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工艺技术 食品科学 2015, Vol.36, No.06 45
沉香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
段宙位1,李维国2,窦志浩1,*,谢 辉1,何 艾1,史 敏1
(1.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设计研究所,海南 海口 571100;
2.海南省热带作物栽培生理学重点实验室,海南 儋州 571737)
摘 要:以沉香叶为原料,采用溶剂浸提的方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利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
picrylhydrazyl,DPPH)法、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
6-sulphonate),ABTS)法和铁氰化钾还原法测定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乙醇体积分
数、提取温度、液料比为自变量,以黄酮类化合物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沉香叶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优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60 ℃、液料比20∶1(mL/g)、提取时间3 h,在此条
件下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为2.88%(m/m)。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沉香叶黄酮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
和ABTS+·能力,其半数有效质量浓度值分别为(1.14±0.08) mg/mL和(0.23±0.01) mg/mL。
关键词:沉香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抗氧化活性
Extrac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Flavonoids from 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 Leaves
DUAN Zhouwei1, LI Weiguo2, DOU Zhihao1,*, XIE Hui1, HE Ai1, SHI Min1
(1. Institute of Processing & Design of Agroproducts, Hai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Haikou 571100, China;
2. Hai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Cultivation Physiology for Tropical Crops, Danzhou 571737, China)
Abstract: In this study, flavonoids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leaves of 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 by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 and assessed for their antioxidant activities by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 (ABTS) radical scavenging, and potassium ferricyanide reduction assays.
Ethanol concentration, extraction temperature and liquid-to-solid ratio were identified by single factor method as main
variables that affect the extraction yield of flavonoids. The levels of the three variables were optimized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The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found to be extraction at 60 ℃ for 3 h using 60% aqueous ethanol
with a liquid-to-solid ratio of 20:1 (mL/g), leading to an extraction yield of 2.88% (m/m). The antioxidant assays showed that
the extracted flavonoids presented a strong antioxidant activity to scavenge DPPH and ABTS radicals with 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s (EC50) of (1.14 ± 0.08) mg/mL and (0.23 ± 0.01) mg/mL, respectively.
Key words: 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 leaves; flavonoids; extraction; antioxidant activity
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5)06-0045-06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506009
收稿日期:2014-08-25
基金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155);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省部重点实验室/科学观测试验站开放课题
(RRI-KLOP1408);海南省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KYYS-2014-35)
作者简介:段宙位(1985—),男,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加工。E-mail:universeduan@163.com
