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假奓包叶化学成分研究(Ⅱ)



全 文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12期2005年12月· 787‘
大的组分为莪术酮(22.44%,SFE法),在广西莪术
(5.52%,SFE法)和温莪术(3.27%,SFE法)中则
所含的量很少f温莪术中主要成分之一莪术二酮
(15.99%,SFE法)在蓬莪术(1.44%,SFE法)和广
西莪术(2.18%,SFE法)中的量甚微,因此可以考
虑以莪术酮和莪术二酮的量来区别蓬莪术和温莪
术。另外保留时间在20~21min的一组峰为广西莪
术的特征峰。这些都可以作为不同品种莪术生药指
纹图谱鉴别的依据。经分析,3个品种莪术油的色谱
图可选14个峰作为莪术油的共有指纹峰,且它们的
质量分数平均达到了80%以上,基本能代表和反映
出3个品种莪术油所含的主要组分。
『 ^41 -一。J⋯j—J』。划..。一, I_
。。, 。. .ji爿 六. ⋯. , -
. “ j! 。 。
11 10f1 13一 d。一 。一~【’r_一“’+124“1。
..^ 。.^j “ .,’一.m¨、 。
————一——————一..:L一』—。,——!i1 ]广一一犷’刁■——寸——可r——百一一一五一
t/min
a~c为水蒸气蒸馏法d~f为超临界COz革取{击
a、d一温郁金b、e一广西莪术c、f一蓬莪术
a_cSDd—f-SFEa.d-C.Mnyujin
b.‰Chwang☆nsisc,fCph∞ocauli5
圈1 3个品种莪术提取袖色主谱田
Fig.1Chromatogramofessentialo lfromC·phae—
ocaul妇,C.kwangsinensis,andC.wen,uji
2.2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SD法提取莪术油的得
油率分别为:蓬莪术1.80%、广西莪术1.20%、温莪
术2.50%;SFE法得油率分别为:蓬莪术3.04%、广
西莪术1.97%、温莪术9.30%。SFE法比SD法得
油率高1.5~3.5倍。结果还表明,温莪术不论是
SFE法还是SD法,得油率都最高,且SFE法高于
SD法1.7~3.7倍。
由图1可以看出,SFE法较SD法在高沸点段
组分明显增多,这主要由于高沸点成分难随水蒸气
蒸馏出来,但在超临界CO。流体中溶解度较好,因
而可以被萃取出来。这些高沸点组分大多为含氧倍
半萜类化合物,其中吉马酮、莪术二酮等已有较多报
道,具有抗肿瘤等活性o]。另外超临界萃取过程温度
低,避免了对热不稳定成分的破坏,也有利于挥发油
的提取。超临界萃取法还具有绿色环保,无需回收溶
剂等优点o“],所以无论是从增加产油率还是提高药
效考虑,超临界CO。萃取法都要优于水蒸气蒸馏
法。
2.3莪术品种及产地间的组分差别:上述实验结果
表明,不同品种莪术有很多共有成分,但质量分数差
别较大;莪术酮、莪术二酮等成分在不同产地莪术中
的量差别显著,可作为不同产地莪术鉴别的依据,同
时也提示为保证莪术油制剂质量的稳定性需要明确
莪术的品种。
Rererences:
[1]c^P(中国药典)Es3.VolI.2005.
[2]WangY,WangMz.StudyollthequalityofRhizomaCur—
M4£[J]ActaPharmSin(药学学报),3001,36(11):
849—853.
E33LiAQ,YaoCS,HuXJ,eta1.Activecompositionof
volatileoifromRhizomaCurcumaeindifferentoriginalplace
口]JInstrumAnal(分析测试学报),2002,21(6):6769
[4]ChenSL,YouJ,WangGJ-Extractionofesse tialoilfrom
Curcumaph eocaullsbysupercrifiealfluidextraction[J].
