细胞形成的抑制作用
编号 植物学名称 药用部位 提取方法 Œ≤xsrΛª#°p t ≤ ≤xsrΛª#°p t
∞2t Αβρυσ περχατοριυσk相思子l 种子 甲醇 ‘∞ |ss
∞2ts Αρτε µισια αβσιντηιυ µ k洋艾l 地上部分 甲醇 ‘∞ xss
∞2tw Βασσια µ υριχατᐠ∏µµq 叶 水 yss  t sss
∞2us Χενταυρεα σχοπαριαk帚状矢车菊l 根 水 |{  t sss
∞2u{ Χροτον τιγλιυ µ k巴豆l 种子 甲醇 u q| uw{
水 ux t {{s
∞2vs ∆ατυρα στραµονιυ µ k曼陀罗l 种子 甲醇 ‘∞ uwv
水 ‘∞ tyys
注 }细胞成活率用台盼蓝法测定 ‘∞}无作用k≤≤xs浓度以下未观察到对  ’×2w细胞的抑制作用l
2 q3 对 ‹Œ∂2t传染性的直接作用
在包括各自的 Œ≤xs的浓度范围内检测相思子 o洋艾 o巴
豆的甲醇提物和巴豆 o曼陀罗的水提物对 ‹Œ∂ 的直接作用 ∀
用这些提取物进行病毒培养 o相思子 o洋艾 o巴豆的甲醇提物
可以将病毒的传染效价降低到 ts p t到 ts p t qx的低水平k表
wl ∀而巴豆甲醇提取物的抑制作用在相关剂量方法中不能
重复 ∀其他提取物k巴豆和曼陀罗的水提物l不显示任何抗
‹Œ∂2t的作用 ∀
表 w 对 ‹Œ∂2t传染性的抑制作用
编号
植物学
名称
药用部位 提取方法
≤²±¦
rΛª#°p t
× ≤⁄xs
r°
∞2t 相思子 种子 甲醇 us tsv qux
u qs tsv qzx
∞2ts 洋艾 地上部分 甲醇 tss tsv qux
ts tsv qux
∞2u{ 巴豆 种子 甲醇 s qux tsw qux
s qsux tsw qs
水 s q{z tsv qzx
s qs{z tsw qux
∞2vs 曼陀罗 种子 甲醇 { qu tsw qs
s q{u tsw qux
对照 s tsw qzx
注 }× ≤⁄xs o为培养 xs h组织感染剂量
对这些提取物做进一步详细的研究 o发现巴豆具有特别
强的抗 ‹Œ∂2t的活性k表 ul ∀此外 o此种提取物对联合培养
感染 ‹Œ∂2t和未感染 ‹Œ∂2t的  ’×2w细胞形成巨细胞具
有抑制作用k表 vl ∀因为巨细胞的形成需要 ‹Œ∂ 外壳蛋白
和细胞膜上的病毒受体相互结合 o这提示巴豆可以抑制病毒
的附着和融合≈v ∗ x  ∀此外 o还发现巴豆的甲醇提取物在浓度
为 s qssux Λª#°p t时有立即灭活病毒作用k表 wl ∀
在尤纳尼k∏±¤±¬l系统用药中 o巴豆k俗名 «¤¥2¨¯2°∏¯∏®l
的种子一般不用作常规口服 o只是像水肿 o中风这样的疾病
需要用竣猛的泻药时才使用 ∀巴豆油对水肿也有效 o并可导
致中毒 ∀已知此种种子含有·¬ª¯¬¤±¨ 型佛波醇酯 o这些成分对
多种生物系统具有值得注意的广泛的生化效应≈y oz  ∀这些作
用包括促进肿瘤生成 o细胞增殖 o血小板聚集 o抗肿瘤和抗