*通信作者:窦志浩(1961—),男,研究员,学士,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加工与保鲜。E-mail:513408658@qq.com
沉香为瑞香科植物沉香(Aquilaria agallocha Roxb.)
或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含黑色树脂的
木质部,前者主要产于印度和马来西亚等国,称为进口
沉香,后者主要产于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等省区,称
为国产沉香,也称海南沉[1]。沉香为珍贵濒危的中药材,
医用价值高,医界谓之“世之珍稀”。海南沉香种植面
积较大,自2006年启动5万 亩“万亩人工种植沉香”工程
后,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海南沉香种植面积达3万 亩,
约300万 株,沉香种植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沉香树在生
长过程中,需要及时修枝、剪枝,以促进其快速生长,
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副产物——沉香叶。据报道,沉
香叶中含有多糖[2]、氨基酸[2]、酚类[3]、黄酮及苷类[4-5]等多
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黄酮类化合
物具有抗氧化[6-7]、抗衰老[8]、降血糖[9-10]、抗肿瘤[11-12]、抗
抑郁[13]等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黄酮类化合物是沉香叶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目前
46 2015, Vol.36, No.06 食品科学 ※工艺技术
已从沉香叶中鉴别出芫花素、木犀草素、木栓酮、羟基芫
花素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2,14]。然而,关于沉香叶黄酮类
化合物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方面的研究尚未见相关报道。
因此,本课题以沉香叶为原料,提取其中的黄酮类化合
物,测定其抗氧化性,对开发天然抗氧性化合物、综合利
用沉香叶资源、提高沉香的附加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沉香叶(白木香)采自琼海市东平国营农场;芦
丁标准品、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
picrylhydrazyl,DPPH) 美国Sigma公司;2,2-联氮-双-
(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
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 上海生工生
物工程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仪器与设备
CPA225D电子天平 德国Sartorius公司;恒温摇床
上海世平实验设备有限公司;723C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
欣茂仪器有限公司;循环水式真空泵、RE-52AA式旋转
蒸发仪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1.3 方法
1.3.1 原料预处理
将沉香叶洗净,50 ℃烘干,粉碎,过60 目筛,备用。
1.3.2 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采用硝酸铝显色法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 [15],略
有改动。移取0.25 mL样品液于10.0 mL的具塞试管中,
用蒸馏水定容至5.0 mL。分别向其中加入5%的亚硝酸
钠溶液0.5 mL,静置6 min;再加入10%的硝酸铝溶液
0.5 mL,再静置6 min;最后向其中加入1 mol/L的NaOH
溶液4.0 mL,静置15 min。同时用蒸馏水代替样品液做空
白对照,于51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1.3.3 沉香叶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的测定
1.3.3.1 标准方程的建立
称取芦丁标准品10 mg,用60%的乙醇溶液配制成
0.2 mg/mL的芦丁标准溶液,分别移取0.2 mg/mL的芦丁
标准溶液(1.0、2.0、3.0、4.0、5.0 mL)于10.0 mL的
具塞试管中,用蒸馏水定容至5.0 mL。采用1.3.2节方法
测定吸光度,以芦丁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
标,绘制标准曲线,建立标准曲线方程:y = 11.975x-
0.032 5,R2=0.999 6,芦丁标准溶液在0.02~0.10 mg/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1.3.3.2 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的计算
取不同条件下提取的样液,测定吸光度,按下式计
算黄酮类化合物得率。
ᗇ⦷/%˙ ˄Aˇ0.032 5˅h40hV
11.975h1 000hM h100
式中:A为样液吸光度;M为样品质量/g;40为总的
稀释倍数;V为样液体积/mL。
1.3.4 沉香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单因素试验
1.3.4.1 乙醇体积分数对得率的影响
称取沉香叶粉末10 g,按液料比15∶1(mL/g),分
别加入体积分数40%、50%、60%、70%、80%的乙醇溶
液,置于50 ℃的恒温摇床(180 r/min)中浸提3.0 h。取
上清液,测定吸光度,计算得率。
1.3.4.2 提取温度对得率的影响
称取沉香叶粉末10 g,按液料比15∶1(mL/g),
加入体积分数60%的乙醇溶液,分别置于45、50、55、
60、65 ℃的恒温摇床(180 r/min)中浸提3.0 h。取上清
液,测定吸光度,计算得率。
1.3.4.3 液料比对得率的影响
称取沉香叶粉末10 g,分别按液料比10∶1、15∶1、
20∶1、25∶1、30∶1(mL/g),加入体积分数60%的乙醇
溶液,置于60 ℃的恒温摇床(180 r/min)中浸提3.0 h。
取上清液,测定吸光度,计算得率。
1.3.4.4 提取时间对得率的影响
称取沉香叶粉末10 g,按液料比20∶1(mL/g),
加入体积分数60%的乙醇溶液,置于60 ℃的恒温摇床
(180 r/min)中分别浸提2.0、2.5、3.0、3.5、4.0 h。取
上清液,测定吸光度,计算得率。
1.3.5 响应面优化提取试验
采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中的Box-Behnken试验
