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2014-11-06
2015年
第 1期
2015
№1
辽 宁 林 业 科 技
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Technology
落叶松(Larix spp.)是中国东北地区主要的造
林树种,也是三大针叶用材林树种之一。我国有10
种及1个变种[1]。落叶松木材重而坚实,抗压及抗弯
曲强度大,耐腐朽,工艺价值高,大量用于建筑业、
装潢业。但落叶松生长周期较长,有性繁殖后代变
异较大,且扦插繁殖生根率很低[2]。因此,缩短落叶
松的繁育进程就显得很重要。
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
基对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给予适宜
的培养条件,诱发产生愈伤组织、潜伏芽或完整植
株的生物技术[1]。它不受季节、取材数量等因素的
制约,节省土地,速度快,质量好,技术密集,便于集
约化管理和工厂化生产[3-4]。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
表明,经离体培养和继代增殖繁育的小植株未发生
变异,遗传上仍保持稳定[4]。组织培养作为落叶松
快速无性繁殖的主要途径,存在着很大潜力。为
此,笔者综述了落叶松属树种的研究概况,以期为
今后落叶松属树种的无性繁殖提供参考。
1 外植体
1.1 类型及采集时间
在落叶松的组织培养研究中,外植体的选择比
较广泛,幼嫩组织如未成熟或成熟的合子胚[2,5-8]、雌
配子体、子叶[4]、胚轴[4]、幼嫩茎段[9]等,成熟的组织如
芽[4,9-13]、枝条[14]以及未成熟的针叶簇等[15-16]。有些作
者认为一年的任何时间都可以取材,有些则认为春
秋季取材较好 [17]。Chesick[15]认为生长季节比休眠
季节的外植体更容易分化不定芽,并发现 6月份取
材效果最佳。而Bonga等[14]则认为休眠前、生长后
期和芽萌动前取材效果较好,同时发现萌芽前不久
采集的材料形成的类胚结构和伸长枝的数量多,而
初夏采集的材料只产生腋生短枝,不产生类胚结构。
1.2 前处理
在取材前对母株进行不同的前处理在一定程
度上也能促进外植体的分化。吴克贤等 [4]采用喷
NAA、BA及截梢等对长白落叶松进行前处理,外植
体的分化率提高25.8%。杜晓光等[11]在无激素条件
下培养 1周,明显促进了兴安落叶松丛生芽的发生
频率和丛生芽数。
1.3 消毒处理
无菌材料的获得是组织培养成功的前提。不
同落叶松树种外植体均先用 70%酒精处理(张守
英,赵健等用75%乙醇),然后用0.1%氯化汞[6,7,9,11,13-14],
或3%H2O2[2,12],或次氯酸盐[4,10,18-19]灭菌。
1.4 分化情况
吴克贤等发现,长白落叶松顶芽的分化能力最
高,芽次之,大孢子叶和胚轴分化率较低,而子叶、
小孢子叶和茎段均未出现分化。此外树龄对外植
体的分化有重要影响。随树龄增高,侧枝顶芽明显
减小,其饱满程度也远不及幼龄植株,分化率明显
下降[4,10,12,14]。但树龄长达35年、80年时仍可分化再
生[4,14]。张建瑛等发现,不同年份的长白落叶松成熟
合子胚,随着贮存时间延长,分化率逐渐降低。随
落叶松属树种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张素清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32)
摘 要:落叶松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造林和用材树种,但生长周期较长,有性繁殖后代变异较大,且
扦插繁殖生根率很低。而组织培养作为落叶松快速无性繁殖的主要途径,存在着很大潜力。因
此,该文综述了落叶松属树种组织培养的研究情况,以加快落叶松优树的繁殖速度,为森林更新和
造林提供优质的落叶松苗木。
关键词:落叶松属;组织培养
中图分类号:S71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714(2015)01-0056-03
—— 56
着不同地域的区别,其愈伤诱导情况也不相同,从
纬度上自北向南在外植体启动的速度为五常市>
鹤岗市>肇东市>延寿县[5]。张海峰等发现,杂种
落叶松未成熟合子胚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7月
中旬要比6月中旬高[19]。板鼻直荣[12]对日本落叶松