‹Œ∂2t作用 ∀从诸如 tu2 Ο2十四k烷l酰佛波醇2tv2乙酸酯
k× °„l的佛波醇酯的促进肿瘤生长和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研
究中 o了解到大量有关这些作用是如何传递到细胞内的情
况 o这些能促进肿瘤生长成分的存在 o可能限制了它们的应
用 ∀据报道 o具有促进肿瘤生长作用的佛波醇酯与蛋白激酶
≤k°Ž≤l相互作用并且可以激活 °Ž≤ o而且这些化合物可以
增加表皮组织对vu°的吸收≈{ ∗ tt  ∀
我们尝试着分离出一个选择性抗 ‹Œ∂ 而无 °Ž≤ 激活作
用的物质 o研究了巴豆种子的甲醇提取物 o从中分离出了 {
#txy#
第 uz卷第 |期
ussu年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z o‘²q|
≥ ³¨·¨°¥¨µqoussu
种佛波醇二酯ku2|l≈tu otv  ∀用化学降解和光谱法测定它们的
结构 ∀酰基和酰化的位置在选择性水解后用 Š≤r  ≥ 来确
定 ∀测定这些化合物对 ‹Œ∂2t诱导的  ×2w细胞 ≤°∞的抑
制作用 o并且在 ts ±ª#°p t的标准浓度测定它们对 °Ž≤ 活
性的增加作用 ∀来自≈Χvu °  „× °的放射性vu °掺入多肽 }精
氨酸2赖氨酸2精氨酸2苏氨酸2亮氨酸2精氨酸2精氨酸2亮氨酸2
’ ‹k„µª2¼¶2„µª2׫µ2¨∏2„µª2„µª2¨∏2’ ‹l中 o通过测量此
种掺入来分析 °Ž≤ 的激活 ∀以 × „° 对 °Ž≤ 的激活为
tss h o与其比较来衡量对 °Ž≤ 的激活作用 ∀
如表 x结果所示 o最强的抗 ‹Œ∂2t的化合物 tu2 Ο2十四
k烷l酰佛波醇2tv2乙酸酯k× °„ o|l和 tu2 Ο2乙酰佛波醇2tv2
癸酸k„°⁄ozl在浓度kŒ≤tssl为 s qw{ ±ª# °p t和 z qy ±ª#
°p t时可以完全抑制 ‹Œ∂2t导致的 ≤°∞o其最小细胞毒性
浓度k≤≤sl分别为 vt qv和 yu qx Λª# °p t ∀ × °„k|l的 °Ž≤
激活作用最强 o其浓度为 ts ±ª#°p tk≤«²º§«∏µ¼ ·¨¤¯ q曾报
道过相似的结果l≈tt  ∀最有意义的是 o„°⁄kzl具有强的抗
‹Œ∂ 的活性却不能激活 °Ž≤kts ∗ tss ±ª#°p t的浓度均无
激活作用l ∀这一发现提示 „°⁄值得进一步研究 ∀
表 x {种佛波醇二酯对 ‹Œ∂2t所致的 ≤°∞的抑制和对 °Ž≤ 激活作用
化合物
抗 ‹Œ∂2t作用rΛª#°p t
Œ≤tss ≤ ≤s
°Ž≤ 激活率r h
k在 ts ±ª#°p tl
tv2 Ο2„¦¨·¼¯ ³«²µ¥²¯2us2¯¬±²¯ ¤¨·¨kul tx qys yu qx s
tv2 Ο2׬ª¯²¼¯ ³«²µ¥²¯2us2¯¬±²¯ ¤¨·¨kvl z q{t yu qx tw