设计原理设计响应面试验。考虑到提取时间达到3 h时,
黄酮类化合物的溶出基本达到平衡,得率变化不大,根
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取对黄酮类化合物得率变化影响
相对较大的3 个因素(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液料
比)作为试验因素,以黄酮类化合物得率为响应值设计
试验,优化沉香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
1.3.6 抗氧化实验
将沉香叶黄酮提取物浓缩干燥,稀释成不同的质量浓
度梯度,采用DPPH法[16-17]、ABTS法[18]、还原力法[19]测定
沉香叶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以VC做阳性对照。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2.1.1 乙醇体积分数对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
由图1可知,当乙醇体积分数小于60%时,随着乙醇
体积分数的提高,得率增加;当乙醇体积分数大于60%
时,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提高,得率减少;在体积分数
60%时达到最大值。这可能是因为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
极性不同,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破坏黄酮类物质
※工艺技术 食品科学 2015, Vol.36, No.06 47
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之间的氢键与疏水相互作用力增
强,黄酮类化合物溶出增加,得率增大;乙醇体积分数
过高,有机溶剂与沉香叶黄酮类化合物间的极性差异增
大,黄酮类化合物溶出减少,同时,一些醇溶性杂质、
色素、亲脂性强的成分溶出量增加,这些成分与黄酮类
化合物竞争同乙醇-水分子结合,从而导致黄酮类化合物
得率下降。因此,选择乙醇体积分数在60%左右进行后
续优化试验。
6050 70 8040
2.6
2.5
2.4
2.3
2.2
2.1
2.0 Э䝛ԧ⿃ߚ᭄/%ᕫ⥛/%
图 1 乙醇体积分数对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
Fig.1 Effect of ethanol concentration on the yield of flavonoids
2.1.2 提取温度对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
5550 60 6545
2.8
2.6
2.4
2.2
2.0 ᨀਆᓖ/ćᗇ⦷/%
图 2 提取温度对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
Fig.2 Effect of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yield of flavonoids
由图2可知,当提取温度小于60 ℃时,随着温度的
升高,得率逐渐增加;当提取温度大于60 ℃时,随着温
度的升高,得率有所下降,这可能是因为温度升高,分
子运动速度加快,渗透、扩散、溶解速度加快,黄酮类
化合物的得率升高;但是,过高温度可能引起黄酮类化
合物结构被氧化破坏导致其得率降低。因此,选择提取
温度在60 ℃左右进行后续优化试验。
2.1.3 液料比对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
20IJ115IJ1 25IJ1 30IJ110IJ12.92.82.72.62.5 ⏢ᯉ∄˄mL/g˅ᗇ⦷/%
图 3 液料比对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
Fig.3 Effect of liquid-to-solid ratio on the yield of flavonoids
由图3可知,随着液料比的增大,黄酮类化合物的
得率逐渐增大,当液料比达到20∶1(mL/g)时,再增大
液料比,得率变化不大,这是因为液料比20∶1(mL/g)
时,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基本达到完全。通过对得率、
溶剂用量和能量耗损的综合考虑,选择液料比在20∶1
(mL/g)左右进行后续优化试验。
2.1.4 提取时间对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
3.02.5 3.5 4.02.0
3.0
2.9
2.8
2.7
2.6 ᦤপᯊ䯈/hᕫ⥛/%
图 4 提取时间对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
Fig.4 Effect of extraction time on the yield of flavonoids
当提取时间小于3 h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得率逐
渐上升,这是因为提取时间小于3 h时,黄酮类化合物还
未充分溶出;当提取时间在3.0~4.0 h时,随着时间的
增加,得率变化不大,表明当提取达到一定时间时,黄
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基本达到平衡;4.0 h时,得率略有降
低,可能是因为提取时间过长,一些热敏性组分被破坏
引起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略有降低。考虑到得率与提取效
率,提取时间选择3 h为宜。
2.2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
2.2.1 回归模型建立与分析
表 1 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结果
Table 1 Box-Behnken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corresponding results
试验号 A乙醇体积分数/%
B提取
温度/℃
C液料比
(mL/g)
Y黄酮类化合物
得率/%
1 0(60) -1(55) 1(25∶1) 2.65
2 1(70) -1 0(20∶1) 2.50
3 -1(50) -1 0 2.46
4 0 0(60) 0 2.84
5 0 0 0 2.91
6 0 1(65) 1 2.52
7 -1 0 -1(15∶1) 2.61
8 -1 1 0 2.31
9 1 0 -1 2.60
10 -1 1 1 2.53
11 0 1 -1 2.61
12 0 0 0 2.88
13 1 1 0 2.62
14 1 0 1 2.77
15 0 0 0 2.92
16 0 -1 -1 2.64
17 0 0 0 2.91
48 2015, Vol.36, No.06 食品科学 ※工艺技术