茎尖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25年生优树枝条放
叶前的顶芽茎尖 3~4 mm的培养效果比侧芽好,且
污染率小。
2 基本培养基
组织培养常用的基本培养基有MS[4-5,9,10,12,14]、
1/2MS[12]、WPM[4,10,12]、SH[4,10,13]、S[7]、BM[2]、LM、LP、
B[14]、WS[12]、S、DCR[8]、MSG[19]等。不同的学者在落
叶松组织培养中使用的基本培养基不同。杜晓光
等发现SH培养基对兴安落叶松丛生芽的诱导频率
高于MS培养基。在SH培养基上外植体产生的玻
璃化苗少,其丛生芽分化率提高[11]。而这恰与陆志
华的结论相反。吴克贤等[4]在对长白落叶松进行组
培时,认为SH比MS、WPM好。王伟达认为MS、S
培养基比较适合杂种落叶松(日本落叶松5×长白落
叶松77-3和日本落叶松5×兴安落叶松9)胚性愈伤
组织的诱导,而LP、LM不适合[2]。张莉等发现BM、
MS培养基均适合诱导杂种落叶松成熟胚发生愈伤
组织,以BM的诱导效果较好,而S培养基不适合杂
种落叶松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18]。张海峰等[19]发
现MSG为杂种落叶松(日本落叶松 3×兴安落叶松
2)最适合基本培养基。板鼻直荣[9]发现对日本落叶
松茎尖培养效果WPM比MS、1/2MS、WS好。
3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及其它附加成分
落叶松属植物的组织培养大都或先通过诱导
出愈伤组织,继而诱导出不定芽或体细胞胚[9,11],或不
经过愈伤组织阶段而直接诱导出不定芽或腋芽[4,10],
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是细胞分裂素和生长
素。吴克贤等[4]发现,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顶芽诱
导和继代阶段采用BA 1.0 mg·L-1十NAA 0.1 mg·L-1,
分化率最高达 55%。张建瑛等[5]发现,适当的生长
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
长白落叶松成熟合子胚采用 2,4-D 0.1 mg·L-1+
BA 2.0 mg·L-1的诱导率最高达33.3%。张莉等[18]采
用BM+TDZ 2.0 mg·L-1对杂种落叶松成熟胚发生愈
伤组织诱导率达 90.5%,且愈伤组织生长较快。在
MS培养基上,当添加 2,4-D与 6-BA时,2,4-D
2.0 mg·L-1+6-BA 1.0 mg·L-1为最佳;当添加NAA与
6-BA时,NAA 1.0 mg·L-1+6-BA 0.5 mg·L-1组合为
最佳。该结论符合在诱导愈伤组织时,生长素与细
胞分裂素组合使用,当生长素浓度高于细胞分裂素
浓度时,能提高愈伤率的规律[20]。王伟达等[2]对授
粉 65 d采集的杂种落叶松合子胚诱导时添加
2,4-D 0.5 mg·L-1,KT 0.5 mg·L-1和6-BA 0.5 mg·L-1,
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 10%。张海峰等[19]发现,添加
2,4-D 2.0 mg·L-1+6-BA 0.5 mg·L-1+KT 0.1 mg·L-1
的杂种落叶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
41.48%。板鼻直荣 [12]对不同来源的日本落叶松茎
尖进行组培,发现低浓度(0.001 mg·L-1)的玉米素和
0.3 mg·L-1萘乙酸对茎尖的培养效果最好。齐力旺
等[6]对华北落叶松未成熟球果子叶前合子胚进行组
织培养,发现在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增殖过程中,以
0.5 mg·L-1 NAA代替 2,4-D后,有利于体细胞胚的
成熟和根发生。当ABA为 16 mg·L-1时,产生的华
北落叶松体细胞胚能够再生良好植株,ABA大于
20 mg·L-1时对体细胞胚根的发育不利。韩登媛等[7]
研究表明:2,4-D是主要影响因子,对华北落叶松成
熟合子胚诱导率的影响显著,其次是KT,最后是
6-BA,最佳植物外源激素配比是2,4-D 1.8 mg·L-1+
6-BA 0.3 mg·L-1+ KT 0.3 mg·L-1,胚性愈伤组织得
率最高。赵健等[8]对华北落叶松成熟合子胚进行离
体器官发生的初步探究,结果表明:6-BA 4 mg·L-1+