tu2 Ο2„¦¨·¼¯ ³«²µ¥²¯2tv2·¬ª¯¬¤·¨kwl tux xss ty
tu2 Ο2⁄¨ ¦¤±²¼¯ ³«²µ¥²¯2tv2ku2° ·¨«¼¯ ¥∏·¼µ¤·¨lkxl z q{t vt qv s
tu2 Ο2׬ª¯²¼¯ ³«²µ¥²¯2tv2ku2° ·¨«¼¯ ¥∏·¼µ¤·¨lkyl vt qv yu qx ts
tu2 Ο2„¦¨·¼¯ ³«²µ¥²¯2tv2§¨¦¤±²¤·¨kzltl s qsszy yu qx s
tu2 Ο2ku2  ·¨«¼¯ ¥∏·¼µ²¼¯ l³«²µ¥²¯2tv2§²§¨¦¤±²¤·¨k{l tx qys yu qx ty
tu2 Ο2× ·¨µ¤§¨¦¤±²¼¯ ³«²µ¥²¯2tv2¤¦¨·¤·¨k|l s qsssw{ vt qv tss
⁄≥ {sss v q|  t sss
注 }≠ 用 t|{x年 ‹¤µ¤§¨ 等报道的 ‹× ∂2t携带的  ×2w细胞系的方法测定  Œ≤tss }经显微镜观察确定在  ×2w细胞中对 ‹Œ∂2t诱发
的 ≤°∞完全抑制的最低浓度 ≈ ≤ ≤s }经显微镜观察确定  ×2w细胞出现毒性的最低浓度 ⁄≥为硫酸葡聚糖 tl在 tss ±ª#°p t时 °Ž≤ 活性
未发现
为了探讨这些化合物的活性与结构基础的关系 o制备了
佛波醇和异佛波醇的 wt种衍生物并评价了它们的抗 ‹Œ∂2t
作用 ∀
佛波醇衍生物的制备 }巴豆种子中的佛波醇酯混合物与
…¤k’ ‹lur  ’¨ ‹ 进行水解 o通过与已报道的光谱数据作比较
确定得到了四环素二萜 o佛波醇ktsl ow2Α佛波醇ktx o异佛波
醇l和 w2去氧2wΑ佛波醇kuwl ∀佛波醇衍生物 ts§和 tt由 ts
来合成 o再由 ts§合成 ts¤ots¦ots¨ots©和 tsª∀异佛波醇衍
生物 tx¤∗ tx¨由 tx 生成 oty ∗ uu 由 tx¥生成 otx¤经 ˜ ∂
kuxw ±°l照射后生成 uvk图 u ovl ∀对 ≤°∞具有轻微抑制作
用的化合物 u ox oz和 |被进一步的修饰 o对 u进行乙酰化得
到了 u¥o而室温情况下 u在吡啶中与甲磺酰氯反应得到 u¤∀
此外 o通过对 x oz o|的乙酰化分别得到了 us2 Ο2乙酰基衍生
物 x¤oz¤o|¤∀用  Œ¨和 „ªu ’ 对 z o|进行甲基化分别得到了
w2 Ο2甲基衍生物 z¥和 |¥∀化合物 |¦k|的同分异构体l通过
tu2 Ο2乙酰佛波醇kts¤l的酰基化得到 ∀先由 u 生成 ts¤o再
通过 ts¤制备各种 tu2 Ο2乙酰佛波醇 otv2 Ο2酰基化 |¦和 tu
∗ tw¤∀
佛波醇kts otx和 uwl无明显的抑制 ≤°∞作用 o亦无 °Ž≤
活化的作用 ∀而当佛波醇母体加上乙酰基后产生具有多种
活性的化合物 ∀大多数的异佛波醇和 w2脱氧2wΑ2异佛波醇衍
生物ktx¤otx¥oty ∗ uyl没有活性 ∀在异佛波醇衍生物中 otu2
Ο2辛基2tv ous2乙酰乙酸 ∀
盐衍生物ktyl和 uw 的单2 o二2乙酰基衍生物kuw¤ouw¥l