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以沉香叶黄酮类化
合物得率为响应值,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试
验,采用Design-Expert 8.0.6进行数据分析。通过Design-
Expert软件对表1中响应面与各因素进行回归拟合,得到
沉香叶黄酮类化合物得率(Y)对乙醇体积分数(A)、
提取温度(B)、液料比(C)编码值的二次多项回归
方程为:Y=2.89+0.073A-0.024B+1.250×10-3C+
0.067AB+0.063AC-0.025BC-0.20A2-0.22B2-0.066C2。
表 2 响应面试验结果方差分析表
Table 2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each term in the response surface
regression model
方差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值 P值 显著性
模型 0.51 9 0.057 33.52 <0.000 1 **
A乙醇体积分数 0.042 1 0.042 24.93 0.001 6 **
B提取温度 4.513×10-3 1 0.004 5 2.68 0.145 9
C液料比 1.250×10-5 1 1.250×10-5 7.412×10-3 0.933 8
AB 0.018 1 0.018 10.81 0.013 4 *
AC 0.016 1 0.016 9.27 0.018 7 *
BC 0.002 5 1 0.002 5 1.48 0.262 8
A2 0.17 1 0.17 98.38 <0.000 1 **
B2 0.21 1 0.21 121.94 <0.000 1 **
C2 0.018 1 0.018 10.88 0.013 2 *
残差 0.012 7 1.686×10-3
失拟误差 7.525×10-3 3 2.508×10-3 2.34 0.214 3
纯误差 4.280×10-3 4 1.070×10-3
总和 0.52 16
R2=0.977 3 R2Adj=0.948 2
注:*.差异显著(P<0.05);**.差异极显著(P<0.01)。
回归模型各项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和方程的方
差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该回归模型是极显著的
(P<0.01)。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R2=0.977 3,校正决
定系数R2Adj=0.948 2,失拟项P=0.214 3>0.05,不显著,
说明该回归模型与试验数据拟合程度高,误差小。因
此,可以用该模型分析和预测沉香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
的效果。根据表2,模型中A、A2、B2差异极显著,AB、
AC、C2差异显著,其余项差异均不显著;3 个因素对得
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A>B>C,即乙醇体积分数>提取
温度>液料比。
2.2.2 沉香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响应面分析
3.0
2.7
2.3
2.5
2.8
2.9
2.6
2.4
7065
63
55
59
57
61 60
50
55
65
Bᨀਆᓖ/ć
A҉䞷փ〟࠶ᮠ/%ᗇ⦷/%
图 5 乙醇体积分数与提取温度对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
Fig.5 Interaction effects of ethanol concentration and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yield of flavonoids
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表1数据进行三元二次回归拟
合,所得回归方程的响应面图,见图5~7。
从图5可以看出,响应面的坡度较陡,等高线为椭圆
形,说明乙醇体积分数与提取温度交互作用较强,对黄
酮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较大;乙醇体积分数的曲面相对
于提取温度较陡,说明乙醇体积分数对黄酮类化合物得
率的影响比提取温度大。
3.0
2.7
2.3
2.5
2.4
2.6
2.8
2.9
7025IJ123IJ1
15IJ117IJ119IJ121IJ1 6050 55 65C⏢ᯉ∄˄g/mL˅ A҉䞷փ〟࠶ᮠ/%ᗇ⦷/%
图 6 乙醇体积分数与液料比对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
Fig.6 Interaction effects of ethanol concentration and liquid-to-solid ratio
on the yield of flavonoids
从图6可以看出,响应面的坡度较陡,等高线为椭圆
形,说明乙醇体积分数与液料比交互作用强,对黄酮类
化合物得率的影响较大;乙醇体积分数的曲面相对于液
料比较陡,说明乙醇体积分数对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的影
响比液料比大。
3.0
2.7
2.3
2.5
2.4
2.6
2.8
2.9
6525IJ123IJ1
15IJ117IJ119IJ121IJ1 6155 5957 63C⏢ᯉ∄˄g/mL˅ Bᨀਆᓖ/ćᗇ⦷/%
图 7 提取温度与液料比对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
Fig.7 Interaction effects of extraction temperature and liquid-to-solid ratio
on the yield of flavonoids
从图7可以看出,响应面的坡度较平缓,等高线为圆
形,说明提取温度与液料比交互作用弱,对黄酮类化合物
得率的影响不大;提取温度的曲面相对于液料比较陡,说
明提取温度对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比液料比大。
2.2.3 提取工艺的优化及验证实验
在提取时间为3 h条件下,在选取的各因素范围内,
通过Design-Expert 8.0.6对回归模型分析得出,沉香叶黄
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1.95%、提取
温度59.84 ℃、液料比20.53∶1(mL/g)。考虑到操作的
※工艺技术 食品科学 2015, Vol.36, No.06 49
便利,确定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
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60 ℃、液料比20∶1(mL/g)、
提取时间3 h。在此条件下,进行3 次平行实验,黄酮类