ChinTraditHerbDrugs(中草药),2000,31(12):902—904
假奎包叶化学成分研究(Ⅱ)
朱华旭1,闵知大2
(1.南京中医药大学植物药与新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29}2.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化教研室,江苏南京210009)
假爹包叶Discocleidionrufescens(Franch-)
PaxetHoffm.为大戟科假穸包叶属植物,《中国种
子植物科属辞典》收载有该属植物,全世界共3种,
分布于我国和琉球群岛,我国有D.rufescens
(Franch.)PaxetHoffm.一种,产于中部至西南
部Ⅲ。《中国中药资源志要》收载有D.,wfescens
(Franch.)PaxetHoffm.,生于路旁及干燥乱石滩
中,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
根皮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泻水消积的功效,用于水
肿、食积、毒疮01。本实验运用天然药物化学的分离
器薯品羿;絮荤箍;笛2一),女,江苏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和新药开发研究
Tel:(025)86798399E—mail:Huaxu72@yahoo.Eom.cn
万方数据
·1788·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12期2005年12月
精制方法,首次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已
分离到的化学成分见文献[3]。自其地上部分分得7
个化合物,通过光谱解析鉴定了其结构。香豆素化合
物1个,为东莨菪内酯(scopolin,I);黄酮类化合物
1个,为洋芹素一4’一。一pD一葡萄糖苷(apigenin一4r_O
pD—glucoside,Ⅱ);三萜类化合物1个,为蒲公英赛
醇(taraxerol,Ⅲ);甾体类化合物2个,分别为豆甾
醇(stigmasterol,Ⅳ)、p谷甾醇(pstitoserol,V);对
苯醌类化合物1个,为对苯醌一2,5一二甲酸二甲酯
(dimethylbenzoquinone一2,5-dicarboxylate,Y1);苯
酚类化合物1个,为2一羟基苯甲酸(2一hydroxyben—
zoicacid,Ⅶ)。化合物I~Ⅶ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
分得。
1实验部分
1.1植物:植物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品种经广西
壮族自治区药检所赖茂祥老师鉴定,为大戟科假多
包叶属植物假爹包叶D.rufescens(Franch.)Pax
etHoffm.的地上部分。
1.2仪器与材料:熔点测定用x;双目镜显微熔点
测定仪测定(温度未校正);紫外用岛津uv一2100
型光谱仪测定;红外光谱用NicoletImpact410型红
外光谱仪测定;核磁用JEOL型核磁共振仪
(1H—NMR400MHz,”C—NMR100MHz),TMS为
内标。实验所用硅胶和高效薄层色谱板由Merck公
司生产。SephadexLH20由AmershamPhar acia
Biotech公司生产。
1.3提取与分离:假多包叶干燥地上部分5kg,
95%工业乙醇回流提取,减压浓缩至无醇味,浓缩液
加水稀释后,分别以石油醚、醋酸乙酯、饱和正丁醇
萃取,萃取液浓缩,得石油醚部分浸膏132g、醋酸乙
酯部分浸膏53g、正丁醇部分浸膏120g。
石油醚部分浸膏132g以硅胶(300~400目)
拌样(比例为1:1),上硅胶柱(o.063~0.200ram)
色谱分离,以石油醚一醋酸乙酯梯度洗脱,在100:
20流份分离得到化合物V(20mg)。
醋酸乙酯部分浸膏53g以硅胶(300~400目)
拌样(比例为1:1.5),上硅胶柱(0.063~0.200
ram)色谱分离,以二氯甲烷一甲醇梯度洗脱。二氯甲
烷一甲醇100:5流份反复上硅胶柱(0.063~0.200
mm)色谱分离,分离得到化合物Ⅲ(10mg,二氯甲
烷一甲醇100:o)、化合物rq(20mg,二氯甲烷一甲醇
100:2)、化合物I(13mg,二氯甲烷一甲醇100:1)。
正丁醇部分浸膏120g以硅胶(300~400目)
拌样(比例为1:1),上硅胶柱(0.063~0.200mm)
色谱分离,以氯仿一甲醇梯度洗脱。氯仿一甲醇100:
10流份再上硅胶柱(o.063~0.200mm)色谱,分离
得到化合物gl(10mg,氯仿一甲醇100:10);氯仿一
甲醇100:15流份再上硅胶柱(0.063~0.200mm)
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I(20mg,氯仿一甲醇100;
20)、化合物Ⅶ(20mg,氯仿一甲醇100l 20)。
2化台物的结构鉴定
化合物I:黄色针晶,mp203~205℃,易溶于
氯仿、甲醇等有机溶剂。UV365nm有淡蓝色荧光,
香草醛一浓硫酸反应显紫色。经文献检索,其NMR
谱图数据与东莨菪内酯一致[4]。故将化合物I定为
东莨菪内酯(scopolin)。
化合物Ⅱ:黄色粉末,mp175~177℃,易溶于