具有中等活性kŒ≤tss值分别为 vt qux Λª# °p t和 yu qx Λª#
°p tl ∀并且通过进一步的乙酰化 ouw¥的活性可以明显的
增强k如 uw¦o其 Œ≤tss值为 z q{t Λª# °p tl ∀ uw的癸酰基和
十四k烷l酰衍生物kux和 uyl具有中等活性kŒ≤tss值分别为
vt qux Λª#°p t和 yu qx Λª#°p tl ∀至于佛波醇衍生物 otu2
Ο2乙酰基衍生物kts¤l无活性 o而对位 tv2 Ο2乙酰基衍生物
kts¥l有轻微的 ‹Œ∂ 抑制作用 ∀虽然佛波醇2tu otv2乙酰乙
酸盐kts¦l和五乙酸盐ktsªl无活性 o但是三乙酸盐衍生物
kts§l具有中等活性kŒ≤tss值为 yu qx Λª#°p tl ∀佛波醇 tu o
tv ous2三乙酸盐kts§l甲基化可以增加抗 ‹Œ∂2t活性k生成
ts¨oŒ≤tss值为 vt qv Λª#°p tl o而还原 ≤2v位上的羰基生成
Β2羟基佛波醇tu otv ous2三乙酸盐kts©l与ts§kŒ≤tss值为
yu qx Λª#°p tl比较可以降低对 ≤°∞的抑制作用kŒ≤tss值为
xss Λª# °p tl ∀在 ts ±ª# °p t浓度时 o证明佛波醇三苯甲
酸盐kttl可以选择性的激活 °Ž≤ktss h激活l ∀佛波醇衍生
物 ≤2us位上的羟基乙酰化可以显著的降低其对 ≤°∞的抑制
作用 o正如 us2 Ο2二乙酰基佛波醇 tv2癸酸kz¤lkŒ≤tss值为
tx qyΛª#°p tl和 tu2 Ο2乙酰基佛波醇 tv2癸酸kzlkŒ≤tss值为
s qsszyΛª#°p tl的比较 o以及 tu2 Ο2十四k烷l酰佛波醇2tv o
us2二乙酸k|¤lkŒ≤tss值为 tx qy Λª# °¯ p tl和 tu2 Ο2十四k烷l
#uxy#
第 uz卷第 |期
ussu年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z o‘²q|
≥ ³¨·¨°¥¨µqoussu
酰佛波醇2tv2乙酸k|lkŒ≤tss值为 s qsssw{ Λª# °p tl的比较
中所发现的 ∀但是 tu2 Ο2k烷l酰佛波醇 tv2 Ο2ku2甲基丁酸
盐lkxl和佛波醇2tu otv2二乙酸kts¦l不符合此规律 ∀考虑到
上述结果 o对活性化合物ku ox oz o|l进行了结构改变 ∀由于
发现 v的抗 ‹Œ∂2t的活性比 x高两倍 o但是不稳定 o就选择 u
做进一步的结构改变 o证明 u¤的抗 ‹Œ∂ 活性是 u 的 u 倍
kŒ≤tss值为 z q{t Λª# °p tl ∀u¥的 ≤2tu位上引入乙酰基后
也发现了相似的抗 ‹Œ∂2t活性的增加作用 ∀在 x的 ≤2us位
上引入乙酰基选择性增强对 ≤°∞抑制作用k生成 x¤oŒ≤tss值
为 v q| Λª# °p tl ∀而 z的乙酰化k生成 z¤l和 w2 Ο2甲基化
k生成 z¥l显著的降低抗 ‹Œ∂2t的活性 ∀