化合物得率平均值为2.88%,与理论值(2.90%)比较接
近。说明该回归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充分证明了该
回归方程的可靠性。沉香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明显高于
李敏[20]从银杏叶中提取黄酮得率的1.63%,说明沉香叶中
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提取效果较好。
2.3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2.3.1 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1.000.75 1.25 1.500.50
70 a
60
50
40
30
20 咘䝂ᦤপ⠽䋼䞣⌧ᑺ/˄mg/mL˅⏙䰸⥛/%
0.0060.005 0.007 0.0080.004
100 b
80
60
40
20
VC䋼䞣⌧ᑺ/˄mg/mL˅⏙䰸⥛/%
图 8 提取物(a)与VC(b)质量浓度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
Fig.8 Concentration-dependent scavenging activity of
flavonoid-rich extract and VC against DPPH free radical
由图8可知,沉香叶黄酮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具
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且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低
质量浓度0.5~1.75 mg/mL范围内服从线性分布y=6.54+
38.084x,R2=0.992 1,根据线性回归方程,求出沉香叶黄
酮的半数有效质量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E C 5 0),即清除率为 5 0 % 所需样品质量浓度为
(1.14±0.08) mg/mL。同样根据线性方程y=-25.81+
1 3 1 8 7 . 9 4 3 x,R 2= 0 . 9 9 3 2,求出V C的E C 5 0值为
(0.005 7±0.000 4) mg/mL。沉香叶黄酮提取物清除
DPPH自由基能力弱于VC,这可能是因为黄酮提取物为
混合物,纯度低,杂质较多,抑制了其活性。一般认为
某种物质的EC50值低于10 mg/mL,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抗
氧化性[21],况且沉香叶黄酮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
强于郑义等[21]提取的益智仁黄酮提取物,可见其仍表现
出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
2.3.2 ABTS+·清除率的测定
由图9可知,随着沉香叶黄酮提取物质量浓度的
增加,各提取物对ABTS+·的清除率也随之增大,在
0.1~0.5 mg/mL范围内服从线性分布y=5.54+195.819x,
R2=0.984 1,求出沉香叶黄酮EC50值(0.23±0.01) mg/mL。
同样根据线性回归方程y=-2.04+7 815.952x,R2=0.991 8,
求出VC的EC 50值为(0.006 7±0.000 4) mg/mL。
可见,沉香叶黄酮提取物具有清除ABTS+·效果,但仍
弱于VC。
0.30.2 0.4 0.50.1
100 a
80
60
40
20 咘䝂ᦤপ⠽䋼䞣⌧ᑺ/˄mg/mL˅⏙䰸⥛/%
0.0060.005 0.007 0.0080.004
70 b
60
50
40
30
20
VC䋼䞣⌧ᑺ/˄mg/mL⏙˅䰸⥛/%
图 9 提取物(a)与VC(b)质量浓度对ABTS+·清除率的影响
Fig.9 Concentration-dependent scavenging activity of
flavonoid-rich extract and VC against ABTS free radical
2.3.3 还原力的测定
0.30.2 0.4 0.50.1
1.2 a
1.0
0.8
0.6
0.4
0.2 咘䝂ᦤপ⠽䋼䞣⌧ᑺ/˄mg/mL˅ܝᑺ
0.0030.002 0.004 0.0050.001
1.0 b
0.8
0.6
0.4
0.2
VC䋼䞣⌧ᑺ/˄mg/mL˅ܝᑺ
图 10 提取物(a)与VC(b)质量浓度对还原力的影响
Fig.10 Concentration-dependent reducing power of
flavonoid-rich extract and VC
已有研究表明[22],抗氧化活性与还原力之间普遍存
在相关性,可通过测定还原力来表示抗氧化活性强弱,
吸光度越高,还原能力越强。由图10可知,沉香叶黄酮
类提取物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与自由基清除率相似,
50 2015, Vol.36, No.06 食品科学 ※工艺技术
随提取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0.1~0.5 mg/mL范
围内服从线性分布y=0.086 5+1.753 7x,R2=0.996 3。VC
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在0.001~0.005 mg/mL范围内服
从线性分布y=0.063 3+165.374 0x,R2=0.980 9。可见VC
的还原能力明显强于沉香叶黄酮提取物,但沉香叶黄酮
提取物仍表现出较强的还原力,这与清除DPPH自由基和
ABTS+·表现的抗氧化效果类似。
3 结 论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乙醇体积分数、提
取温度、液料比为自变量,以黄酮类化合物得率为响应
值,采用Box-Behnken法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
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沉香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
最优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60 ℃、液料
比20∶1(mL/g)、提取时间3 h。在此条件下黄酮类化合
物的得率为2.88%(m/m)。沉香叶黄酮提取物具有较强
的抗氧化活性,清除DPPH自由基、ABTS+·能力与还
原力均随提取物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强;其清除DPPH自由
基、ABTS+·的EC50值分别为(1.14±0.08) mg/mL和
(0.23±0.01) mg/mL。
参考文献:
[1] 李锦开, 李振纪. 中国木本药材与广东特色药材[M]. 北京: 中国医
药科技出版社, 1994: 110.
