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我国山苍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全 文 :第28卷 第3期  经 济 林 研 究   Vol.28 No.3
 2010年9月 Nonwood Forest Research  Sep.2010
我国山苍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王 旭1,杨关锋2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 广州510520;2河南省渑池县林业局,河南 渑池472400)
摘 要: 为给我国山苍子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详细介绍了山苍子的习性、栽培现状、主要用途,就我国山苍子
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加强品种选优、开展集约化经营技术研究、加强山苍子资源的统一管理和
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 山苍子;开发利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73+.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8981(2010)03-0136-04
Curr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 Litsea cubebain China
WANG Xu1,YANG Guan-feng2
(1.Research Institute of Tropical Forestry,CAF,Guangzhou 510520,Guangdong,China;
2.Mianchi County Forestry Bureau of Henan Province,Mianchi 472400,Henan,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provide decision basis for development of Litsea cubebaindustry in China,habit,cultivation situa-
tion,main uses in Litsea cubeba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 Lit-
sea cubeba were analyzed.Som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breed
selecting,researching intension management technology,strengthening unified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
sources,and so on.
Key words:Litsea cubeba;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
   山苍子 Litsea cubeba 又称木姜子,是樟科
Lauraceae木姜子属Litsealam.多种芳香油料植物
的总称[1]。原产我国,分布在东经100°~140°,北纬
20°~30°的区域,主产区在亚洲东部,大洋洲和太平
洋诸岛,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在
我国广布长江以南各省(区)的向阳丘陵、山地灌木
丛或疏林中。山苍子油是精细化工的重要优质原
料,广泛应用于制药、合成香料、油脂等工业部门,是
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林产品。随着医学化工的发
展,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对华贸易
额的上升,市场对山苍子油的需求日益加大,山苍子
油价格逐年攀升[2-3]。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林权制
度改革,也为山苍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开发
利用山苍子资源,为我国南方山区人民脱贫致富、保
护生态环境和调整产业结构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市场前景良好。
1 山苍子的习性
山苍子为落叶小乔木,雌雄异株,一般高3m左
右,最高可达10m。有250余种,中国约有70多种,
以野生为主。在栽植2~3a以后开始结果,8~15a
为盛果期,20a以后进入衰老期,单株产量为5~
  收稿日期:2010-03-06
  基金项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AFYBB2008004)。
  作者简介:王旭(1977-),男,河南新乡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恢复生态学和生理生态学方面的研究。
DOI:10.14067/j.cnki.1003-8981.2010.03.008
15kg/a。山苍子每年2~3月开花,7~9月果实成
熟。山苍子喜光或稍耐荫,常生于荒山、荒地、灌丛
中或疏林内、林缘及路边,为浅根性树种,具有生长
快,耐贫瘠,萌发力强,易繁殖,结实力强,产量高等
特点。其种子休眠期长,发芽持续时间长,最长可达
2a之久。木材材质中等,耐湿防虫蛀,易劈裂。山
苍子的叶、花及果皮均含精油,其果皮的精油含量一
般为3%~4%,最高可达13%,种子不含精油,却含
30%~40%的脂肪醇,这些脂肪醇是制备表面活性
剂的工业原料。作为香料用时,果实采收期应适当
提前,以果皮绿色或开始转黄绿色时为宜,此时油质
较好,含油量3%~4%,柠檬醛含量是80%以上。山
苍子结果有丰欠之分,一般欠收年的籽产量会比丰
年少20%~30%。
2 山苍子的栽培现状
我国山苍子生产以野生为主。自20世纪50年
代开始,福建、湖南和四川等省有人工栽培。一般造
林密度为2 145~3 000株/hm2。雌雄比为10∶1~
7∶3,“品”字形栽培,使雄株均匀分布。繁殖方法以
播种为主,还有扦插[4]和组织培养[5-7]等方式。目
前,人工栽植用于生产山苍子油的品种基本来自野
生优良树种,主要有山苍子Listea cubeba(Lour)
Pers.、清香木姜子L.euosma Smith、毛叶木姜子L.
mallis Hemsl.、天目木姜子L.auriculata Chien et
CHeng和杨叶木姜子 L.populifolia (Hemsl.)