图 u 佛波醇衍生物化学结构
× °„k|l既可以抑制 ‹Œ∂2t 诱导的 ≤°∞o又可以激活
°Ž≤ ∀这两种作用在 ≤2us位引入一个酰基k生成 |¤l或 ≤2w
位羟自由基的甲基化k生成 |¥l后均显著减弱 ∀另一方面 o其
同分异构体k|¦l几乎无活性 ∀去掉 |的酰基长链导致两种活
性的相当程度上的丧失 o生成 ts¥kŒ≤tss值为 tux Λª#°p tl ∀
这一发现与 zk有乙酰基和 ≤ts链l和 xk有 ≤ts o≤x 链l是 ‹Œ∂2
t诱发 ≤°∞的强抑制剂 o但无 °Ž≤ 激活作用的事实提示酰
基基团的链长和其相关位置的改变可以显著的影响这两个
作用 ∀因此 o由 ts¤合成了具有不同链长的酰基残基的相似
的佛波醇衍生物k≤2yΒ’ o≤2|Β’ o≤2tuΒ’ o≤2twΒ’l o并研究它
们的活性 ∀化合物 tv和 tv¤是弱抑制剂 o而其他衍生物ktu
∗ tw o|¦l无明显的抗 ‹Œ∂ 活性 ∀
显而易见 o≤2tu位k≤2tv位上有乙酰基l上的 ≤tw链长是
使抗 ≤°∞作用和 °Ž≤ 激活作用最大化的必要条件k如 |l ∀
而发现 ≤2tu位k和 ≤2tv位上有 ≤x o如 xl和 ≤2tv位k≤2tu位
乙酰基 o如 zl上的酰基 ≤ts链长是这些化合物的选择性抗
‹Œ∂ 活性的基础 ∀
图 v 佛波醇衍生物化学结构
目前的研究已从这些化合物中找到 „°⁄kzl作为一种细
胞毒性很低的选择性抗 ‹Œ∂ 药 o它为佛波醇值得进一步研究
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o以指导选择性抗 ‹Œ∂ 药的合成 ∀
≈参考文献 
≈t  ∞2  ®¨®¤º¼ ≥ o  ¶¨¨ «¯¼  • oŽ∏¶∏°²·²Œo¨·¤¯ qŒ±«¬¥¬·²µ¼ ∞©2
©¨ ¦·¶²© ∞ª¼³·¬¤± ƒ²¯®  §¨¬¦¬±¨ ¶ ²± ‹∏µ±¤± °°∏±²§¨©¬¦¬¨±¦¼
∂¬µ∏¶k‹Œ∂ l • √¨ µ¨¶¨ ×µ¤±¶¦µ¬³·¤¶¨ q ≤«¨ ° °«¤µ° …∏¯¯ ot||x owv }
ywt q
≈u  Ž¤º¤«¤·¤ × o ’·¤®¨ × o  ²µ¬‹ o ·¨¤¯ q ×µ¤§ ≤«¬±  §¨ot||y o
tv }x| q
≈v  ’·¤®¨ × o ¬¼¤±² Žo  ²µ¬‹ o ·¨¤¯ q„±·¬2‹Œ∂2t „¦·¬√¬·¼ ²© ≥∏¯2
©¤·¨§ „ °³«²·¨µ¬¦¬± …¬± ∂¬·µ²q „±·¬√¬µ¤¯ • ¶¨ot||t oty }uwv q
≈w  ’·¤®¨ × o  ²µ¬‹ o  ²µ¬°²·²  o ·¨¤¯ q°«¼·²·«¨µ• ¶¨ot||x o| }
y q
≈x  ¬·¶∏¼¤ ‹ o²²±¼ ⁄oŽ∏±² ≥ o ·¨¤¯ q⁄¨ ¬·µ¤± ≥∏¯©¤·¨ ≥∏³³µ¨¶2
¶¬²± ²© ∂¬µ∏¶¨¶¬±·«¨ ‹Œ∂ ƒ¤°¬¯¼ }Œ±«¬¥¬·¬²± ²© ∂¬µ¬²± …¬±§¬±ª·²