[2] 林焕泽, 李红念, 梅全喜, 等. 沉香叶的研究进展[J]. 今日药学, 2011,
21(9): 547-549.
[3] 张雪梅, 李力承, 邓李安. 云南产白木香叶化学成分初探[J]. 中外健
康文摘, 2009, 6(24): 266-267.
[4] 路晶晶, 戚进, 朱丹妮, 等. 白木香叶中黄酮类成分的结果与抗氧化
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天然药物, 2008, 6(6): 456-460.
[5] 王红刚. HPLC法测定香叶中芫花素含量研究[J]. 中医药导报, 2008,
14(3): 69-70.
[6] 林芳花, 彭永宏, 江顺, 等. 沉香叶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实验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1, 30(4): 35-37.
[7] 王欣. 诸葛菜总黄酮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性研究[D]. 杨凌: 西北农
林科技大学, 2008.
[8] MAKRIS P D, ROSSITER J T. Domestic processing of onion bulbs
(Allium cepa) and asparagus spears (Asparagus officinalis): effect on
flavonol content and antioxidant statu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1, 49(7): 3216-3222.
[9] COELHO P S, MONTEIRO A. Expressin of resistance to downy
mildew at cotyledon and adult plant stages in Brassica oleracea[J].
Euphytica, 2003, 133: 279-284.
[10] 殷丽君, 李里特, 李再贵, 等.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近况与展望[J]. 食
品科学, 2002, 23(4): 152-154.
[11] 王红刚, 周敏华, 路晶晶, 等. 沉香叶抗肿瘤活性化学成分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8, 28(2): 1-4.
[12] 唐勇. 鸡血藤黄酮类组分抗肿瘤活性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7, 13(2): 51-54.
[13] 石永平, 汪海. 高度富集黄酮类成分的贯叶连翘提取物抗抑郁作用[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6, 17(1): 4-7.
[14] 聂春晓, 宋月林, 陈东, 等. 白木香叶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国中药
杂志, 2009, 34(7): 858-860.
[15] 李石容. 金花茶茶花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的初
步研究[D]. 湛江: 广东海洋大学, 2012.
[16] SUN T, HO C.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buckwheat extrats[J]. Food
Chemistry, 2005, 90(4): 743-749.
[17] 段宙位, 申铉日, 李鹏, 等. 罗非鱼尾色素中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及活
性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2, 33(10): 143-150.
[18] DUDONNE S, VITRAC X, COUTIERE P,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antioxidant properties and total phenolic content of 30 plant extracts
of industrial interest using DPPH, ABTS, FRAP, SOD, and ORAC
assays[J].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 2009, 57(5):
1768-1774.
[19] FANG Zhongxi, ZHANG Yuhuan, YUAN Lu, et al. Phenolic
compounds and antioxidant capacities of bayberry juices[J]. Food
Chemistry, 2009, 113(4): 884-888.
[20] 李敏. 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J]. 应用化工,
2013, 42(6): 1023-1025.
[21] 郑义, 邵颖, 陈安徽, 等. 益智仁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
其抗氧化性活性[J]. 食品科学, 2014, 35(6): 44-49. doi: 10.7506/
spkx1002-6630-201406009.
[22] DORMAN H J D, KOSAR M, KAHLOS K, et al. Antioxidant
properties and composition of aqueous extracts from Merrtha species,
hybrids, varieties, and cultivars[J].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 2003, 51: 4563-4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