NAA 0.1 mg·L-1+40 g·L-1蔗糖为诱导不定芽的最佳
组合,其中 6-BA影响作用显著,NAA、蔗糖则无显
著影响。
陈颖等[14]研究光质、培养基中无机氮含量及添
加活性炭对兴安落叶松外植体生长及侧芽形成的
影响。发现红光处理对兴安落叶松芽外植体伸长
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培养基中无机氮总量为
14.5 mmol·L-1,其NH4 +︰NO3-为 0.86时,顶芽的抽
梢、高生长、侧芽形成能力明显提高。说明过高或
过低浓度无机氮对落叶松的高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且由于高生长慢、茎段短,又限制了落叶松的繁殖
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基中合适的无机氮含量及NH4+︰
NO3-对落叶松的生长起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
培养基中添加0.5%活性炭对外植体的抽梢无影响,
但对外植体的伸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与赵健
等[8]的研究相似。此外,张莉、王伟达、张建瑛、韩登
媛等在培养基中添加了肌醇,L-谷氨酰胺(L-Gln)、
水解酪蛋白等物质。
4 生根和移栽
生根及移栽成活是组培苗繁殖中最后一关键
阶段。在诱导无根试管苗时,各类生长素为首选,
包括NAA、IBA等。吴克贤等[4]发现,影响生根的重
张素清:落叶松属树种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第 1期 2015年
—— 57
要因子首先是培养基,然后才是植物激素等物质。
长白落叶松组培苗在培养基 Z+IBA 0.2 mg·L-1+
NAA 0.2 mg·L-1+间苯三酚40 mg·L-1的生根率最高
可达26.32%。齐力旺等[6]对华北落叶松未成熟球果
子叶前合子胚进行组织培养,发现在含3%麦芽糖、
4% PEG4000、活性炭1 g·L-1的成熟培养基上,每克
愈伤组织子叶胚达106.7个,生根率达57.89%,显著
地提高成熟体细胞胚及其根的质量。张守英等[13]发
现,10、15年生兴安落叶松在植株间和每个单株的
不同部位间不定根形成无明显差异,SH+
NAA 0.5 mg·L-1+IBA 0.5 mg·L-1为较合适的生根培
养基。从兴安落叶松诱导的不定根存在多态性,以
顶芽生根的类型居多,还有幼根不伸长的类型、独
根类型和多根类型。其中独根和多根类型的外植
体有利用价值,可以在顶芽处诱导不定芽,形成完
整植株。王伟达等[2]将形态正常、比较接近合子胚
的子叶胚水平放在 1/2 MS培养基上萌发并生根,1
个月后开始转化为完整植株。将幼苗移栽到灭菌
的砂子和草炭土(质量比 1︰2)中,成活率 41.8%。
齐力旺等[9]研究发现,华北落叶松试管苗在1/2MS+
IBA 2 mg·L-1+NAA 0.5 mg·L-1+Ac 1.2 g·L-1的生根
率约 80%。将幼苗移栽到蛭石、森林腐质土(l︰2)
中,成活率仅 21%。因此,在诱导无根试管苗生根
时,不仅要提高生根率,还要提高根系质量,多诱导
出短根和须根,以利移栽过程中提高成活率[3]。吴
克贤等认为,移栽后2周内的管理十分重要,是试管
苗能否成活的关键。这个阶段需要较高的土壤温
度、较大的空气湿度和良好的通风条件。特别注意
防止病害发生,每隔3天喷1次波尔多液,浓度0.1%
至0.5%递增,至小苗健壮[4]。
5 小 结
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对落叶松优树进行快速繁
殖,不仅可以克服种子繁殖所导致的苗木高低不
一、林相参差不齐,结实率丰欠年明显等问题,还可
以克服常规无性扦插对树体所造成的伤害及插穗
的缺乏所造成的造林用苗不足[3]。虽然已经成功繁
育出落叶松组培苗并移栽成活,但仍然存在着很多
问题,如部分外植体的诱导率较低,组培苗的生根
率和移栽成活率很低。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
强对外植体、基本培养基的选择,多种生长素和细
胞分裂素联合使用,尽量诱导无根试管苗发生多根
类型,加强移栽时期的管理,以提高组培苗的成活
率,为造林提供更多的落叶松优质苗木。
参考文献:
[1] 王伟达.落叶松体细胞胚形成与不定芽诱导的研究[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8.