≤⁄w n ≤¨¯ ¶¯q≥¦¬¨±¦¨ ot|{{ ouws }ywy q
≈y  Ž∏³¦«¤± ≥  o ˜¦«¬§¤Œo…µ¤±©°¤± o ·¨¤¯ q„±·¬¯¨ ∏®¨ °¬¦°µ¬±¦¬³¯ ¶¨
Œ¶²¯¤·¨§©µ²° ∞∏³«²µ¥¬¤¦¨¤¨ °¯ ¤±·¶q≥¦¬¨±¦¨ ot|zy ot|t }xzt q
≈z  Š∏¶·¤©¶²± Ž• o ≤¤µ§¨¯¯¬±¤ ‹ o ¦°¤«²±  …o ·¨¤¯ q„ ‘²±³µ²2
°²·¬±ª °«²µ¥²¯ ©µ²°·«¨ ≥¤°²¤±  §¨¬¦¬±¤¯ °¯ ¤±·‹²°¤¯¤±·«∏¶‘∏2
·¤±¶Œ±«¬¥¬·¶≤¨¯¯ Ž¬¯¯¬±ª¥¼ ‹Œ∂2t q  §¨≤«¨ ° ot||u ovx }t|z{ q
≈{  ‘¬¶«¬½∏®¤ ≠ q׫¨ • ²¯¨²© °µ²·¨¬± Ž¬±¤¶¨ ≤ ¬± ≤¨¯¯ ≥∏µ©¤¦¨ ≥¬ª±¤¯
×µ¤±¶§∏¦·¬²± ¤±§ ×∏°²µ°µ²°²·¬²±q ‘¤·∏µ¨ ot|{w ovs{ }y|v q
k下转第 yz|页l
#vxy#
第 uz卷第 |期
ussu年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z o‘²q|
≥ ³¨·¨°¥¨µqoussu
2 q4 × µ¨± 影响结核菌 ty2Ž⁄¤ ≥‹≥°基因表达及
°…Š≥ °• ‘„ 表达的动态相关分析 uss °ª#
pt浓度的 × µ¨±体外分别孵育 °…uw ovy ow{ oys o
zu o{w «后 o动态检测 ty Ž⁄¤ ≥‹≥°和 Š≥ °• ‘„
的表达 o结果显示 }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 o结核菌 ty
Ž⁄¤≥‹≥°表达递减降低 o当培养至 zu «oty Ž⁄¤
≥‹≥°基因拷贝量降至几乎看不到电泳带 ∀而 Š≥
°• ‘„随着孵育时间增长而增加 o孵育至 zu «o达
最大量 ∀两者呈负相关 ∀见图 v ∀
图 v × µ¨±影响 ≥‹≥°及 Š≥表达的动态分析
3 讨论 结核休眠菌的主要特征是细胞壁增厚和
ty Ž⁄¤ ≥‹≥° 的高度表达≈v  ∀颗粒裂解肽kªµ¤±2
∏¯¼¶¬±oŠ≥l是在细胞毒性淋巴细胞k≤¼·²·²¬¬¦¯ ¼°2
³«²¦¼·¨ o≤ ׏l和天然杀伤细胞k‘¤·∏µ¤¯ ®¬¯¯ µ¨¦¨¯¯¶o
‘Žl激活晚期被诱导表达的一种多肽 o具有广谱抗
菌活性 o尤其是能杀死结核菌k  ¼¦²¥¤¦·¨µ¬∏° ·∏¥¨µ2
¦∏¯²¶¬¶o  ׅl≈x  o经 ≥µu n预处理诱导去颗粒化及耗
尽细胞毒性颗粒后 o≤ ׏就不能杀灭致病菌 o同时
Š≥基因表达减少≈y  ∀
本实验首先研究了从湖南猫爪草提取的有效成
分 × µ¨±对临床耐药 !多耐药结核 o患者 °…中结核
菌 ty2Ž⁄¤≥‹≥°基因表达及与 °…Š≥ °• ‘„表