甲醇。浓硫酸反应显亮黄色,盐酸一镁粉反应阳性,
FeCl。反应阳性,Molish反应阳性,提示该化合物为
黄酮苷类化合物。1HNMR(400MHz,DMSO—de)谱
d12.95(1H,brs)为黄酮化合物A环5位羟基质子
信号;d10.39(1H,s)为酚羟基质子信号。d6.86
(1H,s)为c环3位质子信号;d6.81(1H,d,J一2.0
Hz),6.43(1H,d,L,一2.0Hz)为A环上的两个质子
信号,偶合常数J一2.0Hz,表明A环两个质子处于
间位偶合关系,分别为8位和6位质子信号;d6.93
(2H,d,。1—8.8Hz),7.94(2H,d,J一8.8Hz)为B
环两组对称的质子信号,为2’(6’),3’(5’)质子信号。
85.05(1H,d,J一7.6Hz)为糖上端基质子信号。综
上所述,推断该化合物可能为以洋芹素为苷元的单
糖苷。”C—NMR(100MHz,DMso—d6)谱899.8,
77.1,76.4,73.0,69.5,60.5为糖上的碳信号,与文
献中B—D一葡萄糖甲苷中的葡萄糖信号一致。将该化
合物原位水解后,薄层展开,以葡萄糖为对照,水解
产物中的糖与葡萄糖的Rf值相同,薄层行为一致。
经文献检索,其”CNMR谱图数据与洋芹素一400一口一
D一葡萄糖苷一致“3。故将化合物Ⅱ定为洋芹素4L
O-pD一葡萄糖苷(apigenin一4-O-}D—glucoside)。
化合物Ⅲ:白色针晶,mp251~253℃,易溶于
氯仿。香草醛一浓硫酸反应显紫红色,Liebermann—
Burchard反应呈阳性。提示该化合物为三萜类化合
物。将该化合物与已知的三萜类化合物进行对照,该
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与蒲公英赛醇一
致03。故将化合物Ⅲ定为蒲公英赛醇(taraxer01)。
化合物Ⅳ:白色针晶,mp168~170℃,易溶于
石油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n]F一50。(c一
2,CHCl。),香草醛一浓硫酸反应显黑紫色,Lieber
mann—Burchard反应呈阳性,提示该化合物为甾体
万方数据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12期2005年12月· 789·
类化合物。经文献检索,其”C—NMR(100MHz,CD-
cI。)谱图数据与豆甾醇一致“]。故将化台物Ⅳ鉴定
为豆甾醇(stigmaster01)。
化合物v:无色针晶,mp140~142℃,易溶于
氯仿、醋酸乙酯。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呈紫黑
色。提示该化合物为甾体化合物。IR叠谱与口一谷甾
醇数据一致;与标准品进行薄层色谱对照,Rf值及
显色行为均~致,且与标准品的混合熔点不下降。故
将化合物V鉴定为p谷甾醇(口一stitoster01)。
化合物Ⅵ:淡黄色针晶,mp128~130℃,易溶
于氯仿、甲醇等有机溶剂。香草醛一浓硫酸反应显紫
色,UV365nm有荧光。”C—NMR(100MHz,
CDCl。)谱示有5个碳信号,低场区d186.5为羰基
碳原子信号,d176.3,56.4分别为甲氧羰基中羰基
和甲氧基的碳信号,d157.0,107.2为双键的烯碳
信号;1H—NMR(400MHz,CDCl3)谱d5.79(1H)为
双键的烯质子信号,d3.75(3H,S)为甲氧基的甲基
质子信号;由此可以推断,该化合物为对称的苯醌类
化合物。其结构可能为以下两种(图1)。
IgCOOC
II
C盹
圈I化合物I和Ⅱ的化学结构
Fig.1Chemicalstructureofcompounds1 andⅡ
经文献检索,其理化性质和NMR谱图数据与
结构Ⅱ一致”“]。故将化合物Ⅵ定为对苯醌2,5二
甲酸二甲酯(dimethylbenzoquinone2,5-dicar—
boxylate)。
化合物Ⅶ:淡棕色针晶,mp142~144℃,溶于
氯仿、甲醇。uV365Nm有淡蓝色荧光,FeCI。反应
阳性。1H-NMR(400MHz,CDCl3)谱示有4个质子
信号,在86~8之间;a7.86(1H,dd,J一7.6,1.6
Hz),7.46(1H,m,J一15.6,6.8,2.0Hz),6.94
(1H,m,L,一8.4,0.4Hz),6.87(1H,m,J一15.6,
6.8,1.2Hz);推断该化合物为四取代的苯环衍生
物。”C—NMR(100MHz,CDCl。)谱示有7个碳信
号,其中8111.0,117.6,119.3,130.7,136.7,161.9
为苯环的6个碳原子信号;d174.0为与苯环相连的
羰基碳信号}推断该化合物的取代基为羟基和羧基。
根据取代基对苯环质子化学位移值的影响,利用公
式d一7.26+XZi计算,与实测值进行对照;确定化
合物Ⅶ的结构为:2一羟基苯甲酸(2一hydr。xybenzoic
acid)。
Referenees:
[1]HouKz ADictionaryftheFamiliesandGe⋯ofChinP5P
SeedPlants(中国子植物科属辞典)[M]Beijing:Science
Press,1982
[2]TheC inaMedicinalMaterialsGroup.MainRecordofRe
$ouTceofChineseMat州alMedicineinChina(中国中药资源
志要)[M].Beijing:SciencePress,1994.