Gamble等,这些树种柠檬醛含量较高。
3 山苍子的主要用途
3.1 合成香料
来自果皮的山苍子油有许多重要的有效成分,
其中已确定的主要化学成分有30多种[8],其主成分
柠檬醛高达66%,果皮精油中的成份主要为α-蒎烯,
柠檬烯,莰烯,β-蒎烯,β-月桂烯,甲基庚烯酮,对伞花
烃,芳樟醇,香茅醛,α-松油醇,橙花醇,α-柠檬醛,β-
柠檬醛,香叶醇,β-石竹烯等
[9]。山苍子油不仅本身
具有独特的香气,以其主要成分柠檬醛为原料可以
合成多种高档香料,如假性紫罗兰酮、紫罗兰酮、烯
丙基紫罗兰酮、甲基紫罗兰酮、柠檬醛二乙缩醛、柠
檬醛二甲缩醛、柠檬醛苄氯缩醛、乙位环高柠檬醛、
柠檬腈等香料[10]。这些香料广泛应用于烟草、化妆
品、食品等工业领域。
3.2 医疗保健
山苍子的果实可作中药,有行气散积、解痧气、
止呕吐的功效。《本草纲目》里有记载:“山苍子辛温
无毒,主治下气消食,心腹间去胀”。山苍子油具有
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用于制备医疗冠心病的药,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有效率可达80%以上。可合成维生
素A、维生素E和维生素 AD[11]。山苍子油对金黄
色葡萄球菌、淋球菌、大肠杆菌等10余种致病细菌
和念珠菌、毛癣菌、黑曲霉等10余种真菌均有很好
的抑制或杀灭作用[12-17],是已知抗菌最广谱且药力
强劲的植物天然产物之一。
3.3 袪杀病虫
山苍子油具有较好的抗虫活性功能。对四纹豆
象、蚊虫、棉蛉虫、蚧、玉米象、土耳其扁谷盗和长角
谷盗、绿豆象等[18-22]均有较好的杀虫效果,且对人
畜无毒副作用。山苍子油对真菌和细菌的灭杀作
用,可用于防治植物的病害,如防治黄萎病、红锈病、
茶云纹叶枯病[23]。
3.4 生态功能
由于山苍子具有生长快,耐瘠薄,易繁殖,且种
子还可依靠鸟类和动物传播等优点,已成我国南方
森林演替或更新的先锋树种。黄金生[24]等通过对浙
江火烧迹地山苍子的萌芽力、生长量、自然繁殖力、
燃烧死亡率的综合试验分析,认为山苍子可作为我
国南方优良的防火树种。
3.5 其它用途
山苍籽核含油率在27%左右,去壳后的果仁中
含油率则高达60%,是一种含油率很高的油料树种。
山苍子核仁油水解后的主要组成是癸酸、月桂酸和
肉豆蔻酸等的甘油酯,其中月桂酸含量最高。
山苍子核仁油用于生产各种牌号优良的润滑油
添加剂,使润滑油在-60℃的低温下能减粘不结冻,
在高于60℃的温度下,能增加润滑的粘度,降低其
流溢性,使润滑的机件保持良好的润滑状态[9]。还
可用于制造肥皂、牙膏发泡剂、轧钢油及处理镀铬漂
洗水或制革含铬废水等重金属离子沉淀剂等。山苍
子果渣还可加工成优良的饲料[25]。
4 山苍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山苍子精油年产量达4 000余t,年
出口量达3 500多t,为世界上最大的山苍子精油生
产国和出口国,产量约占国际市场的70%左右,产品
731第28卷      经 济 林 研 究
远销美、英、法、德、瑞士、荷兰等国。虽然我国山苍
子产品产量高,但在当前开发利用过程中还存在一
些问题。
(1)品种以野生资源为主,改良、良种选育几乎
是空白。当前,湖南、广西、福建等省份小面积的人
工栽培区,没有专门用于生产的种质资源圃,其种源
主要来自野生资源,随采随播。既使扦插育苗也基
本上利用野生资源进行生产,关于山苍子品种改良
和良种选育的研究未见报道。
(2)生产以粗放经营为主,整体生产水平低。我
国用于山苍子油生产的原料主要来自野生植株,且
多采用人工敲打或剪下枝条敲打的方式进行果实采
收,这种采收方式一是容易对树产生机械损伤,降低
植株抗病虫能力,二是不利于连年的丰产稳产。此
外在生产过程中,以粗放经营为主,很少进行除草、
施肥、浇灌等精细管理,不利于早产、高产和稳产。
(3)加工设备简陋,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低。
我国山苍子油传统的加工一般采用简单土法蒸馏,
这种方法出油率低,产品质量低下,缺乏国际市场竞
争力。近年来国内一些科研院所和教学单位开发了
一些新的加工工艺与设备,如压榨-精馏法、SC2CO2