达的动态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 × µ¨±在有效浓度时
能诱导免疫功能低下的结核休眠菌患者体外活化后
的 °…Š≥ °• ‘„高水平的表达 o其表达产物与对
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随着 Š≥ °• ‘„ 表达水
平的升高和 × µ¨± 培养时间的延长 o结核菌 ty2Ž⁄¤
≥‹≥°表达却呈递减降低 o与培养前比较具有显著性
差异 ∀以上结果可能提示 }× µ¨±可能一方面通过减
少结核菌 ty2Ž⁄¤≥‹≥°的表达 o激活结核休眠菌恢
复其对抗生素易感性 ~另一方面提高 ≤ ׏的效应分
子 Š≥ °• ‘„表达的水平 o活化 ≤⁄{ n细胞 o促进其
以颗粒依赖的方式裂解感染了  ׅ的  Υo从而对
休眠菌感染显示出抗菌作用 ∀若进一步研究 × µ¨± o
可望作为一种新型的内源性抗生素颗粒裂解肽的诱
导剂 o治疗耐药 !多耐药结核病 ∀
≈参考文献 
≈t  郭学敏 o周单轮 o洪永福 q猫爪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q药学学报 o
t||x ovs ktul }|vt q
≈u  ≤«¤±ª÷ oƒ¤± ≥ o• ‹∏±·¨µo ·¨¤¯ q¬³²¤µ¤¥¬±²°¤±±¤±¤°²¶¶¬2
¥¯¨ ∂¬µ∏¯ ±¨¦¨ ƒ¤¦·²µŒ±√²¯√ §¨¬± ° µ¨¶¬¶·¨±¦¨ ²©  ¼¦²¥¤¦·¨µ¬¦∏±
×∏¥¨µ¦∏¯²¶¬¶ º¬·«¬± ¤¦µ²³«¤ª¨¶qŒ±©¨ ¦·Œ°°∏° ot||| ox| }
tzxx q
≈v  „ ƒ ≤∏±±¬±ª«¤° o ≤  ≥³µ¨¤§¥∏µ¼ q  ¼¦²¥¤¦·¨µ¬¤¯ ≥·¤·¬²±¤µ¼
°«¤¶¨ Œ±§∏¦¨§ ¥¼ ²º ’¬¼ª¨ ± × ±¨¶¬²±} ≤¨¯¯ • ¤¯¯ ׫¬¦®¨ ±¬±ª
¤±§²¦¤¯¬½¤·¬²± ²©·«¨ ty2®¬¯²§¤¯·²± Α2≤µ¼¶·¤¯ ¬¯± ‹²°²¯²ªq²©
…¤¦·¨µ¬²¯²ª¼ ot||{ ot{skwl }{st q
≈w  ≥ ·µ¨«¯¤∏o°¤√¯ ¤®¬¶  o¬³°¤±  o¨·¤¯ q ±∏¤±·¬·¤·¬√¨ ⁄¨ ·¨¦·¬²±
²©Œ°°∏±¨ „¦·¬√¤·¬²± ×µ¤±¶¦µ¬³·¶¤¶¤ ⁄¬¤ª±²¶·¬¦×²²¯ ¬± Ž¬§±¨ ¼
×µ¤±¶³¯¤±·¤·¬²±q°µ²¦‘¤·¯ „ ¦¤§≥¦¬˜≥„ ot||z o|w }y|x q
≈x  ≥·¨©©¨ ± ≥ o ⁄¨ ±±¬¶ „ ‹ o × ¬¨·¨¯ ¥¤∏° • o¨·¤¯ q „± „±·¬°¬¦µ²¥¬¤¯
„¦·¬√¬·¼ ²© ≤¼·²¯¼·¬¦ × ≤¨¯ ¶¯  §¨¬¤·¨§ ¥¼ Šµ¤±¤¯¼¶¬± q ≥¦¬¨±¦¨ o
