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复方藤梨根制剂对PG细胞生长调控的研究



全 文 :· 实验研究·
复方藤梨根制剂对 PG细胞生长调控的研究
张海波 浙江省象山县中医院 象山 315700
姚庆华 郭 勇 浙江省中医院  陈清勇 中国人民解放军 117医院
摘 要 目的:探讨复方藤梨根制剂对高转移性人肺癌细胞 ( PG)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 MT T法
体外观察 4个浓度复方藤梨根制剂对 PG细胞的杀伤作用 ;应用激光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
检测用药后细胞增殖周期分布和 PG细胞内 Ca2+ 浓度的变化。结果: 4个浓度的复方藤梨根制剂对
PG细胞均有杀伤作用 ,呈剂量依赖关系。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 ,使细胞阻滞于 G0 /G1期 ,不能进
入 S期及 G2 /M期 ,细胞增殖指数明显下降。细胞内 Ca2+ 浓度与对照组比较 ,逐渐上升。结论:复方
藤梨根制剂可抑制 PG细胞生长 ,其机制可能与改变细胞内 Ca2+浓度有关。
关键词 复方藤梨根制剂 高转移性人肺癌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复方藤梨根制剂是从临床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复
方抗癌中药制剂 ,先期的临床及动物实验表明有抑
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本实验采用 M TT法、激光共聚
焦显微镜 ( LSCM )和流式细胞技术 ,体外观察复方
藤梨根制剂对高转移性人肺癌细胞 ( PG)的杀伤作
用及对细胞增殖周期、细胞内 Ca2+ 浓度的影响 ,以
探讨其对肿瘤细胞生长调控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 1 试剂与药物  RPM I-1640培养基、水溶性四
唑蓝 ( M T T)液、二甲基亚砜 ( DM SO )均购于 Sigma
公司。 Ca2+ 荧光探针 Fluo-3AM ( SIGMA公司 )。
FACso rt流式细胞仪为美国 BD公司产品。 LSCM
为德国 ZEISS公司产品。复方藤梨根制剂由浙江中
医学院制剂教研室提供。
1. 2 细胞来源及培养 高转移性人肺癌细胞株
( PG)由北京大学医学院免疫生化室王力民研究员
惠赠。 用含 10%灭活小牛血清的 RPM I-1640培养
液内培养并传代。
2 实验方法
2. 1 分 组 设单纯 PG细胞组 (空白对照组 )与
实验组。实验组依复方藤梨根制剂浓度由低到高分
为实验 1组、实验 2组、实验 3组、实验 4组 ,浓度分
别为 15mg /ml、 20mg /ml、 25mg /ml和 30mg /ml。
2. 2 方 法 ①体外噻唑兰 ( M T T)法测定细胞生
长抑制率取对数生长的人肺癌细胞株 ( PG细胞 )
1. 0× 106 /ml分装于 96孔。对照组和实验 1~ 4组 ,
每组各设 5个平行孔 ,分别加入生理盐水或不同浓
度的复方藤梨根制剂 100μl。 置 37℃恒温箱中培养
72小时 ,实验终止前 4小时加入 M TT液 ,再培养 4
小时 ,测试前加入 DM SO,待结晶溶解后置于
570nm波长 ,型号为 DG3022酶联检测仪测每孔的
OD值 ,按下列公式求出生长抑制率进行评价。生长
抑制率 (% ) = ( 1- 用药组平均 OD值 /对照组组平
均 OD值 )× 100% ;②检测细胞增殖周期:用流式细
胞仪检测肺癌细胞株经复方藤梨根制剂作用后的细
胞增殖周期 ,计算细胞周期各时相比例 ,以下列公式
计算增殖指数 ( P I): PI= ( S+ G2 /M ) / ( G0 /G1+ S
+ G2 /M)× 100% ;③培养结束后调细胞内 Ca2+ 浓
度为 2× 106 /m l,取 2× 106 /ml细胞液离心 ,弃上清
液 ,加 2ml Hank液 ,后加入终浓度为 10μmol /L的
Ca
2+ 荧光探针 ,在 37℃水浴中振荡温育 45min;再用
Hank液洗涤 2次 ,最后浮在 2ml液中。激光共聚焦
显微镜检测细胞内 Ca2+浓度。
2. 3 统计学分析 每个实验均重复 3次 , 利用
SPSS 11. 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各组数据采用 ( x-
± s )表示 , 多组数据间比较用 F检验。以 P < 0. 05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 < 0. 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
义。
3 实验结果
3. 1 复方藤梨根对 PG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  4
个浓度的复方藤梨根制剂对 PG细胞均有杀伤活
性 ,浓度为 15mg /ml即表现出一定的杀伤力 ,且随
药物浓度的增加作用加强。 当浓度为 30mg /ml时 ,
生长抑制率最高 ,达 63. 67%。见表 1。
3. 2 复方藤梨根对 PG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 经
不同浓度复方藤梨根制剂作用 72小时后 , PG细胞
G2 /M期、 S期细胞比例下降 ,细胞被阻滞于 G0 /G1
期。将复方藤梨根制剂不同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 ,细
616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年第 14卷第 10期  Zhejiang JITCWM ( Vol. 14 No. 10 2004)
    表 1 不同浓度复方藤梨根制剂
对 PG细胞的杀伤活性 ( x-± s )
组 别 药物浓度
/ ( mg /ml )
OD值 生长抑制率 /%
对照组 0 0. 2863± 0. 0546 …
实验 1组 15 0. 2582± 0. 0417△ 8. 29△