萃取法、巴秋卡槽汽提法、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法、
单离柠檬醛的技术、五节精馏塔法、分子蒸馏技术纯
化柠檬醛法、三步蒸馏过程加减压精馏法、FYZ275
型芳香油蒸馏设备和6YZ275型芳香油蒸馏设备
等[26-30]来提高柠檬醛纯度和回收率。但这些工艺
多处于试验阶段。总的来看,单离柠檬醛的工艺技
术已趋于成熟,已有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可根据市
场需求,生产供应不同含量、不同质量要求的柠檬醛
产品。
加工生产的山苍子油进行一步分馏技术还较落
后,如鸢尾酮是紫罗兰酮系列名贵香料中最高档的
一种,来自山苍子油的进一步加工产物,国内日用化
妆品生产需求量大,主要依靠进口。
(4)市场管理混乱,缺乏统一的市场管理机制 。
这些年来,我国山苍子的销售价格多由收购商来调
控,且每年变动较大;再加上山苍子果实不易贮藏,
如不及时进行处理,将会全部霉烂;农户小面积的经
营销售无保障,这些因素大大阻挡了山苍子经营和
大面积发展。
(5)科学研究滞后,生态和社会价值被忽视。缺
乏对立地控制 [31]、树高控制、修剪技术、贮藏加工等
方面的研究,这些技术手段的缺乏,都不利于生产的
发展。此外,在我国南方丘陵低山向阳地,因采伐、
火烧迹地、自然干扰形成的林隙或林窗以及新开垦
地等,山苍子为主要的先锋树种,除了其经济价值得
到人们的关注,其生态价值如:固碳功能、净化空气、
保持水土等,较少得到人们的关注。如2008年我国
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大批林木被毁,2~3a
后,林农可能面临着生计的问题,如合理利用自然更
新的山苍子资源,可增加林农收入。
5 对 策
为了解决山苍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建议
尽快开展以下工作。
(1)加强品种选优、改良研究,从鲜果产量和精
油柠檬醛含量两方面综合进行优良品种的定向选育
研究。
(2)开展集约化经营技术研究,改变现有的种植
经营模式,从目前的以采收野生资源为主,向高效、
集约化栽培种植转变,大幅度提高产量和产值,改善
现有的果实采收方式。
(3)大力开展山苍子油的深加工技术和工艺的
研究,特别是在合成香料上的研究和应用,尽快实现
鸢尾酮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国产化。
(4)加强山苍子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利用,针对山
苍子资源分散,采收不便,收购价格波动较大等影响
林农采收积极性的因素,应完善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制度,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次生林地,灌木林地,大力
营造人工山苍子林,建立有效的营林机制和保护价
格机制,采用股份合作,承包经营,租赁开发、公司+
农户等多种机制,形成符合国情民情的规模化经营
模式。
(5)制定鼓励林业项目(包括营林和加工)投资
优惠政策,在税收政策,政府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
方面实行优惠,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境内
外资本投资、办厂。
(6)加大科研投资力度,从品种选育、立地类型
划分、产品贮藏、深加工到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系统
研究,提升我国山苍子的研究水平,改善开发利用
现状。
参考文献:
[1] 胡芳名,谭晓风,刘惠民.中国主要经济树种栽培与利用[M].北
831 王 旭,等:我国山苍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第3期
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2] 陶通谟.山苍子油价格一路飙升[J].湖南农业,2004,(12):5.