t||{ ou{u }tu q
≈y  „±§µ¨∏ ⁄o ≤¤µµ¨±² ≤ o ¬¯±§¨ ≤ o¨·¤¯ qŒ§¨ ±·¬©¬¦¤·¬²± ²©¤± „±·¬2
°¼¦²¥¤¦·¨µ¬¤¯ ⁄²°¤¬± ¬± ‘Ž2¯ ¼¶¬± ¤±§ Šµ¤±∏¯¼¶¬±q …¬²¦«¨ ° o
t||| ovww }{wx q
≈责任编辑 方文贤 
k上接第 yxv页l
≈|  ‘¬¶«¬½∏®¤ ≠ q× «¨  ²¯ ¦¨∏¯¤µ ‹ ·¨¨µ²ª¨ ±¨ ¬·¼ ²© °µ²·¨¬± Ž¬±¤¶¨ ≤
¤±§¬·¶Œ°³¯¬¦¤·¬²±¶©²µ≤¨¯ ∏¯¯¤µ • ª¨∏¯¤·¬²± q ‘¤·∏µ¨ ot|{{ ovvw }
yyt q
≈ts  ≤¤¶·¤ª±¤  o פ®¤¬≠ o Ž¤¬¥∏¦«¬Žo ·¨¤¯ q⁄¬µ¨¦·„¦·¬√¤·¬²± ²©
≤¤¯¦¬∏°2¤¦·¬√¤·¨§o °«²¶³«²¯¬³¬§2§¨ ³¨ ±§¨ ±· °µ²·¨¬± Ž¬±¤¶¨ ¥¼
×∏°²µ2³µ²°²·¬±ª °«²µ¥²¯ ∞¶·¨µ¶q  …¬²¯ ≤«¨ ° ot|{u ouxz }
z{wz q
≈tt  ≤«²º§«∏µ¼  Œ ‹ oŽ²¼¤±¤ª¬≠ o Ž²¥¤¼¶«¬≥ o ·¨¤¯ q× «¨ °«²µ2
¥²¯ ∞¶·¨µ×°„ ≥·µ²±ª¯¼ Œ±«¬¥¬·¶‹Œ∂2t2¬±§∏¦¨§≥¼±¦¼·¬¤ƒ²µ°¤2
·¬²± …∏·∞±«¤±¦¨¶ ∂¬µ∏¶ °µ²§∏¦·¬²±}°²¶¶¬¥¯¨ Œ±√²√¯ √¨° ±¨·²©
°µ²·¨¬± Ž¬±¤¶¨ ≤ °¤·«º¤¼ q ∂¬µ²¯²ª¼ ot||s otzy }tuy q
≈tu  ∞2  ®¨®¤º¼ ≥ o  ¶¨¨ «¯¼  • o ‘¤®¤°∏µ¤ ‘o ·¨¤¯ qtu2 Ο2
¤¦¨·¼¯ ¤³²µ¥²¯2tv2§¨¦¤±²¤·¨ °²·¨±·¬¼ Œ±«¬¥¬·¶ ≤¼·²³¤·«¬¦∞©©¨¦·¶
²© ‹∏°¤±Œ°°∏±²§¨©¬¦¬¨±¦¼ ∂¬µ∏¶×¼³¨ tk‹Œ∂2tl • ¬·«²∏·„¦2
·¬√¤·¬²± ²© °µ²·¨¬± Ž¬±¤¶¨ ≤ q ≤«¨ ° °«¤µ° …∏¯¯ ot||| owz }
tvwy q
≈tv  ∞2  ®¨®¤º¼ ≥ o  ¶¨¨ «¯¼  • o ‘¤®¤°∏µ¤ ‘o ·¨¤¯ q„±·¬2‹Œ∂2
t °«²µ¥²¯ ∞¶·¨µ¶ ƒµ²° ·«¨ ≥¨¨ §¶²© ≤µ²·²± ׬ª¯¬∏° q °«¼·²2
¦«¨ °¬¶·µ¼ ousss oxv }wxz q
≈责任编辑 古云霞 
#|zy#
第 uz卷第 |期
ussu年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z o‘²q|
≥ ³¨·¨°¥¨µqous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