实验 2组 20 0. 2109± 0. 0444△△ 26. 34△△
实验 3组 25 0. 1984± 0. 0711△△ 35. 98△△
实验 4组 30 0. 1040± 0. 0093△△ 63. 67△△
  与对照组比较 ,△P < 0. 05,△△ P < 0. 01
胞增殖指数 ( PI)逐渐降低。 15mg /ml复方藤梨根制
剂的 PI与对照组相比 ,大致相同 , 20mg /ml、 25mg /
m l和 30mg /ml复方藤梨根制剂组的 PI明显低于
对照组 ,见表 2。
表 2 不同浓度复方藤梨根制剂
对 PG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 %
组 别 药物浓度
/ ( mg /ml )
细胞周期时相分析
G0 /G S G2 /M
PI
对照组 0 45. 22 33. 32 21. 46 54. 78
实验 1组 15 48. 48 32. 12 19. 40 51. 52
实验 2组 20 55. 60 24. 29 20. 11 44. 40△△
实验 3组 25 67. 32 22. 81 9. 87 32. 68△△
实验 4组 30 69. 48 21. 35 9. 17 30. 52△△
  与对照组比较 ,△△P < 0. 01
3. 3 复方藤梨根对 PG细胞内 Ca2+浓度的影响 
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显示 ,经不同浓度的复方藤梨根
制剂作用 72小时后 ,细胞内游离 Ca2+ 浓度发生变
化 ,呈剂量依赖关系 ,见表 3。
表 3 不同浓度复方藤梨根制剂对 PG细胞内
Ca
2+浓度的影响 ( x-± s )
组 别 药物浓度 / ( mg /ml ) Ca2+ 浓度 / (× 106 /ml )
对照组 0 71. 22± 28. 65
实验 1组 15 98. 67± 17. 03
实验 2组 20 125. 12± 24. 71△△
实验 3组 25 162. 41± 30. 23△△
实验 4组 30 181. 11± 26. 43△△
  与对照组比较 ,△△P < 0. 01
4 讨 论
复方藤梨根制剂是在浙江省中医院肿瘤科 20
世纪 70年代研制的“三根糖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该方主要由藤梨根、水杨梅根等组成 ,具有清热解
毒、活血化瘀等功效。从药理成分分析 ,藤梨根含多
糖类 ,水杨梅根含水杨梅甲素及生物碱等化合物 ,均
为有效的抗癌成分 [1 ] ,两药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中有一定疗效。 该方能降低肿瘤患者根治术后复发
和转移 ;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 ;改善患者生存质
量 ;延长患者生存期。经细胞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
等前期研究表明 ,该方具有控制原发性肿瘤的生长、
控制肿瘤的远处转移及广泛的免疫调控作用 ;逆转
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 [2 ];保护细胞 DNA损伤 ,促进
DNA损伤修复 ,对化疗药物有减毒增效作用 [3 ]。 但
由于复方中药的抗肿瘤机制较复杂 ,多数呈多靶点、
多步骤作用 ,故本实验进一步在体外研究该复方制
剂对肿瘤细胞生长的调控作用。
Ca
2+ 作为细胞的重要信使物质 ,广泛地调节着
细胞的生长、分泌及输送等功能 ,并可直接或间接影
响细胞的某些 DNA复制和 RNA表达 ,包括某些原
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表达 [ 4]。有研究表明 ,细胞内
Ca
2+ 浓度与癌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相关。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可激活内源性内切酶 ,导致
DNA在核小体间降解 ,从而阻断细胞生长周期的运
行。 本实验结果说明复方藤梨根制剂抗肿瘤作用与
其调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有关。其机制可能与复方
藤梨根制剂参与调控膜上钙通道的运输系统或上调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等有关。
参 考 文 献
1 郁仁存 .中医肿瘤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97. 78
2 林 玲 ,王泽时 ,俞丽霞 .三根去瘤方对 Lewis肺癌等的
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 1995, 519( 1):
37-39
3 林 玲 ,王泽时 ,俞丽霞 .三根去瘤方对 DNA损伤的保
护及对化疗药物减毒增效的研究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
1997, 21( 5): 30-33
4  Mergan J, Cur ran T. Ro le o f ion flux in th e contro l o f c-
fo s expression. Na ture, 1986, 322( 6079): 552
收稿日期: 2004-04-15
更正
①本刊 14卷 7期第 456页“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一文第二作者孙小桦应为陈小桦。特此
更正。
②本刊 14卷 8期第 482页表 1中 ,“麻醉诱导时间 /min”栏下第 2行数值“ 18. 2± 3. 2”应
改为“ 8. 2± 3. 2”。 特此更正。
本刊编辑部
617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年第 14卷第 10期  Zh ejiang JITCWM ( Vol. 14 No. 10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