[2] 王伟达,李成浩,杨静莉,等.杂种落叶松未成熟胚的体细
胞胚发生和植株再生[J].林业科学,2009,45(8):34-39.
[3] 祝朋芳.落叶松属树种的组织培育研究概述[J].辽宁农业
科学,2000,(5):29-32.
[4] 吴克贤,李伟,徐妙珍,等.长白落叶松组织培养的研究
[J].林业科学,1996,32(2):125-132.
[5] 张建瑛,张海峰,田新华,等.长白落叶松组织培养中愈伤
组织的诱导[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5
(2):15-16.
[6] 齐力旺,韩一凡,韩素英,等.麦芽糖、NAA及ABA对华
北落叶松体细胞胚成熟及生根的影响[J].林业科学,
2004,40(1):52-58.
[7] 韩登媛,李旦,赵健,等.华北落叶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影
响因子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3,26(4):454-458.
[8] 赵健,李旦,张金凤.华北落叶松成熟合子胚不定芽诱导
及伸长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6):12-17.
[9] 齐力旺,韩素英,杨云龙,等.华北落叶松的组织培养再生
植株[J].植物生理学报,1996,(2):128-129.
[10] 陆志华,李莉,刘玉喜,等.兴安落叶松组培繁殖的研究
[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0,18(3):18-25.
[11] 杜晓光,袁巧平,李玲.兴安落叶松组织培养丛生芽形成
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92,(2):15-17.
[12] 板鼻直荣.落叶松茎端培养的试验[J].林业译丛,1987,
(2):68-72.
[13] 张守英,杜小光,李玲.兴安落叶松组织培养不定根诱导
的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93(5):8-10.
[14] 陈颖,李玲,韩一凡.用组织培养方法增殖兴安落叶松限
制因素的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95,(10):14-16.
[15] Bonga J M,Pond S E.Adventitious shoot formation in
cultures of 30 year-old Larix decidua,L.leptolepis,L.
eurolepis and L.laricinatrees[J].Plant Cell,Tissue and
Organ Culture,1991,26(1):45-51.
[16] Chesick E E,Bliderback D E,Blake G M.In vitro multiple
bud formation by 20-year-old Western larch buds and
stem[J].Hort Science,1990,25:114-116.
[17] Dietrich Ewald.Advances in tissue culture of adult Larch
[J].In virto Cell Dev Biol,1998,(34):325-330.
[18] 张莉,张磊,方娇阳,等.杂种落叶松愈伤组织诱导培养
基的建立和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243-
11246.
[19] 张海峰,张建瑛.杂种落叶松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初探
[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1):26-27.
[20] KIM Y W,MOON H K.Enhancement of somatic embry-
ogenesis and plantregeneration in Japanese larch[J].Plant
Cell Tissue Organ Culture,2007,88:241-245.
(责任编辑:董莉莉)
辽 宁 林 业 科 技第 1期 2015年
——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