[3]ZhuHX,MinzD.StudyOnchemicalconstituentsofDisco-
cleidi嗍rute%ens(Franch.、PaxetHoffm.EJ].ChinTrad t
HerbDrugs(中草药),2004.35(11){1220—1221.
[4]GunasekeraSP,Co dellGA,FarnswoithConstituentsof
NealchorneaYapurenis(Euphorbiaceae)rJ].JNatProd,
1980,43(2)l285.
[5]AgrawalP K Carbm”CNMRofFlavonoids[M].
Newyork}ElsevierScient ficPubCo.,1989.
[6]ViqarVA Handb∞kofNaturalProductsDataEM].2nd
ed.Newyork:ElsevierScientificPubCo.,1994.
[73HofleG 13C—NMR—spektroskopiechinoiderverbindungen—I
[J].Tetrahedron,1976(3z);1431—1436.
[8]AnneBP,HallHKDimethylbenzoquinone一2.5-diearboxy—
late[J]JOrgChem,1985,50:5417—5419.
敬告读者
《中草药》杂志编辑部尚存部分过刊舍订本,包括:1974—1975年、1976年、1979年、1985—1994年(80元/
年),19951997年(110元/年)、1998年(120元/年)、1999年(135元/#-)、2000年(180元/年)、2001—2003
年(200元/年)、2004年(220元/年)。1996年增刊(50元)、1997年增刊(45元)、1998年增刊(55元)、1999年
增刊(70元)、2000年增刊(70元)、2001年增刊(70元)、2002年增刊(65元)、2003年增刊(65元)、2004年增
刊(65元)、2005年增刊(65元)。欢迎订购。订阅者请直接与《中草药》杂志编辑部联系。
电话:(022)2747491323006821传真:(022)23006821E—mail:zcyzzbjb@tjipr.com
万方数据
假奓包叶化学成分研究(Ⅱ)
作者: 朱华旭, 闵知大
作者单位: 朱华旭(南京中医药大学,植物药与新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29), 闵知大(中国药科大
学,天然药化教研室,江苏,南京,210009)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5,36(12)
被引用次数: 3次

参考文献(8条)
1.Hou K Z 中国子植物科属辞典 1982
2.The China Medicinal Materials Group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1994
3.Zhu H X;Min Z D Study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Discocleidion rufescens (Franch.) Pax et Hoffm
[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4(11)
4.Gunasekera S P;Cordell G A;Farnsworth Constituents of Nealchornea Yapurenis (Euphorbiaceae)[外文期
刊] 1980(02)
5.Agrawal P K Carbon-13C-NMR of Flavonoids 1989
6.Viqar V A Handbook of Natural Products Data 1994
7.Hofle G 13C-NMR-spektroskopie chinoider verbindungen-Ⅰ[外文期刊] 1976(32)
8.Anne B P;Hall H K Dimethyl benzoquinone-2,5-dicarboxylate[外文期刊] 1985

引证文献(3条)
1.田棣.任璐.窦芳.鲍和.赵桂兰.王军宪 假奓包叶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分析比较[期刊论文]-西北药学杂志 2011(5)
2.朱华旭.唐于平.龚祝南.闵知大 假奓包叶化学成分研究(Ⅲ)[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8(11)
3.贾晓妮.张元媛.杨燕子.王军宪 假奓包叶挥发油的提取及GC-MS分析[期刊论文]-中药材 2008(6)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51201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