[3] 陶通谟.山苍子油价格再涨[J].湖南农业,2005,(10):13.
[4] 赵海鹄,江泽鹏,王东雪,等.山苍子扦插试验[J].广西林业科
学,2008,(4):15-17.
[5] 马崇坚,胡嘉凯,王羽梅.山苍子不同外植体的组织培养[J].广
东农业科学,2005,(2):30-31.
[6] 雷 明,李 伟,田 键,等.山苍子无菌体系的优化[J].湖北民
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1):107-109.
[7] 赵佐敏.影响山苍子离体快繁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J].安徽农
业科学,2005,33(9):1650-1652.
[8] 周永红,王立升,刘雄民.广西产山苍子油的GC-MS分析[J].林
产化工通讯,2003,37(1):19-21.
[9] 赵铭钦,苏长涛.山苍子油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
学,2007,35(25):7866-7868.
[10] 唐 健.山苍子油系列香料的合成[J].北京日化,2005,(2):
24-28.
[11] 钟东洋,钟文静.浅谈山苍子的利用与产业化开发措施[J]科技
信息:科学教研,2008,(25):363.
[12] 罗 曼,蒋立科,王志强,等.山苍子油及主要成分抗菌机制研
究进展[J].微生物通报,2003,30(3):74-77.
[13] 余 萍,林 曦,刘艳如,等.水溶性低聚壳聚糖、壳聚糖和山
苍籽油抑菌效果比较[J].药物生物技术,1999,6(3):171
-173.
[14] 王红星,郭燕群,张 檵,等.芳香型植物精油抑菌效果的测定
和比较[J].中国饲料,1996,(6):32-34.
[15] 吴正三,蒋立科,陈发扬,等.山苍籽油抗霉作用研究[J].应用
与环境生物学报,1997,20(3):148-153.
[16] 吕昭萍,黄云莉,王正文,等.山苍子油的抗菌作用研究[J].皮
肤病与性病,1997,19(4):3-4.
[17] 方 芳,吕昭萍,王正文,等.山苍子油抗念珠菌的敏感性及作
用机理的电镜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35(5):
349-352.
[18] 杨石城,邓望喜,郭佑波.几种植物油对四纹豆象的作用方式
与防治研究[J].粮食储藏,1997,26(6):3-6.
[19] 周培盛,朱立德.三种药物驱杀蚊虫作用研究[J].医学动物防
制,1995,11(3):304-305.
[20] 侯华民,张 兴.植物精油对三种鳞翅目害虫的杀虫活性[J].
植物保护学报,2002,29(3):223-227.
[21] 陈善千,夏新石,蒋再华.山苍子油加氧化乐果防治巫云楚雨
矢尖蚧试验[J].湖南林业科技,1995,2(1):51-52.
[22] 黄福辉,项发根,周为民.关于山苍籽有效成分在储粮中的应
用[J].粮食储藏,1980,(2):19-22.
[23] 郑红发.植物性农药及在茶树上的应用[J].福建茶叶,2001,
(4):18-19.
[24] 黄金生,施苏程,谢泽洲.山苍子用于火烧迹地天然更新树种
的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1,21(1):26-28.
[25] 余伯良.山苍子果渣的饲用价值及防霉效果[J].农村经济与科
技,2002,13(117):22.
[26] 潘晓杰,陈为军,侯红波.山苍子资源利用加工现状及开发前
景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2003,21(1):79-80.
[27] 张德权,吕飞杰,台建祥.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山苍子油的
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9,26(2):54-57.
[28] 周艳林,黄文榜.催化法精制柠檬醛的改进[J].化学世界,
1998,(1):18-20.
[29] 尹显洪,梁 政,肖机生,等.从山苍子油中提取柠檬烯和柠檬
醛的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2(3):
66-70.
[30] 况小东,廖 鹏,熊秋林.从山苍子油中精馏柠檬醛的工艺探
讨[J].牙膏工业,2002,(2):37-39.
[31] 陈卫军,潘晓杰,田开红.立地条件对山苍子果实产量及油质的
影响[J].经济林研究,2003,21(4):77-78.
[本文编校:闻 丽]
931第28卷      经 济 林 研 究